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08:0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

辽河油田欢喜岭二中 史晶

摘要:在先现今的教学中,油漆时代不断的进步,学生个体情况的不断增多,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突破,有新方法,以便更好的迎合时代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本身,从教材特点出发,结合教学经验,运用三合一、三利用的方法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字:三结合 三利用 训练重点 预习提示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语文论文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训练重点是:①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②读书摘要。

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第二段则用拟人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头三段说明的顺序是什么。显而易见,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

2、结合预习提示: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

“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预习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全面地领会“提示些什么”。

3、结合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却往往被忽视。我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首先要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这样也为做“读书摘要”作过渡。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书、板书和《中学生助学丛书》

1、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学生的主要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教会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而且必须养成习惯,这就是一种能力。在课文“预习提示”里有使用工具书的要求,在课后练习题里也有不少训练题。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首先给学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使用工具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同时还要落实使用工具书的任务。

2、利用板书:板书的设计,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美观,这是教师的共识,但实施却很难。我在设计板书时,首先精心考虑内容的科学,文字的规范简明,书写的美观。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板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点明这种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木荣枯”的“荣”的语言文字信息:“萌发”、“开放”、“孕育”和第二段拟人化的“暗示”、“传语”;“枯”的表现则是“变黄”、“衰草”。“候鸟去来”的体现是“燕子归”、“布谷鸟唱”、“大雁飞”。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文标题的用法。

3、利用《中学生助手丛书、初中语文练习册》。其内容简明扼要,练习部分按教材课文或选段精心编排适量的练习题,作为教材习题的补充和扩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或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如何使用,则是一门艺术,也是教法和学法的问题。笔者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利用助读读物的方法。这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或课堂使用,或课外练习;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或利用训练丛书处理教材,理解教材,或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使用,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而代写论文且,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或间断穿插利用“练习册”进行课堂训练,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可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课堂的单调、乏味的形式,克服学生疲劳或不耐烦而做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实践表明“,三结合”与“三利用”在教读课中的应用,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       

参考文献:

[1] 孟 红;凸显多媒体在常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2] 方和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3] 万烨娟;培养语感 提高兴趣——文言文教学中的“两种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4] 刘再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论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引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5]胡灿霞;融入信息技术 优化作文评改[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6]催允郭.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7]肖月蓉.浅议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及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第二篇: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

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

河北省冀州市徐庄乡中学刘海霞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要想解决这些难题,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把“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满堂灌”转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变“多讲,细讲”为“少讲,精讲”,教师每堂课只讲10分钟,留充分时间让学生自学。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10分钟课堂教学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马上接受,立竿见影的。有的老师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只讲10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其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仍然是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所以一定要解放思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二、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前两年,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听评课活动,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讲的是《桃花源记》,听完之后,我觉得:首先这位老师备课很充分,很细致,课堂上讲的也很认真,可是,恰恰是她过于繁琐的讲解,导致这堂课的失败。在课堂上,她首先介绍了作者、文章出处、写作背景,然后范读课文,接着就开始翻译文章,在翻译过程中,她没有充分利用课下注释,而是逐字、逐词、逐句的给学生们讲解,让他们做笔记,根本没有给学生们留一点自己考虑的时间,老师机械的讲,学生被动地听,毫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多,很累,可是学生们掌握的却有限,学习效果极为不佳。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老师可以提出于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自读,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思考问题,真正的进入角色,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得出最佳答案,然后就开始做练习。因为课堂上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提了上来。

三、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后进生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要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其实,课堂上让学生自学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很有帮助。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

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读懂了,就能做练习了,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四、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

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实行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教师讲的少了,自然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或少留作业。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学课,教师只讲10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五、课堂上学生自学不要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自学,还要老师干什么?”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行人,而老师好比是指路人,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短短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究摸索,让课堂教学“老树开新花”。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入我校以来,为我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我校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便成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我校从建立了校园网,便开始了多媒体教学的尝试。多媒体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此谈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表面积、体积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再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利用动画效果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我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和相应的棱,使学生看见两个相对的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完全相等,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联系实际,也能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动态画面能突出重点,巧妙理解计算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平面上能画的立体图形真正立起来,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在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利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具,对长方体进行一排,再一层的分割再聚合,将清楚的演示出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不用教师多讲,也就能准确、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的综合运用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内容趣味化、运动变化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无限问题有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形式、丰富的教学信息、快捷的传递方式,为数学教学创造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成动态,把抽象化为具体,把知识生活化,并能有机的融入生活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难度减小。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样课堂上既有教师的组织,又有学生的参与,可以达到激发兴趣,体现辅助性的效果。

三、设计教学情境,结合实际,突破难点。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渗透侧面积的教学,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对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理解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长方体的底面,把它的侧面展示,这时形成一条线段,清楚地演示出底面周长,再慢慢地立起来,这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表面积的应用时,求六个面不完全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例如角的教学,利用了Flash制作出的运动效果,使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直观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再如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以最清晰的概念。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发挥想象,发散思维,拓展深化。

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受读物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是简单的接受读物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合理的想象,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五、多媒体应用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和作图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使教师讲解知识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减少,降低了教学效果,并且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可方便地在幻灯片上输入文字、符号、公式定理,并可创建自己的图画。教师可以设计好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制作在幻灯片上,并设置放映方式,按教学进程放映幻灯片,大大地节省了板书时间,并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但是,无论教改怎样进行,信息技术应该始终是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服务的。世界上没有优秀的课件,只有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某一节课,同样的课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用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信息技术本身只是手段,和尺规、三角板一样,只是数学学习中师生的一种工具而已。但从现在的教学现状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开始出现让人担忧的问题了:

1、计算机流于形式化。

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有没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讲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整节课教师只需动动鼠标,原来的讲解变成了计算机的播放.由于自制课件或商品课件的设计粗糙,知识表示单调而且缺少新意,类似于“课本搬家”,计算机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功能.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学生成了所谓的观光者,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不深.有的学生认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将我们所斥责的“人灌”演变成了“机灌”。因为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众所周知,不管是多现代的教学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必从开始到结束一堂课都用计算机,什么教学环节都用计算机.教学中用黑板就能生动地讲清楚的问题,最好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成了模拟器。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功能,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其优越性而费尽苦心.例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用计算机演示通过测量或者将三角拼在一起的动态过程,而实际上学生只须亲自测量或拼图,就非常直观地深刻认识这一点。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完全不必由计算机去费劲的模拟。再如讲棱柱侧面积只须学生制作模型沿一条母线剪开即可,不必小题大做。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要尽可能降低需要付出的代价,提高媒体产生的功效,比如若用实物模型、投影或录像就可达到所需的功效,又何必非用计算机不可呢?为了使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花大量的时间辛辛苦苦地制作课件,这是完全不可取的!

3、压抑学生的发散思维。

目前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尽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一个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整节课教师可以不写一个字,全部由计算机展示,但过程稍有不畅,教师想做出改变则无法控制计算机以求与学生配合,学生无法使用计算机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当计算机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或者例题的解法和学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时,师生之间便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课堂上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人机对话取代了人际对话,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压抑。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应该在继承、融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本人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注意:

1、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现代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现在也不是告别“黑板+粉笔”的时代,不是告别书本,只需敲击键盘、点击鼠标,更不能是“机灌加人灌”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对教育的实践过程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动,但计算机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2、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表现手法,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要对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它的表现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它具有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的神奇魅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这些表现手法,选择学生最喜欢、教师最擅长、表现最直观、对达成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设计。

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此,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设计新颖的模式。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了上述种种表现手法,但若使用不当,极易使学生形成“等着看”的惰性心理,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教学课件,总是以“问题——探索——结论”的模式出现的。所以,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设计者,我们的课件必须是有新意的、必须是出乎学生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必须是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

3、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教学优势。

我认为传统数学教学的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以下一些:(1)重视“双基”教学,强调学生要打好基本功。这一点应该是我们的长处。我们这边在指责传统教学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国外却从我国派出的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赛”连连取得好成绩而对我们的教学加以肯定,这不能说我们的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2)教学主张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长期以来,经过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再比如解决问题的“变式”教学,主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的。(3)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复习,主张“温故而知新”。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4、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

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提了有些时候了,但目前的现状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多媒体。当前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培训也名目繁多,但很多是流于形式,教师从中受到的收益并不大,因而也就失去了参与的热情。我认为这样的培训应该有实质性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对教师提一些具体的要求,使教师能自觉地投入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学习当中去。为了节省教学资源,各学校应组织一些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专长的教师多制作一些课件,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构建课件库,为其他教师上课提供便利。这样,必然会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自觉性。同时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这样才能做出更适合自己教法、更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学法的课件。但是,网络中那么多丰富的课件资源,当然可以“拿来主义”了,只要运用得法,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采用片段式课件替代整堂课式课件。

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无论是市场上销售的课件还是自制的课件,大多数是整堂课式的。这种课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很容易把师生束缚在一个预设的“圈子”里,使得师生之间无法施展,同时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由于事先没有预料而往往会使课堂变得混乱。为弥补不足,可采用片段式教学课件替代整堂课式教学课件,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比如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容量,借助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以及趣味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又要很好地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课堂上加强师生交流等等。当然,我们教师也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学好多媒体技术,并且在教学中多实践。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飞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多媒体教学也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开发、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第四篇: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案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主讲人

章立早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0592——8297529 开场白——课堂教学机智案例:

有时候,拒绝“谎言”的教育,往往不是艺术的教育。

某一中学老师上课时,看到一名女同学没有注意听讲,却偷偷地在一张纸条上写着什么。她走近前去把纸条拿过来一看,竟是写给同班某男生的一封情书。老师正准备走开,下面的男同学却不依不饶地起哄,一定要老师当场把纸条上的内容读出来。这位老师面对大家清清嗓子,高声读道:“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她又用饱含深情的目光看了那女孩一眼,便一声不响地回到讲台,继续她的讲课。

据说,那位老师后来没有再去找那女孩谈心。可那女孩却在一个晚上主动上门找到老师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的心里话,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努力改正。她还一再感谢老师维护了她的尊严。毫无疑问,这位老师已经圆满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我们不少教师却是拘泥于“真话”教育的,在他们的眼中,“真话”往往是和真理连在一起的。或许,换上另一位老师,他就会当场理直气壮地痛斥那位女同学:小小年纪,整日就想着谈情说爱,不学无术!或许还会找其家长语重心长地摆上一番大道理。然后再千叮咛万嘱咐:要看紧呀、要当心呀、要严加管教呀„„至于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羞愧?自卑?甚至从此堕落乃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他可就不会想那么多了。

毕竟“教育孩子”与“教育好孩子”不完全是一回事,“真话”并不等于真理。要真正做到“教育好孩子”是需要讲究艺术的,而艺术的教育有时是需要“谎言”的。

“谎言”的产生是与缤纷多彩的生活、千差万别的学生相适应的。面对如此多变复杂的个性心理,单

一、陈旧的“说教”、“管教”模式能行吗?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生理、心理尚处于发育期的学生,其稚嫩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百般地呵护,容不得我们出丝毫的差错。

善意的“谎言”需要教师走出狭隘的个人主义的圈子,超越主观情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所需。可见“谎言”只有在心灵深处爱着孩子的教师的心窝里才能流淌出来,其如甘露、似琼浆,凝聚着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汇集着教师精湛的教育技艺,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纽带,那是真正的“爱”的教育。

一、关于教学机智的几种十分有害的偏见

关于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中间流传着几种十分有害的偏见。这些十分有害的偏见主要有:

一是把教学机智看作是一种纯粹的临场快速反应。事实上,教学机智虽表现为教师灵感的瞬间闪现,但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情感态度、知识水平长期融合的产物,体现了教师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境界。教学机智是一种大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是经年累月、点点滴滴汇聚的结晶。教师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功底,才能在与教学实践的不断碰撞中逐渐培养起自身对教学的敏感性、洞察力和自信心,教学机智的迸发才会转化为真真切切的现实行为。

案例:一个生物老师为活跃课堂气氛,问学生:“老鼠的寿命有多长?”学生们议论之后自觉没有满意答案,该教师才说:“那要取决与猫的意愿。”这则幽默的意义并不在结论,而是在展示了一种教学机智和思维角度。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功底,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二是认为教学机智是“万能钥匙”,可以解决任何教育难题。教学机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教学现场性,它产生的诱因是教学过程中的偶发性事件。教师的临场反应既与其个人的专业化水平关系密切,又与学生的现场表现和学习活动所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同样的临场教学反应,此时此地面对这班学生,会是“妙手一着”;彼时彼地面对另一班学生,则可能变成“昏招一步”。所以,指望着教学机智来“救一切场”是不切实际的,那绝不应该成为我们不踏踏实实做事、不用心工作的借口。作为教师,还是应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认真仔细地研究学生,精益求精地预设教学过程,踏踏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这样,教学机智才会在“教学意外”不期而然的时候适时出现。

三是认为教学机智只是一门技术,与个人的教育思想水平无关。事实上,教师具有怎样的教育思想,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做法。正如肖川先生所说:“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缺少教育思想的润泽与引领,把教学机智看成是固定的知识去记忆和模仿,单纯为了获得教学机智而学习教学机智,教师最终只能习得一些没有实战效果的“花拳绣腿”。当教师的教育思想日渐深邃和精湛,教师的教学洞察力必会随之发展和提升,碰到“教学意外”时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剔除干扰切中要害、超越常规产生创意,从而真正成长为一名拥有丰富教学机智的智慧型教师。

案例:答案就在你的手中——某教师的自述:日前,看了一个南非学者讲的故事,很有感触。有几个调皮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他们仿佛已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师:“请问,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性的期待。在我们的教育中,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假如真的出现这样的场面,我们的老师会怎样处理呢?是不是这样地富有智慧?我不知在中国有没有孩子敢于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也不敢肯定这个故事句是西方教育的真实。但我想知道的是,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富有这样的智慧,能不能如此富有人情味地善待这几个孩子呢?教育的自然状态,也许就像文章中的小故事这样,让孩子的精神生命,在生活中自由成长。而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为孩子精神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教师智慧的点拨下,产生心灵震撼的强烈体验。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寻找的真正的教育。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机智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确实有关!

二、什么是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

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素质。

案例: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到某大学讲授相对论,他的司机对他说:“我听您讲相对论已经多次,您说的那些话我都能背了。”爱因斯坦笑道:“那太好了!今天我充作司机,由你自称是我去讲课吧。”当司机讲完课要离开时,一位学生走来请教一个问题。怎么办?司机灵机一动,指着一旁的爱因斯坦:“这个问题很简单,我的司机都会解答,你不妨向他请教。”„„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人们就要有这位司机这样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样,教育情景变化多端,作为教师也要有随机应变能力,也就是要有教学机智。

案例:有则感人的故事:考试的时候,有人憋不住,尿裤子了,这个孩子猜测着别人种种嘲笑无心做题,第一个发现的是老师,他端着鱼缸打翻在孩子的旁边,并且道歉,之后帮学生换了衣服,这学生安心考完了试。

三、教学机智的作用

(一)运用和发挥教学机智,有助于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机智,就可以利用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讲课的程序与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案例:有一位教师请学生用“尾巴”一词造句。一个学生说道:“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话音刚落,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这位教师却亲切地说:“你能积极发言,很好。你选的句子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不太妥当,如果改成‘人类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准确了。”然后这位教师意犹未尽,又继续发挥道:“不过,说‘人是有尾巴的’,也不能完全算错,我们平时不是用‘有了点成绩就翘尾巴’这样的话来批评人嘛。大家想一想,这里的‘尾巴’和‘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这句话中的‘尾巴’是不是一个意思?”好一个发问,寥寥数语,把学生原来有漏洞的语言文字演绎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这真是:教师运用和发挥了教学机智,保证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效果。

案例:一位语文老师讲授《朱德的扁担》一课,当讲到朱德在集资的扁担上刻下“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这一内容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那时候人们很穷,读不起书,怎么认得‘朱德记’三个字呢?”这个老师在备课时也不曾考虑到这一点,但因为他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机敏的教学机智,所以能既时巧妙地反问道:“是呀!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是呀!”既有惊奇,又有肯定的赞赏,更有对全班学生思维的激发。最后在老师的启发、诱导、补充下,学生认识到,这是由于红军叔叔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这个老师又借机向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这位老师巧妙地解决了问题,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对学生起到了鼓励、引导的积极作用。

(二)运用和发挥教学机智,有利于调节师生情感

教师在处理随机事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理智感、责任感和巧妙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炽热的心肠和闪光的智慧,感受到教师的人格美,这一切使师生关系变得

亲切、自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案例:有位教师上作文指导课,准备让学生自由命题写一件小事。正当她板书时,讲台柜里跳出一只青蛙,把她吓了一跳,顿时课堂秩序哗然。但这位教师随即镇定下来,平静地讲述青蛙捕虫的本领、保护青蛙的意义。她的一番话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一位学生当即红着脸举手承认错误。于是,她要求学生以一场**为题记叙这件事。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上,该教师所表现的教学机智收到了良好效果:既没有影响课堂教学,又使学生受到教育,自己也摆脱了窘境。如果这位教师中断讲课,追究搞恶作剧学生,不仅效果不好,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如果这位教师不了了之,则容易助长歪风邪气。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决不是“耍滑头”,而是高度的责任感、冷静沉着的性格及对学生深刻爱的具体表现。教师能够运用好教学机智,依赖于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等诸多心理品质。教师的这种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东西,而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

四、教学机智的特点

(一)随机性。事情发生在谁身上,什么时候发生,发生在什么场合,往往带有一定突发性特点,有时甚至完全是一种偶然,事先很难预料。对于这些事件,教师很难事先做好具体应变的准备,得根据具体情况“临场发挥”。

案例:在一堂很多人参加听课的数学公开课堂上, 正当某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听得入神的时候,一名学生的书桌里忽然传来鸟叫的声音。鸟儿的叫声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该教师走到这名学生课桌前伸出了双手,说:“同学们学习是这样的入神,连鸟儿什么时候飞进课桌也不知道。”于是在一片善意的笑声中,化解了一场尴尬,该教师的手已经伸出去了,这名学生再不愿意也只好贡献出心爱的“宝贝”,经教师那么一说,仿佛并不是这名学生的过错,顾全了这名学生的面子。如果该教师不让这名学生交出鸟儿,那么鸟儿仍还会出声,仍会再一次地扰乱课堂纪律。在给足这名学生面子的同时,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教学机智,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师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难堪,而是一切工作为学生,一切工作为教学。

(二)快速性。当某一随机事件突然出现时,要求教师当机立断,迅速作出反应,不容迟疑不容拖拉,只有抓住时机,才能因势利导。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

案例:自己的经历——我曾在一所中专学校任教十多年。记得有一次期末复习考试时,我布置了较多的思考题,结果引来学生们的一片牢骚声。我灵机一动便说:“同学们,现在出个谜语让大家猜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一边大一边小,一边跑一边跳,一边吃草一边吃血。”学生们一阵抓耳搔腮后终于猜出这个字是“骚”。我趁势又说:“这次布置的思考题确实较多,请同学们不要发牢骚。我们脸上的眉毛眼睛像草字头,左右颧骨加中间鼻梁像一个十字,底下一张嘴是一个口字,合起来正好是个‘苦’字。在学习上就是要‘苦学’、‘苦读’、‘刻苦’„„”没等我说完,学生们的笑声代替了牢骚声„„

案例:在一堂语文课上,某老师用普通话示范性地朗读了一首朱德的诗。这时,班上一

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朱德是四川人,他怎么可能说普通话?您应该用四川话读这首诗。”这位不会说四川话的老师灵机一动,请这位老家是四川的学生用方言重新朗读一遍。

(三)准确性。应变不仅要求迅速,而且要求准确,即要求“对症下药”,使所作出的反应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保障教学有秩序地进行。如果教师不知轻重地滥用赞许、奖励、惩罚、谴责等手段,都可能产生出预期完全相反的效果。

案例:自己的经历——我曾在一所中专学校任教十多年。在一次题为“人际知觉中的种种偏见”讲座过程中,我引用了一句俗语:“情人眼里——”还未等我说出后三个字,台下的学生已异口同声:“出——西——施——”从学生含笑的面部表情和有意拉长的声调里,我品味出有嘲讽的意思:“老掉牙”的东西!“喜新厌旧”大概是人的天性。怎么办?我眉头一皱,一则妙语脱口而出:“仇人眼里出东施。”顿时,学生捧腹大笑,课堂上增添了几多情趣,我也摆脱了窘境。“仇人眼里出东施”虽无新意,但我通过反向思维改变原俗语一些字词,这既沾了点“创新”的边,又满足了学生“喜新”的心理。我如此这般,也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地作出的正确反应。

(四)巧妙性。教师的反应不仅要求快和准,而且还有应变的策略,做到适时、适度、适情,巧中见奇,奇中生效。

教师以理论修养和教学实践为基础,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及时巧妙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事端。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以关怀和爱护,是赢得学生的一条好方法。某学生小梅从来都没有在课堂上举过手发过言,是班里的差生。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只有小梅举起了手,于是老师让她解答。没有想到她居然走上黑板前拿起粉笔就开始算。结果当然是方法不对,书写潦草,真正是一无是处,学生一片哗然。为了保护她的心灵不受伤害,一般的教师都采用一阵掌声来鼓励,但是小梅的任课教师想掌声可能是一种嘲讽,就说:“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小梅同学走上了探求真理的第一步,这种精神是可喜可贺的,大家谁愿接过小梅手中的粉笔,让我们一道来解决这个拦路虎。”这番话,应该是比一阵掌声有用多了,它并非只是让小梅在脸面上丢得开,更为重要的是让小梅知道了一个道理:世上的事并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与否本就不很重要。

案例: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室发现了个别学生抽的烟头,但他没有点名批评。班会时,他说:“今天,我要谈谈吸烟的好处。”学生们一听就愣了,特别是吸烟的学生更是莫名其妙。这时老师接着说:“抽烟有十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永远不会老,据医学研究,抽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一一提前死亡„„”老师一连讲了十个“好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以后,班上再没有发现学生抽烟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教育事例,就体现了教师巧妙、幽默的教育机智。

案例:张教师问某学生为什么迟到了,该学生说因为头天晚上看足球赛电视,睡得太晚了。张老师灵机一动,问哪个队赢了,该学生说:“太不像话了!我们主队的实力远远高于客队,居然输了。我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输了?”张老师说:“大概他们头天晚上也睡得太晚了吧!”这是一个不失机智和幽默的教育学生的例子,既教育了该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学机智必须具备的若干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学机智必须具备以下若干能力:

(一)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会对教师教学活动作出各种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东张西望,说明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无精打采,显示他们听讲时身心困倦;表情迷惑,表明他们对教学内容有疑难;嘀嘀咕咕,意味他们思想存在疙瘩。学生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无不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这些信息,教师要运用细致敏锐的观察力,迅速捕获,及时分析,正确判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容量、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语调。容量太大,可以精简;步骤太少,可以增加;方法单调,可以灵活;语调平缓,可以抑扬顿挫。就是说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内在原因,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做到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可见,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是实施课堂机智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获得教学主动权和采取最佳方法的基本前题。

案例:关注学生举手投足,在细微处解读学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格魅力。课堂上的某些事情,看起来难登大雅之堂,但教育无小事,如果处置不当,也会闹出误会。一次,于漪老师上公开课,发现一个学生坐立不安,他知道学生可能要大小便,当这个学生好久还没回来时,他估计学生忘了带手纸,于是悄悄嘱咐另一个学生将手纸送去。果然,两个学生即刻回到了课堂。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与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但谁能否认,教师对学生深情的人文关怀的教育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学内容本身的意义。教师的学识、智慧、经验和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学生因为教师的身教而净化心灵,向往崇高,追求卓越。

(二)冷静理智的自制能力。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用理智把握住自己,并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尽快安定课堂秩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扭转到正常的教学上来,那种遇到事情就情绪紧张、心理失衡、怒气冲天、大发脾气、严厉指责学生的表现与行为,必然导致课堂秩序更加混乱,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引起突发事件的因素很多,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被学生意识到,他们就会私下嘀咕或发出笑声。这时,教师万万不可脑羞成怒,正确的态度应是坦率承认失误,再加以改正。如果文过饰非,学生更会议论纷纷,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降低,影响力也随之减弱。再如,个别调皮的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借机故意发出偏差性应答或古怪的叫声,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时,教师最好的对策应是结合讲解内容对此加以巧妙的转化,使之为教学服务。那种因此停止讲课,斥责学生的做法,效果往往不好。特别是当教师的人格受到污辱时,他就更应该保持清静的头脑,妥善加以处理。教师如果怒不可遏,对学生严加整治,就会造成师生情感的裂痕,既不利于维持当时课堂秩序,也不利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突发事件,一定要用自制力约束自己,这是教师内在力量的表现,而不是软弱可欺的象征。

案例:某班主任与学生讨论问题,情境甚是热烈,双方争执不下,情急之中,一名学生冷不防讥笑对方是个“矮子”。这突如其来的羞辱之词,班主任毫无戒备,闻听此言,尽管

心中极为不快,但他还是心平气和,将错就错,引申开去,向全班同学说明矮人也有优势和长处,拿破仑、鲁迅、邓小平个头都不高,但他们以自己的丰功伟绩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进而得出结论:人的学识、品格、成就不一定与其身高成正比,身高既不是一个人骄傲的资本,也不是人生的罪过。这入情入理的交流和对话,避免了师生双方因误伤而带来的尴尬,又让学生领悟了人生哲理,可谓一箭双雕。由此可见,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之处在于:优秀教师能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次师生矛盾和思维碰撞,让学生学会求知的本领,让他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案例:曾有学生在粉笔盒里放了一条冬眠的蛇,希望给新接班的女教师一个下马威。但那位教师巧妙地运用了下面这种方法,将消极因素转化成了积极因素。她待同学们安静下来后,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收到一份大家赠送的特殊礼物,王老师的灰老鼠、郑老师的大王蜂„„而我呢,你们送了一条水蛇。”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还摸到它,着实吓了一跳。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勇敢,至少有一定的捕蛇经验„„我相信,凭他们的能力,不仅仅能做到勇敢,还应该做出点其他什么,老师相信你们。”那几个调皮的学生原本等着看“戏”挨尅,却没料到老师还表扬了自己,那可是非常难得的,可不知为什么他们就是高兴不起来,只是呆呆地听老师讲有关蛇的知识„„第二天早晨,这位教师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惊喜地看到,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插着一束野菊花,教室里鸦雀无声„„从此,这个班变了。一席话,寓庄于谐,似乎是一本正经地说笑话,却设置了一种心理相容的教育情境,对捣蛋学生进行了耐人寻味的教育,其教育效果是直面斥责和经济惩罚等教育形式难以企及的。我们由此知道,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一定需要教师苦口婆心,而是要求教师讲究教学的策略,磨砺教学的艺术,这策略和艺术的形成,往往是“长期积累,偶而得之”。

(三)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学生听讲状态和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的教学技巧。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有效的双边活动,教师按照一定的构思,运用准确的语言、整洁的板书和适当的教具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则保持良好的听讲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与教师教学速度相配合。如果这种配合出现偏差,教师就应及时有效地加以调控。一般地说,教师的调控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调控学生听课的情绪、注意力及思维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二是调整教师讲课的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

(四)深刻准确的解惑能力。为了适应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仅要多读本专业书籍,而且要多读非专业书籍(如理科类教师要多读文科类书籍,而文科类教师要多读理科类书籍),培养自己深厚的知识素养,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就要灵活运用具备的学识,机智准确地予以解答。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案例:某小学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画鸡蛋》的插图,一番琢磨之后,一名学生问老师:

“达·芬奇和他的老师留着长头发,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留?”这一关于长发的提问,还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过这位老师倒也灵光,他避实就虚,坦然作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的一些习惯就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呢?是他们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这个回答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把蕴涵在现象背后的真理一语道破,给了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避免了因纠缠枝节而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由此可以看出,引发学生敬畏的教学机智,有赖于教师对事物敏锐、深刻的洞察力,依靠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

案例:某教师在一堂公开课上教学《蜜蜂》这一课,他请学生自由质疑,于是有学生问:“蜜蜂是怎样传播信息的?”又有学生问:“蜜蜂为什么飞行时是呈‘8’字形的?”再有学生问:“一只蜜蜂一生会活多长时间,它会产多少蜜?”„„面对学生的这些“大问号”,该教师显然准备不足,但他还是“机智”地处理了这一难题——“同学们,这些问题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到课后解决好吗?”这个时候,所有听课教师看到学生之前“闪闪发光”的小眼顿时“暗淡”了下来„„

(五)灵活自如的通变能力。上好课的前提是备课认真,教案内容扎实,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为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确立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和形式。所以说教案是上课的依据。但是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的做法是很少的。通常,教师都要随着课堂出现的具体情况(包括意外事件),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把教案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案例: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比如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o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注意:教师在这里多讲了两个外语单词,占用了一些时间,那么他就要对后面的教学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案例:某特级教师教《赤壁之战》一课,课文教完了,该教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这时,一个男生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一句话使课堂的气氛像凝固了似的,教学陷入了“困境”。该教师先是一笑,继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你说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学生把曹操的“内省”说得一五一十。这里,我们不得不为该教师的“起死回生”的教学机智而喝彩!是的,在课堂上,我们随时会遭遇被学生问倒或有学生“唱反调”的突发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不少老师往往是来个“高挂免战牌”,来个“回避肃静”,这也就算“机智”应变过去了。但该教师则不然,他没有轻易向学生“屈服”,而是来个“回马枪”,这一招,使得课堂“峰回路转”“绝处逢生”,真是一个“无法预约的精彩”啊!

(六)积极熟练的迁移能力。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本来就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认识之间必然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围绕讲授内容,充分联系有关的各种知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促进性迁移(即正迁移),避免抑制性迁移(即负迁移)。为此,教师要学识渊博,具有广阔的知识背景,也要有辩证的思维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相关的知识材料理解讲授内容。总之,教师必须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正迁移能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七)机智幽默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分为言语表达能力和非言语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言语表达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机智手段,突出表现在教师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准确的言语传递知识信息,调控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解答学生疑惑,促进知识迁移。非言语表达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眼神、表情、举止神态、修饰打扮及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无声言语来传递信息。它作为课堂教学机智的手段,主要是指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的形象性和直观效应,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讲课内容,还能表达一些为言语手段不能表达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达到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面对有思想、有情感、有态度、有意志的学生,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机智,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机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应变能力,并不是说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随机事件。相反,它总是受教学教学规律和各种因素的制约,要体现五个有利于:1.有利于教育方针、教育原则的贯彻执行;2.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5.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机智的具体运用

课堂教学中的随机事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来自学生的,来自外来干扰的,来自教师自身的。所以,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是处理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事件。

(一)处理学生问题的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个性不同,气质各异,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学生,随时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这些随机事件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

积极的事件,是在教师的讲解中,由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会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师没有准备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些甚至滑稽可笑,稀奇古怪。这类事件虽不具有破坏课堂纪律的性质,但是处理不好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消极的事件有多种情况:第一种是试探性的考验,如新来的教师上第一节课时,出些难题怪题问老师,试探老师有多大能耐,估计扰乱课堂秩序;第二种是课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引起学生亢奋或低落的反常情绪,影响了课堂上正常的教学气氛;第三种是课堂上出现的疲劳现象,表现在学生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唉声叹气等;第四种是个别学生恶作剧引起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如有的学生骂人,有的学生鼓倒掌、喝倒彩,有的学生给别的同学的座位上

钉钉子,等等。消极事件,常常会把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堂课,搅得一塌糊涂,难以进行。

不论哪类随机事件都是分散师生注意,阻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动因。对这些随机事件能否正确处理,不仅是能否抓住时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问题,而且是产生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的问题。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学会正确处理这些随机事件。教师如何才能处理好这类随机事件呢?对于这些随机事件的应变,可采取以下方法:

1.置留法。教学中,有时侯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过了教师的认识水平,一时回答不了,这时教师要坦诚相告,然后采取置留的方法,将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

案例:记得特级教师于漪曾经也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教《木兰辞》,听到有个学生嘀咕说:“写得倒蛮好,不过是假的,吹牛。”别的学生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同行十二年,怎么长时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根本不可能。”“一洗脚,小脚就藏不住了。”在一片喧嚷声中,于老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裹小脚。”谁知这个回答还不能解释学生的疑问。学生又问:“那么,中国的妇女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的?”这一来,可把于老师给问住了。于老师老实地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课后请同学们帮老师一起解决,好吗?”课后,于老师立即查阅了很多书,方从《陔余从考》中查到了“弓足”的说法,知道中国妇女五代才有裹足之事。后来当她把这一知识告诉学生时,学生无不为她的求知精神所感动,也更为她对事业的忠诚和做人的坦诚而敬仰而折服。

2.换元法。就是教师巧妙地将学生恶作剧的形式,变为一种教育的形式,其目的在于化弊为利。

案例:课前,一调皮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老师的“肖像”,引起了课堂的混乱。这时老师采取了换元的方法,只见她大度从容地欣赏了一下自己的“肖像”,然后说道:“画得多好啊,确实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这位同学如能改正不足之处,发挥特长,将来成为有名的画家时,再给老师画张肖像,老师该多高兴啊!”这一番话,使恶作剧的学生心服口服,全班同学也受到了教育。

3.暗示法。指教师运用眼神、手势、走动、表情等态势语,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学”,达到调控教学气氛、维持教学秩序的目的。有的学生在上课时玩文具,搞小动作,看小说或交头接耳,干扰别的同学上课,如果教师停下课来,正面训斥,会使该生成为全班学生注意的焦点,耽误全班同学的学习,这时可以采取目光注视、身体逼近等暗示法。如学生上课交头接耳,教师可以以一种表示不满的、强烈的、连续的目光接触该生的目光,并同时辅以皱眉、扬眉以示警告。学生偷看课外书,教师可轻轻从他身边走过。事实上,教师只要表露出开始向行为不当学生走近的意向时,就会使该生的不当行为迅速改变。因为学生在课堂中违反纪律,总是心虚的,只要教师稍加暗示,学生就会感觉到这一信息。运用暗示法,既可教育学生,又不使课堂混乱,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务必记住这个教育智慧:三流的教师用惩罚,二流的教师用语言,一流的教师用眼神。

案例: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在数学考试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那个漏掉的小数点,接着去找陶先生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看出了问题,但没说什么,他满足了这个女孩的愿望,不过他给那个小数

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那个女生明白老师的意思,惭愧不已。女生本来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找老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却没有给她难堪,这使她受到强烈的震撼。陶先生用行动——暗含批评和激励——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心。这位女孩长大成材后,仍对这件事难以忘怀,说:“那件事情之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才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4.幽默法。幽默是教师的良师益友,用幽默的方法来处置随机事件是一种巧妙的艺术手段,既可教育学生,又可融洽师生感情。

案例:面对没人擦黑板的现象,教师怎么办?一位教师一看黑板没擦,心头也上了火,但他冷静一看,课桌上没板擦,他估计不是学生不想擦,而是没有板擦。他从地上拾起一个纸团边擦黑板边幽默地说:“同学们,你们听说有个成语叫‘一举两得’吗,我今天做了‘一举四得’的事情,哪个同学能说出这‘四得’是什么?”一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说道:“第一,你擦干净了黑板,这样能给我们板书上课;第二,干净了教室地板;第三,锻炼了你的臂力,节省了我们的精力;第四,作出了我们的榜样,从此以后将会改掉我们班级不擦黑板的毛病。”学生幽默风趣的回答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笑声中充满这对老师的敬仰,对自己的谴责,以后上课,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

案例:一个中学生向教师请求:“老师,可以问一个个人问题吗?”年轻的女教师回答:“当然可以。”“请问你希望找个什么样的对象?”全班哗然,众目睽睽之下教师不动声色,缓缓说道:“你很有远见,不过你现在年龄还小,等你像我这样的年龄自然会有答案;现在过早考虑这些问题会影响学习。”众人大笑,那个学生也无话可说。这位教师以幽默的方式,答非所问,善意规劝,使尖锐的对立化为一团和气,并且暗含批评,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案例:一学生平时不用功,临近考试时私下找到老师说:“老师帮我划划重点吧!”老师想了想说:“你能保密吗?”学生立刻答道:“一定不告诉别人!”该教师正色回答:“我也会保密!”该教师多么有幽默感呀!

5.以情感人法。是指教师运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从而化解课堂偶发事件中的矛盾的方法。课堂上出现学生故意捣乱,或者刁难老师的情况时,这种以柔克刚的方法大有好处。

案例:有一次,某教师在上写作方法指导课时,他刚做完精心的指导后,几个学生故意大声说:“这种方法我们永远也学不会。”一时间,其他学生都眼睁睁的看着我,似乎在等待该教师大发肝火。面对这种情况,停顿片刻后,该教师微笑着对大家说:“这几位同学说话真直率,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点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其实,我读初中时原是跟你们一样被作文困扰着,也有过抵触情绪,有一回还被老师奚落„„”

(二)处理外来干扰的教学机智

课堂上有一些意外事件不是由学生引起的,而是由教学系统之外的人、物或自然现象引起的。例如:小鸟飞进教室,交通噪音,有人大声怪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闪电等等,都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中断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对于这类随机事件的处理,教师可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1.以静制动法。如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外边突然响起了鞭炮声、锣鼓声,这意想

不到的强烈刺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应暂停讲课,稳定一下学生情绪。教师可以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学生,不言不语,用目光巡视教室,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到,使学生很快静下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待学生稳定下来,教师可以巧妙地提出一些问题,如“我刚才讲到什么地方啦”等等,引起全班学生的追忆,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回到原来讲解的内容上来。

2.因势利导法。有些随机事件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于教学内容十分困难。这时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

案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在学生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道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呀!”在学生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这一问一笑,使学生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体现的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神奇。我们由此可以知道,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往往缘于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一份份意料之外的大礼,缘于教师一次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教育智慧。

案例: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学机智。

案例:某教师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讨论“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喳吃小羊”时,一位学生说:”因为狼觉得不可以再说谎了。”该教师面对这种完全是“文不对题”式的回答,她知道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于是就循循善诱、巧施疑问:“哦,狡猾凶恶的狼什么时候变得诚实了?”这一问,既有惊奇,又有肯定的赞许,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认识的错误之处,领悟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

3.幽默法。指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提示学生应该专心致志学习。课堂幽默很重要,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夫甚至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能敲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沸腾学生的“血液”,能“吸”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能给学生永久的记忆„„

案例:一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一只喜鹊在窗外叽叽喳喳地叫,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上课。这位教师幽默地说:“刚才大家上课很认真,把喜鹊都感动了,它高兴地说:‘多好的小朋友啊,上课真专心啊!’”经过老师这么一说,使学生们意识到刚才精神溜号不对,很快地集中精力学习。

案例:某教师在讲述《历史与社会》“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内容时,讲到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时,他看见有两个学生在窃窃私语,就问:

“你们是在商量如何抗日的大针吗?”大家哄堂大笑起来。但在使用该法时要适度,合情合理,有一位教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能相加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两头牲畜。”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头动物吗?”学生愤然坐下,全班同学一片哗然。

(三)处理教师自身失误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活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自身失误,如小黑板突然掉落,算错了题,读错了字,做错了实验等等。或者是由于衣冠不整洁、指甲不剪、头发过长、口头禅过多等引起教师紧张和课堂混乱。如有一位数学教师上课时,一登讲台,学生便交头接耳,嘻嘻哈哈乱笑。原来这位教师衣服扣子扣错了,与他所讲的黑板上的“不等式”挂了钩,由此引起了课堂混乱。人非圣贤,孰能无误?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每位教师都可能遇到程度不同的自身失误,这就需要学会和掌握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那么,怎样处理自身失误呢?

1.沉着冷静。一旦出现失误,一定要沉着,冷静,稳住情绪,积极思考对策,选择最合理的办法纠正。对有些失误力求在不转移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及时纠正,如写错的擦掉重写,读错的再把正确的重读一遍。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紧张,把《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的“高粱”二字写成了“高梁”。一位学生站起来吃惊地说:“老师你错了,‘高粱’的‘粱’底下是‘米’。”这时该教师看了一眼自己写的字,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当坐在下面的听课教师都为其捏了一把汗时,却只见这位教师依然面带微笑,神情自若地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看来同学们看得都很仔细。以往老师在教授这个字时,有不少同学会犯同样的错误。”接着,该教师又问:“你们知道‘高粱’的‘粱’字为什么下面是‘米’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因为“高粱”是粮食,所以是“米”。接着,他强调:“对,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高粱’是粮食的一种,所以下面是‘米’字,而这个‘梁’是栋梁,是一栋房子最重要的支撑点,是用木头做的,所以下面是‘木’字,大家记住了吗?以后可不能再犯和老师同样的错误哦!”就这样,这位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化解了一场课堂危机,既挽回了自己的“面子”,也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勇于认错。对于自身失误,教师要态度诚恳,承认错误,及时纠正,以避免小错变大错,一错到底。有的教师怕丢面子,学生已指出了错误,自己却硬着头皮坚持错误,甚至有的还要强词夺理,批评学生,这样做只能破坏课堂教学气氛,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相反,教师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更能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事实会赢得学生的敬佩。

案例:(一个中学教师的手记)最近我时常想起为师者常常引以为豪的一个经典故事——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被学生发现指出后,老师灵机一动,说:“难道老师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吗?这是老师故意写错,来考验同学们的!”就是这样一个案例的处理过程,被多少人称道不已,褒扬老师在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维护了老师的面子,其聪明机智便上升为一种艺术。想想,自己或许也曾这样“聪明”过。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不禁

哑然失笑。学生果真就这样信了吗?我看不一定,那只是我们在自欺欺人,不够诚实而已。

3.善于动脑,巧妙处理。教师要把授课中的失误当成一面镜子,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把失误变成督促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认识的动力。

案例:自己的经历——我曾经在一所中专学校任教十二年。有一次,我上课时见坐在最后排的一位男生睡着了,就走到他跟前将他叫醒。在全班学生的注视下,该男生满脸通红,显得很难堪。我意识到自己这样叫醒有不妥之处,主要是让学生难堪,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于是便说:“老师讲课犹如催眠曲,学生听课当然会打瞌睡。是我把某某同学弄睡的,只好由我来叫醒他,这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顿时,课堂上爆发一阵笑声,该男生摆脱了窘境。我如此处理就是将自己的失误变成督促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认识的动力。

七、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机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教学机智的运用应充分为学生服务,全面关注学生。某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正是因为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指向于学生的关注,使教师进入一种专业状态,从而发展着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的教学机智。新课程标准着力于对人的关注,只有关注学生,才会有教学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爱心,用心去打造学生心灵的世界,这样才能使教学机智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机智是装不来的,虚伪的机智只能算作狡猾。

(二)在必要时运用教学机智,切忌滥用。教学机智的巧妙运用会使课堂精彩异常,但是不合时宜地运用教学机智却只能弄巧成拙。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使用教学机智来处理课堂上所发生的意外,他们以为这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实际上,他们错了,教师的心血来潮不是教育机智,行动必与当时当地的情境相契合。《学记》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愤而启,因悱才发,这才是教学机智。如果教师一味滥用教学机智,用得多了,教学机智也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或许还会有碍于课堂良好效果的获得。

(三)切忌给教学机智套上模式,应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在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机智来解决突发情况,有好多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喜欢给教学机智安上一种模式,准备每次照搬来解决课堂中的突然情况,这种机械地使用教学机智是大错特错的。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切忌给教学机智套上固定的模式,而应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在瞬间作出果决的判断和机敏的反应,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

(四)注重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学机智不是信手拈来的,它是在许多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等。教学机智不是临机一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把教学机智与所谓临机一动扯在一起是荒谬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培养良好的敏捷的应变能力,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主动权。

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去感悟新理念,落实新理念,就一定能品味到新理念指导教学所带来的甘甜。让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刻苦磨砺,恰当地理解和运用教学机智,在教学、科研领域中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八、培养教师教学机智的具体方法

(一)培养高尚师德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学机智产生的原动力。尤其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制力:不可否认,当教师在讲课时受到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的侵袭(如学生扰乱课堂纪律),必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特别是教师的人格遭到污辱时,教师更会怒不可遏,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但是,这种表现和做法,只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克制和忍耐,保持平静的情绪,并感染学生保持安定。这种克制和忍耐,是来自平常加强自身修养的结果,是自制力强的表现。

案例:有位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上课,忽然打雷了,这位教师就大声讲课,企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雷声越来越大,有的学生很害怕,捂起了耳朵,这位教师走下讲台,张开双臂,笑着说:“我现在是个鸡妈妈,你们都在我的翅膀底下呢!”学生们笑起来了。从这一举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浓厚的爱意。

案例:有一位老师发现班上的一个小女孩不会回答问题却老是举手后,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耐心地交流,了解到该女孩频频举手的原因,是因为怕老师课堂提问都没有举手会被别人看不起,于是这位老师便有了当该女孩会回答问题时举左手,不会回答问题时举右手的约定。这何尝不是一种信任和鼓励,老师用这样的一个约定保护了该女孩的自尊心,也给予了她成长的自信和勇气。这就是要我们老师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孩子,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和引导他们„„

(二)知识的积累

课堂教学机智,离不开厚实的文化功底。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厚实的文化功底为教学机智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见闻,广博的学识,教学时就能驾轻就熟、灵活自如。教师获得知识经验有三个途径:一是从书本中学习积累,二是从他人的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三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案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有三十三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教师都被这位历史老师高超的授课艺术迷住了,都忘了记笔记。课后,大家问这位历史教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博览群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呢?过去提出“一杯水”与“一桶水”理论,发现已经过时了“一缸水”“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也过时了,应该叫学生自己去“找水”!没有人能够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南郭先生永远做不了教师,所以才有那句“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名言。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还需要对这“一桶水”

进行更深刻的反思:首先,我们有没有一桶水?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一桶水”,经过这么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加之“跑冒滴漏”,到底还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其增长率一样是非常惊人的,难道我们就准备守着这半桶水进入21世纪?其次,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第三,你那已有的一桶水水质如何?是活水还是腐水。第四,有了一桶水是否一定能倒满学生的“一杯水”?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便有了“一缸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第五,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时间一样吗?有没有效率的问题,我们是:“高投入低产出”,还是“低投入高产出”?第六,教学仅是倒水的过程吗?学生的“一杯水”一定得由教师倒吗?我们是教学生学会取水,还是教学生等着倒水?我们的学生有汲水的本领吗?教师,只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不断研究探索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信息时代带给我们教师的最大的恐惧,就是我们再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了,如果我们仅会教给孩子“知识”,那么,我们的饭碗将很快被网络和计算机抢走!

(三)要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

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学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尤其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时期,他们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情绪、意志、个性必然会反映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上,这些心理因素也是时刻发生着作用。因此,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观察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处理好偶发事件,及时调控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案例: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某教师在教美文《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说:“老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如此美丽,可是,我表姐说,她去年到清华大学看荷塘,结果不是很美。”该教师突然想起,以前有同事也跟他谈到过类似的感受。那时,他只是以“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敷衍过去,并没有给出让对方满意也让自己满意的解释。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该教师突然想到了“景语,皆情语也”,于是机智地解答道:同学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知道近代学者王国维关于“情”“景”关系的论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以前的同事去看了清华大学的荷塘后,和你表姐有相同的感受。你表姐的情况,我不清楚;但却知道那位同事的情况:他是白天去清华大学看荷塘的,荷塘的景色尽收眼底;加上他是和同学一块儿去的,便少了些宁静,多了些喧嚣。朱自清却是一个人夜游荷塘,光线自然没有白天亮,且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月光也是淡淡的,故朱自清看到的荷塘应该是朦胧的、宁静的。我的同事刚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又被派到名牌大学进修,正在春风得意之时,自然没有朱自清的苦闷与彷徨,所以他眼中的荷塘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物,并没有倾注他的内心情感;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却处处都打上了他情感的烙印。作者借“荷塘月色”之景,抒“颇不宁静”之情,“荷”“月”之高洁正象征了作者高尚纯洁、朴素无华的品格。所以在《荷塘月色》中,无

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成了作者寄托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载体。你的表姐也好,老师的同事也罢,都没有像朱自清那样倾注情感,因而感受不到荷塘之美也是自然的事情了„„正所谓“醉眼看花花欲醉,泪眼问花花不语”啊。该教师这样机智地为学生解疑释难,达到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加深印象的目的。

案例:某教师在教完《松鼠》一课时,正欲布置作业,有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松鼠吃不吃粮食?”课前备课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该教师先鼓励那位敢于提问的学生,接着引导学生来讨论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松鼠不吃粮食,有的说它吃粮食。说不吃的理由是课文中没有写;说吃的理由是老鼠、田鼠,都吃粮食,松鼠也是鼠,肯定也吃粮食。双方各有道理,争执不下。这时,该教师指导学生再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松鼠经常在什么地方活动)。片刻,提问的学生霍地站起:“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松鼠不吃粮食。”“你怎么知道松鼠不吃粮食?”该教师问。学生回答:“松鼠在树上活动,从来不接触人的住宅,不遇到树枝被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连地面也不下来,咋吃粮食?”该教师满意地点点头。

(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出现的不同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一般而言,对于没有偏离教学构思的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尽可能通过教学过程本身的进展来解答,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偏离教学构思的学生提问,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有的可以及时解答,有的可以课后解决。对于当场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充分讨论加以理解,或待课后查阅有关书籍给予解决。教师要有“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的诚实教学态度。

(五)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教学机智实际上是应变艺术,是教师善于敏锐地观察学习,迅速而正确地进行判断,并作出恰当的处置的艺术美,它是教师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每位教师要注意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课堂教学机智的锤炼和养成,谁也无法找到速成的灵丹妙药。课堂教学机智不是可以教出来或学出来的,而是在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苦涩中品出来、悟出来的,这依赖于教师艰辛的积累和创造。一名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海纳百川,勤于思考,敢于超越,追求更高更强,才有可能在与学生一次次的心灵对话中理解“教师”的含义,领悟教育的真谛。

《心太软》新编歌词: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你任劳任怨地分析那课文,可知道学生心里真勉强。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教学总是简单,交流太难,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铃响了,你还努力在讲,你还要讲几分钟吗?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明知学生心里在埋怨,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可惜学生无法给你满分。多余的牺牲,你不懂心痛,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噢,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傻傻等待,学生学会依赖,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

第五篇: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因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当中,我特别注重课堂的导入,往往以比较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开发学生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为学生在和谐、愉悦、活泼、热烈的情境中,进入新课,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一个死板、落入俗套的课堂导入则好比一道难吃的“饭前开胃菜”,不但不能增加食欲,反而败了胃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游戏课堂,高效诵读

《触摸春天》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体会感悟。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方法: 三主三步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活动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和你们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那就请听老师指挥!叫几个同学上讲台,然后要她最要好的朋友,闭着眼睛(用红领巾吧眼睛蒙上)上来把那个同学领回去。只准用手触摸,不准说话。

2、调查那领朋友的同学:你在蒙眼走路时是怎样的心理?你现在又什么感受?

3、学生: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4、老师:是啊,我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那么生活在黑暗世界中的盲女孩安静,又是怎样去感受生活,感受美丽世界的呢?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探究质疑: 学生自学感悟,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书边用圈点将自己产生的疑问标出;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录、积累下来;

3、找出你认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其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4、找出课文中描写安静在花丛中表现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来?

(三)品读课文,研讨释疑:(1)学生提出在自读中产生的疑问:

1、安静是一个盲童,为什么还要整天在花丛中流连?

2、安静看不见,蝴蝶怎么能被她捉住呢?

3、“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弧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有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分组讨论、展示,品读、探究的过程

(2)、全班读1、2自然段,品析“整天”一词。(3)、分组读安静在花丛中的表现,然后叫一表演能力强的同学扮演安静,模仿她的动作、神态,观众揣摩安静此刻的内心世界。

(4)、分男女读,同学们找出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男女各读一遍。

在读中理解含义,感悟道理。

(四)、交流故事,总结课文:

各组派代表讲关于残疾人热爱生命的故事,在说中和倾听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五)、分层练习,巩固学习:

基础题

1、改正搭配不当的词语:

感动春光()

飞机飘飞()

身体强大()

要求严肃()

2、判断,是比喻句的在括号里打“∨”

①、我仿佛看见安静多彩多姿的内心世界。

()

②、融化的冰雪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③、陈秉

正的手

钳。

()

4、小明长得像他爸爸。

()

提升题: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灵性”怎么会抓蝴蝶?

2、课文题目“触摸春天”是什么意思?

选做题

根据提示写出诗句或格言。

例句: 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珍爱生命:

(2)、热爱生活:

(3)、勤学苦练:

(4)、心志高远: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捧读课文,心绪不禁随着盲童安静 一起在春光灿烂中穿梭,感受着大自然和生命的美丽,体验着安静所诠释的生活的权利。课堂中随着孩子们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一节课下来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本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遵循以人为本,采用趣味教学打造轻松、高效课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极力体现趣味教学和诵读教学。

我认为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趣味教学有许多种方法: 宽松和谐激趣法、赞扬欣赏激趣法、激励学生发、动手活动法、竞赛法、还有让学生喜欢你,注重个人形象、课堂身体语言,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每个学生以同等的表现机会等等。但这节课中突出的两点就是用游戏活跃气氛,以诵读走进文本。二者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中主人公的世界,似乎身临其境,文本内涵便不言而喻了。

一、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二、诵读教学,品读课文。古语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诵读的益处,谈的就是诵读的魅力。古人学习,多注重诵读,那么,什么才是诵读呢?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在反复诵读中,使人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伤口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诵读、熟记,以理解为最终目的,这在早期教育中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诵读中,对课文的理解就能一步步加深,尤其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的诵读,多度几遍,课文的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或哲理,就凸显而出了。小学阶段加强语文诵读教学,既有利于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又有利于学生积淀语感,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厚积语言材料。

以上就是本人在教学中所形成的教学风格,尚不太成熟,还需不断总结。

下载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安徽省桐城市第八中学数学组 叶景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在教学目标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的教代替学......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 【摘 要】文章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版第六分册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一课为例,对运用历史细节使学生感受历史、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王华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作为一项全新的现代教学工具,电子白......

    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

    中学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 11中文本 倪婷 摘要:本文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入手,尝试性地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因为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现实生活,......

    课堂教学中运用谜语的艺术

    课堂教学中运用谜语的艺术 谜语,古叟辞和隐语,常常用来表现事物和生活。谜语有着锻炼智力,提高思维的能力。为此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谜语将其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引......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倪长波 性别:男 职称:中二 学历:本科 单位:太和县双庙镇司疃小学 通讯地址:皖太和县双庙镇司疃小学 电话:187 5587 7509 E-mail:thsmst@163.com......

    口令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口令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一年级教研组 执笔:李艳 一提到口令,可能有部分老师会认为这是体育老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但是,我认为口令适用于各门学科,用得好的话,会大大......

    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