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拼图》反思
《拼图》思维训练教学反思
山东省日照市文登路小学 吕虹玫
思维训练课对优质智能课来说,将思维训练所形成的能力,用于学科知识学习,在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开启智慧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开启智慧,成长能力”的教育目的。
立足“拼图”拼摆游戏,通过引导学生拼摆图形,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图形匹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拼图”是一款传统的益智游戏,设计蕴含了丰富的逻辑关系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和增强学生在扩散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性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另外,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接触到尽量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尽量早的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可以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对于《拼图》的课堂内容体现在一下几部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利用福尔摩斯在见到华生时,第一眼就迅速判断出华生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军医,为什么福尔摩斯能迅速辨别华生的身份,就是因为福尔摩斯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这双眼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下面如何提高观察力的必要性作了铺垫。又导出课题。
2、复习拼图的信息。拼图有什么特征。了解拼图的构成,拼图的起源,便于拼图,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介绍玩法,自主探索 在拼摆之前,复习游戏规则。
(三)引导探究,尝试游戏
1、先观察图形,在观察的过程中体验拼图的策略。2.我来试,自主观察画面。
出示一幅图学生试着观察一幅图,并交流怎么观察,观察的策略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进行有目的观察,而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观察,这是教师要适当给以启发:只有细致准确,全面有序地观察,才是真正的观察。
3、再次尝试,根据教师提供图片。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再次体验观 察得全面有序,细致准确。
(四)爱拼才会赢:
通过对图地观察,验证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小组拼图,选出拼得最快的小组,谈经验。
(五)评价激励: 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拼图
细致准确 全面有序
二、活动效果:
教学是在学生已了解拼图的基础上拓展的,通过福尔摩斯故事的导入,他们对学习拼图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将处于沉睡状态”。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交流、自评与互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挥,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另外,学生的合作、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拼图的过程是孩子思维迅速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耐心、注意力、细致观察事物的过程。既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又教育了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同时还激发了孩子的拼图兴趣,让孩子感到拼图游戏很好玩,下次还会高高兴兴地主动要求玩拼图游戏。可以通过拼图游戏,逐步提高孩子玩的水平,并有兴趣向更难的拼图挑战。
有些同学观察力不够,但他们却亲身经历感受了动手、发现等过程,如何找到他们的优点,来肯定学生为观察付出的劳动,使观察能力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同样能够得到表扬的机会。
三、本堂课,存在许多问题:
1、学生课堂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进一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保障。
2、作为放摆拼图的袋子子,要收到课桌内,不要有任何干扰,以免分 散学生注意力。
3、在拼摆图形时,先拼后分析。
4、要用问题教学法,把评价很好的引入课堂。
5、学生说话时,不打断他。
6、课堂气氛不活跃。
7、教师、学生语言还需磨练。
第二篇:七巧板拼图教学反思
七巧板拼图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现简要反思有以下几点:
1、找准了审美视点:几何图形自身蕴含了丰富的形态美,让学生拼组图形感受图形之间的组合美,并体验动手操作创造图形之美带来的成功乐趣。
2、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1)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图形小天使”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本身枯燥的数学知识变的奇趣盎然,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教师注重让学生自己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动手操作用七巧板拼组图形,从而使学生自主学到七巧板的有关知识;探索七巧板拼图,感受自己创造美的图形的乐趣,亦发展了其能力。
3、结合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有关“七巧板”的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七巧板是我国一项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惜我国的文化遗产,热爱我国的悠久文化。
4、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图,从而创出新的、美的图形,使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从小抓起。
5、多媒体的灵活运用:新课程提倡借助多种辅助手段,促进教学。教师通过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操作,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乐学。
第三篇:小班数学拼图反思
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拼图游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拼图游戏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正方形 三角形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通过游戏“猜猜看”导入,复习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呢?我先不告诉你们它的名字,我来说它的样子,看看那个小朋友能猜出来它是谁。这个图形宝宝和太阳公公的形状一样。
(根据这一特征,幼儿可以猜出是圆形。如果不能,老师再说出第二个条件。)老师:对,是圆形宝宝,我们和圆形宝宝打个招呼吧。
(继续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老师:好啦,我们继续看看还有什么图形宝宝吧,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幼儿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小朋友都认识。那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和他们的形状一样呢?(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如手帕是正方形的,饼干是圆形的等等。可以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发散思维。)老师示范拼摆图形,引导观察图形间的组合关系。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好,老师现在要变个魔术给小朋友们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
(老师可自由组合拼摆出不同的图案。如椭圆形和三角形组成蝴蝶,小花,三种图形组合成小猫,飞机等。)老师:小朋友看,图形宝宝变成什么了?(小花)老师:小花的花瓣是什么图形宝宝变的呀?(三角形)。
老师:小花的花心呢?(是圆形宝宝变的)老师:那现在我们来一起说说,小花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吧!那蝴蝶是由几个椭圆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呢?(幼儿回答)
三、活动结束。
老师:原来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拼成这么多好看的图形呢,回家之后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来动手做一做,好吗? 编辑:cicy 篇二: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张美用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不久,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篇三: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尝试用动作表示大小,并用符号形象的对比初步体验大小的意义。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标记将树叶分类摆放,并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分类理由。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在整个分类的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如在按树叶的大小分类时则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叶我送你进有大标记的家里,小树叶我送你进有小标记的家里。”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渗透了语言领域,做到了个领域的相互渗透。
活动中,我采用是树叶朋友和各种标记图案的箩筐作为教具。通过有大小、形状、颜色区别的树叶,让幼儿目测、对比观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小朋友都能认真的观察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观察出树叶在大小、形状或颜色上的差异,这样让幼儿走在了活动前面,老师跟着幼儿的思维走,不是让幼儿当做听众,而是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活动中大多幼儿都能又快又对的发现树叶大小这一明显的差异,我又通过引导幼儿用有趣的身体动作去表现树叶大小的不同,即加深了幼儿对大小的理解和感受,又增添了活动的乐趣,使整个活动有动有静,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接下来的根据树叶形状及颜色的不同为树叶分类时,即巩固了数学分类这一概念,又做到了学习内容上的提升。
另外,我在幼儿操作的时候,一边巡视幼儿的操作情况一边给予不对的幼儿进行指导。乐意参与操作活动。我为每一位幼儿都准备了一份操作的材料,在老师的积极鼓励,小朋友们兴趣十足,信心十足的情况下,小朋友们都在“我快乐操作,操作我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但是教育过程中,有时语句还是不够严谨。这让我体会到作为老师,除了要为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做到语言严谨,特别是数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幼儿听明白还都有操作的材料,才能让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篇二: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难点是区别大小并进行分类,会用语言表达“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我们给他们送些礼物好不好,记住了大熊喜欢用大的东西,小熊喜欢用小的东西,我们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说“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大多数幼儿的礼物都送对了。可是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许多幼儿不会把这句话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三个环节是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想到草地上去玩了,他们邀请小动物们一起玩,大熊和大的动物玩,小熊和小的动物玩,幼儿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送到草地上,这一环节和第二个环节差不多,幼儿的操作很快地完成了而且兴趣浓厚。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老师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应该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的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地方。
篇三: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着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儿童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我们小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数的活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研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绕有兴趣的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游戏是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独具特色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一、情境性的数学教学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中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1、将《快乐家园》教材游戏化。例如,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活动,教师创设了《小熊请客》这一游戏情境,在活动中,“主人”小熊请小朋友帮助他,给每位“客人”(请来的小动物)送去它爱吃的水果。当幼儿看到教师出示的小熊请来的客人——各种动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了每种动物爱吃哪种水果,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摆放方法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幼儿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2、《快乐家园》活动在游戏中的拓展。例如《看谁吃的多》这一活动中后,在“娃娃家”游戏时,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等活动,理解“一一对应”等数学概念,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在提供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样多的物品,再提供不一样多的物品,逐渐提高要求。
二、操作性数学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幼儿动手实践,体验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活动时,幼儿亲自将小鱼粘到小猫的鱼竿上,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一一对应,而且能用并置的方法比较出小猫和鱼的多少,开始小猫和鱼一样多,幼儿又粘上一只小猫后,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发现出小猫多,小鱼少;又粘上一条鱼后,发现小猫和小鱼又变得一样多了。
还有就是我们幼儿园发明的数学书,孩子们在翻翻(翻开书)、看看(看清书中的标记)、做做(按标记进行操作)中,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并理解了数学知识。
其实,我所说的这两种游戏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我觉得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数学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玩得开心,玩有所得。篇四:数学活动《蜡笔拼图》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蜡笔拼图》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蜡笔拼图》课后反思
孩子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孩子三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大人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最为教师要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要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财富。我执教的数学活动《蜡笔拼图》就很好地体现了孩子们极强的想象能力。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数学指导纲要,其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知道蜡笔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也是小朋友很喜欢玩的东西,本次活动就是利用身边的非常熟悉的蜡笔来拼图,再进行点数,表现各种不同的形状,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到用蜡笔拼图的乐趣。
在课上,我发现在幼儿实际的拼搭过程中,幼儿都能数出一共用了几根蜡笔,而且能创造不同的形状,比如轩轩拼出了三角形,鑫鑫拼出了小房子(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亚伦拼出了小汽车(组合图形),幼儿都十分有创意,没有局限在我示范的几个图形中。当我提问幼儿“你的图形宝宝用了几根蜡笔”时,幼儿都能通过点数来回答,(按照正确的数数量的方法),并且答案都正确。但在《幼儿画册》的作业中,由于蜡笔头有的没有画出来,幼儿很自然地数了点子二没有数蜡笔,导致结果的错误,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幼儿进行作业操作前对幼儿说明这一情况,让幼儿点数蜡笔的根数,不要只看蜡笔头,加强引导,避免错误的发生,使活动的效果更好。
整个活动过程非常活跃,幼儿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都能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操作、学习,动手操作方面都能认真对待,独立并出色地用蜡笔拼出不同的形状,体验用蜡笔拼图的乐趣,从而获取多方面的新知识。活动开始时,幼儿一看见蜡笔就十分兴奋,当我示范用蜡笔拼出各种形状时幼儿都高兴地拍起了手来,表示十分喜爱。篇五: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数学)
东郊幼儿园 翁雯雯 活动目标:
1、能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将图形进行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1)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各一个
2)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
3)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趣
1、出示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图形回答问题)
2、教师扮演图形妈妈自我介绍:我是xx图形妈妈。引导幼儿跟图形妈妈问好,加深印象。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
1、教师继续扮演引趣:我们的图形宝宝们还没有回家,小朋友能帮帮我们吗?要是看到图形宝宝请送它们回家
2、出示带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提问:小朋友说说哪座房子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
3、请图形妈妈回家等图形宝宝(教师用大图形示范,学说句式:我送xx回家)
4、在教室里找找图形宝宝。引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找调皮的图形宝宝藏在哪里?
5、引导幼儿将不同的图形宝宝送回相应的家,并试着一边送一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6、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回家。其他幼儿评价
三、指导幼儿操作材料《我送图形回家》
1、分发材料,让幼儿分组按照标记,把图形分类。
2、要求边送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按图形分类的活动,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我设计的是图形妈妈来求助,我采用了拟人化的图形卡片,幼儿的注意力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小班的孩子们能顺利地认识并说出图形的名称,这个环节较为顺利。
二、第二个环节中送图形宝宝找家。原来我设计的是引导幼儿对房子进行观察,发现房屋上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志,从而确定是哪个图形的家。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可能对小朋友们不是太了解,可能是我对问题阐述得不够清楚,幼儿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发现房子里没有图形宝宝。孩子们有模仿性,一个小朋友这样回答后,再提问了两个小朋友就还是一样的回答。我有些乱了阵脚,但我还是顺着孩子们的话往下接:“对,图形宝宝们都不在家,所以要请小朋友帮忙。老师发现啊这座房子上有正方形的标志,我想这应该是正方形的家,你们同意吗?”幼儿们终于发现了房子上的窗户和屋顶上的图形标志不一样,这个部分才得以顺利进行下来。
三、第三个环节通过孩子们自主操作送图形宝宝回家,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在实践中复习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图形。这一部分开始后幼儿的情绪高涨,都争着要去送图形宝宝。我适时提出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不能大声叫,会吓跑图形宝宝。有课的前部分的铺垫,幼儿都能很准确地把图形送回家。
四、最后一个环节我投放一个图形分类表和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送图形回家。幼儿操作完成得很好,我自己对这个环节有个遗漏,忘了提醒幼儿要边送边说。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活动材料的精心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但在课后,也从授课过程中折射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没注意的一些习惯。比如在课的中间对问题的表达可能不够清晰到位,导致幼儿不理解我的意图。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多多注意,不断改进,向其他老师们多多学习。
第四篇:《有趣的拼图》教学反思
师生小结:
1.认识点、线、面与图形的关系。
2.学会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纸片、形状多样的植物籽粒、果壳进行精心的设计,进行拼图造型创作。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了解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纸片、形状多样的植物籽粒、果壳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耐心的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通过学习利用合适的材料拼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学习拼图的基本方法,利用各种媒材创作一幅有趣的拼图作品作为重点进行。
首先出示了自己的范画,吸引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认识植物籽粒不同质感纹理颜色和形状。让孩子更明白如何更好的使用不同的植物籽做出好的作品。例如植物子颜色与我们所粘贴物体的关系,兔子适合用白色的大米,眼睛适合用黑色的大豆,如果是植物的叶子适合用绿豆。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测试让孩子再次理解学习。
孩子对作品的把握可能不成熟,所以可以让孩子先构图,再粘贴。具体操作如下:先用铅笔起稿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图案,力求形象简洁,构图大胆。接着再按种子的颜色进行填色完成画面。设计中,一些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不知如何表现,这时我就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必要的指导,积极配合学生,多多互动学习。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图片引入,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各种材料的组合魅力,给学生一个惊奇,接着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有趣的拼贴材料,并欣赏这些材料带来的神奇的作品,从中了解一组用植物籽粒制作的拼图作品的形式。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植物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突出美术课的特色。接着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在这里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先学”的学习方法。接着掌握作品的共同特点及方法步骤,再加上老师的“先学后教”的“后教”的示范方法。然后欣赏其它优秀的作品拼图,让学生从中感受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性。在欣赏完作品后,请学生大胆讲一讲拼贴的方法步骤,教师总结巩固粘贴的注意事项,最后布置作业,学生两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本节课由于是两两合作的方法,课堂纪律有些乱,在今后设计两两合作时会注意这一点问题,也希望通过两两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五篇:《有趣的拼图》教学反思
《有趣的拼图》教学反思
《有趣的拼图》教学反思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根据观察一些植物籽粒作品,教师进行示范,说出这些拼图的特点,最后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完成一幅幅有趣的拼图。当堂课学生制作兴致很高,但也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学生抹胶问题,有涂抹过多,一节课胶干不透,有抹胶不按照画稿来,涂抹出线,导致画稿变形,走样。个别学生时间不够,不能完成等等。在制作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问题存在: 一.课前大部分学生都能带好各种颜色的种子,只是有的同学贪图省力,在我提醒后还是把所有的种子混合在一 起带过来了,如此一来,制作过程中就非常麻烦,浪费了很多时间。二.设计草稿时,有的学生设计的太简单,拼贴出来不好看,有的学生设计的太复杂,又不容易拼贴。让我在本次尝试中感觉比较欣慰和感动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中心情愉快,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体现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脸上的笑容真像花儿一样的美丽!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基本功不扎实,如:在课上不能有效的提问;过渡不清晰;语速太快。在今后我会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