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知道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能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3.思考和探究,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对唐朝繁荣的影响,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内容。
理由: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有助于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教学难点:客观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理由: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策略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可选)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习过两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秦朝和隋朝,你能简要的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吗?
学生:学生约用1分钟的时间进行回顾,并简要书写回答纲要,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口头回答教师的提问。
①王朝时间短,二世而亡; ②修建了大型工程;
③统治残暴、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教师过渡:随着隋朝的灭亡,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这就是唐朝,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标划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温故而知新。总结隋朝由暴政而灭的历史教训中,为唐初政策做铺垫。
2.唐朝的建立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朝疆域图》。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结合《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以及唐都长安城的位置。教师过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至今海外华人还被称为唐人、华人侨居地点还被称为唐人街,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一繁盛时期的肇造之人──唐太宗。
【设计意图】作为识记类的目标要求,本身并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尽量利用短平快的方式处理,为以后的重点落实、难点突破赢取充足的时间。
3.初识唐太宗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
通过屏幕上的材料,你对唐太宗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初步认识? 学生1: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说明他有才能。
学生2: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说明他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有着卓著的功绩。
学生3:登上皇帝之位后,他励精图治,成就了彪炳千古的治世佳话“贞观之治”,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有着杰出的政绩。
„„ 学生4:他通过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夺得政权,说明他父子兄弟亲情很缺失,是一个恶人。
教师过渡:在没有完整接触这位君主时,我们不急于给他下结论。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贞观之治局面,现在我们就通过贞观之治的学习再进一步的了解一下唐太宗。
【设计意图】对唐太宗形成初步的认识,在矛盾的认知中,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为进一步客观评价唐太宗奠定基础。通过此过程引出下一步贞观之治的学习。
4.贞观之治
教师:“贞观之治”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称作“贞观之治”呢?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回答。
教师整理总结:“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措施,促使唐朝出现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627-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教师:诚然,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得以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教师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先阅读教材,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逐条整理要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这些要点,大体包括两个板块的内容,即唐太宗的治国思想(A)和治国政策(B),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要点分类整理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用A和B逐一标记板书的各要点。最终整理如下: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1)人君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B.唐太宗贤明的治国政策
(1)任贤纳谏。
(2)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3)轻徭薄赋、疏缓刑罚,文德治国。
(4)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5)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6)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设计意图】此课堂环节以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对学习资源进行逐条提炼,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类总结,这样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顺利达成课堂预设目标。
5. 评价唐太宗的统治。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教师:屏幕上显示的是唐太宗的自我评价,结合本课的学习,你能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强调评价历史人物时,切忌仅谈观点,要有理有据,论从史出。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总结评价内容,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教师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设计意图】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利用已占有的学习资源对唐太宗进行评价,并学习、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一般方法,为自主评价下一历史人物──武则天做好准备。
6.一代女皇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10页《武则天》画像,教师简介武则天的经历。教师: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讨论分析,展示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所以郭沫若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评价。
教师多媒体展示“无字碑”,进行简要说明,并提出问题:在你心中,你认为武则天是怎样的皇帝?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是对新知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本课前一阶段所培养的学习能力、所学习到的学习方法的检测与巩固。
7.课堂总结
教师多媒体展示知识框架,并据此总结本课要点。
六、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4.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冶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A.房玄龄、杜如晦
B.姚崇、宋璟
C.卫青、霍去病
D.宋濂、郑和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B
6.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维护统治。
第二篇:第2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第2课 “贞观之治”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掌握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重视纳谏的治国方针,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戒奢从谏,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州并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等统治措施,能准确陈述贞观之治的内容: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争强。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注意发展生产,选贤任能,政绩突出。学生在了解唐太宗的基础上,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放映贴进学生生活的《大明宫词》片段,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开展设计“唐太宗”艺术形象这一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迁移知识,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并对唐太宗作出评价,通过交流,进一步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客观、全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展课堂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塑造唐太宗的艺术形象,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唐太宗评价,在活动中对唐太宗的开明胸怀产生认同感,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认同武则天的政绩,全面了解武则天。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贞观之治”,难点是评价唐太宗。包括唐太宗的治世方针、一系列统治措施和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内容能够准确地表述。课前预习
① 观看有关武则天的影视作品。② 阅读反映唐太宗的历史资料。
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达成共识。
(一)唐朝的建立
_____年,隋朝灭亡。李渊进入_________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后传位________,即唐太宗,年号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措施
①经济上:重视发展__________,减轻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政治上:合并____________,革除_____________;注意任用_________________和虚心________________。2.“房谋杜断”:房谋是_____________,杜断是_____________,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3.“贞观之治”:政治比较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国力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_____________。
2、武则天统治政策:
①重视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破格选拔_____________,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它的统治“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课堂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板书设计: 第二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建立
二、“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其中敢 于犯颜直谏200多次,名垂青史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张玄素
2.毛泽东的诗词《沁园 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3.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
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武则天的统治被后人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能说明这一点的史实包括()
①武则天改国号为周②由皇后成为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④继续推行唐太宗选贤才的政策
⑤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5.以下史实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A.建立唐朝
B.合并 州县C.注意发展生产
D.注意任用 贤才和虚心纳谏 6.“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能说明唐太宗()A.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了隋亡的原因
C.认识到了水与舟的辩证关系
D.认识到了统治者应采取的统治权术
7.唐太宗患有气喘病,臣下因其居所潮湿而奏请在宫中为他建立一个暖阁。唐太宗说“破土兴 工,花费很多„„不可浪费民力”,这说明()A.唐太宗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B.唐太宗廉洁奉公
C.唐太宗“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D.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8.对于
8、“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唐太宗善于吸取隋亡的教训,以史为鉴
②唐太宗注重发展经济
③唐太宗任用贤才,要求臣下廉洁奉公
④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内容不属于唐太宗的主张的是()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君臣须讲究排场 D.政府要轻徭薄赋
二、材料题
材料一:她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684年下令奖励农桑,提出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降职。高宗死时,她宣布百姓年满50岁者免除徭役,比60岁免役的旧制缩短了十年。
材料二:她很爱才。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就立刻废黜甚至诛杀。她选用的宰相狄仁杰是有名的贤相。开元年间的名臣姚崇、宋、张九龄等都是她提拔上来的。
材料三: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380万户猛增到615万户。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材料中的“她”指的历史上的哪位皇帝?她统治时期被评价为什么?
⑵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三各说明了什么?
第三篇:第2课“贞观之治”(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2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2. 思想认识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进步性改革措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终于促成了“贞观之治”。3. 能力培养
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两个人物的评价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打开课件首页,播放乐曲)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唐朝的建立
1. 晋阳起兵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战争爆发。(展示隋炀帝的画像)隋朝官僚李渊617年在晋阳起兵反隋。618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展示李渊的画像)
2. 唐朝建立后,又经过七、八年的战争,逐步统一了全国。(展示唐时期全图)
二、玄武门之变(展示唐太宗像)
1. 时间:626年
2. 经过: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等,史称“玄武门之变”。
3. 性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史料:“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太宗乃纵禁苑所养鹰犬,并停诸方所进珍异,政尚简肃,天政大悦。”――《旧唐书•太宗本纪》 提出下列两个讨论题:
① 什么是玄武门之变?事变的性质怎样?历史的根子在哪里? ② 你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评:李世民的帝位虽是通过政变夺得的,但从他即位后,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有利于唐朝走向强盛的角度看,政变的结局并不是坏事。
三、贞观之治(展示问题:“为什么唐太宗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他有什么作为?”让学生讨论,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1.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船水,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2.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节俭。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④任用贤才,虚怀纳谏。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作宰相,人称
“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讲有关魏征的故事)
3.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上述内容边讲边展示)
四、女皇帝武则天(展示武则天的画像和卢舍那大佛图片,简单介绍武则天的生平)
政绩
①继续推行唐太宗的发展生产的政策。
②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
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讨论:如何评价武则天?
(展示武则天的“无字碑”和影视作品的的武则天形象。讲述武则天为什么立“无字碑”,称道武则天对身后名的达观态度。)史料:“初,则天年十四时,大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择自《旧唐书》
小结: 唐朝建立后,唐初的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政治上注意重用贤才,听取不同意见,扩大统治基础。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巩固练习(幻灯片展示练习题)1. 唐朝___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国力逐渐强盛,史称“_____”。
2.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哪位皇帝说过这样的话?()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哪项叙述是错的?(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4.唐太宗统治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的教案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②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法指导:主要体现“先学后教”教学理念。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课时:1节课
教学过程:
环节
1、导入阶段:(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下面,我们先了解关于李世民的有关故事。
环节
2、浏览阶段: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览教材,教师出示问题。
环节
3、解读阶段:主要分析本节课我们要学习那些问题,特别是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分析。
环节
4、讨论阶段:学生围绕多媒体上展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
5、问题阶段:学生提出在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环节
6、交流阶段:
一、唐太宗李世民
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2、唐太宗的政绩:以隋为鉴、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
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 ‘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 基础。
二、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 谏
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 相,人称“房谋杜断”。
材料二:唐太宗曾命令百官上书议论朝 政得失。
武将常何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写的二十多条意见都能切中 时弊,一问,才知道是他家的食客马周代写的。太宗立即召马周进
宫,发现他确实人才难得。虽然马周出身贫贱,也没有立过功,但太 宗破格提拔,马上委任官职。马周果然不负所望,很快就做了宰相,并多次劝诫唐太宗减少劳役,体恤百姓。讨论回答:
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 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 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
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 “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 “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 评,认真改正错误)
3、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 定。
4、贞观之治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松、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环节
7、应用阶段: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环节
8、小结阶段:以课后“思考与讨论”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找论据,经过讨论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驳。在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教师要应该指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环节9:板书设计: 环节
10、作业阶段:
1、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2、材料题: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之治》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这里的“本”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 “务本”?
唐太宗李世民
时间: 626年
年号:贞观功绩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以隋为鉴、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表现:
作用: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定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 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2)这种观点和汉朝初年的什么政策最相似?
(3)采用这种政策后的社会状况怎样?
(4)采用这种政策后出现了历史上的那一个治世识局面 环节11:教学反思:由于本节课信息量大,讨论多,对时间把握不住。
第五篇:教科版思想品德七下第2课《集体的力量》导学案
第二课我与我们
(二)集体的力量
【自主探究】
1.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①团结协作有利于人类___________;取得___________;推动___________。②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我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③团队精神是___________的重要保障。2.什么是真正的团结?
要真正做到团结互助,需要勇于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3.怎样理解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竞争与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共存才能不断推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②敢于竞争意味着________;承认________,________;努力发挥________,争取超越他人,实现共同进步。
③善于合作意味着与同伴___________,取长补短;与他人合作,不计较___________;为了实现而。【当堂检测】
1.“一只手,提个篮;两只手,端个盘;十只手,推动船;百只手,把河拦;千只手,推倒山。”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只有人数多的大集体,团结才能发挥力量 B.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缺点 C.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无法立足社会 D.团结能使集体战胜困难,不断进步和发展 2.“龟兔赛跑新传”——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很快到了河边,到了河里的乌龟驮着兔子游,结果实现了共赢。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创造竞争中的双赢②要竞争就不能合作,要合作就不能竞争 ③在生活中,既要学会竞争又要善于合作④竞争只会两败俱伤,合作才能实现共赢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3.无论是一支球队、一个企业、一个研究小组,还是一支部队,成员的合作对于集体的成功至关重要。这说明()
①只要团结协作,集体必然会发展壮大②团队精神是集体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③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成功的重要保障④集体的发展有赖于每个成员团结协作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4.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团结协作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下列同学的做法有利于团结的是()
①林强对班里的同学从不说一句批评的话②看到违反校规的现象,李梦都给予批评 ③对批评自己的同学,赵阳总是不屑一顾④刘磊敢于自我批评,从不掩饰自己缺点A.③④B.①④C.②④D.②③
5.一个缺乏竞争的集体,将失去前进的动力。敢于竞争意味着()①对自己有信心,努力发挥自身潜力②承认别人长处的同时争取超越他人
③与同伴互帮互助,主动与他人合作④坚决反对借助不正当手段而获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进入初中后,同学们在学习上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在学习上,高丽发挥自身潜力,积极向上 B.为当选优秀学生,张强贬低所有参选同学 C.为保持英语优势,李梅考试时打起了小抄 D.看到好友当选为团员,王娟的心里很酸楚 7.当今社会,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我们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就是()①团队内部成员上下一致、相互支持②队员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一团和气 ③本着团队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行动④能够顾全大局,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8.2008年,一个个神话就在哈师大附中高三(2)班真实地上演了。全班56人参加高考,3人超700分,55人分数超过600分;全班12人被保送北大清华,理科状元也出自这个班。唯一没有超过600分的学生,也超过全省理科一本线。班主任刘振成不断为学生灌输“霸气的野心”理念,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的竞争意识。任毅刚刚入学时班级排名倒数第四,基本不把考上一流大学当回事儿。刘老师私下与他沟通,“在学习中要有野心,要有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气魄”,这句话在他心中起了波澜。高考成绩揭晓,任毅总分达到699分。在这个班,学生间的互助氛围也十分浓厚。高考状元张晓睿告诉记者,如果班上某个同学有一道题做不出来,身旁的同学都会过来参与,有时会聚来一群人。班级有个口号:“团结务实,我为第一”。
哈师大附中高三(2)班造就的“高考神话”给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