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2土木工程力学(本)教学大纲
天津电视大学广播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力学(2)》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本)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杆件结构的受力性能,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本)是建筑力学(专)的后续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和建筑力学的力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授课时应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掌握基本的结构分析计算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教学总体要求
1.掌握平面杆件结构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掌握平面杆件结构的计算方法。
3.多做习题是本课程重要的学习环节。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课程教学要求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一学期,安排在第二学期。
次序 1 2 3 4 5 6 7
教学内容 绪论
几何组成能分析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力法解超静定结构 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 力矩分配法解超静定结构
课内学时 1 2 16 10 16 14 5 8 9 总计
二、教材
影响线及其应用 结构的动力计算 16 90 本课程的媒体建议选用文字教材、IP课件、录像教材等。其中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媒体,2007年7月审定的土木工程力学(本)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本课程所采用的文字教材为贾影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力学(本)》教材。
不但包含所有教学内容,而且包含教学要求、其它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必要的教学信息等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材。
IP课件、录像教材是强化媒体,主要是讲授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的能力。是对文字教材某些内容的强化与补充。
三、教学环节
1.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
2.面授辅导或自学
自主学习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看电视、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教学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学助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习题课要服从于教学大纲,使用多媒体一体化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和计算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考试
(1)期末必须上网进入中央电大,市电大或建工电大在线平台察看期末复习指导,以获取本课程的期末考试的资料。了解考试的方法、内容、及必带品(2)要详细知道并掌握每章的重点、考核知识点。(3)要把所有的作业重新复习一遍,加深认识(4)几大类型题应各做两道题以上
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安排。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常见工程结构类型及计算简图,荷载的分类
3.本课程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结点、杆件及支承的受力特点。
二、几何组成分析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简单组成规则
3.例题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简单组成规则的灵活应用。
三、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
1.静定梁的计算及内力图
2.静定刚架的计算及内力图
3.静定拱的计算
4.静定平面桁架的计算
5.组合结构的计算
教学要求:
理解杆件截面内力与外荷载的微分关系,理解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平衡概念;熟练掌握梁、刚架的计算方法及内力图的绘制;掌握桁架及组合结构的计算方法;了解拱的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使学生充分理解整体和局部平衡的概念。
2.重点讲述受弯杆件及链杆的力学特性。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梁和平面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四、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教学内容
1.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
2.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3.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4.图乘法
5.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6.静定结构支座位移时的位移计算
7.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
教学要求:
了解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及其应用形式;理解并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的一般公式;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及图乘法;掌握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等因素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了解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理解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
教学建议:
1.使学生理解静定结构位移计算方法的原理。
2.本章的重点是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及图乘法。
3.理解桁架及组合结构的位移计算是本章的难点。
五、力法
教学内容:
1.本章概述
2.基本概念
3.力法基本原理(一次超静定结构)
4.力法典型方程(二次超静定结构)
5.力法计算多次超静定结构
6.对称性的利用
7.温度变化时的内力计算
8.支座移动时的内力计算
9.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
教学要求:
理解力法解超静定结构的原理。理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熟练掌握用力法解在荷载作用下一次及二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掌握利用对称性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的方法。了解多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了解温度变化及支座位移时的内力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理解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的思路。
2.本章重点是一次及二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3.理解力法原理,学会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
六、位移法
教学内容:
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建立及系数项、自由项的求解
3.用位移法求解具有一个及两个结点位移的结构
4.对称性的利用
5.位移法与力法的区别
教学要求:
1.理解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熟练掌握具有一个及两个结点位移的结构的计算方法
3.掌握利用对称性的简化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主要强调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七、力矩分配法
教学内容:
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2.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3.力矩分配法计算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教学要求:
理解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它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教学建议: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力矩分配法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八、影响线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影响线的概念
2.用静力法做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
3.用机动法做影响线
4.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
5.影响线的应用:(1)利用影响线求量值(2)求最不利荷载位置
教学要求:
理解影响线的概念,了解影响线的用途,学会如何使用影响线,掌握直接和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弯矩、剪力、支反力影响线的做法。
教学建议:
1.明确影响线的定义。
2.重点讲述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弯矩、剪力、支反力影响线的做法(机动法)。
九、结构动力计算
教学内容: 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
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两个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
教学要求:
理解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单自由度体系在自由振动及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解。了解双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了解阻尼对振动的影响,了解结构的共振现象。
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偏难。建议自学与录像相结合。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动力问题的求解。
第二篇:中央电大土木工程力学(本)(历届试题)
试卷代号:1129(188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 A.固定荷载的数值 B.移动荷载的数值 C.不同截面的某一量值 D.指定截面的某一量值 8.受弯杆件截面内力有(D)。
A.弯矩 B.剪力
C.轴力 D.A、B、C 9.不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竖向杆件的E I = 常数。下图所示体系的振动自由度为(A)。
A.1
B.2
C.3
D.4 10.力法典型方程是(B)。
A.结构的物理方程 B.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协调条件 C.力的平衡条件 D.A、B 两个条件
二、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每小题3分,共30分)11.基本附属型结构力的传递顺序是: 从附属部分到基本部分。(√)12.结构由于弱阻尼其自由振动不会衰减。(×)13.当AB 杆件刚度系数SAB3i时,杆件的B 端为固定支座。(×)
14.温度变化时静定结构中的杆件发生变形。(√)
15.图(a)对称结构受对称荷载作用,利用对称性可简化为图(b)来计算。(√)
16.结构的自振频率与干扰力无关。(√)17.位移法的基本结构不是唯一的。(×)
18.由于支座位移超静定结构产生的内力与刚度的绝对值有关。(√)19.实际桁架结构的杆件只有轴力产生。(×)20.结构的自振频率与结构中某杆件的刚度有关。(√)
三、(10分)
21.作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
四、(16分)
22.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EI=常数。
解:典型方程111x11P0
五、(14分)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列出典型方程,求出系数项及自由项。
解:典型方程k111F1P0
试卷代号:1129(188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 A.M0,FQ0,FN0 B.M0,FQ0,FN0 C.M0,FQ0,FN0 D.M0,FQ0,FN0
2.机动法作静定梁弯矩影响线应用的原理是(C)。
A.变形体虚功原理 B.叠加原理 C.刚体虚功原理 D.互等原理
3.结构不考虑阻尼时的自振频率为,考虑阻尼时的自振频率为D,则(C)A.D
B.D
C.D
D.不确定
4.图示结构中,除横梁外,各杆件EI=常数。不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则体系振动的自由度数为(A)
A.1
B.2
C.3
D.4 5.位移法典型方程是根据(D)列出的。
A.反力互等定理 B.附加约束的位移条件 C.外力和内力的关系 D.附加约束的平衡条件 6.图示a、b两体系的自振频率a与b的关系为(B)。A.ab
B.ab C.ab
D.不确定
7.图示对称结构作用反对称荷载,杆件EI为常量,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一半结构为(A)。
8.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时,基本未知量的个数是(B)。
A.2
B.3
C.4
D.5 9.简支梁A支座竖向反力FyA影响线纵坐标yk的物理意义是(D)。A.A支座竖向反力 B.P=1在截面K的位置 C.P=1在截面A的位置 D.A、B同时满足
10.力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项ip表示基本结构在(A)。A.荷载作用下产生的Xi方向的位移 B.荷载作用下产生的Xj方向的位移 C.Xi1作用下产生的沿荷载作用方向的位移
D.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沿荷载作用方向的位移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内,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11.当结构中某个杆件的EA为无穷大时,其含义是这个杆件无轴向变形。(√)12.图示结构ME影响线的AC段纵标为零。(√)
13.图示桁架结构中有3个杆件轴力为0。(×)
14.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不是唯一的。(√)15.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的自由项是外因作用下附加约束上的反力。(√)16.图示悬臂梁截面A的弯矩值是ql
2。(×)
17.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传递系数与该杆件的远端支承条件有关。(√18.静定结构剪力影响线是由直线段组成的。(√)19.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参数是振动质点的数目。(×)20.力矩分配法只适用于连续梁的计算。(×)
三、(10分)
21.作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
四、(16分)
)22.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杆件EI为常数。解:利用对称性结构简化为如图:
作出一半刚架弯矩图,然后作出最后整个体系的弯矩图。
五、(14分)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列出典型方程,求出系数项及自由项。EI=常数。
解:典型方程k111F1P0
EIi4
h118i
F1P5kN.m
试卷代号:1129(188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
3.力法典型方程是根据平衡条件得到的。(×)4.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对称轴穿过的截面只有反对称的内力。(√)5.静定结构的内力与材料的性质元关。(√)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于每一结点各杆端分配系数总是小于1,所以计算结果是收敛的。(√)7.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材料的性质无关。(×)8.在结构动力计算中,振动体系的振动自由度等于质点的数目。(×)9.图示结构A 截面剪力影响线在B 处的竖标为1。(√)
10.计算受弯杆件时不考虑其轴向变形,则杆件轴力为0。(×)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根据影响线的定义,图示悬臂梁A截面的弯矩(下侧受拉为正)影响线在B点的纵坐标为(A.0 B.-4m C.4m D.-1m 2.图示超静定结构独立结点角位移的个数是(B)。
A.1 B.2 C.3 D.4 3.静定结构由于温度变化(D)。
A.只产生内力 B.只发生位移
C.只发生变形 D.既发生位移,又发生变形
)。
B 4.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原因(D)。
A.荷载作用 B.支座位移
C.温度变化 D.以上原因都可以 5.结构位移计算时虚设力状态中的荷载可以是(A)。
A.任意值(除O外)B.1 C.正数 D.负数 6.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利用的原理是(C)。
A.位移互等定理 B.反力互等定理 C.刚体虚功原理 D.弹性体虚功原理 7.图示结构中,使体系自振频率ω减小,可以(C)。
A.减小FP
B.减小m
C.减小EI
D.减小l 8.图示悬臂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B)。
A.ql216 B.ql28 ql2ql2C.4 D.2
9.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时,不能作为基本结构的是图(A)。
10.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等于(D)。A.超静定次数 B.刚结点数目
C.线位移数目 D.独立的结点位移数目
三、(10分)
作图示静定刚架的弯矩图。
四、(16分)
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EI=常数。
解:基本体系及未知量如图(a)所示。
11X11P0
M211124l311EIdsEI(2lll3lll)3EIMMPEId11lFPlF3Pl1PsEI222l8EI x3FP132
五、(14分)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列出典型方程,求出系数项及自由项。EI=常数。
iEI 2l典型方程k111F1P0
k118i
F1PFPl
试卷代号:1129(188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
一、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内,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1.图示为梁的虚设力状态,按此力状态及位移计算公式可求出 AB两点的相对线位移。(√)
2.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的基本未知量数目是3(×)
3.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超静定结构。(√)4.汇交于某结点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比等于各杆端转动刚度之比。(√)5.静定多跨梁中基本部分、附属部分的划分与杆件的刚度有关。(×)6.力法典型方程的等号右端项不一定为0。(√)7.结构位移计算利用的是虚功原理中的虚力原理。(√)8.在结构动力计算中,1个质点的振动体系,其振动自由度一定为1。(×)9.静定结构的内力和反力与杆件截面的几何尺寸有关。(×)10.图示(a)、(b)两个结构中,A 端的支反力完全相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图示结构A截面的弯矩为(A)。
A.FPl,上侧受拉 B.FPl,下侧受拉 C.2FPl,上侧受拉 D.2FPl,下侧受拉 2.图示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C)。
A.3 B.4 C.5 D.6 3.图示梁中A 处的支座反力FyA的影响线为(D)
4.对称结构作用正对称荷载时,对称轴穿过的截面(D)。
A.只有轴力
B.只有剪力
C.只有弯矩
D.既有轴力,又有弯矩 5.推导结构位移计算公式是利用(C)。
A.功的互等定理 B.虚位移原理
C.虚功原理 D.反力互等定理 6.图乘法的假设为(D)。
A.MP及M图中至少有一图是由直线组成
B.杆件EI为常量 C.杆件为直杆
D.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7.在图示结构中,使体系自振频率ω减小,可以(C)。
A.减小FP
B.减小m
C.减小EI
D.减小l
8.求图示结构AB两点的相对线位移,虚设力状态为图(A)。
9.与杆件的传递弯矩有关的是(B)。
A.固端弯矩 B.传递系数 C.分配系数 D.结点力矩 10.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C)。
A.与结构所受作用有关 B.与多余约束的数目有关C.与结点数有关 D.与杆件数有关
三、(10分)
作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
四、(16分)
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EI=常数。
解:基本体系及未知量如图(a)所示。
11X11P0
M12112l3 11dslllEIEI233EI1PMMPFPl3111 dsllFPlEIEI224EI3FP 4x1
五、(14分)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列出典型方程,求出刚度系数项。EI=常数。
典型方程k111k122F1P0
k211k222F2P0k118i
k2212i
k12k212i
试卷代号:1129(188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
6.干扰力只影响振动质点振幅,不影响结构的自振频率。(√)7.位移法的基本结构不是唯一的。(×)8.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状态与刚度有关。(√)9.桁架结构在结点荷载作用下,杆内只有剪力。(×)10.结构的自振频率与结构中杆件的刚度无关。(×)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1.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各结构,基本未知量是两个的结构是(C)。
12.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刚架时,独立结点角位移数目决定于(D)。A.结点数 B.超静定次数 C.杆件数 D.刚结点数 13.图示结构杆件BC的B端转动刚度SBC为(D)
A.2
B.4
C.6
D.8 1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得到一个收敛的结果,是因为(D)。
A.分配系数小于l
B.传递系数绝对值小于1
C.结点上有外力矩作用
D.A和B同时满足 15.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重要物理参数是(C)。
A.初相角
B.初位移
C.自振频率
D.振幅 1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等于(D)。
A.固端弯矩
B.传递弯矩
C.分配弯矩
D.附加刚臂中的约束反力矩 17.影响线的横坐标是(D):
A.固定荷载的位置
B.移动荷载的位置
C.截面的位置
D.单位移动荷载的位置 18.静定结构内力与反力影响线的形状特征是(A)。
A.直线段组成 B.曲线段组成
C.直线曲线混合 D.二次抛物线
19.不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下图所示体系的振动自由度为(A)。
A.1
B.2
C.3
20.力法典型方程是根据以下哪个条件得到的(C)。
A.结构的平衡条件 B.结构的物理条件
C.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协调条件 D.同时满足A、B两个条件
三、作图题(D.4
解:利用对称性荷载分组如图(a)、(b)所示。
图(a)简化半刚架如图(c)所示。半刚架弯矩图如图(d)所示。
作弯矩图如图(f)所示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连续梁,求出系数项和自由项。EI=常数。(14分)
iEI l
典型方程k111F1P0
k1111i
F1P3FPl/8
试卷代号:112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
一、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1.图示为刚架的虚设力状态,按此力状态及位移计算公式可求出A处的转角。()
2.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n3。()
3.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是唯一的。()4.依据静力平衡条件可对静定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构是唯一正确的结果。()5.静定多跨梁中基本部分、附属部分的划分与所承受的荷载无关。()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于每一结点各杆端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分配系数的计算无错误。()7.超静定结构由于支座位移可以产生内力。()8.在结构动力计算中,两质点的振动体系,其振动自由度一定为二。()9.图示结构A截面弯矩影响线在A处的竖标为l。()
10.在桁架结构中,杆件内力不是只有轴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根据影响线的定义,图示悬臂梁A截面的剪力影响线在B点的纵坐标为()。
A.1 B.-4 C.4 D.-1 2.图示超静定结构独立结点角位移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3.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原因有()。
A.荷载作用 B.支座位移 C.温度变化 D.制造误差 4.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原因有()。
A.荷载作用与温度变化 B.支座位移 C.制造误差 D.以上四种原因 5.结构位移计算公式利用什么原理推导的()。
A.位移互等原理 B.虚位移原理 C.虚功原理 D.反力互等原理 6.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的理论依据是()。
A.虚力原理 B.虚位移原理 C.位移互等定理 D.叠加原理 7.在图示结构中,为使体系自振频率增大,可以()。
A.增大FP
B.增大m C.增大EI
D.增大l 8.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
ql2A.8ql2C.2ql
2B.
D.ql
9.一般情况下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等于()。
A.固端弯矩 B.传递弯矩
C.分配弯矩 D.附加刚臂中的约束反力矩 10.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等于结构中()。
A.约束的数目 B.多余约束的数目 C.结点数 D.杆件数 三(10分)
作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
四、(16分)
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作弯矩图。EI=常数。
五、(14分)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列出典型方程,求出系数项及自由项。EI=常数。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每小题3分,共3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
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A 2.B
3.A 4.D 5.C 6.B
7.C
8.A
9.D 10.B 三(10分)
四、(16分)解:(1)一次超静定,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如图(a)所示。(2)列力法方程 x1111p1
(3)作M1图,见图(b)作MP图,见图(c)
(4)计算
11、1P
M12118125611ds44444
EIEI23EI3EI1Px1M1MP111160 ds2024EIEI23EI145(kN)32(5)作M图
五、(14分)
EI解:i4
典型方程k111F1P0
k1111i F1P5kNm
第三篇:2017年电大土木工程力学(本)期末复习资料
土木工程力学(本)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静定结构产生位移的原因有(D)
A.荷载作用与温度变化的B.支座位移
C.制造误差
D.以上四种原因
2.静定结构由于温度变化、制造误差或支座位移,(C)
A.发生变形和位移
B.不发生变形和位移
C.不发生变形,但产生位移
D.发生变形但不产生位移
3.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根据什么原理推导的?(B)
A.虚位移原理
B.虚功原理
C.反力互等原理
D.位移互等原理
4.图乘法的假设为(D)
A.MP及图中至少有一图是由直线组成B.杆件EI为常量
C.杆件为直杆
D.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5.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A)
A.B.C.D.6.图示悬臂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B)
A.B.C.D.7.图示梁AB在所示荷载作用下A截面的剪力值为(A)
A.2q
B.q
C.3q
D.0
8.图示结构AB杆件A截面的弯矩等于(B)
A.0
B.FP上侧受拉
C.2FP下侧受拉
D.FP下侧受拉
9.图示结构的弯矩图形状应为(B)
10.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基本部分是(A)
A.ABC部分的B.BCD部分
C.CDE部分的D.DE部分
11.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基本部分是(A)
A.AB部分
B.BC部分
C.CD部分
D.DE部分
12.图示结构当支座B有沉降时会产生(C)
A.内力
B.反力
C.位移
D.变形
13.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刚度(D)
A.有关
B.比值有关
C.绝对值有关
D.无关
14.求图示结构AB两点的相对线位移,虚设力状态为图(A)
15.力法典型方程是根据以下哪个条件得到的?(C)
A.结构的平衡条件
B.结构的物理条件
C.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协调条件
D.同时满足A、B两个条件
16.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原因有(D)。
A.荷载作用或温度变化
B.支座位移
C.制造误差
D.以上四种原因
17.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与刚度(A)
A.相对值有关
B.绝对值有关
C.无关
D.相对值绝对值都有关
18.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与刚度(C)
A.无关
B.相对值有关
C.绝对值有关
D.相对值绝对值都有关
19.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其基本未知量为(D)
A.杆端弯矩
B.结点角位移
C.结点线位移
D.多余未知力
20.力法的基本体系是(D)。
A.一组单跨度超静定梁
B.瞬变体系
C.可变体系
D.几何不变体系
21.在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中(B)。
A.δij恒大于零
B.δii恒大于零
C.δji恒大于零
D.△iP恒大于零
22.力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δij代表基本结构在(C)。
A.Xi=1作用下产生的Xi方向的位移
B.Xi=1作用下产生的Xj方向的位移
C.Xj=1作用下产生的Xi方向的位移
D.Xj=1作用下产生的Xj方向的位移
23.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时,不能作为基本结构的是图(A)。
24.图示超静定结构的次数是(B)。
A.5
B.7
C.8
D.6
25.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D)。
A.1
B.2
C.3
D.4
26.用力法求解图示结构时,基本未知量的个数是(B)。
A.5
B.6
C.7
D.8
27.图示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C)。
A.3
B.4
C.5
D.6
28.对称结构作用正对称荷载时,对称轴穿过的截面(D)。
A.只有轴力
B.只有剪力
C.只有弯矩
D.既有轴力又有弯矩
29.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内力图中(A)。
A.剪力图正对称
B.轴力图正对称
C.弯矩图正对称
D.剪力图反对称
30.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内力图中(B)。
A.剪力图反对称
B.弯矩图反对称
C.弯矩图正对称
D.轴力图正对称
31.对称结构在正对称荷载作用下,内力图中(C)。
A.弯矩图反对称
B.轴力图反对称
C.剪力图反对称
D.剪力图正对称
32.图示对称结构受反对称荷载的作用,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一半结构为(A)。
33.图示对称结构杆件EI为常量,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一半结构为(A)。
A
B
C
D
34.图示对称结构受正对称荷载作用,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半边结构为(A)。
35.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与(B)相等。
A.多余约束数
B.刚结点数
C.铰结点数
D.独立的结点位移数
36.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刚架时,独立的结点角位移数目决定于(C)。
A.铰结点数
B.超静定次数
C.刚结点数
D.杆件数
37.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时,基本未知量的个数是(B)。
A.2
B.3
C.4
D.5
38.图示超静定结构用位移法求解,结点角位移的个数是(C)。
A.2
B.3
C.4
D.5
39.图示超静定结构独立结点角位移的个数是(B)。
A.2
B.3
C.4
D.5
40.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是(A)。
A.附加约束上的平衡方程
B.附加约束上的位移条件
C.外力与内力的关系
D.反力互等定理
41.在位移法计算中规定正的杆端弯矩是(A)。
A.绕杆端顺时针转动
B.绕结点顺时针转动
C.绕杆端逆时针转动
D.使梁的下侧受拉
42.位移法基本方程中的自由项FiP,代表基本结构在荷载单独作用下产生的(C)。
A.△I
B.△j
C.第i个附加约束中的约束反力
D.第j个附加约束中的约束反力
4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刚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等于(B)。
A.结点上作用的外力矩
B.附加刚臂中的约束反力矩
C.汇交于该结点的固端弯矩之和
D.传递弯矩之和
44.与杆件的传递弯矩有关的是(B)。
A.分配弯矩
B.传递系数
C.分配系数
D.结点位移
45.图示结构杆件BA的B端转动刚度SBA为(C)。
A.1
B.2
C.3
D.6
46.图示结构杆件BC的B端转动刚度SBC为(D)。
A.2
B.4
C.6
D.8
47.在力矩分配法中传递系数C与什么有关?(D)。
A.荷载
B.线刚度
C.近端支承
D.远端支承
48.力矩分配法的直接对象是(A)。
A.杆端弯矩
B.结点位移
C.多余未知力
D.未知反力
49.汇交于一刚结点的各杆端弯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A)。
A.1
B.0
C.1/2
D.-1
50.一般情况下结点的不平衡力矩总等于(A)。
A.汇交于该结点的固定端弯矩之和
B.传递弯矩之和
C.结点集中精力偶荷载
D.附加约束中的约束力矩
51.下图所示连续梁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为(A)。
A.-10KN·m
B.46KN·m
C.18KN·m
D.-28KN·m
52.影响线的纵坐标是(D)。
A.固定荷载的数值
B.移动荷载的数值
C.不同截面的某一量值
D.指定截面的某一量值
53.影响线的横坐标是(D)。
A.固定荷载的位置
B.移动荷载的位置
C.截面的位置
D.单位移动荷载的位置
54.静定结构内力与反力影响线的形状特征是(A)。
A.直线段组成B.曲线段组成C.直线曲线混合D.二次抛物线
55.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应用的原理为(C)。
A.变形体虚功原理
B.互等定理
C.刚体虚原理
D.叠加原理
56.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的假设为(A)。
A.杆件为刚性杆
B.杆件为弹性杆
C.杆件为塑性杆
D.杆件为弹塑性杆
57.绘制影响线采用的是(D)。
A.实际荷载
B.移动荷载
C.单位荷载
D.单位移动荷载
58.图示梁中FyA的影响线为(D)。
59.由基本附属型结构的受力特点可知,附属部分的内力(反力)影响线在基本部分上(A)。
A.全为零
B.全为正
C.全为负
D.可正可负
60.图示梁A截面弯矩影响线是(A)。
61.根据影响线的定义,图示悬臂梁A截面的剪力影响线在B点的纵坐标为(C)。
A.5
B.-5
C.1
D.-1
62.图示振动体系的自由度数目为(A)。
A1
B.2
C.3
D.4
63.图示结构中,除横梁外各杆件EI=常数。质量集中在横梁上,不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则体系振动的自由度数为(A)。
A.1
B.2
C.3
D.4
64.不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竖向杆件的EI=常数。图示体系的振动自由度为(A)。
A.1
B.2
C.3
D.4
65.在结构动力计算中,体系振动自由度数n与质点个数m的关系为(D)。
A.n小于m
B.m小于n
C.相等
D.不确定
66.忽略直杆轴向变形的影响,图示体系有振动自由度为(C)。
A.2
B.3
C.4
D.5
67.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ω为(C)。
A.B.C.D.68.反应结构动力特性的重要物理参数是(B)。
A.振动自由度
B.自振频率
C.振幅
D.初位移
69.结构动力计算的基本未知量是(A)。
A.质点位移
B.节点位移
C.多余未知力
D.杆端弯矩
70.图示结构中,使体系自振频率ω减小,可以(C)。
A.减小FP
B.减小m
C.减小EI
D.减小
71.结构不考虑阻尼时的自振频率为ω,考虑阻尼时的自振频率为ωD,两者的关系为(C)。
A.ω<ωD
B.ω=ωD
C.ω>ωD
D.不确定
72.图示a、b两体系的EI相同,其自振频率ωa与ωb的关系为(D)。
A.不确定
B.ωa<ωb
C.ωa=ωb
D.ωa>ωb
73.在图示结构中,为使体系自振频率ω增大,可以(C)。
A.增大P
B.增大m
C.增大EI
D.增大
74.在图示结构中。使体系自振频率ω减小,可以(C)。
A.增大P
B.减小m
C.减小EI
D.减小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1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75.根据影响线的定义,图示悬臂梁A截面的剪力影响线在B点的纵坐标为
(A)
A.
B.
C.
D.
76.图示超静定结构独立结点角位移的个数是(B)
A.
B.
C.
D.
77.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原因有(A)
A.荷载作用
B.支座位移
C.温度变化
D.制造误差
78.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原因有(D)
A.荷载作用与温度变化
B.支座位移
C.制造误差
D.以上四种原因
79.结构位移计算公式利用什么原理推导的:
(C)
A.位移互等原理
B.虚位移原理
C.虚功原理
D.反力互等原理
80.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的理论依据是
(B)
A.虚力原理
B.虚位移原理
C.位移互等定理
D.叠加原理
81.在图示结构中,为使体系自振频率增大,可以
(C)
A.增大
B.增大m
C.增大EI
D.增大l
82.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A)
A.
B.
C.
D.
83.一般情况下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等于(D)
A.固端弯矩
B.传递弯矩
C.分配弯矩
D.附加刚臂中的约束反力矩
84.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等于结构中(B)
A.约束的数目
B.多余约束的数目
C.结点数
D.杆件数
85.图示对称结构EI
=
常
数,对称轴穿过的截面C内力应满足(B)
86.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应用的原理为
(C)
A.
变形体虚功原理
B.
互等定理
C.刚体虚功原理
D.叠加原理
87.同一结构,不考虑阻尼时的自振频率为ω,考虑阻尼时的自振频率为ωD,则(C)
A.
B.
C.
D
.与的关系不确定
88.图示结构中,除横梁外,各杆件EI
=
常数。质量集中在横梁上,不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则体系振动的自由度数为(A)
A.1
B.2
C.3
D.
89.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是(A)
A.附加约束上的平衡方程
B.附加约束上的位移条件
C.外力与内力的关系
D.反力互等定理
90.图示a、b两体系的EI相同,其自振频率与的关系为
(D)。
A.
不确定
B.
C.
D.
91.图示对称结构杆件EI为常量,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一半结构为(C)。
A
B
C
D
92.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时,基本未知量的个数是(B)。
A.
B.
C.
D.
93.简支梁某截面K弯矩影响纵坐标yK的物理意义是(C)。
A.单位荷载的位置
B.截面K的位置
C.截面K的弯矩
D.
A、C同时满足
94.力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代表基本结构在(C)。
A.
作用下产生的方向的位移
B.
作用下产生的方向的位移
C.
作用下产生的方向的位移
D.
作用下产生的方向的位移
二、判断题
1.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原因是荷载作用。(√)
2.图示多跨静定梁仅FD段有内力。
(×)
3.静定多跨梁中基本部分、附属部分的划分与杆件的刚度有关。
(×)
4.静定多跨梁中基本部分、附属部分的确定与所承受的荷载有关。(×)
5.一般说静定多跨梁的计算是先计算基本部分后计算附属部分。
(×)
6.基本附属型结构力的传递顺序是从附属部分到基本部分。
(√)
7.图示刚架,AB部分的内力为0。
(√)
8.用平衡条件能求出全部内力的结构是静定结构。
(√)
9.求桁架内力时截面法所截取的隔离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点。
(√)
10.某荷载作用下桁架可能存在零杆,它不受内力,因此在实际结构中可以将其去掉,(×)
11.在温度变化或支座位移的作用下,静定结构有内力产生
(×)
12.支座移动时静定结构发生的是刚体位移。
(√)
13.当结构中某个杆件的EI为无穷大时,其含义是这个杆件无弯曲变形。
(√)
14.当结构中某个杆件的EA为无穷大时,其含义是这个杆件无轴向变形。
(√)
15.静定结构的内力与材料的性质无关。
(√)
16.静定结构的内力和反力与杆件的几何尺寸有关。
(√)
17.计算受弯杆件时不考虑其轴向变形,则杆件轴力为0。
(×)
18.桁架结构在结点荷载作用下,杆内只有剪力。
(×)
19.图示悬臂梁截面A的弯矩值是ql2。
(×)
20.图示梁AB在所示荷载作用下A截面的弯矩值为2
q
(×)
21.图示为刚架的虚设力状态,按此力状态及位移计算公式可求出A处的水平位移。(×)
22.图示为梁的虚设力状态,按此力状态及位移计算公式可求出AB两点的相对线位移。
(×)
23.图示为刚架的虚设力状态。按此力状态及位移计算公式可求出A处的水平位移。(√)
24.图示为梁的虚设力状态,按此力状态及位移计算公式可求出梁铰B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
25.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n=3。
(√)
26.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等于结构的多余约束的数目。
(√)
27.超静定次数一般不等于多余约束的个数。
(×)
28.力法计算的基本体系不能是可变体系。
(√)
29.同一结构选不同的力法基本体系,所得到的力法方程代表的位移条件相同。(×)
30.支座位移引起的超静定结构内力,与各杆刚度的相对值有关,(×)
31.同一结构的力法基本体系不是唯一的。
(√)
32.同一结构选不同的力法基本体系所得到的最后结果是相同的。
(√)
33.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选取的基本结构不同,则典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数值也不同。(√)
34.在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布与各杆刚度的(×)
35.力法典型方程是根据平衡条件得到的。
(×)
36.用力法计算时,多余未知力由位移条件来求,其他未知力由平衡条件来求。(√)
37.力法的基本方程使用的是位移条件,该方法只适用于解超静定结构。
(√)
38.力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项⊿表示基本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沿方向的位移。(√)
39.力法典型方程的等号右端项不一定为0。
(√)
40.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材料的性质无关。
(×)
41.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状态与刚度有关。
(√)
42.超静定结构由于支座位移可以产生内力。
(√)
43.温度改变在静定结构中不引起内力;温度改变在超静定结构中引起内力。
(√)
44.由于支座位移超静定结构产生的内力与刚度的绝对值有关。
(√)
45.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的主系数恒为正值,副系数恒为负值。
(×)
46.位移法的基本体系是一组单跨超静定梁。
(√)
47.位移法可用来计算超静定结构也可用来计算静定结构。
(√)
48.位移法的基本结构不是唯一的。
(×)
49.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超静定结构。
(√)
50.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时,附加刚臂上的反力矩是利用结点平衡求得的。
(√)
51.用位移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超静定结构,采用各杆的相对刚度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点位移不是结构的真正位移,求出的内力是正确的。
(√)
52.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与超静定次数有关,位移法不能计算静定结构。(×)
53.力矩分配法适用于连续梁和有侧移刚架。
(×)
54.力矩分配法适用于所有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
55.能用位移法计算的结构就一定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
56.在力矩分配法中,当远端为定向支座时,其传递系数为0。
(×)
57.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于每一结点各杆端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分配系数的计算无错误。
(×)
58.在力矩分配法中,结点各杆端分配系数之和恒等于1。
(√)
59.汇交于某结点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比等于各杆端转动刚度之比。(√)
60.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与该杆端的转动刚度成正比。
(√)
61.在多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中,可以同时放松所有不相邻的结点以加速收敛速度。(√)
62.影响线的横度坐标是移动的单位荷载的位置。
(√)
63.静定结构剪力影响线是由直线段组成的。
(√)
64.弯矩影响线竖坐标的量纲是长度。
(√)
65.静定结构的内力和反力影响线是直线或者拆线组成。
(√)
66.图示影响线是A截面的弯矩影响线。
(√)
67.图示影响线中K点的竖坐标表示P=1作用在K点时产生的K截面的弯矩。(×)
68.图示结构A截面剪力影响线在B处的竖标为1。
(√)
69.图示简支梁支座反力FyB的影响线是正确的。
(×)
70.一般情况下,振动体系的振动自由度与超静定次数无关。
(√)
71.图示体系有3个振动自由度。
(×)
72.图示结构中,除横梁外,各杆件EI=常数。不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则体系振动的自由度数为1。(√)
73.弱阻尼自由振动是一个衰减振动。
(√)
74.结构由于弱阻尼其自由振动不会衰减。
(×)
75.结构的自振频率与干扰力无关。
(√)
76.结构的自振频率与结构中某杆件的刚度无关。
(×)
77.在结构动力计算中,振动体系的振动自由度等于质点的数目。
(×)
78.图示为刚架的虚设力状态,按此力状态及位移计算公式可求出A处的转角。
(×)
79.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n=3。
(√)
80.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是唯一的。(×)
81.依据静力平衡条件可对静定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是唯一正确的结果。(√)
82.静定多跨梁中基本部分、附属部分的划分与所承受的荷载无关。(√)
8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于每一结点各杆端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分配系数的计算无错误。
(×)
84.超静定结构由于支座位移可以产生内力。
(√)
85.在结构动力计算中,两质点的振动体系,其振动自由度一定为2。
(×)
86.图示结构A截面弯矩影响线在A处的竖标为l。
(×)
87.在桁架结构中,杆件内力不是只有轴力。(×)
88.当结构中某个杆件的EI为无穷大时,其含义是这个杆件无弯曲变形。(√)
89.图示结构影响线的AC
段纵标为零
。(√)
90.图示桁架结构中不包括支座链杆,有5个杆件轴力为0
。(×)
91.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是唯一的。(×)
92.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的自由项是外因作用下附加约束上的反力。(√)
93.图示悬臂梁截面A的弯矩值是ql2。
(×)
9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与该杆端的转动刚度成正比。(√)
95.静定结构弯矩影响线是由直线段组成的。(√)
96.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参数是振动质点的振幅。(×)
97.力矩分配法适用于所有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三、作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
三、作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
三、作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
三、作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
(10分)四、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作弯矩图。
EI=常数。解:(1)
一次超静定,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如图(a)所示。
(2)
列力法方程
(3)
作图,见图(b)
作图,见图(c)
(4)
计算d11、D1P
(kN)
(a)
(b)
(c)
(5)
作图
五、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EI=常数。
(16分)解:
基本体系及未知量如图(a)所示。-----(2分)
图如图(b)所示。
-------(2分)
图如图(c)所示。
--------(2分)
作后弯矩图如图(d)所示。--------------------(3分)
(a)基本体系
(b)
(c)
(d)M图(×/7)
----(1分)
------(2分),--------
(2分)
-----(2分)
六、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求出系数项及自由项。
EI=常数。解:
基本体系
典型方程
七、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
已知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求系数项和自由项。(14分)解:
(3分)
(3分)
典型方程
(2分)
(3分)
(3分)
第四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简要说明
工程力学是一门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大纲主要是为土木建筑类专业编写的,其它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的专业也可参照本大纲。本大纲的计划学时数为90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工程设计、事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经济合理地设计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基本概念,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重点。
(2)材料力学部分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能分析杆件的内力,并绘出相应的内力图,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位移,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并会处理简单的一次超静定问题,对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载荷,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2、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含讨论课),并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学。
四、授课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授课教材:
1.重庆建筑大学.理论力学(建筑力学第1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干光瑜,秦惠民.材料力学(建筑力学第2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目:
1.王 铎.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苟文选.材料力学导教、导学、导考.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志岗.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与提高.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范钦珊.工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孙训方.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总学时数为9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篇
静力学(20学时)
绪论(1学时)1 目的要求
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要点
(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3)国内外力学发展与展望简介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3学时)1 目的要求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并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2 要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力、刚体、力系、平衡 2.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静力学公理
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二力平衡公理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5.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第三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 1.柔索约束
2.光滑接触表面约束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4.链杆约束 5.固定铰支座 6.可动铰支座 7.轴承 8.球铰链
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受力分析
2.画受力图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章
汇交力系(2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解析法。2 要点
第一节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1.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 2.平衡的几何条件
第二节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力在轴上和平面上的投影 2.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投影与分力的比较
第三节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1.合成的解析法
2.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第三章
一般力系的简化(7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2 要点
第一节
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2.平面汇交力系合力之矩定理 第二节
力对轴之矩 1.力对轴之矩的概念
2.力对直角坐标轴之矩的解析表达式
第三节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1.力偶
2.力偶的性质 3.力偶系的合成 4.力偶系的平衡 第四节
力向一点平移 1.力的平移定理
第五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简化中心 2.主矢和主矩 3.简化结果分析 4.固定端约束
第六节
物体的重心、质心与形心 1.重心及重心坐标公式 2.质心及质心坐标公式 3.组合法求形心
第四章
一般力系的平衡(7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滑动摩擦定律,并能用它们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2 要点
第一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二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平衡方程的几种形式 3.特殊情形
第三节
一般力系平衡方程应用举例 1.求解单个物体平衡问题的要点 2.相关例题
第四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
1.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要点 2.相关例题 第五节
滑动摩擦 1.静滑动摩擦定律 2.动滑动摩擦定律 3.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4.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六节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1.静定问题 2.静不定问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70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目的要求
明确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学习方法等。
2、要点
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 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2.材料力学任务 3.材料力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基本变形形式 2.组合变形
第四节 内力 截面法 应力 应变 1.内力的概念 2.截面法
3.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二章 轴向拉伸、压缩(8学时)
1、的要求
掌握求杆件轴力的截面法,熟练画出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图;会应用强度条件对轴向拉压杆件进行强度计算;掌握胡克定律及其应用,会计算轴向各拉压杆件的轴向变形;了解超静定的概念,会解简单的一次拉压超静定问题;了解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压缩时的基本力学性质。
2、要点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及工程实例 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2.工程实例: 机构连杆、螺栓、桁架、房屋立柱、桥墩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截面法 1.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轴力 2.截面法求轴力 3.轴力图的绘制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1.应力的概念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第四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1.纵向变形,横向变形,线应变 2.胡克定律
3.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泊松比 第五节 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1.低碳钢的拉伸试验概述
2.应力应变曲线图及其特征点(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3.铸铁的拉伸试验概述
4.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试验概述及应力应变图 第六节 许用应力、拉压强度条件 1.许用应力的确定 2.拉压强度条件
第七节 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 1.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概念 2.超静定问题的解题思路
3.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解法举例 第三章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2学时)
1、目的要求
会对铆钉等连接件进行受力分析和进行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了解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2、要点
第一节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实例 2.剪切和挤压的受力特点
3.名义切应力的计算,剪切强度条件 4.有效挤压面积,挤压强度条件
第二节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1.连接处破坏三种形式
2.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三节 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1.剪切胡克定律介绍 2.剪应力互等定理介绍 第四章 扭转(8学时)
1、目的要求
会用截面法求杆件横截面的扭矩,熟练画出杆件的扭矩图;会计算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和对杆进行强度计算;会计算圆杆扭转时横截面的扭转角和对杆进行刚度计算。
2、要点
第一节 扭转·扭矩和扭矩图 1.扭转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2.功率、转速与力偶矩之间的关系 3.扭矩的概念 4.扭矩图的绘制
第二节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1.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 2.剪切弹性模量 3.极惯性矩 4.扭转强度条件
第三节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1.相对扭转角的计算 2.抗扭截面模量 3.抗扭刚度条件
第四节 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 1.扭转超静定问题概述
2.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解法举例 第五章 梁的内力(6学时)
1、目的要求
会用直接计算法求梁任意横截面的剪力和弯矩;会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掌握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由此得出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一些规律;掌握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叠加法和简便法。
2、要点
第一节 工程中的弯曲问题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平面弯曲的工程实例 第二节 梁的内力 1.梁的内力求法 2.梁的内力符号约定 第三节 剪力图和弯矩图 1.剪力图的绘制 2.弯矩图的绘制
第四节 利用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绘内力图 1.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推导
2.利用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作内力图的方法 3.简便方法绘内力图举例 第六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2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静矩、惯性矩、惯性积、主轴、形心主轴、主惯性矩和形心主惯性矩的定义;会计算矩形和圆形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正确应用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会计算简单组合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2 要点
第一节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 1.静矩的概念 2.惯性矩的概念 3.惯性积的概念
第二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1.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推导 第三节 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 1.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2.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举例 第七章 梁的应力与强度计算(8学时)
1、目的要求
正确使用弯曲正应力公式,熟练计算梁上各点的弯曲应力,并掌握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学会计算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和圆形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并掌握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了解提高梁的抗弯强度的措施及选择合理截面。
2、要点
第一节 梁的正应力 1.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 2.抗弯截面模量 3.纯弯曲理论的推广
第二节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1.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应用举例 第三节 梁的剪应力 1.梁的剪应力公式 2.梁的剪应力计算举例
第四节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 1.梁的合理截面形状 2.变截面梁
第八章 梁的变形(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挠度与转角间的关系和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会用叠加法求梁的某些特定截面的转角和挠度;了解梁的刚度条件。
2、要点
第一节 挠度和转角 1.平面弯曲梁的挠度 2.平面弯曲梁的转角
第二节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1.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的建立 第三节 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 1.计算梁的位移的积分法 2.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举例 第四节 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 1.计算梁的位移叠加法 2.叠加法应用举例 第五节 梁的刚度条件 1.梁的刚度条件
2.梁的刚度条件应用举例 第六节 超静定梁 1.超静定梁的概念 2.超静定梁的解法举例
第九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会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会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及主应力;了解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和空间应力状态下三个主应力б
1、б
2、б3;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会计算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线应变或正应力;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会应用强度理论对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2、要点
第一节 应力状态的概念 1.主应力的概念 2.主平面的概念 3.主单元体的概念 4.应力状态的分类
第二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1.解析法概述
2.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方位
3.剪应力的极值及其所在的平面的方位 第三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1.应力圆方程 2.应力圆的作法 第四节 广义虎克定律 1.广义虎克定律介绍 第五节 强度理论
1.第一强度理论介绍 2.第二强度理论介绍 3.第三强度理论介绍 4.第四强度理论介绍
第十章 杆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会将组合变形问题分解为基本变形的组合;会分析斜弯曲、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杆件的内力、应力和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会应用强度理论对弯扭等组合变形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2、要点
第一节 组合变形的概念 1.组合变形的概念 2.常见的组合变形
3.组合变形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斜弯曲 1.斜弯曲的概念 2.斜弯曲问题解法 3.中性轴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1.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概念 2.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解法 第四节 偏心拉伸(压缩)1.偏心拉伸(压缩)2.偏心拉伸(压缩)解法 3.截面核心
第五节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1.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2.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的解法 3.相当应力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8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临界力和临界应力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会计算压杆的临界力和临界应力;了解柔度的物理意义,掌握柔度在压杆稳定计算中的应用。会应用稳定条件对压杆进行稳定计算。
2、要点
第一节 压杆稳定的概念 1.平衡稳定性的概念 2.压杆稳定的概念
第二节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公式推导 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普遍公式——欧拉公式 3.长度系数
第三节 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1.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 2.压杆的柔度
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第四节 三类压杆、临界应力总图 1.三类压杆的概念 2.临界应力总图
第五节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1.压杆的稳定条件 2.稳定安全系数 3.折减系数
4.压杆稳定条件的应用 5.试算法
第六节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减小压杆长度
2.改善压杆的约束条件 3.合理选择截面 4.合理选用材料 机动(课程复习)(2学时)
第五篇:工程力学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温室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规律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植物对环境要求的特点,研究如何采用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控工程技术与设施,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了解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设施光环境及其调控
(1)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以及功能,四种太阳辐射的单位及其特点。(2)掌握设施光环境特点。(3)掌握设施光环境的影响因素
(4)掌握设施光量、光谱、光周期调控的方法。(5)掌握人工光源的要求及常见人工的种类和特点。3.设施热环境及其调控
(1)掌握设施热环境的变化特征。(2)掌握热平衡方程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3)掌握设施保温的主要技术措施。(4)掌握设施加温主要方式的特点及应用。(5)掌握设施降温的方式与设备。4.设施水环境及调控
(1)掌握设施内水环境的特点。
(2)掌握设施湿度对设施作物的影响及其调控方式。(3)掌握设施灌溉系统的组成。
(4)掌握设施内各种灌溉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5)了解设施灌溉系统主要的设备特点。5.设施气体环境及其调控
(1)了解设施内主要的有害气体的来源及其减除方法。
(2)掌握设施内CO2的变化特点
(3)掌握设施内CO2的增加的方法,CO2施肥的技术要点。
(4)掌握设施内气体流动环境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6.设施土壤环境及调控
(1)了解设施内土壤环境的特征。(2)掌握设施内土壤环境的调控与控制。7.设施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1)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2)掌握自动控制的分类以及设施内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1(3)掌握设施内传感器的分类及传感器的种类。(4)了解设施内主要的几种环境自动控制系统。(5)掌握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设施作物栽培学》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设施作物的范畴,以及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掌握设施环境条件与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联系;掌握设施作物栽培制度以及繁殖与育苗技术;掌握主要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果树的栽培技术。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掌握设施作物范畴以及设施作物生产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设施环境与设施作物
(1)掌握设施作物对温度的基本要求、温度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掌握设施作物对光照强度、光质、光周期的基本要求,以及光照强度、光周期对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掌握设施作物对CO2浓度的要求以及CO2气体环境对设施作物生理效应和生育效应的影响。(4)掌握湿度环境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光合产物分配、生理障碍及作物病害的关系。(5)掌握土壤湿度及通气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土壤连作障碍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设施作物栽培制度
(1)掌握作物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2)了解设施栽培介质类型,掌握设施作物对固体基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要求。(3)了解设施作物茬口安排的原则,掌握设施作物栽培主要茬口类型。(4)掌握设施作物立体栽培的种类与意义。3.设施作物繁殖与育苗技术
(1)了解设施作物繁殖方式,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以及播前处理技术;掌握自根繁殖的方法以及不同自根繁殖方法适用的设施作物种类;掌握影响自根繁殖成活的因素;了解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
(2)掌握穴盘育苗的概念、设施设备及育苗技术要点。
(3)掌握嫁接育苗的意义、嫁接育苗的方法以及嫁接繁殖成活的原理与影响因素。(4)了解水培育苗的特点,掌握水培育苗的主要类型及技术要点。4.设施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栽培
(1)了解设施蔬菜栽培特点,掌握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区域类型;了解我国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种类。(2)掌握瓜菜类蔬菜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
(3)掌握茄果类蔬菜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
(4)掌握食用菌栽培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5.设施切花和盆花栽培(1)了解我国设施花卉栽培的现状与特点,掌握我国设施花卉栽培的主要种类。(2)掌握主要切花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3)掌握主要盆花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6.设施葡萄、桃、草莓设施栽培
(1)了解果树设施栽培现状及意义,掌握果树设施栽培的原理及生理学基础。
(2)掌握果树设施栽培过程中树种与品种的选择原则、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果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3)掌握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4)掌握桃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5)掌握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土壤肥料学》课程复习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1.2 土壤和肥料学发展概况
1.3 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1 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2 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 可持续农业中的我国土壤肥料学研究
第2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2.2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2.2.1 土壤生物 2.2.2 土壤有机质 2.3 土壤水分 2.3.1 土壤水分的保持
2.3.2 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2.3.3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2.3.4 土壤水分的能态 2.3.5 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 2.4 土壤空气 2.4.1 土壤空气的组成 2.4.2 土壤通气性
2.4.3 土壤通气状况与作物生长 2.5 土壤热量
2.5.1 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 2.5.2 土壤的热特性 2.5.3 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2.6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2 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第3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3.1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3.1.1 土壤孔性 3.1.2 土壤结构性 3.1.3 土壤耕性
3.2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3.2.1 土壤胶体 3.2.2 土壤吸收性能 3.3 土壤的酸碱性 3.3.1 土壤酸性 3.3.2 土壤碱性 3.3.3 土壤缓冲性
3.3.4 土壤的酸碱反应与植物生长
第6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6.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6.1.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概念 6.1.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 6.1.3 肥料三要素
6.1.4 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 6.2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6.2.1 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6.2.2 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6.2.3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 6.3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6.3.1 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 6.3.2 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6.4 施肥的基本原理 6.4.1 养分归还学说 6.4.2 最小养分律 6.4.3 报酬递减律 6.5 施肥技术 6.5.1 施肥量的确定 6.5.2 植物营养期与施肥
6.5.3 施肥时期(或种类)与方法的确定
第7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7.1 土壤氮素营养
7.1.1 土壤氮素的含量与形态 7.1.2 土壤氮素转化及其有效性 7.2 作物的氮素营养
7.2.1 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7.2.2 氮的生理功能 7.2.3 氮的吸收与利用
7.2.4 作物氮素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 7.3 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7.3.1 铵(氨)态氮肥 7.3.2 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 7.3.3 酰胺态氮肥 7.3.4 缓释氮肥
7.3.5 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第8章 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 8.1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 8.1.1 土壤磷素营养 8.1.2 植物磷素营养
8.1.3 常用化学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8.2 土壤、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 8.2.1 土壤钾素营养 8.2.2 植物的钾素营养
8.2.3 常用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9章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肥料 9.2 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 9.2.1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9.2.2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9.2.3 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
第10章 复混肥料 10.1 复混肥料概述 10.1.1 复混肥料的概念 10.1.2 复混肥料的类型 10.2 掺混复肥的生产 10.2.1 配方设计 10.2.2 肥料混合的原则 10.2.3 投料量的计算 10.2.4 成粒方法 10.2.5 工艺流程
10.3 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 10.3.1 因土施用 10.3.2 因植物施用 10.3.3 因养分形态施用 10.3.4 以基肥为主的施用 10.3.5 掌握合理的用量
第11章 有机肥料 11.1 发展有机肥料的意义 11.1.1 有机肥料的概念 11.1.2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关系
11.1.3 有机肥料在培肥土壤和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11.2 有机肥料的腐熟原理与技术 11.2.1 腐熟的目的
11.2.2 腐熟的过程及其调控技术 11.3 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 11.3.1 粪尿肥 11.3.2 秸秆类肥 11.3.3 绿肥 11.3.4 微生物菌剂 11.3.5 有机废弃物的利用
11.4 有机肥料的利用及其问题与对策 11.4.1 有机肥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11.4.2 发展有机肥料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