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孩子学习特征分析

时间:2019-05-15 08:5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班孩子学习特征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班孩子学习特征分析》。

第一篇:中班孩子学习特征分析

中班孩子学习特征分析

1.认知发展特征(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4—5岁幼儿的视觉敏锐度快速发展,能区分基本色和近似的一些颜色,如黄色与淡棕色。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和各种特征,获有关物体的数量、形状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等简单经验。例如:掌握半圆形、梯形;正确了解昨天、今天、明天。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等。观察的有意性逐渐加强,能够排除一些干扰,根据活动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对新奇事物感兴趣,有了解周围事物好奇心和求知欲。4—5岁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较前期有所提高,随着语言调节机能的增强和有意识记的训练,幼儿能领会成人向他们提供的识记要求,有意记忆有了明显发展。观察和实验证明,4岁以后的幼儿,在记忆过程中还能够对识记材料进行明显的理解性改造,这说明幼儿已经有了意义识记,并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意义识记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对象,尽量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4—5岁幼儿在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时,逐渐能够脱离实际动作,借助与表象,即依据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解决问题,但往往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进行思维。他们掌握事物的概念往往按照物体的主要用途来进行概括,例如:“狗是看门的”。幼儿对数的概念,处于将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建立联系的阶段,即凭借事物的表象认识数的阶段,有了初步的数群概念,一般理解到十左右的数量概念,对具有一定相对性或一些抽象的概念较难掌握,如“左右”、“团结”等概念,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常常使判断推理不合逻辑,经常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形、色、大小)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因果关系来认识。当幼儿所遇到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的过程上,超出其知识经验所能解决的范围时,教师抓住时机对其进行正确的思维教育,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指导他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本质属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往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4—5岁逐渐按照成人的要求,有目的的进行想象,想象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但他们往往不能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坚持行动,仍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主题,想象仍以再造想象为主,但较之小班儿童。想象的灵活想有所增加,可以不受具体事物的限制,想象的创造成分开始发展,并往往具有特殊的夸大性,中班幼儿经常将象和现实混淆起来,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幼儿谈话中所提到的一切与事实不符的话,简单的归之为撒谎,并予以严厉的责备,应深入了解事实的真像耐心指导幼儿,分清事实和真像。2.学习准备分析 ㈠一般特征分析

1、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 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2、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3、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4.、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如拿到新玩具时,虽然喜欢操作摆弄,但也能认真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专注地看看、动动,探索其中的奥秘。

5、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哭闹。但是较之2岁儿童,他们己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完全控制。3岁儿童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亲人的微笑、拥抱和抚摸等动作。㈡初始能力分析 ① 预备技能

4—5岁幼儿掌握的词汇数量增长十分迅速,从4岁时的1600个增长到5岁时的2200 个左右,且对词的本身的内容、意义理解逐渐确切和深化。但词类的运用还偏重与动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并不普遍,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发展他们的词汇特别是积极词汇。尤其要注意在日常活动中提供机会,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中班幼儿已能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也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并且用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富有表情的朗诵儿歌,完整的复述故事,参与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等。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②目标技能

⑴ 在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的物品,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对应、排序等; ⑵ 了解身体主要部分的简单功能,知道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

⑶ 会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启发下能帮助他人;

⑷ 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尝试用各种材料和器械活动身体,学习一些基本运动方法; ⑸ 爱护玩具和物品,学习收拾与整理;

⑹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提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⑺尝试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运用画、折、搭、煎、贴等方法自由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并作简单想象,体验乐趣;⑻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喜欢翻阅图书;⑼喜欢做音乐游戏,能感受游戏中节奏、旋律的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② 态度

小班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比较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去.3.学习风格分析

3—4岁幼儿的注意中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他们逐渐能够根据要求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应该注意的事物,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心理活动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与某个对象。在较好的条件下,一般也只有集中注意3—5分钟。此外,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教师在制作图片时,内容应注意尽量的简单明了,突出中心;呈现教具时不能一次呈现过多。教师还要具体指示幼儿应注意的对象,使幼儿明确任务,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注意到更多的对象。3—4岁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容易变化,行为具有强烈的绪性,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明显,处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第一反抗期”。但他们开始具有初步的规 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喜欢用语言、动作与人交往,逐渐习惯于自 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出同情和关心,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 题。

3—4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同伴的样。游戏时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常常东张西望,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针对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特点,成人应注意保护幼儿的身体,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应注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促进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学习者特征分析(小班孩子)(推荐)

中班孩子学习特征分析

1.认知发展特征(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4—5岁幼儿的视觉敏锐度快速发展,能区分基本色和近似的一些颜色,如黄色与淡棕色。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和各种特征,获有关物体的数量、形状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等简单经验。例如:掌握半圆形、梯形;正确了解昨天、今天、明天。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等。观察的有意性逐渐加强,能够排除一些干扰,根据活动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对新奇事物感兴趣,有了解周围事物好奇心和求知欲。4—5岁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较前期有所提高,随着语言调节机能的增强和有意识记的训练,幼儿能领会成人向他们提供的识记要求,有意记忆有了明显发展。观察和实验证明,4岁以后的幼儿,在记忆过程中还能够对识记材料进行明显的理解性改造,这说明幼儿已经有了意义识记,并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意义识记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对象,尽量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4—5岁幼儿在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时,逐渐能够脱离实际动作,借助与表象,即依据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解决问题,但往往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进行思维。他们掌握事物的概念往往按照物体的主要用途来进行概括,例如:“狗是看门的”。幼儿对数的概念,处于将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建立联系的阶段,即凭借事物的表象认识数的阶段,有了初步的数群概念,一般理解到十左右的数量概念,对具有一定相对性或一些抽象的概念较难掌握,如“左右”、“团结”等概念,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常常使判断推理不合逻辑,经常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形、色、大小)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因果关系来认识。当幼儿所遇到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的过程上,超出其知识经验所能解决的范围时,教师抓住时机对其进行正确的思维教育,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指导他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本质属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往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4—5岁逐渐按照成人的要求,有目的的进行想象,想象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但他们往往不能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坚持行动,仍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主题,想象仍以再造想象为主,但较之小班儿童。想象的灵活想有所增加,可以不受具体事物的限制,想象的创造成分开始发展,并往往具有特殊的夸大性,中班幼儿经常将象和现实混淆起来,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幼儿谈话中所提到的一切与事实不符的话,简单的归之为撒谎,并予以严厉的责备,应深入了解事实的真像耐心指导幼儿,分清事实和真像。2.学习准备分析 ㈠一般特征分析

1、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 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2、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3、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4.、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如拿到新玩具时,虽然喜欢操作摆弄,但也能认真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专注地看看、动动,探索其中的奥秘。

5、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哭闹。但是较之2岁儿童,他们己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完全控制。3岁儿童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亲人的微笑、拥抱和抚摸等动作。㈡初始能力分析 ① 预备技能

3—4岁幼儿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已掌握一定口语,约有1000—1600个词汇,幼儿不仅掌握了许多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直接有关的词,也掌握了不少与日常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词,如关于人造卫星、古代历史等,但对词义的理解肤浅片面;自然的掌握了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一些句型,能用较恰当的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但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喜欢听故事、学儿歌,能安静地听别人讲述,初步体验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能初步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3—4岁幼儿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加坚硬,但骨化过程还为完成,容易变形,能掌握各种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能在教师指导下穿脱衣裤鞋袜,自己吃饭,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接触外界环境,练习大肌肉运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学骑三轮车、玩球等,但幼儿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的发育较晚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加以随意控制。② 目标技能

⑴ 在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的物品,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对应、排序等; ⑵ 了解身体主要部分的简单功能,知道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

⑶ 会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启发下能帮助他人;

⑷ 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尝试用各种材料和器械活动身体,学习一些基本运动方法; ⑸ 爱护玩具和物品,学习收拾与整理;

⑹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提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⑺尝试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运用画、折、搭、煎、贴等方法自由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并作简单想象,体验乐趣;⑻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喜欢翻阅图书;⑼喜欢做音乐游戏,能感受游戏中节奏、旋律的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③ 态度

小班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比较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去.3.学习风格分析

3—4岁幼儿的注意中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他们逐渐能够根据要求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应该注意的事物,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心理活动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与某个对象。在较好的条件下,一般也只有集中注意3—5分钟。此外,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教师在制作图片时,内容应注意尽量的简单明了,突出中心;呈现教具时不能一次呈现过多。教师还要具体指示幼儿应注意的对象,使幼儿明确任务,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注意到更多的对象。3—4岁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容易变化,行为具有强烈的绪性,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明显,处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第一反抗期”。但他们开始具有初步的规 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喜欢用语言、动作与人交往,逐渐习惯于自 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出同情和关心,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 题。

3—4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同伴的样。游戏时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常常东张西望,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针对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特点,成人应注意保护幼儿的身体,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应注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促进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篇: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尤其是在目前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主体性教学的大气候下,要想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该首先去了解学生,即分析学习者的特征。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目的

进行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我们用下面的图来说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1、一般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2、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对初始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①对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②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③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

(二)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的倾向性,包括学习者在接受、加工信息方面的不同方式,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以及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等。具有稳定性、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了解方法

了解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主要方法有观察、采访(面试)、填写学生情况调查表和开展态度调查、查阅学习者的人事或学习档案等。

(二)确定初始能力的方法 预备技能的分析: 对学习者预备技能的分析最常采用的方法是预测。为了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从事新的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预备技能,可先在学习内容分析结果图上设定一个起点,把起点以下的知识与技能作为预备技能,并以此为依据编写测试题,测试学习者对预备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习态度的分析:对态度的测量有问卷、采访、面试、观察、谈话等多种方法。谈话法就是通过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方法。观察法则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言谈举止了解学习态度的方法。

目标技能的分析: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常将这两项分析合在一起进行。可以采用“一般性了解”的方法,也可以将“一般性了解”和“预测”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所谓“一般性了解”,其实就是教师在开始上新课之前,通过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查阅考试成绩,或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等方式,获得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

“预测”是在一般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门的测试题,测定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与一般性了解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准确。进行预测的过程是:编写测试题→进行学前测试→分析测试结果。

(三)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一是观察法,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来确定;

二是问卷法,即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调查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写。

三是征答法,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太了解,所以在回答问卷或征答表的时候会感到有困难;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教师很难一一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给平时还没有注意到自己某些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启发他们正确地选择答案;缺点是问卷中的题目不可能涉及到全体学生所包括的学习风格。第三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不受具体问题的限制,从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缺点是如果不能把学习风格的概念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那么学生的陈述就有可能不在学习风格的范围之内。

第四篇: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尤其是在目前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主体性教学的大气候下,要想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该首先去了解学生,即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在主体性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着重从那些方面入手呢?究竟应该怎样去了解学习者的特征呢?要明白这些问题,有必要搞清楚在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包括哪几个方面,亦即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分析学习者的特征。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极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

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学习者的个性,是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定型化、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风格是学生个别差异的集中表现。测定学习风格的目的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前提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所以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根本。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我们用下面的图来说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1、一般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2、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态度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一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

准备状态。技能是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①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②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就是目标技能分析。③学习态度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都是学习态度分析的内容。

(二)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学习风格一经提出,便引起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学习风格的定义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学习风格的本质的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1、关于学习风格的要素

目前关于学习风格的要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1)Dun的观点

Dun将学习风格要素分为五大类:一是环境类,包括对学习环境静闹、光线强弱、温度高低、坐姿正规或随便等的偏爱;二是情绪类,包括动机、学习坚持性、学习责任性等;三是社会类,包括独立学习、结伴学习、喜欢与成人或各种不同的人一起学习等;四是生理类,包括对听觉、视觉等刺激的爱好,学习时吃零食,时间节律等;五是心理类,包括分析与综合、对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偏爱、沉思与冲动等。

(2)凯夫的观点

凯夫把学习风格要素划分为三大类:一是认知风格,包括接受风格、概念化风格与保持风格等;二是情感风格,包括注意风格、期望与动机风格;三是生理风格,包括男性---女性行为、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时间节律、活动性、环境因素等。

(3)我国学者谭顶良的观点

谭顶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他的分类:一是生理要素,包括个体对外界环境生理刺激(如声、光、温等)对一天内时间节律以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觉道的偏爱。二是心理要素,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动的三个方面。认知方面又包括辨别、归类、信息加工、分析与综合、记忆过程中的趋同与趋异、沉思与冲动;情感方面包括理性水平、学习兴趣与好奇、成就动机、控制点、抱负水准、焦虑水平等;意动方面包括坚持性、言语表达、冒险与谨慎、动手操作等。三是社会性要素,包括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

(4)胡斌武的观点

胡斌武认为,学习活动的进行,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生理、心理状况,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景选择某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学习风格,所以,他把学习风格分成两大类,一类为生理性的,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光、声、温)的选择倾向、对学习时间的偏爱;另一类是心理性的,包括由认知风格、思维风格、信息加工风格等组成的认知要素,由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焦虑程度等组成的情感要素,由学习信念、意志心理准备、学习积极性等组成的意志品质要素。

比较各家的观点,我们倾向于接受谭顶良先生关于学习风格划分的观点,即把学习风格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心理层面、生理层面、社会层面。在心理层面中又包括认知部分、情感部分和意动部分。

2、学习风格分析的内容:

1)有人提出应从学习的条件、认知方式、人格因素和生理类型等几个方面介绍学习风格的内容。学习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注意力以及接收、记忆信息能力的一组内外因素。学习的条件包括: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学生在感情方面的需要、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来自于学生情绪的要求等。

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过程中所偏爱的态度和方式,它表现出学生在组织和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反映了学生在知觉、记忆、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人格因素有关人格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在教学设计中,对人格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控制点和焦虑水平这两种因素上。

生理类型由于学生的生理类型存在着差异,所以有的学生在心理能力上表现为左脑半球优势,有的是右脑半球优势,还有的是两个半球的脑功能和谐发展。脑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左右半球的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

2)我们认为,在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时,应从学习风格的组成要素出发,进行分析。我们采纳谭顶良的观点,从五个方面去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即学习风格的认知部分、学习风格的情感部分、学习风格的意动部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部分,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部分这五个方面。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了解

学生的一般特征只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些背景因素,与具体的学科内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即便如此,这些因素还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着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

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美国教育技术界著名学者海涅克等在1989年指出:对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即使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

了解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主要方法有观察、采访(面试)、填写学生情况调查表和开展态度调查、查阅学习者的人事或学习档案等。

学生的一般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这里只介绍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是:在整个中学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这样的思维特点构成了中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 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

② 思维有了预计性。在进行复杂活动之前,学生有能力去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和策略。

③ 思维的形式化倾向。思维成分逐步发展到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

④ 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从中学开始,学生反省的监控性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一般情况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并对它们加以控制,使得思路更加清晰,判断也更为正确。

⑤ 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思维过程中,追求新颖独特的因素,追求个性,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

虽然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具体到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是有所区别的。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进行;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在理论指导之下,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可见,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过程,但是这个转化时期并不以初中、高中为界限来划分,而是从初二年级开始到高二年级初步完成并趋向定型的,所以初二年级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期,而高二年级则意味着学生的思维已趋向成熟。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到高中阶段则基本上可以掌握辩证思维的规律了。上面讲的是中学生智能发展的总体趋势,如果具体到不同的学习对象或不同的学科及不同的智能成分时,这种一般趋势又会存在着某些差异。

上面只介绍了小学生和中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若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一般特征,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查阅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及基本情况登记表等,还可以通过观察或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去获得。

(二)初始能力的分析

初始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与这门学科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了解学生的初始能力的意义在于能够确定正确的教学起点。因为当教学起点高于学生的初始能力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新的知识、技能之间存在着差距,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有障碍;而当教学起点低于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学习内容就会出现重复,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确定了学生的初始能力以后,就可以对经过学习内容分析以后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学生尚未掌握的预备技能,删除他们已经掌握的部分目标技能。可见,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与学习内容分析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了解学生的初始能力可以准确地确定教学起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下面将分别介绍进行初始能力分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① 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

预备技能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

学习态度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

② 确定初始能力的方法

预备技能的分析: 对学习者预备技能的分析最常采用的方法是预测。为了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从事新的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预备技能,可先在学习内容分析结果图上设定一个起点,把起点以下的知识与技能作为预备技能,并以此为依据编写测试题,测试学习者对预备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习态度分析:对态度的测量有问卷、采访、面试、观察、谈话等多种方法。谈话法就是通过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方法。观察法则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言谈举止了解学习态度的方法。

目标技能分析: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常将这两项分析合在一起进行。可以采用“一般性了解”的方法,也可以将“一般性了解”和“预测”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所谓“一般性了解”,其实就是教师在开始上新课之前,通过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查阅考试成绩,或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等方式,获得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

“预测”是在一般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门的测试题,测定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与一般性了解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准确。进行预测的过程是:编写测试题→进行学前测试→分析测试结果。

〔编写测试题〕测试题分为两个部分,编写方法是:假定一个教学起点,将教学起点以下的知识和技能编制成测试题目。

〔进行学前测试〕如果测试题中包含测试目标技能的题目,学生就可以从考题中了解到将要学习的内容,这就相当于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目标技能学生还没有掌握,测试成绩一般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测试之前,最好能说明一下测验的目的,以减少测试结果给部分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分析测试结果〕预测之后,一定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如果学生的成绩普遍很好,就说明教学起点定得偏低了;如果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就表明教学起点偏高。要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教学起点进行调整。对于前一种情况,最好把教学起点适当提高以后,再进行一次预测,以得到准确的教学起点;对于后一种情况,则应针对卷面所反映的问题,降低教学起点,并从试卷中找出需要补充的预备技能,这样才能使教学起点真正建立在学生的初始能力之上。

(三)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① 学习风格的内容

学习风格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下面将从学习的条件、认知方式、人格因素和生理类型等几个方面介绍学习风格的内容。

学习的条件 是指影响学生注意力以及接收、记忆信息能力的一组内外因素。了解学生对学习条件的需求,有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的条件包括: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学生感情方面的需要、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来自于学生情绪的要求等。

〔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指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偏爱的感觉通道,这些感觉通道有视觉通道、听觉通道和动觉通道等。偏爱视觉通道的学生,习惯利用视觉去感知或接受刺激,这样的学生喜欢通过自己阅读教科书来学习知识,即使是在听教师的纯语言讲授时也希望同时看到图片或其它视觉材料。偏重于听觉通道的学生,对语言、音响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所以更喜欢从其他人的讲述中获取知识,而不太愿意通过自学方式理解知识。动觉型的学生则喜欢亲自动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对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通道相互结合型的,如喜欢同时利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进行学习,如果让这样的学生用电影或录象等视听觉媒体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感情的需要〕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希望经常得到老师或家长的鼓励与安慰,而另一些学生则不那么需要,他们能自觉地激发学习动机,坚持不懈地学习,有的学生还表现出了很强的责任心。

〔社会性需要〕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做作业,还有的学生在做练习或复习时喜欢与同学一起讨论。

〔环境和情绪的要求〕包括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觉到的需求。如做作业或复习的时候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看书的时候喜欢吃零食;背书的时候习惯于来回走动;学习时喜欢只留下一盏灯;喜欢坐在校园里看书;感觉到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的学习效率特别高。

认知方式 是指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过程中所偏爱的态度和方式,它表现出学生在组织和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反映了学生在知觉、记忆、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每一种认知方式都带有两极性,比如下面将要讲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就分别是同一种认知方式的两个极。每个学生都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并在每一种认知方式中倾向于某一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具有的各种认知方式组合起来运用。学生在认知方式上表现出的倾向性决无好坏之分,而是各有所长。因为不同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心理活动特征,所以只能说某一种倾向更适合于某一学习情境,而不能说具有某种倾向的学生一定比具有另一种倾向的学生聪明。

作为研究结果,目前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的认知风格主要有这样二种: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沉思型和冲动型,下面将分别加以介绍: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具有场独立性的学生很少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他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他们的自主性比较强,可以靠内在动机进行学习,而不必依赖教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称赞。他们喜欢独立地进行学习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把老师教的或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重新组织,进而变成自己的知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在只要稍加指导就可以了。这种学生善于学习数学、自然和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类的课程。

具有场依存性的学生很少主动地加工外来信息,即使加工也要参照环境因素。他们喜欢在与人交流的环境中学习,特别希望教师把教学组织得井井有条。他们往往对语文和外语等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内容更感兴趣,所以学得也比较好。这种学生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老师或家长的鼓励,会极大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相反受到一点批评又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经常不断地指出他们做得对的地方,及时予以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沉思型和冲动型〕沉思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以反省为特征,逻辑性强,判断性也强;冲动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则以冲动为特征,直觉性强。这两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

沉思型的学生面对某一问题时,一般比较谨慎、小心,并不急于回答问题,只有在对所选择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反复审思之后,确认不会出错的情况下才开始回答问题,所以很少出错,但思考的时间却比较长。这样的学生善于完成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的学习任务,如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和小发明、小制作等,但反应偏慢。他们乐意在合作的气氛中学习,意志对其学习活动的影响明显超过了情感所起的作用。

冲动型的学生则很少全面地考虑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往往只以一些外部线索为基础,凭直觉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连问题的要求都没有听清楚,就开始回答了,所以尽管他们用的时间比较少,但出错率却比较高。这样的学生在完成需要作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他们乐意在竞争的气氛中学习,情感的介入常常对其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他们的阅读能力一般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不过,如果从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看,冲动型的学生并不一定比沉思型的学生差。

人格因素 有关人格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将介绍对控制点和焦虑水平这两种因素的研究结果。

〔控制点〕控制点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某些力量的看法。如果把这个概念用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就可以理解为:控制点是学生对影响自己学习的某些因素的看法。控制点存在着两种倾向性,即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结果是由来自于自身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进行的努力完全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而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受着命运、运气、机遇或他人等这样一些难以预料的力量控制,自己的努力无法抵挡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两种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具有内部控制倾向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就能够取得比较好学习的成绩,所以总是非常努力地学习。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好成绩时,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因而倍受鼓舞,自信心也进一步增强;而不理想的成绩能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富于挑战性,能积极地看待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

与此相反,具有外部控制倾向的学生成就动机相对较低,由于总是在寻找客观原因,缺乏自信,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此外,他们不能适时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

〔焦虑水平〕焦虑这个名词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焦虑水平表示出这种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的程度。焦虑水平反映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有以下两种表现:

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对各种考试或测验都感到非常紧张,特别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以致于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复习及考试、测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减轻教学和测验的压力,以降低他们的动机唤醒水平,帮助他们从高焦虑水平逐渐趋向中等焦虑水平,往往会产生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焦虑水平低的学生,因为对考试结果不太在意,所以一般不会花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对他们增加教学和测验的压力,以促使他们提高动机水平,使焦虑水平由低向中等转化。

此外,当学生需要完成记忆任务(如背诵课文、公式、定理)时,教师可以有意地提高所有学生的焦虑水平,因为这样做对学生的记忆活动有利;而当某项学习活动需要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思维时,教师则应该注意适当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因为较高的焦虑水平会对解决问题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

生理类型 由于学生的生理类型存在着差异,所以有的学生在心理能力上表现为左脑半球优势,有的是右脑半球优势,还有的是两个半球的脑功能和谐发展。脑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左右半球的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

尽管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某半脑占优势的特点,但是具体到某一项认知任务,每个人都是两个脑半球同时参与工作,只是由于任务的要求和被加工的信息的特点不同,才使得左、右半球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应注意

对学生处于弱势的半脑进行训练,从而促进他们的左右半球脑功能和谐发展。分析学生左右脑功能优势,对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评价方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一是观察法,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来确定;

二是问卷法,即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调查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写。

三是征答法,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太了解,所以在回答问卷或征答表的时候会感到有困难;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教师很难一一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给平时还没有注意到自己某些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启发他们正确地选择答案;缺点是问卷中的题目不可能涉及到全体学生所包括的学习风格。第三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不受具体问题的限制,从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缺点是如果不能把学习风格的概念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那么学生的陈述就有可能不在学习风格的范围之内。

(来自:开平教师教育网。作者:王海燕 时俊卿)

第五篇:如何培养中班孩子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中班孩子的学习习惯

中三班 郝若涵妈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心愿。谁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比别人优秀。可是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孩是是每位家长都关心的话题。如何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难得事。现在的孩子已经不象我们小时候:在幼儿阶段只求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身体健康。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于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我的宝宝才5岁,对于育儿这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经验,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在督促着我们的成长。在教育宝宝的过程曾经觉得骄傲、自豪过,也曾不断反思过。下面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点小小心得,希望和其他父母们一起分享。

应该培养孩子的爱心。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宝宝还在莫不关心地看电视。我就跟宝宝说:“宝宝,妈妈生病了,需要你的关心和照顾。”宝宝马上象个小大人一样,拿起她的小被子盖在妈妈身上,“妈妈,让我来照顾你。”以后每次我一说哪里痛,宝宝就会很关心的问,“妈妈,你怎么了。妈妈,你好点了吗 „„?”我觉得特欣慰,如果那次我没向她提要求,估计她以后都会觉得妈妈生病跟她没关系。

千万不要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父母爱子女,应该是有分寸、讲节制的理智之爱才是明智之举。凡事有一个“度”,一位母亲说过一句名言:对孩子要“藏起一半的爱”。意思是以隐蔽的形式收起溺爱的部分,以更深的内涵去爱子女。溺爱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就会使孩子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人。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拼命赚钱就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唯恐怠慢了他们。这样的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以为别人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并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同时,他们有着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我觉得父母应当把孩子视为家庭中普通的一员,教育孩子“克己利人”,并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

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孩子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道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陪伴孩子一生,使孩子终身受益。

道德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孩子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学习场所,这是众所周知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当你一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话或事,小孩很容易效仿。在这时,做父母的一定要敢于承认错误。有一次宝宝在家里骂一个同学。我说:“宝宝,小孩怎么可以骂人呢?”宝宝就问妈妈:“妈妈,那大人可以骂人吗?”我说:“大人也不可以骂人呀。”宝宝说:“那妈妈,为什么你可以骂我呢?”我赶紧跟她道歉:“妈妈错了,以后妈妈批评你会注意口气。你有错也要改,知道吗?”宝宝马上很开心地说:“嗯,知道了,妈妈。”这种情形至少在她心目中妈妈是一个知错就能改的人并引导她不可随便骂人,有错就敢于承担。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正经历着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只要对孩子有益的就一定要学。虽然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都不一样。但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出类拔萃,值得骄傲,希望我的小部分教育心得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也希望能从其他家长那里得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2011.10.13

下载中班孩子学习特征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班孩子学习特征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人格特质和学习适应性特征和差异分析

    摘 要: 了解中学生人格特质及学习适应性的一般特点和个体差异,可以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目的性更强。本研究以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为对象,探讨初、高中学生在人格特......

    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讨安顺市2008-2010年HIV/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蔓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予以网络直报的......

    TPM管理特征分析

    TPM管理特征分析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推行TPM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想成功推行TPM管理,必须从整体优化出发,考虑到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做好......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分析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632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

    有效团队特征分析

    有效团队特征分析 一个高绩效团队,有以下九个特征: 一、清晰的目标 高效的团队对于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

    打油诗极其特征分析

    打油诗极其特征分析 学号:2008212936 姓名:朱小鹏 打油诗是一种体裁,不拘文人雅客、市井俗士皆可创作,没有任何门槛。它只是一个工具,有没‘文化’均可操作,或许文化人操作得更......

    城市色彩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课程论文 《城市色彩特征分析——以长春为例》 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年级:2013级 专业:建筑学 姓名:张家榕 学号:1321051096 日期:2013 年11月11日 让我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