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界

时间:2019-05-15 08:5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凡的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凡的界》。

第一篇:平凡的界

平凡的界

1.吃不起乙等菜的人是(郝红梅)。2.学校食堂乙等菜(一角五分钱)。3.满银被抓为什么?(老鼠药)4.吹笛子女子:(金波)。5.满银是少安的:(姐夫)。6挤公交车省委书记是:(乔伯年)。7.金波喜欢(藏)族姑娘。8.少安开了个(砖)厂。9.少平回家后作了(老师)。

10.郝红梅守寡后谁资助?(田润生)11.少安裤子开了谁缝的?(田润叶)12.润叶最喜欢的人?(孙少安)13.(李向前)托人娶了润叶。14.苗凯(高血压)去了省医院。15.(郝红梅)偷手帕被抓。16.少平救了(侯玉英)。

17.少平在润生家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18.少平和晓霞约定(两年后)见面。19.偷水时淹死了(金俊斌)。

20.丈夫带女人回家谁想和老鼠药自杀。(兰花)21.少安他老婆叫啥?(贺秀莲)22.《平凡的世界》作者 ?(路遥)23.(田晓霞)被洪水淹死了。

24.孙少平的第一个女朋友是(郝红梅)。25.李向前(断了腿)截了肢。26.报社编辑(贾冰)。

27.少平班里谁是残疾(侯玉英)。28.少平在(铜城)挖煤。

29.谁做了诗人,有了外遇,家庭破裂(莉莉)。30.李向前的职业(司机)。

31.平凡的世界共几部?(3部)32.孙少安的儿子(虎子)。33.孙少安结婚是(春节)时。34.兰香的对象叫(吴忠平)。35.李向前的儿子(乐乐)。

36.李向前的儿子出生后李向前打算(修鞋)。37.明明的小狗叫(小黑)。

38.少安年青时去米家镇给队里的牛看病,在(铁匠铺)住了一宿。39金波当兵时唱的一首歌《在那遥远的地方》。40.少安在他老婆家那买了头(骡子)。41.田润生最后跟(郝红梅)结婚。42.少平他师傅(王世才)。

43.兰花喜欢哪种颜色?(绿色)。

44.少平在班上偷偷看《红岩》被发现。

45.少安的父亲为其办婚事,借了(200)元。46.少平的姐姐是(罐子)村。

47.少平去煤矿体检,检验血压时,医生建议他喝点儿(醋)。48.少平和晓霞约好在(古塔山)见面。49《黄原文艺》的主编是(贾冰)。50.少平在(铜城)挖煤。52..金波梦想(当司机)。53.少安他师傅(王贵才)。54.少安结婚是在(春节)时。

55.孙少平每天(12点)准时下矿工作。

56.吹笛子好,歌唱不好。当了文艺兵的是(金波)。57.《平凡的世界》中周恩来(11月8日)逝世。58.(杜丽丽)当了诗人。

59.(金波)因为笛子吹的好而被征入军队。60.和孙少平一样那墨子粮的女生叫(郝红梅)。61.(杜丽丽)喜欢上一位诗人而家庭不和。62.双水村的妇联主任是(贺凤英)。63.双水村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打枣节).64.孙

少安建(4)次砖厂,(烧砖).65..正月十五是(扭秧歌)66.高中时吃不起菜支持黑窝头的是(孙少安)。67.孙少安喜欢的女孩是(田晓霞)。68.高中发洪水,孙扫安救了(侯玉英)。69.《荒原文艺》是(杜莉莉)写的。70.孙少安的裤子破了(田润叶)给补的。72少平的妹妹是(兰香)。

73.金波因(郝红梅)跟顾养民打架。74.孙少平高中时的班长是(顾养民)。75.苗凯因高血压送医院。

76.学校时,孙少安参加(乒乓球赛)获冠军。77.(李向前)让润叶的二妈做媒人。78.孙少安最好娶了(秀莲)。79.徐国强的猫叫(老黑猫)。80.润叶的女儿叫燕子 81.(金秀)暗恋孙绍平.83.明明和她妈最后由孙绍平照顾。84.绍平与小霞相约在哪个地方相见 85.绍安为了干活,去外地买了一匹什么?

第二篇:平凡的实界读后感(共)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确,两本书在很多地方是有相通的地方。主人公的信念都一样坚韧,百折不回。在路遥的笔下,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进,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书里是对于新农村的全景式的描写,突出了从以前的农业模式向新的经济形式的转变,是改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孙少平,孙少安,金波,田润生,田晓霞等许许多多各具特点的青年人,他们是整个时代的代表,是整个时代的主人公。

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是全书的主人公。尤其是孙少平更是全书着重刻画的一个新时代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年。孙少平上学时,家境是艰苦的。高中时,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馒头,即书上写的“非洲”。但是生活上的艰苦,并没有使他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个衣着不合体的高个学生,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积极阅读,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树立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后来去黄原县城揽工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阅读,一本一本的书带领着这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走出了现实的小圈子,进入了人生的这个大舞台,可以说是阅读使得孙少平变得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处世态度上,也表现他的行为言语上。

孙少平有着庄稼汉勤劳朴实的一面,又有着知识分子肯学上进的一面。他的身份虽然在变,可是他的思想却一直没有变。对比着来看,现在的人,对于信念的坚持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其实都在社会或者是周围的影响下改变着什么。如果我们都能像孙少平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放弃追逐自己的理想,执着于完成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的话,我相信许多人的人生一定会和现在的状态不一样,会好很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因此而产生浮躁等不好的情绪。也许我们都需要精神上的洗礼,对于信念的执着我们都应该向孙少平学习。

书上写孙少平第一次去黄原县城揽工,无处安身,于是找到了贾冰一家。当然,小说描写的很真实,贾冰的家人可能是见惯了老乡来家中投宿,所以态度上不是很热情,只是孙少平和其他人不一样,他在第二天一早就去找到了工作,然后带着一盒饼干来到贾冰的家,送给他的孩子吃。贾冰夫妇这才感受到这个后生和其他人不一样,很懂人情世故,很有做人的原则。于是孙少平给了认识他的人很好的印象。后来临走前,少平向贾冰借书,贾冰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贾冰还给少平在县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看来真的是将心比心,世界上的人只要你去真心对待,一定会获得回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少平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建立,自己这一方一定要努力去做好,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双方之间才能建立一种超越了年龄和社会地位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来说太重要了。

书中后来有写到了少平去到了他的一个远房的舅舅家,他舅叫马顺。可是他舅和舅母对他并不好,他只有主动去担水,才能得到他们的一点好脸色。后来在曹书记家上合口石的时候,少平点出了他舅马顺犯下的一个很大的错误,于是虽然帮助了主家,可是却惹怒了他舅一家。他就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继续他的揽工汉生涯,期间得到了曹书记的帮助,在黄原落了户。书中的孙少平是一个明哓是非的人,在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社会上有许多的事情发生了,却没有人站出来。时常看见电视上有公益广告,可是现实中能够不顾自身安危站出来说话的人实在的不多了。记得近来在网络上,还有电视上,有一位女记者被人们称作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她的名字叫曹爱文,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她在采访突发事件--女孩落水的时候,不是继续新闻报道,而是去参加救人,自己给女孩作人工呼吸,作急救。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给予了详尽报道,一时间,曹爱文的名字被人们所广为了解。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人可以站出来,需要大家都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青年。在和包工头胡永州的斗争过程中,

第三篇:《跨界》学习体会

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全彩精装)

编辑推荐

互联网带来的跨界浪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传统行业

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将会消失,因为所有产业都将会互联网化

从2014年开始的十年里,“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将慢慢消失,因为大部分企业会互联网化。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疆界将被完全打破了,门口的野蛮人“跨界”而来,这是一个超过万亿美元的巨大商机,也是一次产业格局大洗牌的机会。你准备好了吗?

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正在爆发的跨界浪潮全貌,腾讯科技频道耗时大半年调研和创作,推出图书《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 》。此时此刻,对跨界核心趋势前线情报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谁能早日拨开迷雾,谁能早走一步,少错一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商业格局中占据优势。

内容推荐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的时代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物联网更是未来10年的产业趋势。互联网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世界将告别我们刚刚熟悉的信息时代。工业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化正在席卷全球。这种变化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身临其境,同时也身处迷雾。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在碰撞和融合中悄然发生,企业间、产业间跨界合作将会无远弗届。

在中国以BAT为首的巨头已经开始一系列应对跨界趋势的并购,其中甚至包括我们熟悉的文化产业。阿里巴巴已经开始众筹电影了,你能想象今后的电影是大家喜欢什么,就能演什么吗?这只是变化的冰山一角。互联网金融迎来春天,智能硬件成为创富新动力,在线教育发芽,吃喝玩乐都在拥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传统行业。在融合与碰撞之间,行业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正在进行。《跨界》这本书为你解读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和变化趋势,助你拨云见日,把握发展机会。

作者简介

腾讯网是中国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集新闻信息、社会化媒体资讯和产品以及区域垂直生活服务为一体。腾讯科技频道是腾讯网旗下专注报道TMT的频道,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科技类媒体。其聚拢了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Facebook COO Sheryll Sandberg、前《连线》主编Chris Anderson、苹果联合创始人Stephen Wozniak等一批国际顶尖科技行业人士,在第一时间关注一线创业者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腾讯科技依靠坚实权威的采编团队,致力于以大财经视野解读IT产业资讯,并成为国内首批进入“解释性报道”领域的新闻媒体。腾讯科技倾力打造的《TMT解码》、《科技不怕问》、《战略档案》及《企鹅智酷》等原创栏目,无缝作用于用户决策的各个阶段,充分满足用户需求。通过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官方微信和微博矩阵、RSS订阅等渠道,腾讯科技频道7×24小时面向数千万用户提供最新鲜的科技资讯,在互联网、IT、通信及科学探索行业新闻领域中占尽先机。目录 序言 跨界势不可挡

前言 跨界,互联网行业的消失 第一章 跨界爆发的条件 第一节 人与设备是基石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发展是动力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是引爆点 第二章 跨界带来的整合与重塑 第一节 Offline的逆袭 第二节 O2O之初

第三节 起步的在线教育业 第四节 发端于支付的互联网金融 第五节 世纪之赌

第六节 即将迎来风口的在线旅游 第七节 视频:播与制 第八节 三大运营商?不止吧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序言 ◆

跨界势不可挡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浪潮涌上传统行业的边界,或迅疾如风,或激烈如火,或柔韧如水,跨界融合,正跨出全新的商业世界。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滴滴打车,通过一个简单的App,直接对接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短短几个月时间,便捕获上亿用户的心,让原有电话召车平台彻底沦为摆设。这是迅疾如风。

YY教育,斥资10亿元进军在线教育平台,目标直指传统教育机构。执行业牛耳长达10年之久的新东方随后大声疾呼,自己再不改变商业模式就会落后。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舆论大战随之而起。这是激烈如火。

餐饮O2O,跨越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从10年前的大众点评,到崛起两三年的团购网站,再到刚刚兴起的外卖配送App,一步一步,不疾不徐,最终塑造人们全新的就餐习惯。这是柔韧如水。

„„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相同的却是双向的渗透和改变。无论是租车打车、培训教育,还是餐饮服务,都已深深地打上移动互联网的烙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们来到界线两边,焦急而谨慎地伸出脚去试探。

焦急,是因为谁都明白,在这个移动互联网跨界的时代,原有的商业逻辑或将不再有效,全新的商业规则正在形成。

谨慎,是因为谁都不知道,在这个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时代,前面的道路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后方的阵地是否还足够安稳。

此时此刻,对跨界核心趋势前线情报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谁能早日拨开迷雾,谁能早走一步,少错一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商业格局中占据优势。

腾讯科技频道愿做跨界情报研究的排头兵。耗时大半年的“跨界”报告和图书,亦是希望能为企业的成功铺路,为产业的进步加瓦。

龙兵华

腾讯网科技频道主编

◆ 前言 ◆

跨界,互联网行业的消失

1990年,当三次荣获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誉杰洛德罗布奖的畅销书作家布赖恩伯勒出版《门口的野蛮人》的时候,估计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个短语会在20多年后如此风靡,并且,用意已经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这本书讲的是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被收购的前因后果,试图全面展示企业管理者如何获得和掌握公司的股权。“门口的野蛮人”这六个字是用来形容不怀好意的收购者的。现在我们常把行业壁垒以外的人称为“门口的野蛮人”。

在这个时代最勇猛的“野蛮人”正举着互联网的大旗杀来,行业壁垒已被打得粉碎,站在门口的那帮“野蛮人”貌似并不懂得门内的所谓专业规则,却对门内的市场垂涎三尺。

但“门口的野蛮人”冲进门内的同时,门内也并非毫无触动。他们也在提升自己。于是,融合诞生了,门内门外彼此渗透。

这就是跨界。

跨界的途径就是:互联网。

1994年4月20日,NCFC(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实施示范网络”)通过美国Sprint公司的64K专线,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

在过去的20年里,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主要聚焦于外部营销,从一系列的互联网服务嫁接营销二字就可以看出来:搜索营销、BBS营销、博客营销、社会化营销(包括社区微博、微信),等等,早期门户是没有门户营销四个字的,但门户对企业的作用也就是营销一脉:广告、公关。另外,企业的营销应用还体现在电子商务上,就是企业将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以实现变现。

推广和销售,对企业来说的确很重要,但显然,企业并不是只有这两个维度。有些企业有优良的仓储物流,有些企业有过硬的研发技术,当然,所有的企业都有行政、人事、财务这些职能。它们在过去的20年里,大量地电脑化、数字化,但互联网化程度还不够。

以招聘为例。大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招聘的时候,互联网化程度还是较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linkedin(领英)能够兴起,而在中国,类似的服务做了近10年都没有太大起色的原因。在下一个10年,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改变。

在中国企业内部,互联网化的工具主要是IM和电子邮件。这的确给企业内部沟通带来了效率上的大幅提高,但无论是IM还是电子邮件,都是比较轻型的服务,起到的更多作用是:互通消息、传输文件。它很难承载类似团队协作这类深度需求。OA作为一种软件,在过去一度曾大行其道,但在具体应用中—但凡用过的人,都会觉着非常笨重和不方便,尤其是OA在移动端的表现非常差,一点也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大趋势。

类似的企业内社交平台开始冒头,国外的YAMMER是其中一例,可以用“互联网化、社会化的OA”来称呼它,这个服务后来被微软以12亿美元之巨购入帐下。按照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贯作风,国内当然也有类似的服务出现。

以上只是两个非常粗浅的例子,在下一个10年,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被互联网所渗透,有可能就在这10年中,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行业慢慢消失,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完全互联网化了。

这被称为跨界的融合,当然,也有碰撞。

书摘与插画

第四篇:普洱茶界名人

普洱茶界名人资料

大滇说茶1001夜之58 七剑下天山(上)

今天大滇说茶,七剑下天山,来谈下一些对普洱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这个是大滇的个人看法,不代表有关部分,也不代表权威机构,只代表他们做的事,让我觉得对普洱茶这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呵呵,七剑中的很多人物,相信大家都很陌生,这个并不是大滇故意要显摆,而是透过岁月的痕迹,我们看见了很多幕后的英雄,不是现在市面上很光鲜那种,我在了解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中,看到了这些人的贡献,至关重要的贡献。同时,这些人的存在,对于辨别普洱茶的年代,分辨老茶的真伪起到了活生生的人证。

大滇在刚结束的训练营上说,对于老茶,不一定要喝的,看包装,看年代,你会秒杀90%的假老茶,因为根据年代推测,那个年代是不可能用上手机的,也不能上网,所以当然也不会产生某些包装纸,以及用上海德堡印刷机。呵呵,闲话少说,猜猜大滇第一个要说的是谁?

其实,谁都猜不到的,因为这是两个人,一对夫妇,张木兰和肖时英夫妇。如果一个人尊重事实,那么,排在第一位,就算是我后面提到的那些老前辈,也不敢有意见。我不清楚有多少了解这两个名字,我也不清楚细节,我只知道,他们是很多普洱茶种的培育人,大叶种茶树的无性繁殖技术的主要发明人,这使得云南省增加了数百万亩茶园。

一个湖南人,一个湖北人,在1953年,从武汉大学(这个时候的武汉大学,可以膜拜,)茶学系毕业。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自愿申请来的。当年,从内地来到云南的茶学专业大学生,就这两人,从昆明,经历了11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勐海茶科所,这一来,就是永远。他们,改变的是整个茶树树种的繁殖方式。从用茶果繁殖到扦插繁殖,基本等于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跨越。生产方式的变迁,才使得云南现在有这么多老茶园。群里,有湖南、湖北的朋友,为你们的老乡赞一个,我冒昧代表云南人民,感谢你们,云南大叶种大规模繁殖的奠基者!云南人民已经建起了铜像,在2006年8月8日。不能忘记,大滇七剑下天山之前两位,张木兰,肖时英。呵呵,喝口水。。

继续,我们把第三位给到一位湖北人,张顺高先生,1960年,大学毕业来到云南,茶学专业。在昆明,我有幸见过几面,现在应该有78岁了,张老曾经给我们销售的中茶2001年布朗生熟砖 签名,茶魂。张老的贡献,我只说一点,扦插密植,扦插密植,即构成了现代台地茶的基础,这一贡献,在产量方面提升巨大,影响了整个产业以及数百万茶农家庭,当然,还有我不知道的其他贡献,但人一生,做这一点事,就足够了。这也让我觉得,真正的专家、教授,国务院津贴专家,这个不是虚名。张老名副其实。

第一第二位,发明了大叶种扦插的方法,并开发出许多茶树的新品种,第三位,则 实现了密植高产。那么,我们回头再来分析很多新茶园。时间的断代就很清楚了,我想,50年代-60年代,那个时候应该是没有密植的大叶种茶园,我所了解的比较靠谱的是在1970年后,才有了现代密植的台地茶,1978-1982,许多台地茶是这个阶段的茶,由此,那么,采摘期来算,起码也是要在3年后,即1980年后了,我们保守推断,那么,1960年代之前的普洱茶产品,就算不是百分之百的大树茶,起码也是小树茶,独立的乔木形态的茶树,而不是目前灌木形态的茶树。所以,再回到1940年代,之前的普洱茶,基本都是乔木茶,继续推测历史上的号级茶,印级茶,用料显然不会是台地茶,因为,很简单,那时没有台地茶,所以,研究普洱茶人物,以及历史,会明晰,古代的,近代的普洱茶,收藏级的普洱茶,用料绝非我们现在大规模生产,随便一饼都能越陈越香。

第四位,无数人都熟悉,咱老吴家的人,表面看起来跟我又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在中茶呆过,又同姓,吴启英,但其实,真没啥关系。普洱茶熟茶渥堆技术的改进者,或者说组织改进的人,在中茶的历史上,关于1973年,去广东学习渥堆发酵的人中,唯一只有吴老,是提名了,吴启英,其他都属于闲杂人等,没有提名,吴启英和公司的一些同事而已。许多人,误会了一个事实,当时吴老还不是厂长,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我来简单理清一些事,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1973年去广东学习,1975年规模化熟茶产品上市,1978年,升任昆明茶厂审检股股长,股级干部,咱们组织部的人应该可以鉴定是什么职位,云南中茶公司的老大是处级干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 下关茶厂的老大是科级干部,然后。。很多80后 90年后的同学不了解,那么咱说俗气一点,云南中茶的老大跟县长平级,昆明茶厂厂长是 乡长级别,股长是? 我不懂,村长级别?

1978年后,经过5年的时间,1983年,吴老升任昆明茶厂厂长,1988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05年8月去世。所以,我们现在不要神化,在当时的省公司里,无数的科级干部副处级干部,无数的高级工程师,无数的教授级高工,工厂的地位在公司里,并不高。

现在关于,吴老是普洱熟茶的发明者,熟茶之母什么的,我想,吴老泉下有知,一定是不满意的。大滇说茶,我们承认事实,但绝不虚夸,绝不抬高以及贬低。以上所有内容,只属于大滇个人印象里的事情,也许他们的主要事迹,我反而没有注意。因为我关注对普洱茶这个产业的推动。

感谢大家,今晚大滇说茶,结束,明晚继续,后面还有几位人物。over!大滇说茶1001夜之59 七剑下天山(下)

大滇说茶1001夜,有同行茶商说我胡扯,是的,我就是胡扯,全是个人看法。既然倪萍可以被评为共和国脊梁,那么我把这几个人封为“普洱茶之七剑”,也无不可。至少,无人否认他们对普洱茶的基础性贡献。做基础研究的人,往往是最寂寞的,成名的,往往不是他们,但总会有一些人记得他们。比如大滇。

我当然不会看到什么世界普洱茶协会某会长之类,在香港或者台湾成立个这样的组织太容易了,但我的老家,云南的茶树并不是他们种出来的,这些,由七剑中的前几位育种并科学繁殖,然后再发明密植高产技术,使得云南的大叶种茶园达到了数百万亩,在这里,大滇得道歉,因为大滇说茶,是很随意的网聊,很多精确的数据大滇并没有去查证,只是凭大概印象,所以,招致了很多茶商在各个论坛的攻击,对于这些,有错就改,并无问题,但某些茶商不顾事实,鸡蛋里要挑骨头,大滇也无意搭理。大滇努力在做一些普及普洱知识的工作,而经常被什么也不做的人攻击,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不是我特意在意,是因为有茶友给我留言,我已经很久不上各论坛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苍蝇太多,把自己的事做好是最重要的。毕竟,最好要以茶说话。

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五个人物是唐庆阳,这些人物都是足以让我膜拜的,提到这个名字,可能给我的印象是最丰富的,好多历史性的事跟唐庆阳有关。勐海茶厂厂长,这个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但再说一个年代,1951年-1986年,任勐海茶厂副厂长、厂长。江苏的茶油,今晚我要致敬,向江苏致敬,唐庆阳,是江苏南京人,出生于1919年,1938年在云南某茶厂任职技术员,云南普洱茶,就是在昨晚给大家所讲的湖北、湖南、云南、江苏这些英豪的巨大贡献下形成的历史财富。并非全部由云南人贡献。

唐老所做的事太多,我只记得一件事,就是把传统手工压茶的工艺继承下来,传统手工石磨压制。这个技术之所以没有断代,主要是由于唐庆阳的贡献。后来易武正山普洱茶的压制工艺,是易武乡长张毅等请教唐庆阳而学习来的,足够了,足够了,对普洱茶的贡献有这么一点,足以名列大滇七剑下天山之五!

请记住,这个也是未来判断普洱茶年份的依据!不要给我拿出一饼茶,石磨压制,说是1980年代的茶。1951-1986年任职勐海茶厂主要的职务,让人谈起很多老茶,不能不问唐庆阳,1994年,唐老去世。

七剑下天山之六——张毅,现代易武茶的发起者,大滇给出这样的定位,足以说明张毅的历史地位。

在易武,说起张毅,那也是无人可以质疑的。张毅,易武本地人,长期担任易武乡长,这个并不令人敬佩,刚才已经提到了,张毅的历史贡献在于发掘出了现代易武茶的压制方法,张毅多方请教前辈,并自行实践,成功地用石磨压制出易武元宝茶(饼茶)。在90年代中期推向台湾,然后引来了易武茶风暴,台商云集易武,开始完善易武茶的制作,并推动到台湾香港大马,最终带动了整个普洱茶产业,迎来了普洱茶在2006-2007年的大爆发,使得普洱茶在全国实现了大面积的推广普及。始作俑者,张毅。

谈及张毅的顺时兴号,必须谈到两点,第一是石磨压制得歪歪斜斜,并不工整,这个是早期实践过程中不完整所致;第二是用料,采用了老茶园的料,即目前所称的老树茶,古树茶,一炮而红。红的原因之一,是在官方机构检测里,农残指标遥遥领先,达到国际领先,远超国内标准。之二,是口感优良,超越了当时市面上的茶。这也使得易武正山大树茶(野生茶)驰名四海。

张毅最令人敬佩的是,他把这套东西传给了乡亲,使得在2000年后,易武压制普洱茶成为一个普遍大家熟知的技术。如果要是申请专利或者用其他方法保密,那显然,石磨压制的成熟技术,就不会普及那么快!张毅,无愧七剑下天山之六!

最后一位,七剑之七,可能会令人吃惊,也比较出人意表,我把这个名分给予邹家驹先生。

两个贡献,第一,来自邹先生的书,指证了所谓普洱茶的圣经的许多错误,普洱茶辨伪 一书,把某些权威打下了讲台,而我在反复推敲邹先生的书时,找不到漏洞,因此,我给出了一个结论,邹先生是说真话的人。这本书没有假话,这本书,把某些老茶的年份至少降低了30年,让某些港台的错误知识在明确的证据面前无可避免现出原形,这对我影响很深。

第二点,来源于邹先生所监制的茶,虽然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但我试过的茶,让我能够肯定说,没有坏茶。也许对某些人来说,这个评价不算高,但这已经是我能给出的最高评价了。作为制茶人,难的不是偶尔做出一个好茶,而是始终没做出坏茶。

我不评论众多人物的私生活或者其他,邹先生,用翔实的证据,纠正了普洱茶方面许多错误的说法,使得普洱茶知识,能够有个正确的导向。所以,我给出了这个排名。而忽略掉了很多很多,听起来更有名的人物。

七剑下天山,在普洱茶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后辈,大滇在此致敬!大滇,作为一个自信的人,对于很多东西都有信心超越,但对前辈们的贡献,始终铭记于心。站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有使命感,做出更好的普洱茶,做出能够在未来有人记得起的普洱茶。

未来普洱茶的历史,我希望,有人会记起,2008年,普洱茶的新时代,OVER!

56位知名普洱茶人的介绍

01、张宏达

张宏达年轻的时候,他用生物学方法论证,茶的故乡在中国,把阿萨姆茶种改名为普洱茶种;他踏遍国土,发现了两个新的茶种——可可茶和苦茶。如今,虽已跨入94岁高龄,但他体魄康健,精神矍铄,思路敏捷,以耄耋之年继续关心着茶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他就是茶学泰斗张宏达教授,2009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课题组的10位主要完成人之一。在他60多年学术生涯中为我国的植物分类研究和科教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

张宏达教授在山茶属分类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发现了众多的新种,而且在于他奠定和构建了山茶属的系统分类基础,其影响遍及世界范围。他以蜚声国际的科学成就被教研界尊称为“大师”。他毕生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耕耘,编著了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全面提出山茶属的分类系统,调整和修改外国人的山茶属系统,并以充分的事实和根据把阿萨姆种改为普洱茶种,作为世界茶树原种,由此在现代科学视角上奠定了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地位。

02、邱辉

邱辉,原名邱维藩,字辉,男,云南昆明人,1929年 5月生。1947年考入云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滇桂黔边纵第九支队政工队员、边纵四期干校政干班学员、武工队长、指导员、原普洱专署(今思茅市)建设科农林股长。1952年,先后任中茶普洱支公司股长、思茅行署外贸局茶叶科科长,行署茶叶领导小组副组长、行署茶办主要负责人。1995年12月离休,离休后至今继续在云南茶界发挥余热。

50年代中期,邱辉与同仁一道,组建茶区基层收购站(组),积极开展收购运销,深入茶山宣传,组织茶农垦复茶园,促进茶叶生产迅速恢复。他参与组织研制了第一台手摇、畜力和水力揉茶机,后推广应用传动、电机揉茶机,建立第一座节能土烘房和使用烘干机,促进从手工艺揉制到机械加工的转变。

撰写发表大量论文和其它相关文章:《论思茅地区茶叶生产区划》、《关于加速发展普洱茶生产若干问题的意见》、《茶叶技术培训教材》(主编)、《思茅地区茶树品种资源普查试点总结》、《茶叶(思茅茶叶篇)》、《关于在滇南江城县开发茶叶资源建立出口红茶基地的评估论证报告》、《漫话普洱茶》、《从邦崴古茶树的发现看茶树的起源与演化》、《论千家寨原始野生茶树植物群落在茶树起源进化中的地位》等。

03、张顺高

张顺高,湖北五峰人,1933年生,土家族,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自愿赴边到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工作,1961年考察发现勐海巴达野生大茶树,1963年在湖南《茶叶通讯》发表考察报告。主编过《西双版纳文史资料茶叶专辑》。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中华茶人联谊会荣誉理事、云南省茶叶学会(1981~1997)副理事长、云南省茶业协会荣誉理事,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1992年10月,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1993年4月,他出席在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任组委会委员,会上交流了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古生态学与茶树起源传播驯化的系统猜测》,被收入《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一书。1996年11月中旬,他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与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会”,提出了“净光合值法”类推测算出了千家寨古茶树树龄。

04、张毅

张毅,男,1941年生人,彝族,云南易武区区长,易武乡乡乡长,主任科员,于1996年退休。亲自组织指导发展新式茶园5000多亩;继承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并无偿传授给易武、象明、景洪、勐连、广西、南宁、韩国(李连喜)等地区喜欢制作普洱茶的人员,使古六大茶山以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的大小厂家发展到100余家,使普洱茶的古老制法得到传承、延续,也使我们领略到了民间传统手工制茶的流风遗韵。大大增加了茶农及地方财政的收入,带动了群众种茶的积极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著作有:《易武乡茶叶发展概况》、《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易武人物谱》、《隶书字贴唐宋绝》。其中《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过去和现在》被收录入《国饮时代•普洱茶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普洱茶•经典文选》。

05、卢国龄

卢国龄所演绎的人生,在别人眼里不管怎样富于传奇色彩,但她自己总是把这些往事和现实,都付与淡定而亲切的笑意——眼睛里依然清澈的光芒,透露着那种卢国龄特有的正直仁爱、自信坚定,构成一种超越了时空的、令人感动和尊敬的美丽:一幅幅历史画面依然生动,充满了卢国龄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已离休10余年,但她的目光依然凝望远方,她的脚步依然坚实:和老厂长邹炳良一道,带着勐海精神,创办了海湾茶厂,海湾茶厂的产品又创造了太多太多的荣誉。这些荣誉意味着,天下有好多好多的爱茶者能喝到质量卓越的好普洱茶。吉人天相,茶人茶寿。

06、邹炳良

邹炳良,男,汉族,生于193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中国采用渥堆方法生产普洱茶最早探索、研究、重要的实践者之一。1957年到勐海茶厂,1984年至1996年任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大益品牌创始人之一。勐海县第七届、第八届、西双版纳州第七届、第八届,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邹炳良中学毕业后于1957年来到茶乡勐海,从此他在勐海茶厂一直工作至1996年。40多年间,他先后当过工人、一般干部、股所长,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1984年当选为勐海茶厂厂长至1996年退休,是勐海茶厂历届厂长中任职时间最长者之一。任职期间,勐海茶厂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工业产值、利润、上交利税、职工收入连续11年同步增长,成为勐海县的纳税大户。

邹炳良先生和卢国龄女士在1984年至1996年勐海茶厂工作期间配制出来的优良普洱茶产品有7542七子饼、7572七子饼、7532 七子饼、8582七子饼、7262七子饼等,都是普洱茶爱好者捧追茶品。

07、邹家驹

邹家驹,1953年生,中共党员,籍贯四川合理。曾任两任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现任云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是蜚声国际内外普洱茶专家。

邹家驹1976年云南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分配至云南省外贸局业务处工作,1978年至1999年先后任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外销员、副科长、副总经理、总经理。1999年任云南茶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家驹出版有《漫话普洱茶•普洱茶辨伪》、《漫话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种》,另有多种上乘作品刊于海内外各种刊物。有人将他称为捍卫普洱茶的卫道士,在众生狂热的普洱潮中幸有他这样一个只身孤影的理性斗士。08、张宝三

张宝三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现任省关工委执行主任,省茶叶协会会长,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他在担任云南思茅地委书记期间积极倡导“三结合一体化”,致力于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云南省委把思茅的经验以省委1993年1号文件下发,在全省推广。他到省里工作以后,仍然一如既往研究、宣传普洱茶文化。2006年4月,在他的成功牵头组织下,云南全省性的普洱茶行业协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宣告成立。同年11月,协会建立起了完善的组织机构,涵盖学术、技术质量、茶道茶艺、市场、咨询等专业委员会。普洱茶的证明商标也由以前的3个州(市)21个县(区)扩大到了11个州(市)55个县(区)。在协会的努力下,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2006年12月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并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启用。

09、苏芳华

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茶业协会秘书长。从1965起分配到云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1976年,转到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历任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1年起,开始担任云南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1986年,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低产茶园改造、提高单产技术推广项目”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被评为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授予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业务能手称号;1986年和1988年被省农学会评为先进工作者。1990年,他率领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组建的“云茶苑”民族茶艺表演队一行17人到北京老舍茶馆为亚运会义演,在一个月中,共演出35场,先后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客人观看了演出,开创了茶艺表演的先河,推动了全国茶文化活动的开展。1991年,他荣获首届云南省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云南省茶叶学会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协会,他任秘书长。2000年,在他积极奔波参与下,云南茶叶批发市场正式建成,结束了产茶大省的省会昆明没有茶叶批发市场的历史。2001年,他提议在云南茶叶批发市场举办“中国云南首届春茶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他先后主持举办了三届“云茶杯”名优茶评比,推动了名优茶的生产。由于他的卓越贡献,2001年6月,经省科协推荐,当选为中国科协“六大”代表,光荣出席了“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全国茶界仅有的三名代表之一,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参编或主编的著作有《中国茶经》、《中国名优茶选集》、《世界茶叶100年》、《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茶树原产地——云南》、《中国茶叶五千年》、《中国茶叶大辞典》等,是《中国名茶志》(云南卷)主编。主编《茶文化学》、《茶的故乡——云南》、《茶叶生产技术》教材、《云南茶叶发展论坛》、《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0、张勤民

云南省省茶业协会副会长、国家高级评茶技师。

11、王星银

云南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普洱茶国家标准GB/T 14456起草人之一。

12、李文华

李文华,普洱茶国家标准GB/T 22111起草人之一。2004年11月-2008年12月任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常务副厂长、主拼配师。大益茶多款经典茶品之发明人。2009年-2010年潜心研习国学,习悟茶之道。2011年3月返回普洱茶界。

1973年,普洱茶熟茶的快速发酵工艺创始,经过三十多个春秋的磨砺与海内外市场的反复检验,现在的普洱茶熟茶产品,其用料、工艺、产品线已经日趋成熟和丰富。在这30多年间,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毛茶茶菁等级使用,发酵成熟度,以及拼配配方等方面,云南普洱茶界有过许多实践,才铸就了目前丰富多彩的普洱茶熟茶产品线。

就勐海茶厂产品而言,普洱散茶与普洱紧压茶,发酵成熟度是略有不同的。普洱散茶产品:历史上大宗的普洱茶产品(唛号79072、79082、79092、79102等),发酵是全熟的(发酵成熟度十成,100%),主要是满足市场“及时品饮的需要”。当然,前面也说过,即使发酵全熟,这种普洱熟茶的收藏变化也是有的。普洱紧压茶产品:发酵并非是全熟的,这就为收藏中的后发酵留有不少变化的空间,为老熟茶的品味风格走向“润滑,砂化”奠定基础。总结说,和普洱茶生茶产品一样,普洱熟茶的紧压茶也是独具收藏价值的,特别是偏轻发酵的普洱熟茶产品。

13、木霁弘

木霁弘,男,纳西族,1963年出生。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古汉语、民俗学及民族文化的研究。著有《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普洱茶》等三十余部作品。同田壮壮一道拍摄了《茶马古道系列——德拉姆》。另有文学作品若干。

10余年的考察研究之后,木霁弘最早提出了“茶马古道”这一名称。今年,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成立,木霁弘担任该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木霁弘和同学徐涌涛得知金沙江边有一条通往西藏的古道,人称“南方丝绸之路”。通过研究,他们想出一个称呼——“茶马之道”,最后定名“茶马古道”。1999,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田壮壮与木霁弘相识,此后他们与著名作家阿城一道多次前往茶马古道考察采访。2004年,田壮壮导演的中国首部高清纪录片《茶马古道系列之德拉姆》在全球公映。由此,茶马古道文化成为了国内一大文化热点。

14、高照

云南大学退休教授,现年66岁。1962年,从云南大学植物遗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农垦局河口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云南大学从事植物、微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至今。1999年,在爱好普洱茶的台湾亲戚的影响下,高照收集了云南各茶区80多个厂家、近200个品种的普洱茶。在具备了研究普洱茶的丰富样品之后,他开始了普洱茶生命奥秘的研究。

15、胡明方

胡明方出身寒门,饿过肚子,却大笔如椽、出手不凡,组织援建了十几所“希望小学“;他为人谦和,说话礼貌,却“喜新厌旧”、一举出位,颠覆了中国茶界的传统外宣模式。

他就是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组委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胡明方。有人说,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用马这样的“交通工具”驮茶进京,是场代价高昂的“文化秀”。对此,胡明方非但不气恼,还“呵呵”地笑了:云南这支由120匹骡马、6位马锅头、37位赶马人组成的独特的大马帮,在跨过长江、黄河,翻越哀牢山、乌蒙、秦岭、太行山,穿越6个省市,用脚丈量祖国的名山大川的同时,不仅掀起了此起彼伏的“云南热”、“普洱茶热”,使茶马文化、云南影响从南到北淋漓尽致地传播到首都北京。

16、邓时海

邓时海(1941年11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著名学者,被业内誉称为中国“普洱茶第一人”。台湾是大茶艺社创社,杨式太极武艺第六代传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紫砂壶炒作泡沫爆破,在穷途末路之际,邓时海转行卖茶。1992年,邓时海在香港向陈姓茶商买了一批号级普洱茶回台湾,开始时无人问津,更有人指他的茶乃假茶,有害健康,生意就搁着了。他去香港跟陈某交涉,并要求退货,但货主说钱早已用完且手头甚紧,让他把茶运回香港寄卖,清货后才换钱给他。假茶市场的人三教九流,邓时海怎会把货交给他人寄卖。回台湾后突然灵机一动,倒不如写一本书说茶。其时,邓时海很早就接触到了普洱茶,而且一开始就是宋聘同兴,一生惟茶是命。1995年,当普洱茶对海峡两岸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还仅仅是水中月雾中花的时候,邓时海出版了他那本后来被公认为普洱茶圣经的巨著——《普洱茶》,被研究、销售普洱茶的人视为必读之书。《普洱茶》的出版,让许多台湾茶人和有钱有闲的人转向品饮、收藏普洱茶,进而带动了韩国、泰国的普洱茶市场。此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吹起了普洱茶流行风,并逐渐影响到长江三角洲地区。

17、陳智同

台灣陳廣和堂主事,陳智同長期收藏紫砂及陳年普洱茶經歷,並對於陳年普洱的鑑識及收藏觀念上向有獨到的見解,在業界多年,發表許多陳年普洱形制的資訊及市場發展觀點。為國際印級普洱品茶會主講人、《茶藝.普洱壺藝》雜誌社長期專欄作家、顧問、《深邃的七子世界》作者,現為陳廣和堂主事。

18、呂禮臻 臻味號主人,呂禮臻資深的茶文化工作者,在八○年代初與茶藝館業者共同成立中華茶藝事業聯誼會且曾任台灣中華茶聯總會長,為台灣茶文化起了火車頭的作用,除了舉辦形形色色的茶藝活動、培養茶藝人才、提升社會飲茶風氣,也帶動了茶產業。

19、黃傳芳

弗茶居主人,黃傳芳從事茶藝工作已25年,自稱「抱拙」、「弗茶居主人」,研究內部聚熱加熱法將茶的雜質穢氣驅逐,此「弗茶式烘焙法」已研究十八年經過不斷修正,找到烘焙茶的週期性及規律性建立起烘焙茶的理論性及科學性,發願奉獻茶藝當個終生志工。20、白水清

白水清,1955年出生,香港普洱茶王、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香港安溪同乡会副会长。在香港普洱茶陈货市场占有60%以上的份额。由于他在普洱茶界的突出贡献,曾当选第一届“全球十大普洱茶杰出人物”,并于2003年6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银质奖章”。

2007年8月5日,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在美丽的羊城——广州,召开了成立五周年暨第三届董事会就职典礼。也是在这天,香港著名茶专家白水清先生,荣膺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一职,可谓众望所归。众所周知,白先生对普洱茶的定论、仓储和品鉴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观点,特别在老茶的领域,他的造诣至今很少有人能超越。及至1993年年,他差不多集齐了所有年份的普洱,单是超过100年的古董普洱就有10种之多,在香港普洱茶陈货市场,他占有大多份额。

21、陳淦邦

香港浮雲集團副總裁,陳淦邦私人收藏家,任職香港法律服務行業,嗜好研究陳年普洱茶。1993年開始藏茶,應《茶藝.普洱壺藝》雜誌社邀請陸續於各專題上撰稿發表。並於2006年出版《The First Step to Chinese uerh Tea》。

22、何景成

香港惜壺茶舍負責人,何景成1996年在香港與友人合資設立惜壺茶舍,現為香港惜壺茶舍有限公司負責人,2002年應《茶藝.普洱壺藝》雜誌社邀請撰稿至今。2003年,致力生產了一套下關茶廠從1951年至2003年曾經生產過的沱茶花色品種。

23、林镇浩

林镇浩先生继承了其先父创立于1960年的香港岭南茶业公司,把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祖国各地的名茶销至港九地区、台、东南亚、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地。较好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茶的魅力,为港九地区普洱茶品饮与文化推广做出较大的贡献。

24、李达朝

香港同安茶行主事,李达朝同安茶行是由李協(字:玉庭)先生於一九四二年在香港創辦的。之前,李先生在九龍已開辦有寶蘭生茶荘,為躲避在戰亂時期被洗刧,保護家產及實力,務求日後東山再起,李先生特意在港島的核心商業區—皇后大道中開設了同安店,當時中國正被日本軍侵佔,香港也已淪陷,時局很不穩定,大多親朋好友都返回老家逃避戰爭的蹂躪,李先生特以”同安”為號,祈求香港早日天下太平,共同安康。日本投降後,同安在李先生的努力下得到迅猛的發展,以做批發業務為主,兼營店面零售,盛行時雇有三十多位員工,也是全香港火柴的獨家經銷商。在雲南茶出口緊缺時期,同安在香港的新界建立了大型倉庫,一方面貯藏暢銷貨品,另一方面進口曬青毛茶加工發酵,並掌握了發酵貯存的方法,建有保濕保溫的地窖,產品還遠銷東南亞、臺灣、韓國、日本、美国市場,是深受消費者的好評。同安茶行歷經了三代人的苦心經營,一直秉承著賣老茶,存新茶的宗旨,為廣大市民提供優質的茶品。發展至今,同安已具有一定的規模,產品品質穩定,品種豐富,風格各異,甚具品茗價值,吸引了不少普洱愛好者的青睞。同安茶行仝人將繼續發揚光大,積極推動普洱茶市場的發展,挑選加工出最好的茶品,同時希望廣大普洱茶愛好者繼續支持同安,給同安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共同推動普洱茶市場的發展,讓中國茶文化更加豐富,茶葉事業更加輝煌。

25、谭松发

香港港九茶业商会副会长谭松发汇源茶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注册成立,为中国茶叶出口及经销,至今历经超过半个多世纪。七十年代谭松发从事超级市场零售工作十多年之久,对海外、内地及香港市场的零售情况十分熟悉,因此影响了他日后在茶叶市场的销售模式。八十年代初,谭松发代表汇源茶行出任港九茶业商会理事之职,由于当时年纪轻且个子稍胖,人称“小胖子”。是国内与港九地区茶业界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茶人名家。八十年代中期,他致力于茶文化研究,考查六大茶类之文化与历史,略有收获和认识,在商会中历任福利主任及副理事长之职,与商会一起成长。见证香港茶业的演变与盛衰,可说是香港茶业近代史上的一本活字典。谭先生为人健谈、风趣、乐于助人及爱好爬山,有空必约同十数知己一起出游。对茶文化方面之推广更是不遗余力,常应各大公司及社团邀请出任茶业顾问,讲授及培训员工。06年更为香港荣华食品公司,在昂坪大佛建立全港第一间现代化及电脑化资讯的荣华昂坪茶馆,并以中、英、日三国文字及图片介绍茶知识。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之中外游人都能领略到中国茶文化的真谛。

香港永利茶庄主事钟汉荣钟汉荣先生从1962年8月开始经营茶叶并研究普洱茶至今,在多年的茶叶经销生涯中,钟先生不惧千辛万苦,多次往返云南各处茶山和普洱茶原料基地考察与研究,对普洱茶的各大茶区、茶山、原料的情况了解甚透。为了把普洱茶更好的推广,他结合港人饮茶习惯,研究出适合香港地区与广东等地品饮与仓储的茶品。钟汉荣先生于1964年创办永利茶庄注册的普洱茶商标是《双象牌》,由于长期来受到消费者与市场的欢迎和赞誉。钟汉荣先生于2007年在国内注册了《金象献瑞》商标,为国内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普洱茶品和分享香港的饮茶文化。钟汉荣先生是海内外普洱茶界里有着较大影响的一个名家,他多年来对普洱茶的研究与茶文化传播丰富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6、陈德

香港茗香茶庄公司主事,茗香茶庄成立于1963年春,初期以经销广东潮洲工夫茶大出名堂,产品深受南洋、泰国、及越南等地侨胞欢迎,影响日增。七十年代产品行销台湾,“香港茶”撑起了台胞思乡之情。因台湾当局限制入口,市场上反而供不应求。一九九九开始茗香茶庄进入国内,为普洱茶的行销、加工和品饮推广、文化传播作出贡献。

27、郭宏隆

香港高山茶业公司主事郭宏隆先生出生于民国30年,一九七五年加入香港东荣茶业有限公司并于不久后任公司经理。一九八七后历任港九茶业商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为香港地区普洱茶的行销、加工和品饮推广、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28、林君贤林

香港林奇苑主人,君贤先生祖籍广东潮洲,于17岁时到香港,进入茶行当学徒。他做人诚实勤奋,得到老师傅传授一手制茶手艺。林先生于1995年创立了《林奇苑茶行》经营福建乌龙茶(铁观音)为主,并专营国产各类茶类,供销香港各大茶楼酒家。普洱茶一直为港人所喜爱,因普洱茶久存不坏、越陈越香、醇滑甘甜、汤浓耐泡、暖胃消脂。故获得港人收藏兴趣。林先生于80年代初期取得宜兴紫砂壶经销权,又打开了台湾经销市场。80年后期,台湾人热切转向对普洱茶的兴趣,林先生为了台湾普洱茶爱好者的需求,便率先为茶界收集古董饼茶及印级饼茶,作为两地交流桥梁,并将产品扩销到韩国、与东南亚地区。现年75岁的林先生开拓普洱茶市场,已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茶人,对普洱茶之产地、质量、拼配工序等均有资深研究。他誠信且專業的經營手法廣受茶人喜愛,亦於二○○一年於溫哥華成立分店。

29、钟汉荣

香港永利茶庄主事,钟汉荣先生从1962年8月开始经营茶叶并研究普洱茶至今,在多年的茶叶经销生涯中,钟先生不惧千辛万苦,多次往返云南各处茶山和普洱茶原料基地考察与研究,对普洱茶的各大茶区、茶山、原料的情况了解甚透。为了把普洱茶更好的推广,他结合港人饮茶习惯,研究出适合香港地区与广东等地品饮与仓储的茶品。钟汉荣先生于1964年创办永利茶庄注册的普洱茶商标是《双象牌》,由于长期来受到消费者与市场的欢迎和赞誉。钟汉荣先生于2007年在国内注册了《金象献瑞》商标,为国内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普洱茶品和分享香港的饮茶文化。钟汉荣先生是海内外普洱茶界里有着较大影响的一个名家,他多年来对普洱茶的研究与茶文化传播丰富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0、曾志揮

澳門茶商工會永遠榮譽會長,曾志揮1936年出生於南海九江,現任中華總商會榮譽理事,澳門茶藝協會永遠會長,澳門人稱其為「普洱茶王」。

31、林平祥

馬來西亞資深茶人,林平祥馬來西亞茶文化推廣先驅,時常代表馬來西亞主持茶藝之演講。現任馬來西亞主要茶藝中心及茶坊顧問。曾兩次受邀到英國,先後為VA Museum及Lipton茶公司主持茶藝講座及研習班教學。

32、林聖泰

日本中國茶講師協會理事長,林聖泰現任中國茶講師協會理事長,並於日本東京涉谷開設「華泰茶莊」,除了經營茶葉、茶器外,尚規劃有中國風味濃厚的中國茶藝館「華泰茶館」,其致力於將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推廣至日本人的生活中。

33、周渝

紫藤廬主人,1981年改建老家經營紫藤廬,目前是紫藤廬負責人。潛修老莊思想的周渝,心目中有個「茶文化三部曲」的巧思,所謂「茶文化三部曲」包括茶藝,屬於「術」的層次之外,希望更進一步弘揚漢文化的傳統茶道。

34、姜育

韓國中國普洱茶研究所所長,姜育發從事普洱茶研究二十餘年,現任韓國韓瑞大學校茶學系主任教授、韓國中國普洱茶研究所所長。

35、黄刚

在北京的普洱茶界,有一个叫“京茶东邪”的人物,他就是黄刚。他说他从喝到第一杯普洱茶开始,自己的一生都无法抵御普洱茶的诱惑,他的“邪”都是普洱茶惹的祸。从一名军龄20年,具有中校军衔的转业军官,到一个对普洱茶如痴如醉的茶人,黄刚常会做出一些让人觉得邪乎的事情:他会因为得到一片好茶而大哭一场;他会拿价值不菲的老茶来培训自己茶馆的员工;他会在普洱茶最低迷的时候提着自己的行头奔走于全国各地开办普洱茶讲习班——“黄普茶校”;连邮件附件都不会发的他却能把自己的博客经营得风生水起,几乎日日更新,日日有看点,点击率超过50万。

36、史军超

史军超,男,1946年生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特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专家组”成员。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三十年,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学术论文百余篇。两次获得中国图书奖。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论证人及专家组组长,是“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及普洱茶”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人及课题组组长。

他认为,普洱茶申报“双遗产”,其内涵不仅包含了世界茶树原产地所依据的古地质、古生物、古气候,茶树对土壤、气候的物理、化学条件所需要的自然系统,以及普洱茶文化所包含的诸要素,如民族、历史、文化、工艺、商贸等,及所体现的地球史、茶属史的自然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而且必将极大地提升普洱茶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将保护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源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

37、戎加升

戎加升是个个体老板,先后从事过农业种植、建设工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加上自己对茶叶事业的酷爱,1993年在勐库镇创办初、精制加工的“勐库茶叶配制厂”,赚到第一桶金。当年的双江茶厂厂区,空地上杂草丛生,车间内蜘蛛网重重,令人心酸,但他没有气馁。他安排员工把厂区厂房打扫干净,自己率队到省内外考察,了解各地茶叶行情,暗访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察结束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临沧地区,特别是双江,历史上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就目前国内外市场而言,下关、勐海等茶厂生产的普洱茶牌子硬、产品畅销不说,价格还挺高。可是,下关茶厂的原料,可以说大多数是从临沧地区各县购买的。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普洱茶是云南独有的品牌,外省的小叶种茶做不出来,而云南只承认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三地茶区生产的普洱茶。这样好的资源优势不利用,还端着“金饭碗”到处讨饭吃,这是何苦呢!于是,他痛下决心搞普洱茶。什么块型、饼型、南瓜型、塔型、沱型他都尝试,用纸包、篾盒装、笋叶包都有,第一次拿到昆交会展示,就引起了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客商的关注,订单逐年增加,产品越销越远。他直接与茶农购买鲜叶加工,提高了普洱茶的质量。随后,他注册成立了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了勐库“陈香牌”普洱茶系列产品。

38、朱卫东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到双江喝茶不喝双江沙河精制茶厂的“东半山”系列朱氏普洱茶,你等于没有喝到好茶,更没有品尝到双江的味道,就像到了北京你不去长城等于没到北京一样。双江,秘境临沧里一个太阳转身的地方,一个汉子,怀着对普洱茶的一颗赤诚之心,从一个种茶人,一路走来,一蓑烟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终成境界。

1987年,朱卫东在澜沧供销社走上了种茶之路,四年的种茶路让他了解了普洱茶,爱上了普洱茶,并在心中暗暗许下此生定与普洱茶结缘,一定要在普洱茶树上结出自己的事业之果。四年的种茶中,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不仅会种茶,更让他学到了制茶的技术。到精制普洱茶历史最老的勐海茶厂学习,让他初步掌握了制茶技术。“老朱”以驰名中外的勐库大叶种茶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普洱茶工艺,经过层层质量把关,生产出了远近闻名的东半山系列品种。2006年,朱卫东的双江沙河乡精制茶厂顺利通过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核查,并取得QS市场准入资格,为普洱茶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茶文化传播机构的王美津博士,在参观访问茶厂时结识了这位“嗜茶无度”饱经风霜的制茶汉子,在品尝了老朱亲手泡就的普洱茶后饶有兴味地在他的居室的墙壁上留下了“吃茶无度”的题字,并附题“双江朱卫东制茶一流”的赞誉。

39、王霞

王霞,女,1960年生,评茶师、茶艺师,思茅市茶叶协会副会长。普洱江湖,王霞无疑是茶坛大姐大。王霞18岁就进入了勐海茶厂,她的青春岁月仿佛注定了与普洱茶息息相关,是茶成就了她的事业和人生。在勐海茶厂,王霞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位主管普洱茶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她到杭州学习,成为当时云南少有的质检员,能分辨出放在她面前的每种茶的茶性,人们都说她很神,每一个细微的味道变化都逃不过她的味觉,凭着这份“内功”,王霞成为了现行的普洱茶鉴定标准起草人、产品质量标准起草修订人、名优产品技术审定人、标准参考样品的制定人之一。1999年至2004年,王霞任思茅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古普洱茶业公司,她既是总经理,又是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人。她精于选料,熟于制茶。2004年冬她辞去原职,独资组建“云南思茅王霞普洱茶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众多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王霞是以自己姓名命名公司的第一家。40、詹英佩

詹英佩,一个貌似柔弱的昆明女子,1986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系,现为云南政协报《观察周刊》记者,云南省茶业协会、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员。凭着自己对故土的热爱,对普洱茶和古茶山人民的热爱,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云南普洱茶历史、古茶山历史和茶马古道的研究和考察。古六大茶山在历史上曾是普洱茶的主产区和贡茶的采办地,书写过普洱茶最为辉煌的历史,因抗战爆发辉煌了几百年的六大茶山茶业衰退,许多重要的史料和史实被掩藏在深山中。为了收集、整理、发掘古六大茶山的历史、文化,寻找明、清时期的古茶园、古村落、古茶庄。詹英佩五年来先后11次走访古茶山,在高山密林中只身徒步行程千余公里,寻访过50多个村寨、100多位老人,拍摄了2000多张六大茶山古茶庄,古茶园、茶马古道、文物古迹留存情况和知情人的照片。为了寻找古茶庄后裔,还赴石屏、元江、江川、思茅、勐海、勐腊等地寻访他们的后人。这样一个弱女子,对普洱茶古茶山文化的研究发掘是如此的深入细微,不仅自费考察、收集史料,绘制古茶山地图,捐出百幅珍贵照片,还最终完成了订正普洱茶古茶山、古茶庄史实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一书。

41、杨崇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药学博士,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与化学研究组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研究等重点项目。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纽约科学院”会员,法国国家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作为一名植物化学家,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着云南茶尤其普洱茶的学术研究状况以及茶叶产业化的发展,并为普洱茶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茶文化的提升、传播,尽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42、劭宛芳

邵宛芳,女,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茶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民盟省委委员、民盟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科协六届委员会委员。在20余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承担过“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文化学”、“高级茶叶生物化学” 及“茶叶品质鉴评”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硕士生课程及全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云南农业大学校公共选修课专用教材《茶文化学》,参编《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园艺百科全书》、参编全国统编教材《茶叶生物化学》、参编云南省农业函授大学教材《茶叶生产知识》等书籍多部。

43、格达娜

格达娜——大型纪录片《最后的马帮》中的女主角,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藏族女性。她20多岁的时候就闯入了男性世界——马帮,以她的果敢、坚毅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并在长期的马帮生活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担任了马帮的马锅头。2005年举办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启程伊始,云南省相关领导就亲自将“马帮大旗”授予了47岁的她。她的一家:丈夫(巴德)、两个儿子、一个侄儿都加入了马帮队伍。他们说,虽然行程很远,但能把家乡的茶叶带到北京,他们是非常高兴的,而且这次的远行,对他们来意义的。

44、杨加龙

杨加龙,男,白族,1960年生人。2004年以个体加工户身份注册双江双龙古茶园茶厂;2005年双江双龙古茶园茶厂成功收购双江县供销社茶厂,年产量达到250吨,成为双江县规模较大的个人独资茶叶精制加工企业。茶厂位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茶厂占地面积4380平方米,已经通过ISO2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现有自主品牌“庄硚”和“勐康”。庄硚古茶系列产品是选用临沧双江大叶种茶为原料,紧精心加工制作而成。产品主要有普洱七子饼茶、各型沱茶、砖茶等,深受广大茶友和消费者的青睐。茶厂生产的庄硚牌普洱七子饼茶荣获2005年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

45、罗乃炘

罗乃炘,1951年生于剑川。1971年,进入下关茶厂。广阔的舞台,为罗乃炘展示其才华提供了自由的空间。由于较高的悟性,不到一年,罗乃炘就被提为车间质量检验员。长期的工作实践,练就了他对茶叶优劣准确而快速的识别能力,被人们誉为“探测器”。同样,在长达10多年的副厂长岗位上,使他精于对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分析和把握。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提出了“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的观点。比温州人的市场意识还早2年多。下关茶厂的产品市场也因之而不断拓展,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先后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云南仅玉溪卷烟厂、下关茶厂两家)和“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先进企业(云南仅有三家)。

1994年8月,下关茶厂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规范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8月,罗乃炘担当起改制后的企业董事长。这时,全国茶叶流通领域正处于改革的浪潮中。两头在外的企业,首先就是把握住两个市场。一个原料市场,一个是产品销售市场。二者缺一不可。

当年,市场疲软,原料价格却一升再升。许多厂商顶不住了。云南其他两个较大的制茶企业也陷入了困境。罗乃炘却对原料大胆提价,对产品进行全面调整,千方百计开拓市场;采取“三定”(定人、定市场、定销售指标)的市场销售办法;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获得国际市场准入权;利用网络技术,建起了“下关沱茶茶文化网站”,同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建立起了业务关系;通过了原产地标记注册。这在云南省茶叶流通领域中为首家;今年9月,公司又荣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金榜,也是云南省的惟一。

46、周红杰

周红杰出生于1962年,云南鹤庆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系茶学专业,一直从事茶学教育及科研工作。1999年,世博会在昆明召开,他参加了世博会茶园工程建设,作为项目的主要骨干,负责茶园中茶文化项目,同时积极开展了普洱茶、有机茶、保健茶、茶叶功能食品以及饮料的研究和探索,主攻普洱茶研究。

在云南农大,他主要讲授《茶叶贸易学》和《茶叶综合利用》等专业课。著有教材《茶叶贸易学》、主编教材《茶文化学》,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绝大部分论文被大型丛书收录并获奖。“普洱茶的特点及健身作用”等三篇论文先后被收入《当代管理艺术》,并获二等奖。论文“保健止咳茶研究”被收录入《中国实用科技大辞典》。其业绩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农林牧专家辞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中国英才》、《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风流人物志》、《中国当代医药界精英录》,并获中国国际名人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养生工程研究院等授予的“全国医药界精英奖”。他目前正在做三个课题:《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品质标准研究》(省级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与保健成分变化的研究》(省教育厅课题),《普洱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农大发展基金)。

47、朱志安

1965年在思茅地委农业办公室,1980年调入思茅市政策研究室担任主任从事农林茶业调研工作的朱志安,注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早在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时候,朱志安就开始了万亩茶园的跟踪调研活动,总结了厂农、商农、乡农、农垦、科农相结合的五条兴农发展之路,并无数次到江城展开调研,写下了《牛洛河之路》的调研文章。

思茅是世界茶叶发祥地,是普洱茶的故乡,但却一直没有自己的茶业协会,爱茶的朱志安坐不住了。2004年初,在思茅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朱志安与同仁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于2004年8月18日,成立了思茅市茶业协会,茶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茶企业之间不能说长道短,而是要取长补短。”朱志安说,我们需要的是叫得响的品牌,是能弘扬民族文化并将民族文化融于企业文化、融于产品的特色品牌。

48、冯炎培

冯炎培,经济师,男,大理白族,生于1939年4月,中共党员。原任云南下关茶厂厂长、党委书记、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冯炎培1952年进入下关茶厂工作,先后担任过物资采购、茶园负责人、车队负责人、车间主任等职务,从事茶叶工作近50年。1982年1月,在全省茶叶生产不景气的时侯,他受命担任厂长。冯炎培同志担任下关茶厂厂长的近20年间,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科学管理、从严治厂。他以丰富的制茶经验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潜心研究探索云南沱茶的最佳原料配比,提出了恢复传统的加工工艺,使“云南沱茶”的外形内质更加完美,产品质量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得到了国家质量部门的认可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他十分注重新产品开发,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先后联合研制了“沱茶•珍珠草(护肝)袋泡茶”、联合开发了“云南三宝”;他努力发掘传统茶饮,闻名遐迩的白族三道茶是采用下关茶厂生产的三种名茶,即:云南沱茶、感通茶、苍山雪绿茶,而这三种名茶均扬名中外。

49、曾云荣

曾云荣,男,拉祜族,生于1942年9月29日,高级农艺师、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云荣1961年从云南大理农校茶叶专业班毕业分配到勐海工作至今,一直都在与茶叶打交道。可以说,为古老茶乡勐海茶业发展献计出力是他今生最大的心愿和无悔的选择。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对勐海茶业的历史、现状作过调研。他根据勐海茶区茶株稀少,老茶树多,树势差,产量低,而茶叶又是当地居民尤其是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一实际,把改造老茶园、建立新茶园作为振兴勐海茶叶生产的主要战略任务来开展。20世纪70年代初,他曾在勐遮乡景真村蹲点达8年之久,先后建立试验示范茶园521亩,公社茶山6个、大队茶山74个,茶园面积计32000亩。

20世纪80年代在勐阿乡南朗河村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其中一亩茶叶产量达260.65千克,而改造前每亩平均单产只有21.1千克,以后,勐海县政府根据这一成果实施改造老茶园10万亩,单产目标100斤的“101”基本茶园建设工程,到2000年时实际已完成100634亩改造任务。他还组织实施建立茶叶技术辅导站、茶叶技术推广站、茶叶生产示范站、茶树良种繁育场,还设计组织实施“茶樟间作”、“茶树丰产栽培”、“茶园综合技术栽培试验示范”、“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并获得成功。曾云荣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传帮带培养乡土人才36名,其中农艺师5名。此外,与县职中联合创办茶叶高中职业班3个、学生147名,培养茶叶技勐海县茶叶生产、加工、科研的中坚力量。

50、何仕华

何仕华,男,四川通江人,1942年生。原思茅地区外经贸局副局长,普洱茶研究会副会长,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副秘书长。何仕华从事茶业和对外贸易经济工作40余年,对行业管理、茶叶技术推广、茶树栽培管理、初精制茶加工、名优茶开发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深入边远茶区解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疑难问题,举办茶叶商品基地建设、茶树栽培等短期培训班。先后在惠民、黄草坝、朗勒、景迈等地蹬点,组织指导新茶园建设,主持和参加 25个茶叶项目基地论证、实施项目、组织发展密植速生高产生态有机茶园20万亩。孟连县朗勒茶树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何仕华说,他这辈子最爱的事就是研究保护古茶树。自1984年至2005年的二十年间,他多次跋山涉水、深入原始森林腹地和边远山区,并对小景谷、老乌山、景星、邦奈、佛殿山等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澜沧景迈万亩古茶园进行调研,对镇沅和平乡千家寨野生古茶树植物群落进行考察。

何仕华还带领思茅普洱茶艺表演队,到泰国表演由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饮茶习俗组合而成的民族茶艺,以“清、敬、和、爱”的茶艺精髓,展示地方民族茶饮文化,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云南的普洱茶文化。

51、林超民

林超民,男,汉族,1945年8月生于云南省保山市。1995年3月担任云南大学副校长。同时兼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云南历史学会会长、中华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汉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副会长、云南民族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历史学、民族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云南大学林超民教授提出,云南茶业界应致力于为把普洱茶从农副产品提升到文化产品的定位而努力。与普洱茶结缘,源于大学毕业后在勐海茶厂当工人。那时,他对普洱茶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贸易等各方面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认识,又站在自己所学专业的角度上,把普洱茶文化和历史学、民族民俗学结合,先后发表了《普洱茶史话》、《普洱茶与少数民族》、《普洱茶散论》等论著。他认为:普洱茶不仅是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纽带和象征。在普洱茶宣传上,林超民教授认为,普洱茶暂时是有茶类无品牌,产品定位更是只在农副产品,普洱茶的宣传与推广,一定要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并且一定要注意到其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少一点商业附会,多一些文化附加值。

52、艾田

艾田爱茶,几十年如一日地爱,堪称当今云南茶界一大神人。凭着自己悉心研究多年得出的对普洱茶茶色、茶形、茶味、茶气、茶性、茶理、茶义、茶境、茶情的准确理解,于1994年开设“百茶堂”。由他制作的“陈香”普洱茶荣获中国茶叶学会“中华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艾田懂茶识茶,艾老师之名,当之无愧,他的普洱“茶经”曾令台湾“普洱茶王”邓时海教授为之惊叹,并由此结下深厚友谊;他的茶艺引来了无数中外爱茶人前来拜师学艺,门中数十弟子个个是品普洱的高手;他的百茶堂令无数鉴茶、品茶、购茶学茶者神往不已。

静、直、和、清、敬,是茶友总结艾田做人之德。在创出品牌后,甘于静守一堂,把售茶的所有利润统统买成自己喜欢的各种普洱好茶收集,或取出给来品茶的朋友分享。好茶润出了艾老师的淡泊个性,也滋养了茶人的才情才艺,艾老师不仅是个茶专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百茶堂中那一枚枚盖在茶堂出品的茶包上的各式押印均出自艾老师之手。

53、王树文

为人处事质朴谦和的王树文,很难让人把他与什么“创意”、“奇思妙想”等词连在一起,但普洱茶文化却永远不能忽略王树文,不能忽略他几项非常重要的创意和奇思妙想。

这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他的内秀,爱读书,喜艺术,培养了他被人由于质朴谦虚而忽略的内秀;第二个原因更重要,发自他事茶爱茶的心性之真;

1989年初夏,发起云南11位书法家书写不同风格的“茶”字108个,寓意茶寿,深得社会欢迎,甚至到了现在,这“百八滇茶万里香”更成了茶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 组建了“云茶苑”民族茶艺表演队,亚运会期间领队在首都表演,轰动京城茶界;随后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表演,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形式美丽和内涵丰富的云南民族茶文化;

巴达山大茶树不幸遭到雷劈,劈断十多米,王树文费尽心力从当地运回一段树干,使之免遭柴薪之用。这段古茶木,王树文请剑川木雕高手雕成神农之像。以古茶树为奉祀茶祖之用,茶心茶想,令人感念;

最早有意识地系统性收集整理云南民族饮茶习俗,并且对很多茶俗作了命名:如基诺族的凉拌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龙虎斗等,开研究的另一领域。

54、何健玲

何健玲爱茶、喜欢与茶有关的-切事情。她热爱茶文化,和张顺高、周红杰、艾田等人共同发起、组织、成立了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并任常务理事。她还积极参加各类茶文化活动,诸如2000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2001在思茅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在四川雅安举行的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

她开的“庆茗园”目前是“云南茶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理事单位”、云南省首批29家普洱茶文化精品店之一,2005年被认定为“四星级茶馆”,同年入选“全国百家品茗佳处”,此外,“庆茗园”还取得了培训、认证“茶艺师”的资格,而何健玲早于2004年便获得了高级茶艺师的资格并在当年的首届“世博杯”茶艺、花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茶艺个人赛银奖。茶是怡情养性的灵物。何健玲说,茶是有灵性的东西,喝茶讲究的是茶缘,人与茶的缘,也是人与人的缘。她还有一句经常说的话:“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55、段国成

段国成,生于1955年,云县涌宝镇人。1979年至1986年在云县茶厂成品车间工作,历任车间副主任、主任,半成品组组长,精通茶叶筛制和审评。1990年至1997年任茶厂副厂长、厂长,熟悉茶厂综合管理和营销。1997年至2002年任临沧双银茶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研制出CTC绿碎茶,已申报专利。2003年任云南临沧交通运输集团云县天龙公司总经理。2004至今任云县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

2002年3月,他提出了在茶房乡境内创办“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论证,并毛遂自荐担任法人代表,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功夫不负有心人,段国成宏观上的远见卓识,微观上的慎密思考,项目论证获得一致通过。2002年5月奠基开工,2003年4月投产。

茶厂建好了,选择什么样的设备的问题又摆在了段国成面前。于是,他给股东们出了这一个考题:“选什么样的设备为宜?”股东们面面相觑,最后请他拿主意。段国成提出3点建议:“

一、嘉木必须选购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线一条,保证24小时加工生产14万斤鲜叶。

二、必须配备有传统制茶工艺和现代制茶工艺相配套的机械3套。

三、必须在临沧地区首家采用蒸气杀青和烘干工艺相结合的设备。”嘉木公司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思路,采取“利益共享和利益的二次分配”的办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公司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各部门合力攻坚,实行定单收购,分户管理,做得越好公司越扶持等措施,推动云县近10万亩茶园低改高或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今年又在野鸭塘茶园发展了1000余亩高优生态茶园。

56、周德光

周德光,1946年出生在普洱,12岁被招工到普洱集团从事文艺工作,1984年调到普洱群众艺术馆做文艺辅导,1987年又调到新成立的地区旅游局,1998年退休。作为一个民间茶人,周德光呈现给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他那颇有几分霸气的品茗心得,也不仅仅是他侃起茶所表现出的狂傲不拘的个性和言辞间闪烁着的口若悬河的机智。说得一腔好“普洱”,做得一手好“乌龙”,更是让人称之为“怪”。性情豪放的周德光则索性自号“茶怪”,面对着人们的不解与质疑,努力在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辟一席之地,成就着他“世界茶源、乌龙归宗”的梦想。周德光说:“我要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思茅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一说寻找更为全面的佐证。”

第五篇:指界通知书

指 界 通 知 书

市农业局单位(或个人)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决定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城区范围内开展变更地籍调查工作,特定于2007年7月15日8时到民主街56号(现场或指定地点)进行变更地籍调查。请你单位(或个人)届时携带有关权属材料证明,派代表到现场共同指界。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盖章)2007年7月13 日附:

单位应携带以下材料(提供原件,提交复印件):

1.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

2.土地证;

3.土地批文、批复及附图;

4.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合法产权证明。

个人应携带以下材料(提供原件,提交复印件):

1、户主身份证;

2、户口本;

3、土地证;

4、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合法产权证明;

5、有关土地权属证明。

下载平凡的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凡的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界·尚通讯

    “界·尚”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展 暨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 付婧淑 丁晓彤)2011年9月8日14点30分,在济南园博园第五会议室举行了由中国美......

    诗界革命

    摘要:“诗界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诗歌迈向近代化的开端。早在“诗界革命”这一口号未正式提出前,近代诗坛已呈现出变革的趋势。“诗界革命......

    《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平凡

    “平凡”之中不平凡 ——记应城市“十佳师德标兵”、实验小学教师曾金美 “每天多用心一点,多尽力一点,让每只小鸟能飞翔蓝天,让每朵小花灿烂春天。”曾金美信守着这一信念,31年......

    中国汽车界十大名人

    “狂妄”王传福去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狂言“比亚迪到2025年要做到单一品牌世界销量第一”,使王传福给媒体留下了“狂妄”的印象。到了今年,王传福狂性不改,又高调宣布,要赶在......

    知识产权界的甲乙丙丁

    知识产权界的甲乙丙丁 靠知识产权吃饭的人里,有这么四方,比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少了两方。 甲方是需求方,乙方是服务方,丙方是裁判方,丁方是关联方,想想都觉得很有意思,任何行业都自然......

    界小节能减排

    2011年春五里界小学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小结 根据区教育局通知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校园师生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重点,以师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为主线,切实加强全体师生的节能......

    界牌中心小学2011

    界牌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10-3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