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教学案例与设计

时间:2019-05-15 07:3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音的特征”教学案例与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音的特征”教学案例与设计》。

第一篇:“声音的特征”教学案例与设计

“声音的特征”教学案例与设计

课题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三节:声音的特征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标:

1.通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法。

2.了解探究学常用的方法──转换法。

情感目标:

1、通过体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欣赏美妙动听的。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互相配合协作的精神。

学习重点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学习难点

声音的音调

教具与 媒体

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感觉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3、[师]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音的音调

1、【提出问题】同样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单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2、【猜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用同样大的力,让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观察声音的不同。

3、【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发音齿轮、纸片

〖方案1〗按教材的样式,将钢锯条压在桌子边,使钢锯条露出的长度不同,然后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

〖方案2〗让发音齿轮按一定的速度转动,用硬纸片在齿轮边靠近齿轮,通过硬纸片在不同齿数齿轮上靠近时,感受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4、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种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5、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6、观看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通过视频播放)

7、认识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

通过看课本上的图1.3-2,引导学生总结出(1)人的发声频率范围;(2)人的听声频率范围;(3)哪种动物听声的频率最低和最高;(4)频率范围最广的是谁。

8、观看多媒体,进一步了解动物之间交流的情景。

9、超声: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0、介绍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二)响度

1、【提出问题】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还有大小的差异,这大小的差异,我们就说它们的响度是不同的,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该怎样描述它呢?

2、【猜想】响度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根据是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就越响。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响度与用力的关系呢?

4、【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鼓、碎纸屑、音叉、小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

〖方案1〗取一钢锯条,让其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另一端,改变所用力的大小,观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方案2〗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不同的力敲鼓时,通过鼓所发出声音的不同,观察碎纸屑振动起来的高度。

〖方案3〗课本上图1.3-4所示的实验,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的距离。

5、消除学生对用力大小是声音大小因素的误区,说明所用力的大小只是外因,物体声音的大小在其内部看来,决定于其振动的幅度。

6、结论:我们把物体振动时的幅度就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三)音色

1、【提出问题】如果声音振动的频率和振幅都相同,这两个声音就是一样的吗?

2、【多媒体展示】

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曲子,听起来一样吗?

观看声波的录像。

3、音色:有别于其他声音的特殊因素,它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4、举一些振动频率、振幅均相同,但音色却不同的例子。如课本中的图1.3-5可以看出,音叉、钢琴和长笛的基频(振幅最大的振动的频率)相同,但是在基频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附加的小的振动,这些小的振动和大的振动一同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四)三种典型的乐器

先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

1、打击乐器

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

2、弦乐器

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张紧程度有关,弦越紧,音调越高。

3、管乐器

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子等。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4、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乐器。

(五)小结

(六)练习

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该实验学生都可以操作,将钢锯条换成塑料尺也行 学生实验

85~1100Hz

20~2万Hz

最低为狗

最高为海豚

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

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个钢锯条

学生实验一样

不一样

不一样

尝试打击乐器 尝试弦乐器

尝试管乐器

做好知识的预备

也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体现

超声与次声方面的资料很多,我们可以随时添加

猜想可能是不规范的,但此时教师不必指出

这些实验,要根据情况,进行不同的选取

音色的分辨不容易演示,借助多媒体的波形,比较容易理解

通过尝试和模仿,激发学生对乐器认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分析了声音的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通过录像发现影响声音的因素,然后引入该课的探究环节,得出单调、响度的概念,分别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得出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在音调和响度都一样也能区分出声音的特征来看,引入了音色的概念,提出影响音色的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教学流程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分类

声音可分为乐音与噪声

二、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超声: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三、响度

振幅:物体振动时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音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我们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增加了不少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录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

在典型声音的素材搜集上,我们还需要些努力,在声音的对比音效上,在学生不易认识到的特殊声音上,我们还要进一步通过采集利用起来。

第二篇:《声音与生活》教学设计

《声音与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②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②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三)科学知识目标:

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

②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③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鸣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许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

①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②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③地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④“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四、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用录音机等设备去搜集生活中的声音。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第三篇: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共有两部分的内容:“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是整套书的基础内容。本节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租住探究和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有新的认识,并认识到在生活中信息的价值。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知识面广、理解力强,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的上网进行浏览、搜索等基本操作,因此我采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形式使学生把信息的特征“对号入座”。

三、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从生活中引出信息的概念,通过具体事例归纳信息的特征,再通过具体信息的特征分析,引导学生对知识积极建构,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为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方式,锻炼学生的选题、分析、表达能力。在教师提问点评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与鼓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在认识信息含义及了解信息的重要特征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在应用中所蕴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信息存在的形态及其内涵。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开拓思路,锻炼分析能力。

五、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涉及到的概念性的知识较多,比较适合在教室里上,但如此一来就容易使授课过程变得枯燥,流于说教。我认为,第一节课要开个好头,要使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以后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避免了太多的理论,采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形式来授课,不拘泥于教师所讲的例子,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媒体及教具的运用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准备

准备一段耳熟能详的歌曲,把名为“信息特征”的word文档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中。

七、教学过程

一:讲授知识点: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段耳熟能详的音乐,学生陆续走进教室。铃声响起,停止音乐。师生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放的那首的歌是谁唱的 生:周杰伦!

师:对。这是我们在接收到了音乐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后,经过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最基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被动的接收信息,到看报纸电视、听广播、上网等主动地接收信息。信息无处不在。

那信息都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信息,即使是在科技、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也可以通过烽火狼烟来传递军情;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人们也可以运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将信息传递下去,因此信息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具有普遍性。

那信息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我现在跟你们上课,传递信息的时候用的是语言还是心灵感应?

生:(笑)用语言!

师:对,我是用语言来传递交流信息的,必要时我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其他方式。也就是说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要依附于某种载体。比如说有敌人入侵时,要燃起烽火,烽火是载体,传递的信息是“敌人来了”;我们在看奥运会时,知道了奥运会的各种信息是以电视为载体了解到的。所以,信息还具有依附性,所有信息都要依附于载体来传递。

我们在看奥运开幕式直播的时候,感觉非常精彩,这种体验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所有观众的感受,因为开幕式的信息是大家共享的,没有人说开幕式只能独家观看,只能为一个人演出。我们发现,信息不同于其他物质和能源,物质和能源在被人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损耗,会越分越少,而信息则不同,它可以共享,而且在信息的交流中还有可能产生新的信息。

所以说我们所知道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摸象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没有把各自的信息共享。(学生笑)

以上我们讲述了信息的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除此之外,信息还具有价值性和时效性,下面同学们自己在网上搜索感兴趣的信息,拷贝到D盘中的 “信息特征”word文档,并说出这条信息的价值,是否有时效性,填到表格中。

“信息特征” word文档内容如下: 信息内容:(学生自己粘贴)

信息的价值有哪些:

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的价值有何影响:

二、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师提问、点评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讲述了信息和信息的3个特征后,留下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没有细讲,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着重锻炼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理、分析能力,且部分内容与第二章中“信息价值的判断”互相渗透。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比较茫然,在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中不知做何选择,对这些学生,应给他们几个选题,给予方向上的指导。

第四篇:《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当地的农业,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特征。【教学难点】

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交流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沁园春·雪》

提问:北国指的是哪里?(北方地区)今天,我们来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新课学习

(一)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3.气候:

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半湿润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

活动:

读图,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石家庄比齐齐哈尔冬季温暖,夏季降水多;纬度因素)。

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石家庄比延安气温略高,降水也多;海陆因素)。

4.土壤

“黑土地”--东北平原 在冷湿的环境下形成的 “黄土地”--黄土高原 被深厚黄土覆盖

--华北平原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

拓展延伸: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

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三、是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由于黑土地土地肥沃,这三大块黑土区均为所在国家的重要的农业产品基地,因此,三大黑土区的垦殖指数均比较高。在各黑土区的开发垦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美国、乌克兰等地发生的“黑风暴”等。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农业的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2.耕地类型:旱地。3.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4.发展农业的劣势: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5.解决措施:

目前: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长远:发展节水农业。

拓展延伸:(1)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6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200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12.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78.4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84.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3.6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5.8%。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辽阔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

对于漏斗区的恢复,许多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封井,即禁止地下水的开采,然而,在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15%,不到世界人均4%水平的华北平原,放弃使用地下水几乎不可能。

已在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引长江水到华北平原,根本解决华北平原干旱问题。

(2)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节水农业是随着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艺节水,即农学范畴的节水,如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善耕作制度(调整熟制、发展间套作等),改进耕作技术(整地、覆盖等);二是生理节水,即植物生理范畴的节水,如培育耐旱抗逆的作物品种等;三是管理节水,即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的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四是工程节水,即灌溉工程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精准灌溉、微喷灌、滴灌、涌泉根灌等。

活动: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很少)

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由于这期间华北平原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收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的。(打机井;采取喷灌;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

阅读材料:冲程扇——华北平原的重要农耕区

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携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形成一种扇形地貌—冲积扇。

在太行山东麓,发育了一系列地势自西向东和缓倾斜的冲积扇。这里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就是华北平原重要的农耕区。古代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片富庶之地上形成了北京、开封、邯郸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课堂练习】

1.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有(A)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2.北方地区东临(A)

A.渤海和黄海

B.东海和南海

C.黄海和东海

D.渤海和东海 3.有关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耕地以旱地为主

B.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C.耕地面积广,水源充足

D.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4.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C)A.平原面积大

B.土壤肥沃 C.降水偏少

D.耕地集中连片

5.解决华北平原春早期间用水紧张的合理措施是(D)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减少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6.黑土地是指(D)

A.兴安山地

B.长白山地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特征)【作业布置】

1.说一说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什么为主?

3.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 【板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 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位置和范围 发展农业的优势 地形 耕地类型 气候 农作物

土壤 发展农业的劣势

解决措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树立了因地制宜的观念。

第五篇:《声音》教学设计

《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声音》这首儿歌

2、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让孩子喜欢上双休日假日活动课

3、拓展丰富多彩的声音,增强趣味性

4、帮助孩子巩固拼音,在拼一拼读一读中增强拼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拼音乐园入口

1、导入: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既好看又好玩的地方去玩,是哪里呢?看!(课件出示拼音乐园)

2、复习声韵母:拼音乐园里可好玩了,让我们赶紧坐上拼音火车出发吧。呜!~~~~~~火车开了。(生一起做动作,边说“喀嚓喀嚓~~~”)哪列小火车先开始?(卡片打乱顺序开火车)

4、说话练习:小火车开得好快,看,到哪了?(课件:入口)生字娃娃也出来了,再喊喊。瞧,还有个小精灵呢,他在说什么?他还会说什么呢?(生说话练习)

二、声音岛

1、电脑博士引路:看到大家那么棒,小精灵还帮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导游呢。来,拼一拼(课件:电脑博士)跟电脑博士打个招呼。

2、电脑博士带我们到哪了呢?(课件:声音岛)

3、读声音词:声音岛上有许多声音,快读读!(生自由读各种声音词)

4、指名读:谁来读读?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学学大风吹。/谁来下下大雨?/小鸡叫?小鸭子?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5、读儿歌:多有趣的声音啊,电脑博士还用这些声音编成了一首儿歌呢。(出示:声音)

(1)快拼一拼,读一读。(生自由读)(2)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多请几个孩子)

(3)哇!读得那么棒!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师边做动作边背儿歌)(4)你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那你们也试试。谁先来和老师比比。(5)想和老师比赛的小朋友都站起来。

三、摘苹果

1、过渡:小朋友们可真棒,瞧,电脑博士也竖起了大拇指在夸奖你们呢。为了奖励你们,他要带我们到苹果乐园去摘苹果。

(1)看,大苹果来欢迎我们了,读读他和我们说什么了?(生自由练)(2)指名读:谁来做做大苹果来读读大苹果的话?(3)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拍手读)

2、摘苹果:来,洗洗手,摘苹果了(出示苹果树)又大又红的大苹果想不想摘啊?那赶紧读读上面的音节吧,谁读得最好就请谁摘。自由练——指名读——齐读

3、大家都读得那么棒,我该请谁来摘呢?请你摘小猫声音的音节„„(生摘,并带着大家读读)

4、大苹果摘完了,可那些声音却牢牢地记在我们心里了,小猫叫——„„

5、拓展声音:多动听啊,那你还知道哪些声音呢?指名说全体学生学。

四、填一填

1、过渡:我们知道那么多美妙的声音,电脑博士可羡慕了,不过他还想考考我们,看,你会填吗?(课件:填一填)自己边读边试试,会填了请举手。

2、指名填。如:呼怎么拼?

3、看到大家那么聪明,电脑博士要送我们几句话,听听。

五、拼音乐园出口

1、小结:今天在拼音乐园玩得开心吗?可是今天我们该回去了,看,小精灵已经走到出口来送我们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说?

好,希望你们能和更多的拼音宝宝交上朋友,等我们学了更多的知识再去那儿玩吧。

下载“声音的特征”教学案例与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音的特征”教学案例与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音的特征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声音的的特征 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的特征; (2)了解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了解声音的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 重点难点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初步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 内容讲解 一、声音的特征 发声器在振动发声时,振动的情况是......

    声音的特征练习题

    声音的特征练习题1、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优质课展台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安徽省太和一中 刘锋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内容为该教材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课前思考:本节为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相对其它章节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

    《三角形特征》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组成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单元教学设计特征

    篇一: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数学单元型复习课的特点与教学设计的策略数学单元型复习课的特点与教学设计的策略(转)一、单元型复习课的特点 单元型复......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陈娜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