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案5篇

时间:2019-05-15 07: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案》。

第一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培训专业: 会计

教案课题: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教案作者:

寿国利

培训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2009年 7月 28 日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能够运用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能够运用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归纳法

教学内容(讲稿)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几个基本概念

(一)、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1、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2、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三)、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四)、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一)判断条件

根据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几种典型的业务类型

1、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也不涉及补价。

2、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但涉及补价。

3、具有商业实质,并且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不涉及补价。

4、具有商业实质,并且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并涉及补价。

四、换入资产的两种计价方法及损益的确定

(一)、账面价值计量

1、适用情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然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2、计算关系:总原则:换入=换出+相关税费

不涉及补价时: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涉及补价时:

支付补价的一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的一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损益的确定:以账面价值计量的业务,不确定损益。

五、举例:东方公司拥有一台专有设备,账面原价300万元,已提折旧220万元,远东公司拥有一幢建筑物,账面原价200万,已提折旧140万元,由于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双方拟对这两个资产进行交换。

情况1:账面价值计量,但不涉及补价。相应假设:如果东方公司的设备是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独特,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远东公司的建筑物系一幢古建筑物,年代久远,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

分析:由于交换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这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应适用账面价值计量

东方公司换入的建筑物的入账成本=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80万 远东公司换入的建筑物的入账成本=换出建筑物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60万 应确认收益:没有 有关会计分录:

东方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累计折旧

220万

贷:固定资产-----设备

300万

借:固定资产----建筑物

8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远东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万

累计折旧

140万

贷:固定资产-----建筑物

200万

借:固定资产----设备

6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万 情况2:账面价值计量,但涉及补价。相应假设:如果东方公司的设备是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独特,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远东公司的建筑物系一幢古建筑物,年代久远,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但是,由于远东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急于取得该专用设备,并支付了15元补价。分析:由于交换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这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应适用账面价值计量,但是,交换双方涉及了补价。

东方公司(收到补价)换入的建筑物的入账成本=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80万-15万=65万

远东公司(支付补价)换入的建筑物的入账成本=换出建筑物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60万+15万=75万 应确认收益:没有

有关会计分录:

东方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累计折旧

220万

贷:固定资产-----设备

300万

借:固定资产----建筑物

65万

银行存款

15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远东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万

累计折旧

140元

贷:固定资产-----建筑物

200万

借:固定资产----设备

75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万

银行存款

15万

六、练习

丙公司拥有一台专有设备,该设备账面原价450万元,已计提折旧330万元,丁公司拥有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90万元,两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丙公司决定以其专有设备交换丁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该专有设备是生产某种产品必需的设备。由于专有设备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特殊,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丁公司拥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经双方商定,丁公司支付了20万元补价。假定交易中没有涉及相关税费。

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0

累计折旧

3300000

贷:固定资产 ——专有设备

45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0 丁公司:

借:固定资产——专有设备

11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90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七、小结、作业

第二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综合题

1.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有关资料如下:

(1)2012年10月12日,经与丙公司协商,甲公司以一项非专利技术和对丁公司股权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换入丙公司持有的对戊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甲公司非专利技术的原价为1200万元,已推销2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元,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应交纳营业税50万元;对丁公司股权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400万元。其中,成本为35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甲公司换入的对戊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丙公司对戊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 1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丙公司另以银行存款向甲公司支付补价200万元。

(2)2012年12月13日,甲公司获悉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对应收向乙公司销售商品的款项2 34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80万元,此前未对该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3)2013年1月1日,考虑到乙公司近期可能难以按时偿还前欠货款2 340万元,经协商,甲公司同意免去乙公司400万元债务,剩余款项应在2013年5月31日前支付;同时约定,乙公司如果截至5月31日经营状况好转,现金流量比较充裕,应再偿还甲公司100万元。当日,乙公司估计截至5月31日经营状况好转的可能性为60%。

(4)2013年5月31日,乙公司经营状况好转,现金流量较为充裕,按约定偿还了对甲公司的重组债务。

假定有关交易均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要求:

(1)分析判断甲公司和丙公司之间的资产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计算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并编制甲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与确认坏账准备有关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重组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重组损益,并编制甲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5)计算乙公司重组后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和重组损益,并编制乙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6)分别编制甲公司、乙公司2013年5月31日结清重组后债权债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第三篇:非货币性资产经典案例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典型案例解析

【典型案例1·单项选择题】2008年5月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一幢房产,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8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5%。乙公司房产的原价为400万元,已提折旧160万元,公允价值230万元,适用营业税税率为5%,该交易使得甲乙双方未来现金流量与交易前产生明显不同,而且甲、乙双方均保持换入资产的原使用状态。经双方协议,由甲公司收取乙公司补价40万元。则甲公司换入房产及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分别是()万元。

A.252.5,227.5

B.250,225

C.250,230

D.225,227.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①甲公司换入房产的入账成本=250+250×17%-40=252.5(万元);

②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成本=230+40-250×17%=227.5(万元)。

借:固定资产 252.5 银行存款 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

存货跌价准备 80 贷:库存商品 2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2.5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0

累计折旧 160 贷:固定资产 400

借:库存商品 22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30 银行存款 40

【典型案例2·单项选择题】资料同上,甲、乙公司就此业务分别认定损益为()万元。

A.130,-10

B.117.5,-21.5

C.150,-30

D.25,-7.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①甲公司换出库存商品的损益=250-(200-80)-250×5%=117.5(万元);

②乙公司换出房产的损益=230-(400-160)-230×5%=-21.5(万元)。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0 累计折旧 160 贷:固定资产 4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1.5

借:库存商品 22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4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30 银行存款 40

借:营业外支出 21.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5

【典型案例3·单项选择题】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交换乙公司一幢房产,该商品的成本为1 000万元,已经跌价准备2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5%,该商品的计税价格为1 500万元;乙公司房产原价为1 600万元,累计折旧6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0万元,计税价格为2 000万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经双方协议,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补价30万元,交易双方均维持换入资产的原使用状态。完成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双方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交易前明显不同,但是由于没有同类资产活跃交易市场且无法正确判断交易资产公允价值,则甲公司、乙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分别是()万元。

A.1 160,785

B.1 200,715

C.1 500,890

D.1 800,67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①甲公司换入房产的入账成本=1 000-200+1 500×17%+1 500×5%+30=1 160(万元);

②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成本=1 600-600-30+2 000×5%-30-1 500×17%=785(万元)。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 1160(1 000-200+1 500×17%+1 500×5%+30)

存货跌价准备 200

贷:库存商品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1500*17%)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75(1500*5%)

银行存款 3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970 累计折旧 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

贷:固定资产 16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0

(2000*5%)

借:库存商品 785(1 600-600-30+2 000×5%-30-1 5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1500*17%)

银行存款 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70

(970+100)

【典型案例4·单项选择题】2008年2月,甲公司以其持有的5 000股丙公司股票交换乙公司生产的一台办公设备,并将换入办公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甲公司所持有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成本为18万元,累计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8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25万元。乙公司用于交换的办公设备的账面余额为2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5万元。乙公司换入丙公司股票后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拟随时处置丙公司股票以获取差价。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公司换入办公设备的入账价值是()。

A.20.00万元

B.24.25万元

C.25.00万元

D.29.25万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甲公司的核算如下

借:固定资产

29.2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银行存款

1.25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贷:投资收益

②下列各项关于乙公司上述交易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换出办公设备作为销售处理并计缴增值税

B.换入丙公司股票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C.换入丙公司股票按换出办公设备的账面价值计量

D.换出办公设备按照账面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2008年尚未实行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换出办公设备不收销项税额;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价值应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选项C不正确;换出设备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第四篇:2014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刘 芳

摘要:自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各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学习、研究也呈现出波浪式的趋势。本人一方面是为增进自己对这一具体准则的领悟,也是基于高校教学的目的,对中国知网平台收录的自2006年至2013年主题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文章从时间和内容两大方面进行梳理,希望承前人之果,引后人之思。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公允价值 相关税费 差异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不同于人类历史早期物物交换的现代交易现象,它给会计确认与计量、政府监督和管理提出了挑战性的课题。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迁

在我国,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经历三次变迁,1999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出台,2001年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进行第一次修订,取消了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的定义,也不再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与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对所有非货币性交易均采用简化处理,即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且修订后的准则淡化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仅仅在判断交易类别,收到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计算应确认的收益,以及在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时作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进行分配的分配基础时有所运用。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新的面孔问世,在准则的确认和计量部分明确了换出换入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条件,损益的处理、认定交易活动的商业实质的标准、入账价格的确定。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计价基础,且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不同是明显的新变化。

二、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研究的分析

自2006年至2014年初,各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学习、研究也呈现出波浪式的趋势,本人基于高校教学的目的,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自2006年至2013年主题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以下的规律,一方面是增进自己对这一具体准则的领悟,另一方面是期望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帮助。承前人之果,引后人之思。

(一)时间方面

我设定主题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中国知网网站收录的文章进行检索,结果显示2013年有107篇,2012年有69 篇,2011 年是84篇,2010年是101篇,2009年是130篇,2008年是170篇,2007年是157篇,2006年有108篇,可以看出随着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学术界对这非货币资产交换这一具体准则的研究日益热化,到08年数量多170篇,之后逐年递减,而到2013年从发表文章的数量看,这一准则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议题。

(二)内容方面

经过对这926篇文章的观览与对比,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研究大致从以下几个纬度进行的。

1.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

针对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2006年和2007年相关文章以雨后春笋之势不断地涌现,经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者都分析了新旧准则在会计处理的差异。瞿晓龙(2006)不仅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差异,更进一步指出变化的原因,如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环境逐步成熟、实务需要简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为实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际趋同。2007年谢维佳在她的硕士论文中更是从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

产的定义、非货币性交易的适用范围、交易类型的划分、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补价、相关损益确认、同时交换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相关规定、准则的纰漏要求等八个方面做了细致的比较。

可以说新准则比旧准则进步不少,能更真实地反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取得资产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企业操纵利润,使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并减少了与税法的差异, 简化了纳税调整。

2.中、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

田春晓, 牛成喆(2008)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的规定,将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做了对比分析,发现三者都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信息质量要求, 对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的规定大同小异。何哲、刘冬荣(2013)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适用范围、交换中补价的规定、该准则披露的范围、以及会计处理四个方面将美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我国的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二者的差异,比如美国 APB 意见书第 29 号中这样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很少涉及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以及非互惠转让。相比之下,我国准则不涉及非货币性负债、劳务和非互惠转让业务;美国相关准则对关联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严加限制、另行规定。而我国会计准则指出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注意审视关联方交易,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李寿喜、朱慧芬(2013)指出在非货币性交易类别划分标准方面,美国 APB29 号根据非货币性交易盈利过程是否完成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我国准则取消了这一分类,这种修订是为了抑制我国企业利润操作的现象,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调节利润。在准则披露要求方面,我国准则的规定更加严格。

3.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究竟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关键在于判定这一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16 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中规定了判断某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标准,即主要考虑该项交易的发生预期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我国准则借鉴这一标准,规定当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之时;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并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时,可以认定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王冰(2008)总结了判断商业实质的技巧,可以从资产的类别方面进行分析,如存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交换活动。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在短时间内产生现金流量,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都是非流动资产,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花费的时间较长,即两类资产产生未来现金流的时间是不同的,可判定这样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姚孟良(2010)对商业实质的探析重点从商业实质与关联方关系、与视同销售的关系和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关系三方面进行。易竞、吴岚(2013)对商业实质规范的不妥当之处进行了归纳,如商业实质欠缺概念框架,标准中的“显著”、“重大”,缺少明确限定;商业实质与关联方关系未做出列举式说明、使其处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4.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对于相关税费包括哪些并未做具体的说明。王彦德(2008)指出在核算相关税费时,应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成本;二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等于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并发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和2007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关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与准则的规定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通

过分析例题发现按照讲解处理的结果,换入资产的成本、交换利得以及所得税费用均小于按准则处理的结果,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也有利于企业合理避税。冷琳(2009)细致讲解了关于增值税的处理应根据换入资产的用途来决定是否计入进项税额。而对于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在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应区别该税费是直接为换出资产还是为换入资产支付的,为换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计入换出资产的交换损益,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则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吴敏、杨勇(2013)明确指出“相关税费”仅指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相关联的税金及费用,不包括企业开办费、办公费、企业绿化费等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相关联的税费。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会发生一些费用,例如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资产评估费、律师咨询费等;资产交换过程中发生的佣金、清理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我个人认为这两位学者对相关费用的分析说明比较细致,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税的账务处理

秦文娇(2008)通过举例说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这三大流转税方面的会计处理,并进一步指出非货币资产交换不管在哪种方式下,只要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就可能涉及到流转税,就会产生利润,并涉及到所得税,所以审计机构、证券监管部门、司法部等应加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从准则外部保证准则实施的恰当,防止利润操作等行为的发生。王秀敏(2010)指出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比,企业所得税没有要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也没有要求以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为条件作为是否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企业所得税法也没有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而是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或成本。张志友、王超(2011)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纳税调整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项目的税收筹划为突破口进行了分析,比如在涉及增值税纳税业务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实际交易过程中,交换双方都应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算进项税额。因此,双方可以通过采用非等价的物物交换或协商以低价出售的方式进行筹划,达到降低增值税负或解决资金紧张的目的。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根据准则规定,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要计入当期损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宋成业(2011)指出虽然新准则对于什么样的交易是具有“商业实质”的作出了解释,但在实际运用时需要会计执业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所以完全有可能经济实质相同的一项交易,在不同的会计人员那里给出不同的判断,这就给企业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交易类型留下了机会。陈立波、李谷音(2011)则是通过举例说明在实务中,如何谨防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利润操纵。当用于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真实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可能为减少税收,调减利润,主动选择账面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张超(2012)认为鉴于准则对商业实质的界定比较模糊,一些意图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非货币性交换具备商业实质。众所周知,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能不具有商业实质,但企业要想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某种目的,会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或者说交换中资产最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作为参考,即如果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 25%,则认定所涉及的补价为“少量”,该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该比例等于或高于 25%,则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谢国珍(2007)总结该准则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企业可能存在将资产置换行为转换成资产买卖行为;

二是换入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时,这样的交易可以成为上市公司利润造假的新途径。建议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增加一条“在同一会计内, 企业之间发生互相处置资产给予对方的行为,视为非货币性交易”, 以约束将一次性非货币性交易转换成两步走的货币性交易等等。徐文钦(2010)认为25%标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区分企业规模大小、区域、行业等因素,笼统地用25%的标准来进行区分有失妥当。不同行业从事大量的易货贸易,各种业务的经济性质没有显著差别,但很可能因补价所占比例的细微差别而采取完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难以准确判断其经营成果,给企业留下操纵利润的空间。二是受公允价值弹性因素的影响,难以用唯一标准来认定。因此建议区分行业、企业类型与规模,将行业特点、企业类型和规模因素纳入认定的标准范畴,在现有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更为细致的判别标准,以适用不同情形的需要。并建议将劳务纳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范围以及进一步规范公允价值的运用。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术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关注涵盖了从时间的变迁,国内外准则的差异、我国新旧准则的异同、准则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完善发展等非常全面又深层次剖析的内容。可以说,任何一项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实施,需要各行企业管理层、财务基层人员的学习和落实,要经得起政府职能部门及高校研究人员的评议和质疑。正是由于我们对准则的不断地学习、思考,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的问题,也才能不断地推进会计准则的修订,达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参考文献

[1]瞿晓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资本运营.2006(11)

[2]苏明.关联方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粉饰会计报表的识别[J]财会通讯.2007(9)

[3]秦文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流转税的涉税处理[J]首席财务官.2008(03)

[4]冷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核算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6)

[5]姚孟良.探析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J]企业导报.2010(09)

[6]张志友、王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会计处理[J]价值工程.2011(27)

[7]宋成业.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J]中国农业会计2011(01)

[8]张超.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与盈余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2(07)

[9]吴敏、杨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税费”的账务处理[J]企业导报.2013(20)

第五篇:练习3: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定稿)

练习3:“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货”

蓝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岛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凡资料中涉及的其它企业,需交纳增值税的,皆为17%的税率),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2月5日蓝岛公司以闲置的一块土地置换急需用的一批原材料。已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累计摊销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2500万元,转让无形资产按5%的税率交纳营业税。换入的原材料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1880.34万元,并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319.66万元。因材料价值较低,交换中对方企业按协议补付了银行存款300万元。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6月30日即中期末,按规定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上述原材料经领用后,截止6月30日止,账面成本为800万元,市场价值为750万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造成市场上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的售价也相对下降。假设利用该材料所生产的产品售价总额由1050万元下降到950万元,但生产成本仍为970万元,将上述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17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

(3)8月15日,因蓝岛公司欠某企业的原材料款1000万元不能如期归还,遂与对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

①用银行存款归还欠款50万元;

②用上述原材料的一半归还欠款,相应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350万元; ③用所持股票80万股归还欠款,股票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4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反映在账中,债务重组日的收盘价为500万元。假设在债务重组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在办完有关产权转移手续后,已解除债权债务关系。

(4)12月31日,按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用上述原材料生产的产品预计售价为700万元,相关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0万元,预计生产成本600万元;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40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为380万元。

【要求】

(1)对蓝岛公司2月5日以土地置换原材料进行账务处理

(2)对蓝岛公司6月30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进行账务处理

(3)对蓝岛公司8月15日债务重组作出账务处理

(4)对蓝岛公司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进行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下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