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18公共政策自考试题大全

时间:2019-05-15 08:4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6.18公共政策自考试题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6.18公共政策自考试题大全》。

第一篇:2009.6.18公共政策自考试题大全

公共政策

1.P7 孟轲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2.P8 《战国策》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3.P10 从产业革命起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4.P 17 公共政策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的。

5.P26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6.P26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7.P31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酝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且立即波及公共政策学,以德洛尔为代表。

8.P33 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学术贡献主要有:①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②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③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④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9.P35 公共政策学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里,研究重点被转移到了政策过程的后期阶段即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终结上。

10.P38 在90年代,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伦理取向、管理取向和政府改革取向。11.P49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12.P51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类型上属于政策群。

13.P53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重视:(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14.P58 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决策科学化是这门学科的根本诉求。15.P82 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则被赋予以下特征:(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2)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16.P84 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17.P85 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18.P87 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佳模型。19.P88 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20.P90 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21.P98 美国学者华莱士提出了“科学环模型”。

22.P106 决策是由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结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

23.P108 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24.P110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25.P113 政府过程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横断面上政府活动的逻辑顺序,其中心流程是政策过程。

26.P114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

27.P115 总统决策包括这样几种类型: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外交决策、防务政策。

28.P117 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命令。

29.P118 从形式特征上看,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30.P124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1.P150 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32.P158 目标取向是公共政策的灵魂。

33.P163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34.P168 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主要包括在野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35.P173 决策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36.P193 政治体制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组织机制,对公共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第一,政治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第二,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第三,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

37.P196 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王权制中的专制君主、现代美国的总统制都属于首长制之列。

38.P203 确定公共利益就是公共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39.208 结合我国的政策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一般经过五大环节: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

40.P210 政策决定三个环节: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

41.P212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政策过程的理性化、政策过程的专业化、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政策过程的民主化与公共选择的民主规则。

42.P216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被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

43.P218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客观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察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性;团体与组织活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44.P225 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应是政策分析过程中首要的一环。45.P226 边界分析有三个步骤: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边界估计。46.P227 多角度分析:个人角度,组织角度,技术角度。

47.P235 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政府议程比系统议程要正规,所以又称正式议程。48.P235 最近国外有学者将公共政策议程按政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分为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

49.P236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条件: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其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障碍:首先,与上述几方面正向条件相对应的反向条件均可构成政策议程的障碍因素。其次,有学者早就专门研究过导致非决策的一些障碍因素。此外一项政策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等有一定的关系。50.P240 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 51.P241 内在创始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52.P242 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即公共政策的制定。

53.P242 公共政策问题得以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确定有关政策目标。

54.P245 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55.P249 在参与政策规则的多元主体中,政府起的是主导作用。

56.P250 美国有基于利益驱动的由利益集团、议会委员会和政府执行局之间的“铁三角”关系。

57.P251 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多元化,不少国家通常采取听证制度。

58.P252 设计的基本原则: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方案切实可行。

59.P264 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注意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

60.P267 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包括: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61.P270 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一般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如下:法制部门的审查;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62.P271 在审议议案中,英国等国的三读审议程序最复杂。63.P273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64.P275 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实施上的灵活性;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影响的广泛性。

65.P276 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6.P277 政策执行的原则:计划周密、执行准确、灵活创新、全局与局部兼顾。

67.P287 政策执行过程的环节: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

68.P292 政策再执行的主要依据:(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2)政策环境的变化。(3)人们认识的深化。(4)政策偏差的产生。(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69.P297 政策执行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引导手段。70.P301 “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属于残缺式政策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71.P305 我国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转型时期的政策环境;领导体制方面的原因;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72.P318 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美国。

73.P321 把政策评估作为政策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其用途主要有:(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4)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5)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74.P323 政策评估主体必须是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政策对象等构成的主体系统。

75.P334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取不易。(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76.P344 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价值分析是美国工程师迈尔斯首先提出来的。77.P346 政策监控的客体是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78.P359 政策调整有三个基本内容:政策补充、政策修正、政策终止。

79.P360 在政策的全过程中,政府的决策者,尤其是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80.P360 政策调整的内容:主体调整、客体调整、目标调整、方案调整、关系调整。在我国,有时决策权在党和政府之间的转移也是一种主体的调整。81.P362 为什么绝大部分的政策变动都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呢?

原因主要有:一,利益刚性的限制。二,现行政策的制约。三,公共意志的趋中。四,变革成本的约束。五,人类理性的局限。六,社会稳定的需要。82.P366 政策终结方式:替代、合并、分解、缩减。83.P371 怎样克服阻力,顺利完成终结?(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6)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84.P375 政策周期可以分为阶段性政策周期、功能性政策周期和反复性政策周期三种。85.P378 政策周期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第二,政策周期研究是促进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的需要。第三,政策周期研究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第四,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

86.P382 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87.P385 美国的兰德公司属于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88.P391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体包括职业政策分析人员和决策者。89.P402 系统分析的内容:(1)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2)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3)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

90.P418 理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强调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的方法,其最典型的体现和发展就是定量的分析方法及其技术的形成。

91.P424 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是政策预测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92.P428 趋势外推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93.P429 动态分析法又叫历史分析法。94.P432 决策咨询的必要性:(四方面)

95.P437 政策信息咨询的功能:社会大脑功能、信息传播功能、决策支持功能。

第二篇:公共政策试题(A)

A1、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公共政策具有功能的认识。

答: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管制、引导、调控和分配功能。

(1)管制功能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

(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也就是说,政策给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为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的、漫无目的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目标有序前进。引导功能是政策的积极功能。

(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和杠杆。而所谓治理,就是对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控制。而政策的调控功能,指的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2、谈谈当下中国公共政策主体中官方决策者的组成状况,并作出自己的分析。

答:当下中国公共政策主体中官方决策者主要是由“党”,“政”,“军”,“法”四大方面共同构成的。具体的就是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6”指“六大领导班子”,即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1”是指国家主席;“2”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一、中共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

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纪委”,在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护

党章和其它重要的规章制度,协助党中央整顿党风,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暨立法机关,拥有

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四、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实行总理负责制。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政党、各人民团体

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所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承担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两大职能。

六、中央军委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简称“国家主席”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的、正式的、合法的代表。在我国,国

家主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但不直接处理国家行政事务,不单独决定国家事务。

八、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构成。此外,还有专门的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方面的专门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3、公共政策的终止时会遭遇到诸多的障碍因素,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政策过程中各种障

碍因素的理解。

答: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有: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主要有三种人:(1)政策受益者;(2)政策制定者;(3)政策执行者。这三类人的心态,往往成为政策终结的首要障碍。这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又使人们在解释政策失败时,常常倾向于从环境因素中去寻找原因,而不愿检讨政策本身的失误。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一样。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机构的持续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机构的惯性;(2)机构的生命力;(3)机构的动态适应性。

3.行政机关的联盟。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些反对终结的行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另

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制终结。

4.利益集团的阻碍。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止政策终结。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终结更为困难

5.程序上的复杂性。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机构的撤消,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程序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

6.社会舆论的压力。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不能不对政策终结产生影响。

7.高昂的成本。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也是影响政策终结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现行的政策或组织机构已经投入了巨额成本但没有得到回报,政策决策者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4、谈谈公共政策中的系统方法并给出自己的评价。

答: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坏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分析作为现代科学思维最一般的方法,是辨证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中的体现和发展。系统分析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下面从系统的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等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整体分析系统是由两个以上不相同的要素或单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集合体。它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的,各部分的独立机能和相互关系只能统一和协调与系统的整体之中。整体性是系统的一个最基本属性。

二、结构分析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结构性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之所以成为有机整体,就是因为系统各要素和单元之间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的各要素虽然相同,但由于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就可能使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特征和功能。

三、逻辑分析系统逻辑分析方法是指对系统的实质内容进行逻辑的分析,以揭示系统逻辑结构的方法。过程可以表达如下:分析求解费用、效果目标———→备选方案———→模型—————→评价—→优化排序、选择决策

四、环境分析系统存在于环境之中,与环境相联系、相作用,又与环境相区别。环境是指系统之外的所有其它事物或存在,即系统发生、发展及运行的生态条件或背景。

5、写出“萨巴蒂尔”的政策支持联盟框架,谈谈你对这一政策模型的理解。

答:支持联盟框架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在萨巴蒂尔看来,政策支持者是那些来自各种职位的人们,他们分享着一个由一系列基本价值、关键性的假定和问题意识所构成的一个特定的信仰系统,并在一定时期内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一致地行动。一般来说,联盟形成的纽带使某种共同的信仰,这种信仰通常又是建立在对某个共同利益的公共问题的共识的基础之上。萨巴蒂尔指出,联盟者的资源对改变政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相对稳定的”系统参数和“动态的(系统的)事件”的外部因素也左右着政策改变的路径,资源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了政策制定。总的来说,在支持联盟框架中,信仰体系和利益因素决定了联盟所采取的政策。与此同时,各种因素影响了政策的成功与否。

6、政府、市场、社会作为现有社会的主力在不同领域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公共治

理的角度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你观察到的经历的事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答:20世纪90年代初,公共治理理论成为政府和学界引人注目的新型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公共治理模式是通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国家与公民社会、各种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互动与合作,共同行使公共权力,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调解冲突和融合利益,最终达到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目的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公共事务治理的三种机制: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

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优势:政府被视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最主要代表者,能够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凭借自身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资源的合法性垄断地位,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以国家权力主体的身份组织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履行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进而支配和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劣势: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一个非市场化的决策过程,不确定性特征尤其突出。一方面,政府决策者面临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实际上只具备有限度的理性;另一方面,决策中缺乏类似市场决策的调控机制,很容易导致公共决策的失误。

市场在公共治理中的优势:市场被誉为“看不见的手”,它通过内部的供求、价格、竞争和风险等机制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调节,调节生产和流通,调控市场运行。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和引导经济资源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为了寻求经济利益,相互之间展开竞争,间接地调节市场的运行。劣势: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揭示,市场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制度设计,现实世界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偏离了理想的完全竞争、完全信息状态,市场信息不对称、复杂多变的市场结构使市场的运作出现盲动、滞后、无序等问题,致使资源无法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造成了资源的误配甚至浪费。

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优势:社会是指由自由的公民和社会组织机构自愿组成的社会,被称为政府、市场之外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第三只手”,其核心主体是旨在维护和促进自身利益或价值的以自发秩序形成的民间社会组织社会作为拥有共同旨趣、利益需求的公民个体间的联结纽带,把分散的个体组织成为相互依赖的群体,将民间分散的、个人利益诉求聚合为共同利益诉求,在自治层面上有效履行着对大量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职能。劣势:1.鉴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加上公民社会组织的志愿性,很多公民社会组织受到资源供需缺口的掣肘,需要依靠政府及其他组织的资助,这使得公民社会组织事实上受制于人,难以维护自身完全的自治性。2.公民社会依靠组织成员间的自组织纽带自发形成,因缺乏资源、必要的能力等原因,并非所有的社会群体都能自我组织起来,大多数公民社会组织代表的只是某个特定群体的利益,或只是关注某一特殊领域的问题,公民社会组织的狭隘性致使其公共性受到削弱。3.外部强制力的普遍缺乏导致集体行动能力受损。由于缺乏外在强制力,公民社会组织在行动时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利性,这使得在其目标的共同性和组织的自治性之间产生张力,公民社会自治的效果不确定性增强。

B1、试分析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区别与联系

2、解释政府失灵的理论观点并给予事实举例说明

3、何为政府工具,结合政府工具光谱图谈谈你对不同政策工具的看法

4、谈谈你对公共政策所谓公共的理解

5、何为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公共政策何以要合法化又如何合法化

6、谈谈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看法

第三篇:公共政策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公共政策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P26 2.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的政策思想:

P7 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荀况:君如舟而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管仲:“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李世民:“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3.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可能是《智囊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是《战国策》。

P8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赫伯特·西蒙,其获奖主要著作《管理行为》一书,被认为是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他在理论上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提出决策的有限理性命题,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概括出了决策过程理论。P22,P84 5.拉斯韦尔揭示公共政策学具有的特点:

民主性、逻辑实证性、时控性、跨学科性和动态性。

P27-28 6.拉斯韦尔将政策系统运行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即七个阶段或步骤:情报(信息)、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P28,P206-207 7.克劳塞维茨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20世纪前半期,对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主要条件有:P17-26(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1(4)凯恩思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9.公共政策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P34-43 10.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会的成立(2)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3)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4)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1.马克斯·韦伯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表现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P13-15 12.公共政策学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洛尔

P32-33 第二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2.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

P89 3.伊斯顿的政治系统模型表明决策中“暗箱”的存在。P89-90 4.政治系统理论认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是政治系统运行的周期过程。

P90 5.渐进主义政策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

P85 6.从精英决策模型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7.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8.“多数人民主”与“少数人决策”这一难于克服的悖论的解释是基于公共政策的精英模型。P92-93 9.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限性的过程中,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规范最佳模型。

10.试图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的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 2 论是逻辑经验主义。P69 11.“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1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即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P57-58 13.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即合法性、普遍性和强制性。P91 14.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集合体)、政策链(先后制定的同一政策问题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和政策一般。P50-52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与功能

1.著名政治学学者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P108 2.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即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的作为或不作为。P108 3.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P109 4.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P152 5.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6.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7.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元政策或叫总政策,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P135-136 8.中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在横向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 3 行政决策。

P118 9.美国的公共决策(政策)体制在横向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10.在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形式构成中,不存在着司法决策这一形式,而美国则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

11.中国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形式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地方政策是省、市、县三级政权分别制定的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地方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性规章)P128-131 12.我国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P124 13.公共政策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政策的塔形结构、政策的链形结构、政策的圈层结构、政策的网状结构、政策的矩阵结构、政策的群落结构。链形结构是政策的横向结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P147-148 14.在我国,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但须经过2/3的人大代表通过。对宪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释都意味着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大变动。P120 15.依政策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将公共政策分为如下基本类型,P141-142即:

政治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等等。

经济政策:包括产权与经营权、农业、工业、金融、财政、贸易、环境、房地产、区域发展政策,等等。

社会政策:主要包括劳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救助(社会救济)、人口、宗教政策,等等。

教育政策:包括国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政策,等等。

文化政策:包括大众传播、文学艺术、体育政策,等等。

科技政策:包括科技管理、高新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等。16.政策内容构成的其他分类方法,如:(1)美国学者西奥多·丁·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分为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政府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属于再分配性政策)。

(2)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即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3)安德森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分为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象征性公共政策是指哪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爱国主义,如国庆纪念日、忠诚、服从、民族自豪感)或把社会地位赋予社会精英(如授予称号或勋章,“三八红旗手”、“五四奖章”等)政府还经常用某种道德象征(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来营造一种氛围以支持国家制度。P145 17.政策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P159 1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体现了其调控功能。P163-164 第四章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1.根据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及参与决策的方式,将公共政策的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

直接主体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间接主体主要包括在野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

在间接主体中体现一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功能是利益集团。P167-169 2.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主要依据的是: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的不断循环往复。P206 4.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这七个子 5 系统构成。决策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P171,P173 5.政府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或者说良好的政府治理能力的标志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P190 6.政府能力是指政府将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有效的公共政策制定与强政府能力是分不开的。有能力的政府对某一政治问题能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相反,无能政府对政治问题常常陷入“霍布森选择”中,直至束手无策。无选择余地的“选择”被后人讽刺为“霍布森选择”。P191-192 7.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路径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P216 当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时,这部分社会问题就具有了公共的性质,转化为公共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都必须通过政府政策来解决。只有在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并能够进入政策议程时,公共问题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说社会问题就是政策问题。P169 8.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有两个基本假定:一是“经济人”假设,即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自私者”,他关心的只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交易政治学。P214 9.政策宣示(政策声明):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P210 10.公共政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P195 11.公民(选民、民众)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既是政策的主体,也是政策的客体(政策发生作用的基本对象),即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公民往往兼具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

一项合理的公共政策只能是由负责任并且胜任的公共权力机关做出。因此,形式上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是不可能改变的,即,在多数情况下,公民只能作为政策对象而存在。12.综合西方学者的看法,结合我国的政策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一般经过五大环节完成其生命周期,或政策周期。即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P208 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所谓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非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P216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觉察;(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P218-219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程度,这指的是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指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P219-220 4.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边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法等。P226 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它有三个步骤:(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机理不是依赖于逻辑上的一致性或过程的合理性,而是靠脑力激荡团体成员间的共识程度。P231 多角度分析通常从个人角度、组织角度和技术角度进行分析。P227 5.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P234 政府议程执照其建立过程中多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四种阶段性类型:(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P235 6.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条件主要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过程。P236-238 有了正常、民主、开放的觉察机制、过程,一些有可能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地进入政府议程,并不必非等到特别严重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不必非要个别权威人物的认同、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

7.政策诉求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策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政策诉求也被称作政策要求、政策倡议或政策主张。P222 8.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直接提出或间接提出政策问题)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三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即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P239 9.在现代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程的主要主体是政府。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1.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定、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P242 2.公共政策问题得以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确定有关政策目标(非拟定政策方案)。

3.公共政策目标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P242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问题的针对性和未来的预期性两大特征。

4.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主要有:(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 8 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P245 “跳一跳,够得着”说明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要具有挑战性与可行性。5.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为步骤的过程。P247-248 6.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多元化,不少国家通常采取听证制度,其核心要求是政府在作决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有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利于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

我国个别地方(如深圳)自80年代价格决策领域就引入了听证制度。公共政策听证与公共政策论证,二者不是一回事。P251 7.公共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

P252-253 8.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标准:(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P255 9.公共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P256 能用于预测性评估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方法,也有定量的方法;有直观的预测,也有非直观的预测;有演绎式预测,也有归纳式预测等。P258 德尔菲法是一种由专家匿名介入的直觉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归纳式外推或后推预测法,是指根据事物从过去到现在随时间而变化的形态,来为今后该种事物的演变趋势作预测。

10.政策合法化涵盖三方面的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政策内容的合法化要求所制定的政策与既定的法律相一致;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政策的法律化即政策立法。

政策的抉择过程因抉择主体不同而抉择过程不同,一般有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和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较行政决策程序复杂得多,一般 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议案这四个阶段。P270-272 从政策立法的政策范围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法律化,而是哪些有立法必要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政策,即政策立法所具备的三要件。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公共政策政执行是指公共政策被采纳之后,把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P273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实践环节。2.政策执行的总原则就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P277 政策变通就是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求神似,去形似”是合理、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政策变通的典型范例。P279 把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政策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政策合理变通的关键所在。P280 3.政策执行理论有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管理理论、交易理论和系统理论。P280-281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4.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主要有:P281(1)过程模型,由美国学者T.B史密斯提出,又称史密斯模型。(2)互适模型,亦称“互动理论模型”,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创建。结论:成功的政策决定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有效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成功的互相调适过程。

(3)循环模型,美国学者M.雷恩和F.拉宾诺维茨构建。他们认为政策执行经历三个阶段,其顺序为拟定纲领阶段→分配资源阶段→监督执行阶段。

政策执行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共识原则。

(4)博奕模型,以美国学者E·巴德克为主要代表。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 10 前提,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

(5)系统模型,美国学者霍恩和D.米特提出,又称“霍恩一米特模型”。(6)综合模型,美国学者D.梅兹曼尼安和P.萨巴提尔提出,又称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

5.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P287 制定计划,编制出政策执行活动的“线路图”,明确工作任务指向,使执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指的就是政策分解。P288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的就是政策实验。

6.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是实施过程的部分中断,而非完全中断。P291 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同时兼有政策执行和制定的双重特征,它属于既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部分活动,其目的是直接为既有政策的对象服务。P295 7.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引导手段 P297-299 8.政策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是政策目标的偏离。

9.“上有对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是替代式政策执行。

“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是照搬式政策执行。10.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的途径主要有:(1)政策修正;(2)政策增删;(3)政策更新

11.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应采取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3)科学诊断问题;(4)及时跟踪评估;(5)强化监督控制;(6)加强舆论宣传;(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12.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象征式政策执行。主要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手松,或敷衍塞责。其总的 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附加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土政策”往往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3)残缺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其典型表现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替代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了与现行政策表面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主要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真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行动。特点是执行者采取“软拖”的手法,能拖的就拖,实在不能拖的只得勉强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地照搬照抄。“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它的特点是执行者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严重地分离。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1)执行者的认知缺陷;(2)执行者的利益驱使;(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4)执行准备不充分。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有:

(1)政策质量低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B政策内容混乱。C政策标准不合理。

(2)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等特征,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复杂性和困难。

(3)利益集团的压力。(4)政策资源的不足。(5)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1.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多个阶段、各个环节,对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P319 政策评估的目的就是取得关于政策过程、政策效益和政策效率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分配政策资源、改进政策系统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2.美国学者J.E安德森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P318-319 3.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去向一般可分为三种:(1)政策延续;(2)政策革新;(3)政策终结,无论选择哪种去向,都必须对原有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作为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P321 4.公共政策评估者是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政策评估主体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政策对象等构成。P322-323 由于政策对象既是政策的受体,又可能是政策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政策的成败得失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有可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P324 5.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1)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中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

(2)政策效能,即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量政策的合理程度。

(3)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4)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13(5)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6.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健康发展(3)社会公正

7.影响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包含了五个要素,即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政策评估的结果便是政策评估系统的输出结果,那么政策系统的输入情况,政策评估系统的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的外部环境,都要对其评估结果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具体地讲,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下面几个: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涉及面广,要使其得到理解和支持,顺利地通过并付诸实施,就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求,而且这些利益往往互相矛盾,政策目标就会很不确定。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一项政策的影响有直接影响或间接的、共时的和历时的,象征性和实质性的等等。政策影响的如此广泛和多样,常使有责任感的评估者感到评估困难,尤其感到对深层的影响和长远的影响做出评估是力不从心的。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这使评估者不易确定某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因果关系。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政策评估不但是对政策的价值判断,而且还是对政策主体的行为及其客体化的价值判断。这是政策评估常常遭到有关人员抵制的根本原因。

(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有些政策评估者为达到某种不良目的,可能有意识地夸大或缩小、掩盖或曲解有关政策的某些事实,或试图由看似科学的评估形式将评估引向自己期望的方向。(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评估有赖于充分的信息。但是,在我国政策信息工作刚刚起步,信息系统尚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可靠性就会有不少问题。

(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取不易。政策评估者在不接受委托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政策评估,经常面临的窘境是所需经费不易获取。

(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约束,而这种意识形态有可能使政策主体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是与政策评估的科学追求完全对立的,因此政策主体会坚决地拒绝和阻挠真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

8.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过程对比法,指的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被称之为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因为它概括了政策评估的基本特点和本质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始—终”、“始—中”对比以及“有—无”对比。在始—中对比分析中要特别注意政策运动规律中政策效力规律的影响,政策效力规律是政策运动的基本规律。政策效力是指一项政策付诸实施后所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效力,可分为政策正效力和政策负效力。相应地,政策效力规律也可分为正效力周期规律和负效力周期规律。政策正效力周期规律表明,政策正效力运动过程有三个阶段,即政策效力低效期、政策效力增效-高效期和政策效力递减期。P342 有—无对比法是测量“纯效果”的主要方法。P343(2)价值分析法:是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的最大功能。

价值分析分为三个基本步骤:(1)分析对象的选择;(2)功能分析与功能评价;(3)制定和实施改进方案。

价值分析功能评价公式为V=f/C(其中V为功能值,C为某功能的实际成本,f为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9.政策监督的主体是从事监控活动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大众传媒、利益集团以及政党和公民等。P346 10.我国日前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3)纪检,监察部门;(4)审计,统计部门;(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

11.政策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采集和分析政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找出偏差和错误,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12.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政策控制的程序由三个步骤组成,即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1.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以实行。P355 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政策僵化。P355 2.政策的变动有两种类型:断裂型和渐进调整型,断裂型的政策变动是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政策调整是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对实施中的政策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补充、删减和修证。P359 3.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P360-361 政策调整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子系统,主要包括:(1)主体调整,这指的是公共政策主体系统发生的变更;(2)客体调整,这指的是政策问题的调整;(3)目标调整;(4)方案调整;(5)关系调整。

4.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应在政策的上升期。

5.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 16 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在政生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6.政策缩减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7.阻碍政策终结的力量有:

(1)政策制定者,政策终结的决定是由决策者自己做出的,他们作出判断时会权衡利弊得失。首先,制定者在心理上会有顾虑,抵触情绪。其次,政策制定者不愿付出太大的代价。

(2)政策执行者,这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执行者也像决策者一样,不愿承认政策的失败,尤其是终结某项政策,危及他们的利益时,抵触会更为强烈;二是执行机构产生的阻力。

(3)政策受益者,这些即得利益者包括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和普通大众,他们囿于既得的利益,担心政策的终结会使自己丧失已有的实际利益,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8.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9.政策终结及其对象、方式与作用。(1)政策终结的定义,详见前第5点。(2)政策终结的对象:

A、功能,功能的终结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B、组织,组织终结指伴随着政策终结的组织缩减或撤销。

C、政策,政策本身的终结指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然存在,而政策所承当的功能则由新的政策来担负。

D、计划,计划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对象中,计划的终结最易达成。(3)政策终结的方式:

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一些阻力较小的局部的、渐进的终结方式。主要有:

A、替代,政策替代是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种种需求基本不变;

B、合并,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

C、分解,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划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

D、缩减,政策缩减是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4)政策终结的作用:

A、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自然资源和社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时终止一项已经过时或是无效的政策,那将是对有限的政策资源的极大浪费。

B、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时,旧政策的终结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

C、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D、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的优化。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

1.公共政策的研究指的是对公共政策进行的分析和预测行为。

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政治与社会活动者共同合作的场所,是融科学、知识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形式。

3.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

4.公共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5.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侧重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结合的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2)沃尔夫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过程和步骤分析公共政策分析过程。(3)邓恩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过程。邓恩认为,公共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即事实、价值和规范。6.作为一种方法论的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RAND)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提出并加以使用的。P400 7.PPBS,即“计划—规划—预算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P400 8.现代公共政策分析中定性方法的核心是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P404 9.公共政策分析的常见的定性方法有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超理性分析、创造性分析方法、辩证分析方法。

对公共政策进行直觉、灵感、洞察力分析是一种超理性分析。

10.公共政策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有趋势外推法、专家评估法、模型预测法、动态分析法(又称历史分析法)。

趋势外推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P428 11.公共政策咨询按其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决策咨询与政策信息咨询两类。公共决策咨询是自上而下的思维视角而进行的政策咨询。政策信息咨询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进行的政策咨询。

附:

案例分析

1.A市著名的风景区燕湖原本风景秀美,近年来由于游客太多,管理混乱,湖水已严重污染,加之附近有一棉纺厂,该棉纺厂没有污水排放管道,途经燕湖向远郊的河里排放污水,经过燕湖的管道闸门因年久失修已有泄漏,造成了泄漏排放染色废水事故,使湖水污染更加严重,经市环保局现场勘察,采集有关水样检验、监测,证实燕湖的水质已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对此很有意见,纷纷呼吁政策机构着手治理燕湖。

你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呢?为什么? 答:一项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下列一些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燕湖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引起了居民和游客的强烈不满;市环保局也对此问题进行检测,证实水质确实不符合要求,该市政府应对此严重明朗化的问题有适当的反映,而且燕湖是风景区,保护区内的水污染问题更易引起政府的重视。因此,我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应该能进入政策议程。

2.A市是一个古老的工业城市,有化肥厂、选矿厂、棉纺厂、钢铁厂等许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没有采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清泉河,近年来,由于大部分企业扩大了生产能力,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清泉河水质严重污染,河中的部分鱼虾和植物已经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问题的日益严重,2001年元月A市政府决策采取措施治理清泉河。

请你帮A市政府拟定清泉河污染治理的政策目标。

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清泉河污染治理目标可被具体界定为:

(1)到2002年底,确保清泉河流域各工业企业及沿河的宾馆、饭店等单位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到2005年底,使清泉河的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实现清泉河 水体变清。

(3)到2010年基本解决清泉河富营养化问题,河区生态系统转向良性循环。3.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政策方案。

(1)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2)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黄牛、兔子等养殖业。(3)全部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尤其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4)一部分土地种粮,一部分土地种草,另一部分土地种蔬菜。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是最优方案,为什么? 答:方案(4)是最优方案。

政策方案评估择优应遵循的基本标准有:(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度尽可能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尽可能小等。

根据以上标准,方案(1)几乎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因为虽然粮食产品产量会有所增长,但涨幅毕竟有限,对农民脱贫没有实质性影响。方案(2)和方案(3)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风险程度和副作用都较大;消耗的政策资源也可能较多,相比较之下,方案(4)把地区优势与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风险程度低,副作用小,有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是最佳选择。

4.某年7月29-31日,岭县连降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水位迅速上涨,3月22日岭县水库蓄水量已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而且水位仍在上涨,县抗洪抢险指挥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大部分人认为:炸坝泄洪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当即电告在水库指挥抢险的冯兴同志,但冯兴同志表示:炸坝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并说自己在现场,对坝上的情况了解的最清楚,因而提出了不仅不要炸坝,而且还要增调民工坚持保坝,他的理由如下:

一是认为水库水坝的负荷虽已达到设计承受能力的极限。而且天还要降雨,据预测,水位最大限度还要升高37厘米,但水库水坝的负荷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将大坝迅速加固,加高,大坝一定能够保住,现在也具备在大洪峰到来之前迅速加高大坝的条件:充足的人力和抗洪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抢险人员的誓与大坝共存亡的精神。

二是权衡利弊,还是保坝比炸坝损失小,无论在哪个地段炸坝,都至少冲毁三个自然屯和3000亩庄稼,若保坝,可能会使上游淹没2000亩庄稼。

三是即使退一步说,大坝经过抢险没有保住,水库上游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危害,但可以延缓洪水冲击下游的时间,使下游的群众及其财产转到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

冯兴同志没有完全执行县指挥部的命令,带领民工经过紧张的抢险,大坝保住了。

你认为冯兴同志在执行政策中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是政策执行的合理变通。要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必须注意如下三点:(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2)摸清实际情况;(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冯兴同志的作法是与以上三点相一致的。县委炸坝决定的精神实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少受损失,冯兴同志的保坝作法比炸坝更能实现这一点。因为冯兴同志在抗洪现场对实际情况更了解,是根据当时情况做出的决定。正是把政策的基本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冯兴同志才做了保坝的决定。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把1978年统计:政府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为97%,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为94.4%,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在为99.7%。而由中央政府直接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就占70%。

摘自《当前几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电视系统讲座专辑》

材料2 目前生产资料价格80%以上,农产品90%左右,市场零售商品价格90%以上,都是在市场上形成的,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

搞自《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材料3 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部门乱收费用;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垄断价格,欺行霸市,牟取暴利。

某地服装大厦,一件紫貂皮大皮在“让利销售”活动中,从原价46.8万元降至9.8万元,竟“让利”37万元;某地一家夜总会饮料标价:一小杯“人头马”338元,一瓶矿泉水40元,一听青岛啤酒45元,一瓶“大享”果茶50元,一杯茶水35元。

据测算,1993年在社会零售物价上升13%的总幅度中,自发涨价部分为6.8个百分点,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价格秩序混乱而引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经济日报》1994年5月4日

材料4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的通知》。监审是指:通过调价备案制度,监测其价格走势,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必要时对其中的部分品种提价行为进行审核,并视情况进行管制干预。监审价格的具体种类,包括面粉、粳米、食用植物油、猪肉或牛羊肉、鸡蛋、牛奶、食盐、民用煤、自来水、学杂费、医药费、市内公共交通费等20项。

国务院决定1994年继续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度上涨。

国家计委发出《关于加强钢铁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1994年5月20日起执行,规定铁路专用钢材继续实行国家定价,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的基建生产用钢材用及军用、农用钢材实行国家指导价,对重要的钢铁产品实行企业调价备案制度,其他钢铁产品,继续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请回答:

(1)在计划价格机制向市场价格机制转变中,材料3反映出了政策执行的 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2)材料4属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什么情况,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答:(1)材料3的一些情况说明出现了政策执行偏差。产生这些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有:A、执行者的利益驱使;B、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价格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多);C、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2)材料4属于政策执行再决策。其作用和意义有:A、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B、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使计划价格机制顺利向市场价格机制过渡;C、再决策有利于后续政策的科学制定。

6.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建国以后人口增长尤为迅速,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控制人口的问题,但该问题及其政策建议直到70年代末才得到应有的重视。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1981年3月6日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并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希望到2000年总人口能控制在12亿以内,这段时间,人口增长有所减缓,1981年为10亿,1988年达11亿,1995年突破12亿,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可能在1987年就达到12亿了。现在党和政府对提出到21世纪中期要把总人口控制在16亿以内,因此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仍长期继续执行。

请回答:

(1)马寅初对人口问题的察觉及政策建议为什么没有被政府采纳?(2)从78年至今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计划生育政策为何能持续执行?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有哪些积极效果?

答:(1)仅有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是不易于建立政策议程的,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而马寅初的建议恰恰在当时是毛主席所反对的,所以不会被政府采纳。

(2)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持续执行是因为这项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中国人 口问题仍未解决。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会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A、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B、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C、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

7.据报载,人大代表,山东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雄介绍了本企业由于实行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介绍说,1993年企业搞了股份制改造,共募集定向股合4500万元。以前习惯于对上级、政府负责,有事也是找主管领导。1993年根据上年盈利650万元的情况,定下当年盈利850万元的目标。可再一算细帐,4500万元的募集股,如无1000万元的利润,第二届股东大会根本没办法向股东们交待。当时他们真是紧张,这时才真正理解股份制带来的不仅是资本金的扩大,更意味着责任。企业也正时从这时开始大刀阔斧走向市场,先是从内部改革做起。把企业的部门,由37个减少到只剩下12个。各部门负责人任免要经历重新考核,普通电工也要竞争上岗。1993直及1994年连续两年,企业纯利润以78%的速度递增,目前,企业正式职工虽只有900人,却与众多的超大型企业同列全国企业500强。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属于政策终结的哪种方式,结合题意说明这种终结方式有何作用?

答:它属于政策替代。

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政策替代。它可以促进政策优化。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由于政策替代意味着人员的裁减与更新,因此终结旧政策有利于优化政策人员,提高效益。二是政策组织优化,传统国有企业制度政企不分,企业是行政机构的下属单位,没有自主权。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8.我国的户籍政策一直建立在城市和农村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甚至成为市场经济的阻碍力量,必须尽早予以调整。改革开发以后,随着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限制以及物价、特别是主要食品价 格的全面市场化,城乡之间的制度化壁垒有所松动。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城市的就业、住房、医疗、福利、保障和教育等方面,仍然与城市籍身份密切相连。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户籍身分带来的福利差距是一种社会分配的不平等。城乡之间的利益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1985年-1995年,城镇居民平均生活费收入从685元增加到38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578元。二者的比差(以后者为1)从1.7:1扩大到2.5:1,同期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差从2.3:1扩大到3.4:1。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物价等方面所享受的补贴待遇。1995年,仅国家财政用于价格补贴支出就高达365亿元。为了减轻国家的城市福利负担,国家采取了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并鼓励农村实行“离土不离乡”式的就地工业化。但付出的代价是,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分散的农村工业成本甚高,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严重。而且,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民工进城的潮流又难以阻挡,经济规律在自发地调整着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状况。

以上材料说明政策持续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会导致政策僵化,请你根据材料说明政策僵化的内涵。

答:政策僵化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政策僵化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户籍政策的僵化付了惨重的代价,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9.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于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生活、稳定社会秩序、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根据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变动体现在:

(1)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原来社会保障的对象仅为城镇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干部和固定工,覆盖面窄,要建立一种所有劳动者都能合理、平等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

(2)国有企业职工的保障经费,原来一般都由企业直接支付,是企业的沉 重负担。现在要逐步还社会保障以社会办保障的本来面目。

(3)原有的社会保障项目不够完备,如没有失业保险这个项目。(4)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渠道过窄,需要建立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

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的原因主要有:

(1)政策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有的保障制度必须改革。

(2)政策资源方面的原因。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少,资金来源少(而且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项目也不完备,经过调整后在人、财、物各方面都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0.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看不起病”、“看不了病”、“看不好病”的病困现状普遍存在,试分析这一现象背后包含的农村公共政策问题?你所在地农民就医状况如何?对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构建你有何政策建议?

第四篇: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003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课程代码00318)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

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是

A.政策群 B.政策一般 C.政策链 D.政策集合 2.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上下来去”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机构一制度模型 D.集团模型

3.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政策类型划分是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4.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

A.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体 B.阶级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C.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D.自利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5.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在于政策是

A.理性与感性的中间环节 B.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C.领导与群众的中间环节 D.一般与个别的中间环节 6.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反馈系统

7.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法国 D.英国 8.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

A.目标人群 B.政策问题 C.政策目标 D.政策环境 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诀僚—输出—反馈的模型是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10.提出混合扫描模型的美国学者是

A.德洛尔 B.伊斯顿 C.安德森 D.埃齐奥尼

11.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被称为 A.头脑风暴法 B.层次分析 C.综摄法 D.假设分析 12.在三源流模型中,提出公共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机会,被称作 A.政策倡议 B.政策采纳 C.政策窗口 D.政策过程

13.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被称作

A.政策规划 B.政策评估 C.政策目标 D.政策抉择

14.在政策规划中,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不同国家、地区或其他部门相关政策方案,这个过程被称为

A.政策规划 B.政策学习 C.政策抉择 D.政策论证

15.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监控

16.公共政策执行的最深层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是

A.自然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环境 17.“土政策”属子

A.替代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象征式政策执行 D.残缺式政策执行 18.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政策监控分为

A.预防性监控和结果监控 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 C.上级监控和下级监控 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19.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 A.整合状态 B.终结状态 C.均衡状态 D.非均衡状态

20.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政

策研究组织,被称作

A.理论性政策研究组织 B.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 C.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 D.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要做到

A.强调研究者的价值中立 B.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C.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D.重视本土资源 E.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 2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 A.管制功能 B.刺激功能 C.引导功能 D.调控功能 E.分配功能

23.公共决策的现代化要求公共决策过程实现 A.理性化 B.民主化 C.科学化 D.合理化 E.专业化

2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

A.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B.问题的察觉 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D.团体或组织活动 E.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25.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包括

A.政策信息、资料 B.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C.政策目标 D.政策的沉淀成本

E.政策稳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27.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28.简述危机决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29.简述复合政策评估的含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30.试述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系统有效运行有哪些影响。

31.试述在政策审议过程中正确实施政策方案评估和择优有哪些方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32.

B市政府的网站

33岁的软件工程师阿布本来不大关心政府的政策,可是一次偶然的上网经历使他有 TLE大改变。当时他在网上搜索自己老家的情况,无意中看到了8市政府网站上关于政 府解决困扰其家乡的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案,他认为这些政策设计切实可行。这让阿布很感动,使他从此成为该政府网站的粉丝。

B市政府网站虽已创建多年,但因很少在网上公布政府重大决策的过程和细节,所 以网民对它态度冷漠,点击量一直不大。前不久市政府主要领导人指示对该网站改版,从此通过搜索或点击网站内的链接,就可以了解到辖区内各个地方甚至一些村庄的现状 和问题,以及具体发展和建设方案。该网站是一个开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编辑其申的 词条,经专家确认后发出。

阿布老家在该市的偏远郊县,政府网站有关那里的词条涵盖工业、农牧业、民生、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十几个方面。针对该地区人口外流严重的情况,网站 公布了政府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提供免息贷款袱桔农牧业、改善灌溉设施以提高果园 和农田产量、发展旅游和手工艺品行业、改善女性就业等。网站甚至还提到那里某个地 方缺少药店,自来水供水系统水压不足等细小、具体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况。

阿布逢人便讲,B市政府为那些最不起眼的小村镇都制定了很好的发展方案,政府 网站让我看到了家乡的美好未来,看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

(1)什么是大众传播?(2)结合本案例,分析新电子媒体(即新媒体)在为政策提供舆论支持方面的作用。33.

一场媒体问政直播活动

最近,一场由H省纪委主办的“落实责任、教育惠民”媒体问政直播活动在省电视 台800平方米演播大厅举行,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直播.

10部暗访短片揭露的一幕幕乱象令观众揪心,让现场接受问政的教育官员表情尴 尬:荷载32人的校车载着至少60个孩子超速行驶在乡间道路上;校长编书,学生埋单; 上了4年学,被要求买了lo套校服;学生伙食费被克扣到老师饭碗里……

有一部短片受到特别关注:超载30多人的该省Y市银河幼儿园校车以超过80公里 的速度行驶。采访到这一幕的记者询问陪车老师是否知道这种情况的危险性,这位老师 竞说自己刚来,不清楚情况。记者介绍说,店纠风办去年就接到对这一问题的举报并要 求立即解决,后来教育部门反馈谢.已责成当地解决。但是,时隔一年问题仍在.

在演播大厅,电视主持人向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提问,究竟何 时能够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这位副书记坦言深感自责,校车安全问题屡禁屡发,表明我 们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他表示将责成当地立即整改,并将对学校负责人和当地教育行 政部门进行问责。

节目结束后,省教育厅长坦言,这是一次“赶考”,能打60分就不错了.媒体问 政对于教育战线的领导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警醒机制.接着,教育厅长就组织在场的 教育系统干部开了个短会,要求在第一时间解决媒体问政提出的问题。(1)什么是政策反馈系统?(2)结合本案例,分析媒体闯政直播活动对政策反馈的意义。

5 6

第五篇: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基础自考试题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基础自考试题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

A.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C.人才的心理素质 B.人才的文化素质 D.人才的身体素质

2.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A.大同世界

C.和谐社区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B.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B.小康社会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A.自然观

C.人生观

5.人的本质属性是()

A.自然属性

C.地缘属性 B.社会属性 D.业缘属性 B.历史观 D.世界观

6.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C.不学礼,无以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集体主义原则有着多层次的要求,包括最高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先私后公、先己后人

8.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第 1 页

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9.爱国主义的基础是()

A.爱国情感

C.爱国行为 B.爱国思想 D.爱国言语

10.下面各项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有()

A.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教育儿童的方法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放纵自己

C.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具有价值

D.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

1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自由主义

C.勤劳勇敢 B.乐观主义 D.为人民服务

12.“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其中,敬业奉献要求()

A.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B.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奋图强

C.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D.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13.关于“青年人与诚信”,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诚信是青年人道德素质的内容

C.诚信是青年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B.诚信是青年人身体素质的内容 D.诚信是青年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14.有观点认为,那种只是出于异性强烈吸引的感情冲动不是爱情,那种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的行为和“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感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这强调了爱情的()

A.强烈冲动性

C.平等互爱性 B.专一持久性 D.自然生物性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A.勇敢进取

C.尊老爱幼 B.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16.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所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称为()

第 2 页

A.道德行为

C.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

17.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中()

A.陶冶情操的修养方法

C.学思明理的修养方法 B.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D.慎独自律的修养方法

18.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体现了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

A.人治

C.以德治国 B.法制 D.依法治国

19.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是()

A.重证据

C.重实体轻程序 B.重义务 D.重程序轻实体

20.“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这句话强调了()

A.学法的重要性

C.守法的重要性 B.立法的重要性 D.知法的重要性

21.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是()

A.法律遵守

C.法律制定 B.法律适用 D.法律监督

22.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一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称为()

A.法律理论

C.法律部门 B.法律渊源 D.法律规范体系

23.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程序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4.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各级人民法院属于()

A.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B.执法机关 D.法律监督机关

25.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为()

A.行政法 B.民商法

第 3 页

C.经济法 D.知识产权法

26.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直接支配特定物,并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的属于()

A.债权

C.人格权 B.物权 D.身份权

2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以上权利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宗教信仰自由

C.公民的人身自由 B.政治权利和自由 D.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28.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是()

A.警告

C.逮捕 B.传唤 D.行政拘留

29.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主体是()

A.当事人

C.上级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

30.按照法律解释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解释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的法律解释,称为()

A.立法解释

C.行政解释 B.司法解释 D.学理解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当今时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具体可以概括为()

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32.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A.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B.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C.把物质追求放在首位

第 4 页

D.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33.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主张爱国,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主义当作伟大的精神品格而加以敬仰和推崇。爱国主义是()

A.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

C.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B.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浓厚感情 D.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

34.道德品质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目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

A.生来就有的B.经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形成的C.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

D.在一次或两次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心理特征

35.爱情的产生和发展通常表现为恋爱。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有()

A.真诚负责

C.朝秦暮楚 B.平等互尊 D.文明相爱

36.下列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C.法反映了所有社会成员的意志 B.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D.法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37.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

A.实体公正

C.程序公正 B.重公正轻效率 D.轻公正重效率

38.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内容所包含或表现的特定社会的基本价值和观念以及宪法所要达到的基本社会目的。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有()

A.人民主权原则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D.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9.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40.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41.简述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主观条件和根本途径。

42.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特征?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类型?

4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结合实际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密切联系与区别。

第 5 页

下载2009.6.18公共政策自考试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6.18公共政策自考试题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公共政策复习纲要(模版)

    自考公共政策复习记录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政策科学产生时间、三大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1.初级阶段:1951年(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治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

    2013年4月公共政策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精选五篇)

    全国自学考试2013年4月 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公共政策概论 机考试题

    《公共政策概论》 B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C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 )可看做政......

    自考试题

    2008年10月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最终定稿)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

    自考公共政策学考点总结[精选5篇]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湖南省自考网:http:///整理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我国解放的三十年中,文艺出现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发展道路是崎岖曲折的。这......

    自考公共政策学考点总结(含五篇)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湖南省自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平衡精神是知识产权法律价值二元取向的内在要求。对此,国内外学者已有共同认识。十......

    企业文化自考试题

    http://wenku.baidu.com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全国2010年4月自考企业文化试题课程代码:0329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