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处理“语言的民族文化性”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语言的民族文化性”与“英
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本身作为一种外国语言,很枯燥,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更是如此。
要让学生学好英语,首先要让孩子感觉到学英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这就得培养学生对英语浓厚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成功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也,它在人的生活和学习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语言的兴趣来自于对该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的兴趣。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语言是由于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的功能就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交流思想情感,相互了解。历史悠久的语言都凝结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一种语言,就是掌握和交流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在《语言》(Language 1921)一书中指出:“语言是有背景的。此外,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邓关昌、刘润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该语言,语言于文化唇齿相依。”所以说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和掌握一种文化。例如:在语言学中进行翻译活动,是把一种语言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它天生是比较的跨语言、跨文化的。如: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会问:“Would you like a drink?”(你想喝点什么吗?)这里“drink”指酒或可乐,但很少指茶,而我们中国人则会对客人说“请喝茶!”而很少说(除了一些特殊风俗的少数民族)“请喝酒。”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国外文化的学习,首先要明确文化差异的表现及其对学生带来地干扰,确定文化教育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归纳比较,了解差异
通过比较可以对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避免语言失误。
习俗文化因素是指一个名族在其人际交往中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都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看作是一种人类常识,认为天经地义,而又自然合理。外族人同本族人交际中一旦违反了这种习惯就会使本族人无法接受,而使外族交际者感到别扭,不适应;如:中国人见面常说:“吃饭了吗?”(Have you eaten your meal?)“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这些语言形式的功能都表示友好的问候和打招呼。而一个美国人或美国人听到后会惊讶不已甚至很反感。如:一些中国人在与英美人交谈时习惯说:“你多多大年纪?”(how old are you?)“你工资多少?”(What your
salary?)“你妻子多大年纪?”(How old is your wife?)“你家有多少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然而根据英语交际习惯,文化、年纪、收入和家庭等,属于“私人问题”。陌生人询问很不得体。英语交际中即使是朋友,你也只能听别人把对方介绍给你,而不能询问与隐私有关的问题;一些中国人去拜访别人,不提前打招呼而是直接去拜访,这在中国习俗文化中很正常。然而在英美一些国家中,你要到别人家里去拜访,必须预约。意外拜访很不正常,也很不礼貌,会让主人感到惊讶、尴尬。我们在外语学习和与外族交往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是很必要的,尊重他们的习俗也很重要,因为它有利于我们的交流和交往。
针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在称呼、打招呼、告别、作客、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致谢、谈话题材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在汉文化中,交际者听到赞美后往往自谦的说:“哪里,哪里”,“我做的很不够”,或者说:“这是我应该的”。在英美文化中、当听到别人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他们往往只说一句:“Thanks!”因为在英美国家中,称赞的方式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习惯,被人称赞时要乐于接受并表示愉快地感谢,不要急于否认或自贬,也不要表现出忸怩不安。再如在汉语中,“你变化不大”或“你还是老样子”(You have not changed much)是表示亲热、友好,是一种称赞,但在英语文化中,变化(changed)是很受推崇的,不变是不受欢迎的。这种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引起误会。要在教学中引入英汉语言对比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重大差
异,以避免母语在英语习得中的干扰。Laodo说过:“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比较母语与外语的差别,就能更清楚地掌握学生前进中的真正障碍,就能更好的实施教学。”
创设情境,培养意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学习语言知识时,必须从语言所表达的意念出发,创设与所学语言文化想一致的情景,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材料,从而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要鼓励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这是避免汉语副迁移的有效途径。要做到用英语思维并不容易,但在有一定英语基础、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中是可以提倡的。可以利用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象等资料给学生直观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等,这对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增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都有很大的益处。
除了上课是传播知识、培养兴趣的主渠道外,开展第二课堂,及营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又很好地弥补了课堂上学课后忘的缺陷,知识从课堂上自然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篇:英语教学中巧用激励性语言
让激励性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游刃有余”
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都喜欢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和发自内心的赞美,这会让他由此充满自信。激励性语言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激励性语言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同时也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赞扬、激将鼓励等风格的语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教育方式就是激励性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杰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学语言应当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敏感、焦虑、易嫉妒、好胜心强,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来自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即学生有被尊重、被表扬、被认可的需要。在课堂上,在写作业时,他们都有被赏识的欲望,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如果精神上的需要长久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思想。因此,需要的满足直接影响着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适时采用激励性评语,提出富有层次性、指导性、针对性的改进与提高的目标,能让学生树立起再前进一步的信心,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兴奋剂”。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它主张正面教育、启发疏导,发扬每个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学生进行适时地肯定和赞扬便是让学生“抬起头来”的最好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应用
激励性语言具有鼓动性强、刺激性强和效果明显等语言风格特征。有针对性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看法变成学生易理解,乐于接受的言语,适时地运用轻松、幽默、亲近或友好的语言缓解和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或教学情境中的紧张气氛,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达到心灵的沟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是简短的、不完整的。这时,教师要不断提示之外,还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或者将问题改一下再让其他学生回答,以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因此,使用激励性语言评语则是英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针对性地使用激励性语言,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会采取和老师合作的态度,共同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这样既可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是比较紧张的,教师应该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这样学生就不紧张了。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词不达意时,教师应该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应该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的,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得很好的!特别对于那些智力较差的学生更要多鼓励,绝不能使用损伤他们自尊心的污言秽语。如果他们答对了,教师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给予赞扬: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主动探学了。
二、激励性评语在作业批改中的充分应用
作业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反馈。教师除了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外,对作业如何评价也应该是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中我们使用激励性语言,也不能忽视作业评语。教师应该用心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有改变,是否有进步的变象。作业便是一个反馈的镜子。如果我们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作业上给予学生一个激励性的评语是有必要的。如果说批改作业是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那么作业评语则是情感输出的载体,不仅能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和意见,也能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只有评语才能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使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评语虽小,作用很大: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能起到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渲染英语学习气氛的良好作用。
例如:在节假日或某学生生日前,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祝愿语: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Enjoy yourself in the coming holidays!/Happy birthday!/Many happy returns!又如某个学生因为生病缺课,作业完成得很糟糕,教师就要说一些安慰的话:
Lily, you have made a few mistakes in your work.I know that is because you were absent„I think it is only natural.Dont lose heart.I am ready to help you.再如某个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失去信心,教师就要写上些话语激励他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didn’t pass the exam.I hope you are not too disappointed.I want to cheer you up with the saying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I hope to see much improvement in your future studies.快要进行某次考试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写评语,以鼓舞他们的斗志: There are a few days left.I hope you can go over you lessons carefully.I wish you great success in the coming exam.就整个英语教学而言,写作业评语可以说是一个细节,但却是重要的一环。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上都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我们的英语教学就会变得高效而富有情感魅力。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能使作业批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学生学习英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性格使用激励性语言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性格,作为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每个学生的特性以及心理特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使用不同的评语。譬如及时捕捉学生在会话、发音、写作、书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一面,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即通过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评价,甚至可以做些夸张的评价。即所谓“放大优点(或特长),忽视不足(或缺点)”,紧紧抓住中学生爱听表扬(肯定)的心理特点,在适当时候多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不要吝啬我们的“好话”。这一点正是我们架起与学生沟通、交
流的桥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前提之一。例如:某个同学性格很内向,很少在课堂上发言。有一次我从他的眼神中感觉到他知道答案,便及时叫他回答。第一次回答时声音很小,我鼓励他不要怕说错,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次他便大声地回答了问题。通过几次鼓励,他现在已经能够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还有一名同学因为学习习惯不太好,在大部分老师的眼中是个不求上进的学生。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他的作业写得很整齐,从作业上可以看出来,他在写的时候确实很认真。因此我便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Your writing is very good.Keep on!Will you?”从此以后,他无论上课还是写作业都比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
曾经见到这样两句话: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够经常地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不断地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再加上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一定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三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教学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与不大理解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初、高中)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另一点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本文将结合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断加深认识,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语言教学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修正。《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大纲》第二大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中,不论是一级教学目标,还是二级教学目标,都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细化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那么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是什么关系,它与文化教学又是什么关系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教法教出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读、写的能力),出现交际失误,最终也就达不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高中新大纲对语言知识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阐述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以上议论了语言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及文化教学的必要性。现在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广义上讲,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o/Hi/Sory/Pardon/Thankyou等形式上极简单的表达。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讲者不厌其烦,力求一次讲全、讲透。在介绍一个新语言项目时,往往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字典搬家。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起了负面推动作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社会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循环出现的方式与原则也应体现在英语教学中。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有些教师可能由于自身语言水平不够,文化知识较少,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这种想法虽可以理解,但应帮助克服。我们提倡教师不断加强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可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教师自己不应该也不应要求学生学习好了语言形式再去实践,或者掌握了语用知识再去实践,而应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交际中实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如何进行交际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多样。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并把它看成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法与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
“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性交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
克鲁姆强调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的转化,这种从操练到真实交际的过渡与现在流行的“五步教学”的某些环节有明显的共同点。
综上简述,教师只要确立语用学观点,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旨在提高语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语言教学中的语用与文化要求是可以体现的。
最后谈一下思想教育问题。一般认为,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那么交流和学习什么呢?这就提出了思想教育的问题。《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搞“自我殖民”(self-colonization)。《大纲》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全面的要求。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时时注意贯彻。
21世纪即将来临,新世纪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交往愈发重要和频繁,外语教学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使他们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已经为下世纪初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目标与任务,要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还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互联网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摘要: 信息的时代,使把互联网引入英语教学日趋重要。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利用互联网上丰富资源来辅助教学,给学生创造出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与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识别的能力,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互联网为他们的学习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 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 问题 思考
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逐渐走向千家万户,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何一种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都无法与之相比。因为英语教学同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网终应用更为接近,特别是网络辅助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为当今深化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来辅助教学,给学生创造出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与教学效果。让英语教学更加精彩。
一、把互联网引入英语教学日趋重要
1、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进行英语教学,使互联网成为或将要成为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2、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虽然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但听说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还很差。究其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教师讲—学生听”的“广播式”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能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特别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养成爱学、乐学、会学。而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使教师——学生互相沟通,共同学习,双向交流,达到教学的目的。
3、英语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地获取教学所需的最新的素材以及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辅导材料,因为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可以扬长避短来进行教学;学生可能克服时空的限制,利用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信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浏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面对网上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取舍,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
新课标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景观。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合作,探究的,这种方式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学生在与教师之间,与伙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所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互联网上资源丰富,信息量大,集成了各种各样的电子学习材料,可以下载各类电子文献来为英语教学服务。如学习闽教版第四册第17课时,学生对EngLand的Big Ben 和China的Great Wall等景观不熟悉,单纯靠教师讲解显得苍白无力。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中国的Great Wall和英国的Big Ben 的美丽风光,上课时带学生参观了英国伦敦和中国北京的许多美丽风光,使学生在热爱祖国的风光之余产生到国外走走、看看的强烈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想到国外去,必须先过语言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课上得十分顺利,而且在学生心里形成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互联网与英语教师
英语教师与互联网的关系十分密切,就一般人而言,他们上网较少存在语言障碍。上网为他们提供广泛接触英语的机会,是英语教师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充实自己的最现代化的工具。而网上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更为他们从事英语教学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资料进行筛选,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将它们储存起来,以便随时查阅。教师还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最完善的图书馆,解决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如今许多国内外的大型图书馆都上了网,而网上本身也有相当数量的分学科、分专业的虚拟图书馆,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在自己的桌面上建立一个为自己服务的虚拟图书馆,从各种常用的英语词典、参考书以及大型的百科全书皆可备用。英语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参加一些有关英语教学法的讨论,撰写经验论文,甚至可以提问题请专家帮忙解决。英语教师还应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水平。
当然,并不是说互联网上的资料都是有用的、健康的,关键是应该如何识别,如何取舍,如何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有价值的信息,为英语教学提供方便。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互联网为他们的学习服务,是重中之中。
四、问题及思考
在信息技术向教学核心领域的渗透过程中,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英语听说教学实践,实验教师对课程整合理念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把信息技术由教师的辅助教学手段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英语听说教学已从知识中心向语言运用中心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资源,以其丰富多彩、界面友好、趣味性强的特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与发展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主导与主体关系处理失当
由于网络环境提供的听说教学信息量大,教师往往会由于担心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学目标实现不了而就词汇、句型教学过多进行机械操练,学生看似不停地练习听、说,但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之中,又陷入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误区。
在教学中,教师准备了许多“情境激趣”的资源,没有必要的启发引导,故此课堂教学容易失控,学生看似占有了大量的资源,但没有使其最大化、最优化,从而陷入了“以资源为中心”的误区。开展的自主学习重形式、轻实质,部分学生出现疑难,没有得到及时点拨,学习时间看似充裕,但效率不佳,最后陷入“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
2、生硬套用教学模式
没有发展的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模式。“为了用网络”而呆板地套用或“拼凑”式 地设计教学,都会使教学生硬、僵化。因此,教师不但要灵活运用模式,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3、拓展训练方法单一
从一些课例中我们可发现,有的教师拓展资源很丰富,但从内容到形式均为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活跃学生的形象、逻辑和创造性思维,如:开展双人对话、小组对话、辩论、游戏、看图说话、主题对话、角色扮演、故事问答和作品设计等拓展性活动,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会有助于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4、形式性评价运用不灵活
在英语教学中倡导实施的形式性评价是一种开放性、过程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对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多样性,避免评价形式的盲目性。
事实上,实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惑、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开展“网络环境下英语听说教学的创新探索”实验,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优化了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实现英语教学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熊红梅《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教育报2007年05期 杨芸 杨世才《Internet对专业英语教师的帮助》教育信息化2004年03期
第五篇: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一)解题技巧
1.意识认知
从性质上说,个人与领导是工作关系、同事关系、主辅关系;从组织上说,个人与领导是上下级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从政治上说,个人与领导一律平等,是一种同志关系。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风格,个人如何与领导做好沟通协调,关系到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2.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为:被领导者、下属员工、追随者、同事、同志、伙伴、战友。
3.处理原则
原则一:尊敬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要尊敬领导,维护领导的权威,对领导的尊敬不仅是对领导个人的尊重,也是对组织纪律、原则的尊重。
原则二:服从
“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公务员必须恪守的一条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作为公务员,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听从领导的调遣。但是在服从的同时务必要做到不盲从,是非原则要分清,当直接领导的决定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时,应主动向其陈述利害关系,不可听之任之,一味坐视纵容。
原则三:学习
“勤奋好学,学以致用。”领导的很多知识、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只有虚心学习,才能赢得领导对我们的认可,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原则四:沟通、汇报
公务员与领导通过沟通与协调来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沟通时,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或“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或自我反思,主动检讨。
原则五:正确对待批评
批评是一种财富,一种动力,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领导的批评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二)真题精解
【例题】 你和同学一同考入新单位,你工作勤奋,成绩突出,但领导对你印象不佳,同学受到领导信任,并且经常为难你,你怎么做?(2011年2月19日重庆国税面试真题)
【中公点拨】 新人成绩突出印象不佳为难
【参考答案】
工作勤奋、成绩突出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信任,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单位的新人【1】而言,压力是不可避免的【2】。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面对挑战,我会及时调整心态,把领导对我的印象不佳当做一种鞭策和警示,时刻提醒自己要谦虚做人,勤奋做事,努力做到不张扬,不自矜。【3】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领导对我了解的加深,我一定会成为领导信任的好助手【4】。
同学受到领导的信任,是让人羡慕的事情,但是,我绝对不会因此而心生嫉妒。竞争无处不在,与同学同处一个单位,竞争同样也不可避免。【5】尤其是参加工作之后,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不像往昔那样亲密了,这很有可能让我和同学之间产生了误解。对此,我应该自我反省,认真查找不足,而不应该苛责同学。等到机会成熟,我会向他道歉,请求他的谅解。我也相信,只要我态度真诚,我们一定会重归于好的。【6】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但要做一个工作勤奋、成绩突出的人,同时也要做一个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的人。【7】因此,在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加强与领导、同事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变得更融洽,团队更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