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5 08:1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1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一、从盟友到对手----美国的“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基础:美苏均势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冷战开始: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P118导言)(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表现):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问题探究】: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不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友好往来,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的冷战政策(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师生互动】师:马歇尔计划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吗? 生:不是。

师:它的真实目的何在?

生:一是稳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二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师:它的实质是什么?

生: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问题探究】: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小结)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美国实施“冷战”政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遏制。那么,此时社会主义国家状况如何?苏联有什么反应呢? 2.苏联的“应对”措施

(1)措施: 政治上,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上,华约组织 规律总结:

(2)影响 【师生互动】

师:苏联对美国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使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扩展:正如美国在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过程中欲进一步控制西欧一样,苏联在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时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和组织中也渗透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控制。因此两大阵营内部的关系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对未来必将造成消极影响。小结: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造成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美苏激烈对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

◆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问题探究】:阅读相关教材文字和图片内容,回答问题:(1)柏林墙是怎样修筑成的?(2)它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拆除的?

(3)从柏林墙的修筑和拆除可以看出德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4)“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学生谈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1)二战后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为柏林的分裂埋下伏笔;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东德为了防止公民外流,修筑了柏林墙。(2)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两个德国重归统一,柏林墙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因此被拆除。(3)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德国成为两强冷战的前哨阵地,危机不断。(4)“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重大影响:阻碍了东西方乃至世界的经济交流;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之间的对立;增加了东西方人民的隔阂;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2)朝鲜分裂: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3)侵越战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时间:1961年—1973年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苏联准备在美国的南大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新课扩展】古巴导弹危机说明,美苏的争夺由欧洲、亚洲扩展到美洲。古巴导弹危机虽然使美苏几近核战争的边缘,但后来仍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化解。这说明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双方对待战争态度谨慎,谁也不敢轻易动武。苏联最后从古巴运走导弹,说明当时战略优势仍在美国一方。

(5)在“冷战”的阴影下,国际关系中还发生了德国分裂、朝鲜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从以上四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从以上四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苏“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受到大国控制的世界局势瞬息万变;美苏“冷战”重点在欧洲,在亚洲主要是“热战”。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4、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冷战”(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消极作用: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课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161教材思维启迪3)

课堂小结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是战后两国政治、军事实力均衡的产物,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人为造成长期的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课后习题 “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积极: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消极:(1)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为两部分。(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板书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二篇: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2 教学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展示电池的正负两极和地球的南北两极导入课题两极世界的形成 展示课标要求和重难点

日常生活中,两个人互相不理睬,但又不断绝关系,我们一般称之为什么? 那么同学们知道冷战这个词的来源么?

破题:冷战一词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他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它指的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明确“冷战”的定义是指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二战后为什么会出现冷战?它是如何形成的?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呢?由提问进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从盟友到对手

(一)雅尔塔会议

【展示幻灯片上的图片】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引入雅尔塔会议

打出丘吉尔的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设问】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设问】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展示图片】 【设问】二战中美苏均为正义而战,并肩战斗,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形成对峙?

材料 “二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前首相 帕默斯顿(1784~1865)

【设问】以上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材料:美国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

【设问】战后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美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具有极强的经济军事力量,具有称霸全球的野心。材料: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设问】材料中苏联的实力怎样? 苏联军事力量增强,政治威望提高,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阻碍,势必会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

材料: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材料: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背后,座落着所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都……所有的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和平砥柱》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总结】美国妄图称霸世界,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影响大增,正是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下才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由盟友走向了对手,是双方你看不我,我看不惯,最终形成了对峙,两极格局新的原因归纳:

①“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美国实力强大,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实力增强,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影响 ④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⑤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二、美苏“冷战”

【图片展示】冷战的表现

三、“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下,不断的“冷战”,将会国际关系带来什么影响呢? 【图片展示德国分裂】 1.美苏对德国的争夺:

1949年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61柏林墙的修筑

【图片展示朝鲜分裂】 2.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与朝鲜一起将美国赶回38线附近,美国被迫停战

【图片展示古巴导弹危机】

3.二十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图片展示热战——朝鲜战争】

4.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图片展示热战——越南战争】 5.1961年美对越南的侵略,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战下,1973年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师:在这样的“冷”“热”交织的局面下回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

四、辩证评价两极格局

材料一: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期间,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

材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探究合作】冷战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积极方面:

1.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3.不同制度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消极方面:

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

【读史感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失去亲人的痛苦……动荡不安的生活……经济的衰退…… 【探究】怎样才能避免冷战? 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相互尊重彼此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彼此对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 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问题和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归纳能力,为学生解材料分析题做好基础。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冷战,以及冷战中的热战。冷战开始的信号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的表现是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军事上的表现是北约的成立,与此,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1955年的华约组织。同时冷战中还有热战,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课后习题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第三篇:《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3)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3)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概念;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特点

明确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分析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必然性,从整体上把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认识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关系格局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通过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形成的讲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当前世界问题的能力。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图表比较 合作交流

认识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信念和责任感。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弱 美国的崛起; 英法的衰弱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战后的人民民主政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重点难点】

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难点: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及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涉及的某些概念及评价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运用图表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图表资料,从中寻找疑问,加以思考、分析,寻找答案,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与他人合作交流,加深对本课有关历史史实的理解和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也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不同,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在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国际关系日趋紧张。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雅尔塔体系

1.雅尔塔体系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通过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作出的。(有哪些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当时,美、英、苏三个大国(特别是美苏两个大国),凭借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及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就结束战争与安排战后世界秩序,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告和协定,并商定建立若干形式的常设机构(如联合国)。战后,世界大国依据已经确立的基本原则,对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建立起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就是雅尔塔体系。【探究学习】:何谓雅尔塔体系?

让学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回答: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是雅尔塔体系得以确立的背景。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这种新的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因此,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探究学习】何为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均势逐渐被打破,最后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结果。2.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特点

雅尔塔体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战争胜利的条件下确立的,它是美英苏互相让步、妥协的产物,起到了将二战所造成的力量对比的既成事实固定下来的作用。【探究学习】: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个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同意用民主方式解决被解放各国的问题,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等,对维护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复杂怀念各国经济,无疑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强实力均势,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的,体现出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即无视别国利益,一切问题均由大国控制和安排,其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四个占领区等,给日后世界带来了许多的纷争和动荡。

雅尔塔体系出现以前,世界格局的重心一直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法、德(特别是英国)等国,为争夺世界海上霸权与殖民霸权而激烈角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国际局势有重大影响。一战后,西欧主要国家力量虽有所削弱,美国力量虽有所加强,出现了美国与英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斗争,但优势仍在西欧,英法操纵国际联盟就是明证。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形成了两极格局。美苏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整个世界的局势都有影响。从此,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已经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西欧则从属于美国的势力之下。

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弱 1.美国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空前上升,美国跃上到世界霸主的峰巅。让学生思考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表现,然后教师指出: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还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及倡导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世界首富。军事上美国拥有1200万军队,还垄断了原子弹,成为头号军事强国。二战后美国从而取代英法成为的世界主宰。2.英法的衰弱

对西欧各国资本主义世界来讲,是普遍遭到削弱。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沦为战败国,国土为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也全部丧失。英国虽然赢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它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万英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237万英镑。昔日的威风已一扫而光。至于法国,更是元气大伤。战争中损失1.4亿多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同时,由于贝当政府的卖国投降,尽管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在战斗,法国的国际威望仍急剧下降。法国海外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法兰西殖民帝国趋于崩溃。实际上,二战后英法两国已降到了二流国家的地位。它们不仅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欧洲和世界的舞台上伸展手脚,而且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要受美国的控制。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曾描述了他在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探究学习】:这表露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态?说明他意识到了什么?

对于英国衰弱的痛苦和激愤。苏联在决定战后世界命运中的作用加强,美国在同盟国的影响扩大,而英国的影响则下降了。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来看,苏联虽然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但战争的胜利也使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苏联拥有1100多万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策划能够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苏联就成了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东欧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通过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发展了与东欧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亚洲相继诞生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从1944年7月,东欧建立第一个人民民主国家--波兰人民共和国开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最后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终于完成了它的形成过程。至1950年2月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失主仪阵营最终形成。这个阵营在世界当代史上的积极作用,对内,它加强了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互相支援和互相合作,有利于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外,有利于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扩张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存在着消极作用,这就是苏联利用结盟关系加强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1948年6月,苏联通过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将不肯屈服于己的南斯拉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就是个典型。不过战后初期,积极作用占据着主导地位。【探究延伸】

有人说雅尔塔体系给世界带来了和平,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和看法。

思路:此说法存在片面性。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因此对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巩固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相互对峙。发生这种变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二战前,美苏处于对立的状态。二战中,共同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使两国握手言欢,结成盟友。战争结束后,原有的联合基础已经消失,暂时掩盖着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使相互关系日益紧张。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因素。前者如苏联欲在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美国则要极力稳定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后者如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苏联则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社会主义向东欧和亚洲的扩展,使其超出了一国的范围,为建立一个以苏联为中心的、西连东欧七国(南斯拉夫除外)、东连亚洲四国的社会主义阵营奠定了基础。两极对峙格局也最终形成。

第四篇:《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平陆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教师 王圣国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分析:“从盟友到对手” 教学要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初期的形势。第二目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总结:“美苏‘冷战’”

教学要点: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第三目‘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与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教学要点: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两极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出示材料: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提问: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建议:课本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部分。)

2.学习“从盟友到对手”一目,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正如丘吉尔所感叹的一样,在二战后期的一系列会议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虽然英国也和美国、苏联一起参加了会议,但是在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苏两国。以此为基础,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出示表现美、苏、英、法、德等国二战后初期的基本状况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两者矛盾逐渐尖锐,关系由盟友逐渐成为对手。

除此之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8最后一段~119前三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两极格局形成的其他原因。

3、学习“美苏‘冷战’”一目,总结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教师简述背景,出示杜鲁门国会演讲的图片和部分演讲词: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的咨文 设计问题:

①杜鲁门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各是指什么?

②杜鲁门这次演讲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根本目的?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引入资料:二战后废墟上的欧洲、描述“马歇尔计划”的材料。在荷兰,我在一家面包店看到一张荷兰政府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招贴画,上面写着:“每天吃的面包有一半是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烤出来的”。奥地利为旅游业添置的各种设施,也归功于马歇尔计划。但是总的看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还是难以使一般欧洲人理解我们当时提供援助的规模有多大,以及我们在提供援助时所持的无私精神。不错,我们曾希望欧洲国家繁荣起来,并从我们美国购买东西,但这不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宗旨。它的主要宗旨是,给予我们在苦难中生活的朋友、盟国和先前的敌人以帮助,从而阻止共产主义乘人之危向前推进。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弗农•阿•沃尔特斯的回忆录《秘密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

①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它真的就仅仅帮助复兴欧洲吗?

②它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复兴”吗?

③“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C、北约的建立:

可结合课本内容、地图和北约章程: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北大西洋公约》

引导学生思考:

①北约成立的目的和北约的性质是什么?

②提问: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

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何回应?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立经互会和华约,并最终造成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正式对峙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学习“‘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一目, 总结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与影响。

(1)看书归纳两极格局的形成表现

德国、朝鲜、越南和中国分裂状况;古巴导弹危机。(2)分析讨论两极格局的影响

在学习完上述内容之后。有人提出: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冷战造成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所以这个格局的主要影响是消极的;也有人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它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

分组讨论,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请你们小组选择自己的观点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和课外知识中所知道的史实加以说明。

5.升华:

出示:柏林墙、越战中的屠杀等图片。学生探究: ①究竟哪些力量应该为这些灾难负责?

②在这样的一种国际环境之下,其他的国家如中国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6.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冷战双方的措施和对世界的影响。

强调这种对于多数国家不公正的体系并不牢固,随着多种力量的变化,它最终走向了瓦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第五篇: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如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分析。

三、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基础较好,历史和地理的功底都不错,所以对本课的学习是较为轻松的,但是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必须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进行课堂的自主学习,因此也对本课的按质按量完成有一定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以深圳人民偷渡的图片为导入。

2、学习目标

3、课堂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所有子目并思考以下题目:(1)整理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注意时间和开放的形式。

(2)我国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4)对外开放对中国有何意义?

有学生一一展示上述问题,通过PPT填图和纸质文稿投影仪展示等方式作答。教师展示标准答案和中国对外开放城市示意图。

4、合作互学:当今对外开放的同旧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区别?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回答 教师可以展示参考答案

旧中国

新中国 不平等

平等互利

列强入侵,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 被侵略的产物

顺应经济全球化

5、课堂小结:

6、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对外开放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中国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对外开放的原因和过程,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并且课堂结构处理得比较好,所以学生学起来还是很轻松。

不足之处:学生课后普遍觉得这堂课知识点有些难以记忆,知识点较多,反思后觉得应该多结合地图来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下载1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5篇范文)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职教中心李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一中学 孟光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2(推荐5篇)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精选]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设计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格局的区别和联系 两极、“冷战”和美苏争霸格局是在雅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