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学之路
浅谈教学之路
摘要:数年的教学经历和不断的理论学习,二者的结合不仅仅是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教育理论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过程,教育就是在学习研究中提升,在实践中前进的一个渐进过程。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经验
曾记得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而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就是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去,实行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也就是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呈现积极化状态,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具有“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的理念。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走进学生,了解到学生愿意参与教学的需要。注意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经常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采用“请你帮老师说明白”,“请你帮老师告诉他”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见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在语言环境的欠缺中不仅要崇尚“苦读”、“勤教”,更要以人为本;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大力的开发,英语教学过程既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因此,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
1.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W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It must be learned.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此外,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自身能力。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文章,做好读书笔记。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谭卫东.浅谈“教学工厂”理念下的教改之路.科技传播,2010.作者简介:
邢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级中学。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之路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 主讲人:吴银碧
提示:作文教学难,小学作文教学更难。《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将告诉你什么?捷径?方法?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一、新课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课程标准》,把作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1-2年级阶段和3-6年级阶段。
1-2年级阶段的作文叫做“写话”;3-6年级阶段的作文叫做“习作”。从作文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写话,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或者别人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习作,“习”是练习的“习”,即试试看的意思,“作”是作文的“作”,即写文章的意思。习作,就是试着写文章。显然,《课程标准》对1-2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比较低,对3-6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相对高些。但“习作”和“作文”又是有区别的,“习作”是试着写文章,而“作文”就是写文章。《课程标准》还把小学1-6年级分为三个学段,并对各学段的作文又分别作了要求。
(一)1-2年级学段对写话的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好、感叹号。
(二)3-4年级学段对作文的要求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主要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地或印象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地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年16次左右。
(三)5-6年级学段对作文的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走向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作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需求,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立了情境作文教学法;黑龙江省常青老师设计并推广了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研究员从前苏联引进了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法;湖南省邵阳一中语文特级教师杨初春倡导了中学快速作文教学法;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了大作文改革实验以及中央教科所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等等,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作文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为何独具特色且风靡一时的各种作文教学方法,至今却没有一种能够为我们长期受用呢?这里就存在一个让不少改革者意识到了,但又感到十分困惑的共同难题,那就是作文教学的走向问题。
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关于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方向问题,学术界有人将其概述为三个走向,即:小学作文走向综合,小学作文走向开放,小学作文走向情趣。窃以为,言之有理,现就此谈一些感想,仅供参考。
(一)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综合
走向“综合”就是不再把作文训练看成是单纯的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把作文训练与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训练,与写作兴趣、审美情感的激发、培养,与阅读教学乃至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一句话,就是把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学生的 “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语)结合起来。
1、综合性思维训练
2、综合性听说训练
3、综合性技能训练
(二)小学作文教学走向开放
1、开放作文题目,凸现学生个性
儿童智力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只有开放性的题目才能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最优的发展。
(1)题目制定的多元性
(2)题目展示的渐进性
(3)题目要求的层次性
2、开放作文内容,凸现生活精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
(1)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
(2)把想象的自由让给学生
(3)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
3、开放作文形式,凸现创新能力
(1)情趣型作文教学
(2)实践型作文教学
(3)创造型作文教学
(4)研型作文教学
(5)信息型作文教学
(6)体验型作文教学
(7)综合型作文教学
4、开放作文的评价,凸现发展理念
(1)开放评价的目标
(2)开放评价的理念
(3)开放评价的方式
(4)开放评价的尺子
(三)小学作文教学走向情趣
1、实施情趣化策略
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源于学习中感受到的情趣。实践证明,善于激发情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在教学上,老师应该追求的是“有意识”,而不是“有意义”。情趣是认识的前提,作文教学过程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是作文材料情趣化。
二是教师自身情趣化。
三是教学活动情趣化。
2、实施情趣化教学
(1)设计作文教学趣情方案
(2)设计作文教学趣点
(3)设计有趣的作文题目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是现代化、素质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交融的作文教学,它将走向生活化、实践化、综合化、智慧化。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小学作文教学将是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教师应当明白:作文教学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技术训练,而是现代社会人类所必备的一种生存能力教育。所以,学生必须为真情而作文,为兴趣而作文,为交际而作文,为实用而作文;教师必须向生活靠拢,以作文教学内容为中心,以生活世界为对象进行作文教学。
三、“变型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变型训练”是通过本人多年实验总结,可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变型训练作文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必须对作文教学内容的异动板块进行求异创新,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计出系列变型训练个案进行教学,以激活学生内在动因和教师本能潜质,去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变型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从而限时限量达到课标教学目标的一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一)变型训练的基本原则
1、板块切入,生先后师原则
变型训练作文教学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作文教学内容切入点的选择是否恰当。为确保切入点的选择能够贴近学生,该原则强调作文教学异动板块切入点的选择,由学生提出,学生和教师互动后当场确定。这样,有助于学生课前自学时多动脑筋,多查阅资料。这一做法,从表面看是在增加学生自学的难度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但此举却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作文兴趣本能,大大缩小了学生作文学习和教师作文教学的距离。该原则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本能需求选择作文习作教学内容和确定异动板块切入点,并沿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努力把“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作为变型训练教学的终极目标。该原则所涉及的异动板块,指的是教材或教辅用于作文教学能够使读者读有所思、易于想象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的字、词、句、段、篇等等。
2、变型训练,不教本能原则
变型训练,即教师从异动板块的切入点出发,精心设计变型训练路径,多角度、多层面、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作文内容进行训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或变异思维。不教本能,指的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或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教师应尽量不教或者少教,其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本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本能被激活后,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这是变型训练的最佳时期,教师应注意把握,因势利导,完成变型训练中学生变型技能和变型思维的双重训练任务。
3、限时作文,生评师点原则
该原则主要运用于学生作文过程和学生的作文评价。限时作文,包含学生“30分钟内写完作文”和生师“10分钟左右评完作文”两项内容。该原则强调:学生当堂完成习作后,评价也在当堂完成。作文评价由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即生评师点。这样,既可有助于挖掘学生作文的兴趣潜能,又可保证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作文教学目标任务。
(二)变型训练的基本方法
1、单字变型训练法
【例】原题:色彩、水彩、彩虹;思想、心思、思考;幸福、幸运、幸好;传递、传统、传呼。
变型1:
彩
思
()()()
()()()
幸
传
()()()
()()()
变型2:
彩()()()
思()()()
幸()()()
传()()()
2、“词语伸头”变型训练法
【例】识字学词:苹果。
变型如下:
一次“伸头”(加颜色):
红苹果
二次“伸头”(再加数量):
一个红苹果
3、“词语伸尾”变型训练法
【例】一个红苹果
变型1
一个红苹果,我拿给奶奶吃。
变型2
一个红苹果,真好看!
变型3
一个红苹果,像红红的灯笼。
4、“词语伸头伸尾”变型训练法
词语“伸头”变型训练:
变型1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来一个红苹果。
变型2
昨天,我的同学郝南给我一个红苹果。
变型3
今天,老师拿来一个红苹果。
词语“伸尾”变型训练:
变型1
一个红苹果,我拿给奶奶吃。
变型2
一个红苹果,真好看!
变型3
一个红苹果,像红红的灯笼。
5、补充内容变型训练法
就是探究课文中的空白块,找到内容来补充这一空白的训练。要求:
(1)以教材安排重点和难点,以教学任务为依据,在完成课文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变型训练。
(2)激发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空白块。
(3)找到填补空白块的内容。
(4)学生自拟题目,写出片段习作。
6、提取内容变型训练法
即是把课文原文异变性较大的段落提出来进行作文变型训练。以达到一课多学,一课多想,学一多练的作文变型训练目标。
附:“小学作文变型训练”课题成果
2002年,“小学作文变型训练”课题创立。
2004年,《小学作文“变型训练”研究课题实验》(载2004年第1期《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即《凯里学院学报》),荣获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年,《小学变型作文》(课题)荣获黔东南州“第三届基础教育教改实验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小学变型作文》(课题)荣获“2005年贵州省基础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小学变型作文》被中国教育学会列入基础教育研究丛书,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小学变型作文课题实验研究探索》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同时,“小学作文变型训练“课题实验还顺带了下列个人荣誉:
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004)
贵州省骨干教师(2006)
贵州省特级教师(2007)
贵州省巾帼建功标兵(2007)
贵州省小学中高级教师(2008)
贵州省中小学教育名师(2009)
第三篇:习作教学之路(范文)
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之路
—------层层推进,点点训练,聚沙成塔
泸县得胜镇顺河学校 刘光梅
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师生而言,也颇有“难于上青天”之势。教师层面中,教研课、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中,很少有老师上作文课的。对于孩子而言,又有多少孩子愿意写作,喜欢写作的呢?而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如何培养三年级孩子的习作兴趣,如何探寻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之路?笔者总结出以下途径,供同仁们参考。
一、积累词句,进行造句、造段练习,是习作教学之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要让孩子读通读透,领会用法,并学会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积累了词语,立刻练习简单的运用——造句。造句时,不但要动口说,还要动手写,应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写句,而且要尽量把句子写具体。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我们积累了“一本正经”一词,我就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造句,有的孩子说:“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话”,“他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小红做事一本正经”,我进而引导孩子把句子说具体:“老师一本正经地说什么?”有的孩子马上补充道“老师一本正经地说:上课要认真听讲。”„„《三个儿子》一课,课后也引导孩子造句: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孩子们大都会简单的描述事物的状态,而不能描述事物在这种状态下的情感,我就引导孩子“一只猴子在吃桃子,吃得怎么样?一只猴子在玩秋千,玩得怎么样?另一只猴子在爬树,爬得怎么样?”这不就把句子写生动了吗?我想这对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训练是大有好处的。《爬天都峰》中“白发苍苍”“居然”等词语都是引导孩子造句的好材料。在造句的基础上,我增加难度,选几个相关或不相关的词进行造段训练。如:《我们的民族小学》我的作业就是用“穿戴、打扮、招呼、敬礼、热闹”写一段话,有的孩子在模仿课文写话,但很多孩子都在动脑筋写一个生活场景,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习作训练方式。
二、利用课文留白,进行读写训练。
1、初定“挖掘文本留白处”,拟定训练计划。学期初,我与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就集中在一起,精读教材说明,细读文本,对本册教材课文的文本留白处,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拟定出本学期的训练计划。比如:三年级语文教科书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哪些课文写作方面
具有可模仿性,范例性,哪些课文具有留白处可以补白,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对文本的理解时,我们就挑选出来,预设到教案当中去,从而形成本册的读写结合的训练计划。
2、课堂小练笔本的运用。学期初,我就为孩子准备一本《课堂小练笔》本,当老师在阅读课堂上按计划对孩子进行训练时,就要求孩子当场完成这项课堂小练笔。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时,文中“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其实这儿课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间,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我让孩子们先说,再在《课堂小练笔》上写下来,这时,可谓水到渠成,孩子们写得生动又形象。又如《盘古开天地》一文,第四自然段写盘古的身体化作宇宙万物,段末还有省略号,这是课文明显的留白处,我引导到:“他的头发,变成 ;他的骨骼,变成 ;他的,变成 ”此时,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调动起来了,“他的头发,变成参天大树”“他的头发,变成绿油油的小草”“他的骨骼,变成各种各样的岩石,他的肌肉,变成养料丰富的土壤,他的内脏,变成地下的各种矿物。”“他的耳朵,变成一座座山峰,他的舌头,变成一块块平原,他的牙齿,变成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真是合情合理,语言丰富多彩啊!笔者认为这样的练笔,及时让孩子们学以致用,而且费时不多,让孩子们得到切切实实的写作训练,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三、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例文进行习作的方法。新课本中的文章不仅文质皆美,而且指引了写作方法。三年级习作之初,我常常抓住教材的切入点,适时引导孩子仿写。在《秋天的雨》一课中,课文的一、二、三、四自然段都各自写出了秋天的雨的特点,进而写出秋天的特点,学完课文后,我问:秋天的雨还有哪些特点?我们也来仿照课文写一段,怎么样?”孩子们握住那稚嫩的笔已经迫不及待了。在学习现代诗《听听,秋的声音》时,孩子们也能仿照课文写上两三小节。下面是我选取的孩子们写的小诗: 听听, 秋的声音, 蜗牛探出脑袋, “Bye-bye”, 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秋雨唱着跳着,“沙沙”
是和大地约会的歌吟。
一张张黄叶飘向大地,送来一阵暖暖的叮咛,一个个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迎来人们一片片欢快的笑声。
是啊,孩子们的灵感是可以激发的,他们的语言是无法想象的。《赵州桥》一课,孩子们接触到了中心句,我告诉孩子很多作家都用“总-分”或者“总—分—总”的形式构成段落,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这样的段落方式又出现了,我引导孩子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段话。对于较差的孩子,我给他们中心句,让他们接着写,如: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集市上可热闹了„„;他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笔者认为,这样的仿写或者说段的训练,对于习作的篇章训练是大有益处的。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就是模仿整篇习作的典范,我让孩子按照春、夏、秋、冬来写我们的学校,写家乡的小河、小山、果园„„仿写,无疑是孩子们习作的好方法。
四、依据课文单元主题,进行习作指导。
我们的教材都是以主题为单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抓住单元训练目标,以读为本,以语言训练为主线,将训练点、训练手段落实到每篇教材、每一教时中。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科书第一单元主题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第一课后就让孩子们收集课余生活的资料,在第三课后让孩子们整理并交流课余生活的资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 都是围绕“我们的课余生活”来开展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紧扣单元主题,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指导,发挥整体效益,促进孩子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结合孩子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孩子的实际,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孩子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课本中有小练笔的内容,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有小练笔的材料。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跳绳、踢毽子、丢沙包、玩纸牌等,我特意带领孩子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激发他们进行习作练习,把这么开心的游戏写出来。学校举行了冬季运动会,我就让孩子们选一个喜欢的比赛项目进行小练笔;我们班换
上了新桌凳,我就引导孩子们以“新桌凳来了”为题,进行小练笔;学校又举行了一次应急演练,题目为“应急演练”或者“一次又意义的活动”的习作,孩子们写起来得心应手;学校庆祝“一二、九”大合唱比赛,我也引导孩子们把自己想写的话写出来;我让孩子们每个周末都要洗红领巾,随之而来的“洗红领巾”小练笔,孩子们写得一清二楚„„是的,生活即习作,老师多安排这样的生活习作,不仅让孩子们有话可说,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写作兴趣。
六、集体口头作文,进行写法指导。
当然,孩子们在三年级之初,进行成篇作文的习作是有难度的,我们教师只有一点一点地突破难点。我是这样探寻的:开始几次习作,我像李吉林老师一样,集体口头作文,怎样取名?怎样开头?谁来说第一段?谁来说第二段?可以用上我们积累的哪些词语?几次下来,孩子有眉目了,有些方法了,我就只帮助后进生取题目,或者指导他们怎样下笔。孩子们有方法了,对习作就有兴趣了。
七、教师下水作文,共同展示。
都说语文老师只教不写,只会让自己退化,我常常与孩子一起写下水作文,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们共同成长,共同展示,共同评价。
在习作教学之路上,阅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与写相互沟通,把习作与生活有机融合,让孩子从“不会”到“会写”、从“会写”到“善写”,这不仅是三年级习作教学之路,也是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习作教学之道吧。只有这样做了,孩子们的习作之路才不会“难于上青天”,而且会让他们走得更稳、走得更快、走得更远一些。2012、12
第四篇:《和平之路》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课题:
1、(PPT出示和平鸽和橄榄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象征什么吗?(生答)
师:对!和平鸽和橄榄枝象征着和平。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和平的象征呢?(生自读故事园《诺亚方舟》)
2、师:同学们还在哪里看到过和平鸽和橄榄枝?(指名交流)
补充介绍联合国旗帜、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币。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和平之路》。(板书课题)
二、了解和平建筑:
1、师:和平是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存在的梦想。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期盼和平,因此,有许多地名、建筑与和平有关。(PPT出示3张图片,介绍)。
2、师:大家还知道哪些与和平有关的建筑吗?(全班交流)
补充介绍联合国门前的雕像、以和平命名的地方。
三、交流学习感受:
1、师:在通向和平的道路上,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战争的终止和人类的安宁在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保护遭受战火涂炭的生灵,他们是和平的使者。(生自读书57-58页)。
2、指名交流:同学们,阅读之后,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适时播放视频。(介绍约翰拉贝;白求恩)。
3、除了这些和平使者,你还知道哪些?(指名交流)。
补充介绍5位和平使者。
4、和平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很多热爱和平的人组织起来,在为捍卫和平而努力。同学们,请观看国际红十字会的介绍。(播放视频)
5、(看书60页),你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
6、出示知识点。(生齐读)。
7、(生自读书59-61页)。看看还有哪些组织在为和平贡献力量?(指名交流)
四、发出和平倡议:
1、师:今天,和平对我们来说更加重要,更加珍贵。只有放弃种族仇恨、消除战争的硝烟,天空才会重现蔚蓝,大地才会重现生机,孩子才会拥有欢乐!请大家看书62页上边这张图。(介绍刘玉玲)
2、师:同学们,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战火纷飞,饱受灾难,请大家欣赏一首在战争中的少女写下的诗歌,你能想象出她的感受和期待吗?(出示小诗,指名读——交流感受)
3、师:同学们,我们做为祖国的新一代,能为保卫世界和平做点什么呢?(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五、总结畅谈收获:
1、生谈本节课的感受或收获。(指名交流)
2、讨论:同学之间如何保持“和平”呢?(全班交流)
3、总结: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永恒的追求,让我们用行动宣传和平、维护和平!
第五篇:走好“小班数学教学”之路
走好“小班数学教学”之路
——农村学校“小班化”数学教学探索
小班化教育是在新时代下教育发展的新产物,既然是新产物,既无古人经验可寻,更无什么现在模式。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人做了大量的思考与探索,现在将自己的点滴体会略说一二。
一、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心情舒畅、环境轻松和谐的情况下,工作学习的效率最高。小班化教学中,因为小,更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利于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也更利于体验成功,使学生自觉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在小班教学中,我发现自己也变小了,上课时,我喜欢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比如,填格子里的数,我会说“蚂蚁搬家”;同桌比赛口算,我会说“小猫钓鱼比赛”;有时还拿他们最喜欢的“奥特曼”、“蓝猫”成为我们学习情景中的人物,孩子们喜欢极了这样的学习情境,也因此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
学习钟表这一单元时,学生对9:
55、7:50这样的时刻总容易出错,一次次的强调效果也不怎么好。于是,我说:“今天我们换一下,我做学生来看钟表,你们做老师检查我看得对不对,好不好?”“好!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出示了一个5:50的钟面,故意说“6:50”。这下他们可不依,大声说错了,我嘟着嘴不高兴地说:“对的嘛,时针已经指着6了!”学生学着我平时的口腔告诉我:“是快要到6了,但还没到6时呢!”我因势利导:“可不要犯老师一样的错哦!”小家伙们认真地点着头,我知道我达到目的了。
在实践中,我感觉恰当运用包括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在内的体态语言,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等,都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教师有心的教学语言,有意的亲近体态语言都能带给学生喜悦的感受,能影响学生兴奋的情绪。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为他们补充快乐的心理营养,从而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二、开展有效合作,关注每一名学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学习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促进作用。小班化数学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主要采用两种分组方法:一是把认知水平相当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其没有心理负担,没有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合作要求,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合作学习,使每个孩子都能有表明自己见解的机会,促进个体的发展。二是每个小组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请水平高的学生当组长,水平中等的学生当“桥梁”,一起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协作,解决问题。水平高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听算,还可以指导学习差的学生。大家你追我赶,形成一种竞争氛围,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在教10的加减法时,我把整个班级分为4个小组,用围坐的形式进行教学。我时而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能把10的加减法有规律的排出来,时而让学生互相说算式,时而让学生互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全班18人,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学生由听者变成实际参与者,在自己说的同时又倾听别人的发言,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学生这种参与意识与参与态度是普通大班所不能比拟的。
三、重视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潜能
课堂中的互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小班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善教学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交往潜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
1、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采。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
2、生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我们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如:拍手游戏、计算接力赛等。利用这些方法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和优势,这样才能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由于学习比较枯燥,我教会学生拍手游戏和伸手指游戏,学生学会后,上台表演。例如:“两人合10”游戏,台上同学先挑一个同学,然后说“我拍8”,另一位同学迅速说“我拍2,8+2=10”。然后按照这种方法同桌合作,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充分体现出小班教学能够实现生生互动这一优势。
小班化给老师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发展以极大的自由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有效的发展。
走好“小班数学教学”之路
——农村学校“小班化”数学教学探索单 位:齐市梅里斯区哈力学校
作 者 :张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