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享受美食文化大餐——《FOOD AND DRINKS》教学案例 期
口/林韵
本节课选取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Module 5 Food and drinks为教学内容,重点是语言的运用。在复习有关食物单词、量词搭配、句型的基础上,以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情景,展开各项活动,为学生运用餐馆用语进行对话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已形成对食物“Food and drinks”这一话题的初步知识架构,知道如何询问他人三餐喜欢吃什么,知道如何向他人推荐食物。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理解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交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薄弱。我利用精美的食物图片、卡通视频、迎亚运视频、Flash等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调动学生多元智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已习得的语言。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通过师生与白板的互动,学生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层层递进地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四会单词和三会掌握单词。2)复习巩固食物数量表达方法。3)巩固运用课文中的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及回答I’d like„Would you like„及回答:Yes,please.Itis/They´re deli-cious/No thanks.It’s/They’ re horrible.4)能用英语表达食物,掌握不可数名词的表达方法。5)在真实的餐馆情景中进行点餐的语言交际。6)理解阅读材料中人物的饮食喜好和习惯,了解不同地域、国家间饮食习惯的简单差异。7)用简单的句子介绍饮食喜好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采用游戏方式增强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用扮演角色的方式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通过扩大输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养成敢于开口、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真实的餐馆情景中进行点餐语言交际;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的简单差异。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Warming-up&Revision(3)Make a short dialogue using the key seritences of the last lesson.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插入视频功能播放迪士尼动画,激发学生对食物话题的学习兴趣。运用白板的拖拉技术,巧妙运用色彩底色的差异凸显词汇,从左边拖动到中间蓝色色块中,词汇显现巩固复习词组,为学生运用语言交际做好铺垫。通过创编对话、量词搭配,使学生在句型运用中得到知识的巩固。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创设2010年广州亚运会情景,宣传广州特色饮食文化,了解广州饮食丈化的多样性。
(2)创设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情景,著名的体育明星和众多游客来到广州。通过听、读,让学生通过提示信息,猜一猜是哪位体育明星。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以及阅读屏幕文段猜测所描述的体育明星。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屏幕显示、拖拉图片、标注等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知识迁移法,将旧知识一步步引导到新语言知识的运用,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温故知新,新旧知识前后滚动,形成体系。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放大镜、聚光灯功能使图像被聚焦,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利用白板插入音频的功能,进行人机对话。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巩固本课食物单词、主要句型的运用,使语言学习生活化,为后面餐馆语言的综合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4)Chant: Chicken and fries.设计意图:运用白板Flash插入功能。轻松活泼的小诗配活跃的动作和节奏,有效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快乐、宽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英语的轻松快乐。(5)2010年广州要招募亚运会志愿服务员,同学们都踊跃报名。看视频录像,观看学生志愿者与游客Micheal的对话录像,学习如何进行餐馆对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视频录像以及短文的提示,学会使用连贯性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为下面学生进行情景语言交际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撑。(6)学生学习并且归类点餐用语。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拖拉、荧光笔功能。让学生找出服务员以及顾客用语,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进行标记,为学生创编对话打下基础。把白板中的Label小标签整合文字从隐藏的屏幕中拖动出来,使得句型得以灵活呈现。(7)出示“餐馆”,学生点击进入自己喜欢的餐馆,出现点餐Menu,让学生模拟录像以及短文,进行餐馆英语交流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在情境中创编对话,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白板拖拉、无限克隆功能,让服务员根据顾客的需要把食物拖动到点餐牌。原有菜单上的食物不会因食物的拖动而消失,仍然保留到原处,点餐牌上却出现了被拖过来的食物,这是无限克隆功能的巧妙运用。
(1)介绍来自两个不同国家(英国与日本)孩子的饮食习惯。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链接功能,链接到PPT演示文稿进行阅读。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国家饮食习惯的差异。
(2)通过预先设计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检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白板的Flash库预先设计问题与选项程序。如果学生选择正确,白板自动显示绿色“√”,如果错误,白板自动显示红色“×”。Flash软件自动统计、生成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3)运用表格总结归类英国、日本的两个小孩的一日三餐。
设计意图:表格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记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记忆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教师运用白板表格图片嵌入功能、添加单元格阴影功能,图片可以随机拖动嵌入到表格中。如果预设好单元格阴影,该图片将会被遮盖。只要学生说到该单元格中食物图的单词,就可以点击,使阴影消失,图片出现。
(4)运用维恩图(Venn Diagram)总结归类两个孩子各自的一日三餐中不同与相同的食物。
设计意图:白板中的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维恩图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的联系和理解概念间本质的区别。学生可以根据维恩图轻松地了解不同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
教学反思
1.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能够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语言的词、句、篇来源于情境,又不能脱离情境。电子白板创设了真实情境,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促进了知识的理解与巩固。2.加强前后知识联系,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新知识。教师把相关知识渗透到话题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利用电子白板强大的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生动、形象的语言信息。在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系统应该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轮廓。教师有必要对整个话题形成知识学习系统,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形成综合的语言能力。3.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电子白板的引入赋予教师敏锐的捕捉学生精彩镜头的眼光。如学生在餐馆点餐的环节中,模仿真实的餐馆情景,用白板设计了电子点餐。服务员通过聆听顾客的要求,灵活、熟练地拖动菜单中的食物到点菜单。课堂完全让学生来做主,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4.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的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本课出现了多次小组合作、同伴合作,如一开始的创编对话,让学生自由谈论自己喜欢的一日三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当服务员与顾客的角色,进行虚拟的点餐,让学生与同伴合作,到最后学生进行饮食习惯语言的表达讨论。本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教学平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一道识字教学的文化大餐
一道识字教学的文化大餐
——听课心得
涪陵城七校 傅小殷
4月7—9日,我有幸到梁平县参加了“重庆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竞赛活动”。这次活动,来自全市各区县和直属学校的16名选手参加了课堂教学大赛,来自全市各区县和直属学校的1000余名老师参加了听课活动,还有部分观众评委参与了评分。在历时三天的活动中听取了16位教师的精彩赛课。这些课堂教学是我市各区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成果展示,是在前台的参赛教师和在幕后的同行们的智慧结晶,是课程改革道路上不断成长的真实记录。这些课例鲜活呈现,引人入胜,专家点评,言简意赅。让听课教师看到了识字教学的真实性、实效性、灵活多样性,分享了他们创造性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一线教师享用了一道道识字教学的文化大餐。
短短的几天竞赛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三个字来概括:实、简、活。先说“实”。每位教师充分展示识字的过程,让教与学落到实处。不论是识字课,还是阅读课的识字,都会从文本中的重点词引出生字,进行随文识字,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识字原则。此外,授课教师还结合课文内容选择了一些课外读物,并且根据原文自编一些儿歌、韵文引导学生阅读,使学过的这些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和这些字见面。通过这些语言实践,实实在在地地帮助了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掌握生字,使学生真正提高了理解能力,同时学生也会在无意中识记更多的字。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字也是最好的识字方法,课堂中的写字也体现了一个实。比如江北华新实验小学的冉莉萍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一课。在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带有“竖撇”的字(岩、册、厚、铁、质、底),而且就这些带“竖撇”的字,虽然同样都有“竖撇”,但是由于结构不同或笔画所在的位置不同,书写差异也较大。于是冉老师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字(岩、册、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重点指导竖撇的写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最后展示评议后学生再写一遍。帮助学生感悟了“撇”和“竖撇”的不同,以及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这节课写好了“册”的竖撇,下节课写“铁”的竖撇就没有问题了,同样这节课写好了半包围结构的“厚”的竖撇,下节课写同一结构的“质”“底”也能熟能生巧了。再比如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小学的张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先出示写字谣:写字先从结构瞧,横竖中线细比较。笔顺需要掌握好,字形方正最重要,字出炉来才漂亮。然后根据写字谣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写字,这样的写字指导很落实。还比如梁平县明达镇中心小学的陈玉美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盏”时,把写字要领也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写横不能平,左低右高行,斜勾不过长,撇短点不忘。当然在赛课中也有老师把写字环节当作机动环节,象征性地“秀”了一下,学生写字时也没有留足时间,展示评议也流于形式。
再说“简”。具体表现在1、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简明,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目标集中。不少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初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词语、句子、段落、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能熟练地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能写要求写的汉字。集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把握目标,集中精力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指向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2、教学结构简约
本次参赛的16节课,基本环节是: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自学和生生互助中认准生字。
(2)读中识字,理解字义。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读熟,让学生在书声朗朗中认识生字,有重点地理解字义,巩固生字,在熟读中感悟文本大意。
(3)自主析形,书写生字。不少课让学生自主分析把握字形,在观察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3、教学方法简便。
围绕识字教学目标,采取两种方式呈现生字。(1)整体感知文本后,相对集中呈现生字。(2)整体感知文本后,随文分散呈现生字,分散中也有小集中(如归类:结构归类、偏旁归类等等)。然后再采用两种基本程序——(1)运用多种方法,训练掌握要求会认的生字。(2)运用多种方法,训练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最后说“活”。老师们都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将一堂堂本来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得生趣盎然,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让听课教师也感到不虚此行。
1、字音教学方法多样。比如:借拼音学字音、形声字找声旁、多音字据词定音、熟字带生字。还有部分教师让生活也成为识字的舞台,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识字比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比如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电视、卡拉OK等等都成为巩固学生识字的教材,使学生识字变得兴致勃勃,而不感到疲倦。
2.字义教学方法多样。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起点,对字形教学的影响很大,可以使学生减少机械识记,增强意义识记。老师们都十分注意字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直观演示法、组词造句法、联系实际法、结合课文法、比较辨析法、同义替换法等等。在这其中不但“活”而且“巧”的是江北华新实验小学的冉莉萍老师执教的《最大的“书”》一课。她以课文为生字的载体,利用课文情境随文识字,生字新词的讲解也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冉老师随文识字就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中有读,读中有悟。整堂课识字不是孤立的,从另外的角度看,她把字、词、句(段、篇)相互联系,把识字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冉老师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后一改识字常规,从汇报“书为什么加引号?”入手引入“岩石”一词,用课件出示岩石图片,顺理成章地学习“岩”字。识记、书写完“岩、册、厚”三个字后巧妙设计过渡“这书上有字吗?”把学生引入课文并学习词语“脚印、雨痕、波痕”。教师在让学生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意思也是悄无声息。她让学生找出小朋友问叔叔的问话,并且罗列在一起让全班学生齐读问话。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像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就叫“刨根问底”。冉老师最后将总结全文和再现生字词语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是我们值得欣赏的地方:是呀,在(出示词卡)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眼里,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在这本书里,他们能看到(词卡)雨痕,波痕和矿物,读懂了这本书,就知道哪里埋着(词卡)煤炭,哪里藏着(词卡)铁矿,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词卡)宝藏。这样一篇长长的课文就在冉老师的精心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完美结合下,读成了一句话:岩石就像是一册厚厚的书。3.字形教学方法多样。具体的方法有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还有编字谜,如教学“喝”和“渴”字时是这样编的,想喝请张嘴,渴了请喝水。还用了猜字谜的方法学习生字,如“渐”字,师说“洒水车,重千斤,是什么字?”学生马上说出是“渐”字。
除此之外,还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识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比如南岸珊瑚实验小学的林怡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在理解“呆”是一个会意字时,林老师就让一名学生用肢体来演绎这个字的意思。学生身子站得直直的像木偶,张开嘴巴,一幅张口结舌的样子,学生便很快领会了这个字的意思,并记住了字形。再就是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大量的生字,汉字有80-90℅是形声字,看到形生字的声旁就想到这个字的读音,看到形旁就想到生字的意思。这样一来,学生识记生字就不是一桩苦差事了,学习的热情很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听课的老师也不觉疲乏。
4、注意了音、形、义的整合,识字、用字、写字的整合。比如梁平县屏锦镇一小的罗芩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在教学“渐”字的时候,就做到了汉字音、形、义的结合,在学生能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给“渐”字找词语朋友,然后出示文中带有“渐渐”一词的句子诵读,最后又拓展:“天气渐渐„„。”“„„渐渐„„。”重庆时九龙坡区蟠龙小学的张成恂老师在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后就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碧(玉)盘,撒满星,像(星星),像眼睛,奶奶说(数)不清。然后让学生试着填填括号内藏着哪些字,填完后就顺势指导写好这三个字,做到了识字、用字、写字的整合。重庆市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刘露教师以春游导游的形式,有效地使三个板块自然衔接,在随文学习生字后就带领孩子们到海边游玩,让学生捡生字“贝壳”(贝壳上面打着本课生字);带领孩子们进公园游玩时就模拟买“门票”(门票上面印着生字)。使学生的识字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乐于识字,乐于表达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识字与用字的有机统一。
总之本次16节课,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效率,取得了实效。同时梁平之行也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第三篇:教学案例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
————提高篮球运球技术的方法
界河中学 卫平胜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学阶段,要想把学生的兴趣引到篮球上来,真正喜欢上这项运动。必须让他们了解这项运动,并掌握一些简单技术,具有一定的篮球运动能力。这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基础抓起,学习篮球运动的各种攻防技术。而运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攻技术,也是掌握篮球技术的基础。可要让学生运好球,我们在教学中要狠下工夫才能实现。
一、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首先,练习手指、手腕的灵活性。方法是运起静止不动的球,固定手臂运球,直臂对墙运球。在固定手臂运球较熟练后,可练固定两臂在膝上的换手变向运球。
其次,进行全身协调性的运球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上、下肢配合协调,为合理、熟练运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时可采用单臂支撑旋转运球,原地高运球踢腿、原地跨下左、右运球,原地跨下前、后运球,原地背后换手变向运球。
最后,复习巩固前面的运球技术,待学生运球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后可加大难度练习。这个阶段我们可让学生练习环绕两腿做8字运球,原地同时运两球。运两球时要经常改变练习的节奏,可做两球同时起落、交替起落的运球。
二、行进中运球
在练习中选定15-20米距离的场地进行比赛或游戏性练习。由易到难逐步练习,先练持单球的高运球、底运球,跨下左、右运球。此时为了加强练习的质量,在对学生的评价时要把技术评定作为重点。在练习时让学生相互观察练习,识别同学的动作优劣,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技术。经过一至二个单元练习后,学生运球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时,可再练双球运球。练习方法同上,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一定的运球距离。
三、综合性的提高应用练习,采用的方案有:
1.快速高运球(15米)----底运球(5米)----遇障碍做变向突破运球(4次)。变向时先做左、右手体前变向过障碍,再做左、右手背后变向运球。
2.跨下左、右运球(5米)---单手底运球---不换手的变向运球2次(两手交替练习)。
3.快速运球---做体前换手变向与背后换手变向结合的过障碍练习(连续晃动)
四、较高难度的运球,练习的方法有:
1.环绕两腿做8字运球,先练直线行进运球,再做曲线运球。通过练习可使学生在运球时可达到“人球合一”的程度。
2.采用消极防守的形式,让学生做运球过人的练习。运球过人时可用急停急起、变向、转身过人。此时,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个人水平、篮球技术发展的 快慢,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过人方式。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练习中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篮球运球技术。
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的运球技术会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这时学生的自信心陡升,对篮球运动产生很高的兴趣,就会自觉的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近几年来我一直以这种方式教学生,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可行的。我的学生现在好多虽然升到了高中,篮球打的特棒,但他们的技术基础是跟我学的。
体育教学案例
本学期,我承担了高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广播体操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广播体操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
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体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体操教学。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 “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体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每组5-6人,学、练、教、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一是课堂的常规,二是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本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三是收还器材。
课后反思:
通过课的教学,我发现在管理学生方面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广播体操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案例
一、前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特别是对高中学生来说,通过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 ㈠ 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㈢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㈣ 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⑴ 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⑵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 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⑵ 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⑶ 学生唱一编一跳一练一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⑴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⑵ 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⑶ 学生唱、唱→创、创→评、评,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⑴ 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⑵ 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三、案例分析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⑴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开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游戏开始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描述:“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吧”。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有独自飞的,有成群飞的„..仿佛进了鸟的天堂。“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了集合的手势,孩子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同学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的样子说:“这两只小鸟迷路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大家很快帮助两个迷路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
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⑶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随着音乐发出不同动物声音节拍,小朋友们一会儿是踏着沉重缓慢的脚步模仿搬运木头的大象,一会儿又成了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会儿又变成了活跃的青蛙,一会儿又变成了一群顽皮的小猴,有学生喝道“老师!我是孙悟空!”紧接着两手撑地翻起“小筋斗”,引得小猴们哈哈大笑„„通过这一小游戏,把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玩中乐,中乐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各种小游戏的形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体育教学案例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思想日渐成熟的他们,在学习中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作为高中的体育教师我在教学中也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案例:
记得在一节体操新授课上,由于上节课学生们学习的辅助动作前滚翻成蹲立--挺身跳的情况较好,因此在课的最后我简要讲解并示范了这节课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挺身跳的动作。所以这节课的开始我首先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上节课最后做的那个动作吗?谁能给我们表演一下。”“你会不会,就是老师做的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挺身跳的动作„„”学生们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我来试试。”只见我们班的“调皮鬼”孙永智跑了出来,他打开垫子,迅速做了个完整动作。“做得真不错!大家给他鼓鼓掌。”我高兴的说,并结合他的动作仔细的讲解了动作要领,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本组的垫上自己练习。没过多久,部分学生已经开始不耐烦了,有的开始做自己的事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说:“同学们,张老师来和大家比一比,大家都来帮我打打分,好吗?”同学们都有些吃惊,但也很赞同。
可由于我在学生们做准备活动时,只是口令指挥了一下,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做,所以当前滚翻翻好之后我就一阵头晕,接下来的交叉转体180°加挺身跳的动作做的有些勉强。刚做完,孩子们就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我微笑着说:
“没关系,大家可以随便发表意见。”可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的。我只好点名说:“体育委员带个头。”体育委员站出来说:“老师第一个前滚翻做得很漂亮,接下来的动作虽然质量不高,可是连贯性很好。”她刚一说完大家都点头赞同,于是我说:“非常感谢你对我的鼓励。还有其他的意见吗?”孩子们互相看了看,都不说话。“孙永智,你说说。”他先是支支吾吾的不肯说,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评议道:“总的来说李老师做得不错,就是做交叉转体180°时转体不够充分,使得后面的挺身跳有些歪。” 听完后我说:“评价的很不错,我能看的出刚才每位同学都很仔细的观看了我的动作,并且动了脑筋,对我的动作进行了这么细致的分析。下面张老师根据你们的建议再做一个,你们再来帮我打打分,好吗?”学生们都说:“好!”我活动了一下头部,深吸了一口气,做了个优美的示范,学生们纷纷打出了满分,并鼓起掌来。我也高兴的对大家说:“我有这么大的进步,看来你们的意见提的还真不错!同时我也想告诉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们要多用眼睛去看,头脑去思考,去探究,你们就会学得更好。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满分,对不对?”“对!”学生们大声的回答,并一个个跃跃欲试,在本组的垫上开始展示起来,我巡视了一下,大家的动作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练习中学生们还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动作,互相评分呢!快下课了,我鼓励大家说:“你们表现的真棒!你们的动作及讲解,也可以当一回老师了,希望你们今后多多给老师提出保贵意见,发现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好不好?同学们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结束了本节课。
分析:
我国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反复、枯燥的练习动作,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厌学态度,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做评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的去学练。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能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思想,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从小传授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并且多让学生谈感受,对教师的教法及示范动作及时提出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新课堂中的小主人。
体育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承担了高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广播***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广播***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教学的。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 “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不仅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管理学生方面也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广播***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第四篇:《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案例 期
设计思想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是“最优方案”设计的体现。本节课,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根据四年级学生喜欢活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浮躁的心理,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课件中的一段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势抛出疑问,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且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借助狼和羊的比赛又一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后来的取牌游戏,寻找规律,把学生的积极性又一次调动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如果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让他们觉得学数学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向往数学、热爱数学、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该“最优方案”设计是建立在三年级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学习基础之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最佳对策”的过程,理解在比赛或对抗中策略是取胜的关键;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河北省西部农村四年级学生。“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已有所了解,但还未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畏惧,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优选法、对策论等知识具有较大的难度。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最优方案”设计,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列举田忌所有可采用策略”的过程,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游戏导入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扑克牌。(异口同声,注意力集中。)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个游戏,比牌点的大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有10、8、5和9、7、3这两组固定的扑克牌。每次出不能重复,三局两胜。)师:谁来跟老师比一比?老师让你先选牌。(生选10、8、5)猜猜看,我们俩谁赢?谁输?为什么?
生:老师会输。因为老师拿的每张牌都比他小一些。师: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来比一比!(师生对弈,生先出牌,师赢。)师:谁再来和老师比比?还是让你先选牌,先出牌。(学生高举起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连续两个回合,师都赢了。学生有点不解。)
师:为什么我能一直获胜呢?老师呀,有——秘诀。想不想知道呀?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我利用比大小的纸牌游戏导入,抛出疑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2)探究交流 寻找策略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先送大家一段视频,你们一定要认真看、仔细听。(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
师:看到这儿,老师有疑惑了。明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差,孙膑却说一匹马也不用换,再比一次就能胜,那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田忌取得比赛的胜利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生自由说。)
师:对呀,马不能更换,可是出马的顺序可以换呀!应该怎么安排顺序应战呢?(小组讨论交流,寻找应对策略,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呢?我们一块儿来看视频。(播放田忌赛马故事。)师:你们太棒了,居然跟大战略家孙膑想到一块儿去了。(课件出示图片,介绍孙膑。)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生1:只要肯动脑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生2:齐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好一些,原本田忌处在劣势,而最终却能反败为胜。
师:由此可见,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应用策略,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家想到刚开始的比点游戏老师一直获胜的秘诀了吗? 师:看来学好数学多么重要啊!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3)展示反馈 小试牛刀
师:我们常说的一些话中也包含了田忌的这种策略,如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学会取舍方能取胜等。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这种策略?(生举例,教师也搜集了一些运用“田忌赛马”策略的信息。)师:能不能用你刚才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出下面比赛应对的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帮羊族取胜。(发题卡,小组合作找出取胜的策略。)
(课件出示:争做小军师 羊族和狼族要进行一场“一分钟拍球比赛。”)
比赛规则:双方每局派一名队员比赛,五局三胜。请看双方参加比赛队员的资料: 羊族:喜羊羊200下 沸羊羊150下 暖羊羊100下 美羊羊70下 懒羊羊50下 狼族:灰太狼220下 黑太狼160下 夜太狼110下 红太狼80下 焦太狼60下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为素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以致用,练习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4)游戏渗透 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和老师玩个游戏?取牌游戏(出示课件),共10张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取1张或2张。谁取走最后一张牌谁就获胜。(师生对弈,师先拿。)(几个回合,师一直取胜。学生再次升起疑虑,顺势让学生探究取胜的策略。)设计意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找寻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眼观、手动、脑思的最高境界,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5)课堂小结 感知收获
师:今天通过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和“数学游戏”,你们有什么体会吗? 生1:体会到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生2: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知识。我一定好好学习数学。(生积极回答,畅谈收获。)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话: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先谋后战讲究方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设计意图:合理的梳理可以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提升思维,达到巩固的作用。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依据进行设计和实施,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思路,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课堂观察:授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适当提问并进行补救教学。学生练习时巡视指导,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
课后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对策的练习。
课后交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抓住了儿童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故事入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教学设计环环紧扣,层层深入。通过“出牌游戏”、“田忌赛马故事”与“羊族和狼族比赛”和“取牌游戏”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感知策略—理解策略—运用策略”的过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究“取胜”的唯一最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策略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尊重学生主体,体现“做数学”的思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和全体学生参与到游戏的全过程,学生在玩中思、玩中想、玩中学,在参与中探究策略,体验快乐。教学活动中有师生互动、生生探讨,形成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第三,体现“用数学”的理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练习的设计形式一人一题卡,提高了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内容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练习的层次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再一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同时,这节课的教学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其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解决“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时,学生活动不顺畅,不能按一定的顺序去做,结果导致汇报时思路也不清晰。
其二,取牌游戏中,师生对抗,大部分学生沉浸在敢比试的兴奋当中,很难冷静地思考,得出必胜策略。或许应该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游戏较量,让他们慢慢领悟。其三,学生的接触面狭小,心里素质欠佳,有听课教师在,不敢畅所欲言。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鼓励。
第五篇:《引导线动画》教学案例期
口/明纪英 史丽娜
《引导线动画》是初一信息技术课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继逐帧动画、运动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之后的教学内容,也是渐变动画的延伸,有很强的实用性,是Flash动画制作中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之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以往的Flash作品中,动画对象都进行的是单一的直线运动,学生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希望让动画对象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自由运动,引导线动画正好符合了学生的需求。这部分内容笔者设计分为两课时,本课是引导线动画的第一节课,主要是通过用动画形式为童话故事情境配动态插图的总体任务,让学生了解引导层的作用,学会创建引导层和制作引导层动画的基本方法。下一课时会引入制作引导层动画的小技巧并制作一个引导层,同时引导多个被引导层的引导动画,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引导层来制作创意作品。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看卡通片,心理年龄更贴近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制作图形元件、影片剪辑元件、使用图层,学会了制作渐变动画的基本操作,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所以,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根据故事情节为童话故事配动态插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故事情节发展为主线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大胆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
三个任务的半成品源文件、错误案例、拓展实例、操作指南。
教学目标
1.了解引导层和引导线的作用。
2.通过分析并制作“小蜗牛爬山.fla”的动画实例,学会创建引导层,掌握制作引导线动画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探究实践环节,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尝试的能力,初步体验用动画来叙述故事。4.通过拓展环节,继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线动画原理及制作方法,引导层的使用。
难点:移动元件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
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展示一个童话故事的开篇:有一只名叫“牛牛”的小蜗牛,它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一所老房子的砖缝里,从未出过远门。它很好奇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有一天它慢慢爬出了自己的小窝,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师:这是《故事大王》杂志的一篇童话故事《小蜗牛旅行记》的开篇。目前,该杂志正在征集这篇童话故事的插图,请你用Flash动画的形式为这篇故事的部分情节配上动态插图。
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本课总体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任务主线。学生饶有兴趣地看过故事开端,开始构思画面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2.导入
故事情境1:牛牛一直走啊走,眼前出现了一座山峰。它决定爬到山顶欣赏一下山中的美景。经过自己的努力,它终于爬到了山顶。
教师分别播放蜗牛沿直线运动和沿曲线运动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哪个动画插图更符合故事情节。
生:后一段小蜗牛按曲线运动的动画,小蜗牛是沿着山脊运动的,更能体现“爬”山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入课题,学生初步体会用画面叙事的思想。3.新课讲解
(1)分析实例,讲解引导层的作用
师:为什么一只小蜗牛只能沿直线走,另一只就可以随意走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两段动画到底有什么不同。
教师投影显示两个动画的时间轴对比图和源文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师:通过观察时间轴,我们发现了这两段动画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曲线运动.fla”多了一个叫引导层的图层。
教师隐藏其他图层,只留下引导层,让学生观察引导层里有什么动画对象,并通过移动播放头,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效果与引导层中内容的联系,进而引出引导线及引导线动画。
学生发现引导层里有一条曲线,小蜗牛就是严格按照这条曲线运动的。
师:引导层里放置的这条曲线叫引导线,也是动画对象的运动轨迹。在引导层下方的图层叫被引导层,是放置被引导对象和制作该对象的渐变动画的。像这样将一个或多个层链接到一个运动引导层,使一个或多个对象沿同一条路径运动的动画形式就被称为“引导线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剥离时间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了解引导线动画的实质,初步体验引导层以及引导线的作用,明确制作方法。另外,时间轴是Flash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观察时间轴并进行分析是学习动画制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学习的一个手段。(2)演示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制作小蜗牛按曲线运动的动画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引导线动画的基本方法(板书)。
学生观看并探讨制作引导线动画的基本方法:制作被引导的动画元件,创建引导层(在上层),在引导层中绘制引导线,制作被引导层中的动画(在下层),前、后关键帧将动画元件吸附到引导线上。
设计意图:引导线动画想要制作成功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使被引导对象吸附到引导线上,这也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演示操作,学生清楚地看到如何操作可以使被引导对象吸附到引导线上,以直观的方式突破本课难点。教师再通过适当引导,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制作引导线动画的方法步骤,可以使学生明确制作方法,加深印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4.操作实践
任务1:根据故事情境1,制作引导线动画“小蜗牛爬山”,用动画画面来讲故事。
教师提供给学生半成品源文件(源文件中做好了背景层和动画元件“小蜗牛”,学生需要自己创建引导层和引导线并制作渐变动画),布置实践任务。
学生参考教材内容或操作指南,完成任务1。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吸附操作,以及引导层与被引导层的上下关系。
设计意图:任务1的路径相对固定简单,且教师进行过演示。通过这个任务的模仿实践,学生可以学会制作简单的引导线动画,掌握基本操作,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也可以体验通过动画画面来叙述故事。5.探究实践
故事情境2:当牛牛爬到山顶,听到了一阵轰鸣声,原来远处正在进行着特技飞行表演。
任务2:打开学生资源中的“特技飞行.fla”文件,制作引导线动画,完成特技飞行。将“牛牛”看到的情境用动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展示故事情境2,提供半成品源文件,源文件中已制作好了背景层和动画元件“飞机”,学生需要自己创建引导层和引导线,并制作渐变动画。教师布置学生参考学习资源,根据引导线动画技巧,尝试完成任务2,并用手势来解释任务2中的特殊要求。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巡视指导,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示,并注意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情况。
学生参考教材“知识链接”内容或“引导线动画技巧”内容,尝试完成任务2。
设计意图:任务2是对任务1的巩固和拓展,在任务1的基础上,加入了补间动画调整到路径的小技巧。同时,任务2中动画对象的路径可以由学生自由设计,容易暴露学生在引导线绘制中存在的问题。
6.作品展示结合错误诊断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选取的作品要有代表性,例如存在典型错误的作品和能达到要求的优秀作品),并请学生说明使飞机改变飞行角度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错误诊断指南,先查引导层,再查引导线,三查被引导层,最后针对失败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
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有这样几种,一是元件没有吸附在引导线上;二是引导线画的不规范,太乱、有交叉或者是中间有断点;三是没有分清引导层与被引导层之间的关系,如引导线画在被引导层里,在引导层里制作渐变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可以对制作引导线动画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加深学生对引导层和引导线作用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制作引导线动画的方法与技巧。7.继续探究
故事情境3:表演结束了,牛牛头顶上一个黑影闪过。小动物们吓得四散逃跑。牛牛抬头一看,一只老鹰在头顶盘旋。
任务3:打开学生资源中的“老鹰.fla”文件,制作引导线动画。将牛牛看到的情境用动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展示故事情境3,提供半成品源文件(源文件中制作好了背景层和动画元件“老鹰”,学生需要自己创建引导层和引导线并制作渐变动画),教师布置学生参考学习资源,根据应用引导线动画的技巧,尝试完成任务3。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思考老鹰的飞行轨迹(圆型或椭圆型运动轨迹),板书:运动轨迹——椭圆。
学生参考“引导线动画技巧”尝试完成任务3。
学生尝试操作后会发现“老鹰”喜欢偷懒,总是沿圆或椭圆的小半圈运动,并不能走完全程。此时教师提示,制作引导线动画最重要的一个操作就是让动画元件吸附在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这样动画元件才可以从引导线的起点运动到终点,圆或椭圆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呢?教师在黑板上用板擦擦断椭圆,以这个简单的动作来启发学生。聪明的学生不经提醒就可以想到用“橡皮擦”这个小窍门。一般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也可以想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在播放动画的时候引导线的状态和特性。学生会发现引导线在播放动画的时候是隐藏的,并不显示在画面中。
设计意图:任务3中体现了制作圆形运动轨迹引导线动画的小技巧,也体现了引导线的特性。掌握好这个特性可以帮助学生灵活使用引导层和引导线,将头脑中的画面通过技术呈现出来,这也是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画面感。8.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小结。
问题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怎么实现的?
问题2:引导线动画的引导路径要放在哪儿?
问题3:绘制引导线的时候有没有特殊要求?
问题4:使引导线成功的关键操作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如知识内容,完成知识的内化。9.拓展 教师投影展示引导线的其他应用实例,如“迷宫游戏”、“雪景贺卡”、“激光打字”——显示引导路径、“蚂蚁搬家”——一个引导层引导多个被引导层,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引导线动画的应用。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更多的引导线动画应用实例,拓宽学生思路,为下节综合实践课(续写童话故事)奠定基础。继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Flash动画制作的浓厚兴趣,体会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