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共产党宣言》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发5篇

时间:2019-05-15 08:3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共产党宣言》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共产党宣言》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发》。

第一篇:浅析《共产党宣言》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发

2010年1月 浅析《共产党宣言》对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刘迪

2008201020030 浅析《共产党宣言》对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从人的发展尺度这一价值观来定义未来社会,并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作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这一思想对当代教育理念和思路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作者在多年关注并参与高校共青团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教育和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思想与当今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共青团工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所指的人的全面发展其实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学作为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广大青年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如何实现《宣言》中提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值得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

《宣言》中提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教育是以个人为对象的,赋予每个人以自由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就给予了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宣言》中还提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个人自由的。他的着眼点是“自由的个人”,即“有个性的个人”、“真正的个人”。这是马克思的自由观高于一切自由观的关键点。马克思指出,自由的个人,是全面发展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 2010年1月 浅析《共产党宣言》对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刘迪

2008201020030 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2008年以来,随着以“80后”为主题的大学生逐渐被取代,全国高校真正迎来了以“90后”青年为主体的本科新生。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调查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主要具有思想早熟、个性独立、自信张扬、规划长远和责任意识强等特点。事实上,“90后”的个性张扬并不意味着他们即将成为所谓的“垮掉一代”。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在朝着一个“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方向前进。“90后”能否成为若干年后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关键在于其能否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因此,高校共青团引导“90后”学生紧握时代脉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促进其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思考和设想,结合当代社会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要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高校共青团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90后”大学生的代名词。个性张扬的他们尽管在许多前辈的眼中显得“另类”,但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使其发挥所长,就能将其身上的“个性”转化为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品质和特长。

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首先要深刻把握其思想动态,如通过调查问卷、深入了解等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2009年10月,武汉大学团委开展的“起步珞珈”——顾校长面对“90后”大学生活动便是一个成功案例。此次活动中,校长顾海良和“90后”新生面对面交流,以大学校长、曾经的大学生家长、老大学生三种身份,倾听新生的心声。

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还要将个性化、时尚化元素融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艺术活动。11月29日晚,为庆祝武汉大学校庆116周年,第四届“闪灵之约”街舞party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上演。这是我校第一次以如此青春时尚的方式庆祝母校生日。街舞的时尚动感和演员的个性张扬使百年武大焕发出年轻的光彩。2009年11月2009年12月25日,武汉大学举行了“武汉大学原创文艺作品大赛奥斯卡颁奖典礼”。活动现场个性时尚的元素时处 2010年1月 浅析《共产党宣言》对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刘迪

2008201020030 可见,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这些活动都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成功案例,值得推广。

2、高校共青团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高校共青团作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链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的纽带,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

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为其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主要包括创新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载体、完善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完善现有素质拓展平台和载体、建设青年互助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措施。

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从体系上和制度上进行规范和约束,如依照“第一课堂”的管理模式,开展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建设,将学生组织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并将其作为学生获得学位和就业的依据之一。同时,“第二课堂”活动要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避免发生脱节的现象。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的“未来社会是一个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的思想,对于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应通过对这一思想的领会和思考,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我院辅导员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

一、坚持以生为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知识群体,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得到成熟的发展,因此我院辅导员十分重视各年级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坚持以生为本,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为达到以上目标,我院辅导员开展了以下如下工作:

1.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努力做到严、实、精三字方针。严就是对工作、个人要求严,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实就是工作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精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

2.努力做好“青马工程”。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依托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教育形式。我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学生的关注度百分百,参与度百分百。我院在微信、微博中设立相应的专区专栏,准时发布国家重大时政消息和思想教育报告,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4.踏实做好团日活动,利用活动完善思想政治建设。我院辅导员十分重视各年级团日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的主题和进展情况密切地进行了解。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院相继展开了以“三严三实”、“弘扬青春正能量”等特色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对同学们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5.宣传先进事迹,弘扬榜样的力量。我院辅导员组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校外和校内的先进人物进行演讲,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经验,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同时还初步建立起财政学院的榜样库,为学生树立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提供了学习生涯的奋斗目标

二、扎根班级,踏实开展学风建设

学生风纪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院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十分重视学风的建设。

1.我院辅导员坚持每学期考试后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情况;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入学期间,我院辅导员依靠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情况。坚持在学风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

3.严格课堂出勤和考场纪律,提高学习质量。我院辅导员坚持不定期对各班学生进行抽查,了解上课出勤情况。并且在每学期大考前召开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并让学生签署诚信承诺书,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

4.建立学业预警机制,激励学生严肃对待学业。我院辅导员为促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顺利完成学业,在和各科老师的配合下了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对于旷课、缺考、挂科的进行统计并予以学业预警警告。学业预警机制不仅使我院学生的学业情况更加透明化,更对个别在学业上掉队的学生予以相应的提醒。

三、从根本出发,重视学生心理疏导

我院辅导员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定期召开学生代表、男生女生代表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座谈会。从个人到群体,形成了完整的舆情收集处理系统,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学生,督促家长带其就医,并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关注体系。

此外,我院辅导员还十分重视家庭困难同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会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了解,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其得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四、以育人为本,搭建成长舞台

我院辅导员经常组织各班同学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校运会、校园精英辩论赛、大学生风采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防患于未然,坚持安全教育工作

1.我院辅导员通过对全院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环境。并且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坚决杜绝隐患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珍爱生命、关爱同学”的主题教育,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注意学生动态,排查解决各种纠纷,严明学院纪律,杜绝学生打架行为发生。

2.我院辅导员坚持在放假前召开例会,提高同学假期出行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和班级干部合作,在返校前对同学们的安全再三提醒。

滴水见世界,片叶知春秋。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自己不平凡的誓言,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做好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老师在共青团带领下的日常工作。

第三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要淡化政治属性、凸显群众组织特征、杜绝组织运行的“边缘化”;职能定位要以其服务职能为主要途径;文化定位要体现出高校共青团的自身特征,在责任心强、真情奉献、坚韧不拔、善于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竞争、开拓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定位职能定位文化定位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作为直接面向大学生青年的基层组织,在共青团工作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高等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取得工作的突破性发展,开创新的工作局面,重新审视高校共青团的自身定位极其重要。

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

有研究者指出,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要“立足作为政治组织,成长为业务组织,创建为服务型组织,发展为公益组织,打造成为文化组织,改进为学习型组织”,①已将高校共青团视为“全能选手”。事实上,高校共青团的确拥有令地方共青团望尘莫及、十分羡慕的优越条件:

健全的组织结构:高校基本健全“团委—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单纯的工作对象: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共青团员覆盖面几乎均为99%以上,在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更是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成员,这一集两者身份为一体的工作对象,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明确的工作内容:一是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添砖加瓦,也即丰富校园第二课堂。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满足新形势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摆正自身位置,明确合适的组织定位。

一是政治组织属性的淡化。对于地方共青团组织来说,它们首先是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存在的,政治性是其核心属性,团与党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团工作的方向和重心、地位和作用。而在具有强烈学术属性的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高校,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并非也无法依赖于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要想取得更广泛的支持,势必要淡化自身的政治色彩。

二是群众组织特征的凸显。在组织关系上,高校共青团可以说是实现了绝对数上的覆盖,但从归属感和责任感上说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笔者对不同类型、层次的部分高校抽样调查结果,在校生能感受到团组织作用的最低比例仅为18.9%,最高的也仅为43.0%,这一结果虽不够准确,但也基本说明了问题的严峻性。团组织的健全不仅是制度和形式上,最根本的是团员的成员意识和责任感。如何使组织自身更具代表性,使组织成员具有归属感,成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着力点。

三是组织运行的反“边缘化”。高校团委是高校内部基层团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对团组织内部事务起决策、管理、协调和统筹等作用。可事实上,团委在高校中近似于行政机关部门,其对学校承担的职能多,对组织承担的职能少,更甚而仅仅是虚担其名,“边缘化”现象严重。要明确共青团组织定位,明确团委作为学校行政机关和作为团组织领导机构二者职能的界限极其必要。这两者中可以存在“权力替代”,但前者应作为后者的平台,后者作为前者的基石,致力于提升共青团自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定位

当前,基于育人理念的高校共青团职能定位一般可概括为: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组织职能和育人服务职能。应该说,这一职能定位已基本涵盖了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但从深层次探求,这一泛泛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共青团组织是拥有强大政治资源、社会资源、组织资源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基于此,高校共青团一方面代表与党关系密切的群众组织坚守其政治职能,并通过高校团委行使学生管理机构的行政职能,另一方面面向团员和基层团组织执行服务职能,构成其多元化的职能定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共青团的政治职能一直滞后于其职能发挥的要求,行政职能则从某些方面束缚了其自身的发展。归根结底,服务职能将成为高校共青团的最终职能。这不仅是共青团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更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当然选择。

首先,要熟悉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显著优点,又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特征。一是价值取向的务实性和选择的功利化,注重寻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表现出集体意识弱化和社会责任感差。二是思想上的困惑性,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正义和良知、奉献和责任,同时在校园内又充斥着虚无主义。三是思想认知与行为的矛盾性,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行为与规范背离的矛盾性和自律性差的弱点。因此,面向他们的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情况复杂,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其次,要体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围绕育人中心工作开展了大量有声有色的工作,但仍或多或少存在彰显时代特征不够、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实效性不强、方法落后、受益面狭窄等问题。在调查中,仅有20.5%的同学表示能感受到团组织发挥的作用,而有77.6%的同学很少或不能感受到;有14.4%的同学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好,而有83.9%的同学认为存在某些方面的形式单

一、不太符合当今青年学生心态等种种问题;并且,“要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成为学生最普遍的建议和意见。可见,共青团在着手开展工作时,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极其重要,以“学校关注,青年学生需要,共青团能为”为原则,出自于学生、感知于学生、有益于学生,增强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第三,突出服务职能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方面,当今大学生具有融入社会锻炼个体的强烈意识,对走出象牙塔、体验社会角色具有高度的热情。调查中,51.2%的学生认为活动参与率不高是因为活动内容的原因,因此,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和活动开展的实践性、符合大

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共青团服务职能越来越体现出社会化的特征和趋向。传统的高校共青团着力于校内活动,着重执行上级意图,视野偏窄,空间狭小,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共青团要勇于走出校园,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地域情况,主动寻求社会需要,将自身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通过挂钩、结对、建立实践基地、共同组办多种活动等方式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工作,为社会服务,为自身创造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定位

组织的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个性。②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定位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高校这一特定的背景环境,二是共青团自身的属性特征,反映为高校共青团的价值标准、工作理念、运行机制、团干部作风、团员思想规范等。其中,提炼新形势下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组织文化的前提,形成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关键,明确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共同认同并遵守的组织规范是组织文化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文化也面临着突破和重构。新形势下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具备如下优秀品质和精神:一是责任心强。高校共青团要本着对党负责任、对人才培养负责任、对工作负责任、对自身负责任的态度,落实好每一项工作、承办好每一件事务,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失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二是真情奉献。高校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只有保持自身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才能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为,才能在大学生中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三是坚韧不拔。清醒地认识到国情、省情、校情、团情,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敢闯敢拼,遇到困难不放弃,而是千方百计去克服、去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有为有位。四是善于学习。必需将高校共青团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即要使高校共青团善于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善于突破惯性思维、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不足、争取进步,善于立足实际、务实创新,善于互帮互助、分工合作,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

与此同时,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的形成中,我们还要关注到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共青团的竞争意识,“有为才有位”。高校共青团要在高校中具有自身独特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依靠自身有所作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共青团职权有限,资源有限,仅是一个群众组织,正因如此,共青团的锐气、朝气就更为重要,要敢做事、做好事,以此来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高校共青团的开拓意识,“有位促其为”。共青团的平台、空间和地位不是为了谋权谋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作为。整合各类资源,明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开拓进取,是高校共青团通过作为更上台阶的有效途径。三是高校共青团的创新意识,“不创新,宁不为”。共青团是青年人的组织,尤其是高校共青团,主要面对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大学生,其工作思路、工作手段的创新性尤为重要。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和方法会使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使人疲惫倦怠,不如不为。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本文系共青团江苏省委规划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核心竞争力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JSGQTGH43)

注释

①赵剑民:“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与组织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9页。

第四篇:国外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的启发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的启发

随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新课程改革突破口的校本课程开发已逐渐成为西北农村教育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然而,由于西北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校本课程开发效果仍然不太明显,我们理应分析研究国外课程开发模式,为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一、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四种模式,关于课程开发,国外曾经出现过四种主要模式,即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和情境模式。这四种主要模式同样适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虽然这些模式没有详细阐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和方法,但是它们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路。

(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其主要代表是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该书从此成为课程研究与开发的经典之作。泰勒在此书中提出了具有普适性、影响深远的“泰勒原理”。该原理主要回答以下四个中心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泰勒原理被众多的研究者简化为四段渐进式的课程开发模式: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上述四个基本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的结果为下一轮确定目标提供了反馈信息。在泰勒看来,“教育目标是指导课程研制者所有其他活动的最关键的准则”〔1〕,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选择学习经验(内容)和组织学习经验(方法),才能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有三个来源:一是对学习者的研究,二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是学科专家的建议。最后,这种目标的选择、排列、确定,由课程编制者依据对“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予以确定。自泰勒原理产生后,目标模式一直在课程研制的理论探究及课程实践领域居主导地位,被认为是“概括了本世纪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中最好的思想”〔2〕。第一,泰勒原理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和开发的范式。目标模式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原则、步骤、要求和程序等,是一个相当完整、系统、可操作的模式。第二,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大大提高了课程编制的科学性,使其成为动态的、开放的过程。通过评价不断地搜集有关的各种信息,并且加以充分利用,及时地改进和完善课程。第三,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泰勒将学生、社会生活、学科专家三个方面作为目标来源,使得目标模式获得了合理的基础。此外,泰勒将目标贯穿于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使得目标模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但是目标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斯滕豪斯认为,把目标模式普遍应用于课程开发存在两个基本障碍:一是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二是目标模式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斯滕豪斯认为,目标模式从知识进步的角度看也许有很大效用,但在应用于实际时必须格外小心,因为它们逻辑上越令人满意,可能越不适用〔3〕。

(二)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确立起来的。在过程模式中,斯滕豪斯主要论证了课程研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第一,一般目标与程序原则。所谓一般目标,即过程模式不是进行目标预设,而是确立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并不构成最后的评价依据。所谓程序原则,即课程研制的指导性规则或总要求,这只是作为课程研制的方法及指导思想而使教师明确教学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指向于对课程实施的最后结果的控制。第二,课程设计及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在斯滕豪斯看来,合理的课程设计必须说明课堂上的现实状况,仅仅合乎逻辑是不够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反映教育目的及教学过程的实际,即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教育及知识本身固有的标准为依据,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带给我的而不是以预设的学生行为结果为准绳。过程模式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反映教育本体功能及知识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的选择。第三,开放的课程系统与形成性评价。课程的开放性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个人的理解与判断。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评价中,应是一个诊断者,而非打分者,评价应以教育主体及知识内在的价值及标准为依据,而不是预设目标达成度的鉴别。过程模式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之中。它冲破了目标模式“技术理性”的樊篱,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实际的教育情境基础上,这显然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一种取向。当然,过程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过程模式在强化课程研制过程艺术性的同时否定了其科学性的特点。其次,过程模式在强调人文理解及学习者主动性的同时否认了对科学知识的传承及其社会功效性指标的重要意义。再次,过程模式在规范教师质量标准及高扬教师研究者角色的同时却赋予教师理想化的境界及过高的要求,致使过程模式在具体的课程研制实践中的影响远不如目标模式那么广泛、深远、持久〔4〕。

(三)实践模式实践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和生物学家施瓦布,他曾与布鲁纳等教育家一道领导了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课程运动”。实践模式在课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课程“范式”的转换〔5〕。施瓦布的实践课程模式理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强调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实践兴趣”。实践的课程模式把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把课程理解为相互作用的有机“生态系统”。二是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他们与课程内容和环境一并构成课程审议的第一手信息来源。三是强调课程开发的过程与结果、目标与手段的连续统一。施瓦布认为,脱离具体实践情境的抽象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结果是在适应实际的兴趣、需要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内在于过程之中的。同时,手段与目的也是密不可分的,目的内在于手段之中,手段是“期望中的目的”。四是强调通过集体审议来解决课程问题。施瓦布建议,以学校为基础成立包括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组成的课程集体对课程问题进行审议,通过审议形成一个学校共同体,集体参与课程审议不仅是作出合理行动决定所必需的,而且是参与者彼此互动、相互启发的教育过程〔6〕。施瓦布的实践模式使课程实施更具人性化,充分关注到具体情境中存在的问题,而集体审议又有利于兼顾多方公共利益,加强各方的合作,使课程实施与设计主体多元化,增加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当然,实践课程模式的“集体审议”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多方困难,因为要统合多方观点,各种选项之间易发生利益冲突和纠葛,使审议过程往往效率低下。另外,强调“各种情境是独特的”,过于注重课程的实践价值,而忽略了客观存在的、一般意义的、可靠的理论,没有看到课程的理论价值的一面,从而难免会走向相对主义的极端。

(四)情境模式(或环境模式)情境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斯基尔贝克,他立足于对具体的学校情境进行微观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校本课程的研发模式。斯基尔贝克的情境模式强调按照不同学校各自的具体情况,在对学校情境予以全面分析与评估基础上研制课程方案。课程研制的中心及焦点在于具体的、单个学校及其教师,并认为学校本位课程研制是促进学校获得真正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这一模式由分析情境,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解释与实施,检查、评价、反馈与重建五个具体阶段构成〔4〕。情境模式是校本课程比较常用的模式。情境模式深受文化分析的影响,它吸取了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实践模式的合理成分,是一种灵活的、比较全面的、适应性很强的模式。它随学校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对策。这种模式要求课程开发者全面、动态、系统地考虑特定的环境,把课程开发与当地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更加广泛、紧密地联系起来。情境模式总结了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实践模式的经验教训,没有死板地把五个组成部分规定为“直线式”的操作过程。而认为这五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操作过程可以从一个部分开始,也可以从几个部分同时开始。尽管情境模式与其他课程研发模式相比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综合性、合理性特点,但仍难称其至善至美。如在具体课程方案研制策略的选择上,只以不同学校具体的情境分析为依据,虽赋予了课程灵活性的特点,但却使课程蒙上了现实适应论的阴影,易造成学校课程研制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

二、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通过对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分析研究,我们看到尽管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存在着差异,但是,这些模式都关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环节,这对于我们选择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有一定帮助。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应体现开放性、导向性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不宜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不要目标。也就是说,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确立的课程目标并不在于控制、束缚课程内容的选择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而在于引导、启发,使教育过程形成一种发散式的运作机制。它与封闭式的、输入产出化的课程目标所引发的线性教育运作机制完全不同。在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上,应以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为主。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追求“实践理性”,对学习者、教育者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动性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能够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追求“解放理性”,强调学习者、教育者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性表现,以人的个性解放为根本目的。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所以,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应体现开放性、导向性,更多地采用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体现兴趣优先、资源为本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要体现兴趣优先、资源为本的理念。兴趣优先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要关照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顺利推行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优势之一便是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所设计的任何课程都必须能够满足并不断地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校本课程之树长青。资源为本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所处的资源条件作为主要依据。西北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学校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显然没有优势。但西北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农村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传统、自然风貌,有着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民间传说和饮食文化,这一切都是可资开发和利用的校本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使校本课程开发更具特色,生命力更强。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校本课程实施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完美个性的养成,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同时,校本课程实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看成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校本课程应能体现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地展示他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实施校本课程,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校本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是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本上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可分离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加强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深化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四)在校本课程评价上倡导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应倡导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树立多元评价理念。主要包括: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主体是指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主体相适应的评价共同体。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人员都应是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对象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评价范围的广泛性。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应包括准备、编制和使用三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一系列评价活动。根据每个阶段评价活动的主要特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以及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三种基本方式〔6〕。多元评价方法是指在校本课程多元评价理念指导下采取的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校本课程倡导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总之,多元评价理念有助于我们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向纵深发展。

第五篇:高校共青团工作汇报

篇一:高校共青团工作汇报 在示范院校建设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010年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工作汇报

周天一

(2011年1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考核组。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团委对考核组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2010年,我院共青团事业在学院党委、共青团江苏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学院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和帮助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以?魅力校园育英才行动?为统揽,以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共青团引导、组织、服务、维权四项基本职能,全面深化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学院概况与团组织情况

我院前身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于1912年采取?厂中校、校中厂?形式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职业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历经?南通纺织企业纺织专科学校?、?江苏省南通纺织工业学校?等办学阶段,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设有纺织、染化、服装、经贸、机电、信息、艺术、外语、建工等9个系和社会科学、体育与军事2个教学部以及国际合作学院、堪培门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3个二级学院,教职工698名,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名。

我院团委目前有4名专职团干部,一名副书记主持工作,团委委员9名,下辖10个系(院)团总支,1个教工直属团支部,共有243个学生班级团支部,全院共青团员近万名。本届团委是经2007年3月第三次学院团代会选举产生的,现已届满,将于今年上半年按期换届。

二、坚持统筹兼顾,“团建强基”工程扎实有效

2010年,我们从履行共青团?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能出发,紧紧围绕团省委?青春燎原计划?这项重点工作,全面部署,扎实推进,确保成效。

1、定期向党委汇报,党政支持共青团工作。院团委在年初,年中,年末分三次专题向党委汇报团学工作,平时不定期向党委分管领导汇报工作,经党委同意,3月份召开了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11月份召开了共青团?双争先?动员大会,分管领导到会讲话,在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培训班中邀请党政领导给团员青年作报告,在学生组织办公场所搬迁、校园广播台新建、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增加团学活动经费、落实团干部相应职级待遇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争取党政支持,成效明显。2010年10月,我院党组织接受了省委教育工委的党建考核,成绩优秀,院团委根据党建带团建的要求,认真回顾总结近三年的工作,整理相关台账资料,较好地配合了考核工作。

2、以?基层团建示范点?为契机,抓好队伍建设。2010年3月,在团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我院团委喜获?江苏省基层团建示范点?命名。此次命名的高校团委全省共19家,其中高职院校团委8家。我院团委撰写的《牢记?两个全体?,全力推进?团建强基?工程》的材料在大会上印发交流。2010年,我院团组织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团干部队伍建设,院团委新增加1名工作人员,建工系、堪培门学院于上半年分别召开了首次团学代表大会,成立了团总支、学生分会,选拔优秀辅导员担任团总支书记。我院还注重做好团干部转岗输送工作和挂职锻炼工作,2010年共有2位团总支书记(纺织系团总支书记王谦、外语系团总支书记夏蕾)得到转岗,向学生管理和教学一线输送。我院认真贯彻团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52号文件精神,在年底前考察选派青年干部1人挂职港闸团区委副书记。院团委结合?双争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团学工作请示汇报制度,团委联系点制度、?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以?团支部工作手册?为龙头,印发《团支部宝典》,规范了团的组织生活,巩固了团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3、继续加强?推优?和?评优?工作。2010年,院团委共推荐了669名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继续以团委向各系党总支致函的形式规范了推优程序,严格审核,团员经推优入党率100%。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表彰工作。五〃四期间共表彰了167名优秀团干、298名优秀团员、100名优秀学生会干部和28个先进基层团组织。院团委副书记周天一同志经团市委推荐,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3名学生获评省、市优秀共青团员。此外,开展了?六个一小时?团日活动评选,优秀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等评选表彰工作,激发青年学生追求进步,开拓创新的热情。

4、建立纺院团学骨干舆情观测网络。院团委以学生会干部为主体,聘请了我院首批舆情信息员,在班级、宿舍、食堂、校园周边等场所设立观测点,关注网上舆情动态,安排专人及时将《江苏省大学生社会观察导航》发放给普通同学,在食堂价格波动、中国船长被日扣留事件等热点问题中,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5、开展与港闸区团委结对共建工作。我院团委与港闸区团委是经团省委确定的结对共建单位,2010年,双方团组织密切合作,在大学生骨干培训、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院团组织为港闸区团委?大学生村官?文艺演出的节目提供师资支持,周天一副书记受聘港闸区首批团情观测员。港闸团区委为我院学生骨干参观考察工作提供便利。

6、教工团支部喜获?江苏省青年文明号?。2010年,我院教工直属团支部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抓手,联合关工委老干部、老教师共同加强青年教工师德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经团省委考核通过,我院青年教工群体获得?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命名授牌。我院团委同时还获得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组织奖,教工团支部书记徐磊同志被评为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

7、认真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工作。院团委十分重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和学生社团凝聚各方面青年学生的作用。指导学生会开展了主席团公开竞聘、学生社团招新等工作,支持学生组织独立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帮助学生组织办公场所进行搬迁,对学生会新干事进行培训,加强宿管会和伙管会建设,通过学生组织维护学生权益,促进?一体两翼?和谐大团建格局构建。

三、坚持开拓创新,实践育人工作彰显活力

1、办好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加强团学干部培养。2010年,院团委共举办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培训班三期,从党团理论、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素质拓展等方面对广大团、学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与此同时,各系(院)也举办团校培训班,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我院还选派学生会主席邓丁成同学参加了全省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第四期培训班,他本人经选拔,有幸赴四川绵竹实地考察。南通《江海晚报》以?使命引领青春?为题,对邓丁成同学的绵竹之行给予了报道。

2、牵头承办了团省委?我的青春故事?优秀大学生成长报告会南通片区的工作。我院团委从6月份开始着手准备,牵头协调兄弟高校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丰富?学兄学姐讲故事,学弟学妹听故事?宣讲形式,较好地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青年学生。10月-11月,报告会分别赴纺院、通大、航院、职大、农院、紫琅学院等六所在通高校进行宣讲,受到师生欢迎,近3000名学生聆听了报告会。与此同时,我院团组织还积极参与团中央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活动,机电系陈兵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这也是我院学生连续第二年获此荣誉。

3、指导开展好基层团日活动。2010年,我院团组织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抓住?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的有利契机,加强对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动员组织班级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和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引导全院团员青年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在上半年支持西南省份抗旱救灾以及为玉树地震灾区募捐活动中我院共青团员踊跃捐款,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4、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为龙头,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上半年,举办了?青春接力〃助推示范?院第八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本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共举办?艺术歌曲比赛、校园舞蹈比赛、法制情景剧(小品)比赛、‘拥抱世博’手抄报(海报)设计比赛、大学生形象设计比赛、艺术作品征集展示等10多项活动。各系(院)团学组织精心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院大学生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10月份,我院团委举办了?纺院情?大型迎新生文艺晚会,一台晚会连演三场,覆盖到全体3000多名新生。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迎新晚会经过多年的传承,现已成为我院团学文化建设中的两个特色品牌。与此同时,支持各系(院)团总支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5、按照?放量扶优?的原则,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截止2010篇二:共青团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团的阵地建设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镇共青团汇报材料

*****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团县委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各级会议精神,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宗旨,积极探索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按照四好四带头的工作要求,在渗透中求实效,在发展中求创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奋发进取,在促进我镇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下辖团组织23个,其中村团支部14个、镇直团支部1个、学校团总支1个,团支部7个。全镇现有团员539人。镇团委委员9人,均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名是中共党员。团支部班子54人,其中女团干23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7%,中共党员17人,占31%。

二、以“党建带团建”为统揽,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1、领导重视,总揽共青团工作 镇党委高度重视团建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听取镇团委的工作汇报,及时指导、关心团委的工作开展情况,党委一把手经常亲自过问团的工作,针对不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大力推进“党建带团建”,把镇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统一部署实施,把团建考核纳入党建考核,按照《*****镇党建带团建工作检查目标任务一览表》来进行考核检查,检查结果将列入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逢共青团的大型会议、纪念活动等,党委领导都亲临现场给予指导,先后参与了贫困青少年的关心慰问、青年干部的演讲比赛,团的代表大会等。近日,给镇团委解决了团员活动场地问题,并为团员活动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在平时的一些重要工作中,让共青团参与进来,锻炼团干部。在组织建设的规范化上,先后以党委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见》(勉新发[2010]80号),《关于印发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通知》(勉新发[2010]81号)《关于印发*****镇镇团委组成人员的通知》(勉新发[2010]82号)。

2、加强团的组织和队伍建设

在团组织建设上不断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让团的村级组织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镇团委按期换届,民主选举,把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充实到团干队伍中,尤其是让到村任职的五名高校毕业生兼任村团支部书记,来培养“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的团干队伍,同时对照检查我镇农村团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基层团组织的团支部书记进行调整,选拔年轻优秀的青年人充实到团干部的队伍中来。在镇团委建设上,率先按照团县委的要求实行“1+1+x”的乡镇团委建设模式,按照镇党委提名推荐,团员代表举手表决,选举产生了9名委员,由年轻实干的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团委书记,下设专职副书记1名和委员7名,我们广泛吸纳乡镇优秀干部、站所青年、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委员会当中来。同时不断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坚持贯彻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在团员中发展,把推优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加强团员的培养和教育上,特别注意推荐那些思想素质好,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团员和团干部作党的发展对象,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今年以来我镇推优入党了2人。目前,村团支部书记14人,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新上任团支书7人,占50%;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36%。在非公企业及两新组织建团工作上,我们已经做了前期的摸底工作,今后将继续深化这一方面的努力。

3、加强团的阵地建设

农村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匮乏,基层团组织活动阵地缺失已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团组织凝聚力的发挥,为此,我镇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合理整合资源,先后投资5000余元,对团的活动阵地进行建设,从读书育人,健身强体,舆论宣传三个方面作为抓手,将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和团组织阵地建设巧妙结合,务求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功效。活动室以广大团员、团干部和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除了拥有适合青年阅读的书报外,还配备了棋类、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用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丰富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团员活动中心的综合作用,以团员活动室为纽带,进一步提升团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

4、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力量

去年至今,先后有5名高校毕业生到我镇个别村上任职,为了落实党建带团建,更有利于团组织引导青年,发挥服务青年的作用,我镇先后将这几名大学生村官以党委任命的形式充实到我们的团干部中来,让他们兼任村上的团支部书记,为了更好的发挥这股生力军的作用,促进他们在基层综合锻炼、加快成长,今后我镇团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日常管理:(1)针对共青团的业务和当前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辅导,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2)建立定期交流制度,至少每月开一次工作交流会。

(3)结合县情、镇情、村情,为这些大学生村官制定详细的任期目标和规划,并将他们作为评选先进、推优入党的对象,重点考察培养。

三、广泛开展教育引导青少年工作

四、全面引导、抓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 镇团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竭诚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积极整合团内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努力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1、全面落实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计划,鼓励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镇团委与镇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积极开展农村领头雁及订单式培训,以*****镇中学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以食用菌生产技术为重点培训内容,开展农村青工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同时,还与茶店余家湾页岩砖厂积极联系,了解企业用工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劳动力需求信息与供给信息的对接,为用人单位和41名就业人员之间建立了一条互动的纽带。09年12月6日在镇中学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有100名农村户籍的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培训时间为18天,考试合格者分别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参训人员的就业意愿,启发带动大部分人自己发展,安排部分人进厂生产。另外,根据我镇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上岗前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将新镇米业等企业列为我镇安臵农村富余劳动力接收基地,加快农民工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2、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引导、服务青年范围 每年4月16日(农历3月初3),在我镇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及物资交流会,每当此时都吸引来大批的群众到镇政府前的街道上来赶会,我们团委抓住这次机会,联合镇劳动保障所,镇司法所在镇政府门前的街道上开展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教育青年为目的的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宣传画、宣传单、宣传卡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推荐就业岗位,宣传法律知识,防灾减灾常识及平安创建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来拓展了我镇团委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范围。

3、建立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备案制度

目前镇团委已对辖区内青年能手进行了摸底和统计,并将他们的专长,能力,发展意向进行了归纳,今后在有适当的项目,合适的资金,优惠的政策出现的情况下,我们将积极主动的同这些优秀青年、致富能手进行衔接,通过整合团内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来帮助、服务广大青年朋友就业创业,实现更大的发展。篇三:2014年学校团委工作总结

乌鲁木齐市八十三中学 2014年团委工作总结 2014年12月

乌鲁木齐市八十三中学2014年团委工作总结

2014年是我校团学工作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校团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本着“巩固基础,强化职能,突出重点,着力拓展”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思想教育为主线,就业为导向,活动为载体,活化机制为动力,团学组织为抓手”,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相统一,较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基层团建工作有方法

1、规范团建和学生会工作。

我校团委高度重视和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通过每周一次的团干例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团干学习团的有关知识和使用《团支部工作手册》,保证了基层团支部工作班子应有的活力和吸引力;把团的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活跃基层、打牢基础、狠抓落实上,不断深化基层团组织建设,强化团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全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我校学生工作环境,创新学生会竞选,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规范校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在学生干部的定位和工作的流程、思路及方法等方面给学生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训。为学生会制作了胸牌挂牌,规范了学生会挂牌上岗制度,真正起到“示范一批,带动一片”的正面效果,规范校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努力营造一个健康、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建设发展、为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做出积极贡献。

3、注重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多项活动,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广播台、晨会、班级板报、学校板报是我校的主要文字宣传阵地。团支部和德育处一起对学校各处的文明宣传进行了指导。树立民族团结观念。为喀什达布达尔乡小学捐款捐衣活动,同学们深受启发,感受到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社会大风气。切实做好升旗仪式工作,利用晨会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晨会宣讲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困惑,内容也丰富有心意。每周校团委学生会都认真准备讲话稿,围绕“安全、卫生、文明守纪、学习,感恩教育”等方面开展对学生教育。从思想到品质、从安全到卫生、从守纪到常规等多方面,强化学生认知,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模式,让优秀学生作国旗下发言,提高晨会讲话的教育效果。

4、为鼓励先进,报送牵手活动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上报区委。并宣传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当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挖掘典型和先进,针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评选并授予“优秀团干、团员”等荣誉称号,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凝练活动优秀成果,提升团支部及团员的创先争优积极性。

二、常规工作有发展。1.2014年我校向团区委报送信息57篇,远远超过全年报送6篇的要求,我校在职教职工118人,教师志愿者50人达到40%以上超过了要求人数,今天校团委拓展工作思路,走出校外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开拓了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青少年的新思路。树立爱心观念,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先锋作用,全年多次组织社团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牵手行动一对一帮扶、慰问困难户、与爱同行30公里徒步、参加公益助学、敬老院献爱心等等,使同学切身感受到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社会大风气,也取得了良好的关怀回馈社会带动作用。

2、抓热点、抓时代脉搏,开展行之有效的主旋律教育,分别举办学雷锋活动月、五四活动月、民族团结系列活动和12.9红色爱国系列活动。

4、阵地建设工作,团的自身建设、章程建设、新团员选拔、团校、常务会议等常规工作更多的依托学生会完成,解放了教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常规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始终参与,对主持升旗仪式的升旗手进行队列训练、规范“国旗下讲话”内容,逐步培养并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我我校升旗仪式已形成良好氛围,已使其成为我们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了广播站建设,选拔了一批新广播员,使广播站更加专业,更加喜闻乐见。在学校的体育艺术节上,我校广播站出色高效完成了宣传组工作认为。

三、重点工作有跨越

1、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以“我的梦 中国梦”为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点亮青春梦想”理论学习活动。

利用各宣传阵地、新媒体、理论学习等有效载体,依托团校专题教育和团课讲座,创新主题团日活动内容和方式,发挥红色理论类社团作用,面向全体团员青年大力宣讲“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二是“放飞美丽梦想”社会实践活动。

由校德育处安排,团委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师生,赴青湖御园开展户外拓展活动。活动以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强调感悟与自我教育,体现综合性、挑战性、融合趣味性和教育性、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三是“弘扬中国精神”品格塑造活动。

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教育,我校第三届体育艺术节以畅想“我的梦 中国梦”为主题,切实落实好当前主题教育。艺术节分为开幕式、美术作品展、文艺汇演三个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学校学生齐上阵、同登台、献技艺、展风采,宣传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圆“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同时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下的学生风采和精神风貌。在团员青年中着重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四是“凝聚青春力量”素质提升活动。以“书法展示”为载体践行我们的“中国梦。我的梦”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83中举办了以主题为“中国梦,我的梦”书法展示。

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字体各异,结构严谨。每幅作品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墨香,显示出扎实的功底。近两年来,83中小学二至六年级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社团活动中开设了书法社,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次现场书法展示,不仅是对我校书法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阅,也为有书法才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为学校营造了一种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

2、“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近日,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三中学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内容主要围绕地区印发的《“去极端化”宣传材料》进行。学校任小平书记带领团员学生学习了肃清“圣战殉教进天堂”毒瘤,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有关材料,在释放民族感情和“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中,必须把握分寸、注意方式方法,要反思自身及亲属和身边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在释放民族感情和“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中发挥一面旗帜作用,做示范表率,主动发声,敢于“亮剑”,坚决肃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3、“牵手行动”建设一支帮教队伍一对一帮扶

乌鲁木齐市第83中学,是一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这些孩子,也正是“牵手行动”所要帮扶的9类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按照团区委的安排,学校团委书记,在全校层面的帮扶关爱进城务工人员跟随子女工作中,与学校“三博”办学理念相结合,让进城务工人员跟随子女在学校得到“博爱”、践行“博爱”、传承“博爱”,在处处充满爱的校园里发扬“博学”品质,培养“博雅”行为,提升个人素养。积极发挥学校团委的号召、组织作用,全校教师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到志愿帮教辅导员队伍。学校各个年级都成立了“学业帮教辅导、品德帮教辅导、心理健康帮教辅导、生活困难帮教辅导、同伴成长帮教辅导”五支“牵手行动”帮教服务队。帮教辅导员利用课间、午休及下午放学后的学生空

下载浅析《共产党宣言》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发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共产党宣言》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发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日本防震措施对我国防震的启发论文

    浅析日本防震措施对我国防震的启发摘要:近些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而中国作为一个地震带较多的国家,更是存在巨大的风险。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等,给广大人民的......

    浅议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浅议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会计1001 姓名:殷方红 学号:20101826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930—1933年,美国大萧条期间共有9000多家银行......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6篇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何为乌合之众?勒庞在全书最终写道:“它仅仅是一群独立的个人,因回到了自我的原始状态——而成为一群乌合之众。”这种原始状态下的群......

    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摘 要 《共产党宣言》以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今天仍指导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

    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共产党宣言》(又被译为《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

    量子理论对我国家庭教育的若干启发论文5篇

    论文摘要:德国著名科学家、“测不准原理”提出者维纳·海森伯曾经这样说: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最富成果的发展,几乎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思维方法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这么说,正是由......

    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推荐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作者:冯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35期 摘 要:高校共青团需要结合新形势下青年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

    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参考题目

    附件1: 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参考题目 1、高校共青团工作形势、任务与创新路径研究; 2、高校共青团组织实现社会功能的路径和载体; 3、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普遍性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