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8:3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

第一篇: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

《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

葛家中学

2015-7-10

最近读了大师的书,颇有许多感慨,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若不能在细节上影响学生,便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的母亲俯身给老人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榜样的力量。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提升自身素质,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走进书本你会与大师为友,走进书本你会与经典对话,而走近这些教育的痴心汉少一点浮躁和功利,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多一点热情和关爱,更让我们认识到要用心去工作,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让人民满意的称职的好老师。

从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一代新人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作为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就是要追求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同时,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追求道德境界或人类境界;并且,还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追求做一位名师、大师。得到学生认可。

好教师不能光靠专家评定,还要看学生是否认可。和好教师在一起,学生会感到愉悦,会萌发很多话题和探索的欲望。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对此的回答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在风行于全国的“双名工程”,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名教师、名校长的选拔培养机制,给不少教师搭建了学习、锻炼的平台,其中的佼佼者最后还有可能荣获“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经由这样的机制培养出来的教师,自然被人们公认为“好教师”。

“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好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前一句话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事、物,均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好教师,“荒野或自然,真的是人类文明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不是所谓的专家评定出来的,而要看学生是否认可。我们一直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其中最要紧的就是知道并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后一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好教师,应该是有耐心的,是有好行为的,是不断学习新东西的,是助学生成长的,是懂得反思自己的,是像朋友一样温暖的,也是融入自然的。他不会告诉学生自己有多么好,多么特别,但学生和他在一起就会感到愉悦,就会萌发很多的话题和无尽的探索欲望。教师要做到这些显然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那是怎么达到的呢?靠的是“自我教育”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观照,自我叩问,自我鞭策,自我发展。教师能达到“不待扬鞭奋自蹄”他便会不断的自我发展。所以说,“教师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

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二的那些孩子么。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我就欢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那时候,年级里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师,也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带教教师。我使出浑身解数,所教班级也很差,她感谢我帮她理清思路,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段时间我正处在一段情绪的低谷中。我常常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懊恼,自己跟自己生闷气。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不过我并不沮丧,因为我知道做教师是在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晰,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进而在工作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我们的学校,几乎都用着一套统一的教育教学标准考评教师,它就像紧箍咒一样在控制教师的灵气、个性和创造力

在平常的教学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好教师的教学,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界定精准,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挖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对教学流程的设计——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张弛有度,活泼有序;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体察入微,关怀备至„„讲得清楚、听得明白、学得有趣、做得出来,是很多教师一直追求的教学境界。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爬滚打,教学相长,当然教学的细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如果同时遇到几个女学生,校花和普通女生走在一起,先向长相普通的女生打招呼。如果遇到几个男生,先向内向的打招呼。

课堂上答疑时,优待貌不出众、内向的学生,越是长相普通、没有特点的学生越是需要老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尽量记住更多学生的名字,啦

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却能走上知名的“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当中央电视台《人物新周刊》的主持人问纪连海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他说,自己只是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在他看来,工作有两种:一种是职业,一种是事业。而当中学教师就是他的事业,而不是职业。

我相信我也会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

第二篇:教育大境界读后感

读《教育大境界》有感

读了傅东缨老师的《教育大境界》觉得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作者真的是用心去感受教育,用脑去思考教育,教育大境界读后感。

用心工作,那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我们敬业爱业的基本条件。著名作家陈学昭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平平淡淡一句话,却道出了工作的实质和真谛。工作着是美丽的,因为现在找工作实在十分艰难,“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珍惜今天拥有的工作那是对自己的爱惜。认真的人只能做些事,“用心”的人才能做好事。“用心”做事改变了而且正不断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但在实际生活中,“用心”却是很困难的事,而学校政教工作正是一个琐碎繁杂而实质上很费心的工作。他面对学生人生的基础阶段,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特殊任务,需要慧眼识物,需要探微究源,要“用心”管理,“用心”树人,要注意细节在整个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德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做起,讲细节,使学校管理不断完善,使每一位求学者均有所收获,读后感《教育大境界读后感》。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对生活充满激情的青少年,如果不“用心”,很多事很难做成、做好。因此,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要特别强调“用心”做事。

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若不能在细节上影响学生,便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的母亲俯身给老人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榜样的力量。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提升自身素质,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

走进书本你会与大师为友,走进书本你会与经典对话,而走近这些教育的痴心汉少一点浮躁和功利,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多一点热情和关爱,更让我们认识到要用心去工作,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让人民满意的称职的好老师。

第三篇:心灵与境界读后感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写道:“研究一个哲学家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视,而是应该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些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时的为止”。我觉得我们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史也应该有这样的态度,不要老拿“有明显的不足”挂在嘴上,哪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没有“明显的的不足”呢?

本书是张岱年先生的文章选编。虽然书中有的文章在张岱年先生的其他著作中已经读过,但再次读到这些文章,更加了深对张岱年先生之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读这书,隐约地感到“好书不厌百回读”这句话是出自写出作者在读书时的亲身感受和肺腑之言。

张岱年先生是已故的国学大师,《心灵与境界》是他的一本论文集。所收文章没有标明发表日期,从内容来看,应该跨越很长时期,故观点时有不一致处。书中所谈,涉及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虽属泛泛而谈,但也不乏真知灼见,给我很多启发。

一、关于中西文化,他说:“过去论中西文化的异同,多偏重中西之异;事实上,也应重视中西之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惟有兼重同异,才能对中西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思想源流》一文中写到:

“中国思想之结胎时代实在西周。中国思想之最初的表现在《诗》及《书》。《诗》《书》大概都是周之中叶的作品,其中思想是主实、重人的,表现一种安毅、刚健、朴实的精神。…周代为吾国文化初成熟之时,所以思想极表现一种沉深、雄厚、伟大、闳肆、创造、前进气息,勤奋、勇猛而又稳重、宏阔。中国文化之根本性征,中国哲学思想之根本倾向,实在《诗》、《书》中已大致决定。…把古代思想总结起来而成一个一贯系统的第一个哲人是孔子。孔子是开创新时代的人,却也是集大成的人。他结束了以前的时代,开始了新的时代。孔子哲学不是以前思想之反,而乃以前的思想之结晶与更进的发展。”

寥寥数语就把中国思想的源交代清楚了,精准简括,不愧为大家。在述及中国思想的流以后,张岱年先生简要地总括道:

“中国思想之发展,简括论之,也可说只三大段,原始是宏毅、刚动的思想,其次是柔静的思想,最后否定之否定,又必是宏毅、刚动的思想。”

二、关于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他说:“有许多文章对于儒家„重义轻利‟、„存天理,去人欲‟进行谴责、批判,认为是对于„现代化‟的严重障碍。事实上,在今日的时代,是否还有多少人赞同„重义轻利‟、„存理去欲‟呢?中国近代社会迟滞不进,是否儒家的„义利‟、„理欲‟学说的影响所致呢?”。他明确告诉我们,“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明清时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及其对于文化学术的高压政策”。张岱年先生在《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文化是人类为了满足欲望而进行斗争的结果。…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化相接触,便易走入衰落之途。然而虽衰,却因没有较高的文化来征服,亦不易即趋灭亡。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以因受刺激而获得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被征服被消灭的危险。”

这篇文章虽然写于30年代,今天读来仍然有警示作用。

三、作者认为:“人类有个特点,即需要有个精神寄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追求一个最高理想,按照最高理想做事,便心安理得。一般人也讲„天理良心‟,总有一个精神寄托。现在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使一切人有个精神寄托。那些搞不正之风的人,就是没有一个精神寄托”。

四、关于辩证法,他说:“真正遵循辩证法又很困难。有许多号称辩证法大师的,事实上又违背了辩证法。讲辩证法和用辩证法是两回事。讲辩证法就是要克服一点论,讲两点论,这是对的,但我总觉得也应该承认„三分法‟”。

五、关于中国哲学的未来,他说:“我们需要学术的独立,不作西洋的附庸。在哲学,须根据本国先哲思想之精粹,及现代世界思潮之大道,从新建立起一个伟大的系统,作知识及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六、关于直觉思维,他说:“所谓„玄览‟,所谓„见天道‟,都是指对于天道的直觉。这直觉是超乎一般感觉经验”;“事实上,直觉即是灵感。直觉是超越思维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惯常思维的局限,启发崭新的理解”。

七、关于形而上学,他说:“所谓静止的孤立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乃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并不一定切当。我认为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分析思维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是完全必要的。我认为,分析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本书中,类似这样的有独立见解的能够给人以深刻启发的地方非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也应该指出,作者的观点是存在矛盾的。例如,他说未来的哲学是新唯物论与科学的结合,哲学的作用一是指导科学的工作,二是指导生活实践及社会政治的实践,哲学将是一种力量,并说哲学将从玄虚与混乱中跳出来。这样的理解无疑过于狭隘了。同时,他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解也过于拘束,不认为佛学也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对心学则一概采取否定的态度,似乎不及罗素对历史人物所抱的同情和理解的态度。恐怕这也是一种历史局限性,是不能过于苛责的。

第四篇:教师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读了《教师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设想了教师的三重境界,读后不禁令人耳目一新,教师的三重境界读后感。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做一反思。

第一层境界是:职业境界职业境界是一种功利境界,仅仅把教师作为维持日常生活的职业手段,是最低级的教师境界。职业境界中的教师缺乏自觉的精神,感受不到教育事业中的生命价值,缺少对儿童的关爱与提高自我教学品格的主动精神,维系他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是获得生存的物质需要。

当然,职业境界的教师也会主动的去探究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他们也可能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感情,了解学生所需。然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自己的物质名利需要,而不是对于教师生命的觉醒,如“范跑跑”是一名合格的职业者,然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就是人们批判他的原因所在,读后感《教师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第二层境界是:道德境界。道德境界的教师超越了职业境界,以道德追求为觉解,主动以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做好教师,从而获得自我生命的价值体验。

道德境界的教师实现了教师生命价值的体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爱与美丽,感受到教师境界的崇高,以道德追求为生活旨趣,主动探究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从自我道德要求的内心出发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道德境界的教师是以责任心为主要动力,以对学生的责任为基本要求,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道德认识,那么教师会感到自责与内疚,从而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三层境界是:生命境界。生命境界是对道德境界的超越,是教师的最高境界。道德境界是对道德规范的一种主体意识,其基本出发点是责任要求,是社会外在力与教师内在力的合宜,这是大多数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境界。

这是一种大爱,超越了狭隘的地域的、民族的、社会的、个体的爱,而将整个爱上升为人类的共同事业与利益。而教师自己的生命则融化在教育事业之中,作为人类精神的共在而永恒,这就是我们的“红烛”精神,在燃尽自己生命的同时,却点燃了更多的生命之光。中外历史上,不乏生命境界的教师,如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等等,他们以生命来诠释教育,而他们的生命亦融入到了人类整体精神之流中,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感受到这种精神的流动。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教师的三重境界》,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第五篇:《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张朝阳

《教师的五重境界》观书体验

读了《教师的五重境界》感受颇深!设想了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不禁令人耳目一新,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做一反思。

知识境界是一种功利境界,仅仅把教师作为维持日常生活的知识手段,是最低级的教师境界。知识境界中的教师缺乏自觉的精神,感受不到教育事业中的人生价值,缺少对儿童的关爱与提高自我教学品格的主动精神,维系他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是获得生存的物质需要。

当然,知识境界的教师也会主动的去探究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他们也可能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感情,了解学生所需。然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自己的物质名利需要,而不是对于教师人生的觉醒,如“范跑跑”是一名合格的知识者,然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就是人们批判他的原因所在。

方法境界。方法境界的教师超越了知识境界,以方法追求为觉解,主动以方法规范来要求自己做好教师,从而获得自我人生的价值体验。

方法境界的教师实现了教师人生价值的体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可爱与美丽,感受到教师境界的崇高,以方法追求为生活旨趣,主动探究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从自我方法要求的内心出发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方法境界的教师是以责任心为主要动力,以对学生的责任为基本要求,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方法认识,那么教师会感到自责与内疚,从而追求更高的境界。

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对方法境界的超越,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方法境界是对方法规范的一种主体意识,其基本出发点是责任要求,是社会外在力与教师内在力的合宜,这是大多数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境界。

这是一种大爱,超越了狭隘的地域的、民族的、社会的、个体的爱,而将整个爱上升为人类的共同事业与利益。而教师自己的人生则融化在教育事业之中,作为人类精神的共在而永恒,这就是我们的“红烛”精神,在燃尽自己人生的同时,却点燃了更多的人生之光。中外历史上,不乏人生境界的教师,如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等等,他们以人生来诠释教育,而他们的人生亦融入到了人类整体精神之流中,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感受到这种精神的流动。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教师的五重境界》,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张朝阳

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下载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的本分与境界》学习心得

    《教师的本分与境界》学习心得 8月25日上午,在新塘街道教育办的组织下,我们聆听了来自福建省电教馆张文质老师的专题讲座《教师的本分与境界》。 张文质老师以提问引入:你觉得......

    教育的境界

    教育的境界 应该说这是第二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以前在读教育硕士时曾读过,当时就为这位教育家的热情执着而感动。但这次重读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主要是因为......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精选合集)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有感 很庆幸在经历了一年辛苦的班主任摸索工作后读到这本让发人深省书,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万玮老师将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及心得凝聚在这本书中,以自......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范文模版)

    每年寒假,我都会为自己准备一本书来读一读,这次我读的是名班主任工作专家万玮最新教育随笔集《教师的五重境界》。虽然万玮先生是一名数学老师,但带给我的反思却是一样的,让我在......

    追求教育的新境界——读《教师的境界与教育》有感5篇

    追求教育的新境界 ——读《教师的境界与教育》有感 威海市文登区泽库中学 侯胜伟 人生有境界之别,做教师也有境界之分。作者陶志琼博士从人生的境界入手开始探讨教师的境界......

    《爱心与教育》初中教师读后感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翻看这本书,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

    教师《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5篇

    《教育与幸福生活》是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育新视界丛书》系列书的一本小书。作者王君老师说:“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她热爱学生,衷情教育,她在教育的红......

    教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优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李镇西 老师正是将自己的爱给了学生,给了教育事业,让教室,让校园变成了爱的海洋,铸就了师生的“爱情海”!李镇西老师的笔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