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名师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名师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美女蛇的故事是谁说的?
生:阿长 师: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来了解鲁迅笔下的阿长。首先老师要问有关鲁迅你们知道些什么?
生:„„
师:有哪三部小说集。
生:《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师:那散文集呢? 生:《朝花夕拾》
屏显:关于鲁迅的介绍。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朝花夕拾”的? 生1:是鲁迅晚年回忆少年生活的。师:“朝”“夕”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朝”是早晨,“夕”是傍晚。„„ 屏显:《朝花夕拾》介绍
师:阿长是确有其人的,那么阿长是鲁迅的什么人呢? 生:是鲁迅的保姆。
师:它选自《山海经》,山海经又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能找出文中语句回答吗? 生:19页倒数第二段„„是神话小说集,应该是古代开天辟地一类的故事。屏显:刑天的故事
师:这些就来自《山海经》 屏显:《山海经》介绍
师:它是中国最远古的一部神圣怪异宝典,富有伟大想象力的上古奇幻全书。
当鲁迅知道有这部书时是什么样的反应啊? 屏显:“心情”两字 生:非常激动。
师:请找出这部书对鲁迅很有吸引力的词语,找到请举手。生1:念念不忘 生2:渴慕
师:渴慕是什么意思?
生2:我觉得渴慕是很渴望,很羡慕。
师:如果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会用什么词? 生3:茶饭不思。生4:寝食难安。生5:梦寐以求。
生6: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师:由此可见,这部书在童年鲁迅心目中地位很高啊。师:请一位学生来朗读20到27段 生1:非常有感情地朗读。
师:问别人谁也不肯告诉我真实的回答,其中这个“谁”是指什么人? 生:应该是亲朋好友吧。
师:可能,但我不认同“友”,因为鲁迅小时候没什么朋友,这从„„可以知道。生:那主要应该是爸爸妈妈,长辈。
师:为什么他们不肯告诉我?请揣摩一下。生1:可能认为那些东西不适合我吧!
生2:可能认为这是闲书不能看,应该看四书五经之类的,可能因此不让读。生3:可能其中隐藏了一个秘密。生4:也有可能是大人去买嫌麻烦。师:就是嫌烦,那我自己可以去买啊!
生5:不大可能,当时的社会条件不允许的,从文中可以看出鲁迅的社交活动是比较少的。
师:那我为什么不跟阿长说呢?
生6:大概知道了谋害了他的隐鼠,所以懒得跟她说。
生7:阿长不是学者,跟她说了也没用,另外她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可能内心有些怨恨。师:但就是这个阿长买了《山海经》,我们可以知道阿长买这个书肯定是非常艰辛的。生:对
屏显:“艰辛”二字
师:你们是不是可以来描述一下阿长买书的艰辛过程。生1:„„ 生2:费尽周折 生3:四处碰壁
师:那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3:因为很多书店没有这本书。
生4:还有一个理由,从“三哼经”这几个字中说明阿长是没有什么学问的,她很难与人沟通,所以应该是艰辛的。
师:我们来把这几句话朗读一遍,体会其中的感情。读完
师:三个字都能读错两个字,可见有多艰辛,所以当“我”看到时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全体震悚起来了。师:震悚是什么意思?
生:很激动,想不到阿长真会买来。
师:那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是个很热心的人,她把鲁迅像亲生儿子一样看待。生2:我认为阿长非常喜欢我,她对我有着浓浓的爱意!师:这部书对我童年和以后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生:对鲁迅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图画的书为什么会对鲁迅产生巨大影响?
生1:年少的鲁迅读不懂其他整部的大的书,喜欢上文学史最重要的影响。
师: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请把两个“最”字圈出来。让我们齐声朗读这部分。生:齐读 师:鲁迅是一辈子与书打交道的人,然而,最初的书却是目不识丁的阿长买的。„„《朝花夕拾》专门写人的共三篇,本文就是其中之一。它共十篇,其中有四篇写到了阿长,这四篇作品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屏显)鲁迅对阿长充满了敬意,然而,小时候的鲁迅却是讨厌阿长的。
屏显:我讨厌阿长,因为阿长
师:用这样的局势来看文章思考。生1:„„因为阿长谋死了我的隐鼠。师:隐鼠是一种很小的老鼠„„ 生2:„„因为阿长喜欢切切擦擦 师:而且还有动作,用两根手指 生2:摇着手指,还指着对方的鼻子
生3:„„因为阿长睡相不好,因为她的睡相摆成个大字。
师:我很欣赏这位同学,他的回答在原文中不是连在一起的,而她能够把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用一个“摆”字可以看出我对阿长的什么感情? 生3:说明我很讨厌,推她不动,叫她不闻。师:这找得好,睡得像死猪一样。生4:„„因为阿长各种各样的规矩 师:你能举例吗?
生4:„„(文中例子)
师:这种规矩你遇到过吗?别的同学呢? 生5:有,比如„„
师:老师小时也遇到过,比如„„但随着岁月的增长老师明白了这些就是教养。鲁迅现在是以中年人的身份来写的,儿时的鲁迅是感性的,鲁迅写本文的时候阿长已经离开人世35年了,鲁迅恍然大悟,原来被忽略的一个人是最爱我的„„朝花犹可捡拾,但阿长已逝多年。此时的鲁迅是饱含那些感情来写本文的?
屏显:“深情”两字 生1:怀念
师:为什么说是怀念?
生1:她那么热心,把我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生2:同情 师:为什么?
生2:阿长出身非常低微
生3:旧社会对人的摧残,如文章最后一句话„„(此生回答很多,很精彩)生4:有对阿长的悔恨,悔恨对阿长所作的那些事 师:切有伟大的神力 生5:敬佩
师:文中最后一句有什么感情?仁厚„„
与其说这是一篇散文还不如说这是对阿长的祭文,它可以说是一首安魂曲。
她活得无名无姓,死得无声无息。„„让我们饱含深情的朗读最后两段吧。生:很有感情地读。
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事先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这篇课文,有一位同学阅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文中作者对阿长的称呼为什么会有三种?先请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三种.
生1:“我的保姆”“长妈妈”还有直接称呼“阿长”
师:很好.先让我们来休会一下叫“阿长”时的情形.谁来说说称阿长为“我的 保姆”时,文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
生2:主人,或者说是一位少爷.
师:不错,在儿时的“我”的最初印象中把她当保姆看待的时候,“我”对她的情感是怎样的?
生3:那时“我”对阿长的情感是“实在不大佩服”她,甚至还有些讨厌.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3:书中说她喜欢切切察察,就是搬弄是非,睡相也不好,还要讲许多的规矩.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阿长呢?
生4:我觉得她没有文化.
生s:我觉得她粗俗,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
师:面对这样一个粗俗、无文化的阿长,“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但是时阿长的情感一直是这样吗?有没有发生改变?请大家谈一谈.
生6:“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阿长讲长毛故事之后,“我”对阿长有了“敬意”.
生7: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对阿长也产生了“敬意”.
师:这两处所表达的敬意一样吗?
生8:应该是一样的.以前不佩服她,在听到阿长讲长毛故事后,看到阿长买来《山海经》后,就佩服阿长了.
生9:不一样.在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文中说“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敲意”,这里的“新”宇说明和听长毛故事后的敬意是不一样的.
生8:这个“新”宇可以理解为更深刻的意思,就是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为什么不
师: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根据,而且还细心地找出关键词浯进行分析.咱们先不下结论,再休会一下“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一句话的意思.大家看,这个“敬意”前面还有什么修怖词浯呢?这些修怖词浯有什么作用呢?
生10:前面有“有一时”,还有“空前”.“空前”说明这种敬意“我”以前从
未有过,而“有一时”是指这种敬意是一个阶段的,是暂时的.
师:分析得太好了.文中有一处交代了这“一时敬意”的结局,谁能找出来?
生u:“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生稍作停顿)哦,我知道了,这种“敬意”与阿长买《山海经》所产生的“敬意”是不一样的,因为前面的那种“敬意”已经消失了,后面产生的“敬意”肯定是另外一层意思.
师:你的思维很敏捷.在阿长讲了长毛故事后,作为小孩的“我”惊异于她有这样伟大的神力是很自然的,但这种“敬意”是小孩因为无知好奇而产生的惊砑,因此作者说这种“敬意”是“特别”的.在后来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产生了“新的敬意”,这种“敬意”才是一种真正的敬佩之惜.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12: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辜,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师:买一本书就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夸张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在“我”的眼里《山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吧.,《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小孩子肯定喜欢看
生14:《山海经》不但有趣,给我买来的《山海经》尤其珍贵. 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再想象—切.(学生思考了片刻)
还非常难得,“我”到处搜寻也没得到,所以阿长
生15:阿长走了许多路,跑了几家店都没结果.最后她来到一家店,问:“店家,有‘三哼经’卖吗?”店家一听莫名其妙,“‘三哼经’?没听说过.”阿长恳求道:“再看看,有许多画儿的.”店家找了一通,“给,只有《山海经》,没有你说的‘三哼经’,买不买?”阿长想了想,先买来再说吧.于是,阿长买下了《山海经》.
师:老师为你丰富的想象所折服.我想你确实体会到了阿长所经历的艰辛.她的确有别人做不到她却能做到的神力.这种神力的产生只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对哥儿的一一
(学生异口同声:爱!)
师:是的,这就是爱的力量,只有如此休会,我们才明白面对《山海经》“我”会有如此的震撼一一“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才会知道“我”为什么会全身震惊,那是因高兴而颤抖.文中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阿长对自己的爱,到此“我”对阿长的情感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很显然,阿长买回《山海经》是使“我”情感发生变化的关键.那本文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呢?
生16:在这件辜之前还写了阿长的许多事情,这样拟题概括不了文章的内容.
师:不错.但理由还不充分.请注意,把这个“与”宇放在阿长和《山海经》间作者有什么用意呢?
(学生思考,稍后,有人回答)生17:好僳说阿长和《山海经》有些相同的地方.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请继续思考:阿长和《山海经》对于“我”来讲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18:(顿悟)对“我”来说阿长和《山海经》在“我”人生路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师:作用相同吗?
生18:应该不相同,要是相同就可以把题目直撸叫《pq长》或者叫《山海经》了.
师:确实《山海经》对“我”的帮助大家一目了然,但是要想知道阿长在“我”人生中的影响,我们先要来看看阿长的真正为人.大家能不能根据她所做的其他事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她做个评价呢?可以相互交流一7
(学生讨论)
生19:吃福橘这个片段中写阿长神情很郑重,还有惶急,实际上是表现了阿长为我们大家祝福的真诚,体现了阿长很爱“我”.
生20:阿长教“我”一些规矩,好僳是在教育“我”吧.
师:那阿长给“我”讲荒诞的长毛故事也是在教育“我”吗?(停顿)她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太平天国的历史呢?如果这样那该多好啊!
生21:阿长没有文化,她不懂这些.
师:是啊,她见识有限,头脑中只有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不用多说,叫“我”吃福橘、守规矩,不正像一位爱子之深的慈母的唠叨吗?讲长毛的故事和儿时听妈妈讲“狼外婆”的故事有什么两样呢?看来阿长不但照顾“我”,还自动承担了一份教育“我”的职责,虽然她做得不太好,但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再看看“睡相不好”个片段仅是为了表现阿长的粗俗吗?(稍停顿)请大家看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当“我”的母亲委婉地指出阿长睡相不好,影响了“我”的睡眠时,阿长的反应是“她不开口”,大家想过没有,她为什么不开口?
(学生没想到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部沉默了)
师:没关系,我们来帮阿长回答好吗?想想可以有哪些回答?
生22:可以这样说:太太,我没有影响哥儿的睡觉。也可以这样说:太太,我一定记住您的话,下汝不敢了。
师:分析一下这样说话的人可能有什么特点?
生24:第一种在狡辩,很无赖,第二种显得很世故、圆滑。
师:是呀,可是阿长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她不开口。她为什么不说这些话呢?
生25:因为她知道自己改不掉这个毛病。这是一个很实在很朴实的阿长。
师: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实在、毫不做作的阿长给了“我”最真挚的爱。当“我”感受到这份爱的时候,是以怎样的身份称阿长为“长妈妈”?这个称呼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26:是以儿子的身份这样称呼,包含了对长妈妈的敬爱之情。
师:可见阿长以她的淳朴善良、真诚的爱影响着“我”,也可以说教育着“我”,所以说她在“我”人生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位多么淳朴善良的阿长啊!当然结尾处还写到她的孤寡穷苦。一生穷苦、善良淳朴,这实在是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带着这种理解,哪位同学说说结尾处作者为什么直呼长妈妈为“阿长”?
生27:这是把长妈妈当做普通的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师:不错,作者看到了阿长身上所具有的劳动人民最本质的品质:淳朴善良,并且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怀念来吟咏文章的最后两段吧。
(学生深情地读着)
师: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
生28:我感觉到作者在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很丰富,有时像慈母一样的阿长的敬爱、怀念之情,还有时间长这样的劳动人民的熟爱和同情。
生29:开始读课文觉得阿长粗俗,没有文化,后来知道了阿长原来是那样的淳善良,那样爱“我”,这篇文章的表达不是直播的,好像拐了弯。
师:对,不是平铺直叙的,是曲折的。行文一波三折,作者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把本文丰富的内容串联起来,又运用了韵味无穷的浯言,使得这篇散文平实而又深刻,凝练而又丰富。同学们,当你们再面对散文的时候,是否也尝试着从浯言、情感、结构这三点去加以揣摩和欣赏呢?这节澡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9年安徽省7-9年级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杨 婧/执教、整理
师:有人曾这样评价过一位作家:“人们只看到他横眉冷对的斗士模样,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爱的热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说的是谁吗?
生(齐):鲁迅先生!
师:没错。当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童年的保姆阿长时,胸中炽热浓厚的真情便顺着笔尖流淌而出,凝聚成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归纳:鲁迅先生回忆了哪些与阿长有关的事情?
(生标注自然段,开始默读课文。用时约5分钟。)
师:好,大家都已经通览了全篇。哪位同学想成为这堂课的第一个发言者?
(生左顾右盼,有几位学生举起手来。)
师(微笑鼓励):好,有请这位“开创者”。
生1:我觉得这样归纳比较好:介绍了阿长名称的来历、喜欢切切察察、“大”字型的睡姿、元旦的古怪仪式、讲长毛的故事和送“我”《山海经》。
师:好的。请坐。大家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
生(杂):好!挺好的!
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也和大家看法一致。
(屏显。)
回忆长妈妈:名称的来历、絮说的毛病、占地的睡姿、繁琐的规矩、长毛的故事、买书的经过。
师:大家认为最让鲁迅先生难忘的是哪件事?
生(齐):买《山海经》!
师:请同学们自读19-26自然段买《山海经》的部分。让文字重现那难忘的一幕。
(生自读。用时约2分钟。)
师:嗯,大家读得很投入,应该能与文中的小鲁迅感同身受了。那么,在买《山海经》前后,“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生纷纷举手。)
师:好,请你来说。
生1:“我”听远房叔祖提到《山海经》,就念念不忘。很“渴慕”,阿长为“我”买到了《山海经》之后,“我”感到“全体都震悚起来”,特别惊讶。
师:你能抓住课文中描写心情的关键词句,很好!请坐。绘着奇异图画的《山海经》在“我”的心里埋下一颗渴慕的种子,而阿长则奇迹般地将惊喜带到了“我”的面前。
(屏显。)
得书之前:渴慕;得书之时:惊喜。
师:鲁迅先生最擅长用精炼的文字来传情达意。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我”对书的渴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勾画语句并朗读。用时约1分钟。)
(屏显。)
读出渴慕。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好。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优美的朗读吧。请你来试试。
生1:“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师:书的内容有趣吗?
生1:都是些奇人怪兽,有趣。
师:谁来点评一下她的朗读?
生2:她重读了几个副词,表达了“我”没有办法买到书的那种无奈和失落。
师:朗读和点评得都很出色啊。请坐。
生3:“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师:能用一两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感受吗?
生3(略思索后):寝食难忘、日思夜想。
师:很好。请坐。我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了小鲁迅对《山海经》的浓厚兴趣、寻书无果的沮丧、念念不忘的渴慕——真可谓“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啊。
(板书:书——渴慕 惦念。)
师:当这本令“我”朝思暮想的书终于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又惊又喜。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25自然段,去体会那瞬间的震撼。
(屏显。)
品出惊喜。
(生齐读课文。)
师:嗯,有些喜悦的味道,但还不够强烈。大家再试一次,好吗?
(生再读,有显著进步。)
师:很好,很好。得书之喜,溢于言表。那么,“震悚”之“惊”,又来源于何处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生热烈讨论。用时约2分钟。)
师:好,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交流和切磋。
生1:“我”之所以会那么震惊,是因为“我”原先认为没有机会买到《山海经》,几乎放弃了。现在忽然得到了,有点难以置信。
师:嗯,有道理。请坐。
生2:我们小组认为,不仅是因为书,更是因为人。“我”根本没想到阿长能买到《山海经》。她不识字,连书名都错念成“三哼经”了。然而,“我”翻了翻,果然是那本书。阿长竟然买对了,所以很惊讶。
师:嗯,这个小组书读得很细致,发现阿长居然凭借“三哼经”这样一个模糊的读音,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生笑。)
生3:我们小组同意第2小组的看法,但还有些补充。课文第26自然段写道:“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也使“我”震惊。
师:别人和阿长一样为“我”尽心尽力找书了吗?
生3:没有。“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师:那个称我们为“小友”的老人肯帮忙吗?
生3:“他是很疏懒的。”
师:在所有人都毫不在意之时,阿长却实现了“我”的愿望,可见她对“我”是多么关注和关心。然而,“我”之前对待她的态度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第22段。老师先来示范读给大家听。
(师范读第22自然段。)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重读的几个副词中,我们读出了“我”对阿长的——
生(杂):轻视、厌恶、冷淡、不以为然……
师:果然“团结就是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究出了“我”震悚的原因:“我”一直厌烦、憎恶阿长,却忽然发现阿长是全心全意关爱着“我”的,“我”能不受到震撼吗?让我们齐读23-26自然段,感受阿长对“我”朴实真挚的爱,以及“我”对阿长的肃然起敬。
(生齐读。)
师:我想,不仅是小鲁迅发生了转变,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应该也受到了感染。我们配合起来,再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
师:那伟大的神力,其实并不玄妙,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内心最朴素的情感,但这爱确实是伟大的,它让鲁迅先生铭刻一生,以至在46岁那年还要写文纪念。
(板书:人——关爱 难忘。)
师:下面,我们推荐一位同学,再次朗读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
(学生们很快达成一致,推举出了一位女生。)
师:让我们在她优美的朗读声中,融入那段人间真情。
(该生朗读第23-26自然段,音色清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生鼓掌。)
师:回忆着阿长与“我”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买来书时慈爱的笑脸又浮现眼前,那熟悉的声音“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还回响在耳边……但,阿长却已不能再陪伴“我”的左右了!
(屏显。)
诵出感念。
(板书:情——感激怀念。)
(师范读第30、31自然段后,生齐读该段。)
师(如泣如诉地):一个不幸的孤孀,把她的爱无私地传递给了“我”。如今,我遥望着她的坟头,抒发出最深情的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生共同朗读,将结尾抒情反复强调,将感情推至最高潮。)
师:一本小小的《山海经》,让“我”感受到了长妈妈爱的温暖。其实爱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大家能说说你亲身经历的真情小事吗?
生1:记得一个周日的早晨,妈妈骑车送我去辅导班上课。那天风很大,妈妈骑得很艰难。骑着骑着,她忽然停下来,去为我买早点。我原本还在为周日不能睡懒觉而抱怨,但在那一刻却开始自责,觉得妈妈真的为我付出了很多。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有一次我坐公交车,看到一位衣衫破旧、身上还散发着汗酸味的民工模样的人。当车上上来一位盲人时,其他衣冠齐整的年轻人都没有任何反应,那位民工模样的人却立即把位子让给了盲人。他的行为让我很感动。
师:是的。他和阿长一样,是卑微、平凡却值得我们尊重的人。爱,需要去发现。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寻觅和倾听。最后,老师以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本课。
(屏显。)
爱,是妈妈手中的红雨伞,为我撑起一片漫步的晴空。
爱,是老师指间的白粉笔,为我画下一道奔跑的轨迹。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爱,是同学肩上的黑风琴,为我谱出一支跳跃的歌曲。
师:爱,是不能忘记的。让它汇成一股清泉,荡涤误解和隔膜,滋润你我心田。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4
第四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6、《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
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
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
3、师小结:
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
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我”买《山海经》)
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 预设:
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b、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想象,并指名说)
c、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B、“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出示幻灯 a、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b、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c、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生反馈)d、师小结: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生的新的敬意。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出示幻灯 a、齐读,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 b、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生自由畅说)
c、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呢?(善良、纯朴、关心孩子)d、朗读指导 e、师小结:
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长妈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五、情感升华
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1、指导朗读
2、此时你还听到了鲁迅怎样的心里话,请用自己的语言为课文换一种结尾。(生练笔)
3、小结:
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而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业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1、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
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3、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其他故事。
七、板书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空前敬意
憎恶
不耐烦
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
买《山海经》
善良、纯朴、热心、关心孩子 怀念
第五篇: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学习通过典型事件抒发内心情感的写法。
2.细节研读,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品悟“我”与阿长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我”的情感变化历程。
教学难点: 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相关资料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3.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4.欲扬先抑的写法
概念:这是一种描写技巧。“扬”就是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构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计:
一.讲述故事,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电影《桃姐》画面)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故事。有一个叫钟春桃的人,她很不幸。她从小就失去父母,终身未嫁,没有亲人。她从13岁开始到一个大户人家——梁家当佣人。转眼间六十年过去了,她伺候了梁家老少五代人,人们都叫她桃姐。后来梁家一些人去世,一些人移民,近十年间,只剩下桃姐和梁家少爷罗杰一起生活虽少有交流,但相处颇有默契。有一天,桃姐突然中风。罗杰忙于工作,在桃姐的主动要求下把她送进老人院。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从这里开始展开。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情同母子。他们的故事感动了许多周围的人。
今天的课,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也去认识一位曾经感动过鲁迅的保姆,见证一段主仆情,看看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否也能感动你我。其实这个人大家对她并不陌生,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阿长与<<山海经》,和鲁迅先生一起拾起那段温馨感人的记忆。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检查字词读音。
1.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惧惮()
粗拙()
掷()震悚()
chuāng()疤 孤shuāng()jié()问 pī()雳
三.介绍学法,指导阅读
(多媒体出示学法介绍)
以写人为主的散文,一般要通过记事来抒发对人物的感情,或者表达对人物的看法。所以,阅读这类文章,一般可采用“虚实串读法”。所谓“虚实串读”,就是抓住文中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或句子,由虚及实地展开对事例及人物的品味感悟,最终达到透彻理解课文的目的。运用“虚实串读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画出抒情语句—品读相关记叙—品味精彩细节—品评人物形象。
四.感知情感,概括事件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那些是详写?那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去安排?
2.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归纳一下主要有几种,理清作者的情感历程,标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语句,读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师: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五.研读事件,品味情感
1.设计:长妈妈做的哪件事让少年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使作者30年后仍然怀念着她,祝福着她。(买《山海经》)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怎么会和《山海经》扯上关系呢?请同学们重点研读第19---28自然段,分组合作讨论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合作探究问题)
⑴.买《山海经》的起因是什么?
⑵.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对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⑶.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⑷.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 ⑸.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⑹.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此前此后反而写了不少?
2.分组讨论完成,交流评价。
3.重点品读阿长的话和“我”的反应。指生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4.在情感变化的过程中,作者究竟要突出对长妈妈的哪种感情呢?
5.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背后,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却透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恨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包含同情。
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对后一层意味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把握.还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怀念自己的保姆,为什么在前半篇用抑笔,大写阿长的缺点,诉说自己如何讨厌阿长呢?这要分析,第一,这些确是缺点,但在这些缺点中,可以看出阿长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由于有纯朴和真率做内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长毛”时所表现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谅的。第二,这些缺点,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长所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与地位决定的,与其说是阿长的过错,倒不如说是阿长的不幸。)
6.那么,前文为什么要用如此之多的笔墨去写“我”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有什么作用?
(分析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作用)
7.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无私,关心孩子,并尽可能地去帮助孩子,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读到这里,你真正读懂阿长了吗?你们感觉鲁迅读懂阿长了吗?鲁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46岁,那时阿长已经过世大概有30年了。如果他有机会穿越时空见到阿长,他会对他的长妈妈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8.鲁迅认为长妈妈感动他是因为长妈妈做了别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她身上“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实际是什么?爱!对,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奇迹,那就是爱啊!那么,鲁迅在文中是怎样集中来表达自己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的?这个句子是:(生齐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与阿长之间发生的故事,用成年人和儿童两个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他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既写出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又写出了当年对阿长的讨厌憎恶,让我们在那些褒贬不一的语句中能真切体会到他对阿长的爱与同情„„
读懂阿长,读懂沉淀在鲁迅记忆中的那段温情的故事,读懂来自普通人的那份感动,读懂那份真诚质朴的爱。只要心中有爱,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一定能够共创美好和谐的社会。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最后,老师用冰心的一句话结束今天这节课,与大家共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多媒体出示本课作业)
1.写作训练: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模仿本文的写法写出来,争取你写的故事也能感动读者。
2.推荐阅读
鲁迅的《朝花夕拾》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3.特别推荐
观赏影片《桃姐》
教学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教学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层面。教学形式当然是重要的,但教学内容更为重要。就语文教学而言,更是如此。
就教学内容的把握而言,需要语文教师做两项工作。一是文本解读,即教师要深入地去挖掘文本的价值。二是教学剪裁,一篇文本可能有多个教学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去进行取舍,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句话,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之本。
一.目标与重点难点的设定
《阿长与<
二.故事导入趣味多
用电影画面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与本文内容能够形成映照。导入与课堂作业布置中的“特别推荐”相呼应,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使之完满。其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年幼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片段与与本文有着有机的联系,可谓温故而知新。
三.检查预习阶段
处理预习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字词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呈现个体化问题和自由发问的机会。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师生平等对话”的精神要求,更是“生本”教学理念的内核所在。
四.学法介绍的环节设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基于本科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学法指导上,给出了“虚实串读”的四步方法。这就抓住了文本鉴赏把握“宏观叙事”和“细节描写”两个层面的基本步骤,符合逻辑过程,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五.详略得当,感知情感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是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感知情节的基础上,先抓住体现情感的词句,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词句的能力;再通过事件去分析人物情感,初步概括人物形象,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六.深层探究文本阶段
本处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组,引导生去详读、详品文本详写的内容。在六个小问题逐层递进的思考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梳理“我”与阿长关于《山海经》故事的来龙去脉,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达成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在读中品,于品中悟,最终达成对人物情感和人物形象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作业布置的构想
本课的作业布置重在体现以下三点导向:一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互相融合。阅读指导写作,写作反哺阅读。二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三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除了课堂教学资源外,号的影视作品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观看影片《桃姐》,既能让学生对照课文内容及人物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能对家庭教育起到有意义的导向作用,即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观看影视作品是可以的,甚至是必须的。这是对学习途径的尊重,更是对人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