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美——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终极追求
艺术美——语文教学语言的终极追求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料和无法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就没有新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研究和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赢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所谓艺术就是人类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和现象的完美的想象及对此的高层次的手段表现。这种高层次的脑力和体力结合的劳动往往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这种享受不单是创造者或欣赏者任何单方面地感受,它是相互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这就是艺术美的魅力。所以,人们自古至今乐此不疲!可是一提到艺术,人们又往往局限于音乐、美术、舞蹈等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其实艺术的范畴是广泛的,凡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或情感共鸣并付出大量高深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一些表现形式都是艺术。教育教学便是其中之一。
教育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口才(有声语言)及形体动作(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来进行的,一堂课的好坏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包括上述两种语言以下皆同)是否具有艺术之美。语文教学尤为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料和无法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就没有新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研究和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赢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愉悦感和美的享受呢?以下几点是我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语言艺术美的基础——语言要有准确性
所谓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每个国家的语言因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而差异甚大。就拿我国来说,广东话与北京话相去甚远,上海话与四川话又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个市、县,其语音也并不相同。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能因地域不同而“入乡随俗”,除少数民族地区处,各地区应积极采用和推广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
我们知道,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所以,语言的准确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要充分做到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前对所授内容必须进行认真的研讨。不清楚的概念,拿不准的读音要查资料,找根据,逐一落实,养成认真求实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决不可以把似是而非的问题带进课堂。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合乎逻辑的表达内容,读音准确无误,没有语病和口头禅,不之乎者也、文白相杂等。
总之,我们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就是要学会说比较流利和标准的普通话,语文教师尤其要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时下对每个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语言艺术美的基本之基本!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语文教学不是空洞的说教,枯燥的灌输。瘦骨嶙峋、缺血少肉的讲述及陈词滥调、照本宣科不但不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生动。记得有位特级教师所说,“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也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从形式上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生动,还要形象。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客观物质社会存在的反应,是教师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物态华的产物。他要求教师对教授的专业知识应深入感受、理解、想象、体验,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出现心像、音像和视像,是学生沉浸在此情此景中来学习语言和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从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审美体验。李燕杰教授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给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可谓形象、精彩了。
语文教学就应该如此。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三、语言要有幽默感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许多优秀教师讲课,其特点除简练有力,委婉动情外,还充满幽默与风趣。独具匠心、独具特性的教学幽默语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一种教学风格。其每一点无不闪耀着教师思维的智慧火花,无不激荡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是幽默的魅力。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但幽默决不是轻薄和滑稽和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具有高雅性。
情感性的语文教师无不乐于在自己的教学风格中注入幽默的基因。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优势和语言艺术嫁接的产物。它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假如我们的教学语言能时常给孩子们带来一些高雅、优美而又“深入浅出”的幽默语,相信,我们的孩子定会乐于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四、语言要简练
教师的语言是洗练而明了的,最忌长篇大论、繁冗拖沓。这里以开讲语的设计为例:
开讲语,也叫导语,是指教师上课开始时所说的与教学内容有关、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席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讲语的设计是教学语言的一种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的环节之一。有人把它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他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言,是教师谱写一篇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的敲打在学生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开讲语的设计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语文教学,其开讲语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求精。开讲语的目的是引出新课,它本身并不是教学的内容,更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要力求精粹,点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以下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
如一位老师讲《春》的开讲语,以前,我们就学习过写景的散文,后来我们又写过春天的景色的小作文。看过大家的作文后,我感到有些同学还不善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要着重学习作者怎样细致观察事物和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色,以及怎样通过景色来表现季节的特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出了学习本文的目的,以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教学拉开了序幕。
五、语言要优美
教师的语言除了洗练外还要优美。语言的优美不但要词藻华丽,而且要精确、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音乐之美,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堂生的创造力。语言的精确和形象前面已提到此处不多讲。下面着重讲述情感美和音乐美,情感美。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活动的统一过程。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具有重大意义。托尔斯泰曾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这里的托翁告诉我们,一般的语言可以交流思想,艺术的语言才能交流情感。如果教师的语言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输出的信息带有情感性,就可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同样的情感”,甚至叩击学生心弦,引起共鸣。
音乐美。音乐语言的根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教学语言的音乐美也应当讲求旋律和节奏美。教学语言的旋律美主要是指语声、语调等语音形式的排列和传播。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形成旋律线,体现出不同的调式特征,或高昂,或低沉,或激越,或舒缓。同理,教学语言的节奏也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具体界定语声的强弱快慢。
千言万语道不尽教师语言的艺术之美的作用,用什么诗词歌颂都不为过,正如一位教育家诗人所说:
“教师的语言是世界最美的语言。
“她像一股清泉流如沙漠,于是沙漠有了绿洲;
“她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他的作品是活生生的人。他“需要有作家般的眼光、追求和创造力。”正如海明威所说:“作品犹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假如把教师的教学艺术比作“冰山”,那么,“露在水上”的部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带来的教学风采及其教学艺术成果,而那“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则是教师的教学艺术素养。所以,教学语言艺术是优秀教师必备条件,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毕生的愿望——对语言的艺术美的追求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语言的艺术美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语言的艺术美
教学语言的风格美,就是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语言要素进行别具一格的创新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的语言格调。它既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又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教师的勃勃生气所营造的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气氛,诱发着学生的美感共鸣。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一、豪放的美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舰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形成豪放的语言风格的要素,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上,“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刘大槐:《论文偶记》)。博大高远、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胸襟开朗是豪放的主要特征。豪放的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
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说的:“我国的宏伟目标,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学们想一想:虎门销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同学们听一听:‘五四’怒吼,‘八一’枪声,芦沟惊雷!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都在做着同一个强国梦,一代又一代,不懈努力,奋发追求,寻找强国路。这个梦,好久好久!这条路,好长好长!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强国之路,正在向这个宏伟目标挺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康乐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以一个中心主旨贯通,承上启下,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对比到印证,层次清晰,描绘出一幅悲壮感人、恢宏奇伟的历史巨卷。加之句群以对称的词组沟通句子脉络,犹如连绵不断、响遏行云的战歌,传达出一种强劲的节奏,造就出一种雄健高昂的豪壮气势,启人心扉,长人精神,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二、柔婉的美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效果,使学生久久难忘。如在讲上例“怎样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时,我进一步阐述:“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今天的奋斗。强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虽然困难多,毕竟在克服;虽然路遥远,毕竟脚踏地;虽然是梦想,毕竟能实现。”这一语句,通过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抒情格调,反复强调和逐层烘托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希望、决心和感情,用语言声调描绘出奋斗之歌的多层次旋律,使学生在逶逶迤迤的情绪意蕴中,加深并巩固教材内容的深刻意义。
三、灵秀的美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
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陶铸写的《松树的风格》一文吗?”(学生答,略)然后,我满怀激情地朗诵道:“我赞美你,松树,你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接着,我进一步引申道:“我赞美你,英雄模范人物,你们所追求的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从董存瑞、黄继光英勇献身到焦裕禄、孔繁森甘做人民的好公仆,从徐洪刚、白雪洁见义勇为到徐虎、李素丽无私奉献、真情为人民„„索取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付出,绝不期待回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在这一语段中,我用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比喻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不顾个人安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顾个人得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拓进取的人们的崇高品质。这绮美娟秀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恰如其分地把各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衔接起来,一气呵成,使教学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灿烂可观。正所谓“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四、回环的美
回环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的语言格调。教学中一句优美的话语就是一颗璀璨的珍珠,把这些彩色的珍珠两端串结成圆圆的项链,就是回环。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它结构严密、上递下接、语势连绵、音律流畅,用之则可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讲授初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复习提问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学生答,略)接着,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做指导,这条正确的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宏伟目标的提出依据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决定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保证。”这段语句,每句内部意思衔接,揭示了“宏伟目标——基本路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含义深刻,精辟警策。加之结构整齐匀称,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传递出和谐统一的美的节奏,使学生听后情趣横生。
五、含蓄的美
语贵含蓄。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正如苏东坡所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其特点表现在把烈火般的感情蕴蓄在冰冷的语言里,必须在细细体会之后才感到炽热逼人;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人自去体味。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生活理想”时,涉及到了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班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讲起了这样一件事:“今年秋末冬初,我家阳台的花盆中,不知谁无意丢下一粒西瓜子。不几天,我惊奇地发现,花盆里竟然长出了嫩芽,而且一天一天地长高,变成了藤并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过了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苹果般大小的西瓜。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西瓜也长不大了。我这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要受到自然生长规律的惩罚的。今天,发生在同学们中的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索,你们是否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呢?”同学们听后,颇有感触,早恋现象在这个班竟慢慢地消失了。上面这件事,既含蓄又不虚假。我只是在结尾时看似轻描淡写地点了一句,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耐人咀嚼,发人深剩如果我正面直言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的对抗心理,结果会事与愿违。
上面所列的五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风格,仅仅是个人经常运用的主要的风格样式。就这五种风格来说,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独特性是很明显的。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都能够体现出这五种风格类型美的魅力来。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扬长避短,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
第三篇: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内 容 提 要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含蓄,平易淡雅,表现为:朴素美、含蓄美、绘画美。散文语言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他真诚的人格、真诚的情感;二是他的散文语言新颖,能够创新;三是他能够借助于表现力很强的动词、形容词、描写色彩的词,把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语言 艺术
-1-
论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艺术美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新诗人的地位,以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他文学创作的才华。接着,他又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篇,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他的“艺术性的散文”,先后成集的有《踪迹》(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等。①经过艰苦的艺术锤炼,朱自清终于成为一位有杰出建树,有独 特风格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对于创建白话散文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于“五四”以后及当代的散文作家几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②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他朴素含蓄、平易淡雅的语言风格,需要我们认真地予以总结,值得我们精心地学习、借鉴。
读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语言艺术,他的语言确实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朴素美。他的语言朴素含蓄,平易淡雅,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也没有用很多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更没有用冷僻难懂的词,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清淡闲雅、平正通达、形象生动而又富于创造性,使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许多作品,即使不署上名字,我们大致能猜中是出自他的手笔。就是把他的作品片段混在别人的文章里,细心的读者大致也可以辨别出来。凭什么去辨认呢?就是他独特的文学语言。读他的作品,就如面对面坐着听他亲切地谈话,听他娓娓动听地讲生活的感受。
一、朱自清散文语言美的表现方面
1、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很朴素。杨振声用说朱自清散文是“风华从朴素出来”。所谓朴素,“就是对词藻的奢侈的摈弃,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
-2- 的袒露,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是掷给空虚的技巧以宽阔的笑”。③朴素自然的作品,不象剪红刻翠的作品那样显眼,它的好处要细心品味才能体会出来,粗粗一看是发现不了的。宋人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里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清人刘熙载也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④他们都把“平淡”、“用常得奇”当作所追求的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朱自清是做到了这点的。从表面上看,他的作品句句明白如话,然而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能于平易处见工,故足令人咀味。
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其朴素是最显著的特征。这里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上的雕琢,没有花里胡梢的字眼堆砌,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作家只是不加修饰地写出他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人生,写出时代波澜在自己心底激发或引起的情思,写出自己深切眷念的知交亲人。因为情有所钟,所以虽然不过是一些普通人和平凡事,在他的笔下却显示出感人的意味。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名篇《背影》、《儿女》等充满“只为家贫成聚散”的亲子之情不用说了,便是他那些怀念故友之作,诸如《自采》、《〈梅花〉后记》、《怀魏握青君》等等,同样也是由于洋溢着“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真情因而感人至深。朱自清这些怀念亲友的文字,在结构布局上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就是充满了扬人之美和责己之失的鲜明对照;《背影》、《儿女》就是这个特点的代表作品,也是他真诚人格的表现,这种坦率和谦逊也取得了和读者以心换心的沟通,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1、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很含蓄。他的散文注重蕴涵,注重内秀。具体说,就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使读者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咀嚼、思索、补充、丰富,这样的文字更内秀,富有魅力。如《荷塘月色》,他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郁闷情感,藏在周围的环境和他独自漫步的描写中,不言而言,意在言中。在作者的笔下,月光很好,然而却是暗淡的,荷塘有引人的魅力,却为“淡淡的青雾所笼罩”。高处丛生的灌木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鸣虽然热闹,“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在这里,虽写的是
-3-
景,着意的却是情。正是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含蓄而又明白地传达给了读者。因此,我认为这篇散文与其说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倒不如说是一篇抒情散文更为确切。
再如《春》这篇散文写得也很含蓄。表面上是盼春、绘春、颂春,描写春天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力,实际上是写人们对春天的希望之情。作者的手法的确高明,他没有把这种思想托盘而出,而是在文中显眼的位置,用没有粉饰的句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寻常的议论,点出了春的魅力,显得平易、自然、协调、和谐,没有一点斧凿之痕。
再如写人的散文《哀韦杰三君》,这是写韦杰三临终前的情景:“但他终于在离开我们之前,写了那样平静的两句话给校长;但那两句话包蕴着无穷的悲哀,这是静默的悲哀!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作者并未点明,不过这比起那种一览无遗式的描写不是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感受么!朱自清语言隽永,他能触情于事,移情于景,将主观和客观融为一体来创造散文的语言。
朱自清的确是一位散文大家,他能够做到不事雕琢,不露痕迹,真是含蓄之至。他的语言生动而又简练,能以少许胜多许,给人以美感而颇甚玩味。读他的散文须要细心,也须要思索,方能深入领悟他的含蓄深沉之美。
2、朱自清的散文具有绘画美的特点。朱自清语言的绘画美,表现在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具有诗的素质,诗的构思,诗的意境。《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是作品诗的意境的凝光点。作者从创造意境出发对关于“背影”的材料进行着剪裁和布局。开头从“我”对父亲“背影”的回忆写起,用极简练的笔墨回叙祖母去世,父子奔丧,定下眷眷思亲的基调,创造出“背影”的诗的抒情意境氛围。然后,笔锋一转,写父亲决定亲自为我送行,揭示父对子的挚爱之情。接着,作者写父亲给“我”买桔子的怜爱之情。接着,作者写父亲给“我”买桔子而过铁道,爬月台蹒跚往来的“背影”,使“背影”这个诗意的特写形象得到集中、充分的点染。这样,父对子的挚爱之情和子对父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因此,“背影”在这里得到
-4-
了诗情画意的揭示和抒写。这篇散文以“背影”作为艺术镜头的“焦点”,对材料进行繁简有致、浓淡相宜的组织安排,层层铺陈,步步开拓,完整地创造了“文中有诗”,“文有中画”的意境,从而使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具有绘画美的特点。朱自清还运用色彩的对比使艺术画面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增强了语言的绘画美。如他的散文《绿》,把梅雨潭的“绿”和其他著名地方的景物相似的“绿”——如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的“绿波”,秦淮河的“绿色”进行对比描写,从而向人们鲜明地描绘出梅雨潭“奇异的绿,醉人的绿”。《荷塘月色》中写荷塘四周的树是这样写的:“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些叠词的使用,不仅指出了树的位置,而且形成了画...面感,有绘画美的特点。再如《威尼斯》中写钟楼的位置,“„„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朱自清上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散文画面的直观性、生动性和鲜明性,使散文具有绘画美的特点。
3、语言文字非常简洁朴素,充满了情趣。如《春》描写了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春天景象。它首先真诚地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盼望,接着从山、水、太阳着笔,勾画出春天的大轮廓,然后细致地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用这四幅画面从各个角度写出春天的特色。其中,特别强调的是春草的绿、春花的香、春风的轻、春雨的细。接着,作者从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进而写出春天里人的活动,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最后又回到春天的总写,赞颂春天。从盼春、绘春到颂春,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从而更好地探索到了春天的脉搏,揭示出春天的意蕴。整篇作品是用少年儿童的口语来写的,语言文字非常简洁朴素,象孩子在说话,充满了孩童情趣。
他写春草、春雨时,只是把景物直白地说出来,没有任何修饰,形容词也不滥用,有的词语俗,然而由于用得自然,用得恰当,即使是极俗,然而由于用得自然,用得恰当,即使是极俗的,也有珠光宝色。同样使人觉得有一种朴素、深沉之美。
二、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美的原因探究
-5-
1、“文如其人”,朱自清散文语言写得很美,很感人,来自于作家人格的真诚,情感的真挚。
孙伏园说“我们比较相熟还是在新潮社共同讨论《新潮》和一般学术问题的时候。佩弦有一个和平中正的的性格,他从来不用猛烈刺激的言词,也从来没有感情冲动的语调,虽然那时我们在二十左右的年龄。他这种性格近于少年老成,但有他在,对于事业的成功有实际的裨益,对于分岐的意见有调解的作用。”⑥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朱自清有着“和平中正”的性格。他是一个善良、诚恳、老实、稳重的人,由于他具备了这种真诚的品质,也使他的散文语言具备了真实、可信、亲切的特点,从而得到了作者与读者以心换心的效果。读他的散文,处处可见诚恳、老实的朱自清形象,他的作品挥动着自己的身影,有他自己的个性在里面,正如他朴素的人格。他只是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以及所见之事在自己心中所激起的情思,不加修饰地写出来,因而使我们更加感到他作品的真实。他的扬人之美和责已之失的写法也映照出了朱自清的做人准则。《背影》中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慈爱和自己反而不胜其烦的态度。《儿女》中儿女的娇憨可爱和自己的简单粗暴,都被统一的表现出来。朱自清对自己的解剖是很彻底的,这种不加掩饰的坦率和实事求是的谦逊显示他家真诚的人格,也从而使我们觉得作品的真实可信。
朱自清的为人老实,作品真实,而且情感真挚,他的许多亲情散文,都是以情取胜的,并且使我们觉得情浓烈的几乎能滴出来。他的许多作品,如《背影》、《儿女》、《给亡妇》等,通过娓娓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化”,质朴地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作者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凑和,而是“情”和“事”的交融,是通过一系列典型的生活细节抒写衷情的。因此,在他笔下,生活细节都变成了感人的“抒情细节”。父亲买桔子的蹒跚背影,亡妇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痛打阿九之后妻的一场哭诉,这些细节都不加粉饰,不着意渲染,却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表现了作者感情的真挚美,这也是作品抒情魅力之所在,语言真挚感人的源泉。
2、朱自清散文语言之所以很美,还在于作者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6-
朱自清的语言朴素自然,但又不平板单调,而是朴素之中有风华。这在于作者对语言的着意经营,但朱自清对语言是适度的雕琢,既不太过,又不不及,经营之后不露斧凿的痕迹。
第一,朱自清的散文中,经常使用口语体,对口语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和锤炼,成为自己作品的艺术语言,创造出自己艺术语言的个性风格。
朱自清的艺术语言是朴素的。如果说他早期的诗文还有富丽美的一面,那么从他致力写散文以后,他的散文则是“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美。他主张“用笔如舌”,认为“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⑦他极力提倡文章的“谈话风”,说:“这种谈话风的文章,正是我们 所需要的”,追求这种作风,作品才能象“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⑧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有极深的造诣,集中地体现在建树“谈话风”这一方面。例如《威尼斯》一文,“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这些语言极具口语化。
如同画家之于色彩和线条,音乐家之于旋律和音调那样,朱自清对于口语有一种独特的敏感。他的散文中的词汇,绝大多数从口语中来,作者并注意采用口语的句法重新进行组织和安排,赋于这些词汇以特殊的“达意”和“表情”的作用。如鲁迅所说,“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语言,更加有生气”。⑨由于大量地吸收了口语词汇和灵活地采用了口语句法,朱自清“谈话风”的语言,保留着口语的本色和格调,具有明白如话,通俗平易的特色。
虽然,朱自清散文注意、重视吸收口语语汇,采用口语句法,具有“谈话”的作风。但散文语言又区别于口语,毕竟是一种文学艺术语言。朱自清对于遣词造句,甚至某一种句式如“是”字句、“在”字句的格式。⑩都是经过艺术琢磨的,都十分讲究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他尤其是对于口语词汇,赋予他们以有情有致的生命。
朱自清语言的艺术锤炼,能够学习和运用口语的节调,构成他“谈话风”语言的音乐旋律。这也是朱自清散文语言显著的美感特征。这里从《春》中再举个例子:
-7-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长话短说,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较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构成了一种自然活泼、明快错落的抒情节奏,有口语的音色,更有抒情散文语言的明朗、和谐、抒情的旋律有力地烘托出作者赞美春天的赏心悦目的心情。朱自清善于从语言的音乐性上,赋予他的艺术语言以“既能悦目,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⑾的美感特征,确实是“将本国最好的调子”⑿用于他的散文作品。
第二,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新颖,能够创新。文章最忌随人后。我所说的语言新颖、生动、形象,都必须以新颖、创新为前提。每一个新的事物,都要求用新的语言形式来表现,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不可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千变万化的特征的。
朱自清非常善于发掘未经别人触动过的语言宝藏,大胆创新,即使是极平常的词语,到了他的手里,也能点铁成金,赋予新的生命。下面举《威尼斯》里的几个例子:
(1)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2)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3)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4)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这蓝两种颜色鲜明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酽”本指液汁浓和味厚,通常说“茶很酽”“墨汁很酽”,但在例句(1)里,作者说海水很“酽”,这就很新鲜,加深了读者对海水之绿的印象。在例句(2)里,作者更把“酽”移用来形容歌喉,也很新鲜,强调了歌喉的深厚,甜润,有韵味,“简截”,“不罗嗦”“痛快”本来指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爽快直率,在例句(3里)作者却移用来形容建筑物,既写出了建筑物造型的简单,没有什么外部装饰,又写出了这种造型给人的主观感觉,用法同样很新鲜。人们的一般说“气韵生动”,但
-8-
作者却在例句(4)里说“气韵流动”。流动本指液体或气体的移动,常同具体事物相搭配,如说“人员流动”,“河水流动”,现在改变搭配关系,把“流动”和含义抽象的“气韵”一词搭配,来强调画的意境和韵味,不仅生动传神,而且新鲜别致。
在《瑞士》一文中,作者记叙瑞士好几处湖山的优美风光,但是形容那些山的山色和那些湖的湖光所用的语言都很新鲜,各不雷同,真是难能可贵。请看,作者对山的形容:
(1)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2)那边儿起初也只是山,青青青青的。....(3)太阳出来了,隔岸的高山青的出烟。....(4)一边是山,太近了,不好看。一边是湖,是湖上的山;从上面往下看,山象一片一片儿插着。.........(5)一层层的峰峦起伏着,有戴雪的,有不戴的;总之越远越淡下去。山缝里躲躲闪闪一些玩具般的屋子。....(6)四围陡峭的青山的影子冷冷地沉在水里。上面倒如中带点词语.......都用得十分新鲜。作者从自己的脑子里找话,真正反映了自己游山时独特的切身感受,做到了“词必已出”。词语用得新颖,富有创新。新鲜、新颖、形象、生动。
第三,朱自清的语言,往往借助于表现力很强的动词、形容词,描写色彩的词,把景物描写的形象生动,具有诗情画意。同时,他还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对比、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如“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花正盛开,红艳欲流”⒀,两个动词,一个“掐”,一个“流”字,非常形象地强调了叶之嫩,花之红,给人以绘画美的主观感受。再如:“夜里月光从叶缝中筛下来,该是顶有趣的。”⒁一个“筛”字,巧妙地写出了叶缝里漏出月光的情态,的确是顶有趣的。朱自清还善于运用重彩画笔描绘出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他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如“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服,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⒂再
-9-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把无形的月光比喻为“流水”,写出了它的柔和和明静,引用“泻”这个动词照“如流水”,更好地表现了月光的光亮很大,在晴空中自上而下毫无遮碍地垂照的惰态。再如:“但是,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出一连串的设问句,形象地写出了光阴“时不我待”“来去匆匆”的特点,既点明了题意,又含蓄地回答了开头的设问。
谈起朱自清这位散文大家和语言大师的散文语言美来真是道不完,说不尽。他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文体最优美,文字推敲能力最强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大都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上乖之作,而前边提到的几篇则是中国现代散文精品中的精品。语言达到了千锤百炼一字不易的地步,表达了他最正确,最熟练地运用现代汉语的高超水平。在这方面,他堪称大师而无愧色。他一直都能于在语文方面作种种尝试。他一生都在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在这方面,他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叶圣陶在《朱佩弦先生》一文中说:“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王瑶在《朱自清先生的诗与散文》中也指出:“朱自清的散文,对于要受一点语文训练和写作修养的人,这些文字在今天也是典范”。
参考文献
①《踪迹》1924年东亚图书馆出版。《背影》,1928年开明书店出版。《欧游杂记》,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你我》,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伦敦杂记》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标准与尺度》1948年文光书店出版。朱自清去世后,编《散文遗集》,收入《朱自清文集·三》。
②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 ③艾青《诗论》 ④刘熙载《艺概》 ⑤朱自清《哀韦杰三君》 ⑥孙伏园《悼佩弦》
⑦朱自清《说话》,《小说月报》1929年第二十卷第六号。
-10-
⑧朱自清《内地描写》,《太白》1934年第一卷第五期。⑨鲁讯《写在〈坟〉的后面》,以《鲁讯全集》一卷364页。⑩朱自清《欧游杂记》自序。
⑾⑿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见《文学杂志》第三卷第五期。⒀朱自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⒁朱自清《荷塘月色》 ⒂朱自清《绿》 ⒃朱自清《匆匆》
-11-
第四篇:我的终极追求杂文随笔
活到这个年纪,命运已成定局。平凡已是无法更改的事实,我已经不可能再像年少时还不知天高地厚的想当什么作家,歌星。年少时,若大谈理想,说一些慷慨激昂的话,别人会夸我壮志凌云,如今我若再说这样的话,那就会让别人说我脑子被门挤了,有点神志不清。于是,我不再把写作的意义看得过于偏离实际,就是想让这种爱好给生活带来乐趣,不至于过早患上痴呆症;也不再把唱歌当成是一种该好好开发的天赋,以为能唱几首走调破音的歌就可以站在舞台中央,就是只想闲时唱唱歌,让自己在自己的歌声中沉醉。人生的追求,有多种,或是为名,或是为利,或是为快乐恬淡的心境。对于沽名钓誉,我已经失去上心的资本。或许曾经有过这种贪念,但那已是过去式。一个平庸的人,想沽名钓誉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啊,总不能因为可以在键盘上敲打几个字就想当作家吧?总不能以为自己写了几百篇水货文章就想声名远扬吧?即便是在外谋生,也与逐利扯不上太大关系,毕竟外面的钱没那么好赚。所以说,对于名利的追求,我可以打住了。不再追求名利,那总得有所追求吧?不然那岂不是活成猪,只知道吃喝拉撒?是的,我确实还得承认我依然有追求,而且是终极追求。
那我的终极追求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还是快乐恬淡的心境。
快乐何来?自然是自己去追求。那你又想要什么样的快乐?是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咧嘴一笑?还是在旅游途中自拍嘚瑟?或是在穿上时尚华服,戴上金饰钻戒时嘴角上扬?再或是受到别人阿谀吹捧时心花怒放?于我而言,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时不时享受大快朵颐的惬意,我的兜里也没足够的钱出远门游山玩水,饱览名胜古迹。时尚华服,金饰钻戒,我也能只在梦里过一把佩戴的瘾。受到别人阿谀吹捧吗?我这样平庸的人,根本没理由让别人阿谀吹捧。那这么说来,我不是没快乐可言了?不,快乐依然有,而且很简单,就是和令自己舒服的人相处,在相处过程中付出真心,并收获快乐。
令自己舒服的人,就是能让你放下戒备,敞开心扉去接近的人。他们可能也有点小毛病,小缺点,但那只是白璧微瑕。他们不会计较你的平凡,不会嫌弃你的卑微,不在乎你的颜值,不会算计你,不会伤害你。他们只会让你感觉如沐春风,只会让你感觉生活美好温馨。和令自己舒服的人相处,你不会觉得度日如年,也不觉得生命乏味沉重。
令你舒服的人很难遇到,在千万人中,都不知有多少人能令你念念不忘,在数年的时光里,也不知要经过多少次筛选甄别,才能留下令你舒服的人。
遇到令自己舒服的人,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福气,所以没理由不去珍惜。说到珍惜,这就需要自己付出时间和精力了。你连时间和精力都吝啬,还大谈什么珍惜呢?
现代人都忙,忙也让很多人找到了忽略与遗忘的借口。我本来也可以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为自己开脱,不去珍惜那些曾让我感觉很舒服的人。我也可以说,我要在闲时看书,写作,唱歌,就没有时间陪你唠嗑,听你诉说。
但我最终明白,当你找到借口不去珍惜别人时,也是别人淡忘你的时候了。你要图清净,可以啊,没人强迫你看消息;你要懒得费力气说话,可以啊,没人逼你开口,只是你记住了,别到你成了孤家寡人时,再去希望别人原谅你。明白时间会冲淡一切,所以我的追求不能终止。我得用心去呵护该珍惜的,用心去陪伴值得陪伴的人。
因为我的终极追求就是和令我舒服的人好好相处在一起,并从中感受岁月静好,所以我今天再次决定建一个群,把那些人聚到一起。
我相信,我的终极追求必定能和那些人不谋而合!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广汉市南兴镇三星学校
向廷艳
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呈现以下的逻辑: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前提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策略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保障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意味着与封闭相对立。它的要求吻合于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向生活回归。“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正如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所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大视野:坚持三个面向,使语文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国际视野和超前意识。
2、大语文观:打破教材“圣经”观念,推倒学科“壁垒”,走出教材、课堂方寸天地。
3、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4、教学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5、教学时空:把教材、课堂当作语文学习的向导、镜子和窗口,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正是基于以上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说起。汉语语音富有音乐性,具有乐音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总体特征是以形表意,汉字形体优美,音、形、义结合,具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等特点。词语丰富,词语在语用上,贴合情境,意趣悠远。篇章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故事生动有趣,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思想内涵深刻发人深省,表现了人类精神品质中的真善美。一句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本身就很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品味到这种语言文字所描绘出来的画面美、意境美、情趣美。其次,语言文字在朗诵或者朗读的过程中,读中的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本身也体现了朗诵艺术之美。另外,汉字的书写更是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感悟艺术美,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的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艺术美,我重点从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入手。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开展了“轻扣诗歌的大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事先给了学生两周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或者是有关古诗词的歌曲、舞蹈,然后先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精彩内容。再从小组中选出精彩的古诗词节目到班上来汇报表演。有的学生配乐朗诵了自己喜欢的古诗,并给大家讲解了自己了解到的古诗的意思;有的学生演唱了有关古诗词的歌曲:有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徐小凤演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有的同学随着歌曲跳起了古典舞。我还给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根据古诗《拜新月》画的一幅国画,画上的姑娘罗带飘飘,正低眉颔首在月下虔诚地膜拜,向着皎洁的月亮诉说心事。当我配上古乐朗诵这首诗时,赢得了同学们的啧啧赞叹。活动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都想下次再开展这样的活动。还有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对联和一些古诗词中的名句,还让学生欣赏了传统的京剧《贵妃醉酒》片断,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片断和黄梅戏《女驸马》片断。学生看得很入神,看后,我让学生谈感想,大家都很高兴地谈到了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原来是这么丰富多彩。有的同学还谈到了戏曲不但服饰美、唱腔美、动作美,而且人物的唱词也很美。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美,不仅体现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还体现在大语文教学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可以对照着描写月光曲所表现的景象那段文字,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再分层来理解月光曲所展现的景物变化:月亮逐渐升高----月亮穿过微云----月下海潮汹涌。让学生不但体会到语言文字描写的意境,还能体会到乐曲所描绘的这种意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通感:文学艺术和音乐绘画艺术原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例如:我班好多同学爱唱歌,我就建议她(他)们把歌词摘抄在日记本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体会歌词所讲的意思。有时,我会和学生探讨歌词的意思,以此评价歌词写得好不好。我们通过朗诵评价歌词《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大家都觉得这首歌曲不但好听,而且歌词富有激励性,于是就把这首歌定为了我们班的班歌。理解歌词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多听内容积极健康的歌曲,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语文训练的材料处处皆是。正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体会艺术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的画面画一画。例如:《燕子》一课的学习,学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把燕子穿梭于高柳繁花之中或者停歇于电线上构成五线谱的景象画一画,然后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这让学生感觉课后作业很特别,尤其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感到高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告诉学生文学艺术的美还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中,写作文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是一位作家。如果他们善于观察感受生活,并且正确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子,就能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会为苦苦地编造作文而烦恼,患上“作文恐惧症”。因为作文的源泉就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是不一样的,当然写出来的作文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和“题海战术”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这种效果也许不如“题海战术”的考试分数那么高,但它却丰富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获得了更长远发展的潜力,从而让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