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小学生心肺功能的原因
影响小学生心肺功能的原因
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肺活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肺活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检测的必测项目。肺活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人体健康水平的高低,与人体各项身体素质关系密切,据调查近几年小学生肺活量偏低。
一、肺活量指数的概念
肺活量指数是指人的肺活量除以体重所得的系数是衡量肺功能的一个基本指数。肺活量是指一次深吸气后呼出的最大气体量,也就是最大呼气量,肺容量最大呼气量余气量。肺活量指数的大小与人的耐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肺活量指数越高他的耐久跑能力就越好。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结束,因此肺功能直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小学生肺活量平均参考值:
男生--(一至六年级)
7岁1342ml,8岁1496ml,9岁1972ml,10岁1843ml,11岁2010ml,12岁2200ml。
女生--(一至六年级)
7岁1213ml,8岁1354ml,9岁1516ml,10岁1685ml,11岁1883ml,12岁2077ml。
二、目前学生健康调查现状
据目前国家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速度、下肢爆发力、耐力和力量等方面。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数继续呈下降趋势。现在的小学生慢跑四五百米就“上气不接下气”地承受不了,以前我带的小学生一般跑500米都不成问题。而且体育成绩不及格的是低年级学生多于高年级学生。学生耐力跑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肺活量指数在下降即肺功能下降。现在我的体育课上跑400米,有学生走走跑跑居然要跑4分钟,即便如此在每秒只跑2.2米这个极慢的速度上居然有大概1/3的学生心率高达160或者170。正常情况下每秒跑2.2米也就比走路的速度稍微快一点学生跑完400米的心率根本不应该超过140。
三、学生肺活量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引起学生健康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且时间和强度都不够。这其中有学校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毅力。现在学生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但缺乏营养科学知识导致学生肥胖的发生。此外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升学压力大、精神紧张也是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家长、学校都应该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体质。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也是掌上明珠总是享受着“贵宾”般的待遇。在大多数时候孩子们很少有“吃苦”的经历,他们连偶尔参加一次体力劳动的机会也没有。于是他们习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习惯了上学、放学时的车辆接送。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影响下孩子们对耐久跑教学的恐惧感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造成我国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配齐体育卫生设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措施。虽然改变了一些状况,但近几年学生的肺活量仍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肺活量指标的明显下降,不得不引起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深思。
第二篇:德国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操作说明
德国CORTEX心肺功能测试系统
德国CORTEX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直接分析被试的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成分的方法一般用于实验室测试,在测试时,让被试戴一个呼吸口罩,在口罩的呼吸口有一个数字传感器,该传感器在被试呼气过程中高频率地采集气样进行分析。呼吸口安装了不同的传感器,数字涡轮传感器可测算出气体流量;氧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可测算出吸入氧量和二氧化碳呼出量,进而可推算出摄氧量值,如果是在极限运动下测得的摄氧量则是最大摄氧量。
心脏不停地跳动将血液泵出,维持血液循环,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脏泵血的过程就是心脏做功的过程,而心脏做功能力反映了心脏的功能。然而直接测量心脏做功的量值比较复杂,通常的心功能实验是测量在一定心率下机体所做的功。
在渐增负荷的测试中,要控制被试的心率不要超过他的最大心率的85%(最大心律= 220-年龄)。测试的目的是了解被试对逐级递增负荷的运动中,其心率的反应。在测试过程中,教练要观察被试达到85%最大心率的困难程度及在此心率下所做的功。做功值越高,则心脏功能越好。
心功能测试和最大摄氧量测试都需要在渐增负荷的运动过程中进行,负荷控制采用跑台、功率自行车等。在跑台试验中,测试者可以采用加大跑台坡度或速度来增加负荷;而在功率自行车上,可以采用加大阻力,或加大蹬踏频率来提高负荷,蹬踏频率可以让被试听着音乐节奏来控制自己的动作节奏
第三篇:小学生肥胖的原因及对健康成长影响
小学生肥胖的原因及对健康成长影响
有关专家指出,小胖墩儿的胆固醇和脂肪酸比体重正常的儿童要高,血脂也会偏高,容易引发一些“成年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小胖墩儿抗病能力也比体重正常的孩子差。
小胖墩儿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孩子高出30%至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因此孩子会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调查表明,肥胖小学生大都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
(一)肥胖形成的原因
体内脂肪过多积聚,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时,即称为肥胖。肥胖形成的原因有多种,有:遗传、生活方式、缺乏锻炼、医疗和药物的因素等。
遗传:父母中只要有一方是肥胖的,那儿童就有40%肥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则孩子就有80%肥胖的可能了。
生活方式: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快餐、酒宴、零食应有尽有。甜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淀粉类食物、甜饮料,少食、不食蔬菜。饭后不活动,食后即睡,进食次数少而过量,进食次数多而量少。
缺乏锻炼:优越的条件让孩子门失去了最基本的锻炼方式,爸爸妈妈可以用各种代步工具带孩子们去任何地方,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也减少了孩子们锻炼的机会。电视更是罪魁祸首,据统计60%的儿童肥胖和每天超过5个小时的看电视有关。运动不足、消耗减少、能量过多储存,造成肥胖。
医疗和药物因素:患有甲状腺、肾上腺、心脏和肺部等疾病也可以导致肥胖。治疗这些疾病的类固醇药也可以导致肥胖。
(二)肥胖对人的危害
我们中国人有“胖就是福”的观念,孩子只要能吃就是好的,儿童肥胖的情形越来越严重。肥胖的原因虽然有很多种类,但吃多动少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因素。当孩子的体重比按身高计算出的标准体重超出20%时,被视为超重,超出40%被认为严重超重。超重儿童变成肥胖成人的可能性有多大?“小时候胖不是胖”的观念其实并不正确,人类血管内动物脂肪的沉淀自儿时就开始了,儿时胆固醇过高或血糖过高,成年以后很可能持续下去。孩子超重的时间越长,他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在进入青春期后继续保持超重的儿童,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性有80%。
肥胖儿童在健康上问题重重,其主要有:
1、呼吸不顺:因其口咽部位的软组织过于肥厚,影响呼吸时空气的进出,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所以会引起晚上的睡眠不足,进而造成白天精神不齐,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
2、心脏功能不佳:心脏为了维持庞大身躯的血流循环,心跳及心肌收缩力势必要较一般正常儿童增加才能应付的来,长久以后心脏也会承受不住而导致衰竭。
3、血管循环不好:血管内因过多脂肪逐渐的堆积而使血管变窄,硬化,阻力增加,血流因此会受到相当的影响,易导致高血压、血管破裂及脑中风。
4、肺活量不足:因为体重增加了,所以身体需氧量增加及产生二氧化碳也增加,氧气及二氧化碳都需由肺部来转换的,因此肺部的负担自然增加了,但肥胖的胸壁赘肉会影响肺部的正常扩张,就是肺活量的减少,尤其在运动时可见肥胖儿童呼吸会比较困难,稍微爬个楼梯也会喘不过气来。
5、新陈代谢失调:可能因摄入了过多的营养物质使身体无法适当的调理掉,研究显示有二成的肥胖儿童会有尿酸过高及五成的肥胖儿童会有胆固醇过高,这些正是造成儿童心肌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6、运动伤害:因肥胖的身躯使骨骼及肌肉的承重增加,肢体灵活度减少,在做剧烈或快速运动时,肌肉及关节的协调性不足而易受伤,且皆属于重度创伤,其伤害程度要较体态轻盈者为重(这在我们体育课中也时有发生)。
7、心理挫折感:肥胖儿童在同辈中常常是被取消的角色,因本身体形笨重不灵活,自幼心理即会蒙上自卑感,对其日后心理的发展不利。
(三)肥胖的应对策略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肥胖儿童越来越多,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儿童的肥胖,除少数与遗传、疾病有关外,绝大多数都属于单纯性肥胖。这种肥胖是因为吃得太好和运动量太少引起的。对于肥胖儿童,如果采取合理的膳食结构,加强体育活动,随着个子的不断长高,肥胖是完全可以改善的。但对于药物、保健食品减肥,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成年人的,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不宜服用减肥药物。
为了预防肥胖,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早行动、早预防。我们应认识到发胖对我们的危害,让我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预防。
2、加强体育锻炼。许多肥胖儿并不比正常儿童吃的多,而主要是活动比其他孩子少。所以要减轻体重,增加运动消耗是重要的。应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散步,尤其是游泳,打球等,对于减轻和预防肥胖是非常有益的,应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强和争强好胜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激发锻炼的热情。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肥胖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更多的是“遗传”父母的不良习惯,这一点应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适当限制高脂肪、高简单糖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餐前不喝甜饮料等,都应做到。
4、有节制地看电视、用电脑。餐后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吃零食等不良习惯都是肥胖的原因,看电视太多,沉迷电子游戏都会对健康不利,容易导致肥胖。
小胖墩儿的家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视,在合理安排孩子饮食,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肥的同时,也要加强孩子学习的辅导,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孩子健康成长。
第四篇:体育舞蹈对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的影响
体育舞蹈对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的影响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它集舞蹈、音乐、服装、风度和形体美于一身,涉及到体育、艺术和教育三领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本文通过探讨体育舞蹈对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的影响,总结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规律和途径,以便为今后的体育舞蹈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 舞蹈 小学生 生理和心理 身体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03-01
一、体育舞蹈简介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它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是在古老的民间舞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是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共十个舞种。其中每个舞种均有各自独特的舞曲、舞步及动作风格。体育舞蹈是一项颇受小学生喜欢的健身艺术,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体育舞蹈对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的影响
(一)强化身体韧度,减少脂肪储存
我国现在流行的小学生体育舞蹈训练其本质就是一种典型的有氧体育运动,它通过克服身体各部分的自身重量,并经过多次重复练习之后达到的一定的身体负荷。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低中度强度的训练之后,通过充分发挥肌肉的内脂肪和肌肉外游离脂肪的功能,来让身体各部分多余的脂肪数量减少,从而也就减少了各部位的围度,祛除了多余的脂肪累赘,塑造完美的体型。柔韧性锻炼和形态练习可以塑造挺拔的胸部和笔直的腰部,端正体态,拉上肌肉和坚固韧带强度,修长人体,使姿态和仪表变得更端庄健美。这对于减少我国小学生日益增长的肥胖症的数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下肢长度与普通人相比要长
经常训练的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伸、拉、提等动作的重复锻炼,尤其是一些经常使用脚尖的动作更是增加了小学生的下肢长度,使得下肢比不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普通孩子较长。保持优美的下肢长度对于强化体育舞蹈学员的运动能力和塑造形态之美有着直接的作用,从完成动作的动力学原理来说,较长的下肢可让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出更加开阔的步伐、起伏错落有致的升降左右移动及灵活多变的方向转换;另外从动作形态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来说,较长的下肢也有利于塑造挺拔高昂的体态。
(三)增强呼吸系统和扩充肺活量
时下流行的小学生体育舞蹈相对来说运动强度适宜,并不像专业的比赛那样高强度、大规模的训练。适宜适度的训练可以使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具体表现是在静态测量时,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平缓、血压的指数增加,肺活量增大,心肌肌红蛋白含量增多,单位心肌营养性粗壮有力。血液输出量增加也就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和功能效率,提高了小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呼吸器官机能良好变化,较大的胸廓保证了呼吸肌收缩的力量和收缩幅度的加大、肺活量增加,也保证了小学生在运动时充分的氧气供应,能活跃大脑细胞,减少突发的晕倒等情况出现。
(四)改善身体速度及耐力素质
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改善了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加强了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协作关系,改善了身体肌肉的供能情况,从而会提高身体整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又是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证明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孩子腿部力量和小腹部力量较为明显,这一点与身体形态的改变也是相一致的,正因为这些部位多余的脂肪消退和肌肉力量加强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锻炼前后对比数据发现,速度和耐力两项素质指标均有提高,但是速度素质的提高相对不明显,而反映心血管机能的耐力素质提高却很显著。
(五)提升学生气质,提高学生意志力
学生身体形态不仅仅包括外在的形态,个人认为还应包括内在的精神气质。通过对测量样本的整理发现经常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小学生不仅仅可以改变身体的外在形态,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从气质上提升学生精神面貌,显得生灵活泼,达到内外兼修的训练效果。而且现在的小学体育舞蹈大都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因此在集体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数不多的高强度训练也能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曾宪刚,曾成.体育舞蹈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的影响[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2,03:64-66.[2]袁福送.少儿体育舞蹈对幼儿身体形态、素质和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3]金花,林海鹏,冯绮虹,徐礼皙,黄玉山,邓树勋.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02:46-50
[4]张灿灿.体育舞蹈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作者简介:
苏艳凤(1983.01.02-),女,吉林四平人,毕业于吉林体育学院,本科,职称: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第五篇:影响农民增收原因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德州市农业局
(2009年10月24日)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但受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常年偏低。
二、农业比较效益低。在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依靠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品牌农业发展相对迟缓。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品牌,就没有效益。近年来,虽然我市品牌农业取得较快发展,但由于各级政府投入不足,“三品”生产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弱于其他先进地区,高端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拉动效应相对较弱。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00余家,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1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从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看,部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连接仍比较松散,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互惠共赢、良性发展的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五、农民综合素质低。总体来看,农民较低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从事、创业能力,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