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框题二依法纳税示范性教案

时间:2019-05-15 08:1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课框题二依法纳税示范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课框题二依法纳税示范性教案》。

第一篇:第九课框题二依法纳税示范性教案

《经济生活》第九课框题二:依法纳税

大埔县虎山中学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能够区分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能力目标】剖析一些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事例,说明公民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纳税光荣,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欠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2、教学重点:依法诚信纳税的必要性。

3、教学难点: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

4、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讨论法、观察法,辅之以问题探究法、导读法。

5、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探究:

1、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

2、公民自觉诚信纳税的必要性。

3、四种违反税法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导入新课)通过投影探究问题导入。

二、依法纳税

1、纳税人与负税人

(1)纳税人

(2)负税人

(3)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

一个单位或个人成为纳税人的条件: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结合税收的种类分析)

通过P85页探究活动和投影实例掌握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

(过渡)税收不仅跟个人关系密切,跟国家也很密切。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什么?纳税工作没有做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投影讨论题,结合P85页的张大爷的事例,引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自觉诚信纳税的必要性(为什么?)(2)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处罚

结合P86页的漫画、探究问题及投影一些案例了解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用表格分析法分析四种违法税法的行为(含义、手段)及其联系 ①偷税 ②欠税 ③骗税 ④抗税

注意:骗税与偷税的主要区别,骗税是骗得税收优惠,偷税是设法隐瞒应税收入。

(总结过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有一部分人无视法律的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做出一些与法律不相容的事情。保证按时、按质、按量纳税,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税务机关很头疼的一件事情。下面大家就如何保证依法纳税,不使税收的流失这个问题,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分析?可以畅所欲言。(3)公民要增强税收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相关链接P87页 了解发票的相关知识

投影税收宣传标语(课堂总结)见投影。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同时我们要增强纳税意识、监督意识。

(课后作业)见投影。

(2006年12月14日)

第二篇:第八课第二框题 征税和纳税(教案)

第八课第二框题 征税和纳税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税种的基本构成要素、增值税的内容及其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3)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重点:

1.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 1.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四种违反税法行为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提问:国家的钱从何来?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税收)

二、探究新知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点拨:税收的主体、目的、手段)(点拨: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关系)

2、我国税收的种类?

五大类:

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点拨: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从我国税收性质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是实现各项职能的保障;

3.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各项服务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4.公民应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1)、关注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小结(略)

四、练习(略)

板书设计

第二框题 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强制性(2)无偿性(3)3.我国税收的种类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1)偷税(2)欠税(3)骗税 3.增强公民对税收征管和使用的监督意识

教学反思

固定性 4)抗税(

第三篇:教案 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

教案 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第一项目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合法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的经济权利,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

2、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2、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目是“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的第一目。这一目从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和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增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教育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它和第二目“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第三目“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共同说明经济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我国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目设置了两个层次: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教材通过图片、法律条文的规定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同时尊重、维护别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现实生活实例和法律条文,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知道这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了解遗产继承的方式,明确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当未成年人被侵权时,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既是本目教学重点,也是本目的教学难点。之所以是重点,因为财产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其他权利如财产继承权则是这一权利的延伸和体现。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听到、看到、接触到较多的是公民的私有财产权问题,弄清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非常重要。说是难点,因为对私有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项权能的相互关系,学生较难理解,疑问可能较多,解决学生的有关疑难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两点,从学生较为熟悉的问题入手,深入浅出,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是本目的教学难点。因为要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有关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和维护继承权的方法,涉及到《宪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日益重视,法律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知之不多,当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通过课堂教育使其了解相关知识,不仅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而且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的财产,使其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借助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再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理论知识点。最后由教师精讲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的原则,采用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为辅,注重学生道德认识的培养及道德行为的转化。

五、教学准备

1.理论准备。学习《宪法》、《刑法》、《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等法律关于“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继承权”的相关内容。

2.事例、资料的准备。如搜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的图片、漫画、案例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现实生活中关于财产纠纷的案例;通过上网等渠道搜集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规定。

六、教学过程:

环节

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图片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于2007年3月制定出台的《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物权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私人的继承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材料,谈认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消费者权,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教师归纳小结、引出课题:在现代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消费者权,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设计与本目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都拥有一定的财产。那么,财产属于谁?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获取和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财产留给谁?我们有没有财产继承权呢?引入本目教学。

多媒体课件展示: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环节二:学法维权——引导学生认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一)走近财产权——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起学生对财产权的关注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李某该不该把钱还给王某?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总结:这需要我们去了解财产的归属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合法财产所有权。

(二)认识财产权——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页的相关链接,联系图片回答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1、拖拉机就是该农民所拥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农民拥有这台拖拉机后对该拖拉机分别行使了哪些权利?。

3、他为什么能够拥有这些权利?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该农民在买回这台拖拉机后便拥有了这台拖拉机的财产所有权。因此他分别对这台拖拉机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四项权利就构成了财产的所有权。该农民之所以能够对这台拉机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就是因为该农民对拖拉机享有财产所有权。

课堂活动

(一):现场采访——你如何安排自己的压岁钱?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自己的事,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采用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突破本目教学难点之“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理解私有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项权能的相互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教师总结前面所学,告诉学生: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当公民对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时,公民才享有财产所有权。

在这四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的处分权,因为其他三项权利其他公民是可以分享的,而唯独处分权只能由财产所有者行使。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回放——李某该不该把钱还给王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捡到的遗失物,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才拥有合法财产所有权。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因此,李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李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捐出,属于越权支配,在失主追讨这笔钱时,理应承担返还义务。

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讨论——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合法财产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呢?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的财产哪些属于合法的,哪些属于非法的,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

A、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 D、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 B、毒品 E、捡到遗失物据为己有 C、通过抢劫得来的5000元钱 F、公民在书店里买的书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如选项中的 A、D、F 就是合法财产,而选项中的 B、C、E 就是非法财产。其中,毒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其它两种则是取得财产的方式和方法违反法律规定。

教师继续提供材料并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国家法律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材料: 相关链接

1、民法通则75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2、民法通则79条第1款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该条第2款规定:拾得的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三)感受财产权——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追踪

王某要求李某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1)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维护了王某的权利?(2)人民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待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归纳提升: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民法通则》,采取民事法律手段维护了王某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我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共同探讨

案例一:宁某在某市有一套住房,产权归其所有。2001年初,宁某去省城儿子家暂住,将自己的房子租给王某,租期3年。2004年3月房屋租期届满,宁某返回故里,要求王某腾房。王某以找不到其他住房为由,拒绝腾房。宁某只得同意王某再租1年,他们夫妇到女儿家暂住,1年后王某还不肯腾房。宁某无奈,只好一纸诉状将王某告到法院,要求王某返还财产。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的行为是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判决:被告王某返还侵占的原告之房屋,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0元。

案例二:外地来京的无业人员张某、李某等组成盗车团伙,疯狂作案三十多起,盗得摩托车、电动车数十辆,还有两辆小汽车,价值50多万元。2005年1月该团伙被公安机关破获,张某、李某等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6年等。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回答:案例一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第二组回答:案例二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 两组共同回答: 人民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待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归纳提升:

1、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2、案例二中,审判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采取刑事法律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3、两案的审理共同说明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教师继续提供材料并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材料: 相关链接: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运用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

我国刑法设专章明确规定了侵犯财产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并对其规定了最严厉的刑法处罚措施。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通的方法。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资料:

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王某和李某等四人在一起打麻将。最后,李某输给王某1200元钱。由于当时李某钱不够,王某便让李某写了所欠700元的欠条,说好过一个月后还清。2003年2月,王某要欠款时,李某拒不给钱。王某一怒之下凭借欠条将李某告上了法庭,请求法庭为自己追回李某所欠的700元钱。经法庭审理判决,李某给王某所写的欠条无效,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法庭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习的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的内容,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据法律予以追究和处罚。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四)维护财产权——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课堂活动

(二):小品表演——张浩一怒之下把小明的文曲星摔碎了,小明该怎么办?

教师引导学生为小明出主意。在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总结: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资料:

农民甲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一天,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次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就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同学代表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请第二组同学代表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问题,既拓展了教学时空,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明确必须采用正当方式维护合法财产不受侵害,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也有利于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环节三:学法维权——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教师引导: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积累的这么多财富,我们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可一旦人死去之后,该怎么处理这些遗留财产?遗留的财产该留给谁呢? 这时就出现了财产的继承问题。通过继承来完成对死者生前遗留财产的处理。伴随着继承,就出现了一项新的权利———继承权。那么,什么遗产、什么是继承权?哪些人能成为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法律又是如何保护公民享有这一权利的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一)“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把学生分为两组,自读课本,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回答问题,展开竞赛。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展开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分组知识竞赛,本层次的基本概念和简单问题学生就可以理解和掌握

(二)“思”——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理解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资料:

王某全家三代七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退休在家,弟弟是某中学的教师,儿子小明刚读初中,养女小红读小学。王某夫妇开办服装店,已有存款 42 万元,王某个人财产还有图书、字画等。天有不测风云,王某因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自己的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

在学生阅读案例材料之后,教师引导设问:谁是被继承人?谁是继承人?遗产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在上述案例中,死者王某遗留下了财产,因此死者王某是被继承人;王某的妻子、儿子、养女、父母、弟弟都在继承人的范围内,因此他们是继承人;王某和妻子合办的服装店、存款中属于王某的那一部分以及王某自己的图书和字画属于遗产;上述继承人中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就享有了财产的继承权。

教师进一步设问:假如王某的妻子以王某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为由,不同意将图书、字画给王某的弟弟。你同意王某妻子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这涉及到公民的遗产继承方式。依照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王某临终前立有口头遗嘱,把自己的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所以王某的弟弟有权继承王某的图书和字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材料: 相关链接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继承人应按照什么方式继承遗产?如何继承?王某的养女是否有继承权?为什么?遗产分配时,能不能给儿子多分点,给女儿少分点?为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

遗 产

配偶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其他继承人应按照法定继承来继承遗产。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遗产分配要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和睦团结、互谅互让、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根据婚姻法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养女小红享有继承权。也不能给儿子多分点,因为遗产分配要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

(三)“行”——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财产继承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资料:

2003年11月25日,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工柳某突然病亡。当安葬完柳某后,柳某11岁的养女柳莹却进不了家门了,因为父亲生前购买的三套房子一套被姑姑强占了,一套住着租户,另一套则是铁将军把门。小柳莹幸被好心人收留才免遭流落街头之苦。小柳莹的姑姑说,小柳莹不是他哥哥的亲生孩子,不应该有继承权。这件事让同学们十分气愤„„

课堂活动

(三):模拟法庭——我来断案 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律师、被告代理律师,展开庭审辩论。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小柳莹享有继承权。在这里,小柳莹的合法的继承权被侵害了。在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继承权。

环节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我国制定并运用多种法律,采取不同方式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遭到侵犯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表明()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B.我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C.私有财产比公有财产需要保护 D.私人的所有财产都应保护

2.在我国,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A.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B.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C.通过行政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D.通过宪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3.我国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在法定继承当中分成两个顺序,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继承顺序的是()A.子女 兄弟姐妹 父母 B.配偶 父母 外祖父母 C.子女 配偶 兄弟姐妹 D.配偶 子女 父母

二、非选择题

4.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擅自将甲的DVD机以650元的价格卖给丙。甲从国外回来后,得知自己的DVD机被乙卖给丙,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争执不下。请同学们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

(2)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3)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二、非选择题 4.(1)属于甲。

(2)通过民事法律的途径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3)依据民事法律,首先确认财产的所有权,然后判决返还原物。拓展资料:

1、养子继承遗产案

案例:钱某夫妇膝下无子,于1986年收养孙某幼子为养子,改为钱姓,叫钱振兴,在振兴13岁时,钱夫妇先后病故,留下了住房5间和15万元的遗产,钱某的弟弟见其哥哥留下大笔产业,以钱振兴是养子,不是钱家血亲不能继承财产为理由,阻挠振兴继承遗产。孙某得知此事后,据理力争,钱弟说:“振兴是你的儿子,只能将来继承你的财产,不能继承钱某的遗产。”孙某说:“振兴已过继给钱某,他姓钱不姓孙,他养父的财产只能振兴继承,我百年后的遗产,他不能继承,两个人争吵不休,无法处分,孙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评析:我国婚姻法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子女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也就是与生身父母脱离了关系。在钱家钱某与钱振兴父子,收养关系一经成立,取得了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有权继承养父母的遗产。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及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女婿均为法定继承人,其中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和父母。《继承法》第10条规定:“本法所说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因此,钱振兴依法可以成为钱某的第一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其养父母的财产,至于钱的弟弟在其兄养子钱振兴在世时他无权继承其兄遗产。

2、新宪法修正案开辟我国私产保护新时代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作了与时俱进的重大修改,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从理论上讲,通过修宪完善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这次宪法修正案适应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提升了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地位、加大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力度、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等,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一言以蔽之,财产权是宪政的基石、人权的屏障、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繁荣的枢纽,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也是维系人类自由与尊严的根基。财产权堪称孕育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温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等规定的入宪将开辟我国私产保护新时代。

第四篇:文化生活第九课检测题二

文化生活第九课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08年8月6日,以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倡导忠贞爱情,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第三届河北省‚七夕‛情侣节暨第四届‚中国邢台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隆重开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需要充分加以利用。据此回答1~2题。

1.在传统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

B.马克思主义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弱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D.“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2.下列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内涵要求的是

①来自于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②反对一切落后腐朽思想③鼓励文化创新④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08年8月20日,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宣传部长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江西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在巩固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下工夫,在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下功夫,在满足群众需求、保障文化权益上下工夫。据此回答3~6题。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

C.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

D.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革命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判断我们的文化性质和方向是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A.是否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是否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C.是否坚持贯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D.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6.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满足群众需求,就要

①尊重人民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和多变性②尊重多样性,整合差异性③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B.①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08年8月21日,《文汇报》载文指出,80后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社会巨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之中。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使他们非常重视个人利益,这一功利性特点常使我们担忧。‚5〃12‛绽放了80后的精神世界:在生存机会前的彼此谦让、蜂拥而至的志愿者、争先恐后的献血者……说明80后心灵深处依然澎湃着只需某种触动和激发的高尚情感,我们更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引导他们直面时代挑战,坚定理想信念。据此回答7~10题。

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十七大进一步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指针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③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④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科技、经济发展之迅猛,社会变化之深刻,多元文化碰撞之激烈,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得传统文化元素、价值规范受到了巨大冲击,弱化了它对80后的吸引力和整合力,加剧了代际差异,形成了某种传统“断裂”现象。面对80后对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的困惑,必须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要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就必须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0.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既要“尊重差异”又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说法的有

A.坚持优秀文化,反对反动文化

B.文化发展要坚持“和而不同”

C.文化具有包容性,接受一切外来文化

D.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北京奥运会筹备的7年,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发展并接受检验的7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科学发展观、和谐世界理念的集中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既吸纳了近几届奥运会的先进理念,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据此回答11~12题。

11.科学发展观

①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之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②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③是国家实现经济、科学、文化现代化的绝对真理④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3.2008年8月25日,北京奥运圣火缓缓熄灭。奥运会向全世界都最好地展示了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最新进展。“北京奥运给中国城市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提供了一种标尺,让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环境可以如此美好,生活质量可以如此提高,公共管理可以如此高效。同时,对于我们的政治文明也是一次巨大的促进。这启示我们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B.只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实现

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14.2008年9月5日开幕的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证明价值、实现自我的聚会。他们一方面用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来实现生命价值,另一方面又用厚德载物、超越自我来塑造社会价值。这对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启示是

A.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B.文化教育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

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应首先发展教育、科技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促进文化产业化

15.长沙慈善会从2008年8月29日开始,以现金存折的方式将500万元政府慈善助学金发至寒门学子手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慈善助学,除了市本级500万元助学外,各区、县(市)另投入资金458万元,救助学生2548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发展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C.教育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教育的发展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008年8月21日,连云港市新出台的市级文化事业建设费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由市组织的重大(重点)公益性节庆文化活动等,均可申请获得财政资金补助。据此回答16~17题。

16.上述做法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7.之所以对公益性节庆文化活动进行财政资金补助,是因为

①发展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内涵之一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之一③社会效益是在先进文化发展中居于首位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充电”、“考本”、“学习型”、“知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上述情况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时间呼唤着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③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2008年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北京的残疾人感受到了这种改变,公共场合完善无障碍通行有目共睹,奥运会、残奥会场馆为残疾人准备了专用通道。登长城,游午门,坐着桑塔纳游览北京„„这些以前在残疾人看来遥不可及的事情都得以实现。这些助残活动的开展,彰显了人们

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②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③奉献爱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物质生活充实,道德意识增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如漫画所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

①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③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

④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中华民族的奥运梦想,始终与民族复兴之路联系在一起。北京奥运会犹如巨大的磁场,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续为民族复兴团结奋斗的决心。

在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看来,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民族梦圆的时刻,更是一个民族振奋精神的新起点。‚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之一,就是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卸去自鸦片战争以来形成的‘我不如人’的历史包袱,对我们更好地融入世界,更好地为世界作贡献,会起很大的作用。‛

北京奥运会,是一条纽带、一股‚和‛风,为致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北京奥运会的文化交流,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重要契机,和谐文化、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什么作用?如何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正确方向?

22.2008年7月3日,一年一度的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文化部党组副

书记、部长蔡武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蔡武强调,在最近一个时期,迫在眉睫的是要抓好地震灾区灾后文化重建的相关工作,切实办好配合北京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大文化活动。在做好以上当前工作的同时,还要着眼长远,着力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繁荣文艺创作、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法规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付出巨大努力。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和大局的要求,要进一步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围绕大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要发展繁荣,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2)联系自身生活,请就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向学校提出3条建议。

23.2008年8月19日晚,由广西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统一部署、防城港市交警支队和港口区交警大队联合组织的‚2008广西交通安全文化下乡活动防城港市百场文艺演出进乡村启动仪式‛暨首场文艺演出在防城港钢铁项目拆迁户临时安臵点——企沙镇万头村拉开帷幕。组织者把这一活动的首场演出安排在安臵村,既是对钢铁项目的支持,为拆迁户服务,丰富安臵点的文化生活,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临时组建起来的大家庭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拆迁户的交通安全意识,树立依法交通的观念,进一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当晚的文艺演出有歌曲演唱、舞蹈表演、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中间还穿插有交通安全知识有奖抢答。安臵村的群众度过了一个快乐又有收获的夜晚。为文化下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下乡有何意义?

24.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79号)的规定,按照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的总体工作部署,2008年8月13日,文化部就扶持我国原创动漫产业发展提出《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动漫文化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只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答案

1.A2.C3.A4.D5.D6.D7.C

8.C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观点的辨别能力。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所以②③是错误观点,含②和③的选项是错误的。故选C。

9.C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排除②。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是对题目要求的重复,故舍去。所以选C。

10.B既要“尊重差异”又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既体现了思想的兼容,也体现了差异的保存。

11.A12.D13.D14.A

15.B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故A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C错误;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D错误。

16.A17.A18.D

19.D从题干可以看出,助残活动,彰显了人们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奉献爱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助残活动属于人们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物质生活无关,故④不选。所以正确答案要选D。

20.A

21.(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②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2)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1)①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④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⑤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⑥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①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感悟当代先进文化,使全体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3.①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④对全省的文化下乡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4.(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才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2)在多种文化并存的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特征,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既符合文化发展的特点,也会使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吸引力。

(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的伟大实践。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第五篇: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_开拓创新教案

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三、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四、教学方法:自学探究、讨论法、层层剖析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自制课件,VCD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师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这个故事,有人说愚公非常傻,不值得提倡?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学生1:我同意,因为搬家要比移走两座山容易,而且也是人、财、物的浪费。

学生2:我不同意,虽然愚公的做法不值得学习,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3:我也不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没有愚公的执著,也不会感动玉皇大帝,把山搬走。„„

(二)代代相传的精神

活动一:阅读教材P118的材料,思考

1、你能归纳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吗?

(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

(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

3、你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这一主题吗?

(答:后羿射日;有巢氏经过无数次观察、实验,教人构木为巢;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红军长征;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等。)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问题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P118下、120中)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最充分体现

活动2:阅读教材P119中的图片和文字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如何体现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

(答:井冈山精神:面对艰苦生活和强大的敌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发展根据地农业生产,创建军需工业,创办造币厂和公卖处,开展熬硝盐运动。组织红军将士挑粮上山,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历史上的奇迹。长征精神:英勇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百万国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纵横14省,跨越千山万水,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长征这种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将永载史册。)

3、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已不再是亡国奴,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园,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都不能丢掉它,仍要将其发扬光大。有过辉煌历史的“大渡河连”的驻港部队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指导学生看教材120页,驻港部队的官兵是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

活动3: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你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答:第二个对的。因为: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巩固目前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实现共同理想,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性伟大事业,需要崇高精神支撑和推动的事业;③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决不能自满、停滞。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做到与时俱进。那些借口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的说法,实际上是懒惰、消极、不思进取,没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思想落后腐败的表现,是极为有害的。)

正如邓小平和胡锦涛所说的:

(三)艰苦创业 与时俱进

活动四:结合教材121页,从两代“铁人”的身上,说说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无私奉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发图强,拼搏奉献,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多方面。

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两代“铁人”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克服了困难,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丰富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

1、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在人类社会上,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发明、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的建造、人造卫星的发射、基因和纳米技术的发明;从仓颉造字,到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新航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条件好多了,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实践取得成功,就必须使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要把握时机,充分利用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争取更大的进步。

问题2: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答:⑴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这、精神的结晶;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⑵在不同年代,艰苦创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2、艰苦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活动五:阅读教材P122中文字和材料,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答:①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成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②它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何时都被视为成就事业不可少的精神力量;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种精神支撑和推动;④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问题3:艰苦创业精神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何关系?

[答: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⑵伟大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⑶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活动六:阅读教材P123中文字后思考,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答:①生活俭朴,不攀比,不讲排场,不乱花钱,把钱用在关键的地方;②勤奋学习,顽强拼搏,知难而进,勇于开拓创新;③积极参加值日和其他公益劳动,主动做家务;④节约水电、粮食,爱惜书籍和学习用品,不破坏学校公物等;⑤发扬“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传统。

在不同年代,艰苦创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时代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注意积累,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课堂小结:

新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布置作业: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3、艰苦创业精神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何关系?

4、练习册相应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二、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最充分体现

3、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二、艰苦创业 与时俱进

1、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

2、艰苦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下载第九课框题二依法纳税示范性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课框题二依法纳税示范性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

    第三框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精选五篇)

    第三框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识记纳税人的含义,我国的主要税种及其纳税人。理解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主动纳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2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4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班级:高一年级讲课时间章节:第五课第二节第三框计划课时数:一课时课题: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学阅读、讨论法、讲授法教学仪器:幻灯教学目的及要求知......

    高一政治必修1教案9.2 依法纳税

    高一政治必修1教案9.2 依法纳税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纳税人、负税人 2、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案 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政治组陈小平一、教学目标:知识:识记纳税人的基本含义,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能力:提高学生比较鉴别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二)-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通过学习,在学生中可以开展拥军优属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

    国家的本质(第一框题)教案

    国家的本质(第一框题)教案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综述 第一框题 国家的本质一、课程标准: 第一框题 国家的本质 .1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