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选修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万事通》教案.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万事通
教学内容:《万事通》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人物”基础知识
2.了解、归纳柯拉达先生的性格特点 3.逐步把握作品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法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1、阅读、讨论、归纳法
2、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二、巩固小说的“人物”基本知识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与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也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毛姆简介
毛姆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874~1965)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学究的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同年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练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
从1897年起,毛姆弃医专事文学创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其中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伦敦舞台竟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他的第十个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其中最著名的剧本是《圈子》1915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生的枷锁》。
两次大战的间隙期间,是毛姆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写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道德堕落、讽刺,如《周而复始》、《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和《坚贞的妻子》等。这三个剧本被公认为毛姆剧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谢佩》是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毛姆的戏剧作品,情节紧凑而曲折,冲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写人物,着墨不多而形象鲜明突出;对话生动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总的来说,内容和人物刻画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长、短篇小说。这期间的重要小说有:反映现代西方文明束缚、扼杀艺术家个性及创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象的《寻欢作乐》;以及以大英帝国东方殖民地为背景、充满异国情调的短篇集《叶之震颤》等。短篇小说在毛姆的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结构严谨,起承转落自然,语言简洁,叙述娓娓动听。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让人物在情节展开过程中显示其内在的性格。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在南卡罗莱纳、纽约和文亚德岛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在这部作品里,作家试图通过一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特别受到当时置身于战火的英、美现役军人的欢迎。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享年91岁。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内。死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建立了档案馆以资纪念。
四、《万事通》文本研析。
英国作家毛姆的短篇《万事通》中的“万事通”柯拉达,是个无所不知,精明过人,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炫耀的机会的人。作者花费了很大篇幅,通过一组细节描写了他的许多令人生厌的庸俗习气,作者甚至觉得他一无是处。可是,后来他明明看出了兰赛太太的那串项链是真品,却忽然改口说是假的,他的内心经过了多么激烈的矛盾斗争(作者却一字未提),而他的形象顷刻间变得立体而丰满。本篇我们将重点探究小说的人物,分析小说人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突破:
1、小说描写了人物哪些语言和动作;
2、故事中心情节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一)自读文本概括小说的基本故事情节
(二)分析柯拉达这一人物形象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围绕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提问:①阅读1—29节文字,柯拉达在“我”眼里是个怎样的人?小说记述了柯拉达哪些细节?试概括柯拉达性格特点。
提问②阅读30—71节文字,柯拉达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炫耀的机会,可是他明明看出兰赛太太的那串项链是真品,为什么改口说是假的?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
归纳总结:作者刻画柯拉达用了哪些手法?
(三)重点句品味
品读课文第56、57、61节重点句:
近东人从衣袋拿出一个放大镜,仔细察看起来。他的刮得干干净净的浅黑色脸上,漾出了胜利的笑容。他交回项链。他准备说话了。突然之间,他瞅见了兰赛太太的脸色。她脸色煞白,似乎眼看就要晕倒的样子。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瞪着他,露出恐惧的神色。她的眼神送出来的是一个绝望的哀求;这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了,我不明白她丈夫怎么会看不出来。
柯拉达先生张口结舌地楞住了,脸涨得通红。你几乎可以看得出,他思想上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
我注意到,柯拉达先生的手在颤抖。
提问③这些描写表现了柯拉达怎样的性格特点?你能描写柯拉达此刻的心理变化吗?
(四)把握小说结构
这时,我不完全讨厌柯拉达先生了。他伸手取出钱包,细心地把那张一百美元的钞票放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了进去。
提问④结合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请你谈谈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的结构特点。
五、课堂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习题。
独白·周海亮
儿啊!男人说,我来看看你……我只是来看看你,过一会儿就走……要赶火车,回去晚了,矿上要扣钱的。
我知道你记恨我,你说梦话时,骂过我。你怎么那么恶毒?我是你爹啊!我有什么办法……念高中,一年得两千多块钱啊!
儿啊!我来看看你,坐一坐就走,你今天别骂我。
我知道你想念书,可我去哪里弄两千块钱?就算把我的血抽干,再把骨头砸了,只要能卖出你念书的钱,我就去抽,就去砸。可是我知道抽血得靠门路。没门路谁要咱的血?谁要咱这把骨头……咱家里没门路。
好在咱家里有煤啊。有煤,就得有人挖煤。挖煤,一年就能挣好几千呢。你三伯挖煤,不是供出了两个大学生吗?他能挖,我为什么不能挖?我有类风湿?怕什么!你三伯不是还有哮喘吗?
儿啊!所以我去挖煤了。走的时候,我不让你娘告诉你我是去挖煤。我不是怕你难受……其实你那时候已经不念书了。我跟学校的老师说,名额先给你留着,等我挣了钱,交了学费,你再回去……我去挖煤,我不告诉你,真的不是怕你难受,我是怕你也去挖煤啊!
其实挖煤也挺好的,吃的菜里有大片的白肉,馒头也挺大的。有塌方……对,有塌方……小煤矿都有塌方。没塌方,怎么能轮到我们去挖煤?
你见过塌方吗……我正挖着煤,正挖着,天就塌下来了……到处都是石头,就像下冰雹,专拣人砸啊。你三伯喊,塌方!我瞅一眼,他就被埋起来了。我慌了,向外跑……跑不出去,洞口早堵死了。牛娃喊我,向后跑啊!他也被埋住了……牛娃认识吧?你认识的,他比你大六岁,小时候,偷过咱家的苞米。
那次塌方,死了五个人。你三伯,牛娃……全死了。你三伯脑袋被砸掉了一半,眼珠子沾在煤堆上……我命大呀!我晕过去八个钟头,八个钟头,没有再挨上一块石头……我命大啊!阎王爷知道你需用钱读书,他放我回来了。
儿啊!我挣的钱,你念书,一年够了。可是我回来,怎么你就不在家里?
你娘告诉我,我走后没几天,你也走了。我知道你想念书,可是儿啊,钱我来挣,我是爹啊!你怎么也跑出去挖煤呢……你才十六岁,你告诉人家你十九岁,其实你说你十六岁,他们也要你,挖煤很缺人的。可那是人干的话儿吗?
儿啊!挖煤有大馒头吃,有肉片吃,可是有塌方啊!你见过塌方吗?你见过?天塌下来了啊!到处是石头啊!你跟你娘说,遇到塌方,你能跑出去,你说你跑得比兔子快。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儿啊!我来看看你。我只是来看看你,现在我得走了……再晚,我就赶不上火车……矿上要扣钱的……我还得去挖煤……你弟弟,他也要念书啊!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深秋。荒野。一个泪流满面的中年男人,朝一座新坟,狠狠地磕了三个响头。儿啊!男人说。
(《读者》2007年第21期)
1.小说中大量运用了省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归纳“男人”他们的生存状态。
3.从“独白”中可以看出,“男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儿子”是怎样的少年?
4.请从小说的构思、语言、立意等方面任选一个,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不超过80字)。
答案及评分要点
1.文中的省略号标示着说话的断断续续,有力地表现了“男人”因哽咽而说话不断停顿的情态,把人物悲痛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强烈。
2.①生活贫困,无力支付子女的上学费用。②有病不能医治,还要带病赚钱养家。
③无权无势,不能选择职业,只能从事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④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时刻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⑤经常遭受矿主的克扣、盘剥。3.“男人”是一个贫困的矿工,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硬撑着病体为孩子挣取学费,不顾生命危险,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代价;不幸却又无奈、坚强,大儿子死了,还要压抑悲痛继续为二儿子挣学费。“儿子”是一个渴望学习的倔强少年,家庭的贫困曾使他怨恨,但倔强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读书,刻意隐瞒年龄去挖煤,不幸失去了年轻的生命。4.示例:小说构思巧妙,整篇以“男人”的独白为内容,一个苍老的父亲面对十六岁儿子的新坟,眼含热泪,絮絮叨叨,真实的社会,窘迫的生活,沉重的父爱,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小说的语言平实冷静,语句短小却张力十足,波澜不惊却潜流暗涌,不造作矫情却有很强的感染力。
小说立意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困难百姓、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揭露了频发矿难、违法童工等社会的阴暗一面,让读者认识到现实的残酷。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二篇:语文《李将军列传》教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小组互助、讨论;重难点点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扫清字词障碍,疏通课文,整体感知。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五、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
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课堂小结:
总结李广的形象 :
射技高超,打仗勇敢。
仁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
七、当堂检测: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并总结全文。
一、导入新课
二: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三: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一、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课堂小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五、当堂检测
总结8—11节文言现象
六、板书设计:
李将军列传
射技高超,打仗勇敢。仁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 死后,受天下人志哀。
第三篇: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6.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仆窃不逊谦虚
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弃 C.会遭此祸恰逢,正好 D.虽万被戮,岂有毁哉即使 【答案】B(散乱)
7.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D(原句中的“为“是”介词“对”的意思。只有D项符合)8.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答案】BC(文中B、C两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9.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稽,考查。纪,规律。究,研究。际,关系。变,变化规律。通,通晓。【答案】(1)考查他们的成功、失败、振兴和衰败的规律。(2)想把它写成一部研究天地自然与社会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化规律,而成为一家之言的伟大作品。
第四篇:《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
《论语》选读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永远永远要受人纪念。——郭沫若
这里选取了《论语》中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70个句子,请同学们理解(老师讲解)、背诵,备考。并能与写作结合起来,发现论语的穿越时空的力量与价值。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参考理解: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注:八佾,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叫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为大夫,却用了八佾,这是对天子之礼的僭越。1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淫雨:过久的雨水。
1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老。”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篇:《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选修)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以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来衬托孔子的行为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