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预防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的对策(论文)
浅谈预防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的对策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时期,有不少党政机关干部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一个个走向腐败,并呈蔓延趋势,严重损害了党政机关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干扰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研究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的对策,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淡几点粗浅看法。
一、当前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日益发展,党政机关干部腐败问题也日益严重,范围越来越广,干部腐败的级别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多样。主要体现为:
(一)权钱交易,行使职务与谋取私利相结合、权力行为与经济行为相结合,权力的物化、商品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
权钱交易、职务犯罪是腐败犯罪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政治和经济以某种扭曲的方式进行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畸形的交易行为。掌握权力的一方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行使权力来谋取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即通过权力和金钱的交换,以牺牲国家或集体的利益,损害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代价,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私欲。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法制的不健全、社会伦理道德的偏差与失范,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消极腐败现象再度猖獗,权钱交易这一形式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权力物化、商品化,权力资本与金钱资本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都有所进化、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日益严重。
(二)腐败犯罪从自然人发展到法人,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在许多地方已经公开化、广泛化
现阶段,一方面人们对腐败现象恨之入骨,深恶痛绝;另一方面,1 腐败现象不断蔓延,日益严重。甚至社会上已形成普遍的贿赂心理,并且凝固成一种心理定势,外化为行动习惯。经济部门是腐败犯罪的集中多发区,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大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权力与利益的结合点,与公众与社会广泛接触,腐败犯罪也已向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等渗透蔓延。另外,群体、法人犯罪增多,牵连犯罪增多,并与社会上不正之风、利益分配失衡等矛盾相互影响,交叉感染,恶性循环。
(三)腐败犯罪呈持续上升趋势,官职越来越高,大案、要案猛增,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
八十年代以前,几千元、上万元即为大案,县级干部即为要案;八十年代,由上万元发展到十几万、几十万元;九十年代,百万元以上大案已不为鲜见。腐败犯罪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腐败官员级别上升,大案要案剧增,大要案合一的情况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组织等多重危害性,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落马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四)腐败犯罪手段狡猾,目的多样,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腐败犯罪大都属于智能犯罪,所以,犯罪分子的手段十分狡猾隐蔽。其一,党政机关干部腐败分子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职务或社会地位,因而这些人犯罪前后总是想方设法变换作案手段,想方设法隐瞒其罪行,以逃避法律制裁。同时由于其环境地位和社会关系等,他们在作案手段上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狡诈性和隐秘性。其二,适应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腐败犯罪的手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不仅体现在金融部门等行业犯罪的新手法上,2 还表现在一些犯罪分子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犯罪的工具。其三,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生存需要,因而腐败犯罪的目的和手段还从单向向双向、多向,从个体向纠合性发展。表现为内外勾结,里应外合。
二、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的原因
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国家的腐败都有其滋生的土壤。中国也不例外,大规模的腐败长期蔓延必然有复杂的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现象自建国以来就未曾绝迹,但是大规模的出现也只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启动之后。究其根源,最主要的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放松学习和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是导致腐败分子走上严重违纪违法道路的根本原因
从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党政机关干部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穿名牌、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漠视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缺乏道德修养,才会不顾人格,干出 3 追求感官刺激的种种丑恶行为。
(二)目无党纪国法、肆意践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受监督制约,是导致党政机关干部走向腐败的重要因素
一些党政机关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必然要导致腐败。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绝不允许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三)对党政机关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认识不足、治理不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腐败的产生,与长期以来党政机关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而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又使得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党政机关干部中的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纠正,其影响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正之风必然会带坏社会风气,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长久污染下,丧失了是非鉴别力,不但不抵制,还认为这是“时尚”。一些干部就是从“小节”问题开始,逐步走向腐化堕落,最终变成严重的腐败分子。
(四)对党政机关“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一把手”搞腐败,带来的危害性更大
对党政机关“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我们看到,很多重特大职务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员都是党政机关的“一把手”,这说明在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上,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同级监督机关难以监督,上级监督机关又无法监督。一 4 个地区和部门,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选好一个清正廉洁的班长,至关重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加强对党政机关“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五)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机制,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提供了机会,同时又成为派生其他腐败的源头
很多严重腐败违法案件,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问题。尤其严重的是,干部人事方面的腐败问题,还会派生出其他一些腐败问题。一些人为了跑官要官,或者大肆收受下级送的钱财,或者从不法“大款”那里拿钱,或者私设“小金库”等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的出现,根本的原因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人治的因素多,而公开、民主、竞争的因素少。在一些重大腐败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员中许多人的交流或提拔,基本上是由主要领导提名或授意,严重违反组织程序进行的。
(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为一些党政机关干部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由于部分地区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等方面的许多改革措施还没有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完全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这就为少数人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条件。这些地方一些党政机关干部的腐败问题,加剧了当地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的作风和社会风气,给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此外,一些党政机关干部严重的腐败行为,也严重恶化了投资经营环境。
三、预防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的对策
腐败是党和国家肌体上的一颗毒瘤,是危及党的事业的一大隐患。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中都要反对腐败。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①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先行,从严治政,标本兼治。我们应该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的产生和蔓延,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一)加强与完善反腐败立法,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之下反腐倡廉的法律秩序与环境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对市场经济下的腐败犯罪,不能靠简单的群众运动或行政命令去解决,而要靠法律。法律手段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本手段。“开展一场有效打击贪污腐化的斗争,一个必要的条件是需要有一部充分的法规,禁止各种形式的对廉政和国民极为有害的官场舞弊行为。”离开法制建设,反腐败的对策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反腐败犯罪的立法,要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贪污贿赂法;要改革和调整惩治腐败犯罪的刑罚方法;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反腐败犯罪的专门机构,并相应扩大其独立性和权能;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法,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坚持严格执法。
(二)继续建立、改革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自身的免疫力
(1)改革原有的干部制度,建立严格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和罢免制度。我国原有的干部制度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存在着民主性、科学性严重不足,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离法制化有较大差距等种种缺陷。这也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行政管理机构反应慢、效率低,腐败现象严重,控制打击不力的重要 6 原因。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干部制度,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建立和完善新的公务员制度。
(2)严格实行党政机关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严格限制党政机关干部接受馈赠和额外报酬。现代社会,财产是个人利益最为集中的体现,公职人员腐败,也突出地表现为利用职权聚敛财物。因此,建立党政机关干部财产申报、公布制度,严格限制,防止党政机关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索贿受贿等得来的财产合法化,有利于遏制腐败犯罪行为,树立政府的廉洁形象。
(3)实行干部回避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我国古代官吏就有严格的“亲属回避制度”,国外亦有同例,但我国多年来在这方面并无严格的制度和规定,致使父子同部门、夫妻同单位、兄弟同机关、领导不离籍的状况屡见不鲜,这不利于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权力制约,客观上也为徇私舞弊、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提供了方便。因此,应尽快实行和完善干部回避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则有利于增加党政机关干部履行职务行为的透明度,使广大群众了解职务行为的主要环节和必要程序,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党政机关干部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索贿受贿。我国目前实行的公务员公开招考录取就是政务公开的一个实例。
(4)提高党政机关干部的薪俸待遇,严禁干部经商和兼职。提高党政机关干部的薪俸待遇,以俸养廉,是预防和减少腐败犯罪的必要措施。我国古代和国外反腐败的对策中均有此法,我们应借鉴其有用的成份,如目前国外的社会平衡原则等,使党政机关干部在薪俸福利方面无后顾之忧,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我们一方面要增俸养廉,另一方面要严格禁止某些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和兼职,在权力和金钱的交换之间筑起一座隔离墙。党政机关干部经商或兼职谋取利益,是导 7 致权力与金钱交换,滋生腐败现象的原因之一。
(5)加强党政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党和国家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在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从根本上防治腐败犯罪现象的同时,也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思想、意识形成的辅助作用。要考虑到客观意识的渐近和关键作用,关心、爱护公职人员,加强对党政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继续建立和完善反腐败犯罪的监察和监督机制,预防和控制腐败犯罪的产生
不受制约、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这是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公理。防治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犯罪现象,个人的“自律”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个人的道德品质上,而必须通过更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在权力机制限制人治,并保证这一机制的依法有序和有力运作。
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监督立法,把监督机关的权力法制化;要强化监督机关的职能,加大监督力度;要提高监督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意识,树立监督观念;要建立健全行政、经济等有关监督制度,完善约束防范机制;要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网络。
(四)发挥舆论和公众举报等社会力量,有效地限制和打击腐败犯罪的滋生蔓延
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是反腐败的重要警戒系统。舆论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保持着一种高度的敏感,舆论监督可以弥补现阶段法制建设、道德规范方面的缺失和不足。舆论,是贪官污吏的天敌,是腐败犯罪分子的克星,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法律如果没有舆论的支持几乎毫无力量。作为有效力量的 8 法律,它依赖舆论甚至要比依赖警察的权力为多。”公众举报制度,是指国家检察机关接受、鼓励和保护公众对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的检举控告并依法查处的一种法律制度。据统计,近年来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有60%多直接来源于举报。实践证明,建立举报制度是深入开展反腐败犯罪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参与书目】
[1]李建华、周小毛《腐败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2]施胜章《廉政建设探讨》,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11月。[3]谢谷梁《廉政机制建设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4]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3月。[5]何增科《反腐新路:转型期中国腐败问题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年1月。
[内容提要]
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国家的腐败都有其滋生的土壤。中国也不例外,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时期,有不少党政机关干部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一个个走向腐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日益发展,党政机关干部腐败问题也日益严重,范围越来越广,干部腐败的级别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多样,并呈蔓延趋势,严重损害了党政机关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干扰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研究腐败的成因、现状、对策等问题,提出预防腐败的对策,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当前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现状及趋势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党政机关干部腐败问题的对策。
第二篇:浅析供电企业腐败预防对策
筑牢防线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浅析供电企业预防腐败案件发生的对策
供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企业改革与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供电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腐败现象,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挫伤了员工改革积极性,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寻求从源头上治理供电企业发生腐败的有效对策,遏制和减少供电企业的腐败现象发生。通过对供电企业的几起腐败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如何预防腐败,谈谈个人几点想法:
一、供电企业腐败的主要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7年,全省电力系统发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案件 7起,涉案人员12人,涉案金额高达343.81万元。其中,2005年至2007年,恩施州电力系统共查贪污犯罪案件3起,涉案人员7人,涉案金额108.23万元。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一般人员职务犯罪较为严重。有人认为,职务犯罪只有高层掌权的领导者才有可能犯职务罪。但是,从上述案例分析,基层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犯贪污、受贿罪的现象也相当严重。老河口市供电公司竹林桥供电所原主任曹建军,2003年7月至2004年11月,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3.93万元。其中,收取采购材料回扣1.35万元。松滋市供电公司桃树供电所原所长邓连胜、营抄班长王树华2人,在2004年至2006年间,利用职务之便,在给本辖区内的私营煤矿供电及调电价的过程中,收受贿赂 8.3万元(邓、王各4.15万元)。枝江市东明电业有限责任公司原经理陈泽民,于2000年6月在农网改造中利用职务之便,为枝江市方圆电杆厂厂长王文礼谋取利益,收受王文礼现金2万元
二是重点岗位人员涉案金额巨大。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7起,涉案人员12人中,有3人是财务会计和出纳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共贪污、挪用公款298.48万元。例如:建始县电力公司财务审计部原副主任兼主管会计黄希林,采用虚列职工用电补贴、重复报销单据、隐瞒收入等手段,贪污公款49.36万元。建始县水电局水利电力总公司、电力公司原银行会计李宏安,采取隐匿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虚列贷款利息支出的手段,侵吞公款27.76万元。特别是咸宁咸安供电公司财务科出纳曹友枝,采取偷盖公章、私自填写空白支票,以转帐或现金支取等方式,挪用公款高达221.36万元。
三是私自设立“小金库”侵吞公款。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宣恩县电力公司长潭供电所,原所长的覃××、副所长覃章岸、核算员(报帐员)胡××等三人伙同施××、黎××,采取不按电费实际收入上交,而按关口计量考核数入帐等手段,将实收数与考核数之差截留,共计截留私分电费31.11万元。
二、供电企业产生腐败的成因分析
主观因素:这些违法者因受社会上权欲观的负面影响,淡化了政治、业务学习,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个人的道德
观念、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贪图享受,追求一己得失和物质利益的行为日益显现,导致其走上犯罪。同时也表明,供电企业在我国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预防各类犯罪教育、制度建设、内部管理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漏洞,具体表现在:
(一)预防职务犯罪的教育力度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但推进,公司在对企业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方面,过于注重业务水平的培养,在政治思想上关心不够,尤其是在普法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方面有所欠缺。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力度不够。工作制度,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对每个工作岗位、每项工作权力的行施,以工作制度的方式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在一些案件中集中体现在物质采购方面,由于没有相应的集中统一采购制度,造成个人直接实施采购,直接经手款物的往来,为从中谋取私利提供可乘之机。
(三)企业经营行为管理力度不够。公司在工程建设、电网改造、维修工作中,应按照项目实施的工作程序,依照流程进行计划申报审批,并做到每个环节紧紧相扣,确保工程施工按期按质完成。但在一些案件中,由于没有按照报装管理流程,进行工程施工审批,造成个人直接承接工程,擅自施工,采取暗箱操作手段,实施贪污行为。
(四)对重点部位、环节和重点岗位人监管不够。对财务、采、供、销等重点部位、环节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上,有的把企业管理制度,当作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停在嘴上,形同虚设;有的管理
松散、低效甚至失控,给犯罪分子有隙可钻,有机可乘。如建始县电力公司财务审计部原副主任兼主管会计黄希林,采用虚列职工用电补贴、重复报销单据、隐瞒收入等手段,贪污公款49.36万元。特别是咸宁咸安供电公司财务科出纳曹友枝,采取偷盖公章、私自填写空白支票,以转帐或现金支取等方式,挪用公款高达221.36万元。
(五)企业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防范资金风险、防止工程项目建设中发生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曹建军案件表明,公司在对基层工程项目建设、物质采购等工作运行监督上还缺乏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监督工作机制,并且已有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还不到位,造成曹建军没有顾虑的实施贪污行为。
三、预防供电企业产生腐败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供电企业违法犯罪的现状以及成因,要从违法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铲除违法犯罪滋生蔓延的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腐败,不敢腐败,客观上不能腐败,不让腐败,预防和防止这类违法犯罪现象的再次发生。
(一)突出有效预防抓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自律意识
以强化廉政教育为主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与县检察院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讲座,组织公司全体中层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进行预防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利用移动短信发送平台,坚持每月向公司干部发送廉政短信,为干部“提神醒脑”。积极开展家庭助廉、送廉政贺卡贺等活动,增强家属的助廉意识。
(二)突出源头治腐抓建制,增强依法治企的法律意识
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线,由党政“一把手”与班子副职、各部室、基层单位“一把手”逐级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链”。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重点是抓好小金库、小型基建、小型资物采购和招投标“三小一招”及废旧物资处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制权、管钱、用人”为主线的权力制约制度。
(三)突出规范权力抓监督,增强防范风险的超前意识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考核细则的规定,一方面紧紧抓内部考核这条主线,健全完善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另一方面紧抓外部监督这条辅线,充分运用公司、基层所聘请的两级社会行风监督员,对党员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对重大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招投标、供电所电费抄收稽核等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察,强化对业扩报装、项目招标、财务结算、物资材料、电力营销等关键“穴位”的环节监督和过程监控。
(四)突出标本兼治抓惩处,增强查办案件的责任意识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和“查清问题、惩治腐败、挽回损失、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原则,严肃查办严重失职渎职和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党纪处理力度。进一步拓展信访渠道,充分发挥信访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收集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教育,防微杜渐。对于党员干
部和基层工作人员利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的行为,组织力量一查到底,形成行为规范、程序合法、监管到位、查处有力的新局面。
(五)突出纠建并举抓行风,增强优质服务的形象意识
完善公司行业作风建设考核实施细则,将指标进一步量化、细化、深化。推行行风“稽查制”,不定期对各供电单位进行明察暗访,对查出的问题,按照考核办法予以罚款、扣分和处罚,并在公司进行预警。加大执行报装接电、电费电价政策和优质服务的监督力度,坚决治理涉农乱收费和吃、拿、卡、要等现象。以“建农民满意的供电所、创农民满意电工组、做农民满意的农电工”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宣恩电力服务宣恩”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优质服务的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六)突出成本管理抓控制,深入开展效能监察
加强对主要成本指标、不良资产、财务管理、基建工程等方面的跟踪监察,提出监察建议,监督落实整改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招投标法》、省公司招投标管理规定,公司成立招投标领导小组,加强对物资采购及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监督。加强业扩报装工作的监督,按照公司业扩报装接电“一归口、两考核、三推荐、四统一”的管理办法,统一工程预算定额标准,统一工程预算编制,统一收费项目,严防以权谋私。加强电费回收和预收电费资金的监督,严防设立“小金库”和帐外帐。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预防腐败
中共萧县县委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室,县直各单位党组(党委):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已经县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遵照执行。
中共萧县县委
2014年4月8日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发
【2013】14号,以下简称《工作规划》)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皖发【2013】1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我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坚持群众路线、转变作风,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惩治,坚持改革创新,制度保障,坚持重点突破、统筹推进,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打造萧县新环境、梳理萧县信形象、推进萧县新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至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四风”问题得到认真治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惩治腐败力度加大,腐败蔓延势头得到坚决遏制,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的警戒作用有效发挥;预防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反腐败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二、深化作风建设
(一)
第四篇:马原论文:预防腐败
预防腐败
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但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党员干部的影响,较之过去是增加了,腐败分子也就层出不穷。这并非改革开放之过,而是一些党员干部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这说明,在新形势下,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已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
中共中央近期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规章制度,这些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对预防腐败越来越高度重视,表明了我们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决心。而预防职务犯罪是我们党结合反腐败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项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任务也很重。
我认为在反腐败的过程当中最重要就是最高层领导要有反腐败的决心,如果领导有决心根治腐败,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领导自上而下地治理。但如果领导腐败了,就很难组织强大的力量来反腐败。反腐败要求最高层政府领导、每一个部门最高领导不但有决心,而且更重要是他们的实际行动。所以如果我手中握有了一定权力,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反腐败的决心:
一、权利分离,监督有力
人本身都有腐败的倾向,所以我们需要留意的是人的本性。我们不能把权力太集中,因为权力本身是会带来腐败的。把权力分散,而且有监督的力量,这是很重要的。西方国家奉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即行政、司法、立法权的分离,三权相互分立,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权力的公正性,但是这并没有完全阻止权力滥用的发生,而且三权分立造成的权力分散也大大了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使国家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缺少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手段。我们国家具有我们自己特殊的国情,我们应该在适当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奉行“中体西用”的原则,提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措施,即权力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将行政、司法、立法权进行分离,同时又保持他们的内在联系,既达到了权力相互制约的目的,又确保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度。
在做到权力分立的基础上,国家体系中应当建立一个有监督和监察功能的单位,用来做好对权力的监督工作,而且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是受保护的,不会受到任何权力影响。
二、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政府透明度比较差,突然透明起来也比较难。政府机构的透明度是很重要的反腐败因素,政府的政策、政府的行动信息、政府机构的经费、结构都能够提供给公众,聘请公务人员的过程的信息也应该是透明的。要让外面的人看起来不会有很神秘的感觉,在一个政府系统里很重要的是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这跟反腐败是非常有关系的。
如果你想知道所在城市某个重大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你可以直接询问政府;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身边某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你可以直接询问政府;如果你想知道某次商品质量检查的结果,你还是可以直接询问政府。不管目的如何,只要你的要求合乎规定,你就有权利得到这些信息。我们应明确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吸取西方国家成功经验,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制定出一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公民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实现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就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政府对群众保持神秘是不必要的。
在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同样必不可少。当然,这件事情要做得真实而不走过场,就必须建立制度和制定法律,并且长期地保持下去,使它收到真正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向党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职责,明确需要报告的事项,确定受理报告的机关,完善报告程序,强化监督检查,使这项制度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三、加强廉政教育,积极营造廉政清洁的社会氛围。
廉洁与腐败,既是一种从政行为,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从查办腐败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看,凡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地方,都是廉政文化建设比较薄弱的地方。文化氛围是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社会因素。预防腐败,必须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崇廉的文化氛围。当前,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挖掘廉政文化资源,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政文化,让廉洁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进一步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影响面、教育面。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有利于帮助广大领导干部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气节,拒腐防变。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家庭的因素。从查办的腐败案件后看,一个腐败官员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腐败的家庭。在加强廉政教育的时候注重对官员家人的清廉教育,可以使使他们从根本上注重清廉的重要性吗,从侧面积极的预防官员腐败现象的发生。
因此,加强廉政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有利于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态势,培育一个廉洁公正的社会氛围。
四、开展舆论监督,吸收公众参与
在反腐败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社会、社会大众一定要有一个共识,有一个决心,就是反腐败,这不单是政府机构,还有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包括媒体,包括学术界,包括非盈利机构,社会各个阶层和团体都参与这个过程,才能够把腐败杜绝。特别是媒体在反腐败过程中的功能是不可以替代的。
国家应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引起公众对反腐败行动的关注。同时还向媒体主动提供有关反腐败的新闻素材,鼓励媒体揭露腐败事件。如相关检查部门定期召开次新闻发布会,散发有关材料,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组织电视讨论,形成压力,有利于预防腐败发生。公众监督属于体制外的预防。我们应该把公众参与当作预防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就不能形成社会对腐败的综合治理。公众应当被允许咨询官员的个人经济状况,查阅官员的财产申报情况。另外,反腐败机构接受公众对官员腐败的投诉,并采取措施保护投诉人的安全,也是吸收公众参与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个很大的国家,但不要把反腐败这个问题看得太大,否则就觉得很难。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政府正在试图减少和消除腐败。非洲有句谚语“我怎么能一次吃下一只大象,只能一口一口吃”。在小国中,比较容易反腐败。大国则要慢慢来。我对我们国家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第五篇:浅议有效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
浅议有效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逐步深入推进,有效地遏制了贪污、受贿、渎职等以权谋私的腐败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保障了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顺利发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贪官的失事率越来越高。浏览媒体网站新闻,每天都能看到数名厅级贪官落马,或被双规,或被羁押,或被审讯,或被判刑,比比皆是,屡见不鲜。这是反腐败的打击惩处力度在增强加大,人们拍手称快,交口称赞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凭你职务再高,只要胆敢违法违纪搞腐败,就难逃党纪国法的严惩。贪官犯法与百姓犯法同罪,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党和政府这个“如来佛”的手心。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腐败也是一样。古人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当前,反腐工作任重道远,形势不容乐观。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就要高度重视腐败预防工作,塞源截流,固本强基,坚决控制和减少腐败的发生。少数党政机关官员由廉变贪到最终失事,都有个为时不短的堕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关部门宣传教育,预防腐败,实施挽救措施,拉一把“失足者”,可能会使部分官员抑制住自己的贪心欲望,由贪转廉。一旦挽救不成,非要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的贪官,那就会受到反腐败的严厉打击。反腐败以其强大的震慑作用,敲响了警世钟,告诫人们不要误入歧途,以免悔之晚矣!
下面就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谈几点浅见,与有识之士共同商榷,使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一、强化监督,构建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
权力失去监督就会导致腐败。要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就必须建立完备的监督体系,严格监督,严格追究,挤压腐败的空间,减少腐败的机会。要强化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遏制腐败的重要手段。要以事务决策监督为切入点,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扩大决策的民主化;以财务监督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落实财务管理规定,逐步推行详细财务年终报告制和重大款项质询制,防止权力滥用和钱权交易。要强化外部监督。国家的监督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在权限范围之内,敢于监督,勇于肃贪。要强化财产监督,建立普遍推行领导干部财产统计上报制度,存款和有价证券等财产实名制,同时,对重大资金和项目实行使用跟踪制,审计要实行跨行业审计,在反腐倡廉的建设方面,实现制度创新,同时,要赋予监察和审计更大的权利。
二、严惩重治,预防和遏制腐败
惩治是预防腐败的主要手段。腐败是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党的执政基础会因腐败的侵蚀而削弱。惩治腐败要用重典,绝不姑息,绝不手软,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目的。一是突出惩治重点。要抓住当前腐败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权力寻租的特性,严厉打击贪污贿赂、失职渎职、钱权交易等腐败犯罪。要密切关注市场经济环境下腐败犯罪的新趋向、新问题,露头即打,施以重拳。二是加大惩治力度。腐败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打击要有力度,要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使人们看到我们党反腐的决心和能力,进而彻底消除一些人存在的侥幸心理,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产生不敢也不能腐败的心理。三是要注重利用腐败典型的宣传,特别是本区域反面典型的报道,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通过腐败典型的现身说法、内心忏悔,教育和警醒广大党员干部,使他们能常思念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要以身试法,步其后尘。
三、尊重民意,巩固预防腐败的群众基础
民意最能反映领导干部的真实情况,依靠群众、尊重民意是发现和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上级组织或领导要真正转变工作作风,放下架子,经常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倾听民声。要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民意能畅通无阻地得到完全表达,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而使党员干部置身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预防腐败的发生。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领导干部评廉信息专库,接受群众举报,倾听群众评判。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监督部门信息的沟通和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举报信息年统计制度,以统计结果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政绩政声的参考依据。实践表明,群众评廉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但要进一步完善评廉制度,在参评人员构成、评廉方式方法等环节上有所创新,进一步规范评廉行为,杜绝走过场的通病,促进评廉公正,以此预防和遏制腐败。
四、加强教育,筑牢预防腐败的思想防线
思想教育是做好工作的先导。实践证明,任何腐败都始于思想腐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泛滥,我们的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很多,承受的压力很大,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不丧失党性原则,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接受教育,加强自身修养。一是加强政治教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加强道德教育。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是加强模范教育。要积极向郑培民、焦裕禄等党的先进模范学习,以其先进事迹激励自己,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树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霓虹美酒只是一种陶醉的理念和思想,能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同时,建议领导者不仅要经常掂量自己的权力和道德形象,善于自警、自省、自励,挡住钱财、美色、物欲、私欲等种种诱惑养浩然之正气,树良好官德,使他们能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竭诚尽智,无私奉献。这样他们才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上眼需、常怀公仆心、常立为民志”,愿领导们能向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这样,我们国家将会不断欣欣向荣持续发展,快速走向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
五、严格选人用人机制,让德才兼备的人走上领导岗位
古人云,“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为政以德则治,不一德则乱,以德则治,壁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可见古人对做官重德看的是多么重要,真可谓:“古之人不欺余以
”。所以,必须在选人用人上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使具有德才兼备的贤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人民信得过)真正走上领导岗位,同时,愿伯乐能大大增强识别千里马能力和水平。
总之,预防腐败是我们党当前的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制度上下功夫,在教育上上水平,惩治上见成效,用人上出千里马,使反腐败工作不断得到深入发展,达到"管清民自安"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带领全国人民从繁荣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