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8: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

第一篇:2017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

课时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栏杆拍遍 神鸦社鼓 远目 嬴取 B.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 C.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季鹰 D.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 解析:A.嬴—赢;B.犹—忧;C.邪—斜。答案:D 2.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风流”指英雄业绩;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①楚天千里清秋..A.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应笑我①故国神游,多情..B.②多情自古伤离别..仓皇北顾①赢得..C.②赢得青楼薄幸名..

人物①千古风流..D.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答案:B 4.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红巾翠袖”是年轻女子的装束,用服装代人,这是借代修辞。答案:A 5.由于受诗词格律的限制,诗词中的句子中常有倒置的词序。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这一情况的一组是()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国神游 ④多情应笑我 ⑤雁自回时,月满西楼 ⑥早生华发

A.①④⑤⑥ C.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解析:①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③为“神游故国”;④为“应笑我多情”;⑥为“华发早生”。

答案:C 6.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D.“吴钩”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解析:应为儒者的装束。答案:C 7.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例句写景抒情,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A项,写春景,抒写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项,写寒食节,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却传蜡烛,富含讽喻之意;C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项,与例句意境同。

答案:D 8.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解析:B项中“刘备拜访陈登”错,应是“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拜访陈登”。答案:B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0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B.词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C.下阕借三个历史人物表明自己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抱负才气。

D.作者运用典故,实质上是借助于古人的事迹,表明自己国破家亡时想保家卫国却又不能实现的愤慨。

解析:“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不对,是实景而非想象。答案:A 10.试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三句描述的画面,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对情景结合的效果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夕阳残照里,近景是独登高楼的游子,远景为掉队独飞的孤雁。残阳如血,倦鸟悲鸣,游子思归,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高度凝练,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国势衰微,故土难收,知音寥落。作者将这种种难言之痛以一幅高度凝练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心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解析:C项,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

答案:C 12.辛弃疾在本词开头写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写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两位词人所使用意象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辛弃疾和苏轼在意象的选择上有相似点,都选择了“江山”和“英雄”,但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辛弃疾侧重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苏轼侧重抒发个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答案:相同点:都选择了“江山(大江)”“英雄(风流人物)”。不同点: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说的是能够掌握和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少,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苏轼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的是时间的无情,抒发的是个人的惆怅。

三、语言表达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用快要西沉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以声声哀鸣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现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2)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3)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4)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5)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4.下面一段文字部分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字数不得增减)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换位 ②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

③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

15.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辛弃疾不被朝廷重用的原因。不超过30个字。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选自《宋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个人原因:为人刚直,不擅迎合。朝廷原因:软弱议和,不纳直言。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和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时,需要紧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及“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分别作答。

参考译文:

乾道六年,孝宗召大臣们在延和殿讨论军政事宜。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于是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提出自己的观点,刚强正直,不迎合他人。(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逆顺的道理、消长的形势、战术的长短、地形的要害,陈述得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刚和金讲和,(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积累运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倩何人唤取(含笑的样子).断鸿声里(失群的孤雁)..B.凭谁问(靠谁来问)...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一片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C.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红巾翠袖(代指女子)....刘郎才气(有雄才大略的刘备)....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牌名)...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烽火扬州路(当年扬州路上,到处都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解析:A项“倩”意思是“请求,使”。答案:A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遥岑远目.A.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何人唤取①倩.B.②人道寄奴曾住.

目:眺望。觅:寻找。

倩:请求。道:说。

英雄泪①揾.C.②无人会,登临意.

揾:擦拭。会:理解。

①尽西风,季鹰归未.D.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尽:完尽。否:不是。

解析:D项①“尽”的意思是“全”“遍”“到处都是”;②“否”的意思是表询问,“是否”。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博弈于市场的券商逐利本________,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借鉴。

②针对日方炒作我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舰机一事,军事专家分析,从应对威胁的角度来说,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________的。

③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________。国家对抗旱工程的投入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A.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毋庸置疑 B.毋庸置疑

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C.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毋庸置疑 D.无可厚非

毋庸置疑

无可非议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中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各句语境进行判断。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用在①句中恰当。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用在②句中恰当。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多用于否定式)。用在③句中恰当。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①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②因为没有事先预备发言稿,于是他就信口开河地谈了自己对这个工程的真实看法,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③王老师为人谨慎,胆战心惊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④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课将由特级教师王军老师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⑤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⑥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功.亏一篑。...A.①⑤⑥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①“正人君子”指正直有道德的人,这里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②“信口开河”和后面的“真实看法”不一致,而且“信口开河”是贬义的。③“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此处应换为“兢兢业业”。④“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⑤“刻骨铭心”指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⑥“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虽然他出色的才干,但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北归人”的尴尬身份也阻碍了他的仕途的发展。

B.靖康之变后,父亲辛文郁为了保护家族不再不受金人侵扰不幸被害,母亲也因此忧伤去世。辛弃疾心伤双亲去世,决意为父报仇,遂南下投宋。

C.辛弃疾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等意象,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多雄伟壮阔,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

D.辛弃疾以南宋朝廷大臣的身份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之情,对南宋战争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解析:A项,成分残缺,“出色”前应加上“有”。B项,否定不当,应改为“不再受金人侵扰”。D项,搭配不当,“进行”与“对策”不搭配。

答案:C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从本质上说,辛弃疾又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文人,他和投奔到金国的党怀英同时师事毫社的刘岩老,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有大名。

②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

③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④他二十多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袭击几万人的敌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

⑤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对他也是极为赞赏的,“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⑥这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的戎马一生的将军之中,也足以光耀千古。

A.①③④⑥⑤② C.④⑥③⑤②①

B.③④⑤⑥①② D.③④⑥⑤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为客观题,可先观察所给选项,比较①③④哪个应该为首句,③中说辛弃疾“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有开启话题的作用,应为首句,可排除A、C两项。再看B、D两项,首先⑤⑥两句的顺序不同,⑤中有“也是”一词,应放在⑥后,因此选D。

答案:D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7~8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解析:意义相同,都指中原地区。答案:B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词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参考译文: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多少朝代的兴亡事变?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词人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功绩,是因为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词人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无疑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二)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9.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③②

①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解析:D项“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错。答案:D 10.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第七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第八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2)题较为简单,分清豪放派与婉约派即可。(3)第一问紧承上题。第二问: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答案: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达观、豪迈的胸怀。“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描写,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作者的用意不是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豪迈气势、乐观胸怀,略见一斑。

三、语言表达

11.在学习了《辛弃疾词两首》一课后,某中学高二(5)班打算出一期关于辛弃疾的黑板报。请以“写给辛弃疾”为题,写一段开篇语,要求不少于1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多少次,你的眼前仿佛充满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你的耳畔回响着清角吹寒;多少次,铁马冰河进入你的梦乡;多少次,你又忆起大漠孤烟„„

走进你的词,每每会使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虎啸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里挑灯看过的“吴钩”,那清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幽幽的光。可惜这把锋利的剑,始终未能再饮胡虏血。

你本该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可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阵点兵。一腔壮志未酬的悲愤,化作一首首剑一般豪雄的词,在那里,热血撞击你心壁的声音清晰可辨。

你的名字的背后是历史的伤疤,你的名字的正面是民族的勋章。12.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的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

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13.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例句: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第二篇:2017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4教案

第二单元 宋词

课时作业4 柳永词两首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东南形胜A.胜杀人如恐不胜此时无声胜有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C.市东市买骏马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重湖叠清嘉

B.重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

留恋处兰舟催发

D.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解析:A项,“胜”的意思分别是优美的地方/尽/胜过;B项,均有山峰重叠之意。C项,“市”的意思分别是街市/集市/集市。D项,“发”的意思分别是出发/出发/打开。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②钱塘自古繁华 ③参差十万人家 ④云树绕堤沙 ⑤都门帐........饮无绪 ⑥多情自古伤离别 ....⑦暮霭沉沉楚天阔 ⑧便纵有千种风情 ....A.②③④⑦⑧

C.②③⑥⑦⑧

B.①②⑤⑥⑦ D.①②③⑥⑦

解析:④“云树”:古义,茂密如云的林木;今义,云和树。⑤“无绪”: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今义,没有头绪。⑧“风情”:古义,相爱、相思之情;今义,情怀、情意,风土人情。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所用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楼般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B项为直接抒情,例句与A、C、D三项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答案:B 4.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①渐黄昏清角吹寒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一片神鸦社鼓 ④樯橹灰飞烟灭 ⑤枫叶荻花秋瑟瑟 ⑥茅飞渡江洒江郊 ⑦青冥浩荡不见底 ⑧秋天漠漠向昏黑 ⑨暮霭沉沉楚天阔 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②④⑧⑩ C.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⑤ D.③⑥⑦⑨

解析:眼前景为实景,梦境、想象、猜测、不在眼前的、未来的、鬼神世界的景均为虚景。

答案:C 5.对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解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答案: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

解析: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答案:C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年前,周浩从北京大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非常艳羡的高材生成为普通的技校学生,如今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他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

B.11月11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从2009年开始,就因为大规模的网购促销,而变成了电商和消费者一年一度的欢庆平台。

C.柳永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

D.去年一挖掘机司机在宝鸡市金台区一工地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有着精美浮雕,可惜他私自将墓室回填,造成墓室毁坏。

解析:A项,重复赘余,“艳羡”是非常羡慕的意思;B项,搭配不当,“日子”与“平台”主宾搭配不当;D项,结构混乱,应改为“意外发现一座有着精美浮雕的古墓”或者“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古墓中有着精美的浮雕”。

答案:C 8.将下列句子排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他却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填词事业,称得上是北宋第一作词“专业户”。

②但是,词在北宋的地位远远不如诗,是一种尚未被普遍承认为“正统”的文学形式。③众所周知,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④只是为了不至失散才集外单行刊刻。⑤在北宋著名词人中,柳永是官位最低的一个。

⑥就连欧阳修、苏东坡、晏殊等文学家都不把词收入代表自己成就和水平的文集中。A.⑤①③②⑥④ C.③⑤①⑥②④

B.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③②①⑥④

解析:通读供排句,可将之分为三组,⑤①叙述对象是“柳永”,③②、⑥④叙述对象是“宋词”,且⑥④是对③②的进一步说明。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0题。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9.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C.“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解析:D项,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是正确的,但没有批判市民的穷奢极侈。答案:D 10.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开头三句从地理位置、历史上点明杭州的地位,总括全篇,突出题旨,奠定了全词颂扬的基调。

答案: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总领全篇。“形胜”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三吴都会”,极言其为江浙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钱塘,即杭州;“自古繁华”说明杭州历史的悠久。三句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揭示出所咏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的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C.作者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凄凉的图景,融情于景,故而能打动人心。

D.“晓风残月”巧妙交代出酒醒时间已是清晨,此时词人烂醉如泥,以至于彻夜露天而卧,可见离别伤感之重。

解析:D项,说词人彻夜露天而卧没有根据。答案:D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及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对词句进行赏析时,先找出词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词用得好等,再结合词句和全词的感情基调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将虚景实写,设想离别后的场景,衬托出词人酒醒后形单影只、寂寞孤凄的心境,这也是词人长期漂泊的感受。在意象的选取上,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与“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有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实、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三、语言表达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即将离别的两人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因气结声阻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情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4)《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2)重湖叠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4)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14.某班一同学自拍自导的《雨霖铃》MV播放后,老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其中有一条是可在开播前加上一段解说词。请你试着拟写。不少于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求拟写解说词。拟写时需要对诗词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连贯、得体地对其进行解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词的内涵,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答案: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藏在心头。

15.就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它扩展成一段话,要求符合原词意境,不少于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题目要求扩展时符合原词的意境,作答时可抓住“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并联系词人与友人离别后的心境进行合理想象。

答案:秋日的风已有些凉意,词人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两岸杨柳在暗淡的光线中依稀可辨,笼着一层伤心的碧色。抬头望去,天边一弯冷月如钩。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涛卷霜雪①怒.A.②会其怒,不敢献.

长亭晚①寒蝉凄切,对.B.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看泪眼①执手相.C.遣归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①便纵有千种风情.D.一苇之所如②纵.

解析:A项,“怒”,①猛烈;②生气。B项,“对”都是介词,面对。C项,“相”,①副词,互相;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D项,“纵”,①纵使;②任。

答案:B 2.下面均是摘自宋词中的词句,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解析:前者为婉约词,后者为豪放词。答案:A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________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________,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________,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各有千秋 B.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各有千秋

B.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③⑤⑥/②④ C.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半斤八两 D.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半斤八两

解析:经年累月:指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旷日持久:指多费时日,拖延得太久。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相反。大相径庭:指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答案:B 4.下列各项的两个句子中,语言表达分别能够体现得体、简明的一项是()A.①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②国庆假期,我在县城十字口偶然邂逅了一位初中同学。B.①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②《花千骨》是fresh果果的第一部处女作。

C.①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②众多莘莘学子热议阳光大课间活动。

D.①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②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王老师忍俊不禁。

解析:A项,①“忝列其中”中“忝”意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句中谦敬失当;②“偶然”与“邂逅”有意思上的重复。B项,①“笑纳”是交往中的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用于自己接受别人的礼物;②“第一部”与“处女作”有语意上的重复。C项,①“芳龄”是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句中形容“老奶奶”适用对象错误;②“众多”与“莘莘”重复。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①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当这些耳濡目染的旋律在....耳际响起,人们便回想起那流逝的岁月。

②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③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④他在谈到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时说,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前车之鉴,这完全是凭自己....的爱好不断尝试探索的结果。

⑤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苦心孤诣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筚路蓝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③⑤⑥ D.①⑤⑥

解析:①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不能用作形容词。②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④前车之鉴:指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的教训,不合语境。⑤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⑥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凋,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解析:A.句式杂糅,“颁奖典礼,是设在„„举行的”和“颁奖典礼,设在„„仰止堂”杂糅。C.搭配不当,“引导”和“顽疾和陋习”不搭配。D.语序不当,“首次”应放在“针对”之前。

答案:B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鹤冲天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①这首词是柳永初考进士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据说,宋仁宗在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柳永。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长期流连于“烟花巷陌”中。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而落榜,在柳永看来只是“偶然”,可见

①其狂傲自负的性格。

B.他自称身处圣明的朝代,又说自己是“明代遗贤”,这是对宋仁宗不识人才的嘲讽,“明代暂遗贤”是反语。

C.“未遂风云便”,于是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恣狂荡”,是词人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一种抗争的方式。

D.“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是说青春短暂,不忍虚掷,不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

解析:B项“‘明代暂遗贤’是反语”理解错,“明代”可以理解为反语,但“贤”却不是反语,从下文词人自诩“才子词人”“白衣卿相”句可以看出。

答案:B 8.柳永在科举中偶然失意,便“恣狂荡”“依约丹青”“偎红倚翠”。对这种做法,有人说是过于轻狂,有人说是正当反抗,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只要能观点鲜明,结合词作内容,自圆其说即可。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柳永既有恃才放旷的一面,也有对不幸命运的抗争。

答案:示例:我认为柳永这种做法有些“轻狂”,在科举考试中的偶然失意是不可避免的,因落第而牢骚满腹,转而寻花问柳,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或:我认为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他虽“狂荡”,却仍然保持严肃自律的“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面目,他的做法是对命运的抗争而不是自甘沉沦)

三、语言表达

9.“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是什么意思?结合下面一段文字的上下文,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50个字。

我国语言文化中关于“井”的词语、成语、俗语比比皆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井田制、井底之蛙、井水不犯河水、市井、背井离乡„„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是南宋词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为柳词流传广度的一个比喻。“有井水处”即指有人聚居处,就好像如今我们所说的大街小巷。井水、古井在以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

答案:柳永的作品通俗易懂,易于风行,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盛行于市井巷陌,只要有井水喝的地方都能唱柳永作的词。

10.请以某诗人或词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整句,可增删个别词语。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渲染得荡气回肠;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答案:①这样做会损害你的视力 ②暂时看不清远处物品 ③短暂休息即可恢复(意思对即可)

第三篇:河北邢台市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二)课时练4

第 6 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诏从之,命都御史屠滽往。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兵,建议将从之,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命官往勘,果无警。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躁于进取,而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直初规礼部侍郎,而旻荐他人。直以中旨得之。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旻曰:“公所谓简在帝心者。”自是怨益深。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属其党万安、彭华谋内召,旻辄持不可。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及推兵部左、右待郎,吏部列何琮等八人,诏用琮,而直以安,华及李孜省力,中旨召还。至是修怨,与孜省等比。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比还,即除绍兴知府。清惧,累章求改,裕极论其罪,下诏狱。安、闰以属直,为言于孜省,取中旨赦之,改知郧阳。

孝宗立,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连章劾直。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帝于是薄其为人,令致仕。弘治九年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帝却之。

正德中卒,谥文和。

(节选自《明史·尹直传》)

【注】①輘轹(líng lì):车轮碾压。比喻践踏,欺压;②出閤;皇子出宫接受和管埋封国。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 1 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直入仕以后,建言积极、有实干精神。他上疏请求修纂《大明通典》,并续写完成《宋元纲目》,在处理占城王以及贵州镇巡官求援等问题上表现出果决、明察的优点。

B.尹直聪敏博学,熟悉朝纲,但求官心切。他一心想要担任礼部侍郎一职,但当尹旻举荐了他人之后,他凭借内宫直接下旨夺得此位,与尹旻之间的怨恨逐步加深了。

C.尹直结党营私,在朝廷内部多不得人心。在尹旻等人的阻挠下,尹直在南部为官八年,郁郁不得志,等他回来便开始勾结万安、彭华、李孜省以及袁清等复仇,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

D.尹直被人弹劾,被皇帝鄙薄,后来借上表为皇帝祝贺生日谋求复出,但是没有成功,死后谥为“文和”。

4.把文段

(一)和

(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

(2)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李小文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追求本真、超凡脱俗的一面,又有和现代科学精种的相通之处,他的特立独行,堪与魏晋名士相比。

②从年初业内喊出全年600亿票房的目标,到最终以457亿差强人意地收官,电影市场沧海横流,希望与失落、野心与焦虑众声喧哗。

③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

④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 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⑤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A.①④ B.③⑤ C.①③ D.②④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B.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C.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的方式,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来体现自身的理想。

D.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素养,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

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学综合排名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①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②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③难以量化。④,一些所谓综合实力排行,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⑤其价值和⑥学校的借鉴意义也不如学科排名。①②③④⑤⑥

A 究竟乃至 / 因为 / 对于 B 究竟甚至非常 / 同时对 C 毕竟乃至也因此 / 对于 D 毕竟甚至也然而同样关于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人们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①,而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②。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猎者,③。4

第 6 课辛弃疾词两首

(二)1.A句译文: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为安南所逼”译为“被安南遇迫”可以为一句,排除BD.“议者”是“欲送之还”的主语,故选A.

2.A 处于丁优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3.C “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错,被李裕贬为绍兴知府的人是袁清,不是尹直,原文“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比还,即除绍兴知府”。

4.尹直,字正言,秦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郊,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位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清前去.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诱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尹直明察敏悟博学.熟悉朝廷的章程,但是急于进取.同时,(他)性格骄慢忌妒,不自我检点约束,和吏部尚书尹旻关系不好.尹直当初想任礼部侍郎,而尹旻推荐了他人,尹直靠内宫皇帝直接下旨得到了这个职位.第二天在朝堂上遇见尹旻,他举起药板称谢.尹旻说:“你是所说的从生帝心里选出来的人.”从此二人怨恨渐渐加深.后来他在南京呆了八年,郁郁不得志,嘱咐他的同党万安、彭华设法召(他)回朝廷,尹旻就把持住不准许.众位朝廷大臣也都畏惧尹直,庆幸他留在南京.到推荐兵部左、右侍郎的时候,吏部列出何珠等八个人.诏命任用何珠,而尹直靠万安、彭华和李孜省的力童,让立帝直接下旨召他回朝.从此报讨厌他.等他回朝,马上授予他绍兴知府.衷清害怕,多次上奏章请求改任,李裕用最 终的利法判处他的罪过,被关进钦犯监狱.万安、郭润把这件事托付给尹直,尹直为他在李孜省面前说好话,取得内宫皇帝的圣旨赦免了他,改任那阳知府.

孝宗登上皇位,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人接连呈上奏章弹幼尹直.给事中宋琼和御史许斌说尹直从当初当侍郎到进入内阁,拉拢关系攀附权贵,都是取自内宫皇帝的圣旨.皇帝于是邵薄他的为人,命令他退休.弘治九年,他上表祝贫室帝生日,并且借口太子年纪应当出镇自己拥有的封地,上《承华茂》,援引前朝少保黄淮的旧例,希望被皇帝召对.皇帝拒绝了他。正德年间死去,谧号“文和”。

5.D(①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②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对象错误。③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④有教无类: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望文生义。⑤布帛菽粟: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6.B(A成分残缺,在“最大程度地”后加介词“将”;C表意不明,“来体现自身的理想”可以理解为作家,也可以理解为作家笔下的人物; D结构混乱,主动、被动选其一,可去掉“对”或删去“尤其为社会所关注”)

7.C(①毕竟: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结果或原因。究竟:毕竟,到底,强调事物经过变化最终达到的结果。②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侧重程度,乃至:甚至,侧重范围。③和前文形成并列,用“也”。④引出因果关系的结果。⑤不填更简洁。⑥表对象,不用表关涉的“关于”)

8①山羊一类的动物瞳孔是水平形状的 ②瞳孔不同形态与动物生存方式相关 ③以便及时逃脱

第四篇:必修四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测试

必修四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脍.炙人口把鱼、肉切细遥岑远目小

.而高的山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神鸦社.鼓祭祀土神的节日

C.元嘉草草..匆匆忙忙,轻率把吴钩看了.结束,完毕

D.无人会.,登临意领会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人物及其业绩的流风余韵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遥岑远目 B.赢得仓皇北顾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尚能饭否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对下列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眺望远处的山岭,看起来很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髻,却惹人愁恨。)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看刀抚剑,是希望使用它以建功立业;可是眼前无事可做,只能无聊地拍栏杆。)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自己不愿学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而

弃官归隐。其言外之意是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可叹可惜的是,年华似水,在国势飘荡之中流逝,人也像树木愁雨愁风,变得衰老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非选择题)

5、用艺术语言表现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两句词的意境,不

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看

法。要求:说出两条理由,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砧杵桥”改名为“珍珠桥”(2)“仁怀市”拟改为“茅台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词鉴赏(非选择题)

7、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落日楼头,____________,江南游子。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揾英雄泪?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4)想当年,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❶.词的上片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❷.在这首词中,作者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❶.“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❷.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❶.“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❷.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太常引[注]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此词可能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所作。

❶.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❷.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1、A [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等。]

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❷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2、C [A项“目”,名词用作动词,看、望;B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饭”,10、❶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C [C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D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4、B [“栏杆拍遍”是怀想世事,心中感慨所致,而非无事可做,无聊之举。]

二、语言文字运用(非选择题)

5、(示例)作者身在城中,看见芬芳的桃李,愁怨不断,仿佛桃李愁风怕雨,连绵不断的风雨何时停啊?明媚的春天在哪里呢?在城外潺潺的小溪边,金黄的荠菜花溢满双眼,蜂蝶纷飞,风和日丽!

6、(1)赞同改为“珍珠桥”:易写易记,朗朗上口;水似珍珠,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赞同保留“砧杵桥”:内含古诗文典故,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又富有生活气息。)(2)赞同改为“茅台市”:符合经济时代的特征;加强了对地方产品的宣传,因为“酒好也怕巷子深”。(或赞同保留“仁怀市”:仁德播后世,关怀流四方,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同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三、诗词鉴赏(非选择题)

7、(1)水随天去秋无际(2)断鸿声里 红巾翠袖(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赢得仓皇北顾

(4)金戈铁马

8、❶这首词的上片大段写景,借景抒情。作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开篇两句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大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把“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❷动词:看,拍,会,登。表达了作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9、❶(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解析 “纸”不会说话,这里却说“自语”,可见是拟人手法。

❷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了“眼前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却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前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解析 这首词上片写衰败荒凉之景,下片写收复失地、报效国家之情。景与情的基调是不一致的。据此分析即可。

11、❶本词表达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重用的英雄内心的愤懑和矛盾,也表达了词

人扫除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愿望。

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解答此题要紧扣词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如“被白发欺人奈何”流露出年老而不得重用的无奈,“直下看山河”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表达了把光明洒向更广泛的人间的愿望。

❷本词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于象征和大胆想象,构成了一幅瑰丽宏大、气势磅礴的超现实艺术境界,有力地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解析 分析词的浪漫主义手法,要依从词的内容和表达技巧。从词的内容看,这首词写到了神话中的嫦娥;从表达技巧看,使用了想象的手法。

第五篇:2015-2016高中语文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水龙吟·等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选择部分即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⑦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辛弃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1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老师一起探讨。

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研习全词,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结合注释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一)分析词的上片

1、上片中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板书)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又牵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写景,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大家想象一下,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荡荡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3、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 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4、“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这又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哪些动作呢?(板书:看、拍、会、登)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李贺《南园》诗中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正如岳飞所写《小重山》里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二)分析词的下片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

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3、作者写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用意呢?

心志的表白并没有使自己摆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增添一份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①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②“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所以,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③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用典。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的写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连用两个“秋”字,隐含了作者心中的愁苦之情。那烟波浩渺、水天一望无际的画面更增加了愁的力度,把此地之“景”和登临者的“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下面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也是如此,这些景物将作者的“愁”具体化了。远处美丽的山峦已沦陷敌手,景色之美词人已无心欣赏,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只有愁和恨。因而在作者眼里,是“献愁供恨”。恰在此时,夕阳西照,一抹残晖似乎预示着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王朝的命运;离群孤雁凄厉的叫声让词人想起自己无家可归的游子处境。“落日”“孤 雁”“游子”的情调和谐,一股悲凉、凄切的氛围迎面而来,已分不清什么是景,什么是情,真正达到了情与景的有机统一。

2.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

紧承“江南游子”,词作由即景抒情完全转入人事人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在这里,作品不再用即景抒情之法,而是以人物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所展示给我们的是包含感情色彩的景物和带有强烈激情的动作,而感情的具体内涵却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这样作品便更加深沉浑厚,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下载2017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