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画班教学内容 共16次课
国画班教学内容 共16次课
一、枇杷果的画法 :枇杷果的生长规律,外形的特征,枇杷果实的颜色的配色方法,圆形果实的用笔方法。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
二、麻雀的画法:是在学习小鸡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麻雀的外形特点,颜色特点以及画法(墨破色的方法)。并能表现两种或三种不同动态的麻雀。为创作打基础。
三、写意花鸟创作:枇杷果与麻雀或小鸡组合,学习国画的构图方法,枝干的画法。
四、桃子的画法: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了解桃子的特征,学习用色的方法,桃子果实和叶子的基本画法。
五、柿子的画法:了解柿子的外形和颜色特征,学习调色的方法,柿子果实和叶子的画法。
六、石榴的画法:了解石榴的形态特征,掌握石榴的基本画法。
七、写意花鸟创作:果实与小鸡或麻雀组合一幅花鸟画作品。学习国画的构图方法。
八、蜜蜂的画法:学习蜜蜂的画法,把握水墨与色的用法。
九、写意花鸟小品画创作:蜜蜂与菊花组合,学习国画的构图方法。
十、蝴蝶的画法:学习蝴蝶的画法,能够让学生在生宣纸上较好的掌握水、墨与色的运用方法,为创作做准备。
十一、竹子的画法:学习侧锋转中锋的方法,锻炼学生果断用笔,大胆用笔的方法。掌握墨竹的画法。
十二、芭蕉叶的画法:了解芭蕉叶的特点,学习用国画的方法画芭蕉叶,巩固颜色的调配方法。
十三、梅花的画法:学习用点厾法表现梅花(红梅),掌握红梅的调色方法,以及梅花枝干的表现方法。
十四、紫藤的画法:了解紫藤花和叶的特点,学习用点厾法表现紫藤花,以及调色的方法。
十五、水仙花的画法:学习勾勒填色法表现水仙花和叶。继续巩固中锋用笔的方法。
十六、写意花鸟小品画创作:以花卉为主题,配以蜜蜂或蝴蝶的写意创作画。
注:本期课程内容的计划安排还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有些事物刻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可能一次或两次课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会适当巩固。
第二篇: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始业教育、1,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3、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国庆放假新-课-标-第-一-网、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9,鲸8、9, 松鼠10, 新型玻璃 11,钓鱼的启示9、12,假设没有灰尘 1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0、落花生 16,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怀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4、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15、21,圆明园的毁灭 22, 狼牙山五壮士23,难忘的一课16、24,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17、25,七律·长征26,开国大典 27,青山处处埋忠骨18、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19、复习迎考
第三篇:国画课教案
美术特色课程——水墨画教案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国画教学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起学生热爱中国画,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通过亲身体验,体验国画,清楚上国画课基本要求及功能教室使用要求及习惯。
3: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能力。教学重难点:
清楚上国画课基本要求及功能教室使用要求及习惯 教学准备:教材、范画、示范用具、毛笔、墨、纸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教师分组 安排具体座位。选小组长。各小组讨论,如何上好国画课。
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上好国画课基本要求。
1、课堂纪律要求:
上课前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组织下,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到达美术室。入室后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不得随意触碰室内石膏像,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室内安静、有序、整洁。
2、功能教室使用要求:
绘画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肆意破坏室内物品,未经允许不得翻动使用橱内其他各类器具,如违反规定造成设备损坏的,均需按规定赔偿。火、防潮、防盗等工作。
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必须在场。学生上课完毕,应将所有物品归回原处,并清理遗留物品。
规定小组长做好管理小组成员并记载小组成员纪律及学习情况,对特别违纪学生报给老师处理。
三、学生记录国画课要求。有什么问题及时反馈老师。
四、老师总结,宣布下节所带工具,下课。
第三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探讨学习,运用墨迹在宣纸上的效果,启发联想、添加、创作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了解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认识中国画,欣赏中国画。教学难点:认识中国画,欣赏中国画。学生用具准备:毛笔、墨、宣纸三张 教师用具准备:国画作品、毛笔、墨、宣纸 教学过程: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中国画 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 “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出示文房四宝 师生认识了解 师生欣赏各种国画作品。
现代中国画欣赏 画家简介现代中国画欣赏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壮士》、《七方皋》、《马》等。
齐白石(1864-1957)中国现代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曾做木工,后与文人交结,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学得一身技艺,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表现技法,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劲,造型质朴简练,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将阔笔写意花卉与精细草虫结合描绘。亦作山水人物。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名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张大千(1893-1983)现代画家。原名正权,后改名季爰。四川内江人,绘画兼长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亦擅工笔、写意。晚年多作泼墨写意,并好在巨幅纸上纵横驰骋,为当代颇有气势的写意大师。作品《长江三万里图》、《庐山图》等。
钱松岩(1899-1984)江苏宜兴人。九岁随父入塾读书,兼学书画,后师从胡汀鹭。1923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后,任中小学美术教师。1957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历任画师、副院长、院长。创作以山水著称。喜游历,注重外师造化,并在传统画法的基础上,致力创新,形成浓郁清新的艺术风格。关山月(1912-)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幼承庭训,喜爱绘画。厅创作大型图画《江山如此多妖》。现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吴作人(1908-)原籍安徽泾县,生于江苏苏州。现为中国美术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第四周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握笔、用笔、用墨,基本了解宣纸的性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探讨学习,体验用笔、运用墨迹在宣纸上的效果,启发联想、添加、创作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了解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握笔、用笔、用墨,基本了解宣纸的性能。教学难点:中国画笔法练习学生用具准备:毛笔、墨、宣纸三张 教师用具准备:国画作品、毛笔、墨、宣纸
课前准备
笔、墨、砚、纸、笔洗、毛毡或旧报纸。
教学步骤
(一)揭题——中国画笔法练习
(二)讲解执笔法中国画笔法练习
中国画的执笔,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都有一定的要求。总的要求是:指实掌虚。最常用的如“拔镫法”,即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笔管,无名指、小指与笔管自然*拢,掌心虚空。作画时以腕、肘为动力,指静腕动,引发丹田之气于毫端,是用笔之诀窍。执笔处与笔头的距离是不固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高可低。
(三)笔锋
中锋:笔杆垂直于纸面,笔尖在笔划正中,由上向下或由左至右运笔。
中锋线条:圆劲、流畅。
侧锋:笔杆倾斜,行笔时,笔尖偏听偏于笔迹之一侧而显露其锋。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正侧锋,手心向上。反侧锋手背向上。
侧锋线条,犀利、枯涩。
顺锋:笔杆稍侧,行笔时,笔杆在前,笔锋在后,顺其笔锋,拉着笔杆行进。顺锋线条,多流利、挺秀。
逆锋:笔杆稍侧,行笔时,笔杆在后,笔锋在前,由下向上或由至左,戗其笔锋,推着笔杆行进。逆锋线条,多毛涩、老辣。
运笔方法很多,如以笔腹着纸,拖着行走的“拖笔”;笔锋散开的“破笔”;笔杆颤动的“战笔”等等。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初学者对笔、墨、水和纸的性能尚未摸透,不是水分过多,水墨漫漶,就是焦、浓一片,墨无层次。所以在教学本课时,除应讲清方法外,更要加强练习指导,常用的方法是演示、观察、练习、讲评、再练,直至理解。
1、执笔
一二三指先捏紧,虎口空空像眼睛,小四小五往外顶,指实掌虚腕肘动。
2、用水
湿笔水多,干笔水少,要笔湿,笔根吸清水;
要笔干,笔头挤去水。
3、用墨
会分浓和淡,会辨干与湿。
笔肚吸水笔头舔墨,一笔下去有浓淡;
笔肚舔墨笔头吸水,行笔墨色很自然。
4、用笔
快笔生飞白,慢笔现墨韵。
行笔用臂不用指,执笔要高不要低。
笔用后马上洗净,并养成习惯。学生体验,以清水逐渐加入用笔和用墨: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展示作业,互相评价。教室总结。
第四篇:国画班荷花教案
保利小学自主课程
国画课八周
学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国画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2、体会和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美术特色,渗透人格、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特点。理解和感受国画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泼墨法与破墨法的技法
教学难点:墨色浓淡的把握以及用笔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开始上课,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因为有花而显得更美丽,甚至一些古人也特爱花,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爱一种花,虽生在污泥中,却是洁净无比。我们用出“出污泥而不染”这几个字来赞美它,它就是荷花。出示课题(中国写意画-荷花)
2、同学们喜欢荷花吗?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荷花?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
3、“同学们喜欢何种状态下的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5,很多诗人都赞美了荷花,“我们很多画家也都有自;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荷花作品:
娇艳的粉红色的桃形荷花花瓣,围绕在绿色莲房的周围,迎风开放。一片片碧绿、茁壮的荷叶,敞开着宽阔的叶面。
二、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1、“同学们喜欢何种状态下的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喜欢新荷,因为它象征这娇嫩纯洁;有的说喜欢盛开时候的荷,因为那时他的颜色最鲜艳;
2,很多诗人都赞美了荷花,“我们很多画家也都有自己喜爱的荷。”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画家的荷花作品:
1)齐白石的画:这是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荷花,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生:有很多的空白。师:这是中国写意画中的留白,能够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形,同时也能够使观赏者进行无限的遐想,起到意到笔不到的作用。
齐白石爷爷的画“用笔简洁通透,用墨丰富变化,设色明快艳丽”
2)张大千的画:张大千非常喜爱画荷花,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因此而选择了荷花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画中的中、侧锋用笔的变化。3)另外还有徐渭、潘天寿刘海粟等画家的荷花作品。题材多样,各具风格。
4)欣赏小朋友的画,一起说说你的感受(颜色艳丽,充满活力)6,通过欣赏荷花的图片和作品,你能说一下荷花由几部分构成吗?
(荷叶,荷花,荷梗)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花瓣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荷叶什么形状? 7下面老师演示绘画步骤:同学们要认真看
1)淡墨侧峰画荷叶,2)重墨中锋勾叶脉。3)曙红点花瓣,4)胭脂勾花纹。
三、作业:请同学们用中国写意的画法画一幅荷花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荷花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种收获有精神上的,也有技法上的,使我们对荷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水墨的方法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荷花,希望今后大家能多用这种中国特有的绘画方式描绘我们身边美好的生活。
六、安全教育
第五篇:2013国画班总结
2013----2014年上学期国画兴趣小组教学总结
—— 王鑫
学校开展的为期一个学期的国画校本课程已经结束,在此期间,学生表现出对国画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学习热情,经过这短短一学期的国画学习,学生学会了正确的毛笔执笔方法,各种简单运笔及用墨用色等方面的绘画技巧,并且进行了蔬果类绘画练习,山水画的学习,与此同时,还了解了有关文房四宝等绘画工具的相关知识。弘扬了国粹,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参与本次校本课程的是二年级学生。二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弱,教授内容简单一些,主要包括五指执笔法、简单运笔、调墨、认识并熟悉国画颜料、了解文房四宝相关知识、学习蔬果、荔枝、山水画的绘画方法,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掌握情况良好,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后半阶段我们还进行了线描的练习,学生铅笔起稿,毛笔勾线,尽量体会线条的魅力,也加强锻炼造型能力。不足之处是,在提笔时执笔姿势标准,但在绘画过程中手势易变形,用笔不够熟练,对水墨比例的控制能力较弱,还需要长期的练习。
通过这次校本课程的开设,我收获了很多,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完善的业务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进一步优化学生。最终我与学生们共同经历,共同收获,相互磨合,不仅教授与学会了国画知识,陶冶了情操,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一定会起到推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