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

时间:2019-05-15 07: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一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

高三历史自主学习学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师备课教案)

一、考纲要求: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原因、目的、方式、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原因、影响。

二、自主要求:

1、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原因、目的、方式、概况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①必要性: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可能性: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各国实力增强。见学生用书155页,教师用书262页。

(2)目的:强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争夺商业霸权。(工业革命前: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强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资本输出。)(3)方式:采用刀枪火炮、廉价商品方式对落后地区进行扩张。见书本82页。(4)概况:见学生用书155页,教师用书262页。

(5)影响:理论观点: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归要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永恒的规律。而不列颠人却是第一批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征服者。因此,“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具体表现:①列强的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造成了亚非拉的贫困,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③破坏了被征服地区州日制度和旧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将世界联成一体;④它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原因(条件)有哪些?

①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③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为列强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甚至输出资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1)对殖民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 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 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言,既带来灾难,又冲击当地落后体制。(3)对世界: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

三、合作探究: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1)开始形成于工场手工业时期(1500年至18世纪60年代)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扩大。(2)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

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表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3)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见书本96页。

2、早期殖民扩张和19世纪中期殖民扩张的比较。见学生用书156页,教师用书263页。

四、练习巩固:

A类题:见学生用书第155页,课堂巩固训练

1、D

2、C

3、C B类题:

4、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为扩大产品销路需要更广阔市场 C.本国原料不足争夺国外原料产地 D.经济军事势力增强必然要侵略 5、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A.抢占殖民地,扩大版图

B.掠夺财富

C.开拓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D.输出资本,榨取超额利润 6、19世纪上半期,在对亚洲的殖民侵略扩张中,英法是以通商为主,沙俄是以强占土地为主。造成这—差异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传统 B.军事实力与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经经济发展的程度 D.与亚洲的地理位置有关

7、表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B、1847年欧洲工商危机的出现

C、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D、世界被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C类题:

8、(01粤豫2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包括①一些重要国家通过改革或革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形成了世界市场 ③西方列强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④封建势力在世界上濒临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9、(2006年全国Ⅱ卷)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俄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10、(2006年江苏卷)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问的相对孤立状态

第二篇: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教案

[素质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识记: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

理解: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形成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开放的意识、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世界市场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媒体展示材料)

美国一直都被投资者视为“安全的天堂”,数万亿美元的资金在此流动。“9.11”事件的发生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极有可能把相当脆弱的世界经济拖入衰退。

1.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不利。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每次大规模的经济衰退都与油价上涨有关。恐怖事件后,伦敦布兰特原油期货升至每桶31.15美元,上升3.2美元,达到2001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当天一度停止交易1小时。同时,油价上涨会使消费者信心受挫,产生通货膨胀预期。

2.金融市场混乱打击投资者信心,对全球金融业发展不利。金融市场出现混乱,促使投资者恐慌性买入黄金并涌向政府公债避险。这种追求安全性的理念会立即散布至全球,并导致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低迷,从而不利于全球金融业的发展:

3.全球高科技企业受到冲击。美国资本市场因爆炸事件而被迫关闭,将对严重依赖外源融资的高科技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今后一段时间内,美国高科技产品和高新技术的输出,将会出现战略调整。同时,高科技企业经营业绩会有所下滑,尤其跟美国高科技企业和美国市场关联度大的亚太地区经济将受影响。

4.国际贸易与投资受到一定影响。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封闭全国所有的关口,从而暂时中断与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相信美国贸易政策也会做出部分调整,因而对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国家或地区而言,出口贸易会受到一定冲击。同时美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的步伐将减缓。

学生思考并讨论,美国经济的波动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任何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都与世界市场紧密衔接。我国的市场也必然与世界市场发生多方面的联系。那么什么是世界市场呢?它是怎样形成的?呈现出一些什么新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板书)

一、国际市场的主要类型(板书)

请看投影:

按不同标准,国际市场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请看投影片: 按经济内容划分 国际商品市场

(国际间一般实物商品交易的市场)

国际技术市场

(国际间技术及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国际劳务市场

(国际间劳务进出口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

(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

按交易形式划分

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如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博览会和展览会等)

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如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等)

欧盟劳务市场

纽约股市 „„

按交割形式划分

国际现货市场

(钱、货交易发生当时即进行交割的市场)

国际期货市场

(买卖成交后并不当即进行交割和结算,而是在约定的到期日按期货合同规定的价格办理实际收付的交易市场)

请同学们回答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

请同学们叙述世界市场的萌芽、形成、大发展的过程。

2.请同学们忆一忆,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请看投影: 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主要标志

主要内容

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

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最后30年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器时代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年代末-今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技的发明和应用

主要在电子、能源、材料三大基本技术领域展开

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呈现出新的特征

由此可见,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科技革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当代世界市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板书)

请同学们观看三个材料:(投影、录象片或输入电脑)

材料

(一)具体数字见《教参》。投影:

材料

(二):介绍三个较大的区域性集团。(见《教参》)

材料

(三):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1970年全球有跨国公司7000家;2000年已达60000家,其国外分支机构达25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占全球的25%以上,年销售额11万亿美元。跨国公司占有世界工业研究成果的80%、生产技术的90%、国际技术转让的3/

4、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跨国公司控制全球直接投资的90%,世界贸易的75%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美国和英国的80%-90%的出口都由跨国公司完成。

设问:请说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代世界市场的哪些特点?

教师归纳并板书:

⑴商品结构的复杂化。(板书)

⑵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板书)

⑶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板书)

前面我们曾讲过,国际市场按其经济内容和交易、交割的形式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多种多样的国际市场类型正说明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并导致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这是当代世界市场的两个重要特点。

⑷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板书)

⑸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板书)

什么叫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上的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的市场形势。这时,买方有任意挑选商品的主动权,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卖方市场则相反。

竞争手段的多样化。除了通过跨国公司在别国直接生产和投资、销售,以“本土化战略”从内部控制市场外,还有价格竞争,即通过降低价格赢得市场;以及非价格竞争,即通过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性能、更新花色品种、改进包装装潢、改善售前售后服务、加强广告宣传等手段和方法,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此外,还有政府干预,各国为了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制定了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同时,又通过关税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通过对外援助的方法带动商品的出口等等。

二、外汇和汇率(板书)

1、外汇的基本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外汇执行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第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英镑、马克、法郎、日元都是外汇;

第三、它主要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

2、汇率的基本含义(板书)

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瑞士法郎、澳元、加拿大元、日元、欧元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所以,我国要进行国际间结算,就要把人民币兑换成这些国家的货币。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汇率。汇率又称汇价。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外汇汇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3、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它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该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

三、不等价交换(板书)

请同学们思考:

什么叫不等价交换?

为什么会出现不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的主要方式和本质是什么?

1、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含义(板书)

不等价交换是相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等价交换而言的。不等价交换就是不等值交换,即不按照商品的国际价值进行的交换,人为地使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价格背离商品的国际价值,长期高于或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一方凭借其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人为地使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价格背离商品的国际价值;二是长期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在这种交换中,贸易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到的利益是不相等的,它违背了价值规律的平等性原则。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由来已久。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荷兰等国就利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优势对其殖民地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发达国家仍然利用自己的优势,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着不等价交换,以获得高额利润。那么,发达国家是怎样通过其垄断地位进行不等价交换的呢?

2、不等价交换的主要方式:“剪刀差”(板书)

漫画“剪刀差”形象地描绘了发达国家是如何通过价格剪刀差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的。一把张开的剪刀,中线设定为国际商品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各国的商品都应按照国际商品价值进行交换。而张开的剪刀的两翼,恰恰说明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价格都背离了国际商品价值。上方表示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价格,背离国际商品价值呈上升态势;下方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价格,背离国际商品价值呈下降态势。这一“提高”,一“降低”,凭借的是垄断地位,均背离了形成国际商品价值的轨道。这种“剪刀差”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发达国家就是通过这种不等价交换,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的。

3、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是不等价交换的本质。(板书)

所以,国际经济斗争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自力更生,反对经济剥削,通过斗争争取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框小结:(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投影:

本课小结:

对同学们的主要要求是:认识国际竞争的激烈化,了解有关国际市场的基本常识。

第三篇: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识记世界市场的定义和主要类型 2、了解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也与世界市场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树立整体观念。教学重点: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解疑,老师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日美两国有关人士预言: 21 世纪经济将来没有国界。他们认为当今世界企业经营将寻求超越国界的最佳生产方式和资金的最佳运行方式。资金、技术和产品很容易越过国界在国家之间流动,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只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有目共睹的例证就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这就是世界市场呈现的一个新特点之一。那么什么是世界市场呢?它是怎样形成的?呈现出一些什么新的特点 ?请大家自读教材第一框。教师用投影展示导学提纲:、什么是世界市场?它有哪些类型? 2、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世界市场有哪些新特点?(讲授新课)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板书)1、世界市场的定义、类型(板书)由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即可: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 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世界市场分为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等类型。2、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板书)

这个问题由学生自学后回答,老师归纳为三句话:(1)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2)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形成的。(直接原因)

(3)产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3、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板书)由学生归纳为五个方面,教师逐一分析:(1)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板书)

教师举例:美国波音747型飞机约有450万个不同零部件,全部自己生产是不合算的,因此波音公司把占飞机重量70%、造价50%的零部件承包给了美国和其他六个国家的16000多公司生产。这个例子说明国际间在资金、技术、劳务等方面的经济合作方式的加强,出现了许多国际贸易的新形式(如补偿贸易、租赁贸易、加工贸易等)。(2)商品结构复杂化(板书)投影材料,指导学生思考回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市场疲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动荡性加大,竞争更趋激烈。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加大,正成为最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贸易规模最大和最有发展后劲的商品。问: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划书。

(3)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板书)

所谓区域集团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形成贸易集团。目的是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对外部世界的竞争。目前,世界有三个较大的区域性集团: 第一,欧洲区

第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三,东亚经济圈

(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指导学生讨论分析热点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大拼争——全球 500 强跨国公司中,有 400 余家已在中国落户,这些跨国公司中的多数都已在中国盈利甚至是利润丰厚;这些庞然大物不仅与中国的企业展开竞争,而且它们之间也在不同的行业中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寡头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随着 wto 的日益逼近,跨国公司在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中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分析点拨: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它使我国得到了税收,部分劳动者得到了就业,消费者得到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学会了如何强化管理和采用新技术。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失去了部分市场,利润和发展机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

(5)市场竞争激烈化(板书)

跨国公司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投资的重点转向第三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各国为了争夺世界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例如:日本由“产在日本,卖在欧洲”转向“产在欧美,卖在欧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a、产业革命、b、第三次科技革命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 d、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2000 年 12 月 25 日出版的《瞭望》周刊载文指出,经济全球化有许多突出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跨国公司的运行超越了国界。这表明跨国公司()a、是在本国拥有一个基地,并在每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大企业 b、在世界贸易中和各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d、是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的大企业

二、辩析:

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家进驻中国。有人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参考答案:

一、1、d

2、d

二、(1)二战后,世界各国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资金、技术、人员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自由,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就是在这种趋势下进入中国的。(2)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的企业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观念得到更新,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企业竞争力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3)由于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方面的优势,也给中国工业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也使中国企业失去部分市场、利润和发展机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所以题目结论的观点是片面的。

第四篇: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思路

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事吗?

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师:主要歌颂的是对外开放政策。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的决策,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学生讨论)

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 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1、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现在的世界史开放的世界;

2、从我国历史经验教训中,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

3、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出发,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过渡: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动改革 进行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是如何进行对外开放的?具体分哪几步走? 第一步又是什么?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演示对外开放的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探究2:(1)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2)经济特区“特”在何处?(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文字与相关图片:

(1)靠近港、澳,靠近国际市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华侨多;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2)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特区的创办的作用和影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探索与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

过渡:经济特区的创办,使深圳等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件展示经济特区的新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的巨大成功,使党和政府坚定了对外开放的信心,并决定在沿海其他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的开辟

多媒体展示地图,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4个经济开放区,让学生准确把握开放的区位。

合作探究3: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开放区形成了连接南北的经济开放地带,想一想这一经济开放地带在对外开放中有何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过渡:正是凭借着这些优越的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开放地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但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需要各地区均衡发展,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将开放区域由沿海推进到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由点到线到面全面铺开。

3、开放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课件展示)

过渡: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而这种展开也同样需要由点到面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国家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4、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主探究4: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展示)过渡: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任务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好示范的窗口,而上海的浦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播放《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自主探究5:根据课本以及看到的资料片,找出浦东的地理位置、历史状况、开发的时间、开发的目的、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开发后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回答)

地理位置:黄浦江东侧。浦东,长江的龙头,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倚物阜人丰的长江三角洲。

历史状况:经济落后于浦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开发时间:1990年

开发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有利条件: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

突出成就:浦东经历十几年的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课件显示浦东开发的相关图片、资料。

过渡: 从1979年对外开放到现在,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深圳和浦东是众多神话中的经典,希望以后的经典神话会越来越多,让我们再通过我们的祖国地图来回顾一下这些神话创造的先后过程。

(三)对外开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并演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合作探究6:结合我国对外开放地图讨论我国对外开放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理解)

全方位: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过渡: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请看视频。

(四)对外开放的影响

播放《改革开放成就和影响》视频资料,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对外开放使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请同学们举一些对外开放对我们生活影响的具体事例。

三、小结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和特点,充分感受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和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两个历史车轮。现在请大家用一个词表达你对改革开放的看法。

生:日新月异、万象更新、强国之路、富民之源、英明决策、枯木逢春、焕发生机、基本国策、翻天覆地等。

师:我也有一个词来表达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双刃剑。为什么?请大家下去认真思考与研究。

改革开放尽管是把双刃剑,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仍然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策。

四、反馈练习:见课件

五、课外研究:见课件

第五篇: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一中学 孟光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思路

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事吗?

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师:主要歌颂的是对外开放政策。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的决策,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学生讨论)

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 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1、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现在的世界史开放的世界;

2、从我国历史经验教训中,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

3、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出发,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过渡: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动改革进行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是如何进行对外开放的?具体分哪几步走? 第一步又是什么?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演示对外开放的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探究2:(1)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2)经济特区“特”在何处?(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文字与相关图片:

(1)靠近港、澳,靠近国际市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华侨多;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2)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特区的创办的作用和影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探索与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

过渡:经济特区的创办,使深圳等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件展示经济特区的新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的巨大成功,使党和政府坚定了对外开放的信心,并决定在沿海其他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的开辟

多媒体展示地图,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4个经济开放区,让学生准确把握开放的区位。

合作探究3: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开放区形成了连接南北的经济开放地带,想一想这一经济开放地带在对外开放中有何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过渡:正是凭借着这些优越的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开放地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但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需要各地区均衡发展,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将开放区域由沿海推进到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由点到线到面全面铺开。

3、开放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课件展示)

过渡: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而这种展开也同样需要由点到面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国家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4、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主探究4: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展示)过渡: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任务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好示范的窗口,而上海的浦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播放《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自主探究5:根据课本以及看到的资料片,找出浦东的地理位置、历史状况、开发的时间、开发的目的、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开发后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回答)

地理位置:黄浦江东侧。浦东,长江的龙头,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倚物阜人丰的长江三角洲。历史状况:经济落后于浦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开发时间:1990年

开发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有利条件: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

突出成就:浦东经历十几年的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课件显示浦东开发的相关图片、资料。

过渡: 从1979年对外开放到现在,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深圳和浦东是众多神话中的经典,希望以后的经典神话会越来越多,让我们再通过我们的祖国地图来回顾一下这些神话创造的先后过程。

(三)对外开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并演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合作探究6:结合我国对外开放地图讨论我国对外开放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理解)

全方位: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过渡: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请看视频。

(四)对外开放的影响

播放《改革开放成就和影响》视频资料,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对外开放使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请同学们举一些对外开放对我们生活影响的具体事例。

三、小结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和特点,充分感受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和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两个历史车轮。现在请大家用一个词表达你对改革开放的看法。

生:日新月异、万象更新、强国之路、富民之源、英明决策、枯木逢春、焕发生机、基本国策、翻天覆地等。

师:我也有一个词来表达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双刃剑。为什么?请大家下去认真思考与研究。

改革开放尽管是把双刃剑,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仍然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策。

四、反馈练习:见课件

五、课外研究:见课件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呈现如下特征:主题集中、重难点清晰、现实感强,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政史地尤其是史地结合比较紧密,所以我在处理本课时:

一、注意理清思路: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二、着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安排史地的结合和特别是注意地图在本课中的使用。

三、着力创设历史情景,教师引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历史、联系现实、主动探究问题,以此来体现新课改精神。

本课不足:

一、教师教课情绪不够饱满,感染力不强。

二、语言表达上出现某些口误。

板书设计: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二、对外开放的重大措施

1、创办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1984年,14个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后,4个)

4、经济技术开发区

5、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课后思考:

1、思考: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

二、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

四、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五、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

2、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下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