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趣的银杏树》教学案例启示[范文模版]
《有趣的银杏树》教学案例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4-02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开花到结果要二十年多年,四十年后才会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很多学校种植了银杏树,树叶的造型非常的别致、像一把小扇子。秋天的银杏树一身金黄,金光闪闪。银杏叶舒展着扇形的裙摆微笑地体味迷人的秋色。到了秋天树叶变的金黄了,撒在地上像金黄色的地毯,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校园师生的喜爱。每逢秋天,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一有时间就会争着去拣刚从树上掉下来银杏树。该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它设计成美术活动课,以绘画写生及树叶黏贴画为切入点,整合自然课知识,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银杏树,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银杏树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银杏树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银杏树的形状、色彩以及造型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多皱折,完整者呈扇形,上缘呈现不规则的波状弯曲,有的中间凹入,深者可达叶长的4/5。具二叉状平行叶脉,细而密,光滑无毛,极其从纵向撕裂。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它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
讨论的问题: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四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该教师,她们小组拍了银杏树的照片;有的是制作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仪,该教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成了他们的帮手。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是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了用银杏树的叶子来做《四只小天鹅》和《两个小女孩》的图案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银杏树的叶,绿色和橘黄的特别多,我们把叶子做小天鹅的裙子,因为叶子像扇子形状,做裙子一定很漂亮,用银杏树的径做小天鹅的腿,把银杏树的叶子剪小做成像天鹅的脚噗。我们还观察后发现银杏树的叶子还可以做成人穿的裙子,把叶子剪成小扇形,有的叶子上半部分是绿色,下半部分叶子枯萎了,形成了一个漂亮的花边像裙子的花边。先小的扇形往下排列排到大的扇形,很有层次感,颜色也很丰富。(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观看。)”
下面请看我们制作作品吧。(展示学生作品)……
(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
另一小组上台发言:
“我们小组研究的题目是:通过对银杏树的写生,了解了银杏树、银杏树的生长规律。”
“(1)我们小组同学在上一节美术课里,仔细观察了银杏树的外形、色彩并进行了写生。请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欣赏。)”
“(2)我们写生后,在课外又去查找了有银杏果、银杏叶的资料。我把查找来的资料介绍给大家。”银杏树实生苗主根粗壮,侧根细短,播种后18-25天幼苗陆续出土。
银杏的功能有:
(1)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从银杏叶萃取精华分析其成分,能活化血小板功能,使血液不会凝结成块,它同时能使血管扩张促进动脉与静脉的血液循环,因此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脑血栓与中风。
(2)提升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当我们年龄渐老时,神经物质传导的分泌量会渐趋减少,因而导致灵敏度降低以及记忆力退化。对那些智力功能已经退化的老年人而言,银杏能改善他们的心智活动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3)预防血凝块形成:银杏能防止血小板黏在一起,因而能预防血凝块的形成,而血凝块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以上是我们小组对银杏研究的成果,谢谢大家!”
“我是第一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的情况。”
“我们写生银杏树,主要用线条画出银杏树的花瓣形状,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用颜料来制作银杏树的图案,怎么制作呢?我有一个想法告诉大家,先选好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把平时收集来的银杏树的反面就是有很细的径的一面涂起来,然后印在干净的白纸上,当然先设计好图案的造型。在印的过程中水不能加多或者加少,否则印出来的图案就不能看清叶子径的纹路。很多同学很好奇,大家争先恐后想看看制作的作品(投影仪出示银杏树照片和学生制作的作品)。”
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都被感染了,纷纷举起自己的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位男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写了一首赞美银杏树的诗念给大家听一下,题目是《秋天的银杏叶》
霜降,把冷面的令旗
挥动过后,插着金翅的银杏叶子
从枝头,开始集体起飞
一生风光的叶子们
不再回忆高处的喧哗
从春天的鹅黄,走到
秋天的金黄――
成熟,但拒绝死亡!
展翅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
得到延续……缓缓飘落……
只有秋风懂得,银杏叶
心中的向往与归宿
深秋,所有的叶子
都在寻根,只有银杏叶
把自己的这份心愿
修炼得更加纯粹
让阳光一眼看清
它脉络般清晰的心思”
令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很惊讶,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这一课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通过这一典型,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然、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在发言后再组织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美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它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5.体现教学评价
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叶、田翔仁.剪刻、拼贴[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2]许大梅,马雪萍主编.美术下册(第二版)(手工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重印
[3]向亮晶主编,中国风立体剪纸、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9年
[4]陈叶,田翔主编、剪纸拼贴、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苏冬(1972年-),中学一级教师。15岁开始学画画,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美术系。教美术19年,先后指导学生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里获奖,在衢州市指导学生美术基本功比赛也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多篇论文在衢州市级刊物发表,论文获浙江省三等奖和衢州市三等奖等。
第二篇: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读文感知中,回答问题,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运用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3.理解作者爱银杏树,爱家乡的感情。
4、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作者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银杏树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多层次读文,理解内容,回答问题
2.学习写作方法,体会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预习
教学流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银杏树是古老的树种,孔子的故乡就有一棵千年古杏。今天我们就走进快乐读书屋六,认识一棵罕见的银杏树。
板书、齐读课题:《银杏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激发兴趣,指名读。
三.多层次读文
同桌互读课文4~7段,找出体现了银杏树四季变化特点的中心句和中心词。
你从哪句话感受到它的特点?
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板书:
(1)春天的银杏树特点是生机勃勃;
(2)夏天的银杏树特点是像绿绒大伞;
(3)秋天的银杏树特点是果实累累;
(4)冬天的银杏树特点是寒风中依然挺立。
教师适当范读后学生读,教师评价
四.师生共同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1.四季顺序,进行描写;
2.抓住特点,详略得当;
3.词语生动,语句优美
五.识字
疙、瘩、菩、萨、栖、咏、椭、核
认读后,组词,说一句话。
六.出示推荐阅读文章:
学生读,感悟
七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像作者学习写作方法,把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作业:
《资源评价》相关内容
八.板书设计:
银杏树
春:生机
夏:像伞 详写
秋:硕果
冬:挺立 略写
第三篇:《有趣的木棉花》教学案例的启示美术教案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广东有一种树,叫木棉树,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果、开花,其花称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校园都有栽培。这种树树身高大,平时总时默默无闻地“守卫”着校园,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树才真正显示其“英雄”的本色(为广州市花)。那红彤彤的花朵,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校园师生的喜爱。每逢这个时候,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一有时间就会争着去拣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木棉花。该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它设计成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活动课,以绘画写生为切人点,整合自然课知识,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木棉花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木棉花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木棉花的形状、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木棉花的花办重叠方向,存在明显不同。有些花朵的重叠方向是顺时针的,有的则逆时针。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它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
讨论的问题: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四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该教师,她们小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写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仪,该教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成了他们的帮手。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是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了《用画画的什么材料,表现木棉花色彩最好》的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木棉花的花办,刚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颜色非常鲜艳,很红很红的,圆形果托又是鲜绿色的,红色和绿色形成了一组对比。(把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观看。)。”
“我们观察后进行写生画,为了画好木棉花的形状和色彩,我们每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用的水彩笔、蜡笔、水粉颜料宋表现木棉花。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水粉颜料来画木棉花既快效果又很好,用蜡笔画木棉花,可以画出它的立体感,用水彩笔很慢又会没水„„下面请看我们的写生作品吧。(展示写生作品)„„
(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
另一小组上台发言:
“我们小组研究的题目是:《通过对木棉花的写生,了解了木棉花、木棉树的生长规律》。”
“1.我们小组同学在上一节美术课里,仔细观察了木棉花的外形、色彩并进行了写生。请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欣赏。)。”
“2.我们写生后,在课外又去查找了有关木棉花、木棉树的资料。我把查找来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根据我们从《常用中草药手册》的字典中查到,木棉树,又叫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树身高大概l0米左右,树和枝长有扎人的硬刺。春天先开花后生叶,花大,红色,肉质,花办有5片,结果后会裂开,还有棉毛种子。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广州市的市花,又称英雄花。”
“根据资料记载,木棉树是先开花后生叶。但是我们对这一条资料有怀疑,因为根据我们的仔细观察,木棉树是在春天3月份开花的,在开花前是先有了绿色的叶子,后来绿叶开始变黄,木棉开花时没有了叶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树才开始长出了新的叶子。所以我们觉得有怀疑„„”。
“以上是我们小组研究的成果,谢谢大家!”
“我是第一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木棉花的情况。”
“我们写生木棉花,主要用线条画出木棉花的花办形状,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办的重叠方向,有的是向右转的,有的是向左转的(投影仪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学生作品)。”
“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是受太阳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木棉花在小时候被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说,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我们去请教了自然课的老师,自然课的老师说也不清楚,我们又上网去查找,但网上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知道哪位同学、老师是否有这个问题的资料?请介绍给我们„„”
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被这个问题给激活了,纷纷举起自己的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位男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植物的枝蔓茎干,会出现左右旋转生长的现象,是因为地球旋转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学生则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我认为这是木棉树遗传基因的问题吧!当前大家都在说什么人类基因,我想植物也应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吧!”令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很惊讶,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课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通过这一典型,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然、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景完全听命于“标准化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之中,极大地压抑了小学生好动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
第四篇:《三棵银杏树》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三棵银杏树》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紧扣教参要求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1、由文章第一段内容,明确了银杏树的位置,领悟到空间位置描写方法,想象图画之美。
2、由第二段“没有人”“似乎”明确银杏树年龄之大(古老),又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语言中隐约流露的深深思念也略有觉察。
3、由第三段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变化写出银杏“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充分地读书,领会了作者的情感。
二、多方面领会大家作品风格
从语言准确、朴实中体会语言美。
四年级学生还多喜欢华丽的文章,朴实的语言之美领悟还比较困难,所以以“似乎还这么高大”体会“似乎”一词的重要及准确。像“牛的奶头”体会比喻的形象及通俗,农家的孩子,质朴的美,学生还可能领略不到叶老骨中的“农民”本色,但质朴语言便是一种美,学生已初有所感。
三、仿写略见成效
学校操场有三棵梧桐树,对仿写很有帮助,很好的题材。所以,我让学生巧借题材进行仿写。学生写物在四年级尚有难度,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大相似”仿写,使许多中下等学生有“据”可依,成效明显。
不足之处
一、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教,让学生自读自悟,我也一直在这样尝试,按理说,四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不管使用了多少种“读法”,读了多少遍,收效与时间(姑且不提精力)远不成比例,让人只想放弃,或走捷径(多点拨些)。
二、自惭。
由于能力有限,且又缺乏学习精神,文章中有些遣词用语之精妙,自己的领悟能力也有限,教给学生时便无法做到透彻。如“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 像一幅画,“鹰停在那里……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为什么有时是“画”有时是“古画”,“屈曲”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作者喜欢树,是它的美,还是与它在生活中建立的一种“亲情”。这些都要深入地去领悟体会的。
在不断的教学中,除了教参中的要求,材料提供给了我们很多信息、知识,如果沉下心去琢磨,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更多的疑问需要去探求,如“沽沽泉眼”永不竭。我在不断的反思中体会出了永远的哲理:学无止境。
第五篇:有趣的广告教学案例
大班语言《有趣的广告》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一、活动设计背景
经常听到很多孩子在一日活动时无意识的说出好多好多广告词,连一些平日里不愿讲话,不愿交流的的孩子都能够自然的说出来,因此决定利用广告设计一节语言活动,营造一个自然宽松的语言环境,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讲话,使其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愉快,感受语言的美。
二、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广告词,知道其作用。2.发挥想象力,参与创编广告词。3.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幼儿能够流利说出自己知道的广告词。
四、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创编更多有意义的广告。
五、活动准备
1.录有广告的CD碟片。
2.五星评比栏,上面有全班小朋友的名字。3.各种生活用品,食物,图片等。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欣赏广告,感知广告内容。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看谁说得多。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知道的广告词。2.创编广告词。
3.教师引导鼓励,及时奖励。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活动。
(四)延伸活动。【活动实施过程】
一、开始部分。
欣赏广告,感知广告内容。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电视,这些内容都是你们平时经常看到的,看了之后要请你们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打开CD,请幼儿欣赏各种广告)
二、基本部分。
1.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内容?说说他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明白我们生活中有了广告,大家很快可以得到各种信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2.现在请你们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广告?(提醒幼儿街上的标语,宣传画等也是跟广告的作用是一样的)3.游戏(看谁说得多)
(1)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叫“看谁说得多”,就是请小朋友们说出你知道的广告词,说得越多越好,说出来在评比栏里贴上一颗五角星作为奖励。
(2)鼓励不爱说话的幼儿积极参与,并大胆讲出知道的广告。(3)尽量不说别人说过的广告,动脑筋想想自己讲过的听过的广告。4.创编广告词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广告,也说了很多广告,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小设计师,自己来设计几条广告,好不好?(2)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物品,让幼儿创编,发挥想象力。
(3)老师出示苹果示范创编广告词: 红苹果,圆又大,吃了它,长得棒!(4)孩子们在创编的时候老师给予鼓励帮助。
三、结束部分。
小结:今天我们自己也当了一回广告设计师,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棒。希望回家能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自己创编了什么广告,好不好?并且希望你们能在家创编出更多更好的广告,长大了能成为真正的广告设计师!
四、延伸活动:
让家长在家带领孩子们多练,多说,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取材来源于平日里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广告,所以孩子们都很有兴趣,整个活动情绪都比较高涨,尤其在让孩子们比赛说出自己知道的广告词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生怕自己知道的广告被别人抢先说了。在创编广告时,一开始还是有点困难,老师就先示范创编了几个,孩子们很快被带动起来,纷纷创编了很多不错的广告,只是有个别孩子在用词上有点困难,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下,也能创编出来。总之来看,这节活动达到了目标,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算一节比较成功的语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