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7:5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一篇:《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职教中心

李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

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掌握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被迫开放的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天我们又主动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这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片段,同时显示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显示课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本课主要探究三大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呈什么特点? 推进新课:多媒体显示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

材料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思考: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内方面:

1、经过“十年**”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2、粉碎“四人帮”后,广大人民对多年的阶级斗争已深恶痛绝,人心思治。

3、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多媒体显示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学生自主学习,抢答问题。

1、何为经济特区?

2、为什么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为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总结:

1、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2、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点明经济特区的具体位置。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①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面对台湾。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③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⑤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3、显示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和1988年设立的海南经济特区的开放前后的图片。

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① 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②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显示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的亲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设问:继创办特区后,党中央又是怎样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

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以及1985年后开辟的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请学生看图并根据教科书“学思之窗”提供的史料思考: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又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显示上海浦东开发图片

设问:到九十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又有何新变化? 导入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一目

学生看书,设问:浦东开发的目的?浦东开发的条件?浦东开发前后的变化?

1、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是以该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这些,都预示上海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重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

3、显示浦东开发的图片,直观了解开发的成就。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

二、对外开放的步骤

1、经济特区的创办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设问:“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课堂探究:

江泽民曾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再加上巨大的潜在市场,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愿望最终变成现实。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到国际市场的大海中去游泳,并且奋力地去游,力争上游,不断提高我们搏击风浪的本事。”

作为一名现代公民,应当加强哪方面的素质来应对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课堂小结: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的,我国通过不断开放,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今天,我们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将使中国和中国人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是确保经济高速持续增长、指引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延伸拓展:

阅读材料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写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事实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思考: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

2、新时期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3、试比较近现代史上我国的两次对外开放。板书设计: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 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际方面: 国内方面:

二、对外开放的步骤

1、经济特区的创办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教学反思:

应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如比较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现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地区都在东南沿海及长三角地区,同时总结具有共性的原因各是什么。课文中关于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巨大差异等,非常有限,也相对抽象,可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新区或邻近城市的对外开放区域去实地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第二篇: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如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分析。

三、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基础较好,历史和地理的功底都不错,所以对本课的学习是较为轻松的,但是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必须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进行课堂的自主学习,因此也对本课的按质按量完成有一定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以深圳人民偷渡的图片为导入。

2、学习目标

3、课堂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所有子目并思考以下题目:(1)整理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注意时间和开放的形式。

(2)我国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4)对外开放对中国有何意义?

有学生一一展示上述问题,通过PPT填图和纸质文稿投影仪展示等方式作答。教师展示标准答案和中国对外开放城市示意图。

4、合作互学:当今对外开放的同旧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区别?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回答 教师可以展示参考答案

旧中国

新中国 不平等

平等互利

列强入侵,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 被侵略的产物

顺应经济全球化

5、课堂小结:

6、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对外开放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中国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对外开放的原因和过程,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并且课堂结构处理得比较好,所以学生学起来还是很轻松。

不足之处:学生课后普遍觉得这堂课知识点有些难以记忆,知识点较多,反思后觉得应该多结合地图来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第三篇: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事吗? 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师:主要歌颂的是对外开放政策。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的决策,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学生讨论)

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

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1、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现在的世界史开放的世界;

2、从我国历史经验教训中,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

3、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出发,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过渡: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动改革进行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是如何进行对外开放的?具体分哪几步走? 第一步又是什么?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演示对外开放的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探究2:(1)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2)经济特区“特”在何处?(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文字与相关图片:

(1)靠近港、澳,靠近国际市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华侨多;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2)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特区的创办的作用和影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探索与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过渡:经济特区的创办,使深圳等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件展示经济特区的新貌。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的巨大成功,使党和政府坚定了对外开放的信心,并决定在沿海其他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的开辟

多媒体展示地图,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4个经济开放区,让学生准确把握开放的区位。

合作探究3: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开放区形成了连接南北的经济开放地带,想一想这一经济开放地带在对外开放中有何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过渡:正是凭借着这些优越的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开放地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但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需要各地区均衡发展,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将开放区域由沿海推进到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由点到线到面全面铺开。

3、开放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课件展示)

过渡: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而这种展开也同样需要由点到面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国家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4、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主探究4: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展示)过渡: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任务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好示范的窗口,而上海的浦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播放《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自主探究5:根据课本以及看到的资料片,找出浦东的地理位置、历史状况、开发的时间、开发的目的、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开发后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回答)

地理位置:黄浦江东侧。浦东,长江的龙头,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倚物阜人丰的长江三角洲。

历史状况:经济落后于浦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开发时间:1990年

开发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有利条件: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

突出成就:浦东经历十几年的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课件显示浦东开发的相关图片、资料。

过渡: 从1979年对外开放到现在,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深圳和浦东是众多神话中的经典,希望以后的经典神话会越来越多,让我们再通过我们的祖国地图来回顾一下这些神话创造的先后过程。

(三)对外开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并演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合作探究6:结合我国对外开放地图讨论我国对外开放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理解)

全方位: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宽领域: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过渡: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请看视频。

(四)对外开放的影响

播放《改革开放成就和影响》视频资料,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对外开放使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请同学们举一些对外开放对我们生活影响的具体事例。

三、小结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和特点,充分感受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和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两个历史车轮。现在请大家用一个词表达你对改革开放的看法。

生:日新月异、万象更新、强国之路、富民之源、英明决策、枯木逢春、焕发生机、基本国策、翻天覆地等。

师:我也有一个词来表达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双刃剑。为什么?请大家下去认真思考与研究。

改革开放尽管是把双刃剑,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仍然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策。

课堂小结

本节课内容呈现如下特征:主题集中、重难点清晰、现实感强,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政史地尤其是史地结合比较紧密,所以我在处理本课时:

一、注意理清思路: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二、着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安排史地的结合和特别是注意地图在本课中的使用。

三、着力创设历史情景,教师引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历史、联系现实、主动探究问题,以此来体现新课改精神。本课不足:

一、教师教课情绪不够饱满,感染力不强。

二、语言表达上出现某些口误。

课后习题

1、思考: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

二、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

四、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五、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

2、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参考:

板书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二、对外开放的重大措施

1、创办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1984年,14个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后,4个)

4、经济技术开发区

5、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第四篇: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格局

教 学 设 计

对 外 开 放 格 局 的 初 步 形 成

姓名:张红莲 工作单位:陕县一高 地址:陕县一高 电话:*** 电子信箱:1059905193@qq.com

课题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识记经济特区的特点与影响,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和特点。

2、能力培养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通过比较新旧中国对外开放的不同,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

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以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认识导入新课(投影显示)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其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背景

(启发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出来,投影显示)

1、国际:(1)政治: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缓和。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2).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国内:(1)十年文革乱了经济(2)十一届 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

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及特点

1、经济特区的创办

投影显示五个特区的照片。

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区的内容。提示以下两个问题:

第(5)题

有人担心特区会变成旧中国的“租界地”。你怎样看待?“特”在哪里? 不会的。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

特”的表现: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第(6)题

有人说,特区除了挂五星红旗外,其他与资本主义地区差不多。你认为呢?(还有一位来自内地的副省长参观深圳后说:“想不到辛辛苦苦干革命几十年,现在一下子都变了。”不禁哭了起来。)

观点错误。因为特区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投影显示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的题词。师生共同完成合作探究区的内容

(1)1979年4月,在讨论经济特区名称问题时,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回答“陕甘宁就是特区”的含义是什么?从地理位置、性质和作用三个方面比较两种特区的异同。

含义: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陕甘宁边区是由共产党管理的地区 地理位置:都是中国内部实行特殊政策的局部地区

---内陆不发达地区,面积大,人口少

---沿海发达地区,面积小,人口多

性质: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地区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内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特区

---社会主义制度

作用:都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2)课本上说,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为什么?

(其经济发展迅速————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中央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突破了计划经济旧体制的限制;建立与发展外向型经济。)

(这些特区经济飞速发展,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它们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带头兵,带动了沿海城市的开放进程。)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

(沿海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江城市的开放进程。)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为什么我国要先开放深圳珠海等特区,后来再开放浦东呢?)(投影显示之)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区的内容,提示以下两个问题: 第(4)题 你知道浦东开创了哪些“全国第一”?

(投影显示之)

(70年代看深圳,80年代看浦东。浦东现在已经成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浦东等沿江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一些沿边城镇和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进程。后来,我们的郑州开放了,我们的三门峡开放了,有了一年一度的国际黄河旅游节。)第(5)题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开放体系?你能试着在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吗?(投影显示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第(6)题

我国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你怎样理解?

3(投影显示之)

①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②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③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师生共同完成合作探究区的内容(1)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旧中国的“开放”哪些区别呢? 启发学生总结出来,投影显示答案要点: 背景不同

主动---------被动

基础不同

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原则不同

平等互利---------不平等

目的不同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被迫开放

内容不同

引进外资、先进技术、设备,扩大对外贸易--------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场地 结果不同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丧失主权,严重阻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请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曾经形象地说:“„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回答下列问题:

“请进来”指的是什么?我国开始实行“请进来”战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走出去”指的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 启发学生总结出来,投影显示答案:

“请进来”指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1980年,深圳特区创办,对外开放开始。

“走出去”指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开拓国外市场。二者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课堂小结(投影显示)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形成背景

形成过程

格局特点 课堂演练广场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2.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

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一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老人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A)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中国家

D、在珠江流域在国引进外资 4.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B)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区

5.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D)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温家宝总理此话的根本意图在于(C)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下列哪个城市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但不属于沿海开放城市的是(C)

A.大连

B.天津

C.北京

D.广州

8.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座落在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地方。我国宣布开发开放这一地区是为了(D)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④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习延伸(投影显示)

1、我国对外开放至今已走过30年的里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你举出一些史实。

2、我国加入了WTO,是机遇还是挑战?

第五篇: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思路

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事吗?

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师:主要歌颂的是对外开放政策。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的决策,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学生讨论)

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 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1、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现在的世界史开放的世界;

2、从我国历史经验教训中,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

3、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出发,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过渡: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动改革 进行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是如何进行对外开放的?具体分哪几步走? 第一步又是什么?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演示对外开放的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探究2:(1)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2)经济特区“特”在何处?(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文字与相关图片:

(1)靠近港、澳,靠近国际市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华侨多;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2)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特区的创办的作用和影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探索与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

过渡:经济特区的创办,使深圳等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件展示经济特区的新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的巨大成功,使党和政府坚定了对外开放的信心,并决定在沿海其他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的开辟

多媒体展示地图,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4个经济开放区,让学生准确把握开放的区位。

合作探究3: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开放区形成了连接南北的经济开放地带,想一想这一经济开放地带在对外开放中有何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过渡:正是凭借着这些优越的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开放地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但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需要各地区均衡发展,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将开放区域由沿海推进到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由点到线到面全面铺开。

3、开放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课件展示)

过渡: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而这种展开也同样需要由点到面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国家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4、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主探究4: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展示)过渡: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任务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好示范的窗口,而上海的浦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播放《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自主探究5:根据课本以及看到的资料片,找出浦东的地理位置、历史状况、开发的时间、开发的目的、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开发后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回答)

地理位置:黄浦江东侧。浦东,长江的龙头,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倚物阜人丰的长江三角洲。

历史状况:经济落后于浦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开发时间:1990年

开发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有利条件: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

突出成就:浦东经历十几年的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课件显示浦东开发的相关图片、资料。

过渡: 从1979年对外开放到现在,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深圳和浦东是众多神话中的经典,希望以后的经典神话会越来越多,让我们再通过我们的祖国地图来回顾一下这些神话创造的先后过程。

(三)对外开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并演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合作探究6:结合我国对外开放地图讨论我国对外开放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理解)

全方位: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过渡: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请看视频。

(四)对外开放的影响

播放《改革开放成就和影响》视频资料,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对外开放使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请同学们举一些对外开放对我们生活影响的具体事例。

三、小结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和特点,充分感受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和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两个历史车轮。现在请大家用一个词表达你对改革开放的看法。

生:日新月异、万象更新、强国之路、富民之源、英明决策、枯木逢春、焕发生机、基本国策、翻天覆地等。

师:我也有一个词来表达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双刃剑。为什么?请大家下去认真思考与研究。

改革开放尽管是把双刃剑,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仍然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策。

四、反馈练习:见课件

五、课外研究:见课件

下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一中学 孟光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湖南省津市市第一中学 江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

    第十一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说课稿

    第十一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说课稿 榕江第四初级中学 熊文倩 一、说什么 1、课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一节八年级新知识常规课,本课时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专题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以春回大地为线索,讲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步骤及格局特点等问题。导入时用歌曲《春天的故事》,讲述对外开放的过程时更以春天的四个节气“......

    第三单元第十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十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2.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3.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教学流程: 1.自主......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精选)

    第四课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陈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事例说明我国要坚持......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探索对外开放 发现宁海之美》教学设计 制定人:杨婷婷(宁海前童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