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
张桂霞
我们听课后常听到这样的评议:这堂课启发诱导,深入浅出,有趣有味,引人入胜,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那节课,启而不发,枯燥乏味,浅入浅出,引人入睡,听这样的课对于老师或学生都是一种折磨和灾难。为什么一个有味、一个乏味,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一个是享受、一个是灾难呢?这是因为一个具备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授课教师具备了艺术修养,能把课上得声情并茂,情趣盎然,津津有味,兴味十足;而另一个则缺乏艺术修养以及艺术美的缘故。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个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是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材所具有的特点,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精心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等等,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美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若要进入艺术的境界,应注意以下方面的修养和训练。
音高要得当,音强要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若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感;语音若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会令人昏昏欲睡。
语言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既要精确、精炼,又要精妙,要将作者的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
声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且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适中,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语言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但要注意尺度、火候。幽默既不同于滑稽,又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美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注意课堂“调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力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索然,注意力分散,令人昏昏欲睡。
课堂调控能力是决定着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堂课中有深有浅,有难有易。如何进行调控,就得讲究难易相同、深浅适度、快慢得当。就教学情感而言,一课中有浓有淡,有起有伏。讲课时就要调控情感节奏,该热烈时热烈,该冷静时冷静,该愉悦时便愉悦,该悲愤时便悲愤,该悠闲时就悠闲,该紧张时就紧张。在感情倾注上也要起伏交替,浓淡相间,教学的高潮部分,感情倾注应浓一点,其它部分则可淡一点。从课堂结构来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程序有先有后,节奏有松有紧。每堂课得动静互相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从教学语言方面来看,要根据学生们听课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启发讲解的需要来进行调控,充分做到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断续得当、强弱有度,让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竞技状态,以取得听课的高质量、高效益。
三、语文课堂教学“导”的艺术美
有人这样形容语文课: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达到如此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师在授课前就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文章开始时的引导、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结尾时的诱导等方面下一番苦功夫。
开篇引导,也就是导入新课。导语设计要新颖别致,语言要生动简练,感情丰富,文笔流畅,更要富于变化。介绍时代背景、创设课堂情境;提出问题时巧设悬念、直接审题时开门见山。虽有定法,却无定式,不断的变化,以求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所谓课堂指导,就是指指导读、引导思、探索思路的点拨功夫。导读,就是指导学生去读书,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懂读透;总结课文时要有表情地读,把课文读会、读深。引导思,是指善于抓住恰当时机疏理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路,就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的思路来探索文章作者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内存的逻辑联系。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万万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结尾诱导,是指在一堂课将要结束时,把知识聚结起来,理清条条脉落。艺术化的结尾,就是要对本堂课所教的内容进行条理性的概况,并能与后面的教学建立充分的联系和接续。艺术化的收尾一定是简洁明快,含蓄、新鲜、有趣且灵活多变,切忌拖泥带水、浅白直露、僵化、死板,虎头蛇尾,不然会大大影响或削弱教学效果。
四、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美,是教师在领悟教材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采取教学手段,使用教学语言以及仪表仪态等等诸多因素不断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以及审美风貌,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综合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与臻美的标志。
教师的人品、人格、职业道德修养是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风格的决定因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浓重与丰富,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的绝对要素。教师教学语言的精确、简约、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善于读,导,点,评,启,讲;教学时的表情丰富、体态端庄,气度、风度不凡,这都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丰富多彩、多姿多样的。有的深沉而含蓄,严谨,理智,天成自然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而取胜,是质朴风格的。有的热情奔放、声色具兼,谐趣,潇洒,用生动活泼、清新来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可以说成是表演风格的。也有的把质朴和表演这两种风格经过重新组合、改造而成为一种新的风格,具备了以上两种风格的所有特点、特质,这种境界应该是每位语文教师都会向往和追求的。
语文教学的艺术美是实实在在的目标,每一个有责任心、有工作激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理想追求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一堂富有艺术美的语文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头脑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张桂霞
第二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在2004年第六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艺术美
毛晓婷
怎样才能使孩子喜欢英语、对英语感兴趣呢?孩子们最爱玩,而且认为听故事最好玩。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学法研究室主任纪玉华教授灵机一动:噢,以故事听形式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孩子们才会感兴趣呀!于是,纪老发明的“三文治故事教学法”诞生了。“三文治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情感教学,它抓住了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英语单词夹在汉语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外语,快乐地玩,快乐地学,将孩子们的快乐信息充分调动起来。调动孩子们的快乐信息也要讲求艺术。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实际交流有很大局限性。教师可将故事中的英语单词、句子、等,通过艺术加工,让学生在美的教学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在美感中扩大思维空间,加深对所涉及知识的理解、记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思索未来的情感世界。因此,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非常注重艺术美的探索。
一、思维美
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寻求最优的状态。”美的教学思维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艺术性。具体地说,是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达此目的,我采用以下做法:
1.利用质疑、猜谜、游戏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可用Touching Game的游戏,触摸并猜出盒子的two animals——fox and tiger,而得出《fox假tiger威》的故事。2.利用卡片、实物、图画、幻灯、简笔画等呈现故事内容及词、句,体现故事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涉及的词、句。
3.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故事情景,使学生融入此情此景,对表演故事和准确地运用词句起到辅助作用,也培养了学生使用英语会话的能力。
二、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
1.语言美。为了使学生在听故事时感受到较为纯正的英语,应在备课时仔细模仿录音带,感受其韵味,使自身的语音语调能和录音磁带保持一致,形成语音美。教师对故事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再配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指导学生听音、模仿、表演等,促进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例如:在教学故事《森林party》时,运用了体态语。开party了,animals都来参加,Bird, bird,飞飞飞(边做小鸟飞行的动作); Cat, cat ,喵喵喵(两手五指分开在脸前由中间向两边分开);Dog ,dog,汪汪汪(两手放头上作耳朵的样子)„„这样手舞足蹈地教学,调动了孩子们所有的感官。2.课堂用语美。课堂是故事教学最直接最简便的真实交际场所,运用英语组织教学最能体现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英语交际活动。小学英语课堂用语结构要简单、易懂。如要求学生两人练习表演故事时,双手并排合拢,说:“Pair work, please.”每当表演突然无声时,轻声地鼓励:“Don't be nervous.Never mind.”每当学生表演精彩时,及时地说一声:“Very good!”“Well done!““Good job.”以示表扬。
教师在故事教学法教学时,应注意课堂用语的艺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实现英语故事教学的语言美。
三、教态美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让故事内容更加精彩,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在讲《独木桥怪兽脚断了》的故事时,有这样一段:独木桥怪兽的脑袋呀,非常big(把手伸展开表示big)他的嘴巴呀,非常big,嘴巴里的牙齿也非常big,所以他非常的heavy(双手使劲往上拉表示heavy)可有一只小动物,出生才两个月,个头非常little(拇指放在食指表示little),而她非常light(双手轻轻往上托),Oh, my god(张大嘴巴,瞪大眼睛)这时„„
这个小故事配上各种丰富幽默的表情,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效果就不同凡响。学生很受感染,获得了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
四、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讲改编后“龟兔赛跑”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上森林,让学生说说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学生边说教师边画。这样的板书,配上简笔画,形象、直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教学,学生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学习,会提高英语质量,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这何尝不是故事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三篇: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课题:艺术美和形式美
课 型:美术鉴赏
授课人:樊昕静
课 时: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主要三个方面,即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来了解形式美在美术作品上的表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多一些作品的分析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讨论与教师引导下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价值,感悟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
教学重点: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形式美的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也就是说,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但在很大程度上又纯粹是一个个人的感觉问题。同时,本课还将涉及到大量抽象的概念,这也将为本课的教学增加不少的难度。在这部分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检查好教学设备的齐全、以及观察学生的情绪动态。
二、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什么是艺术美,具体表现是什么?
请一位同学来回答。(或师生一起互动回顾)
三、讲授新课
(一)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主要三个方面(播放多媒体课件)
1、美术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所形成的形态变化
吴冠中的《春雪》画面上似乎只有几块大片的墨色,间以墨点和墨线,少数地方用了一些色彩,但奇怪的是,一个巍峨秀丽的雪山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点、线、面等语言要素被作者运用的机巧而灵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语言特征,体现出中国画的形式美和艺术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吴冠中的个人简介。黄宾虹的《野桥山店见村居》
阿尔波斯的油画《向正方形致敬》就是用不同色调和比例以及不同变体的相叠的正方形色块,它使得埋藏在复杂视觉体验中的个人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内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老国王》体现出彩色玻璃窗画的特色。颜色很厚重,黑色勾轮廓,体现出油画特有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特征。老国王的侧面形象显得很忧伤,不象国王,倒象个苦难者的化身,与基督受难像差不多。
伦勃朗的《夜巡》
波菊尼的《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是一个快速行进中的人物全身像,但这个形象并没有五官和双臂,艺术家将这人的每个运动步骤联系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充满运动感的现代机械形象。
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伯留克莱托斯的《荷矛者》被塑造成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即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7,以肚脐附近为重心划分的上下身比例为黄金分割的近似值5:8,身体重心的垂直线落于右脚之上。整座雕像以均衡的动作形成统一的构成,显得极其完美和谐。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这座发现于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的雕像,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阿芙洛蒂特的罗马名字是维纳斯。这座雕像可供四面欣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某种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美。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丰腴饱满的躯体和端正大方的容貌,体现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体现着内在的教养和美德。这一切取决于雕刻家浑厚朴实而不追求纤巧细腻,但那显示出人体动态了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四)课堂总结
美术作品中具有强烈艺术美和形式美,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能引导我们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自主探索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与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价值。
(五)预习
板书 设计
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主要三个方面
1、语言元素
点、线、面、色
2、语言手段
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3、语言规则
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评析
语文课堂教学评析
杨玉翠
本次课堂教学指导以中、低年级为主,重在对新调入或担任新学科教学的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解和摸底,旨在帮助他们很快定位新角色,适应新环境,熟悉新教材,掌握新教法,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现简单小结如下: 优点:
一、教者态度端正,课前均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或制作课件,或查找资料,或书写字卡、词卡等。
二、教者基本素养好,教态自然大方,言谈举止得体,对待学生态度和蔼,始终面带笑容,不愠不怒、不急不躁。
三、教学环节完整,思路较为清晰,基本把握住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能设法进行突破。如:张丽瑶执教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多次对教学预设进行了分解、变通,降低难度,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重视学法指导,如:张娟老师执教的《珍珠泉》,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进行批注,新知识点进行整理记录等。并能大胆地尝试及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能尽量接近生活化、儿童化、趣味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教学中有扶有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习惯,教学目标较为明确。
六、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文本进行补充、提炼。如:韩露老师执教的《邓小平爷爷植树》示图中插图认识邓爷爷,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植树的意义,并由此引入新课,自然天成,浑然一体。
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张娟老师执教的《珍珠泉》一课,教者以文本为范例,以阅读理解为契机,以读写结合为载体,终于达到学有所用指导写作的目的,可谓目标明确,方法得力,效果良好。不足处:
一、教者对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目标与要求不是很明确,所教学科教材内容及体系不熟悉,且方法欠缺,教学流程设计欠合理,教学措施与实际操作脱钩,只完任务,不求效果。
二、组织教学方法单一,教者缺乏激情,学生缺乏热情,学生对学习无兴趣,教者盲目的教,学生盲目的学,课堂压抑不够温馨、轻松。
三、教者对教学教材把握的欠深欠透,对学生的学情了解甚少,因而教学中某些环节大而空,学生无从下手,且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突发事情,不会因势利导,反而主动放弃,令人惋惜。
四、各类教材的教学方法比较欠缺,课堂上平均使用力量,不分主次,不顾重难点,一概而论,费时低效。
总结,教师的语文基本功还需进一步加强。
关于低年级识字及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杨玉翠
一、关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1.利用对插图,随机识字。
让学生观察画面,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把生字与故事联系起来,便学的快而准。(即师述课文内容时,遇到学生随机出示,相机认读)。
2.利用汉字的特点,集中识字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汉子的结构特点、构字规律,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象形字可用图示法,形声字给独字加偏旁,会意字作指示等。如“本”指根,在“木”的最下端加“一”示意。
3.利用各种方法巧妙识字
如利用汉字的组成特点,编顺口溜或口诀记住字型,像“告”一口咬掉牛尾巴;“闪”门里有个人;“六”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再如区分“已”、“己”,“已”字半开口,“己”字全开口等。如字谜:门外有个人(闪);大肩上有一点(犬)等。
4.在游戏中快乐识字
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如玩字卡,学生用不同的部首,独体字组成不同的汉子;邮差送信:学生扮演邮差,将生字卡当成书信,按要求送达。
5.加减法识字
如:“木+直=?(植)”“父+刀=?(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记忆,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照样考老师,考同伴,在课堂上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型,理解字义。
6.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如:超市的商标标签,街道的店面门牌,课外书籍、电影、电视等。识字的机会无处不在,关键是做个有心人。
7.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想要让学生认清字型,理解字义,必须让汉字回归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组词、扩句是必不可少的。还可以让学生说反话、变换说法,或将话说具体、说深动。在语言的练习与比较中潜移默化,使有意识字和无意识字有机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先激发兴趣,再指导方法,后培养习惯。
二、关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1.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次与文本的接触,了解文本内容及写作特点,教师作为引导者去引导学生达成学习任务,不可代劳,要有耐心,多鼓励。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发表的见解予以充分的肯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质疑的空间与时间,重点指导,适时点拨。
3.阅读教学中“读”应作为教学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是主旨。通过入情入境的读,琢磨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
4.课堂导读应根据文本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先难后易,不管是文本的朗读、感悟都要体现层次的递进性。
5.应弃繁就简,追求一课一得,切忌面面俱到、大而空。
第五篇: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漂亮是艺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高中美术
3、课时:1课时完成
4、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鉴赏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材分析:
本课代表学生进入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 学习阶段,体现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专业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拓展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大概在16-17岁之间,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思想比较敏感,强调自我个性,但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上,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来分析周围的美术作品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艺术美的概念,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元素和手段,掌握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尝试应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分析几件典型作品,从中学会鉴赏美的形式法则,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规则,实现更高层次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到艺术美和形式美带来的美的冲击,并能够运用自己以往的观察、经验来描述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应用艺术美与形式美鉴赏典型作品的全过程,并从中发现鉴赏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够与他人交换自己的观点,养成正确的审美取向。
教学重点:
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
通过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美和美术作品的描述和分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和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图片。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总结归纳
2、探究问题与合作交流
3、个人展示与课堂评价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环节一 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教学策略:通过导入两组不同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出新课何为艺术美并通过名画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何为“艺术美”,进而引出形式美。教学媒材:课件、投影
导入新课:幻灯片欣大海的图片、自然风光图片和美术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让学生分析、判断图片中艺术自身的“美”。
师:生活中有许多形态的美:自然美、社会美等等,有些是我们能直接欣赏的,有的是需要我们间接地体味的。我们再来看看大师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和作品《行走的人》
我们要怎样欣赏罗丹的《欧米艾尔》呢?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幅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呢?
探究:我们所能感受到得是她既不“漂亮”也不“好看”,却给我们带来了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他用那种悲哀、绝望,通过畸形、丑陋来表达对生命的强烈
那么“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我们要首先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展开新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通过我们欣赏的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分析引导:衡量艺术作品的美丑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作品反映的对象的美丑性质,而是看艺术家怎样去表现对象。艺术家反映事物,由于自己主观条件的影响,可以是作品成为美的,也可以使作品成为丑的。
《欧米艾尔》这个人体雕塑是丑陋的,但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的深沉的同情,罗丹用其丑无比的肉体形象,表现了当代人的罪恶、堕落、痛苦,表现了作者对当代人的批判、同情、歌颂。思考:什么是美术形象
教师活动:幻灯片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
画家热里柯的《艾普色姆的赛马》,描绘的是生活中一个赛马的情景。通过欣赏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画家所表现的马的奔跑动作并不“真实”,他只不过是表现出了马奔跑的感觉,同时还靠低矮、翻滚的云层和阴暗的光线来营造赛马的紧张气氛。这就是艺术美和形式美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魅力。
举例图片
我们接触到的美术形象,它们并不是与生活完全等同的,而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法则和规律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至改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小结: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中的现实形象,而高于现实形象。艺术形象其实就是“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环节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教学策略:让学生看书找出形式美的内容,再转以图片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形式美的语言的理解,让学生逐步尝试用形式美的语言鉴赏艺术作品。
教学媒材:课件、投影
导入: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表现自己在自己的身上纹身来引起异性的爱慕,他们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幻灯片图片),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来乞求神赐予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它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得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
提问: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看书后提问)语言元素:点、线、面——构成形态变化
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构成审美意象
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构成审美关系。(板书)
学生看幻灯片作品欣赏:潘天寿的中国画《雄视》和吴冠中的国画《春雪》。法国画家卢奥《老国王》。
师:我们看看《雄视》这幅作品,整幅画面构图大气险峻,在语言的运用上,山石的长线条与鹰的墨块形成对比,期间以点来造成过度。这一切就构成了画面的韵律、节奏、对比与平衡,即对立与统一的变化。
学生看幻灯片作品欣赏:吴冠中的国画《春雪》
提问:请用形式美角度分析吴冠中的国画《春雪》和法国画家卢奥《老国王》(目的:让学生初次尝试用形式美的语言鉴赏作品)
师:几位同学们都说地不错,基本运用到了形式美的语言来赏析作品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
探究:语言规则:(幻灯片欣赏美术作品)变化和统一: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对比与和谐:林风眠的《静物》和潘天寿的《水仙》。比例与尺度:雕塑《维纳斯》
对称与均衡:(蝴蝶、人体、螃蟹、花瓣);马蒂斯的《静物》。节奏与韵律: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和音乐等。(目的:使学生对形式美的语言从抽象的名词转为画面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艺术实践:给出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分析、交换结果并派一名代表说明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课堂小结与回顾:
1.点评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予支持与肯定。2.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同学鉴赏结果的看法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漂亮不是美术鉴赏的唯一标准,形式美的法则不仅仅存在于美术作品当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也是符合法则的,也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内容,希望同学们更多的发现周围事物的美感,并学会再创造它们。
作业设计
收集生活中的美,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并说说他们符合哪些形式美的发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