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娃哈哈》教案01
《娃哈哈》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娃哈哈》。
2、为歌曲进行歌舞表演与器乐伴奏。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愉快的感情演唱歌曲《娃哈哈》。
2、通过歌声和舞蹈动作,培养学生领悟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自由组合创编。
2、新疆歌曲的特点及节奏。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机、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学生随音乐的节拍随意舞进教室坐好。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体验新疆风景。
师:老师今天想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之后看看谁能告诉大家那个地方是哪里?播放新疆风景视频。生:新疆。
师:你们真棒!对!是新疆。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居住着56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人民,他们也是我们中华儿女,我们要热爱她们,和他们紧紧地团结一起。
师:新疆的风景美不美? 生:美。
师:新疆不仅风景美,那里的人们还很热情呢!大家看叔叔阿姨给咱们准备了很多礼物。生:葡萄,哈密瓜,大饼。
师:小朋友是不是现在就想去阿姨家做客啊?但是送礼物的阿姨说,你们要利用这三种礼物学会歌曲《娃哈哈》的唱﹑跳﹑奏才能获得礼物哦。我们这的小朋友能歌善舞,等着和你们一起唱歌舞蹈呢。
三、唱歌。
1、初听歌曲,体会旋律的优美。
2、学习节奏。
葡萄 XX 哈密瓜XXX 哈密瓜 葡萄 ∣ 葡萄 哈密瓜 || XXX
XX ∣ XX
XXX||
3、学习旋律
师:我现在把旋律请上去,你们用“lu”哼唱。生:哼唱。
旋律的哼唱是对歌曲演唱的铺垫,能使他们唱的时候更容易和准确。
4、分组唱。
四、跳舞。
1、师:同学们唱得即准确又好听,但是舞蹈怎么办呢?老师放音乐,自己表现。
师:新疆维吾尔族的小朋友能歌善舞,我们班的同学聪明伶俐,老师教你们一段和他们比一比,好不好?
2、播放《娃哈哈》歌曲,老师教学生学,邀请一部分学生在台上表演。
学生在边舞边听歌曲中,即愉悦了心情,培养了音乐兴趣,协调了身体与音律的配合,还能在反复听、动中学会了歌曲。所以到后来学生是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场面是载歌载舞。
五、演奏。
师:阿姨的葡萄和哈密瓜我们已经用上了,那么阿姨给我们的饼可以干什么? 师: 出示铃鼓图片,用铃鼓给《娃哈哈》伴奏。指出不足进行加强练习。培养学生协作、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和新疆的小朋友一样能歌善舞,那么我们就和新疆的小朋友一起想跳的就跳,想唱的就唱,想奏的就奏吧。
培养学生敢于表现音乐的能力,也在游乐活动的同时爱上音乐。
六、小结。
看见大家在《娃哈哈》的学习中快乐地展现了那么多的才艺,希望你们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也幸福快乐的茁壮成长。学生随音乐跳着新疆舞出教室。
第二篇:《娃哈哈》教案02
娃哈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娃哈哈》,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
2、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初步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特产。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娃哈哈》,并能初步了解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歌曲中多处出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学生演唱时能吐字清晰。
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新疆舞舞蹈视频)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你们看,这些舞蹈的小女孩,他们的衣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舞蹈吗? 生: 新疆的。
师:对,这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大方。你们知道新疆有些什么特产吗? 师:对,最有代表性的特产是哈密瓜和葡萄,新疆的哈密盛产哈密瓜,吐鲁番盛产一串串紫葡萄。所以新疆人最喜欢用葡萄和哈密瓜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出示图片)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葡萄园去边唱歌曲摘葡萄,好吗? 生:好。
师: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模仿摘葡萄的表演,看看哪位同学表演的最逼真?
2、新授歌曲《娃哈哈》
师: 刚才我们在葡萄园摘了许多葡萄,心里特别快乐,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唱一唱新疆的歌曲吧!
师:首先老师给小朋友们放一段新疆的舞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啊? 生:想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跟老师学唱这首歌曲啊?
生:想
师: 跟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师一遍生一遍(练习到可以将歌词完整的、有节奏的齐读)师:下面同学们先跟老师学唱这首歌曲,看看哪位同学唱的最好? 生:好。
师: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们能模仿他们也边歌边舞吗?(师教生基本简单的新疆动作)一边读歌词,一边跳动作。师:好,你们跳得真棒。生:师生聆听歌曲《娃哈哈》
用不同形式练习演唱歌曲(分组唱,男生唱,女生唱,齐唱、独唱、边跳边唱 请小朋友大胆的表演等等方式)
将学生分成四组,分组比赛,获胜的组呢可以获得一串葡萄。
教学评价:
1、能活泼有感染力的演唱歌曲《娃哈哈》。
2、能简单的表演歌曲《娃哈哈》。
第三篇:幼儿园音乐教案娃哈哈
幼儿园音乐教案:娃哈哈
活动目标: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尝试手脚协调地跟着音乐表演新疆舞《娃哈哈》。活动准备:
舞蹈编排:
(1)脚步以垫步贯穿始终。
(2)第一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二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三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侧平举,转动手腕两次。
第四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头顶上方转动手腕两次。
第五句歌词:双手在胸前一边拍手一边自转一圈。
第六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双手翘起大拇指摆个造型。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环节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新疆,喜欢新疆,激发幼儿学习新疆歌舞的兴趣。
2、学唱歌曲,熟悉歌曲,强调在重拍上的歌词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为学习垫步打好基础。
二、学习垫步
1、创设一个“乘坐火车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辅助提问:“火车怎么开呢?”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的火车开法:双手叉腰,做垫步。
2、交流自己的发现。如:“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一点用脚尖踩。”“脚踩下去的时候身体要长高。”……幼儿模仿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邀请“火车开得好”的幼儿示范,再次帮助幼儿了解垫步的要领,知道只有这样开火车才能到新疆。
4、出示铃鼓,介绍这是新疆叔叔跳舞时用的乐器。教师跟着音乐拍铃鼓,请幼儿跟着示范者再次开火车去新疆旅行。用铃鼓声给幼儿信号,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脚踩下去,帮助幼儿踏上音乐的节奏。
5、请一位把握节奏较好的幼儿来做新疆叔叔拍铃鼓,带大家游览新疆美景。
三、学跳新疆舞
1、教师示范舞蹈。辅助提问:“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转动和扭动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联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不同方位转动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儿联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动作的顺序编成了一首儿歌:
左边的葡萄大又大,右边的葡萄甜又甜,旁边的葡萄多又多,上边的葡萄数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新疆的葡萄亚克西1
3、在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会舞蹈。
第四篇:《好朋友》教案01
《好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好朋友》。2.创编新的歌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
1.加入声势演唱歌曲。2.创编歌词演唱
教材分析
《好朋友》是一首热情真挚的儿童歌曲,由两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可分为两个分句,在1、2句及结尾处加入了小过门,每个小过门处拍两下手,第11小节处还要热情地喊:“嘿!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唱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表现出朋友间亲密无间的真挚感情,不要喊唱,拍手处和“嘿”处要整齐,不能抢拍。拍手处学生可能习惯拍成“ X X X ”的节奏,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习惯于最后一句唱完边拍手边喊“嘿”,要反复练习。“一起游戏笑哈哈,一起歌唱乐悠悠”这两句歌词可以让学生进行歌词改编演唱,可只改编一个词也可一整句改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分别问三名同学你有好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都干什么? 生:做游戏、学习„„
教师:一个人没有朋友行吗?对,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朋友。都需要好朋友。老师现在给大家听一首和好朋友有关的歌曲,你听听歌里都唱了些什么?
二、《好朋友》学习歌曲 1.声势和动作感受歌曲。聆听《好朋友》范唱。提问:歌中都唱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都是好朋友等。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表现好朋友们在一起游戏、歌唱的。提问:乐曲中除了演唱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拍手的声音。
教师评价并再次提问:对!我们来听听,共有几处拍手声音? 学生听辨拍手次数并回答。
教师总结,提出听赏要求:在歌曲过门处随音乐一起拍手(3处)。学生边听边随音乐在过门处拍手。
提问:小朋友们在游戏时兴奋地喊叫起来。你听到了吗?出现在歌曲哪里? 学生回答:“嘿嘿”在歌曲最后一句演唱完。
观看《好朋友》动画,按要求在过门处拍手并在最后一句后有节奏地轻声喊出“嘿嘿”。2.学习歌词
出示《好朋友》歌词谱例,带领学生拍手读歌词。学生分句跟随教师节奏法读歌词。教师总结评价,请学生自己完整读。学生拍手节奏法读歌词。3.演唱歌曲。
教师播放《好朋友》范唱。出示《好朋友》歌曲谱例。学生跟随范唱轻声模唱歌曲。教师分句教唱,学生分句学唱。
教师总结,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不能喊唱。学生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师:在小过门处除了拍手,能不能加其他动作? 生:可以加一些拍肩、拍腿、握手等动作。教师总结,并请学生分组设计动作进行表演。学生分组讨论后练习。
教师总结并请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四、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可以和好朋友在一起游戏、歌唱,还可以一起做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演唱创编后的歌曲(将“游戏”、“歌唱”改成“跳舞”、“画画”)。提问:听听老师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什么呢?
学生听后回答。
出示《好朋友》歌词创编曲谱:
要求学生在红色字的部分进行改编并演唱。学生创编练习。教师评价总结。
学生加入声势和动作完整表演创编后的歌曲。欣赏视频:《好朋友》舞蹈表演。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好朋友的友好,下课以后请你们还要用行动来表现出对同学和好朋友的友好啊!
第五篇:草船借箭教案0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10-12-12 09:13:08| 分类: 学生辅导纪录|举报|字号 订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了解四大名著,生说所知道的《三国演义》知识。
3、生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生: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二、初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所提的问题,并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师:读了课文,谁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后直接从文中找答案,重点引入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一问题,相机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三、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师:“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生:“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指导读句子)
2.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3.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四、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师: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师:理解“虚实”,诸葛亮他们的内部实际情况怎样?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课件演示)(同学表演)
师:你们为何一字摆开?
生: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师:为什么擂鼓呐喊?
生: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师:为什么开始船头朝西,后来船头朝东?
生:这样既能两面射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师:(抢答)这两句话里有一对近义词,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靠近——逼近
师:这两个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生:不能,如果先逼近再靠近,曹军就会以为敌军已经被击退,射的箭就少了,诸葛亮“借”的箭就可能不够十万支。
五、小结 板书: 识天象
大雾弥漫
周瑜 心胸狭窄
神机妙算
知人心
晓地利 鲁肃 忠厚老实 曹操 谨慎多疑 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