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阁夜课时教学案第二课时+
必修四第三单元:
编号:
使用日期:
姓名:
教师评价:
《阁夜》教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探究诗中情感与主旨。
2、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二、课堂探究:
探究诗中前两联抒发的情感。
⑴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⑵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三、达标训练
探究诗中后两联抒发的情感。
1、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2、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必修四第三单元:
编号:
使用日期:
姓名:
教师评价:
第二篇:第二课时整式教学案
第二课时整式教学案
一:【知识梳理】
1.整式有关概念
(1)单项式:只含有 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几个
的和,叫做多项式。____________ 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____________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____________的个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项数。2.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合并同类项;(3)去括号法则:(4)添括号法则: 3.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2)整式的乘除法: ①幂的运算:
amanamn;amanamn;(am)namn;(ab)nanbn
a01,ap1ap(a0,p为整数)②整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ab)。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n)(ab)。③乘法公式:
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④整式的除法:单项式相除: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相同字母相除要用到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二:【经典考题剖析】
1、下列代数式中:mna227,2a,2,xy1,xy2,x,3,b,23x2y3xy3x41,32t3,3,2xy,x2y6,x.单项式有 ;
分别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多项式有 ; 分别指出它们的项和次数:
2.已知:A=2x2+3ax-2x-1, B=-x2+ax-1,且3A+6B的值与 x无关,求a的值. 3.已知:x
2-2x=2,将下列先化简,再求值.(x-1)2
+(x+3)(x-3)+(x-3)(x-1).4.已知x2
+y2=25,x+y=7,且x>y,则x-y的值等于_______.5、计算:(23)2009.(23)2011
三:【课后训练】
1.下列计算错误的个数是()
⑴x3+x3=x3+3; ⑵m6m6=2m6; ⑶aa3a5=a035=a8;⑷(-1)2(-1)4(-1)3=(-1)243=(-1)9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2.计算:(3a2-2a+1)-(2a2+3a-5)的结果是()
A.a2-5a+6;B.a2-5a-4;C.a2+a-4;D.a
2+a+6 3.若x2+ax=(x+322)+b,则a、b的值是()
A.a=3,b=9994;B.a=3,b=-4;C.a=0, b=-4;D.a=3, b=-32
4.下列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x8÷x4÷x3=1 B、a8÷a-8=1 C.3100÷399=3 D.510÷55÷5-2=54
5.若3a3bn-5amb4所得的差是 单项式.则m=___.n=_____,这个单项式是____________. 6.-
ab2c32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7、计算:(1)、(2x+y)(2x-y)+(x+y)2-2(2x2-xy)
(2)、(2a+1)2-(2a+1)(-1+2a)
(3)、(3xy2)·(-2xy)
(4)、(2a6x3-9ax5)÷(3ax3)
(5)、(-8a4b5c÷4ab5)·(3a3b2)
(6)、(x-2)(x+2)-(x+1)(x-3)
四:【课后小结】
第三篇:阁夜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方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三、预习导引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
人,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号称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字音辨识
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
3词语释义
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无限路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
四、预习疑难:
五、课堂学习
1诵读指导
①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
②
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
③
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但见徘徊
3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
6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8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首写景诗?其感情基调是积极还是消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0前人认为这首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看法。
11你喜欢哪一句,结合自己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12探讨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明月
江水
落花
13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14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六、课外阅读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找出诗歌所写的意象,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阁夜》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学案: 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诗人。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____。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___________”。2.概括全诗内容: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学案: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第四篇: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课前预习单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和语言特点。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资料与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诗人。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____。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__________”。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感时忆旧,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社会的苦难和个人生活的坎坷,在杜甫忧国爱民的胸怀中流淌出充满悲慨气息和深厚历史感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
1、从诗体看,属诗;从内容看,是一首诗; 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2、字音认读 渔樵()寂寥()夷歌()...霁寒宵()
催短景()数处()...
3、词语积累 岁暮阴阳催短景
岁暮: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 . 三峡星河影动摇
动: .夷歌数处起渔樵
夷歌: ..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漫: ...
4、梳理全诗内容: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课中探究单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这一联从哪些感官角度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3.颈联中“野哭千家”和“夷歌”各指什么?各有何寓意?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悲慨?
课后检测单
一、理解性默写。
1.《阁夜》中描绘冬景有萧瑟凄凉之感的句子:。
2.杜甫的《阁夜》中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两句诗句是。
3.《阁夜》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出百姓参受战乱之苦、展示地方民族风情的句子是:。
4.《阁夜》中表达宇宙永恒人生无常之感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第五篇: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带答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探讨杜甫诗的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
1、题解: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2、内容提要: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超越时空的联想;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学习过程】
1、深情、顿挫诵读《阁夜》,然后试将原诗翻译成现代诗。
2、“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明确:(1)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穷交加、漂泊天涯的诗人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听觉、视觉。上句借听觉写出了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动摇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写得异常凄凉悲怆。那么,诗人此时想到的是什么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诗人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许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夔州本已地处
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当诗人听到今夜悲壮的鼓角声时,曾经无数次听到过的百姓的哭喊声和渔樵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响起,鼓角声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重现了。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了。这两句诗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这两句是诗人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作自我慰藉之语。为什么说从诗人的自我宽慰之中,不见忧愤真正解脱,反见诗人忧思无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1)旅居夔州的诗人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卧龙先生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一抔黄土之中,所有的风云际会最终都化作历史的尘埃。那么今日的你争我战,今日的各路人物,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李白、高适等也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但从诗人的自我慰藉中,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了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代代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
6、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可以说万般感慨集于笔端,又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