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脚印》教案(沪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脚印》教案(沪教版)
教材简析:
文写的是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留下了各自的脚印,好像在画着竹叶、梅花和枫叶。不仅蕴含着动物脚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显示出丰富的想像力。从表现形式来看,文的前两节结构相同、语言相似,后两节又稍有变化,便于学习,又不显得呆板。
学情分析:
本是本学期最后一篇文,应该说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分识字能力,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够自主识字,但对个别学生而言,则放低要求,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识字。
教学目标:、认识“脚、印、留、对、狗、齐、全”7个生字。认识“月字旁”。描写“脚、狗、齐、全”4个字。
2、背诵两句句子。
3、正确地朗读文。
4、知道小鸡、小狗、小鸭脚印的形状是不同的,对动物的脚印感到好奇。
重点难点:
读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文,并体会的内在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仔细听,认真看,说说你听到、看到了一些什么?用一二句话说说。
2、出示题:4脚印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了解“印”的笔顺。
读题。
二、整天感知文,学习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字形。
2、借助拼音读通文。
3、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脚留下、对、齐声。
交流识字的方法。
读文。
4、再读文,边读边思考:雪地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除了这些你还了解什么?
三、学习文,朗读感受。
、再读文,说说故事的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的内容。
提供开头,用一小节说说文的内容。
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读一读。
2、读文,你觉得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脚印之后,认为自己怎么样?它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3、试着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小动物的情感。
4、媒体出示小猪、小马、小猴的脚印,说说它们的脚印像什么?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后,它们又会说什么?学着文的样子编编故事。
四、复习巩固,拓展阅读。
、叫号游戏。
2、读一读,连起来说一说。
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脚印像枫叶。
雪地上小动物,个个像小画家,他们的画儿真有趣。
五、学习“月字旁”、还有哪些字带有月字旁,你觉得这些字一般与什么有关?
2、示范“月”的写法。
3、描一描,写一写“脚”。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早餐教案沪教版
早餐
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早、奶、蛋、面、包、先”6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能听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跟读课文;在跟读的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读课文,根据人物的不同读出相应的语气。认识笔画“横折”,知道并会一笔正确书写“横折”,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早、面”。
2、通过学习课文和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和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爸爸妈妈的名字。重点和难点: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早、奶、蛋、面、包、先”6个字。
2、在跟读的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读课文,根据不同人物读出相应语气。教学准备:
1、教师: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学生:请父母将他们的名字写在孩子课本相应位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都会为小朋友准备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早餐。老师想知道,你们今天早餐吃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
(1)看老师板书课题。
(2)学习生字:早 注意平舌音。学习并书空笔画“横折”。(3)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一听课文录音。(1)(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早餐吃了什么? 学生反馈交流听到的内容:牛奶 鸡蛋 面包。
2、二听课文录音,学生看书轻声跟读。
3、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3)(4)小组合作学习:奶、蛋、面、包、先。交流反馈。
5、巩固识字。(5)一字开花:给“包”找朋友。
1(6)读词比赛:
A.早上 鸡蛋 面包 牛奶 B.早餐 面条 奶奶 书包 C.先生 面条 早餐
牛奶
D.蛋壳 先生
书包
奶牛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再听课文录音,听清人物说话的语气:选句子模仿读。
3、小组交流读课文:分角色模仿读。
4、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复习巩固
1、小火车:认读生字。
2、双轨火车:同桌合作,读字组词。
3、做动作找词语:今天早餐吃了啥?
4、选字填空。
蛋
包
面
(1)今天早上,我吃了一碗()条。(2)每天,我自己整理书()。(3)小鸟出世前,住在()壳里。
五、写字指导
1、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教师范写,注意笔顺和关键笔画。
3、学生描写,教师巡视。
六、拓展与延伸
1、识字活动:说一说爸爸妈妈的名字,读一读你认识的字。
2、课后搜集食品包装,拓展认字。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王老师教案沪教版
王老师
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指导下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竖”,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三”和“王”。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新书的书名。
4、认识任教学科的老师,亲近老师。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小红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交流: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哪些新老师? 要求学生大胆响亮地回答,说清楚“什么学科,哪位老师”。
学校里许多老师迎来了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特别高兴。有一个班级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认识了一位新老师,你们想知道她姓什么,教什么学科吗?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 王老师
(2)原来这位老师姓王。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齐读。
(3)你是怎么认识的?可引导学生联想老虎额头上的“王”,还可随机介绍班级中姓王的同学。
指导学生书空,认识笔画: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边写边说“横横竖横,就是王”。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边听边手指。思考:文中的王老师是教什么的?
2、出示句子:小朋友,我姓王,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学习生字:“语、文”。
指导朗读(老师领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齐读等)练习说话:我有一本________书。我的______老师姓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指书,边听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自己试着读一读生字。学习“教、室”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教师重点指导“室”的读音(翘舌音、第四声、和“师”区别)
4、叫号游戏——给生字编号,教师叫号,学生读出相应的生字。
5、词语长火车——词语由生字和熟字构成
三、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1、让学生看着书,手指着书,轻声地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读课文。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2)同桌合作读。(3)比赛读。
四、巩固与拓展
1、游戏:开火车——单人火车、双人火车
鸡妈妈找宝宝——把生字卡片发到几个学生手中,由老师扮演鸡妈妈,说出一个生字,由拿到此生字卡片的学生上台出示给大家看,然后扑到鸡妈妈怀里。
2、拓展识字——理书包,认书名。小组合作认读书包中新书的书名
五、书写指导
1、练写字歌
2、指导笔画“竖”的写法。
3、示范书写“三”“王”,比一比两个字书写的异同。
4、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上册不倒翁教案沪教版
不倒翁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儿歌,在阅读中识字:把、孩、又、起、来。
2、复习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会拼读dāi、hái、tūi、lái。
3、认识笔画“竖弯钩”。
4、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描写“巴”、“把”。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出示不倒翁玩具,演示玩耍,揭示课题:不倒翁
齐读
二、听录音,了解内容:
1、听清课文录音,说说: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交流
2、自由读儿歌,圈出生字“把、孩、又、起、来”。
3、二听课文录音,读准生字读音。
4、合作学习,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5、三听录音,跟读儿歌(要求:不加字、不漏字、用手指读)
三、学习儿歌,熟读成诵: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读儿歌
2、朗读儿歌
小朋友,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让生字再回到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课文好吗?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生练习读 指名读
学生互相读,读给同桌听。
你们会读课文了,想不想把这首儿歌读得好听一点?来听老师读好吗?(师范读的时候指着儿歌,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在逗号之处做适当的停顿。)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你们想试试像老师这样读吗?
小朋友们都想读好对吗?先自己多读几遍吧。学生自己练习读出停顿来。开火车读
师:那么多小朋友想来读,老师问你们一起来回答读好吗?(指着儿歌问,要有语气)
师: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什么? ..生: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师: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怎么样? .生: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老师来和你们比赛读好吗?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师:说你呆 生:你真呆 .师:胡子一把 生:样子像小孩。.师:说你呆 生:你不呆 .师:推你倒下 生:你又站起来。.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你们是那么喜欢不倒翁,读得真好,认为自己读得好,就给自己鼓鼓掌吧。如果还对自己的朗读不满意的,就请再多读几遍,千万别灰心哦。
3、试背儿歌
四、复习生字,认读拼音:
1、认识昨天学习的复韵母ai、ei、ui,抽生读
2、学习四声,学会拼读dāi、hái、tūi、lái。
3、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五、学习笔画,指导写字:
1、出示笔画“竖弯钩”。
2、跟老师书空
3、老师范写“巴”“把” 学生试描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到教案沪教版
秋天到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长、朵、豆、饱、脸、果、瓜、披、穿、片、油”11个生字的字音。并结合课文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读准“庄稼、棉花、高粱、稻子、果子、架上、地里、茄子”这些词语的轻声。能说出“披、油”的部首。能在老师指导下知道“风”和“凤”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顺序是先外后里,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2、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借助图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背诵课文。
3、根据图片和提示,说说“秋天到了,我们来到果园,看到了红彤彤的,黄澄澄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课文11个生字,读准课文里带有轻声的字和词。
2、根据图片和提示,说说“秋天到了,我们来到果园,看到了红彤彤的,黄澄澄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秋天景色录象。学生准备: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两遍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观看录象:说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秋天)学生交流。
2、秋天到了,景色多美啊!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听范读。
仔细听课文录音,想想,秋天到了,什么长得好。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秋天到,地里蔬菜长得好。
学习生字“长”:让我们把生字的字音读准。长:指名读。正音:zhang翘舌音。开火车读。复习笔画“竖提”,教师示范笔画书写顺序,学生书空。拓展:另一个读音:chang。
2、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开火车朗读交流。教师正音。
(2)第二遍读,带问题读。要求:再仔细读读,想想,哪些庄稼、果子、蔬菜长得好? 学生朗读、思考。
1)游戏。出示媒体::你能把他们放到合适的房子里吗?(图上有三座房子,分别是地里庄稼、园里果子、田里蔬菜。图下方有棉花、大豆、高粱、稻子、柿子、葡萄、梨、枣、冬瓜、茄子、白菜、辣椒图片,不按顺序排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移动图片至相应位置。2)学生字“豆、果、瓜。”
A图片上有一些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
B你会学吗?学生交流学习方法。果:指名读。谁能帮“果”字找朋友?(组词)跟老师一起写写“瓜”字。
(3)黑板上有个例句,你会根据图片,照样子说吗? 出示例句:秋天到,地里的棉花、大豆、高粱和稻子长得好。学生交流。读句子。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文写了田里、园里和地里这三个地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把这段内容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三段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1)学生交流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字宝宝来和我们交朋友啦,请组长带领小组学习。出示词语:朵 大豆 饱 脸。
①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朵、脸是三拼音)小组读生字。②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生字?
饱:反义词——饿。饱和饿都和事物有关,所以部首相同,都是“食字旁”,这个部首里有我们新教过的笔画——竖提。③齐读词语。
(3)表演读。课文写了4种生长在田里的植物,请组长带领大家读一读,演一演。学生交流表演。
2、学习第二段。(1)交流朗读课文。(2)比赛读。
3、学习第三段。(1)交流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课文里还有5个字宝宝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出示词语:冬瓜 披 穿 一片 绿油油
①开火车读生字。②小组合作记生字。
顺口溜:瓜——瓜儿有子,一点不漏。由——下了三点水,田里芽出头。
谜语:洞里有牙。(穿)用手摸皮。(披)
书空:片。③齐读词语。
再读课文。指导朗读:白菜一片绿油油。
读的时候注意,“绿油油”的“油”,一个字的时候读第二声,组成这个词语的时候读第一声。地里也是一片丰收景象。看,白菜一片——绿油油。再读这一句。(3)请你试着背一背。
四、背诵课文,延伸拓展。
出示课文媒体,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再感受一下,请你跟着课文动画读读课文。你知道还有哪些景色是秋天特有的,快告诉你的好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