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课程教案)

时间:2019-05-15 07:4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1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课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1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课程教案)》。

第一篇:小学1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课程教案)

小学①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

【教学目的】 通过此次学习,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协调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此次学习,使家长了解应该怎样协调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掌握如何在家教实践过程中,协调孩子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教学重点】

使家长了解应该怎样协调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掌握如何在家教实践过程中,协调孩子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教学对象】 二年级家长学员 【教学方法】

情景演绎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讲授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多想让老师喜欢我

一、情景演绎:(请一位家长扮演妈妈,一位学生扮演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妈妈,我觉得老师不大喜欢我。” 妈妈:“不会吧?” 孩子:“我上课把手举得老高老高,可是,老师一次也没有叫我。” 妈妈:“也许老师没有看见,说不定下次老师就叫到你了。” 孩子:“不对!我们班的徐丽,老师每节课都叫她,我就坐在她前面呢!” 妈妈:“这......” 孩子心灵独白——

我真羡慕我们班的徐丽,老师是那么喜欢她,几乎每节课都喜欢叫她回答问题,即使徐丽答错了,老师也会笑着对她说:“没关系,再想想。”其实,我的小手也举得很高,可是,老师就是看不见。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喜欢徐丽却不大喜欢我?

我好羡慕徐丽,羡慕她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羡慕她领着我们读课文的样子,羡慕她跑前跑后地帮老师拿东西,更羡慕老师那么喜欢她,我在心里盼望着,要是老师像喜欢徐丽一样喜欢我,那该有多好啊!妈妈——

最近,经常听孩子说,班主任老师非常喜欢他们班的班长徐丽,可是不大喜欢他。看到他那种既羡慕有落寞的样子,我很心疼也很担心。

说实话,从上学那天开始,我们就盼着孩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来喜欢他、欣赏他。可是,这才上学几天啊,孩子就已经感到老师不喜欢他了。将来,万一孩子因为老师不喜欢他,就不好好学习,那可怎么办?

师:首先,让我们对刚才这对母子的真情演绎表示衷心的感谢!(热烈鼓掌)它们表达出了孩子的茫然和妈妈的焦急的心情。是啊,哪个父母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然而,心疼之后,我们该怎么办?(给家长思考的时间)

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让多个家长学员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虽然各位家长的做法和看法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家长们正努力寻求一种更人文,更圆满的解决方法。我们来看看案例中的妈妈是怎样处理的吧!

二、情景演义:课本第2页的教育故事

师:很快她们就一起完成了这封信,她的眼前满是老师和蔼可亲的样子,孩子忽然觉得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心里高兴极了。她对自己说:我要更加努力,我要让老师更喜欢我!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睿智的母亲是怎样写的?(幻灯片出示:给老师的一封信)

师:这是一封多么情真意切的信呀!这封信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你瞧,孩子不是自己也说了:我要更加努力,我要让老师更喜欢我!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好好学习,努力表现自己,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搭建融洽师生关系的桥梁

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尚小,还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与老师建立亲密的关系。而老师在班级容量大,教学任务繁杂的情况下,很难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每一个孩子,喜欢每一个孩子。那么,父母就要为孩子和老师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情感链接,担负起至关重要的责任。所以,孩子与老师是否能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长的。

为此,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学会巧妙的与老师沟通,从而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让老师逐渐喜欢上自己的孩子。

四、交流互动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和老师沟通呢?

(家长学员发言)

师:是呀,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所以,首先,我们应该:

(一)信任老师(幻灯片出示重要内容)

要想和老师合作,尊重和信任老师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要想得到老师的尊重,就要先对老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对老师持有一种无条件的信任。

(二)避免批评

家长跟老师谈话时,要尊重老师的专业,你们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跟老师说。(举例说明用课本第8页中的例子)

(三)分享喜悦 讲课本中的内容

(四)紧密配合

举教学中的事例,如:当孩子出现不好的习惯时,家长如何和老师配合等。

(五)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尊师教育。讲课本中的内容,举反面的事例

(六)家长到学校跟老师交谈,请老师给孩子成功的机会,时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之一。讲课本上的内容

(七)如果想更有效的增进与老师的沟通,家长还要多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

如:亲自教育讲座、父母成长团体、读书会、教学成果展览、运动会等。如果有机会,家长要主动协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这样不仅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而且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上的示范都有其深远的意义和效果。

另外,我们也要从我们的孩子身上找原因,和孩子一起想想以下几个问题,想想应该怎样做?

(幻灯片出示)

(一)老师为什么喜欢她不喜欢我,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么做?

(二)仔细观察老师都喜欢那些同学?和这些同学相比,你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学习不好?纪律不好?和同学关系不好?还是因为你不善于和老师交流,老师根本不知道你内心的需求?

(家长学员谈自己的孩子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师:和孩子一起找到了原因,那么,你就找到了解决的对策。(幻灯片出示)

(一)如果因为你学习不好……

(二)如果你比较内向……(课本第10、11页的内容)

五、总结(幻灯片出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伙伴之间的人际关系

师: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需要家长的帮助,与伙伴之间的关系更需要家长的指导。案例一 为孩子的交往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户新邻居搬了过来,琼斯太太注意到他们家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于是,她对自己的女儿梅莉说:“宝贝,你要有新朋友了,你为什么不出去向他们打个招呼并带他们到周围转转,帮他们熟悉一下环境呢?”梅莉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出去了。但她站在篱笆旁看着那两个孩子忙忙碌碌地整理东西,试了几试没有开口。最后,梅莉回到了房间,很遗憾地对妈妈说:“我很想成为他们的朋友,但我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搭腔。”妈妈立刻意识到,自己需要为孩子的交往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妈妈没有说话,而是以实际行动来说话——她做了女儿没有做到的事。事后,女儿说:“以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选自网络

很多人在陌生人面前都会退缩,多数孩子也是这样,并且在羞怯心理的驱使下,孩子很不善于向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但每个人都会遭遇很多陌生的事物和人,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相处甚至是和他们交朋友,孩子也不能例外。当孩子出现怯场的情况时,父母有必要为孩子的交往提供必要的帮助。案例

二、善待孩子的朋友。

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在朋友面前特别注意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善待他们的伙伴,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很有尊严,也会让他们更乐意与人交往。一位母亲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中午她回到家里,打开门时大吃了一惊,儿子正和两个朋友在家里“大吃大喝”,碗筷摆了一大桌。儿子见她回来,赶忙站起来笑着跟她打招呼,这位母亲一时气愤没有吭声,那两个小孩子也赶快站起来说道:“阿姨,您回来了。”她还是一声不吭,径直走进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了门,半天没出来。这一举动把孩子们吓坏了,两个小伙伴慌忙溜走了。晚上儿子没有吃晚饭,不管她和丈夫如何劝说儿子也不肯动筷子,而且一连几天食欲大减、情绪低落。

这位母亲对小伙伴的冷落使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使孩子在朋友面前“颜面尽失”,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无颜见人”,并且觉得很对不起朋友。再加上孩子喜欢在小伙伴中夸自己父母如何疼爱自己,自己的家庭如何温暖,而这位母亲的所作所为使孩子极为失望。他幼小的心灵会隐约感到,是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母亲原来这么自私、小气,母亲的高大形象顷刻矮小了许多,孩子的自卑感也油然而生。

其实,父母尊重孩子的小伙伴就是尊重孩子自己,他会在我们的尊重中得到欣慰和心理的满足,同时也会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接纳。否则他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阴影和创伤,在朋友中会遭到嘲笑和冷落。这位母亲的错误之处是太“怒于言表”了,如果她稍微冷静一些,有点教育慧智,比如热情招待一下,待“客人”走后再“论个是非”,其结果将是截然不同的。孩子是社会的人,他同样需要温暖,需要伙伴,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怠慢了他们的朋友。

案例

三、孩子之间交往家长别怕吃亏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候,我们几家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大院里,院子里放着口大缸,缸里有半缸水。那天我和一个小伙伴在缸边玩。她拿一个乒乓球拍子扔进去,我拿一根树枝捞上来。如此反复几次,意外发生了——我使劲探身捞时掉进了缸里,幸亏当时有人看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被送回家后,父母在安慰我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教训了我一顿:怎么那么傻?为什么他不捞你替他捞?我想分辩,但看到父母的脸色,最终什么也没敢说。当时父母想到的只是我吃亏了,却忽略了孩子在这一扔一捞中得到的快乐。案例

四、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沟通技巧

小汤姆上小学二年级了,可是他总是不开心,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宝贝,怎么了?”这天回到家里,妈妈摸着他的小脸蛋,轻柔地问。

小汤姆委屈地说:“在学校我没有好朋友,那些小朋友都不喜欢和我玩。”

“你对他们不友善吗?你应该试着和他们交朋友,其实大家都很喜欢你的,像你这么可爱的小男孩怎么会不受欢迎呢?”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样接近他们。”

妈妈顿时明白了:原来小汤姆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妈妈向小汤姆传授了一个星期的沟通技巧后,小汤姆便有了很多朋友。专家支招:让孩子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

如果孩子现在还不是很擅长与人沟通,当父母的不要着急,因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是有迹可循的,不妨让孩子学学下面这些技巧。

1、掌握说话的时机:如果没有把握好说话的时机,即使说的内容很精彩,也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要让孩子学会根据对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当时的氛围等条件说话,不要口无遮拦,更不要信口开河;

2、掌握说话的场合:要让孩子知道说话应注意场合,对年龄、身份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措辞是不能一样的,比如可以和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开玩笑,对长辈就不能这样做;

3、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通常情况下,沟通方式有口头、书面、电子媒介等,要让孩子学会根据不同的沟通内容、沟通目标,再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沟通;

4、合理配合身体语言:在与人沟通时,如果合理地搭配身体语言,可以很好地促进沟通效果,比如正视对方表示重视和尊重,时而扬起眉毛表示感兴趣,打手势表示强调;

5、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信息传递给对方,而只有交谈双方对问题概念明确一致,我们的观点才会被对方领会、接受。

交流互动

师:你的孩子在交朋友时出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做的?(家长谈自己的想法)

师:原本,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由于做家长的爱子心切,不能容忍孩子受半点儿委屈,而且习惯地用成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眼睛只盯在吃亏不吃亏上面,认为这就是保护,这就是爱。我们的眼睛没有看到的,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东西:快乐!

在孩子的游戏里,没有谁更吃亏、谁占了便宜这一说,只要他们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父母就不必大惊小怪。另外,即使孩子们出现了打闹,父母也不要参与其中,因为,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学习妥协、谈判、合作等等与人相处的技能,这种学习,较之父母的百遍说教都要来得有效。

案例二 如何处理游戏中孩子的人际关系

周末,我们和朋友一起野餐。大人聊天,五六个还没上学的孩子在不远处玩耍。

突然,戴比的女儿歇若跑到妈妈前委屈地说:“妈咪,安娜不让我玩跳绳。” “亲爱的,去同安娜协商一下。”戴比亲了亲孩子说。歇若一边跑向小伙伴一边高叫:“安娜,妈妈说,请你让我玩一下。”小小年龄已学会假传圣旨,把大家都逗乐了。

可过了一会,歇若又红着眼睛、嘟着嘴回来了:“妈咪,安娜还是不让我玩。”戴比把女儿搂进怀里:“宝贝,再去同安娜协商一下,妈咪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歇若又回到孩子的世界,一声不吭地看着安娜和其他孩子跳绳。过了一会儿,她用很平和的语调问:“安娜,我能玩一下吗?”安娜看了看她,说:“你可以玩一分钟。” 歇若高兴地接过跳绳,说:“我先玩一分钟,然后轮到你。” _____选自网络

师:歇若妈妈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忽略型”。交流互动

师:当你们的孩子在游戏中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你们是怎样做的?(家长谈自己的做法)

师:通常当孩子在游戏中产生矛盾时,父母是怎么反应的呢? 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下面几种类型:

1、家长代替型: 家长代替自己的孩子去与其他孩子商量、谈判,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锻炼协商能力的机会。孩子的心中不仅会积累起依赖性,还会因缺乏锻炼的机会而变得社会智商低下。

2、注意力转移型: 家长怕孩子受委屈,又不愿意去“招惹”孩子的“是是非非”,于是用另一个玩具或其他玩的机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要比“家长代替型”稍好些,因为它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孩子: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但避开矛盾也就意味着错过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敢直面挑战,一味躲避矛盾。

3、拔刀相助型: 大人用自己的冲动代替孩子的思考,家长领着孩子去“兴师问罪”,试图以“暴力”平息孩子间在游戏和玩耍中正常的纠纷。这是最糟糕的处理方式。它不但剥夺了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还会使孩子滋长仗势欺人的心理。长此以往,被损坏的就不仅仅是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有他们的道德根基。

4、忽略型:很多情况下,孩子在游戏中产生的矛盾,最终可以由孩子自己协商、自己解决,大人不必干涉,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的预演:学会处理与他人的纠纷,学会调整自己的态度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有好处的。

父母对孩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在群体中的表现,孩子的性格,孩子处理冲突的能力和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些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重视对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特别是要让孩子学会去处理冲突,学会去协调。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呢? 专家支招:(幻灯片出示)

1、要鼓励孩子多串门。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根据孩子的性情,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要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提高交往的勇气。

2、放手让孩子自己择友。家长应避免以成人的观念帮孩子选择朋友。孩子自己择友的过程,也就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家长可在一旁多加注意,并适时给予建议,提醒孩子提高警惕。

3、鼓励孩子间的群体活动,允许孩子参加“没有组织”的游戏。没有成人的组织,孩子们要在一起玩,就要自己建立规则、遵守规则,就要学会妥协、协调、让步、服从大局。

4、创造各种条件为孩子建立群体活动环境,如社区游乐场、各种各样的球队等。

5、在孩子参加群体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6、当孩子在游戏中被同伴排斥时,不可一味护着、宠着自己的孩子,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学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纠缠问题本身。

7、当孩子在游戏中同他人发生纠纷时,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与他人协商。让孩子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学习妥协与周旋。后续作业:(幻灯片出示)

下面,留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2、在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中,你认为最难处理的是什么问题?

第二篇:家长课程备课: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

“多想让老师喜欢我”(与老师相处)“他们都不和我玩”(与同学相处)【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讲课,使家长认识到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其重要性。

2、了解一些解决孩子人际关系的办法,帮助孩子搞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切入点】

由孩子与老师或同学关系不融洽,感到苦恼的问题切入 【教学过程】

一、讲述书中“多想让老师喜欢我”或“他们都不和我玩”案例故事:

也可根据班级内孩子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适当添加一些内容,以引起家长对此问题的足够重视。

二、教师提出问题:

您认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心理困惑,对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不良影响吗?(可家长发言)【教师总结】

①如果孩子对教师有畏惧、厌烦等情绪,肯定不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亲其师,信其道”;

②和同伴关系不好,孩子就会产生孤独、苦闷等心理状况,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和健康状况——孩子会分散学习精力,没有学习的良好情绪;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三、具体讲解

第一课时

如何成为老师喜欢的孩子

让老师喜欢,这应该说是每一个学生都希望的。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好好学习,才会努力表现自己,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可是,老师喜欢我们的孩子吗?这是孩子上学之后,父母首先关心的一个问题,并常常以老师是否喜欢自己的孩子作为评价孩子受教育机会与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是评价老师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欢”不仅意味着家长对老师的一种期待,希望老师能够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好感,能给予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与关爱,而且“喜欢”还包含着家长的特殊期待,希望老师能充分关注自己孩子的兴趣、愿望与要求,并根据孩子的发展能有针对性地施予特殊的关照和教育。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充分的权利希望和要求老师“喜欢”自己的孩子,喜欢每个孩子本来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有责任了解、关心、接纳和热爱自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并实施相适宜的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这是孩子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

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质和潜能,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条件,独特的脾气和性格,在当前小学教师繁杂任务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尚无法一一了解到每一个“独生子女”的特殊要求,有时也难以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每一个孩子,“喜欢”每一个孩子。因此,家长也要充分理解老师,对老师有一个合理的期待。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和老师融洽相处,有的孩子对老师敬而远之,有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有的甚至顶撞、侮辱老师。其实,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从本质上是喜欢老师的,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喜欢,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明显的向师性。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不愿意亲近和喜欢自己的老师呢?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可能的原因:

1、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或者老师跟孩子都没有交谈过。

2、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3、孩子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常常受到老师过多的批评。如果孩子受到太多、太严厉的批评,就会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造成师生之间在感情上的隔阂。

4、如果孩子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会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的情绪,与老师感情日渐疏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对老师的喜欢依赖于老师对他们的情感,而孩子的年龄尚小,还不足以依靠自己的能力与老师建立亲密的关系,那么,父母就要为孩子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情感链接担负起至关重要的责任。所以,孩子与老师是否能够建立良好、和谐 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长的。为此,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学会巧妙地与老师沟通,从而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让老师逐渐喜欢上自己的孩子。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下面几点谨供家长参考:

1、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要避免彼此抱怨,要理性地反思自己与老师沟通的态度与技巧。这些问题值得家长进行深刻地反思:

(1)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去拜访老师?

(2)你是否提供一些老师想了解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3)你是否理解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4)你是否理解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5)你是否对老师的一些做法表示支持?(6)你是否专注地听老师的叙述?(7)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8)你在谈话结束前是否感谢老师的辛劳?

2、在反思以上问题时,家长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同时深入地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是否对老师存有戒备的心理?(2)是否自认为懂得的比老师多?(3)是否防卫心太强?

(4)是否缺乏和老师沟通的经验?

3、家长要拥有平和的心态,避免怀着太多的功利性色彩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具体表现为:

首先,信任老师:要想和老师合作,尊重和信任老师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要想得到老师的尊重,就要先对老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对老师持有一种无条件的信任,家长要相信只要自己的态度和悦,老师都会乐意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因为每位老师都会衷心地希望自己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第二,避免批评:家长跟老师谈话时,要尊重老师的专业,家长可以跟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跟老师说。家长要充分地认识到,由于所站的教育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事情的方向也不同,所以处理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别忘了给老师一些支持和肯定,不要直接给老师提出意见,也不要强硬地要求老师改变教育行为。即使有一些意见,也要把批评夹在厚厚的赞美之间。例如,真诚地表示:某某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我是某某学生的家长,我常听到孩子谈到您的一些教法,非常敬佩,谢谢您这么认真地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说他在学校里发生„„,我想这问题得请教您,看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配合„„,然后,耐心地倾听老师的想法。有时,孩子回家会说一些可能引起与老师误会或冲突的话,孩子也许无意说谎,史是由于认知和语言的缘故,可能表达不够清楚,或者只说了利于自己的一面之词。这时,家长既不要责怪孩子,也不要太着急,即使听起来很严重,冲动也只会

误事,先打电话或拜访老师,把事情加以澄清。其实,大多数的事件在证实之后通常都是些小事,不必过分在意。

第三,分享喜悦:家长平常可以多主动跟老师聊天,在聊天时可以多跟老师分享孩子在家的点点滴滴,老师不仅能感受到家长的喜悦,同时也能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敬重,老师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继而会更加关注孩子,“喜欢”孩子。而有些家长往往是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再去找老师,我想这样的效果就会差了很多。

第四,紧密配合:老师的教学是需要家长的配合的,尤其是当老师告知家长,孩子有出现不好的习惯时,一定要跟老师配合,不要一味地责骂孩子,反而要多听听老师怎么说,最重要的是要一起帮孩子导入正确的方向,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4、拥有了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家长还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以及掌握一些与老师沟通的必要的技巧:

(1)父母首先要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尊师教育。学生必须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如果因为教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那是不对的。最忌讳的是家长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一旦家长对教师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难的。对孩子进行尊师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感人的尊师故事,或者是带孩子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给孩子做出示范。

(2)家长到学校跟老师交谈,请老师给孩子成功的机会,是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之一。孩子不喜欢哪位老师,家长先主动与这位老师沟通。家长这样做,会促使老师自省。当老师态度平和之后,家长跟孩子一起请教老师,当面分析孩子的优点与不足,请求老师在课堂上或课下给孩子一定的表现机会,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3)如果想更有效地增进与老师的沟通,家长还要多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亲子教育讲座、读书会、教学成果展览、运动会等。如果有机会,家长要主动协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这样不仅能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而且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上的示范都有其深远的意义和效果。

当然,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有许多家长就做的很好,比如我们班的多数家长能够前来听取报告,并且在会后认真写了听后感,那么我相信这些家长在以后教育孩子的方面一定会有所改进,对孩子来说,无疑这是一件好事。还有我们平时教学中,经常会让孩子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知道布置这样的作业他们是很难靠自己去完成的,那么这就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参与查找资料的这一过程,就是很好的亲子机会,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重视与关爱,而且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乐意学习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会由此产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许多家长也都做的非常好,比如侯柏杨的妈妈、武元玺的妈妈等等很多家长,每次孩子都能带来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材料,在展示这些材料的同时,孩子的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在同学面前他们会感觉很骄傲,对培养他们的自信也

有一定的帮助。再比如我们每次的学校活动,像捐款、捐物、捐书等活动时,也能充分体现我们家长的心理,有些孩子能够非常积极地参与每一次的活动,而有些孩子就体现出了比较自私狭隘的一面,我想这与我们平日的家庭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当然还有许多许多的感人的事迹,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其实大多数家长都做得很好,很称职,在对我的工作的支持上,我非常地感谢。

第二课时

怎样与人相处

目前就我们班来说,多数孩子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但也有个别孩子显得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总是不能融入到集体当中来,不能正确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主要服从老师和家长的权威,往往感受不到伙伴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逐渐下降,孩子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伙伴关系,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一个只有好的成绩而没有好的伙伴关系的孩子,往往容易引发很多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重视或者无意中忽略了孩子的交往能力。而不会与人交往所造成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与现在的孩子从小生长在“421式家庭“(也就是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孩子)中有很大关系,1个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换位思考。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会与人相处,不会与人合作,将来又怎样适应社会,怎样生存呢?

造成孩子不受欢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应该为孩子把准脉,找准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孩子不会交往与不尊重别人有关。有的孩子很出色,可是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老师的问题刚刚提出,他就有了答案,如果别的同学回答错了,他会不由自主地嘲笑别人,使回答问题的孩子和其他同学产生反感。当别的同学请教他问题时,他会随口说出“这么简单都不会,太笨了“之类的话,即使不说,也会在神情上流露出不屑。这些言行就是他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墙。所以,教会孩子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向某些不如自己的同学学习、热情地帮助周围的人都是十分必要的。优秀的学生因为自身优秀往往会有优越感,瞧不起周围不如自己的同学,家长应该及时帮助这样的孩子认识到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孩子不会与人交往与孩子的个性有关。有的孩子因为某些方面不够优秀,过分自卑,认为大家都看不起自己,就把自己封闭起来。除了学习成绩不优秀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外,还有一些性格上天生就非常内向的孩子,也会因为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内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还有的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或者别的原因。总之,他们的共性就是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没有朋友。但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第三,孩子不会与人交往与自身存在的缺点有关。有的孩子缺少群体生活经验,不遵守游戏规则,使大家反感,或者是自身存在一些小毛病,总是想当“小霸王“,游戏中总想自己说了算,或者爱打人,爱找别人的事,还有爱动别人东西等。有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毛病,却不能正确引导,认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这种情况很正常,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结果孩子被大家冷落,没有朋友。

第四,除了上面这些孩子自身原因之外,还有的家长的原因,比如“不要跟成绩不如自己的孩子玩“或者家长总是把孩子困在家里,不让孩子跟外面的世界接触等。

第五,来自学校老师的原因。有个别老师因为某某同学比较顽劣或者成绩很差,就孤立这个孩子,让同学们都不跟他玩,从而造成孩子性格怪异、孤僻等。

第六,来自社会的原因。这是针对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而言的,在这里就不再多说。

总之,孩子不受欢迎,不会与人交往就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家长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难关,克服自身和外在的种种原因,走向群体。

那么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做呢?怎样去引导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呢?下面几点供各位家长参考:

一、家长要反省自己的问题。

存在交往问题的孩子,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错误的言行误导了孩子。很多孩子存在交往问题,原因是在家长身上。所以,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跟孩子交流,不要错误地引导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要充分信任和鼓励孩子。

同学之间在相处中发生摩擦是很正常的,家长应引导孩子在自己错了的时候,及时向同学道歉,还要鼓励孩子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决不回避。道歉的态度一定要真诚,只有这样才会重新获得友谊。

二、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

即使所有的人都对你的孩子没有信心,你身为他的父母也要真诚地鼓励他,发现他的优点,毫不吝啬地鼓励和表扬他,使他充满自信和快乐,并以满怀的热情期待自己的孩子爆发出无限的潜能。你的期待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如果你对事物有所期望,那么事物很可能就会向你预期的方向发展。

家长还应该与老师积极地联系,交流自己孩子的问题和自己的期待,取得老师的配合。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他可以在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认可,获得自信,逐渐改变自闭的状态,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从自我的圈子里走出来,获得美好灿烂的人生。

三、遵守游戏规则。

比如,爸爸妈妈下棋,让孩子当裁判,下棋之前,先讲好规则,比如下棋时不许悔棋。在下的过程中,一方因为走错,非常后悔,想要悔棋,另一方坚持不肯,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请裁判定夺。让孩子跳出“身在其中“这个圈子,比较客观地评判是非,孩子会站在相对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维护游戏规则,感受到规则的力量。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旁敲侧击的方法,比直接的说教更能让孩子接受。

规则游戏除了下棋还可以扩展到球类、扑克等,只要是有明确规则的游戏都可以进行。

四、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实践机会。

家长有意带孩子到有小孩的朋友家里做客。可以提醒孩子带自己喜欢的玩具、书籍或者食品与小朋友共享。在他们游戏时,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在与他人共处中存在什么问题。离开后可以跟孩子交流,温和地提醒孩子哪里做得很棒,哪里还需要改进。还可以讨论小主人的做法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不对的。

让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做客。对于以前缺少此类经验的孩子,家长可以先邀请家里有年龄相仿的小孩的亲戚朋友带孩子来家里做客。在比较亲近的人际圈子里,孩子会比较放松,然后再一点点地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还可利用节假日或者孩子生日的机会,邀请同学到自己家中,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朋友。当被邀请同学确定之后,家长要跟孩子交流请来的同学的爱好特长、脾气性格等,指导孩子做必要的准备,当好小主人。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换到客人的角度想问题。在同学到来后,要让孩子们有单独相处的时间,家长不要过多干涉为好。

此外,作为家长我们还可以对孩子提出以下要求:

1、学会向他人学习。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要明白向别人学习的必要性,尤其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具备的优点,做到谦虚谨慎。

2、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温习功课,就算浪费点时间,却可以让自己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获得情感上的愉悦,许多帮助过别人的同学都有很快乐的感觉,这说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让孩子主动去和他人做游戏。有些孩子其实很想和别人一块做游戏,但就是不敢上前。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说服他们勇敢地加入到游戏的队伍中去,不要当看客。一开始也许会被人拒绝,但只要坚持,而且努力地去和别人玩在一起,相信会渐渐被接受的。

4、在交往中教会孩子不要只等别人来跟你玩。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热情的双手;在同学不舒服的时候,送上一句关切的问候;在同学取得成绩的时候,给出你的赞美和掌声。所有这些都是赢得友谊的方法。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班的多数同学就能够做得很好。比如,有时同学不舒服,就会有许多同学围上去问候;有时同学要上厕所而未带纸,就有许多同学立刻将自己的纸拿出来;还有未带铅笔、橡皮、彩笔等学习用品的,也会有许多的学习用品立刻送到他的面前;有同学被表扬,就会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等等一些看似小事的事情,都在很大程度上感动着我,也感动着那些被帮助被鼓励的同学。

讲了这么多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孩子如何与老师、与同学相处、沟通。并懂得如何能让老师、同学喜欢自己,从而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快乐的学习。

第三篇:四年级家长课程第一讲 教案

《大千世界人不同,悦纳自我写人生》教案

教学目的:

让家长了解自我接纳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意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心灵剧场:小脚丫的烦心事;小脚丫的A B剧。剧中人的心灵独白。

【小脚丫A】我是不是天生就比别人笨呀,妈妈老师批评我,还拿我跟楼上的蒙蒙比,说蒙蒙比我努力,聪明,还说自己命不好,养了我这个没出息的儿子,尽给她丢脸。因为学习不好,在学校里没人看的起我,回到家里总是被妈妈训来训去,我真不想在学习了,要是能不上学该多好啊!

【妈妈A】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啊?可这孩子太让人失望了。他倒是比较听话,不怎么闯祸,可这有什么用呢?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说也不管用,这样下去将来上中学、上大学都难。今天训了他几句,本想刺激他一下,让他好好努力,没想到他还像受了委屈似的流泪呢!都这么大的孩子了,再这样下去就完了,这可怎么办呢?

【小脚丫B】我也想把学习搞好,可是每次都考不好,真失败呀!多亏有个好妈妈能理解我的心情,就像妈妈说的,我不能灰心丧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也有我的长处,只要好好把握学习方法,我一定能进步的。谢谢妈妈为我鼓劲儿!

【妈妈B】孩子成绩不好,这经常让他感觉自己不如别的孩子聪明,如果我再打击他,他更没有信心学好了。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成长轨迹。我得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才有能力把学习搞好。儿子呀,妈妈愿意永远做你的坚强后盾,让你充满自信的成长。

二、新授:

(一)、提出问题,家长交流。

你觉得B剧中的妈妈的想法与A剧中妈妈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让A剧中的小脚丫觉得自己很笨?又是什么原因让B剧中的小脚丫下决心好好学习,觉得自己一定能学会?

(二)、主编评价,总结分析

A剧妈妈面对智力一般的孩子,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指责,贬低,导致了孩子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能自我接纳。B剧中妈妈接纳孩子,与孩子平等的双向交流,并开始积极肯定,使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优势来肯定自己。抓住契机,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极的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一个人经常这样想“我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喜欢我呢 ?”“我为什么是这样呢?”出现这样的想法,就是不能接纳自我的表现。

有心理专家指出,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往往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能够自我接受、自我赞许、肯定自己的尊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自我接纳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1.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自我接纳度高的孩子从不轻易否定自己。一方面,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优势来肯定自己,并积极的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会红一个理想中的形象替代那个令人沮丧的自我,在自我建塑中去接纳自己。2.自我阶段有助于孩子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的成功又三个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机遇。自我接纳是一种非智力因素,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往往相信自己的心智能力,他们很少否定自己,总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很重要,因此,在各种活动中总是跃跃欲试,想去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

3.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迎接生活的挑战。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以一个优胜者的自居,而且力图向别人展示这一点。因此,他们敢于不懈努力,在挑战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4.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你不尊重自己,就没有人会尊重你。同样的道理,只有善于自我接纳,喜欢自己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接纳,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专家指引,究其原因

影响儿童自我接纳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1:父母是否接纳自我。如果父母是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的人,那么孩子也倾向于有较强的自我接纳度。如果父母的自我接纳程度不高,经常自我否定,这些错误的观念、看法和价值观会透过父母的态度、行为和举止传染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无力应对学校那些最简单的问题。

因素2:父母是否接纳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接纳。如果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有问题,不能接受孩子的某些表现,不断的提醒,不断地要求孩子改变自己的行文„„父母的好心提醒如果不能被孩子正确的理解,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怎么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导致其自我否定。

因素3:家人之间是否互相接纳。若父母之间或者父母与其他家人之间不能相互接纳,也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接纳。当父母或者家人之间不能和谐相处,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指责时,孩子会充满恐惧感,害怕这种不鞥接纳转移到自己身上,特别希望自己强大、有力量、是完美的,不能有任何缺陷,即不能接纳自己。

因素4:教养风格的影响。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会让孩子丢失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独立与思考,家长过度强势,过于宽容都容易让儿童成长为“温顺的绵羊”或者“温室的花朵”从而丧失“风雨一肩挑”的勇气与担当。丧失接受考验和失败的能力,丧失容纳失望的胸怀,等等。这种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颗软弱的哭泣的心灵,他们因为无力和无能而鄙视自己,自我否定。(四)找对策

【孩子应对之策】

1.认识独特的自我 站在可以看到全身的大镜子之前,对着自己看5分钟,同时在心里说“这是我吗?是我吗?是的,是我,这真的是我。不管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的生命的独特性”

2.从错误中学习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是可以别原谅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尝试—犯错—改正—成长”的过程,犯错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也是学习的机会。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学习。知道自己犯了错时,要对自己说:“不论做错了什么,我都将吸取教训,不凡同样的过错。把错误当成自己的老师,从改正错中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一边少走弯路。

3.接纳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仅要能够接纳自我,还要善于了解别人,能够接纳他人的短处,就像接纳自己那样去接纳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家长应对之策】

1.了解孩子,树立切合实际的成长目标。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同样,孩子的发张速度与发展水平、发展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孩子在发展上必然各有所长。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的现状,盲目提出较高的期望与要求,或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拿其他孩子的优势与自己孩子的不足相比较,势必会让孩子产生持续的挫败感,从而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孩子身心的一般发展规律及孩子自身所具有的气质、性格、优势、短处,找到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树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如果发现要求不合适就应意识调整,以免孩子压力过大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2.创建温暖支持、相互接纳的家庭关系。

在家庭当中,不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应努力做到给对方以支持与接纳,而不是评判与职责。及时分享新的讯息,耐心倾听对方的感受,疲惫时,给予积极的接纳和鼓励。出现问题时,采用信任与尊重的态度,敞开心扉,积极沟通,勇敢面对。出现意见分歧时,可以说:“虽然我不能认同你的想法,但我尊重你的选择。”让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意见、有分歧,但不同的想法和选择都是可以被接纳的。这是孩子自我接纳以及接纳他人的基石。

3.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将永远是个奴隶”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着急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见解的机会。并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直接替孩子去解决,而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间接地交给孩子正确的做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解决。父母还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做事,培养其独立生活的本领,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孩子只有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对自我的悦纳程度。

4.保持畅通的家校沟通。

小学生非常看重老师给予的评价,孩子在学校能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对孩子的自我接纳很有帮助。所以,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相互配合,给孩子一致的教育和评价,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总之,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老师和社会都有责任。一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请还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自由地成长更顺其天性,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地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社会、国家的人才。

第四篇: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一讲第二讲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教案

羊口镇中心小学 杨东卿

第一讲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读文中的“情景对话”

“心灵独白”和“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感受,生活中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文中的父亲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启示。

小结:这位家长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不是把孩子批评一通,也不是让孩子下保证写检查,而是积极向他人求助,找到学习英语的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提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作出了选择,这位家长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2、解读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般记忆特点:

二、走进专家课堂

1、每个人的记忆力相差不多,差别只是在后天的培养和锻炼。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曲线,他经过大量记忆实验,最后总结出的规律是: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及时复习,让所学知识反复地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经过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记忆力就会大大增强。

2、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情绪。记忆的培养在于有“我能记住”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精神抖擞,心情舒畅,也就有了记忆的热情。★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记忆方法

①系统记忆法:循序渐进、深入理解、点滴积累 ②图示记忆法

三、建议家长做法:

1、帮助孩子扫除“记忆力不如别人的”的心理障碍

家长平时一定不要责怪自己的孩子“笨”,不要用这样的字眼来评价孩子,当孩子对知识的记忆产生了自卑心理,记忆就像久不磨的刀生了锈。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可储存的信息量超过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所容纳藏书的信息量。即使大脑记忆力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仍有有着挖掘不尽的潜力,关键在于家长要树立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的自信心。男女在生理发育上有快有慢不同,所以必须了解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不要数落孩子“不如人”,帮助孩子扫除“记忆力不如别人的”的心理障碍,否则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家长必须了解孩子为何学习困难,作适当的帮助,让他能面对在学校遇到的小小胜利或失败。

2、找出孩子记忆水平低的原因

家长要了解有关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找准自己孩子的记忆特点,对症下药,相信只要努力,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一定会得以开发和提高。根据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所以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和记忆的规律,每个人的记忆力都会提高几个档次。

3、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记忆力。

让孩子把学校当作快乐的场所,以产生向往之心,而感受学习的乐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孩子喜欢自己的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的时候,他一定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记忆力的提高那是不求即得的事情。所以家长的引导是关键。记得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自己教育儿子和女儿的经验:在儿子小的时候,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的时候,他对孩子经常说的话就是:再这样就把你送学校里去,让老师来管你。这样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个印象,那就是学校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那里的老师也很严厉,不好,我不要去学校。所以,郑渊洁的儿子从来就没有进过学校读书,郑渊洁儿子的老师就是郑渊洁;吸取了这个教训,等有了女儿以后,郑渊洁改变了教育方式,当女儿调皮或犯错的时候他就说:再这样以后就不送你去学校读书了,也不让老师教你了。结果,女儿却对学校和老师充满了向往和期待。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4、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

有的孩子记忆力不高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告诉孩子:当你心不在焉,人家在背单词,你却在想怎么样才能抓到窗前飞过的那只小鸟的时候,你还能记住点什么呢?

5、指导孩子经常记忆、多记忆来锻炼记忆能力 许多记忆超群的名人,就是从小就开始对记忆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小的时候,为了锻炼记忆力每天早上都要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内容的知识,经过这种长期的锻炼,他的记忆力始终保持灵敏活跃,他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脑子越用越灵”。

6、注意膳食结构有利于儿童记忆力的发展

葡萄汁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高过其他任何水果和蔬菜,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传输能力,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记忆力。有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品还有富含锌的芹菜、富含磷脂、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芝麻、瘦肉等。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准时上学,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充分的睡眠、运动、营养,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健康状况良好自然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7、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想要记住的东西,就非记住不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计划,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制定时间表,告诉孩子必须确实实践,建立他的责任感。

四、交流讨论:

联系实际,家长谈自己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方面的具体做法,相互借鉴。

五、布置课后作业:

1、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是一直在旁边指导,还是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你觉得哪种做法科学?请写下你的见解。

2、你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吗?如果没有,请给自己订个计划,争取定时向孩子的同学或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二讲 要积极关注孩子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正确把握亲子相处之道;

3、让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正确把握亲子相处之道;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父母和子女的血缘亲情应该是世界上最真挚、最深沉的感情,但是,许多成长中的孩子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却最疏远、矛盾最尖锐,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使孩子的父母颇感困惑。为什么“最近的你”成了“最远的爱”呢?怎样才能“让爱重来”呢?这是这一讲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阅读第一个案例《妈妈偏心眼》,然后交流讨论感受,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文中的妈妈和小姨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启示。

小结:正是妈妈对静静的过高要求,过多管束和不公正的指责使孩子产生了妈妈偏心眼,妈妈不爱我的困惑。幸好孩子有个开明的小姨,她及时发现了静静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和静静妈妈的对话,使静静妈妈开始改变了对女儿的看法,开始主动学习与女儿的相处之道,应该说,这是这对冤家母女改善关系的良好开端。

2、专家分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 ①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②亲子缺乏有效的沟通。

③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又缺乏尊重。

3、家长如何把握正确的亲子相处之道?

①用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②不要把已经渐渐长大的孩子看成小孩,要尊重孩子。③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允许孩子适当不听话。④用适当的技巧消除孩子的反抗心态。⑤做孩子心灵的朋友和游戏的玩伴。⑥把你的爱表达出来。

4、利用专家课堂告诉家长该如何关注孩子,如何和孩子交流沟通? ①孩子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这一代孩子不单单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帮助.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选择,而不是替孩子选择。孩子不需要父母大包大揽,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②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行为的人对待。③学会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赞美孩子。

培养孩子需要的是爱心、耐心,更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其实,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不是分数而是思想,要有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思想,才能立足于社会。

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赞美孩子。”要从孩子身上看到优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去鼓励他,挤出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的成绩,用优点来帮助孩子改正生活中的不足,克服学习上的错误,用真情感动孩子。“用放大镜来找孩子的优点,闭上一只眼睛看孩子的缺点”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变得可爱,一天比一天变得懂事。而且家长的赞美会无意中巩固孩子身上也许是偶尔才出现的闪光点。

④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我国教育家早已就如何关爱孩子的问题发表过许多观点.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琴曾说:对孩子要有八爱:

1、“爱的目光”(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你让我骄傲)

2、“爱的微笑”(面对孩子,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我爱你孩子)

3、“爱的语言”(鼓励孩子,常对孩子说,你真行)

4、“爱的细节”(细节最能打动人心,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爱,感受爱)

5、“爱的渴望”(让孩子获得爱,使他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努力)

6、“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让孩子走好每一步)

7、“爱的胸怀”(要包容孩子,给孩子重新开始的机会)

8、“爱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幸福)。把你的爱表达出来。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父母不能把爱转化成对孩子更高的要求,让爱成为负担,也不能仅仅把爱藏在心里,要用语言和行动把你的爱表达出来。当然我们说的爱,并不是对孩子的溺爱,不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或者做的让你满意的时候,给孩子真诚的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不顺的时候或者做的让你不满意的时候,送上你的理解和安慰,让孩子觉得你愿意帮助他、关心他、支持他、理解他。

⑤做孩子心灵成长的榜样

人生的第一座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有一句教育名言:一千个好校长,也比不上一个好爸爸。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好人的背后一定有过一个好长辈给过他终身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一定有个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一辈子都难以摆脱的误导。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⑥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倾听者。

父母把孩子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孩子心灵的成长非常需要倾听。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我和孩子的关系就是“够朋友”三个字。一位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讲起父子的关系,他说:我们俩的关系是一个字“铁”。只有够朋友,只有铁,孩子有话才能对你说,有泪才能对你流。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平等,要民主,要时刻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同伴少,缺少交流的对象,很容易造成心理畸形。

鲁迅说: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心,与孩子心与心沟通,不要把孩子越推越远,不要把孩子的心门关上。健康的心灵是孩子最大的财富,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倾听者吧。

5、用录音机展示情景对话《我和妹妹的较量》学习第二个案例。

6、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或者过高的评价(哥哥),或者过低的评价(妹妹),无论哪种评价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

7、学习“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 针对不同的自我评价,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通过“我能我会”或“我不能我不会”的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可谓润物无声。

四、交流讨论:

家长自由阅读《改掉孩子挑剔别人的坏毛病》和《让孩子在自我评价中更好地成长》两个案例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周末的时候,把自己也当成孩子,跟孩子一起打闹,一起捉迷藏,一起搞搞恶作剧。

2、根据孩子的自我评价弱点,参考教材40页的表格,帮助孩子反省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

第五篇:二年级亲子课程第一讲教案

二年级亲子课程教案

——《第一讲 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教学目的:

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教学方法:谈话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

(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

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

⑵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

⑶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1)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

(2)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3)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4)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5)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6)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① 规定每天和孩子共同相处的家庭时间,至少半小时。② 每天坚持给孩子说一句或祝愿或鼓励或赏识的话。③ 把时间交给孩子,开阔孩子的视野。

④ 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马上大声责备,用和缓的语气和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是:

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要及时跟父母沟通;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可以设立一个“好行为箱”等等。

下载小学1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1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课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帮助孩子步入小学家长学校第一讲

    怎样帮助孩子步入小学家长学校第一讲 陪伴孩子站在起跑线上 ------ 孩子进入小学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教学重点:怎样帮助孩子步入小学 授课对象:一年级家长 建议授课时间:新......

    小学五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韩星亮 王家古城小学四年级二班 2016、9 小学四年级二班家长课程教案 《爱,需要经营》 一、 教材分析: 本讲安排了两个案例故事,《给妈妈洗脚》和《......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课程教案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交流,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以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做事“磨蹭”的......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课程教案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开场白 寒暄及说明本次家长课程的目的。 二、习惯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

    《中学生家长必读》第一讲《升入初中 适应生活》教案

    辽宁省家长学校教材《中学生家长必读》 第一讲《升入初中 适应生活》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小学和初中学习生活的差异。 2、让家长学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适应初中的新......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1

    我们的学校 【课堂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认识学校的位置......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第一讲 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身体变化引起焦虑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3.让......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第一讲 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身体变化引起焦虑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3.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