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指导语言积累滋润自由习作田园
丰富语言积累 肥沃习作田园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大语文观也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美好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宇宙天地、山水花木、虫鱼鸟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中单纯有板有眼的习作方法的指导,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应做好做深“积累”这篇文章。
一、沉淀积累,厚积薄发
小学生首先应向书本学习,书本是教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学生应背诵教材中好的词句、经典段落,日后在写作时可以随手取用。学生阅读还要向课外书籍进军,不能只局限于看作文书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一讲到写作,我们的学生就大量购买作文书,苦读背诵,写作时生搬硬套,脱离了作文书,又不会写作文了。学生阅读时,除了背诵好词佳句外,还可以搜集优美文段摘抄下来,积累语言。教师可以要求班级每个学生自设一个《摘抄本》或《采蜜集》,把平时在阅读中遇见过的,自己又特别喜欢的好词名句摘抄或粘贴在本子上,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再次扩充词汇,达到积累的目的,为日后的写作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二、应时积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几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三、关注学生文外功夫——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
在祖国六十华诞庆祝前夕,学校组织庆国庆大型古诗美文诵读活动,学生对学校“十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感怀祖国的习作练习,学生习作题材和体裁都较广,有写赞美祖国的诗歌(《祖国山川美如画》),有写对祖国未来美好图景设想的想象文(《假如我是一名桥梁专家》),有写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讴歌,还有的同学写了游记……“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记忆犹新的是区教研室穆健老师在聆听我执教的《----的手》这篇习作时,当我由图片谈起一双又粗又干裂的手时,一个孩子哭了,他回忆起自己的爸爸在瑟瑟秋风中、在严寒酷暑中修鞋的情形,他没有为此感到羞耻,他在文中自豪地写道:“我爱爸爸这双手,这是一双温暖的手。”当学生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活动中引导习作。
四、展现生活情境,促进生活积累
(一)描画校园生活。校园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校园生活里,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诗意的校园环境。如每周星期一的升旗活动,每周星期三的班队会活动、以及学校组织诵读经典、作文竞赛、口算比赛、科技航模等活动或比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真选取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情趣性的情景,结合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写作,调动学生去描绘生活,赞美生活。
就拿我校首届“乒乓我最爱”活动来说。在活动过程中,我抓住契机,让同学们在课外搜集有关国球、国球运动员及其比赛规则等资料,再安排几个性格外向、敢说敢问的学生充当小记者,而性格内向、平时写作也一般的学生充当记录员,对平行班的同学进行了关于此活动的即兴采访。后来交上来的广播信息稿中,学生的作文个性便丰富了,有的学生把练习打乒乓球比作一场攻坚战,有的把自己比作“一位手持镰刀割麦的收获者”,达观的学生在习作中更多地描写自己愉快的心情,争强好胜的人则为了输给对方一个球而耿耿于怀。平时写作一般的学生因为经历了一次采访,从他人处得到启发,也写得比较灵活。
(二)享受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我要求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送上一份礼物,做家务事,组织家庭联欢会等,再要求学生进行有关亲人的爱,家庭劳动的乐趣,生活情趣以及自己的小天地等方面的练笔,让学生言之有物,有感而发。
(三)体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环境,适时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乡的变化、精神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这些都能使学生激动不已。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场面纳入学生习作的范畴,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社会,去描绘生活,去体验生活,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如组织红领巾一条街打扫活动,调查家乡的环境情况等。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情感有了积蓄,从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进入描绘社会生活情境作文中去。教师还应该尽可能的把学生引进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尽情享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激发学生把生活中的这些美感染给别人。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抓住感受中最独到之处,即使相同的事件,写出的作文必然也会各不相同。孩子们在进行规范使用汉字-----“啄木鸟”行动中,创建文明卫生城-----“小手拉大手”活动中,都展现出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好老师,让我们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像通道,有效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让他们的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生发,使他们能愉快地、无拘无束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让那片自由习作的田园越积越肥!
丰富语言积累 肥沃习作田园
白
银
路
小
学
刘 娟
***
第二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写作文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苦于作文改不出来,精力有限而不能给每一个学生有效的作文指导而觉得心中遗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许多语文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需要。通过学习及实践,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做法收到了点滴成效。
一、素材的积淀
我们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会由此而产生各种感受,有快乐,有感动,有烦恼,有伤心……有些感受可能转眼之间就忘记了,有些却会积蓄在心里。这时,你就可以把它们写下来,让它们变成一行行的文字,于是,一篇洋溢着生命力的作文便产生了。可是我们的学生总是在写的时候觉得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积累。我主要从两方面培养学生积累。
(一)积累见闻
日子渐渐长起来了,学生早上也早早地来到学校,有的六点就来到了学校,比老师要早得多。这样早上有的学生就有两个小时时间供他们支配。
他们来到学校都干什么呢?老师没来他们是不会那么自觉捧起书本老老实实读书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必要一直捧着教科书读。所以有的在看看课外书,懒惰者有的可能在补写昨日老师布置的作业,抑或有些作业他提前做了,还有的前后桌同学在闲扯.....我来到学校后就不让他们“自由”了,先全班齐读昨日学过的教科书一遍后,就在黑板右上角抄一些古代诗词经典或格言警句等认为自已比较好的东西让他们诵读,直至熟读会背。接着,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周一是古诗词诵读会;周二是精彩段落展示;周三、周四是好故事齐分享;周五是一周新闻摘要。每天晨读会起先并不被学生接受,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可时间长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了,写作文时也更有话说了。
比如,我们四年级的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来写的,刚接触到这个话题时我以为学生一定是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写起,可我真的想错了,多看书了,多接触各种信息资源了,学生掌握的更多了,写起来真是得心应手。有的写看到蚂蚁搬家想到了团结;有的写看到蜘蛛织网想到了锲而不舍;有点写看了故事《拔苗助长》想到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真是五花八门,有点甚至是我没想到的。还要多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言之有物。
(二)积累语言
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弛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我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次阅读教学的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描划摘抄句中的好词好句,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随时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可看书报,也可看优秀作文;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看自己所想看,写自己所想写,乐而为之。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摘抄的内容最好能根据教材分学期、分阶段、分类别组织,如这一月摘抄写景类,下一月摘抄写人类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摘抄要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教学《春天的雨》时,让
学生摘抄一些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的了春天的美丽。如在学习小动物的课文时,让学生摘抄一些描写小动物的句段,让学生了解了小动物,也积累了如何描写小动物。摘抄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随时摘抄,学生还要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听到看到好词好句都要及时的摘抄下来。像我班的李金红同学就这样的小本子已经有好多了,她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二、以讲促写
我们还要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促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课堂是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说话的基地。首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说话习惯,使学生的表达更简洁、清晰、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说话的热情。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我刚问“如果你那只乌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就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如果我把瓶子搬倒然后水就会洒出来,就能喝到水啦!”“老师,我觉得可以用石头把瓶子砸碎,就喝到水了!”“老师,我可以用树叶卷成吸管状伸进瓶子里就喝到水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说起来。在这样的训练中,孩子们已经学会使用这样的句式:“如果-----怎么办-----”“因为-----所以-----”“我觉得----”“就好像-----”等等。
其次为学生提供了增强口语表达的平台,比如将口语交际课与《品德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尽情的说。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真诚待人》,启发学生思考“别人有事找你父母,当父母不在家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以及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应该如何通过拨打电话来获得帮助等等。
再者通过游戏,使学生有话可说。“悄悄地告诉你”是大家最热衷的游戏。通过老师讲一句完整的话,来训练学生的听话以及传话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敢于让学生插嘴。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总喜欢“插嘴”,总有些意想不到的答案和问题。当我用新课标的目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重新打量他们时,我却被他们好奇的双眸和童真稚语感动了:“老师,你知道吗?‘日落西山’应该为‘日落西楼’,因为远处看上去全是高楼大厦。”“老师,为什么我们小孩子要写作业,你们大人却不要写呀?”“老师,我妈妈为什么不把他以前学过的知识遗传给我呀?这样我就不要写作业了,那该多好啊!” “老师,对不起,我的伞太顽皮了,不听我的使唤。”“老师,乌鸦的‘鸦’应该是‘牙’字旁,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你怎么写成‘鸟’字旁?”这一声声的话语,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这也正是我们的目标,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发展,让学生在语言的国度里自由飞翔!
第五给孩子留有说话的空间。每次我讲故事,总是到高潮部分突然停住,让学生去想,去猜。时间一长,创新的火花就在这里诞生了。而且当我公布的答案与他们的想象有差距时,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想法说服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最后学生的语言发展还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家长的沟通,请他们多让孩子听一些故事或成语,虽然他们有时不懂其中的意思,可对孩子的语言思维会
形成一定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小孩会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让孩子成为夫妻间的“传话筒”,使他们能准确地听懂一句话,并流利地传达出来。
三、学会修改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也是指导习作水平的好办法。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朗读作文,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默读可及时反复,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可让学生思考修改内容。因此,在修改时,我要求学生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寻找、掌握最好的修改契机。一般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两遍,在朗读中及时作记号,标明要修改的地方,待后修改;然后默读,边读边思边改。几次修改后,再朗读给其他同学听,请其他同学提修改意见,根据他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想法,重作修改。为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为内的能力,我要求学生作文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写一行空一行,一般要写好后认真修改,但也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写随改。因此,要求学生能字迹清楚、工整,改得能够让人看清,切不可乱涂乱改。这样,交给我的作文都是不经过誊清的,我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原来是怎么思考的,后来是怎么修改的,便于在讲评中分析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变化过程。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指导的策略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但无论怎样都应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求实求活,不断总结。这样,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在不断的作文练习与修改中获得进步,得到提高。
第三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积累的指导
好文共读------有效积累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精读、速读)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快速默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内容大意)。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精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五)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第四篇: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姜堰市唐元中心小学
郁云
“观察、观察、再观察。”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名言。这一名言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并要求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新课标也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再者,“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呢?
一、留心观察大自然,积累写景习作素材。
大自然处处时时有美景。小到家乡的田野、河流,大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就以家乡的田野来说,田野一年四季的风光各不相同,春天的忙碌,夏天的成熟,秋天的丰收,冬天的沉寂无疑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即便是春天的田野,田野里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固然值得欣赏,但田边的野草、野花这些点缀也不容易忽视,他们都代表着生命和活力。再说早春、晚春的风景又不尽相同。故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从而为学生的写景习作积累大量素材,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相信,学生们的写景作文中一定情感真挚,内容详实,想象丰富。
二、留心观察身边物,积累状物习作素材。
不少同学对身边的物往往熟视无睹,更不懂得去欣赏,故每每写起作文来虽然身边有物但总觉无话可说。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去比较、去发现,如现有的文具盒与舍弃不用的文具盒比较,比材料、比形状、比图案、比颜色、比大小、比作用······自己的文具盒与同学的比,从而在比较中既加深对物的了解,又深厚对物的感情。相信写起物来,一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把物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再如写一种动物前,可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观察动作要仔细,要有耐心,有时要反复观察,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猴子嬉戏,鸟儿飞翔等。搜集到了充分的习作素材后,写起动物来必然得心应手。
三、留心观察身边人,积累写人习作素材。
茫茫人海,不可能千人一面。但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是千人一面,只源于学生对身边人不够留意,更缺少观察缺乏了解。故教师应时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人,观察他们的相貌、体型、穿着、打扮等,了解他们的品质、性格、特点等,熟悉他们的典型事迹。厚积才能薄发,相信接下来的作文人物一定个性鲜明,读后一定如见其人。
四、留心观察身边事,积累写事习作素材。
每个人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但不少人对身边的事往往表现漠然,不去追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使是对颇为引人注目的事也仅仅是凑凑热闹而已。因而写起事来总是内容空乏,更缺少对事情的深层思考。故语文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密切关注身边的事,了解它们的前因后果,了解它们的经过情形,并鼓励他们对事情形成自己的思考。
五、留心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留心观察生活,可为习作积累大量的素材,有了素材,写起作文来才不至于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东拉西扯、生拼硬凑。即使是写想象作文,想象也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想象只能是幻想、空想,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无稽之谈。观察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是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故广大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仔细观察、耐心观察的好习惯。当然这一过程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贪多求快。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不愿意墨守成规,大胆创新,更多的是努力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有话写,愿意写,并给予孩子有效的,但不死板指导,创设大语文的教育环境,注重了作文内容、形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下面我就来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小学生写人习作的有效指导。
1、将写人习作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
写人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唇齿依依,关系紧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学生,甚至很多老师都不能很好地将其融汇贯通。说起我们的教材,那可真算得上是一本本优秀的作文典范。每一篇课文,都是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斟酌讨论,联系我们的学生认知特点,精挑细选的美文。而且,每一个写人单元都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编排,后面也一定会安排同一主题的习作训练。因此,我们为何不在阅读课堂上下功夫?让学生爱上阅读课,进而爱上写人作文课。
从单元备课入手,找阅读教学和写人作文教学的结合点。每一篇课文,都有无数知识点,也有无穷的可挖掘的地方。但每篇课文教学时,我们都涉及方方面面,设计无数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势必都会感到疲惫。我们可以以单元主题为统帅,突显每一篇课文的精华及特色,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交流,发现内心深处的理解和升华。
审视教材,超越教材。大教育家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遵循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原则,循序渐进。听,听教材的声音,听老师同学的介绍、朗读及感受;说,大胆地、积极地说说自己的感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充分地、多种方式地读,遇到优美的地方,还要努力地背诵,让那些美的环节不要成为匆匆过客,而永久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写,我们可以把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当作习作例文来讲,从习作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线索,通过这些范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进行适当的小练笔,有时候也许就是几句话,一个小小的片断练习。
2、抓住人物标志特征
在中高年段写人类习作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反复强调所谓的外貌描写不仅仅是指人的“面部”描写,它还包括人物的身材、风度、体态、举止、音容笑貌、生理特征、穿着打扮等。要根据习作内容需要去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做到有针对性地写出人物外貌的独特性。如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眼睛;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头发;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手;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帽子;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胖;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穿着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人物外貌描写不仅仅要做到形似,还要考虑如何写才能传神。也就是说,不能只去考虑静态的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人物描写呈现出动态的神韵。因为,外貌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外在的精神风貌以及内在的品质服务的。故此,教师要强调描写人物的外貌时不能随意地去下笔,要充分考虑习作中的每个人物,在性格、精神风貌以及内在品质等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地方。研究实践表明,通过小学生的仔细观察、鉴别,小学生惊喜地发现即使是孪生的兄弟姐妹,他们各自的服饰、风度、性格、气质、品质等方面的都有着一定的差别。有的大大咧咧,有的办事谨小慎微;有的不修边幅,有的注重仪表;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活泼好动等等。因此,到了高年段不能再像中年段那样一写人物外貌时,就是那众人一个模样的“长长的脑袋,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大大的嘴巴”了。只要方法得当,坚持细致观察、反复训练,小学生就能够逐步抓住描写对象的外貌特点。因为只要抓住了体现人物外貌特征的重要标志,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有针对性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把人物写活,让读者感觉习作中的人物有立体感、可触感、鲜活感。
3、把握人物的动作特征
在写人作文教学流程中,教师要使小学生明确,作文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的具体环境中活动的。作文也正是通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只有逼真的行为描写,才能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生动感人。如果没有行为动作描写,人物就会定格。只有把人物的行为动作加以细致的介绍,把人物在特定的事件中的表现加以具体的描写,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才能用事实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品质、地位、处境、状态,怎样才能训练小学生进行行为描写呢?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小学生去自己观察周围熟悉的人,可以是老师、父母、邻居、小伙伴;可以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等,通过观察各种人物的动作小学生会发现,有的人动作敏捷灵巧,有的人动作笨拙迟缓,有的人动作步伐轻盈,有的人蹑手蹑脚,有的人健步如飞,有的人大摇大摆等。在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小学生发现,人的习惯动作与其性格、品质、身份、健康、地位、处境、状态有着一定的密切的关系,行动蹑手蹑脚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害羞,行动大摇大摆的人性格思想比较开放,行动敏捷灵巧的人性格处事比较洒脱,行动笨拙迟缓的人性格比较胆小怕事,还发现有病的人行动比较迟缓;小学生走路时时常蹦蹦跳跳的,老师走路沉稳大方。此外,由于人物的品质、地位、处境、状态等等不同,其行为动作也不尽相同。只要坚持训练,小学生会渐入情境,会在平素的日常生活中去有针对性的观察,去寻找出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习惯性动作的细节来,借以描绘出各种不同的生动形象人物来。
4、捕捉人物的语言特点
对人物的语言和对话的描写,就是所谓的语言描写。而人物的语言描写不仅仅要符合人物的心理、性格,还要符人物的职业、年龄、地位、身份、思想、经历、教养、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
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小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去分析,小学生发现老师和农民的语言就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老师讲话大都与教育教学有关,平时的谈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成分,而农民讲的语言大都与种植养殖有关,平时谈吐时语言也相对比较随意一些,这就是职业带来的自身特点。
再如,通过研究小学生发现老爷爷的语言与幼儿的语言也有一定的差异。老爷爷说话沉稳,有板有眼,小朋友说话善用一些口头语,语言比较幼稚、天真。这是年龄的差异带来的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然而,即使是同一职业、同龄同一性别的人,每一个个体也有其各自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达特征。这一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对比、分析,小学生发现的。在同班同学中:都是小学生,都是同龄人,又都是男生(女生),有的人非常有趣,幽默诙谐;有的人拿腔端调,刻板枯燥;有的人口无遮拦,快言快语;有的人老成持重,不慌不忙;有的人比比划划,绘声绘色;有的人有板有眼,娓娓道来等等。
在观察、探究过程中小学生还发现人物语言也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正像俗话所说“啥人说啥话”,恰如成语所言“言为心声”。小学生总结出来了诸多种人物在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如,有的人是热心肠;有的人是刀子嘴豆腐心;有的人为人冷漠等等,这些思想感情都可以在人物的语言中得到充分的流露,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
通过探究实践促使小学生知道了在习作中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描写对象的语言特点。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去生编硬造“语言”了,换言之,更不能无原则地像从前那样的一味地将自己的语言习惯强加在不同人物的身上。由于方法得当、坚持强化训练,小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不同人物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语言。同时还注意训练让小学生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样,熟能生巧,小学生逐渐的就会写出作文不但能如闻其声,又能如见其人的习作来。
让小学生明确无论是写人还是还是记事作文,都离不开写人。因为是人在做事,事在人为。但是,写人作文不必像记事作文那样侧重写事,去注重事情的完整和具体,不必要把事例的几个要素一一写明。写人作文就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有针对性的来反映人物的品质、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再就是,一是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小学生学会确切地使用好每一个动词;二是积累行为词句,三是布置观察作业用好行为动词。坚持训练,小学生会生动传神地把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爱好等准确地刻画出来。
5、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谓的心理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小学生发现,人物心理活动有着复杂的特点。人在不同场合,遇到不同的情况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如,一位小学生写道:期中考试成绩发表了,语文我得了99分,数学得了97分,我和妈妈的心理都非常的高兴,妈妈一个劲儿地亲我。谁料,乐极生悲,我一不小心,把书桌上的水杯刮掉了,“啪”的一声水杯落在地面上,粉身碎骨了。妈妈见她心爱的水杯碎了,对我好一阵数落,原本高高兴兴的我,心情一落千丈,委屈的泪水一下子流了下来。在研究中发现,只有让小学生要走进习作人物中的内心世界里,以“人物”的视角观察,以“人物”的心理去揣摩,才能把“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活动和复杂的感情展示出来。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的刻画,反映人物内在的感情的形式、发展和转化过程,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
小学生还明确了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式。第一种是直接描写。就是人物在想什么。换言之,就是直接把人物心理活动用文字表述出来,在文中常用“他想”、“他觉得”、“他感到”、“他认为”、“他强调”。这种方法旨在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思想内涵;第二种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也叫自白。就是用人物的“自白”或默想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方法可以自然而真实地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隐私和潜意识;第三种是用人物间的对话来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第四种梦想、幻觉和梦境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梦境、梦想、幻觉实际上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折射,他能把人物深层的心理表现出来。
通过有效指导,让学生轻松完成写人习作,更是学生平时知识的积淀和储备,到最后的缓缓流露,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长期的语文实践和积累的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