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习作教学案例
读后感习作教学案例
长清区石麟小学
秦成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深,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追忆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我们难以忘怀;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字里行间饱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感受我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阅读提示,了解写法
1.默读提示,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⑴什么是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⑵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①“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②“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③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3.点拨: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发现与我们以前的习作范文有什么区别?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
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⑴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 “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⑶叙议结合,以 “感”为主,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 “读《ⅹⅹⅹ》有感”或《ⅹⅹⅹ》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成功=刻苦+勤奋+机遇──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5.教师总结读后感的习作要点
总的说读后感的习作采用“引——议——联———结”。
引:扼要概括 “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展开联想,联系社会或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要与开头照应,或者归纳出结论性意见,或强调某一观点,或发出号召。
6.组织交流: 以上环节重点是什么? 小结: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是重点,联系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
四、直抒胸臆,真情表达
1、具体环节:
说:你最爱读的文章是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方法,再次深刻体会文章带给自己带来的喜、怒、哀、乐,并在文章旁圈点批注,记录瞬间的思考和感受。
想:读到文章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或事?
列:将“说”与“想”结合起来,找到有联系的感点。写:自由表达。
五、组织交流,评价修改
【 编写说明】设计教学案例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结合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作为设计的宗旨。
第二篇:习作教学案例
习作教学案例《我爱我的家乡》
上津镇小 彭曼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依据“总目标”,在小学习作的教学中,怎样的指导和评价才是最有效的?一节好的习作课应具备怎样的标准呢?在此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将习作课教学评价标准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定立目标:习作目标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善于积累,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语文素养。将习作目标与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要求。
二.过程指导
1.教材解读:以文本的习作内容为平台,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习作要求为依托,基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直观、真切、生动的场景,启迪思维,引起联想,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可视可感的习作素材。
2.方式手段:①注重情境对教学的有效触动。适度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打开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②优化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合理而优化的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③鼓励以说促写,促进习作课堂生成。注重从说到写的过渡,让学生的习作在对话中生成,注重对写作方法的适时归纳。④注重习作指导学习的过程化体验。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学习方式: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由表达和交流。
4.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浓,积极投入,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到听、说、读、写、评的习作过程中,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享受自由写作状态,将手中的笔化作心灵的独白。
三.习作评价
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交流和展示, 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采取多种方式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品评学生作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效果
倡导自由表达,有感而发,迸发出强烈的写作热情,获得情感熏陶,轻松愉快地完成习作任务,将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及时迁移到习作训练活动中,形成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实践呈现】
依据以上习作课教学评价标准,具体呈现出习作研究课《我爱我的家乡》的教学实践,阐述习作“好课”评价标准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写出爱家乡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写出家乡的“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对话交流、回顾学法、同桌评议分享等形式,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片段实录1.创设情境导于生活
师:同学们,周末,老师在家看电视,中央电视台10频道的《子午书简栏》目吸引了我,主持人诵读了文学家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家乡》,让我一下子停下了手中的遥控器,今天特地带来《我的家乡》这篇文章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作者的家乡好美啊!生2:我感受到作者很爱他的家乡!
师:好,一个“爱”字包含了汪曾祺先生对家乡的全部情感。让咱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习作,也像作者一样,用笔去写写生我们、养我们的那片土地!(板书:我爱我的家乡)
思考:
在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导方式手段上,注重了“重情境对教学的有效触动”这一标准,这是新课程环境下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由学生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片段实录2.以诗引线,“节”中生情
师: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还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家乡的火把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家乡的风俗节日让人难忘,每逢过节,那些这远离家乡的游子们,该有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啊!真可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最能勾起人们对家乡的回想,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家乡的风俗节日和大家一起分享?
片段实录3.以诗引线,“味”中生情
师: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情,家乡的明月照今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家乡的佳节,还思念家乡的什么?
生:我还思念家乡的小吃。师:家乡的小吃透着一股家乡的味道。比如„„
生1:糊米粉。生2:热干面。生3:汤包。
师:这可是咱家乡独有的特色小吃,在别的地方很难吃到的哦!还思念家乡的什么?
生: 1:捉螃蟹。生2:放鞭炮。生3:摘杏果。
师:真想看看你是怎样写和小伙伴们度过的快乐日子,体会那种甜蜜的回味!
思考:
在习作指导的方式手段中,借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平台,让学生在联想中,打开写作思路,有的学生对家乡的风味小吃侃侃而谈,还有的一诉对小伙伴的甜蜜回味,积极拓展、丰富习作表达的内容。
【个人反思】
回顾案例的教学活动,根据第二学段习作指导的标准,在教学的方式手段方面,达到了“注重情境对教学的有效触动”的标准。上课伊始便利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创设情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唤起人们相应的感知,那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和一幅幅宁静小村庄的画面,深深触动了孩子的心灵,营造一个让学生可知可感的氛围,有效地产生“乡情”共振,使学生进入最佳的作文状态。相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更快的进入“角色”,同时也促进课堂生成,激发学生习作表达的欲望。家乡留给孩子的印象不尽相同,有的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名胜古迹、神山圣水,有的则觉得特有的风俗习惯让人回味,还有的认为家乡的人情最难忘,但不论回忆的是家乡的什么,总能引导孩子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说出来、写出来,为说真话、实话,抒发真情实感奠定基础。
第三篇:读后感习作教学设计
读后感习作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并写一篇有关《鹬蚌相争》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二、学习写读后感。下面我们按三个步骤来学习。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学生默读,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交流。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①、明白“感点”:就是最让你受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可以说是观点(主题)。
②、给文章列感点。
学生浏览课文《鹬蚌相争命》,师生共同列出文章的感点。③、师述:同样一篇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每位同学的感点不一定相同;同样一篇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许会列出许多个来,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感点来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①、拟题。
直接拟题:读《……》
读《……》有感读《……》后想到的读《……》的感想读《……》后的感想读《……》后《……》读后感《……》读后我读《……》有感于《……》
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等为副题:如: 宽容
——读《鹬蚌相争命》有感 ②、读后感的写法。开头:关键字:篇名感点
(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中间:关键字:介议联
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结尾:关键字:照应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
三、例文赏析。
四、列提纲、动笔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五、写读后感
好,刚才我讲了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你们回忆一下都是什么,下面你们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好吗?《鹬蚌相争》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了,我们就写一写这课的读后感吧。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读后感作文指导
第四篇: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成长中的烦恼
教学目标 .大胆说出自已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说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2 .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内容具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3 .学会自主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和习惯。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醒回忆 .谈话唤醒学生的回忆,激发习作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常说 “ 少年不识愁滋味 ”。在我的眼里,你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你们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
师:是呀!我们沐浴着父母、师长们的温暖,感受到了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纯真,体验到了努力的艰辛、失败的痛苦、成功的甘甜,丝丝缕缕,点点滴滴。酸甜苦辣 „„ 我们的童年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但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 “ 烦恼大拍卖 ”。大家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如鲜花一般绽放。.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师: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读习作要求与提示,边读边仔细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与提示)(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将学生引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懂得,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来。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为后面的交流与习作实践注入情感因素,做好铺垫。)
二、交流烦恼,真情碰撞 1 .启发回忆,拓宽思路。
师: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无忧无虑的。谁又知道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那么你在成长中有没有烦恼呢?有哪些烦恼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回忆一下在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有过哪些烦恼的事呢?又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
(学生回忆思考)2 .搭建舞台,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都先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再用具体的事情说出烦恼的原因,同学间进行一次心语沟通。充分交流后,每个小组再推举一位同学在班上汇报,看谁汇报得具体清楚,有条理。
(学生分小组交流活动。教师点拨指导,要求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力争全员参与)3 .创设情境,全班汇报。
模拟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请各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自己的烦恼,在交流中其他同学可以询问。教师重点从语言表达和内容两方面指导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师:今天《实话实说》的话题是 “ 成长的烦恼 ”,请各位 “ 嘉宾 ” 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心声。现场采访现在开始!师:我们先说一说自己都有哪些烦恼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归纳分类,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烦恼的内容及原因。
生:妈妈对我要求太严格,每天做完功课,她还要给我布置作业,我好累。生:老家原先空气很清新,可现在建起了石灰窑,环境恶化,天都变成灰色的了。生:我养了只小狗,可妈妈说太吵、太脏,背着我把小狗送人了。
师:说得真好!对呀,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
(作文要创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让万般感慨涌于心头。这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习惯,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难题。)
三、放胆习作,真情体验 1 .佳作引路,示范指导。
教师提供优秀习作为范例,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习作的方法。.捕捉材料,交流构想。
师:你打算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准备怎么写呢?先想一想再把自己想写的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相互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 生:我准备写的烦恼是我的眼睛近视。生:我有一个烦恼,那就是我个子矮。
师:你们真会从生活中选材。你们烦恼的原因是什么?谁来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具体说一说?
生:有一次,我帮老师擦黑板,我擦了下面的一半,可擦不到上面那一半,不管我如何在黑板前蹦来跳去的,可就是擦不到上面的,这时我想: “ 要是我能长高一点儿该多好啊!” 可是想了也是白想,我不可能马上长高,只好搬来一张椅子,站上去擦。唉,个子矮的滋味还真不好受。
师:多会说的孩子,你说得真棒!如果你把刚才说的整理下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了。(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几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心里话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相互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3 .动笔成文,相机辅导。
师:刚才大家都能说出心里话,不仅说出了烦恼事,还说出了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下来?为了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你所想的、所说的烦恼写下来吧!老师相信大家不但说得好,写得一定同样精彩!(学生自选习作素材,自定习作内容,动笔尝试习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特别是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交流素材,既拓宽了习作的思路,又让学生体会到选材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表达,不作过细的指导,这样避免了思维的束缚,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四、修改定稿,分享烦恼 1 .读给自己听,自己修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读给同学听,合作互改。
师:谁想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师:大家听后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说一说。(引导学生评价,修改。)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谁写得清楚具体,哪些地方写得好,也可以互相交换改一改。.读给家人听,分享快乐。
师:回家后,请读给家人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他们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认真改一改。
(评改赏析作文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自改之后。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既增进了了解。又加强了合作,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共同的提高。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师生共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活动中有对话,对话中有活动,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令作文评改充盈新的活力,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吉林老师曾说: “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巧妙创设情境,通过 “ 回忆生活 ”“ 现场采访 ”“ 交流汇报 ” 等环节,切实把习作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做到 “ 我口说我心 ”“ 我手抒我情 ”,让习作成为需要,成为快乐的事情,使我们在学生作品中看到童真、童趣,看到真实的儿童世界。.选取生活素材,汲取生活之源。
叶圣陶先生指出: “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 这次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生活。在教学中,以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事例拓宽学生思路,努力让学生思考、关注身边的事,多角度地回忆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生活素材中选取习作所需要的最佳材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冲动和愿望。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从走进生活到书写生活,学生在完成生活作文的同时,灵魂深处也接受了一次生活的有益洗礼。.注重评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在教学中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使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性,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知道改什么,怎么改,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
第五篇:读后感习作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我爱读书,我曾经被《笑面人》这本书中的情节
所吸引,为《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而喝彩,对《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深感敬佩,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到愤愤不平,对《白雪公主》中恶毒的皇后咬牙切齿„„但是,令我记忆最深刻的就要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在今年的图书交
易博览会上我让妈妈给我买的,因为我早就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个盲人,她非常了不起,我想通过这本书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女性。所以,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海伦·凯勒曾经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她给她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可是当她十九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了,海伦突然高烧不退,等高烧退去之后,可恶的病魔却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力。也许大家都不会相信,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给后世以勉励。
海伦·凯勒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自己看不
见多姿多彩的世界,却又是那么想看一眼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所以她非常羡慕那些有一双明亮眼睛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好好珍惜。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和海
伦相比,我拥有健康的体魄,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所以,我今后,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生活,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样才不会辜负了我们所拥有的明亮的眼睛和一切美好的东西。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的感受。
我建议那些还没读过此书的人们抓紧去阅读它
吧,相信它一定会带给你无限的精神食粮。
让阅读伴随我们成长
——读《窃读记》有感
《窃读记》一文主要讲了作者林海
音童年时代因无钱买书,所以只好在书店里窃读,窃读的滋味让林海音感到快乐、惧怕,但她却从书中找到了快乐。
小海音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
望,是多么强烈呀!因为她牢牢记着国文老师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看看小海音,再想想自己,我忽然觉得十分惭愧。记得一个星期六,我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心想:这下,我可以轻轻松松地玩了。就当我刚要走出家门的时候,爸爸问:“乐乐,作业做完了吗?”我得意洋洋地说:“早就做好了,我现在要出去玩了!”爸爸严肃地说:“你现在去看看书。”“老师没有布置看书这个作业呀!”我反驳道。这时,爸爸温和地说:“孩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点书,你就会有很多的收获!”可是,想着出去玩的我哪里会听爸爸的话呢?
读了《窃读记》这篇课文,我深深
地反省着: 学无止境,我们多么需要小姑娘那种如饥似渴的读书精神啊!吃饭是为了长身体,读书是为了长见识,我们不但需要吃饭,更需要读书,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让我们也牢牢记住:“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