第一篇:扬州大学测量学教学大纲(土木)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编号:071001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投影理论及制图基础 后续课程:建筑施工
学 分:3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工程测量》是土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测量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
(1)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2)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
(3)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原理和方法;
(4)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具有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有关测量资料的能力;(5)能进行一般工程的施工放样。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章节 学时 章节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 第二章 水准测量 8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4 第三章 角度测量 8 第九章 地形图应用 2 第四章 距离测量 2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4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3 第十一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 2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6 第十二章 测绘新技术简介 2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第二节 测绘科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地面上点位的确定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面上点位的表示方法
三、地面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及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四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五节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介绍: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难点为: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及高程的影响。第二章 水准仪及水准测量(8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 水准仪及其使用
一、DS3型水准仪的构造
二、水准尺和尺垫
三、水准仪的使用
第三节 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和要求
一、水准测量的实施
二、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和精度要求
第四节 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
一、闭合和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二、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第五节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圆水准轴平行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二、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三、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 第六节 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减方法
一、仪器误差
二、观测误差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第七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 第八节 精密水准仪
实验一:水准仪认识与使用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初步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水准测量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熟悉记录、计算和检核。实验三:水准仪检验与校正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水准仪主要轴线间的几何关系,知道其检验校正的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和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难点为: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水准仪的检校。第三章 经纬仪及其使用(8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第一节 水平角测量原理 第二节 DJ6型光学经纬仪
一、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二、DJ6型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第三节 DJ2型光学经纬仪
一、读数装置
二、读数方法
第四节 水平角测量
一、经纬仪的安置
二、水平角测量方法 第五节 竖直角测量
一、竖直角测量原理
二、竖直度盘和读数系统
三、竖直角的计算
四、竖直角观测
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二、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
三、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
四、横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五、竖盘水准管的检验和校正
第七节 经纬仪测量的误差及其消减方法
一、水平角测量误差
二、竖直角测量误差
实验四:经纬仪认识与使用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并学会其使用方法。
实验五:水平角、竖直角观测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实验六:经纬仪检验与校正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经纬仪各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知道其检验校正的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测角原理,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难点为:经纬仪检校和误差分析。
第四章 直线定向及距离测量(2学时)第一节 直线定向
一、标准方向
二、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
三、罗盘仪及其使用 第二节 距离丈量
一、丈量距离的工具
二、丈量距离的一般方法
三、丈量距离的精密方法
四、钢尺的检定与尺长方程式
五、距离丈量的误差及其消减方法 第三节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原理
二、视距测量方法
三、视距测量误差
本章重点介绍:方位角的概念,钢尺量距,视距测量;难点为: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原理。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3学时)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分类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
二、相对误差
三、允许误差——极限误差
第四节 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
一、线性函数
二、非线性函数
第五节 测量精度分析举例
一、有关水准测量的精度分析
二、有关水平角观测的精度分析 第六节 等精度观测的平差
一、求最或是值
二、观测值的中误差
三、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本章重点介绍: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标准,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等精度观测的平差;难点为: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6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第一节 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 第二节 经纬仪导线测量
一、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二、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四节 角度前方交会法 第五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一、观测方法
二、计算与校核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第六节 三角高程测量
本章重点介绍: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难点为: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前方交会定点。实验七:四等水准测量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熟悉记录、计算和检核。
本章重点介绍: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与检核;难点为: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2学时)第一节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平面图和地形图
二、地形图比例尺
三、地物的表示方法
四、地貌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国际分幅法
二、正方形分幅法 第三节 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第四节 地物符号
一、比例符号
二、半比例符号
三、非比例符号
第五节 地貌符号—等高线
一、等高线的概念
二、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三、特殊地貌的等高线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4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第二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图纸准备
二、绘制坐标格网
三、展绘控制点 第三节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的原理
二、视距测量的实施
三、视距测量注意事项 第四节 碎步测量的方法
一、极坐标法
二、直角坐标法
三、角度交会法
四、距离交会法
第五节 经纬仪测绘法
一、施测方法
二、碎部点的选择
三、等高线的勾绘
第六节 地形图的拼接、整饰、检查与验收
一、图幅的拼接
二、整饰
三、检查
四、验收
实验八:经纬仪测绘法测图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一个测站上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的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难点为:等高线的勾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2学时)第一节 地形图的识读
一、图外注记识读
二、地物识读
三、地貌识读
第二节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一、在地形图上确定一点的平面位置
二、在图上确定直线的长度和方向
三、在地形图上确定点的高程
五、在地形图上确定一直线的坡度 第三节 图形面积的量算
一、明方格纸法
二、行线法
三、解析法
四、求积仪法
第四节 在地形图上绘制某方向的断面图 第五节 在地形图上按限制坡度选最短线路 第六节 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第七节 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介绍: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地形图在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应用;难点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2学时)
第一节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一、线长度的放样
二、水平角的放样
三、高程放样
第二节 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
一、直角坐标法
二、方向线交会法
三、极坐标法
四、角度交会法
五、距离交会法
第三节 已知坡度直线的放样 第四节 圆曲线的测设
一、圆曲线主点的测设
二、圆曲线细部的测设 实验九:测设的基本工作
通过实验,掌握测设已知水平距离、已知水平角、已知高程的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放样,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难点为:放样要素的计算,曲线测设。
第十一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2学时)第一节 施工测量概述
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
三、施工测量的原则
四、准备工作
第二节 建筑场地上的施工控制测量
一、建筑方格网
二、建筑基线
三、测设工作的高程控制 第三节 民用建筑的施工测量 第四节 工业厂房控制网的测设 第五节 工业厂房构件的安装测量 第六节 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第七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倾斜观测 第八节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本章重点介绍:施工场地上的控制测量,建筑基线与建筑方格网的布设。第十二章 测绘新技术简介(2学时)第一节 数字水准仪 第二节 电子经纬仪 第三节 光电测距仪
第四节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第五节 数字化测图
第六节 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 实验十:新仪器认识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新仪器的构造,初步掌握使用方法。本章重点介绍: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合肥工业大学等四校合编,《测量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2、主要参考书
(1)顾孝烈、鲍峰、程效军主编《测量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2)过静珺主编,《土木工程测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3)杨俊、赵西安主编,《土木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3年
第二篇:土木测量学实习小结
实习小结
班级:10级土木1班 姓名:姚俊波 学号:1016100104 回顾这俩周的测量实习,真的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不仅时间紧,工作量也大。尤其是搬全站仪时,一台十几斤仪器要从宿舍搬到工程南楼。又要顶着大大的太阳,虽然很辛苦。但在本次实习中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测量实习中实事求是的精神,要讲究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是锻炼个人小组的组织能力,相互之间协作的能力,我还是认真的完成相应的测量。
本次测量的对象是工程南楼及周边50m。并完成指定范围内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此次要测量的对象有:工程南楼,公路,路灯,草坪,消防栓。除此之外还要实习区内布设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完成选点,测角,量边,导线计算和高程计算等工作。
在这次实习中,根据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我准备了我们组 的记录表格。在实习前期,我和欧勇标根据相邻控制点间应易于测边测角,且选点应便于安臵仪器和保存测量标志,且选点周围视野应开阔,各导线长影尽可能大致相等要求依次选了7个导线点。定完点后,作为组长,我就准备了导线,高程测量示意图,及相应记录表。并制定工作计划。星期二下午,我们正式开测。我们组先从平面控制网测量入手。我们用经纬仪测出水平角。用DJ6型经纬仪测量1测回,并根据对中误差应小于1mm,一测回观测过程中,水准管气泡的偏离值不得超过1格,角度半测回互差应不大于40等要求校核数据。在此项工作中,我主要是负责立站标。当然,其他的工作,我也做过。像安臵仪器,记录数据。接着。负责水准测量的三人,也根据DS3型水准仪测量,并校核相关数据。晚上,为了避免混乱,我就马上进行了数据的整理。测量实习的第三天,我们用全站仪量了距离。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用钢尺测量时,要求每条边均应往返测量各1次,往返测互差应小于1/3000;用全站仪测量时,要求往测或返测2次,两次互差应小3mm。第四天。我和尹楚鸿画了地形图的草图,并且让其他人准备了相应记录表。第六天,我们开始测量特征点。在此次测量中,我是负责指挥大家,及记录数据。因为图是我画的,所以我自己整理数据。测完边长,角度后,我们就回来进行内业计算。计算过完全是依据角度(或方位角)闭合差限差:60差限差:1/2000,高差闭合差限差为1
2n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mm)为标准,进行计算----算出来的值很不错,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第七天,我根据成图要求【所有地物符号必须按图例要求绘制,所有地物符号、测点高程及文字注记的方向必须朝北,图外注记应完整】顺利画完图。总的来说,我每项工作都做过。我主要负责数据记录及整理,画图,安排每日工作进度,指挥大家。分配任务和每日测量的前期准备。
当然这次测量实习也非一帆风顺。也有出现问题。这里就罗列了几点:1队员之间的沟通不足,以至于测量实习的第一天困难重重。,鉴于此,我们开了个会,讨论了一下,确定传递信息的手势。以及跟大家说清楚我们要测得要素明确,原理。还有点的具体位臵跟大家说出来。2选点的位臵不好。一开始,我们没考虑清楚,以为分别站在我们点的位臵上,大家的都能看见自己就行了,没想到实地测得时候,有的点是看不到。对于此,我们就马上换了一个点。这给点是借用别人的点,不过为了防止出错,我们进行了马上修正,同时告知其他人,防止遗忘。3仪器操作不熟,在一个点讨论了半天,盘左盘右都搞错 以至于第一天,我们是最后一组走的,故此,我让大家回去熟悉仪器的操作,准备第二天的工作。4数据的处理。在这点上,我们组一向都很谨慎,但是第一天,就忘了核查数据,所以,我就让三个人共同处理数据。及时比较。5画图点过大,我就每画一个点,就销铅笔。
在此,也提出一些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供参考:1希望老师布臵任务后,可以检查一遍,不然有些点出错了,我们就在那边核查很久。2仪器最好用好一点的,有些仪器实在不行,还没用,就坏了,实在很影响测量。3测量时,要灵活,可以带上计算器,翻边工作。带上胶带,可以固定战标,就不用人去服了,4处理数据时,可以用一下电脑,用office办公软件,处理数据,又快又准。效率很高。5时间紧,课程又多。学校应该注意一下排课。6,测量时,希望老师多出现在现场,这样我们有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
说实话,在这次测量中,虽然很辛苦,但我却学了不少东西,受益匪浅啊!
第三篇:《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对学生建立测绘基准(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测绘系统(包括: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等测绘学科的基本概念,了解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和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技术,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作风,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将大地测量学理论学习与测绘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为主线,以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工程实际应用为主导,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从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入手,逐步引入各类测绘成果处理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各种基准和系统,并安排相应的计算实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是近年我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产物,要力求避免原有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拼凑,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对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的要求,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知识基础,明确课程主旨,合理选取课程内容,贯彻“少而精”的方针。因此,本课程并不完全遵循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也不受限于以往的课程设置范式。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与适当介绍学术热点、学术前沿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恰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热情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的画龙点睛之处。因此,本课程在重视基础内容的经典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酌情安排一些关于学科新进展的窗口,以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并作为测量工程后续专业课程的接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的基本理论。对大地测量控制网的构成及规格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理解大地控制网的作用、布设方案和建网方法。初步掌握地球重力场理论,明确各类高程系统的概念。熟悉地球椭球的有关数学性质,掌握地面观测元素归算到椭球面的计算方法。掌握高斯投影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理解大地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和我国的各种大地坐标系。熟悉主要常用公式的推导并学会使用这些公式。
三、内容标准
(一)大地测量技术概论
1.基本内容: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作用、分类和发展简史;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天文测量、GPS测量、重力测量、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大地控制网的建立,包括:三维控制网的建立、水平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重力网的建立。
2.学习要求:理解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学科分类,了解大地测量各类野外观测仪器,理解角度、距离、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伪距、相位差、重力、时间延迟等观测量的定义。对三维控制网、水平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网的构成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理解大地网的布设方案和建网方法,对我国大地网的精度仅作一般性的了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建立对大地测量技术概况的总体认识,逐步体验与归纳测绘科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培养对测绘科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4学时,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实施教学。针对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整个大地测量技术概况和技术内容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内容的宏观性,清楚阐述基本概念。充分利用仪器照片和电子模片,力求将技术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建立大地测量技术的整体概念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测绘专业和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基本方法的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大地水准面与高程系统
1.基本内容:地球重力场理论;各类高程系统;不同高程系统间的关系。
2.学习要求:掌握大地水准面、正常椭球等基本概念;理解重力位、地球重力场模型、扰动位等基本概念;掌握大地高系统、正高系统、正常高系统、力高系统、重力位数系统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明确水准闭合环理论闭合差的产生原因。了解不同高程系统间相互转换的关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达到初步掌握地球重力场理论,理解高程基准和高程系统的目的。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4学时,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实施教学。本单元讲授是从地球重力场理论入手的,而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针对该特点,要从学生已有物理学知识出发,讲透位函数概念,以此展开本单元内容的讲授。高程系统讲授时,要与水准测量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从实用出发理解各高程系统的意义。根据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参考椭球面与大地坐标系
1.基本内容:参考椭球;大地坐标系与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关系;法截线与大地线;地面边角观测元素归算至椭球面;大地坐标系与大地极坐标系的关系。
2.学习要求:掌握参考椭球、赫尔默特投影、毕兹特投影、大地坐标系、法截线曲率半径、平均曲率半径、子午线弧长、相对法截线、大地线、大地极坐标系、归化纬度等概念;学会以下公式的推导:大地坐标和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的互换公式、大地线微分方程、平行圈弧长公式、归化纬度与大地纬度的关系式;理解以下公式的推导思路:法线自椭球面至短轴和自椭球面至赤道的长度公式、卯酉圈曲率半径公式、子午圈曲率半径公式、平均曲率半径公式、子午线弧长公式、大地线克莱劳方程、按勒让德定理解算椭球面三角形的公式、垂线偏差改正公式、标高差改正公式、观测天顶距归算公式、斜距归算公式、垂线偏差公式、拉普拉斯方程、贝塞耳大地问题正反解公式;掌握以下公式的实用计算:大地坐标和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的互换、三差改正计算、斜距归算、贝塞耳大地问题正反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椭球的数学性质,掌握以椭球面为基准的大地坐标计算、大地极坐标计算、大地元
素归算等问题,并具备编程计算的能力。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2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计算实习6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实施教学。针对本单元主要解决椭球面数学解算问题的特点,讲授时应先补充球面三角学的基本知识。本单元数学推导较多,公式形式较复杂,讲授时应重点讲清思路,使学生能从实用出发理解各公式的意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作图表达概念和公式的分析能力。计算实习每人独立进行,要求完成大地坐标和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的互换、贝塞耳大地问题正反解的编程计算,注重把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根据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高斯投影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基本内容:地图投影;椭球面到平面的正形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平面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关系;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
2.学习要求:掌握投影变形、长度比、等量纬度、分带投影、邻带换算、坐标方位角、子午线收敛角、方向改正、距离改正等基本概念;学会方向改正近似公式、方向改正检核公式、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柯西-黎曼微分方程、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高斯投影邻带换算、长度比公式、距离改正公式、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的推导思路;掌握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的实用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以平面为基准的大地测量元素的计算以及椭球面到平面的归算问题。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1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计算实习2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实施教学。本单元数学推导较多,公式形式较复杂,讲授时应重点讲清思路,使学生能从实用出发理解各公式的意义。应注意分析各公式结构的特点,并通过公式分析使学生对公式理解形象化、具体化。计算实习每人独立进行,要求完成高斯投影正反解的编程计算,注重把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根据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五)大地坐标系的建立
1.基本内容:大地坐标系中的欧勒角;不同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椭球定位的经典方法;协议地球参考系;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2.学习要求:掌握欧勒角、尺度比、大地起算数据、椭球定位等概念;理解国际协议原点、协议地球参考系与协议地球参考框架等概念;学会布尔莎模型的推导;理解大地坐标微分公式的推导思路;明确椭球定位的条件和原理;理解地球参考系的建立原理;理解ITRF和WGS-84坐标系的定义和实现;明确我国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78年地心坐标系、1988年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概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经典大地坐标系和现代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原理,明确国际上几种大地坐标系和我国已有的大地坐标系。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8学时,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实施教学。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讲授时应重点讲清概念和原理。根据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实施建议
1.预修课程
本课程应在《现代测量学》课程之后开设,与《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同时或之后开设。
2.教材选编与使用
教材内容应能反映测绘各专业课程所需的大地测量基础性内容,包含大地测量技术概论、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理论两部分内容。
3.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为主,计算实习和平时学习情况评价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卷面成绩占90%,实习报告和平时学习占10%。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已开发完成的《大地测量基础网络课程》实施课外教学,展示大地测量学有关模型、图片,提供电子教案、教材,模拟考试,网上交流、回答问题等。
5.教学保障条件
本课程教学应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计算实习课应保证每人有一台计算机。
五、附录
1.基本教材
《大地测量学基础》,吕志平、张建军、乔书波,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
2.参考书
(1)《大地测量学基础》孔祥元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椭球大地测量学》熊介,解放军出版社,1989
(3)《军事工程测量》吴晓平等,解放军出版社,2001
3.主要专业术语解释
(1)地球重力场模型:以球函数级数式表示的地球重力位。
(2)正常高系统: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3)平均曲率半径:椭球面上一点所有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的平均值。
(4)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线。
(5)归化纬度:贝塞耳大地问题解算中,在辅助球上引入的大地纬度的对应量。
(6)等量纬度:高斯投影计算中,引入的大地纬度的对应量。
(7)欧勒角:不同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变换中,围绕坐标轴旋转的三个角。
(8)国际协议原点:1900年至1905年平均地极位置。
(9)协议地球参考系:以协议地极为基准点的地球参考系。
知识点
平差模型
法方程的制约性
大地测量学的作用
垂直角
测量的基准线
总地球椭球
导线测量法
国家控制网布设原则
高程起算面
折光差
方向观测法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 大地测量学的任务水平角测量的基准面参考椭球垂线偏差三角测量法国家控制网布设方案水准原点水平角观测基本规则全圆方向法
归心改正
自由导线
资用坐标
大地水准面
水准测量理论闭合差
正高系统
相位法测距
天文测量
天文坐标系
相对重力测量
国家重力基本网
重力位
正常椭球
扰动位
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
球面三角公式
椭球几何参数
空间直角坐标
任意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卯酉圈曲率半径
子午线弧长
梯形图幅面积
大地线
大地线微分方程
椭球面三角形解算
归算的意义与要求
标高差改正
观测天顶距归算
垂线偏差公式
大地问题解算的概念
大地问题解算的分类
贝赛尔大地问题解算
贝赛尔微分方程
贝赛尔问题反解
投影方程
主方向
长度变形
角度变形
正形投影
柯西-黎曼微分方程
投影分带
高斯投影正算
邻带换算归心元素符合导线精密水准测量作业方法正常重力位水准面大地高系统正常高系统电磁波测距天球坐标系重力测量GPS 三维控制网地球重力场重力场模型正常重力水准测量高程球面三角形地球椭球大地坐标法线长子午圈曲率半径平均曲率半径平行圈弧长相对法截线大地线性质大地线克莱劳方程椭球面归算垂线偏差改正截面差改正地面观测长度归算大地极坐标大地问题解算的类型归化纬度贝赛尔大地问题解算基本原理贝赛尔问题正解投影的意义长度比变形椭圆方向变形地图投影的分类等量坐标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反算三角网投影
平面子午线收敛角
欧勒角
广义垂线偏差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
大地起算数据
弧度测量方程
地心坐标系
国际协议原点
协议地球参考框架
世界大地坐标系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1978年地心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坐标变换广义拉普拉斯方程大地坐标系转换椭球定位参心坐标系极移协议地球参考系国际地球参考框架1954年北京坐标系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8年地心坐标系
第四篇: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土木)
《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一、目的与任务
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1)通过学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装饰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二、要求与内容
(一)要求
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工地实习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生产工作,在工作中参照本大纲的要求,全面地完成生产实习工作。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2)每天写好实习日记,记录施工情况、心得体会、革新建议等;(3)组织专业参观、专业报告等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
(5)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工地或本地区自选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报告。(6)有关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具体要求,参阅“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二)实习内容
1.一般内容: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先用一定的时间熟悉实习工程的主要施工图,阅读施工单位已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了解该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机械、劳动组织、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等:然后根据所实习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实习指导人员的安排下选学下述的部分内容:
(1)制订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2)编制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3)在施工现场,协助技术干部具体负责施工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处理施工中遇到的技术和生产问题等;
(4)进行房屋、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控制标高的工作;(5)校核施工图和进行钢筋翻样;
(6)施工质量的检查与验收;
(7)根据施工图开列材料和构件加工单,限额领料单,工程任务单等;(8)编制施工预算;
(9)某项具体施工技术的总结工作;
(10)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推广和研究。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学习有关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建筑结构构造、建筑施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实习单位有需要,还可完成其指定的有关业务工作。
2.具体内容:根据所在工地的实际情况,如实习的工地为下述常见结构时,可按下述内容进行实习:
(1)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柱、梁、板、楼梯的模板构造;模板(定型组合小钢模)的配板方法(绘制配板图);模板支撑方式及模板设计等有关内容;
2)结构配筋情况(分析其是否合理);钢筋制备方法;钢筋绑扎方式;钢筋的联接及钢筋代换等;
3)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运输(水平与垂直运输)机械及运输组织方式;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捣实机械及捣实方式等;
4)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拆模时间和拆膜方式;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验收; 5)模板的定位方法;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等;
6)工程的流水段划分和流水施工方法;
7)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8)劳动力的调配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9)其他有关的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确定)。
(2)多层砖混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每层墙身轴线的引测,平面弹线和标高控制;
2)所用砖、灰浆材料特性,材料运输机械和运输方式; 3)脚手架的构造和搭设方法,安全网的设置;
4)砖基础、砖墙等的砌筑方法,纵、横墙的联接方式,过梁的施工等; 5)楼板的配板,楼板吊运方式和铺设顺序及方法;
6)现浇楼面的配筋,钢筋绑扎方法和混凝土浇筑方法等;
7)砌砖质量检查与验收;
8)材料、劳动量的计算方法,劳动力调配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9)多层砖混结构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0)其他有关内容。
(3)单层工业厂房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结构型式与结构特点;
2)建筑物的定位与轴线的测定方法;
3)柱子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叠浇时的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
4)屋架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预应力留孔和张拉方式、叠浇时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
5)吊车梁、屋面板、天窗架等的运输方法和现场布置; 6)现场吊装构件布置图与起重机开行路线的设计和绘制; 7)结构构件的吊装过程及质量要求;
8)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9)材料供应组织与劳动力调配等; 10)其他有关内容。
(4)高层结构
1)结构型式及结构布置;
2)深基坑的支护方案及降水措施;
3)剪力墙的模板体系(大模、滑模、爬模等); 4)垂直运输机械布置及楼面水平运输的安排; 5)外墙脚手架的型式及布置; 6)混凝土供应及浇捣方式;
7)现场总平面布置(生产、生活设施、材料堆放及道路布置)。
3.对实习日记的要求与实习报告的编写方法(1)对实习日记的要求:
实习日记是积累学习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习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必须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每天认真记录当天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记好实习日记,现提出下列要求:
1)记录每天实习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的情况;
2)认真记录工程施工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发现的问题和自己设想的改进措施;
3)认真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以便于编写生产实习报告时参阅,培养自己独立观察与搜 集资料的能力。可以每天从自己的工作中搜集,如:工程结构构造和结构布置,新材料的特性,新的施工方法及其效果,建筑机械的构造及其技术性能,优化劳动力组织及其工作分工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布置,土建公司、工程处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技监与质量检验等;日记内容除文字记录
外,尚可附有必要的插图或表格;
4)遇有工程施工参观,则应记录工程的概况,结构特征及构造详图、施工方法、施工机 具、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工程造价、主要技术措施等;
5)记录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报告;,6)记录在工作和劳动中与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政治思想方面的收获和提高。实习日记必须坚持逐日记录。
实习指导人员和教师有权随机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并给予指导。有关国家机密的内容不准记入实习日记。实习结束时,将实习日记交实习指导人员。
(2)实习报告的撰写方法:
实习结束前学生要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对参加生产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并于实习结束时连同实习日记本一起交实习指导人员批阅。
实习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实习工程的概况(绘制主要平、剖面图加以说明,总的工程概预算,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工种工程量及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等。
2)参加本次实习的工作内容;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安排,参加工地现场搞外业,或在室内搞内业,其间包括参观土木工程工地,索取技术报告,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工程小队的专业性劳动等,按参加时间的先后顺序概要列出。
3)通过本人参加实习的工作内容,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反映自己实习收获的主要实习容,有重点的,比较系统的进行撰写,作为生产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如:参加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编制的施工方案、单位工程施工组织,新技术措施的采用,新工艺的推广与试验,新型建筑机械的使用、技术监督和工程质量验收,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劳动组织的优化组合,安全技术措施等。报告需要反映的是自己通过亲身实践,从理论至实际,确是自己所深刻理解的内容。通过撰写使自己有进一步的加深理解与掌握。
4)个人心得体会,可以阐述通过实习,在工人技术人员帮助、指导下,自己在政治思想上和在工程技术上的收获。
5)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实习报告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不仅反映学生实习的深度和实习收获,而且也反映了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应图文并茂,总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
三、方法与步骤
1、实习时间:生产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七学期(教学周后4周),为期四周。
2、实习方式:分散实习。
3、实习单位:根据联系情况确定。
4、组织领导:由学院领导和指导教师负责。
四、成绩考核
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生产实习为必修课程.实习结束后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并列入本人学籍档案。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新补实习:
实习结束时。学生必须将实习计划、考勤表、成绩评定表等交实习指导人员,由其写出评语,签名并加盖公章。最后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的广度和深度、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考勤表、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人员的评语等进行实习成绩评定。
第五篇: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土木岩土)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周 数:14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
学 分 数:14
一、毕业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属专业必修课程。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岩土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本专业的各种设计规范和规程。
3.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安全、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任务是:使学生得到作为一名工程师所必需的综合训练,设计计算、理论分析和绘图能力、试验研究能力、技术经济分析和组织管理能力、总结提高、撰写论文能力、应用计算机等手段的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及时间安排
1、时间要求: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应安排14周。具体时间安排可参考如下: 第1-2周: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力学参数选取 第3-6周:建立分析模型,稳定计算 第7-13周:结构设计
第14周:教师审阅,学生准备答辩
2、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并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大样图。稳定计算采用手算与软件计算相结合,图形采用CAD软件,用计算机出图。
3、知识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能综合应用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4、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学会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和整理,能正确运用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设计规范,提高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及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5、综合素质要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三、毕业设计内容
(一)设计课题
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尽量结合实际的生产、科研任务进行,也可以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要求由指导教师自拟。设计内容要有足够的深度,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课题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及隧洞工程的治理设计。
(二)稳定计算
分析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岩土体力学参数,按相应工程规范对研究对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稳定计算,对研究对象进行稳定分区。
(三)结构设计
治理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灾害类型、形成机制、稳定性、动力因素和变形破坏力学机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建(构)筑物和施工影响等因素,分析其有利和不利因素、发展趋势及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用各种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进行分项工程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施工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防治工程总平面布置图(1;500~1:1000)。2.防治工程立面图(1:100~1:500)。3.分项工程剖面图(1:500~1:1000)。4.防治工程细部大样图(1:50~1:100)。5.工程监测布置图(1;500~1:1000)。6.施工平面布置图。7.结构计算书
包含毕业设计中所有结构和构件的计算内容。应写出计算的主要步骤和公式,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四)其他
毕业设计期间应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并完成以下工作: 1.开题报告
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方案设计,并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反映出初步方案的概况、对设计课题的构思,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开题报告的正文不少于800字,格式按学校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执行。
2.外文翻译:
选择较重要的内容翻译1-2万个印刷符号,完成约3000汉字的译文。外文翻译的成果格式按学校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执行。
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一段时间内收集某一专题的大量文献资料,经阅读、分析、综合而写出的小论文。要求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近3-5年文献,其中含有计算机检索。文献综述的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文献综述成果的格式按学校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执行。
四、成绩考核办法
毕业设计的成绩必须经“批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评定。先分别评分,然后综合评定最后成绩。最后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
1.“批阅”: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成果和设计阶段的表现,评定成绩并写出指导教师评语。批阅成绩占总成绩的40%
2.“评阅”:是评阅教师评审学生的成果后评定的成绩,并写出评阅教师评语。评阅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评阅教师不得由指导教师兼任,且指导教师的批阅成绩事先不宜与评阅教师见面。
3.答辩:毕业答辩必须在“批阅”、“评阅”完成后进行。答辩小组一般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40%。
答辩的程序为学生先汇报设计概况10~15分钟,然后教师提问。提问应围绕设计过程各个主要环节的内容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增大问题的难度,通过答辩了解学生掌握各门课程及规程规范的情况。提问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对每个学生的提问数不少于五个问题。每个学生汇报及答辩的总时间约30分钟。
五、教学大纲执笔人:王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