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题作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左手奖
右手罚
韩慧敏
“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村”这些被华夏人民信仰了几千年的传统,我们不得不质疑,一味惩罚真的有用吗?
或许有一定效果吧,否则,“虎妈狼爸”的儿女们又怎会考上名校,外表的确很光鲜,可是,这样的孩子不是孩子吗?不曾呼吸过自由的空气,不曾触碰过灿烂的阳光,不曾亲近过真实的自然,不曾感知过多彩的世界,甚至不曾缩放过明媚的笑颜,这样的童年也是童年吗?这样的青春还是青春吗?某天,他们回首来时的路,记忆里,除了那些干巴巴的知识,一无所有,他们的快乐就这样被剥夺,这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一味的惩罚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会造成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严重者最终酿成一场家破人亡的惨剧,所以“虎狼有风险,尝试需谨慎。
诚然,教育孩子不能太过严厉,但这是否意味着孩子就可以无法无天了?当然不是,父母师长固然要尊重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别忘了,顽皮淘气是孩子们的天性,成长中,会接触到很多黑色的事情,触碰到社会的黑暗面,如果我们犯错,如果“赏识、鼓励”不能挽回,如果我们屡教不改,该怎么办?是时候进行一番惩罚了,感到疼了,就会放手了,长大后的我们必会非常感激那一次小小的惩罚。
教育是一门极难的艺术,要精准地把握好方式和尺度,奖罚共进,恩威并施,不仅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且还给孩子们一个最完整的学生时代,每位父母每位教师都是煞费苦心,但这一番苦心需要以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左手奖,右手罚,不走极端,才是教育的最佳之选。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陈会会
鹰出长空,鱼翔浅底,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所以造就了生命极致;泰山雄奇,峨眉秀丽,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所以创造了美景奇观。万事万物,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随着“虎妈”“狼爸”“羊爸”相继登场,我们的教育之路又该演绎什么样的色彩?
为使小女儿熟练地弹奏雅克〃依伯特的钢琴曲,“虎妈”蔡美儿要求女儿从傍晚一直弹到深夜,中间不许喝水,不许吃饭,不许上洗手间。最终,女儿登上了卡内斟音乐大厅表演,她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无独有偶,“中国狼爸”萧百佑在《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中宣言“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并且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他认为“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
一种记忆、一种文化,所以,他的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出来就要挨揍。
然而,盲目的棍棒式教育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文本南宁的一位父亲自创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缝衣针教育”。孩子闯了祸,这位父亲用针刺孩子的外耳廓。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有弊而无利的。
任何一种成功都带有比赛的性质,而幸福更注重的是一种过程的体验。棍棒式教育的“虎妈”“狼爸”,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未必能成就孩子的幸福。选择适合自己的,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孟母三迁”的“羊爸”式教育。如果孟母一看到孩子与“闲杂人等”混在一起抡棒就打的话中,我想:这世界上势必少了一个主张“仁爱”的儒学大师。还记得那个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吧。那个曾在文章中发泄对父母不满的、特独立的奇女子。事实上,三毛的父母相当开明和宽容,尤其在三毛改名这件事上,绝对展现的是“羊爸”的风范。他们给了她足够的空间,不苛求三毛,三毛才可能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才有可能和小她八岁的荷西结婚并携手走进撒哈拉大沙漠,写出那么多精彩的文章,成就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狼爸”式教育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羊爸”式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幸福。生活不是比赛,生活的本质在于过程,而最高境界是幸福而不是成功――成功可以作为幸福的一种途径,但幸福远远比成功内涵丰富。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途径,我们才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
宽严相济是相宜
李坤香
有人说,孩子需要阳光雨露细心呵护,可是一旦遇到从未见过的风雨却不堪一击;有人说,孩子需要从小历经狂风暴雨错必严惩,可是过度的棍棒却会摧残孩子的心灵,扭曲他们的思想,不是宽严相济最相宜!
近年来,我国教育普遍推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骂”的温情语随处可见。的确,鼓励更易被孩子所接受,更易提高孩子对自身的自信度。但阳光普照,一帆风顺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孩子们将家长的“真诚赞扬”视作平常,可是怎能确保人人都对孩子肯定之语?怎能确保孩子一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赏识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快乐与自信,但过分的自信却会降低孩子心理能力的承受度。走出家庭的温室,进入社会这个自然森林,外界的冲击,前后的落差孩子们都能承受得起吗?所以,适度的批评与否定不是应该有的。不久前,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越轨身亡,究其原因竟是忍受不了别人的几句责骂。一个再过几年就步入社会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低,正是父亲多年宠爱的结果。可惜如花的生命再也回不来了,这不能不为推崇完全“赏识教育”的人敲响警钟。
历经“赏识教育”后,“棍棒式教育”粉墨登场,“虎妈”与“狼爸”前仆后继,有人还总结了一个口号,那就是“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确实,“虎妈”将两个女儿送进了哈佛、耶鲁大学,“狼爸”的三个孩子也走入了北大。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的光鲜,孩子的心灵难道不会被棍棒所创伤?童年应有的快乐是否不会被剥夺吗?何况,考上北大未必是成功,考不上北大就未必不能成功。棍棒教育是一种家庭暴力,对于孩子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由两位四年级小学生所作的《斗妈大全》与此同时红遍网络,相信所谓的“虎妈”“狼爸”看到这些也无言以对,这便是“棍棒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关注现在的孩子,关注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别再让不合时宜的“战歌”摧毁我们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些风雨,不必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也不要如狂风骤雨般电闪雷鸣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人性”的翔,宽严相济最相宜。【片段】
缺少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孩子以极大的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使学生进步。孩子没有经历挫折,会变得脆弱异常。因此,要让孩子的生活中有禁区,他们犯了错误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
批评一定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人格尊严,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越要批评,越要尊重,越要有爱心。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完美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批评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
表扬、批评,奖励和惩戒,都是教育的十八般武艺,教育的“武功秘笈”里,表扬、批评、奖励和惩戒,样样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会需要综合治理,教育也要综合实施。残缺不全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不利的。
事实证明,只要家长、教师、社会对孩子包办、包容的越多,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思想道德、人格力量、能力水平、自信心、责任心和心理承受力就越差。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受到严格而完整教育的人!
蒋玉芬《教育,请不要抛弃批评》
著名台湾作家林清玄有两位好导师,郑人贵和王雨苍,一个严厉,一个慈悲;前者总会拿木棍打得他乱叫,执政者则对他百般关爱激励。正是因为有了“郑人贵”先生的批评和“王雨苍”先生的赏识才会有现在著名的林清玄,这个例子足以证明只有赏识和批评并重,才会培育出硕果。父母们同样也应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女不只要鼓励他让他明白他的优点,也要批评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孩子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张翼飞《赏识中的批评》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家的窗户脏了。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错误立意】
1、换个角度(眼光)看问题
2、细心5、7、6、8、肯定别人
4、宽容 赏识他人
6、谦虚
透过现象看本质
8、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有色眼镜看问题
10、换位思考
13、事物具有两面性
12、敞开心里那扇窗
13、善于观察
14、换一种心态 【正确立意】
1、擦亮心窗
2、反省自己,认清自己
2、不要嘲笑别人
4、先完善自己,再评价别人
5《擦亮心灵的窗户》 6《看清自己》 7《抹去心灵的污渍》 8《擦净心灵的眼睛》
9《装满胸前的口袋》 10《正视自己,仰视他人》
擦亮自己的心窗
心窗,是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心窗是否擦亮了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外界的看法。擦亮自己的心窗,将使我们把外界看得更清晰。
擦亮自己的心窗,能使人们重新正确地认识世界。
著名作家史铁生,年纪轻轻便双腿瘫痪,沟通外界的心窗被厚厚的乌云所覆盖,于是他不与外界沟通,自暴自弃。然而在他的母亲的帮助下,他以笔代布,擦亮了自己的心窗,重新认识到世界的美好,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中国的文坛谱写了一曲灿烂的乐章。
擦亮自己的心窗,能使我们更好地接受别人的有益的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谨记擦亮自己的心窗,广泛地接纳魏征的有益建议,采取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得唐朝国泰民安,成就“贞观之治”。
然而同为一国君主的南唐后主李煜,心窗被厚厚的尘土所掩盖,沉醉于一掷千金、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两耳闭塞,得不到臣下的诤言,最终只能空唱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做个亡国奴。
擦亮自己的心窗,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反省自己的错误,创造一番新事业。
越王勾践在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卧薪尝胆,保持心窗的亮泽,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养精蓄锐,并谨记当初的教训,终创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秋壮举。
楚霸王项羽,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使原已模糊的心窗更模糊。他没有想到要回江东重整旗鼓,东山再起,而选择了自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真可惜!
正是擦亮了自己的心窗,史铁生才从挫折中站起来,唐太宗才能成为一代明君,越王勾践才能成就千秋大业。因此,我们也要时刻擦亮自己的心窗,去洞悉世界。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问一问自己:心窗擦亮了吗?
擦亮心窗
心晴的时候,阴天也是晴天;心灰的时候,晴天也是雨天。
——题记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世界上最后半杯水时,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乐观的人说:“还好,有半杯水呢。”悲观的人却说:“完了,只有半杯水了。”同样是面对相同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了希望,有的人却走上了绝望。也许,悲观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什么叫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什么叫做绝处逢生。因为他的心是灰暗的,是灰暗蒙蔽了他的眼睛,遮住了他的光明。下雨天会让人的心情也随着潮湿起来,那些沉甸甸、湿漉漉的思绪汹涌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让人忘记了雨后的彩虹。人,常常如此,因为自己的不愉快而忽略了那些五彩斑斓的条条信仰。希望总会遇见,雨天又算什么。有谁说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当你对他笑时,他也会冲你笑;当你对他发怒时,他也会还以这样的态度。
所以,想要得到快乐的生活,就先让自己快乐起来吧!学学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狂风巨浪,笑靥相迎。学学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享有安贫乐道的快乐。学学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坎坷的山路,也会有山花烂漫的地方。我们所谓的那些痛苦,往往发生在成功之前,何不去享受那暴风雨?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学会享受挫折就是成功之路。
还记得那个令人发醒的马加爵吗?我们为他的身世而感到可怜;为他的冲动而惋惜;为他收到的待遇而愤愤不平。可真正令他走上不法之路的是谁?是他那不会醒悟的心。为什么不凭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生活,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同样是寒门学子的洪战辉,却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他人的尊敬。那必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不同的生活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生活
请擦亮你的心窗,给别人带来光芒
【片段】
1苏洵年轻时恃才傲物,整日不思进取,更想不到要亲自去“擦窗子”。只是到了二十五岁,实在无聊才拿来古人的文章看看,才想起在“窗子”上抹一把。但就抹这么一下,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窗子”有多脏,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了。他这一可以说是下意识的行动,促使了他迈出完善自我的最重要一步
2无论如何千万别学亚里士多德。这位西方圣上身上也有“劣根性”,而且还没有勤擦窗的意识。他从自己家蒙着灰尘的窗子向外看大千世界,看到天上一片羽毛比一块石头落得慢,就得出“自由下落时重的东西落得快”的谬论。而他抹都没抹一下窗子,就把看到的景物当做真理记了下来,结果留下了千古笑柄。这位在西方人心中地位极高的哲人本来可以趋于完美的,但唯独忘了“擦窗子”这个小任务,留下了如此的遗憾。
第二篇:话题作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左手奖右手罚
韩慧敏
“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村”这些被华夏人民信仰了几千年的传统,我们不得不质疑,一味惩罚真的有用吗?
或许有一定效果吧,否则,“虎妈狼爸”的儿女们又怎会考上名校,外表的确很光鲜,可是,这样的孩子不是孩子吗?不曾呼吸过自由的空气,不曾触碰过灿烂的阳光,不曾亲近过真实的自然,不曾感知过多彩的世界,甚至不曾缩放过明媚的笑颜,这样的童年也是童年吗?这样的青春还是青春吗?某天,他们回首来时的路,记忆里,除了那些干巴巴的知识,一无所有,他们的快乐就这样被剥夺,这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一味的惩罚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会造成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严重者最终酿成一场家破人亡的惨剧,所以“虎狼有风险,尝试需谨慎。
诚然,教育孩子不能太过严厉,但这是否意味着孩子就可以无法无天了?当然不是,父母师长固然要尊重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别忘了,顽皮淘气是孩子们的天性,成长中,会接触到很多黑色的事情,触碰到社会的黑暗面,如果我们犯错,如果“赏识、鼓励”不能挽回,如果我们屡教不改,该怎么办?是时候进行一番惩罚了,感到疼了,就会放手了,长大后的我们必会非常感激那一次小小的惩罚。
教育是一门极难的艺术,要精准地把握好方式和尺度,奖罚共进,恩威并施,不仅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且还给孩子们一个最完整的学生时代,每位父母每位教师都是煞费苦心,但这一番苦心需要以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左手奖,右手罚,不走极端,才是教育的最佳之选。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陈会会
鹰出长空,鱼翔浅底,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所以造就了生命极致;泰山雄奇,峨眉秀丽,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所以创造了美景奇观。万事万物,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随着“虎妈”“狼爸”“羊爸”相继登场,我们的教育之路又该演绎什么样的色彩?
为使小女儿熟练地弹奏雅克〃依伯特的钢琴曲,“虎妈”蔡美儿要求女儿从傍晚一直弹到深夜,中间不许喝水,不许吃饭,不许上洗手间。最终,女儿登上了卡内斟音乐大厅表演,她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无独有偶,“中国狼爸”萧百佑在《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中宣言“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并且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他认为“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
一种记忆、一种文化,所以,他的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出来就要挨揍。
然而,盲目的棍棒式教育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文本南宁的一位父亲自创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缝衣针教育”。孩子闯了祸,这位父亲用针刺孩子的外耳廓。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有弊而无利的。
任何一种成功都带有比赛的性质,而幸福更注重的是一种过程的体验。棍棒式教育的“虎妈”“狼
爸”,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未必能成就孩子的幸福。选择适合自己的,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孟母三迁”的“羊爸”式教育。如果孟母一看到孩子与“闲杂人等”混在一起抡棒就打的话中,我想:这世界上势必少了一个主张“仁爱”的儒学大师。还记得那个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吧。那个曾在文章中发泄对父母不满的、特独立的奇女子。事实上,三毛的父母相当开明和宽容,尤其在三毛改名这件事上,绝对展现的是“羊爸”的风范。他们给了她足够的空间,不苛求三毛,三毛才可能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才有可能和小她八岁的荷西结婚并携手走进撒哈拉大沙漠,写出那么多精彩的文章,成就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狼爸”式教育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羊爸”式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幸福。生活不是比赛,生活的本质在于过程,而最高境界是幸福而不是成功――成功可以作为幸福的一种途径,但幸福远远比成功内涵丰富。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途径,我们才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
宽严相济是相宜
李坤香
有人说,孩子需要阳光雨露细心呵护,可是一旦遇到从未见过的风雨却不堪一击;有人说,孩子需要从小历经狂风暴雨错必严惩,可是过度的棍棒却会摧残孩子的心灵,扭曲他们的思想,不是宽严相济最相宜!
近年来,我国教育普遍推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骂”的温
情语随处可见。的确,鼓励更易被孩子所接受,更易提高孩子对自身的自信度。但阳光普照,一帆风顺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孩子们将家长的“真诚赞扬”视作平常,可是怎能确保人人都对孩子肯定之语?怎
能确保孩子一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赏识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快乐与自信,但过分的自信却会降低孩
子心理能力的承受度。走出家庭的温室,进入社会这个自然森林,外界的冲击,前后的落差孩子们都能承
受得起吗?所以,适度的批评与否定不是应该有的。不久前,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越轨身亡,究其原因竟
是忍受不了别人的几句责骂。一个再过几年就步入社会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低,正是父亲多年宠爱的结果。可惜如花的生命再也回不来了,这不能不为推崇完全“赏识教育”的人敲响警钟。
历经“赏识教育”后,“棍棒式教育”粉墨登场,“虎妈”与“狼爸”前仆后继,有人还总结了一个
口号,那就是“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确实,“虎妈”将两个女儿送进了哈佛、耶鲁大学,“狼爸”的三个孩子也走入了北大。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的光鲜,孩子的心灵难道不会被棍棒所创伤?童年应有的快乐是否不会被剥夺吗?何况,考上北大未必是成功,考不上北大就未必不能成功。棍棒教育是一种家庭
暴力,对于孩子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由两位四年级小学生所作的《斗妈大全》与此同时红遍网络,相信所谓的“虎妈”“狼爸”看到这些也无言以对,这便是“棍棒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关注现在的孩子,关注他
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别再让不合时宜的“战歌”摧毁我们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些风雨,不必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也不要如狂风骤雨般电闪雷鸣孩子的成长离不开
父母“人性”的翔,宽严相济最相宜。
【片段】
缺少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孩子以极大的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使学生进步。孩子没
有经历挫折,会变得脆弱异常。因此,要让孩子的生活中有禁区,他们犯了错误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
无法动摇的。
批评一定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人格尊严,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越要批评,越要尊重,越要有爱心。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完美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批评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
表扬、批评,奖励和惩戒,都是教育的十八般武艺,教育的“武功秘笈”里,表扬、批评、奖励和
惩戒,样样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会需要综合治理,教育也要综合实施。残缺不全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
也是十分不利的。
事实证明,只要家长、教师、社会对孩子包办、包容的越多,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思想道德、人格
力量、能力水平、自信心、责任心和心理承受力就越差。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受到严格而完整教育的人!
蒋玉芬《教育,请不要抛弃批评》
著名台湾作家林清玄有两位好导师,郑人贵和王雨苍,一个严厉,一个慈悲;前者总会拿木棍打得他
乱叫,执政者则对他百般关爱激励。正是因为有了“郑人贵”先生的批评和“王雨苍”先生的赏识才会有
现在著名的林清玄,这个例子足以证明只有赏识和批评并重,才会培育出硕果。父母们同样也应如此,对
待自己的儿女不只要鼓励他让他明白他的优点,也要批评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孩子才会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张翼飞《赏识中的批评》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
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
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家的窗户脏了。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
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
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
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
考
【错误立意】
1、换个角度(眼光)看问题
2、细心5、7、6、8、肯定别人
4、宽容赏识他人
6、谦虚透过现象看本质
8、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有色眼镜看问题
10、换位思考
13、事物具有两面性
12、敞开心里那扇窗
13、善于观察
14、换一种心态
【正确立意】
1、擦亮心窗
2、反省自己,认清自己
2、不要嘲笑别人
4、先完善自己,再评价别人
5《擦亮心灵的窗户》6《看清自己》
7《抹去心灵的污渍》8《擦净心灵的眼睛》
9《装满胸前的口袋》10《正视自己,仰视他人》
擦亮自己的心窗
心窗,是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心窗是否擦亮了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外界的看法。擦亮自己的心
窗,将使我们把外界看得更清晰。
擦亮自己的心窗,能使人们重新正确地认识世界。
著名作家史铁生,年纪轻轻便双腿瘫痪,沟通外界的心窗被厚厚的乌云所覆盖,于是他不与外
界沟通,自暴自弃。然而在他的母亲的帮助下,他以笔代布,擦亮了自己的心窗,重新认识到世界的美好,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中国的文坛谱写了一曲灿烂的乐章。
擦亮自己的心窗,能使我们更好地接受别人的有益的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谨记擦亮自己的心窗,广泛地接纳魏征的有益建议,采取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得唐朝国泰民安,成就“贞观之治”。
然而同为一国君主的南唐后主李煜,心窗被厚厚的尘土所掩盖,沉醉于一掷千金、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两耳闭塞,得不到臣下的诤言,最终只能空唱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做个亡国奴。
擦亮自己的心窗,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反省自己的错误,创造一番新事业。
越王勾践在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卧薪尝胆,保持心窗的亮泽,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养精蓄锐,并谨记当初的教训,终创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秋壮举。
楚霸王项羽,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使原已模糊的心窗更模糊。他没有想到要回江东重整旗鼓,东山再起,而选择了自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真可惜!
正是擦亮了自己的心窗,史铁生才从挫折中站起来,唐太宗才能成为一代明君,越王勾践才能成就千
秋大业。因此,我们也要时刻擦亮自己的心窗,去洞悉世界。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问一问自己:
心窗擦亮了吗?
擦亮心窗
心晴的时候,阴天也是晴天;心灰的时候,晴天也是雨天。
——题记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世界上最后半杯水时,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乐
观的人说:“还好,有半杯水呢。”悲观的人却说:“完了,只有半杯水了。”同样是面对相同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了希望,有的人却走上了绝望。也许,悲观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什么叫做峰回路转,柳暗花
明;什么叫做绝处逢生。因为他的心是灰暗的,是灰暗蒙蔽了他的眼睛,遮住了他的光明。
下雨天会让人的心情也随着潮湿起来,那些沉甸甸、湿漉漉的思绪汹涌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让
人忘记了雨后的彩虹。人,常常如此,因为自己的不愉快而忽略了那些五彩斑斓的条条信仰。希望总
会遇见,雨天又算什么。有谁说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当你对他笑时,他也会冲你笑;当你对他发
怒时,他也会还以这样的态度。
所以,想要得到快乐的生活,就先让自己快乐起来吧!学学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面对狂风巨浪,笑靥相迎。学学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享有安
贫乐道的快乐。学学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坎坷的山路,也会有山花烂漫的地
方。我们所谓的那些痛苦,往往发生在成功之前,何不去享受那暴风雨?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
么学会享受挫折就是成功之路。
还记得那个令人发醒的马加爵吗?我们为他的身世而感到可怜;为他的冲动而惋惜;为他收到的待遇而愤愤不平。可真正令他走上不法之路的是谁?是他那不会醒悟的心。为什么不凭着自己的努
力去改变生活,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同样是寒门学子的洪战辉,却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他人的尊
敬。那必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不同的生活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生活
请擦亮你的心窗,给别人带来光芒
【片段】
1苏洵年轻时恃才傲物,整日不思进取,更想不到要亲自去“擦窗子”。只是到了二十五岁,实在无聊
才拿来古人的文章看看,才想起在“窗子”上抹一把。但就抹这么一下,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窗子”有
多脏,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了。他这一可以说是下意识的行动,促使了他迈出完善自我的最重要一步
2无论如何千万别学亚里士多德。这位西方圣上身上也有“劣根性”,而且还没有勤擦窗的意识。他从
自己家蒙着灰尘的窗子向外看大千世界,看到天上一片羽毛比一块石头落得慢,就得出“自由下落时
重的东西落得快”的谬论。而他抹都没抹一下窗子,就把看到的景物当做真理记了下来,结果留下了
千古笑柄。这位在西方人心中地位极高的哲人本来可以趋于完美的,但唯独忘了“擦窗子”这个小任务,留下了如此的遗憾。
第三篇: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学生第一》读后感
看了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掩卷之余,我在想,我们现在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无容置疑,北京十一中之所以成为人人羡慕向往的学校,除了它优越的条件,还在于它的教育是开放的,是面向未来的。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储蓄。
当前人们对教育的企盼无非有两种,一是在高考中金榜题名,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二是在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实现创业梦想。前者依靠知识的积淀,着眼于一时的荣耀;后者借助能力,着眼于长久的培养。
从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高考来看,社会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在不断加强,对学校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高考一结束,他们首先谈论的是哪一所学校的升学率更高,师资力量更强,考虑着下一步该把孩子送到哪一所学校,却不去考察一下哪一所大学更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等到大学毕业,孩子的工作就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文凭很高,因能力缺失而找不到工作或者失去工作的人比比皆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我们说了多少遍,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好少去身体力行。我们的教育多数是为了迎合家长们的心愿,宁愿背负着高分低能的压力,也要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诺言,否则家长就不买账。从我们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家长们渴望高分的愿望就很合理吗?我们的教育是否就要被家长牵
着鼻子走路?我们为了学校的生源和声望顺应了家长的心愿,家长买了学校的帐,可是未来的社会会买学生的帐吗?又有谁去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知识没有错,学生必须接受基础学科的知识学习。可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爱好、智慧、能力千差万别,适合接受知识的好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是快乐,不适合知识学习的学生就头疼万分。于是我们就有了所谓的差生,于是就有了问题学生的出现。如果我们的教育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平台,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成为“书囊”,广大师生将会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解放和快乐。
知识和能力,犹如东风和西风,我们要的不是谁压倒谁,而是它们的齐头并进,最终形成一股和谐的春风,孕育万千桃李。而哪一所学校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学校教育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我坚信我们的外国语学校会成为这样一座人人向往的百花园。
第四篇:我们需要努力作文
我们需要努力作文
对于我们来说初三生活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可我们还是选择继续下去,努力你就可以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如果你就这样放弃了就等于是放弃了你的一生,就在那天起就决定了你的命运,老师常常对我们说初三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就像二战时期的那些战役,他们决定了是不是能够推翻反法西斯。而我们则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你做的好他就会为你的未来做了决定,你做得不好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努力,对于那些做得很好够好的同龄人来说他们无疑是幸福的,谁都想要幸福,每个人都幻想着幸福,未来是多么多么的好,有房有车还有用不完的钱,这当然谁都可以做到,前提你得去努力的学习,对于现在这种社会你只能好好的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你才有可能拥有我所说的金钱;事业和地位,没有不努力就能够成功的,那只有一种人那就是现在最流行词语“富二代”只有那种人他才不会去努力不会去拼搏,整天无所事事的在大街上转,没钱了就一个电话老者老妈马上送钱到他的手上,并不是每个人的父母亲都是有钱人,有的父母亲连一两百都拿不出来,而这个时候你靠谁呢,难道你要对着天说:苍天啊大地啊掉一点钱给我吧,我实在是太饿了。那你就真的成了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人活一辈子就是为了那点骨气活着,你现在连骨气都没有了今后的生活你就只能靠乞讨,只有这样才是没有骨气的人所做的。
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后到社会上好有个工作好养家糊口,而我们就这样浪呀浪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想过一丁点,就这样肆无忌惮的放纵自己,每次它都会提醒我去学习,我总是不能按照自己心里说想的去做每次都是拖个四五天才知道现在学习已经晚了,无力回天,总不能这样。
我们没有能力,我们拼不过富二代,拼不过官二代,我们只有去努力的学习,为了未来我们只有选择了努力,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初三:罗开
第五篇:我们需要怎样的亲子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亲子教育?-罗博学
索引:他的手掌重重地落在年仅四岁的女儿脸上,小孩便一直哭闹。为了什么原因?聚餐中,孩子渴望多喝一点饮料,在座的都是长辈,气氛当然喧嚷。爸爸忍无可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以至于过后的责备,充斥着整个过程。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严重的家庭灾难。将此看作一种灾难,其实没有一点夸大其词。虽然他的意思是:为了管教孩子,同时为了挽回在人前的尊严,但是给她的心灵 一定会留下严重的创伤,她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只能在哭闹中,显示出心灵受伤的委屈。很长时间过去,她的小脸还是一片红晕,让人好生心疼。
我认为不应采取此类方式管教孩子有很多理由:
第一:这是早熟的一代。她们心灵的早熟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孩子在未成年时经历的一切,都会对她们的成长产生影响。无论她们遭遇的是来自家庭,还是来自 于学校。也许幼稚园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会成为孩子一生努力的标竿;来自家长一句失去理智的责备,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导致自卑与自闭心理。
第二:对待一个年仅四岁的女孩,采取这样暴力的做法显然不妥,无论家长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她们是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在餐桌或其它场所,任何人都不会刻 意指责孩子任性的举动。当然,管教是另当别论。合理的教育既非溺爱,也非暴力教育,而是充满智慧之爱的教育。有很多理由告诉我们,他的举动过于鲁莽失去理性了。当小孩开始感受到父爱的逐渐缺失,最危险的后果也许已经酝酿。爸爸意识到这一点,他并不是在体罚孩子,也并非实施家庭暴力,只是在忍无可忍的关头对孩子进行一次“巴掌教育”,他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又微笑着送给孩子许多糖果。她忘却了疼痛,逐渐欢乐起来。
很多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变质”引发出偏激而危险的行为导向,如清华学子刘海洋泼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等等。追根究 底,这些问题其实早在他们童年,乃至于青少年时期就被深深埋藏下来。目今出现太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得到正确而智慧的教育,有不可 分的联系。每当我看到那些在铁窗内的年轻生命,便想到了许多。
我发现为什么在中国,家长和孩子之间难以达成共识:我们几乎不可能有成为朋友的可能。中国式的教育中,孩子眼中的父母是独裁式的家长,他们没有温暖的情 怀,没有慈善的理念,也没有非常人性化的教育。他们所期望的子女是言听计从,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代表独一的真理,人世间的所有真理都被大人掌握,以至于父母 自身便是上帝,孩子只能无条件地听从他们,从此失去了自主意识,不具备思想自由的权利,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当某异性朋友中学时与男友离家,数月未 归,其父母颇带有“独裁式管制教育”的色彩,其家庭教育的失败影射出中国式亲子教育不被真理引导而产生的一系列根源性问题。对于中国式缺乏真理的亲子教 育,巴金在《家》里完成了一次宏观的集体性反思。觉慧、觉民、觉新都取“觉悟、自省”之义,他们渴望个体的自由与新世界、新理想,而作为家族真理代表的高 老爷在氏族社会中拥有愚昧而强大的主导力量,由此导致家庭的冲突,以及社会的冲突,最终酿造时代悲剧。家庭是培育孩子健全人格与完整思想体系的第一学府及 第一社会,倘若一个家庭中没有真理、自由、平等、博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带来的心灵创伤则十分巨大。
对比西方民主社会的亲子教育,以圣经为终极真理的思想观念深深维系着父母与子女之间平等、互敬、互谅、互爱的亲情纽带,“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 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新 约圣经·以弗所书)。圣经作为千千万万个西方民主家庭的必备经典,是一个家庭和谐、美满、喜乐、自由的根基,他们共同站立在上帝的真理面前,除此之外,没 有绝对完美的个体,“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新约圣经·提 摩太后书)。耶稣史无前例的宣称祂是道路、真理、生命;耶稣宏观的生命形态已然囊括了真理的各样范畴;在耶稣的国度,为人之父学会谅解、自省、付出、与宽 恕;为人之子也必然懂得谅解、自省、付出、与宽恕。如此,便成功塑造一种健全而美满的亲子教育,上帝的真理维系着彼此之间的情感交融。
《活在美国》的作者,作家兼传道人的范学德老师数月前电话中与我聊到他与孩子之间如伙伴、如兄弟的情感交流,我是由衷的羡慕和祝福。
祈祷耶稣的真理与生命,在目今所及的当下,在并不遥远的未来,走向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每一个家庭,都将绽开一朵自由、光明、且满含笑意的花蕾。
《在上帝的爱中肯定自己》
梦凡今年读初二,临近开学,容易陷入焦虑和紧张状态,甚至意欲辍学。我一直关注未成年孩子的心理成长。孩子在未成年时期的心理发育,对其今后的人生有至 关重要的影响。与梦凡交流,能够感受到她的自卑感,她的自卑直接来源于“分数未上线”、在学校不被认可的片面误导。我相信在中国目前并不完善的应试教育的 体制下,很多学生都会被动式陷入类似的心理困境。
应试教育根植于功利心态:考试和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潜在价值的唯一标准,由此导致成人世界片面而扭曲的价值观: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潜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使社会脱序,商业贸易等各领域都缺乏最基本的诚信,以致悲剧泛滥。应试教育完全以分数论成败,以考试断英雄,素质教育的本质仍然属于应试教育。人们将 “素质”片面理解为“考试素质”,却忽略了其余层面更重要的基本素质,如: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以及人格素质。忽略这些,便酿造了马加爵、刘海 洋的悲剧事件,也出现了中国政法学子的弑师案。中高考因一分之差,断送了无数学子的人生理想,令多少贫寒的家庭陷入困境。至于孩子作为一个鲜活生命所急需 的人格培养、以及自身的人性闪光点,却被严重忽略。比如梦凡,她的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对弱势群体的深切怜悯,与同龄女生相比,表现出相当的成熟,读初
一 时,被选为班长,其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肯定,初二时因为成绩功课的“暂时性漏洞”,让她产生心理自卑感,其亲情关系、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受 到影响。
凡是心理自卑的人,心灵处于非自由状态,被外界事物奴役,因此无法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并最终超越自己。对于梦凡,急需的并非采取恶补以提高 她的学习成绩,而是帮助她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并建立信心,应该尝试以基督信仰的普世伦理让她从
“酱缸文化”中得到解放,开拓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刘墉在《肯定自己》的教育读本中写道:“每个人应当从小就看重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先得肯定自己。”类似的自我肯定在无神论的教育环境中,往往导致盲目的心理自大,因为在肯定之前,缺乏自我认知。为了纾解梦凡的心理阴影,我与她分享了上帝与人的关系。
第一:任何生命,都不是一个偶然的存在。你的生命源自上帝,你无须再因“进化论”的诱导而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命失去热爱。上帝在光明之中,每一道 光线出自于他,由他照亮了整个世界。你是世界的一部分。你的生命本身是上帝爱的一部分,你不是为了考试而存在,也不是为了其它事物而存在,你是因为上帝而 存在,你的生命因爱而有,你是为爱存在。你的生命本身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不被任何事物局限或贬低。《独立宣言》最新译文中,人并非“生而平等”,任何生 命降临,势必因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外貌长相的不同而本质不可能平等,但因为“受造而平等”,上帝赋予一切生命以追求幸福、自由、光明的权利,上帝以超 越人类之爱的爱,爱着每一个人。也许你并不美丽、聪明、和富有、或生理有一点点的残缺,但都无法阻碍上帝对你的爱:“上帝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你从 远处知道我的意念。(诗139)”上帝对你的爱包括你的不可爱,你的失败、软弱、痛苦、和忧愁,他仍然无条件的爱着你。因为上帝是爱,你是他眼里杰出的创 造,他创造你的那一刻,运用了最卓越的智慧和心血。你必须明确一项重大事实:在你没有肯定自己之前,或者,当人们否定你的时候,上帝已经肯定并完全接纳了 你。你的存在本身即是宇宙间恢宏而壮烈的神迹。
第二:你必须在地球上给自己一个定位。你虽不完美,然而上帝赋予每一个生命不同的潜力与恩赐,你无须因为成绩的滑落而自卑。功课方面,寻求上帝赐你智 慧,尽你所能,但尽量保持快乐、友爱、完整的心灵。当你具备完整的心灵,你会在上帝的带领中发现自我,与室友和睦相处,日渐学习处世为人的基本智慧,这是 你日后的最大保障。永远记住:即使遭人唾弃的乞儿,上帝同样赋予他们尊严。任何人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上帝更看重一个人的“内在成就”:诸如苦难中感 恩,孤独中自省,和绝望中守望。他希望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站立在心灵的地平线上,前方将是荣耀的曙光。
第三:希望你在《阿甘正传》与《给我三天光明》中获得启迪。你会看见:上帝如何在一个残缺的生命身上,彰显他毫无保留的爱与智慧。除此之外,你仍然需要 感恩。你的物质生活已相当富足,获得喜悦和信心的最佳方式,是将所拥有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一位乞儿,并为他的生命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