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教案3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三要素。
2. 知道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3.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弹簧拉力器、弹簧、皮球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定义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的两种表现形式,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1】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并回答师的提问。【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我们如何能够具体的形象的去描述呢?
板书课题:怎样描述力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问题回顾上一节的内容。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力的三要素的探究
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呢?
分析制定计划与试验设计:
(1)取一弹簧拉力器,分别让大小不同两同学拉,观察、比较弹簧拉力器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力的大小对效果的影响。
(2)取一弹簧让一同学分别去向中间压和向两方拉。观察、比较两次的变化情况。来研究用力方向对效果的影响。
(3)利用教室的门做器材,让一同学用相同的力、相同的方向在不同的地方推门,比较门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作用点对效果的影响。
实验器材:弹簧拉力器 弹簧 教室的门
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把现象做好记录。
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能影响,所以称为力的三要素。
【教师说明】
在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与说明。
2、力的示意图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能不能用图像的方式去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呢?后来人们就找到了一种很形象的表示出了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即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回忆曾经学过的相似的知识(光线描述光)。【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力的示意图。【学生活动2】自学课本,理解力的示意图的含义 【教师说明】
图像模型法:利用图像的方式,把较抽象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形象、具体、直观的表达出。如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等。此外还有实物模型法、数学模型法等。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师生合作评析形成共识 【教师说明】 力的示意图应规范,三要素的位置一定标到位。如果在示意图的一边画出大小的标度,那么可以称此图为力的图示。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单位
(3)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布置作业
课堂:
1、课后作业第2题
2、补充:(1)如图是一盏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2)小明用100N的力向右推墙壁,请画出该力的图示
3、课外:同步探究
板书设计
第二篇: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教案
第六章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一: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⑵了解力的单位,并对常见力的大小有较具体的感受; ⑶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让学生知道用图示的方法表达抽象的物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敢于质疑又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观察身边一些力现象找出力的三要素 难点: 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四:教学用具:铁环,弹簧,立方体海绵,小车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1.踢球过程中,足球是否受到脚施加的力?
2.脚施加给球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足球受力向前运动与向后运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4.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进行试验探究。学生汇报试验结果:下列问题的顺序可以不同,按学生的回答顺序。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随机处理):除了力的大小,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随机处理):除了力的大小和方向,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教师总结: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上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测量出力的大小。那么,测量就必须规定统一的测量标准。
板书:二.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学生:说说牛顿的贡献。
教师:牛顿刻苦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牛顿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英国诗人波普曾说道: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诞生吧!”于是一切都变得光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所以物理上把力的基本单位规定为牛顿。
教师: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吗?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1N。学生:同学们感受一下:提起一本物理课本大约多少牛呢? 教师:提起一本物理课本的力大约需要4牛,身边的物品一些量的估测要留心。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构成一个力的主要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作用点。而力是没有具体形状的。如何把一个没有具体形状的力描述出来呢?
板书:三.力的描述
学生:可能回答有图示来描述。
教师点拨(随机处理):当用语言不能具体表达时,我们可以选择图示的办法,这样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教师:用手提起物理课本的力约4N,该如何画图呢?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如何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的三要素。教师:(多媒体展示)
一:用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二:用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并标注出大小。三:在线段末端打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教师:这样描述一个力我们称为:力的示意图。它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清楚描述出来。物理上我们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也是采用这种方法。
预案:根据时间可准备几个力的示意图让学生绘画。
1.画出茶杯对桌面的压力。2.画出人对小车的拉力(已知拉力等于20牛)。
教师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6.2怎样描述力
(一):力的三要素:
1.大小2.方向3.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字母“N”表示
(三):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八:布置作业:1.作出电灯拉电线力的示意图?
九:课后反思:2.与地面成30度角拉木块。作出力的示意图?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案4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三要素。
2. 知道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3.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教学准备
弹簧拉力器、弹簧、皮球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定义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的两种表现形式,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1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并回答师的提问。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我们如何能够具体的形象的去描述呢?
板书课题:怎样描述力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问题回顾上一节的内容。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力的三要素的探究
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呢?
分析制定计划与试验设计:
(1)取一弹簧拉力器,分别让大小不同两同学拉,观察、比较弹簧拉力器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力的大小对效果的影响。
(2)取一弹簧让一同学分别去向中间压和向两方拉。观察、比较两次的变化情况。来研究用力方向对效果的影响。
(3)利用教室的门做器材,让一同学用相同的力、相同的方向在不同的地方推门,比较门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作用点对效果的影响。
实验器材:弹簧拉力器 弹簧 教室的门
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把现象做好记录。
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能影响,所以称为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能不能用图像的方式去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呢?后来人们就找到了一种很形象的表示出了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即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回忆曾经学过的相似的知识(光线描述光)。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力的示意图。学生活动2自学课本,理解力的示意图的含义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师生合作评析形成共识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本节课的研究内容:(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单位
(3)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第2题
2、补充:
(1)如图是一盏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2)小明用100N的力向右推墙壁,请画出该力的图示
3、课外:同步探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2.骨导的原理.●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生]耳朵.[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人耳的构造]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生]耳聋是怎么回事?
[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生]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师]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生]这两种耳聋能够治愈吗?
[师]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生]助听器矫正的是哪种耳聋? [师]当然是非神经性耳聋,同学们,假如我们听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生]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科学世界]
[师]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生]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生]结果表明“能”.[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生]老师,我们明白了: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2.小论文:助听器的功能
3.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五、板书设计
空气传导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骨传导基础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
第五篇: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案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二)技能目标
1.学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学习概念的方法。2.提高文字阅读和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体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各种名词的识记。
三、教学准备
神经系统挂图、神经元挂图、各种相关的投影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图片激发思考,引入主题
在学习了“人体的运动和代谢”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在做剧烈运动时,人体会有哪些与平静时不一样的表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人体要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必须协调统一。
问题一: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是由谁来完成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图4—1“花样跳伞”。多名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后,下落过程中在空中互相搭接成一定的图案造型。降落到一定高度后,再各自松开,然后张开降落伞降落。这项运动体现了运动员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调节能力。
问题二:运动员的肢体平衡是由人体的什么系统来调节的呢?由于在第一章已学过,此时有些同学已能回答:是神经系统。教师在学生回答后介绍:人体各器官系统对环境变化作出的调整,以及协调体内各器官系统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活动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因此,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调节机构。
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脑、脊髓和神经都属于器官水平的结构。这些器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组成它们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细胞。其特殊性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阅读时注意仔细观察图“神经元”。
(二)观察与临募结合,解决重点 功能: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自己的纸上完成填空。同时可叫学生回答或板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结合神经元挂图进行小结修正。
最后说明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在小结时,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一个神经元结构图并说明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小结结束后,要求学生对照挂图或课本图在自己纸上也画一个神经元结构草图,并要求注明结构名称。
细胞体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熟悉名词概念
在学生已经明白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方式后。教师再提示:神经元还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问:兴奋是怎样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引导学生自学课。然后采用边问边讲的师生互动方式介绍几个名词:
1.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鞘叫神经纤 维。神经纤维的末端的小分枝叫神经末梢。
3.神经末梢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 经末梢。
4.感觉神经末梢接受来自体内或体外刺激,产生兴奋,又称感受器。5.运动神经末梢把神经冲动传到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四)利用板书,复习巩固
利用画在黑板上的神经元图,让学生指认结构名称及功能。想象并默记神经系统的有关概念。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二、轴突或树突及鞘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