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品德第五课教案
[九年级品德第五课教案]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史弥新的品质,九年级品德第五课教案。
2、过程与方法:
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体会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我们对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方法:体验教学、阅读鉴赏、讨论、调查分析等。
六、板书设计: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文化的深远的影响
2、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1)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2)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清代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老来得子,欣喜万分,他对儿子的要求很严,从不溺爱。他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的送到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读到了遗诗,儿子顿时大悟,明白了父亲临终要他新手做馒头的道理。讲授新课: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kp64活动
○提到中国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中华书法、春节、武术、儒家思想、十三皇陵、兵马俑、甲骨文、四大名著、敦煌莫高窟等。(答案不唯一)
学生阅读kp64段落内容。
【它们的来历】——kp65活动1 ○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故官: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凝聚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京剧: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表现力丰富。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等。
编钟:我国古代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有六十四枚。
棕子: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屈原投江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民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你会怎样品味它们的文化情趣?
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方块字、留下的无数建筑艺术精品、独具东方魅力的戏曲等。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情趣和力量。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的代表】——kp65活动2 ○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如思想家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孟子著有《孟子》;王夫之及其著作《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
从军事家来看,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毛泽东著有《论持久战》等。从文学家来看,鲁迅著有《狂人日记》,茅盾著有《子夜》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学生还可以从发明家、科学家、医药学家等方面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各个方面杰出人物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各个方面杰出人物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3)文化的深远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kp66课文内容,思考讨论: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传统影响。【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kp66活动1 ○上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的经历,都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 “吃一堑,长一智”等格言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车到山前必有路”,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天无绝人之路”等谚语,是激发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寒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等充满辩证思想的成语,格言,对于人们看问题、办事情具有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些都表明,传统文化是过去的,但其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2、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1)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三个历史故事】——kp66活动2 ○请说出上面三个历史故事。苏武(?一前60)牧羊:公元前100 年,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副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汉朝使节全部被囚禁。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苏武以拔剑自刎相抗,誓死不屈。匈奴又采取各种手段,迫苏武就范未成,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身陷绝境的苏武以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天,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他孤身一人与羊群相伴19 年,始终不辱汉使气节。公元前81 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朝。苏武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负荆请罪: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
徙木为信:《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了取信于民,商鞅“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人们都表示怀疑,这时,一个年轻人将所立之木搬到北城门,商鞅果然赏十金。
○这些故事所蕴藏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中华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三个历史典故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教师: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列举实例)【对应关系连线】——kp67活动
○找出右边的名言警句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对应关系并连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出自《礼记》,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就不去追求富贵”,这就告诉我们,利国利民是大事,个人富贵是小事,如果能兼顾当然好。但是,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要为国家利益着想,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所以,它对应左边的“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条。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出自《论语》,大意是“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教案《九年级品德第五课教案》。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应当具有自己的人格,格守做人的准则,而不能在强权的压迫下屈服。所以,它对应左边“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这一条。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大意是“礼的作用,以和为最高境界”。我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它们彼此之间协调好了,才会有健康的体魄。不同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要讲“和”,整个人类社会才会和平幸福。人与自然之间也只有讲“和”, 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所以,它对应左边“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这一条。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出自《尚书》,大意是“对别人要宽容,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惟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这句话提倡的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它对应左边“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这一条。
“志存高远”,出自诸葛亮《诫外生书》,大意是“立志应当崇高远大”。古人很重视人生志向的确立,志存高远,就会自我激励,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它对应“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这一条。
“自胜者强”,老子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做事情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努力超越白己,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无往而不胜。它与“君子强学而力行”,对应左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一条。(2)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布置作业:见练习册
八、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教学时数:1—2课时。
五、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六、板书设计: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之源(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民族精神我传承
(1)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改革开放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3)共同说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他从小向往军营,从穿上飞行服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蓝天。他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苦练过硬的航天飞行本领,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终于成功地飞向天空。他的成功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讲授新课: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kp68活动1 ○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中国的脊梁”是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人。
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 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 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总之,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我用残损的手掌】——kp68活动2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是: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共同的目标下,国共两党于1938 年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阶层的人们纷纷投人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中。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无数优秀中华儿女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在敌人的监狱中,中华儿女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斗争。所有的抗争与斗争都与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真挚热爱之情是分不开的。这种对祖**亲的热爱之情凝聚成无数激励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歌曲,凝聚成无数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戴望舒所写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既是中华儿女对祖国那一份不可替代的深厚感情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精神的结晶。)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祖国大好河山遭践踏,人民遭受欺凌,激起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华民族精神】——kp69活动
○填写下表,让我们共同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名言警句
历史典故
团结统一
“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等
爱好和平
“和为贵”、“与人为善”、“和气生财”、“亲仁善邻,国这宝也”、“敬业乐群”、“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
勤劳勇敢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君子以俭德辟难”、“率义之为勇”、“见义不为,无勇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勇者不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怨天,不尤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古男儿当自强”
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等
(2)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之源 【解读毛泽东的话】——kp70活动
○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理解毛泽东所说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一段话,可以让学生结合毛泽东所说的下面这段话加深理解。毛泽东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的这段话指出了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未来的影响,指出长征的精神力量。○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长征精神,可以说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也可以说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等。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学生阅读kp72课文内容。
2、民族精神我传承
(1)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热烈的掌声】——kp71活动1 ○这些中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精神值得钦佩。
(学生还可以设想几种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选择。如可以向主办方有理、有节地提出我们的抗议,要求悬挂我国国旗,播放我国国歌等。)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与各国朋友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祖国和民族形象,增强爱国的情感。
○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当时的感受。(略)学生阅读kp71课文内容,讨论思考: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2)改革开放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
【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kp71活动2 ○请你结合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孕育了极富生命力的优良传统。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任何强大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从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大胆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3)共同说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课堂小结:
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动力之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整体。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丰富和发展。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布置作业:见练习册
八、教学后记:
第二篇:九年级品德教案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统一学案)
目录 第一单元 世界大舞台
第一课 生活在地球村 第二课 中国的声音 第三课 中国的道路
第二单元 共同生活
第四课 伸出你的手 第五课 这是我的责任 第六课 心中的天平
第三单元 法治时代
第七课 神圣的宪法 第八课 依法治国
第九课 人大代表的责任
第四单元 从这里出发
第十课 幸福的味道 第十一课 在人群中挺立 第十二课 找准自己的位置
任课教师:王万斌 贺宁 周玉勇1
岑家祥
第一单元 世界大舞台
1.知识结构:全册共四个单元:《世界大舞台》、《共同生活》、《法治时代》、《从这里出发》。
2.知识内在联系:四个单元按照“我与国家”、“我与他人”和“成长中的我”这样的逻辑安排,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分别从国际视野、品德和人际交往、法律教育、毕业教育等不同方面设计教育主题、安排教育内容。
3.教材特点:教材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体现青少年文化特征,可读性和实践性较强,教育功能十分突出,辅助材料丰富新颖且通俗易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课 生活在地球村
内容简析
本课由“地球村的形成”、“村里的生活真不错”、“村里的烦恼也不少”及“做负责任的村民”四部分组成。
“地球村的形成”从“地球村”称呼的由来谈起,介绍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交通、通信、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庞大的地球成了一个交往沟通便利的地球村。“村里的生活真不错”和“村里的烦恼也不少”是并列关系,分别阐述“地球村”的形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和导致的一些问题,说明地球村既充满希望和机遇,又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做负责任的村民”主要通过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意
第 一 课时 地球村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人类的居住大环境-----地球入手,简述地球概况,随之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密切程度出发,人类似乎居住在茫茫宇宙中队一个小村落---地球,同时展开讲述了地球村的形成原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村的形成原因,从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网络建设以及电脑的升级换代方面,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了解地球概况和人类概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活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与思考,分析明了地球村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地球村,感悟幸福生活。教学重点 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中学生如何面对网络
2、对比古今通信方式,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
地球仪、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过地理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再次一起来看我手中的地球仪,找同学说出对地球概况的一些基本认识,我们了解了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庞大星球,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的人们都比较遥远难以交往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地球村的形成”
1、地球在“变小”(1)比一比
阅读教材,比较鉴真东渡日本、马可·波罗到北京、哥伦布环球航行的时间与现在到达同样目的地一般所需时间,说明交通工具的革新带来交通速度的巨大变化,缩短了空间距离,地球似乎变小了。(2)想一想
你还知道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你认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想象一下,人类未来的交通工具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归纳:先进的交通工具还有磁悬浮列车、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影响:方便交通,节约出行时间、精力,从而让人们更好的从事生产,创造财富。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更加注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增加安全性,而且会更轻便。
2、神话变现实
(1)阅读教材,对比古今通信方式
古代:烽火、驿站传信、飞鸽传书„„
今天: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卫星电话„„(2)说明今天通信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迅速、快捷、方便。缺点:一些现代通讯工具对人体和精神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如电脑微波对身体的危害,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无所不至的信息传递使人们的隐私空间受到侵害,引发新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另外,现代通信方式的技术化也使得一些传统通信方式所蕴涵的人文意味淡去了。
3、全球尽在网中
(1)阅读《网络求医》,感悟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
(2)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与网络有关的新名词?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如何使用网络的?电脑、网络对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网络新名词:给力,亮骚、拍砖、月光族、粉丝、大虾、微笑圈、博客、黑客、虚拟社区等。我们主要通过网络浏览资讯、查找资料、听歌、看电影、QQ聊天、收发邮件等。
分组讨论:让同学来分别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适当的加以点评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热情拉回到课堂,归纳地球“变小”的原因
总的来说,根本上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整个地球村变小。
老师总结: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使得我们居住的这个庞大星球好像变小了,成了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作业布置:简述地球村形成的原因
板书设计 地球村的形成
1.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2.地球村形成后对各国的影响
3.电脑、网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村里的生活很不错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人类的居住大环境-----地球入手,一分为二的分析了地球村的美好生活和地球村的烦恼(资源问题/南北问题/文化问题/环境问题),最后让同学为世界居民提出号召和建议.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国人民频繁往来的原因;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调查、辩论,明确地球村的生活真不错,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地球村;尊重世界各国文明,尊重、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 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地球村一旦形成以后,就如同我们当前的每个村落一样,面临着生活的问题,地球村的生活怎么样呢?我们今天来看它带给村民美好的生活 讲授新课
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下面问题:
1、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频繁往来的原因是什么?
2、人际范围的交往扩大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第一、邻里交往很方便(1)邻里交往的实例
以今天人们在过于国之间频繁交往、旅游、工作的实例,说明人们不在囿于地域、国别而难以往来,便捷的交通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例:乒乓球、羽毛球、世界杯、NBA、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的比赛;韩国人任我国的跆拳道教练;各国相互举办文化年;世界联合反恐(2)交往便捷的原因与意义
原因: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通信、通行的便捷。
意义:使人们更多、更好的感受其他文明的成果,互相学习与帮助,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共赢的契机;增进了解,减少隔阂,促进友谊,使多种文明和谐共存。第二、互通有无好处多
填表(P8),思考两个问题:选择外国商品的原因以及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展示挂图、物品(中国)并让同学讲述自己了解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代表人物和事物 从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品牌效应方面陈述答案得出结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全球化不应该导致文化的单一,而应该是更加繁荣趋向多元化发展。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和意义。第三、相互学习真精彩(1)丰富多样的文化
活动:列举一些国家和民族的代表人物或事物。目的:感悟人类文明的多样性。(2)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举例:中法、中俄互办文化年,中非合作论坛、中美经济文化交流等。
意义:促进了中外的相互了解与沟通,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分歧,共同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3)文明多样性
体现方式:节日、饮食、服饰、标志性建筑、代表性人物等。正确看待: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各国人民应提高文化认同感;各种文明应平等交流、相互尊重。本课小结:
村里的生活很不错,表现在三个方面:
1、邻里交往很方便
2、互通有无好处多
3、相互学习真精彩
作业布置:举列经济全球化的事例并指出我国的对策 板书设计
村里的生活很不错
1、邻里交往很方便
2、互通有无好处多
3、相互学习真精彩 课后反思:
第 三 课时 村里的烦恼也不少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析了地球村的烦恼(资源问题/南北问题/文化问题/环境问题), 通过列举地球村存在的资源、环境、文化、经济发展、战争等问题,激发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和平以及消灭贫困、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意识。最后让同学为世界居民提出号召和建议.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地球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找出解决当今地球村面临问题的方案、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培养学生解决当今地球村问题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 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难点 文化问题。教学时间
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然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村的美好生活,那难免的一些烦恼和问题我们也要客观看待,今天共同探讨地球村的烦恼 讲授新课
列举我国或者世界的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方面)
一、资源问题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资源,不同国家和民族发生了冲突。(1)水资源引发的纷争
以中东地区由于争夺水资源而引发战争为例,说明地球村内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村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纷争。(2)想一想
通过对资源争夺战的了解,谴责抢夺资源的不正义行为,使学生懂得资源的宝贵,培养节约资源意识。(3)找一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行为,有哪些节约水资源的好办法?
思考:我国被称为“地大物博”,但是现在也面临资源问题,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当今政府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活动:看教材P13并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会产生哪些危害?说说我国为解决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战略?
讲述:我国资源的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相对短缺、严峻)
危害:恶化人类居住的环境;加剧资源的短缺;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当前我国政府解决的方案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
二、环境问题(1)工业垃圾污染
列举发达国家垃圾转移的事实,引发地球村的环境问题。
(2)问题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地球村内存在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会产生哪些危害?
学生讨论后明确:环境污染问题。恶化了人类的居住环境,加剧了资源短缺,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3)我们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三、文化问题(1)文化差异
以电影《刮痧》为例,说明文化差异导致的矛盾。(2)思考: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明确: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各种文明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学习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四、南北问题
(1)南北问题的含义。(2)从数据看南北问题
通过数据让学生了解南北贫富差距巨大,从而激发学生同情贫困国家人民,培养消除贫困、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意识。
(3)思考:南北问题如长期得不到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明确:导致南北差距加大,贫困国家人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贫富矛盾、种族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影响世界的稳定、和平和发展
五、问题的激化――战争
地球村的生活既充满希望和机遇,但也充满了危机和挑战仔细看视频,思考视频反映了当前地球上存在哪些问题?
列举:人类为了争夺资源而引起的冲突(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美伊战争等)。以一次战争为例,具体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地球村的烦恼还有哪些?
地球村的生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六、做负责任的村民
1、美好地球村要靠大家维护
活动:请用最简洁的文字或图画描绘出你心中理想的“地球村”生活。树林茂盛,人口平衡,环境污染少,人与人和睦相处,没有战争„„
方式: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组长记录主要内容,然后集体交流,看看哪组描绘的内容全面具体些。
2、建设美好的地球村
活动:成立地球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如何让地球村不再烦恼。
方式:四个组分别代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各国,通过讨论提出自己建设美好家园的计划,然后集体制作一份宣言。
提示:应联系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各州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本课小结:
建设和谐世界,让地球村多一些精彩,少一些烦恼。全球村民,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树立责任意识,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美好地球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负责人的村民。
作业布置:1.列举地球村的生活存在哪些烦恼?举列说明。
2.中学生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
板书设计:
一、村里的烦恼也不少
1、资源问题
2、环境问题
3、文化问题
4、南北问题
5、战争的危害
二、做负责任的村民
1.美好地球村要靠大家维护
2.建设美好的地球村 课后反思:
第二课 中国的声音
第 1 课时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教材分析 此节课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以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的声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
教学目标 通过相关时事材料的列举、讨论,使学生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重要地位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
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各地
教学难点 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声音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课导入
1、师:展示“材料板”。同学们,展示的材料说明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P19“导语”
3、师:当今中国以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走向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声音很响亮”。朗读课文导语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风范---中国。讲授新课
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4、师:引导学生阅读P19的二、三自然段。
5、师引导学生思考:①新中国为何能发出响亮的声音?②中国的声音为何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阅读P20材料1-3段,并根据内容思考和回答二个问题。
通过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发出的声音富有正义。
6、师总结:
新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国地位日益提升,发出的富有正义和建设意义的声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小组讨论:感悟中国的声音很响亮和中国的大国风范。
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看得到一个中国是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课堂练习P20“想一想” 板书设计
1.中国的声音很响亮坚持的表现
2.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响亮声音的原因 3.中国发出的声音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原因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中国的大国地位
教材分析
第二框《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对第一框进一步说明,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贸易大国”三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中国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和和作用。理顺大国地位的表现。培养学生对国力提高的自豪感和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贸易大国”。教学难点 中国“贸易大国”(成就与挑战)
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性知识着手、谈当今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声音很响亮及原因。然后把目光聚集在我国,从哪些方面阐述我国的大国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认真回顾和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讲授新课
2、引导学生阅读P21“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讨论①中国的现实国情②中国取得长足发展③中国面临的矛盾。
4、引导学生阅读P23“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5、组织讨论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②中国在联大拥有否决权。
6、引导学生阅读P24“是贸易大国”
7、讨论:①贸易成就②贸易中挑战
还可以从文化、军事、外交、体育等方面说明中国的大国地位。
阅读课文并根据内容思考、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因为中国的大国地位,才导致中国的声音很响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课小结
师总结:面对世界形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正通过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大国地位,使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课后作业: 中国的大国地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设计
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1.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拥有否决权 3.中国是贸易大国 成就与挑战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教材分析
第三框从另一个角度对第一框进行说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原则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了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
3、能够用事实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讲原则的大国,并积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贡献教学重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教学难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准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寻找观点,提高认识
2、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并获取一定学习经验
3、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把握知识,形成技能
形成观点,达成共识
复习旧课
回忆:前面提高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发出的声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1、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三目内容,并思考P27小活动和P28、P30三个问题
2、老师巡视,观察学生学习和讨论情况
3、根据学生学习和答题情况进行指导、点拨、释疑和归纳 新课教学:
一、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的表现(1)维护世界和平表现在五个方面
(2)积极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表现在三个方面
(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搞军备竞赛;共同呵护地球家园;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必要的牺牲
二、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分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以及二者的关系。
教师完善补充,突出重点
单元练习相关题目思考回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发出的声音体现了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风范
1、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并可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先归纳既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又引入本课新的主题,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三框 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一、维护世界和平
1、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1、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又一主题
2、中国积极推动着世界经济发展
三、对自已的行为负责
1、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2、中国对国际社会负责的表现 课后反思:
第三课 中国的道路 第1课时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教材分析
本部分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了解党在现阶段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路线。由三框组成。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核心内容;
2.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认识到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
3.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一起简要回顾中国的进现代史的变迁,并引出现代化这一主题。
1、先提出问题: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看“阅读角”的材料加以理解。学生填写调查表、阅读资料卡、对“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2、提出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有两层含义。(本部分由教师讲解)
3、要求学生完成 “小调查”、“资料卡”、和“想一想”三个栏目。
4、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有四个方面。
5、提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由学生归纳总结)
6、课堂讨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老师到各组予指导
7、提出问题: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本环节以教师讲解为主)
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
作业布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板书设计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
1、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走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是什么?
2、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课后反思:第2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材分析
本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因此,本框内容是基础。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从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重点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 坚持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的原因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播放东风公司、人民商场、小吃摊点等画面。提出问题:我国现阶段是单一的公有制吗?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让学生阅读资料卡内容,并结合我市经济让学生了解多种经济成份。
3、提问: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4、完成P40的调查表
5、提问:现阶段,我国除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着哪些非公有制经济?
6、提问: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呢?(本部分主要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 本框是从政治方面对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具体阐述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讲授新课
播放《开国大典》影像资料
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具体阐述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指出我国的国家性质
2、指导学生阅读法律文库
3、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讲解人民政协的有关知识,重点讲性质及职能
4、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讲解 专家视点
5、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归纳:本课主要学习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其中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7、巩固基础知识,联系有关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框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共同生活
第四课 伸出你的手
第1课时 在关爱中成长 我们都有爱
教学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在理解他人的关爱和关爱他人方面,初中生面临着一些矛盾。一方面,他们需要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的社会关爱。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从父母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课对此做出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父母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爱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人与人之间有关爱,我们的社会也有关爱;②许多政策,法律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③懂得这些关爱的手带给我们的帮助。
能力目标:①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怀;②社会也对我们提供了帮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 要把爱心撒在我们的周围;②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③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教学重点
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社会的帮助。教学难点
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之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师深情的说:“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发生,得益于我们的自身努力,更是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关爱,伴随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明白事理,从青涩走向聪慧成熟。
师:没有太阳的照耀就不会有绚丽的彩霞,没有他人的关爱,我们就难以成长。
2.引导学生阅读《关爱铸就灿烂》一文。通过阅读《关爱铸就灿烂》一文中姜馨田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3.、师引导学生设想:
(1)妈妈,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对姜馨田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2)你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哪些关爱?
4、师承上启下:不仅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
5、小活动:列举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助与关爱的规定和活动。
6、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得到过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对这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我们要心存感激。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感激之情告诉他们吧!
7、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看到,关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并对我们生命的成长、人格的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总结: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我们应用心记住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通过写感谢信,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关爱是一门艺术
教学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具体说,就是要兴建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这就要求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 都能够关爱他人,能对他人伸出自己的手,并懂得表达爱的方式。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本课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二、学生情况分析:
青少年在表达对别人的关爱时也往往忽略他人的感受,有时甚至”好心办坏事“,伤心别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被关爱者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善意的关怀反而成为一种伤害?什么样的关心和帮助是他们最需要的? 教学目标
(1)明确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道伸出援助对方的感受;
(3)明确乐于助人是一门艺术。
(4)知道关心和帮助别人要注意爱心的传递方式;
(5)明确关心和帮助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回忆自己的爱心传递方式;(2)注意尊重他人;(3)正确对待生活困惑。教学重点
明确乐于助人是一门艺术
教学难点 注意方式,学会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生活困惑。教学过程
1、师: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大拿给你伸出帮助之手时,是否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感受呢?
2、引领学生阅读《特殊的岗位》一文。
3、引导学生分析: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恬恬呢?
4、带领同学看图,让学生说说同样是关爱的行为,为什么你的同学不接受前面两位同学而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好意呢?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后面的总结部分。
5、想一想:(全班分组讨论)
(1)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对方反应如何?
(2)别人在帮助你的时候有让别人受不了的言行吗?你当时的感觉如何?
(3)你曾经有过好心办坏事,助人不成反伤人的经历吗?现在想一想,怎么处理更好呢?
6、”实践营地“:
(1)阅读信件
(2)讨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3)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4)回信、帮助”沙漠寻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学生避免类似的困境。
7、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直接: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假如我们只懂得爱心需要传递,而不注意传递爱心的方式,不考虑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也许反而会伤害被帮助者。因此,要谨记:关爱和帮助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五课 这是我的责任
第1课时 长大成人的标志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和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4.”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材地位分析
这一单元属于”我与他人、社会“的版块,目的是与初三学生共同探讨,作为社会的人应该如何对待他人与社会所赋予的责任。而学生应当认识到每个人在受惠于社会和他人的同时,必然要有所付出。这种责任源于社会关系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承诺,而且,随着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
编写意图和特点
1.中学生能否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意识,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目标。
2.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但一些中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不能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本课内容正是针对这一现状设计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教材编写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对材料情景的分析、思考,赋予学生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容易接受。
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生缺乏起码的责任意识,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利用好丰富的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取得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对自己负责是具有责任感的最起码的表现,同时还要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2.懂得 ”人必有责“、”人各有责“,做到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3.强调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心血甚至生命。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自己负有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强调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要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因此教师要倾注精力,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情景导人】
指导学生阅读p58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人生航船上,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第一框 长大成人的标志
师: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还会对他人、对社会负责。1.对自己负责:重要标志表现及怎样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情景聚焦】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p59上述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想一想】
p59有的同学认为:对自己负责太简单了,很容易做到。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怎样理解对自己负责?
【接力棒】
指导学生分析p60的句式,规定活动规则,然后进行交流。2.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如何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故事续编】
按p60的故事情景,请学生续编,引导学生在两难选择中学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案例分析
呈现反面案例,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不承担责任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全班阅读,一人朗读。
看图说话p59引发联想。反思、归纳、思考、交流、活动
续编故事并说明理由。
阅读p61案例,进行讨论,并把主要观点记录下来。
故事惊险,情景感人,寓意每个人的人生航船多险峻。鼓励学生思考怎样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通过学生生活中三个司空见惯的不负责任的事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归纳总结如何才能对自己负责。
本环节是上一环节内容的延续,通过活动,给学生一个交流展示自己观点的平台。
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对续编故事正反结果的对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和感悟。
让学生理解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但不承担责任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受到法律制裁。
板书设计
第一框 长大成人的标志
1.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对自己负责
2.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不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如何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课后反思:
第 2课时 播下责任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和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4.“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要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因此教师要倾注精力,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教学难点: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 教学过程:
师:每个人都首先应该明白自己有哪些责任。1.牢记自己的责任:多种角色多种责任
【说一说】
说出教师、医生、军人的责任各是什么?
得出结论:”人必有责“,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肩负着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种种责任。
【讲一讲】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肩负哪些责任? 2.承担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想一想】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论:首先要立足本职,承担自己的责任。小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除了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两个方面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交流课前采访父母、教师等不同身份的人的责任,明确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责任。
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讨论p65,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记录精彩观点。
通过采访,让学生明白”人各有责“、”人必有责“,”多种角色多种责任“。而只有那些履行责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
思考典故并结合身边的事例,拓展分析立足本职的重要性。
【情景聚焦】
P6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列举几种比较典型的关于责任的错误观念,从反面告诉学生,承担责任要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
【小活动】
指导学生制定”志愿者活动计划“,如让学生考察社区内残疾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通过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热情,明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方式,以及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随着自己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
板书设计 第一框 播下责任的种子
1.牢记自己的责任 明确自己肩负哪些责任? 2.承担自己的责任 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课后反思:
第 3课时 用生命践责
【阅读角】
1.指导学生阅读美文,感受白衣天使用生命践责的高贵品质。2.指导填写p67电子邮件。
【小活动】
指导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为了责任而舍生取义的故事并进行讨论,懂得舍生取义是用生命践责,升华情感。
【实践营地】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p67-68三个情景设置,并从他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几个角度去设问。
【接力棒】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完成接力游戏。对精彩语句予以摘抄记录,通过教室黑板报展示交流。
复习p64黑体字及p65”小讨论“ 阅读p65”用生命践责“ 学生有感情地自我阅读、感悟,填写p67电子邮件。
交流故事并进行讨论,懂得舍生取义的可贵,升华情感。
阅读、理解情景,用本节课所学观点回答问题。
通过情景思考,学生对”责任“会有自己全新的认识。设计意图在于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认识。板书设计
第三框 用生命践责
立足本职 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
服务社会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奉献精神 用生命践责。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六课 心中的天平
第1课时 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
教材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如何求得帮助,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呢?通过对《心中的天平》这一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及其社会意义,了解合作的普遍性,理解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的合作,以及公平合作的重要性,能辨别生活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采取正确的态度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自觉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本节课《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是这一课的第一框,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公平对个体情感、积极性的影响,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领悟到公平与权利、人格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公平与合作、效率、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在感受个人需要公平的基础上认识到社会也需要公平,并引导学生思考:”当每个人都需要公平、渴望公平时,大家对公平的理解是否一致?“,为学习第二框《什么是公平》,理解公平的含义做好铺垫。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个人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能够树立公平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到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个人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能够树立公平意识。
教学难点
辨别生活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新课导入
1、出示一架天平,提出问题: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天平的准星不准了会导致什么后果?
2、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心里会怎么想? ①当班级同学交不起学费时......②当同学遭遇不公平对待时......③当社区存在不公平现象时......④当有人恃强凌弱时......⑤当有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新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天平,人们用它来衡量生活中的人和事。心中的天平如果失衡了,人们就会失去前进道路上的参照物,变得无所适从。公平就是这样的天平。“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让学生认识天平的作用,以及对身边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事例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导入本课,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衡量人与事的天平,即公平。讲授新课
1、通读课文,提问:
(1)为什么人们需要公平?
(2)为什么说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3)为什么说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
2、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1)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不公平会损害人们的哪些权利和利益?指导学生在”细细品味“中认识到公平对于人的情感、观念、选择的影响;在”实话实说“活动中让学生讨论他们日常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当时的感受和对自己的影响,感受公平的 重要性。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公平可以保证个人的权益,影响人的情绪、观念等“(2)通过”小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公平的付出,公平地获得利益,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在”实话实说“活动中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公平合作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公平对于合作的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排队方式和标准,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分析不同排队方式中存在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并通过学习”专家点评“,得出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按照自学目标自学课本P69-P72的内容。
三、小 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公平的意义(重要性):
1、公平可以保证人们应得利益,提高积极性,开发潜能;
2、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3、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板书设计
公平可以保证应得利益,提高积极性,开发潜能;
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什么是公平
教学分析
本节课《什么是公平》是这一课的第二框,是在学生学习了《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认识到公平对个体情感、积极性的影响,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领悟到公平与权利、人格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公平与合作、效率、秩序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释公平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公平的首要意义在于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拥有选择的权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公平与权利、义务、责任、收入、分配、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学生狭隘的理解公平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或者身边的事例。采取辩论、讨论、对话、话剧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导“出他们对公平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公平的含义的三个层面。
教学目标
阐释公平的含义,了解公平的首要意义在于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拥有选择的权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公平与权利、义务、责任、收入、分配、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公平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
2、导入新课:既然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平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诠释。通过本节课的需要可以让我们比较全面的理解公平的含义。
3、板书课题,引发学生思考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分组对书中关于公平的三个观点进行讨论。
2、组织学生推荐三名学生分别表演教材中给出的三个素材,并及时提出问题:
(1)一视同仁是否都是公平的?一视同仁需不需要前提条件?在什么情况下一视同仁才是人们渴望的真正公平?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不是绝对的,一视同仁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但是在基本权利方面,人们应受到一视同仁的公平对待。
(2)通过班级排座位的问题,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偏心的老鹰》、《公平不是平均》引导学生认识:公平不仅仅是分配结果的完全均等,更要每个人享有其应得的利益,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3)在组织学生表演”高中择校“后,进一步学习材料《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公民自由地行使选择的权利也是一种公平。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当个人无法改变环境时,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公平是一种自由选择,正是不同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今后的生活,因此要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
3、阅读P74框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公平?并组织学生学习补充材料《公平世界》启发学生的思路。
小 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公平应该是1)、在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2)、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3)、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4、课堂练习:
某校举行篮球比赛,在一场关键比赛中,裁判误判一球,参赛一方八(2)班篮球队长要求改判,遭到裁判拒绝。于是八(2)班篮球队认为比赛不公正,退出比赛。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假如裁判确实误判,那么他的做法公平吗?为什么?
(2)你想对八(2)班的篮球队员说什么?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感受完成相关的练习,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课后作业:什么是公平? 板书设计
在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
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
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努力维护公平
教材分析
让学生在了解公平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努力维护社会公平,营造公平的社会氛围。
教学目标 是学生能够树立公平意识,理解自己在维护公平时所负有的责任,以及正义的制度是维护公平的保障。教学重点 个人维护公平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形式: 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问:为什么人人都渴望公平?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5页《给老师的一封信》,分析魏泉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老师提问:当你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你是怎么样处理的?
引导学生阅读P76页短文《一毫米的距离》,分析波尔这样做的原因
归纳:维护公平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个人道德水平,也是形成公平社会的重要条件。
教师提问:关于”分粥“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P78页《专家视点》
社会公平要靠大家维护,维护公平,首先要反对对自己不公平的对待,同时我们也要公平的对待别人,但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公正的社会制度来保障。P79页第二小题填表。学生谈谈自己遇到过哪些不公平的事情?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学生思考后找两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学生反省自己是否做过待人不公平的事情。学生将归纳的结论记到书上。
学生讨论怎样分粥最公平,学生选择某种不公平现象,合作探究能否有好的制度,使之得到改善。
学生将教师的总结记入笔记。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体会到维护公平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努力维护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2.制度保障公平及其内容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法治时代
第七课 神圣的法律
第1课时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一个内容。本课介绍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较强,相对枯燥,学生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只有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才能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才能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的尊严。教学目标
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从宪法的效力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重点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教学过程
通过拟人化的法律家族聚会活动,引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宪法神圣性的关注。
1、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指出该《办法》必须进行修改。
2、向学生显示宪法的部分内容,学生回答相关的法律有哪些。采用各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法律文库“中呈现一些法律知识
4、绘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1、做教材P82页填表,说明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副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作业布置
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怎样? 2.简述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板书设计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二个内容。此单元,在全册教材中属重点篇目,因为,我国要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重视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对其进行宪法教育,使其树立宪法意识,而本课是宪法的本质部分,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都处在重要部分。因此,本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诸多法律知识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内容规定上体会宪法的地位及权威,深刻理解宪法具有总章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体会宪法的地位和权威。
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课文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哪些?
2.指名回答。3.教师加以引导。4.让学生朗读。
5.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重点的内容背诵下来。6.让学生默读”法律文库“中的内容。
根据第83页”法律文库“介绍的一些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但还不全,针对此完成下列问题;同学们是否查阅了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教师可进一步举例说明。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等。7.教师加以评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请同学们完成第84页,宪法与普通法之间关系的举例说明。(5分钟)
回家上网查阅:更多的,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2)我国的国家标志应该包括哪些?
已查阅了的同学举手,并举例说明理由。同位互相交流。小组同学举例说明,加以验证。
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内容。
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2)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和社会生活中、(3)国家的根本任务
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6)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等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三目内容。此课本在本单元中属重点篇目,因为学生已明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且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上好本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宪法权威和地位理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过程与方法: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教学重点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教学难点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1.提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2.教师根据教材中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作进一步的介绍与列举。
3.出示:书本第84至85页中的”空格练习“。出示: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4.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不得只想享有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
分析第85页至86页两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先了解材料之后,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材料一问题:
(1)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什么权利?
(2)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找不到与此案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但齐某的合法权利却能得到维护,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问题:
如果你是蒙某,你如何利用宪法为自己的权利辩护?自学第86页”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
教师讲解: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更懂得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为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宪法观念、用宪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作业布置:请举例说明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板书设计:
1.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3.宪法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4.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遵守它,维护它。课后反思:
第4课时 更严格的制定与修改程序
教材分析
本环节是对前一环节内容的补充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它是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这个角度说明宪法的神圣。并且是通过比较宪法和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三个不同之处,突出宪法的神圣性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明确告诉学生:”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向学生出示”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内容“,要求学生把P87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在学生填写时进行巡视。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主体、通过的人数和公布的机关三方面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天第87页的表格。
根据上述内容自然过度: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为什么要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举例说明,宪法的修改对具体的法律会不会产生影响?
3、根据学生讨论后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4、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然后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宪法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和修改?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小结。作业布置:小讨论 课后反思:
第八课 依法治国
第1课时从行政诉讼说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八课的第一框题,第八课是按照从行政诉讼说起来引出依法治国这个中心,因此本课内容是前提和基础。
作用: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表明我国已选择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理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一定的难度,需加以探讨和引导。
新课导入
1、播放法律短片《一口痰引来的麻烦》;
2、提出问题:普通公民处于弱势,状告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如同鸡蛋碰石头吗?
抢答:①什么是行政诉讼法?②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行政诉讼法》
讨论:①普通公民告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犹如鸡蛋碰石头,不会赢的;②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为老百姓服务的,工作上出差错是难免的,动不动就上法庭太不尽情理了。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
点拨王P54第11题观看短片,感悟思考。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归纳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制定了《行政诉讼法》
积极思考,抢答,归纳观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引导归纳总结:
①公民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理所当然的事;②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更应该依法行政。
让学生回答: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说明了什么?
第一,一些国家行政机关人员不能很好的依法行政;第二,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进一步觉醒和提高;第三,我国已走上了依法治国的的道路。
板书设计 行政诉讼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国家为什么制定《行政诉讼法》
3、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表明中国已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谁都大不过法律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八课的第二框题,此前,学生已经学了《依法治国》,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的重点就是依法治国,所以此框题是这一课的中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治国的要求 1.让学生阅读书中短文《朝令夕改》
提出问题:国君为什么早上说定死罪,到了晚上又说没罪了呢?
2、归纳学生发言后,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讨论:究竟是权大还是法大。
3、依法治国的含义
4、播放法律短片《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漫画:点拨王P56-12题:2003年10月25日,13岁的孙海独自在一家小商店中用12元钱购买了一只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某品牌保暖袋,随后用拳头将袋打热,放入贴身裤腰处取暖。不料这个温度高至60摄氏度的保暖袋没落至其右小腿上,留下了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创面。经治疗,用去医药费近3000元。事发一月后,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无果。孙海的父亲逐向法院起诉,要求店主王某赔偿医疗费、交通费和精神损失费等。
将学生分成二组讨论,通过引导,归纳总结
让学生抢答
观看短片,思考问题:”怎样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资料习题 板书设计
一、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四、公民应提高法律意识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喜中有忧
教材分析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一直朝着依法治国的方向迈进,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彻底改变我国过去的人治历史,因而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材就设计了《喜中有忧》,这一框题在第八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到在生活中,我国完善依法治国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存在的不完善的方面;
2、能力目标: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明确知道依法治国中的不足方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真法律知识,用实际行动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在各领域内存在的障碍 教学难点 解决法制不完全的措施
教学过程
1、教师提问:我国是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你们能列举出吗?
2、教师列举关于2003经济人物熊德明的事迹,由此引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材料一:熊德明(女):重庆市云阳县人镇龙泉村农民
2003年熊德明的一名”实话“引发了全社会对欠薪问题的关注。
2003年10月27日温家宝总理路过龙泉村,熊德明”向总理说了实话“,反映丈夫的2300元工钱被拖欠。总理当即指示地方政府要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六个小时之内好就拿到了被欠的工钱。熊德明一句”实话“直接促使重庆市开展百日欠薪大检查活动。北京市政府部门也宣布:今后凡是严重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将被赶出北京建筑市场。江苏广东湖北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维护民工权益。
材料二:2007年9月24日,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据调查,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材料三:肖扬的发言:2007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表示,人民法院正积极推进行政案件管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通过加大指定管辖、异地审理的力度,防止和排除地方非法干预,为行政案件依法独立公正审理提供制度保障。被公众形象地称为”民告官“的行政审判,通过异地审理的方式,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3、教师列举陈良宇一案。
4、观察图片”以假买'假'“提问,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
归纳总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列举出身边有关反映社会存在的一些负面事例,如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主要观点:我国法制不健全的问题。
板书设计
依法治国
一、喜(整体)
1、制订并构成了”法律之网“
2、出台了大量的行政法规,为社会做出了大的贡献
3、司法机关公正执法
4、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守法
二、忧(局部)
1、存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地方
2、一些国家机关不依法行政,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有些司法部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
4、有些地方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时有违法行为发生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材分析
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我国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又喜中有忧,因此有必要让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到依法治国中来,树立法律权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教材设计了《我们共同的责任》,这一框题在第八课中起到总结归纳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中,依法治国需要国家各机关和人民群众参与推动的。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明确我们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承担责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
1、依法治国需要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参与;
2、我们应积极承担责任推动依法治国。
教学难点 我们应积极承担责任推动依法治国 教学过程:
1、首先挑选部分同学分成两组,代表正反双方,组织辩论会,主题为”依法治国是政府和国家的事,与百姓有无关系“。
2、教师对辩论会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依法治不仅是政府和国家的事,也与老百姓密切相关“。
3、学生做P97的问题。
4、联系上一框节《喜中有忧》,警示大家依法治国阻力重重,但我们应承担自己的责任。
5、呈现P97”阅读角“
6、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应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合法权利,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两方在教师的评判下展开激烈的辩论。
学生独立完成,再举手发言
由学生朗读该材料,并让学生各抒已见,谈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社会责任感意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依法治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进一步提出号召和呼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 我们共同的责任:
1、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
2、依法治国喜中有忧,我们应承担责任。
3、呼吁: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反思:
第九课 人大代表的责任
第1课时 人大代表人民选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认识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了解人大代表的权利、产生程序和组成结构。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对人民代表的敬意和自身的国家主人翁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教学准备
新课导入
1、向学生出示一张《选民证》,进行传看。由《选民证》打开话题。
1、向学生谈自己参加选举的情景和感受。将人民代表的选举程序融入之中,向学生介绍。
2、请一名学生朗读《选举时刻》。
3、由”你们参加过选举吗?为什么?“引出选民资格的话题。
4、引导学生解读P100面的”法律文库“。之后,要求回答P101最上面方框的问题。
5、以问题导入下一内容,我国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什么意义?重点剖析”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6、要求学生自读P102面的内容,回答: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应该怎么行使呢?
7、创设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假若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8、要求学生自读P103《相关链接》,并讨论回答P103下面的问题。板书设计
1.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含义和地位 2.公民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资格 3.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和程序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人大代表为人民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通过介绍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职责履行,进一步阐述人民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代表的职责
2.理解分析人民代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培养权利义务观念,增强人民主人翁意识。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选举人民代表的程序,人民代表如何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利,培养权利,义务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的职责。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人权利
新课导入
让学生复习回顾第三课第四框P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由此引出:
①人民代表是”官“吗?
②人民代表的职责是什么?
③人民代表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1、引导学生阅读P104有事就找”冯代表“材料的基础上,由学生概括冯代表是如何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的,并引导学生就”人民代表应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展开讨论活动。
2、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板书--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使者“。
3、说明人民代表要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4、教师具体介绍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的工作情况和享有的法定权利,并通过P105相关链接中的资料说明人民代表所发挥的作用。
教师运用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有关人大代表行使权利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5、教师板书--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的重要活动,代表人民行使审议权、提案权等各种法定权利。
6、教师利用自己收集到的的人民代表具体履行职责的事例进行讲解人民代表在闭会期间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
7、教师进行归纳、板书--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
8、”假如我是人民代表“ 活动准备: 第一、知识准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人民代表的职责
③人民代表的选举程序
第二、材料准备: ①查阅有关人大代表选举程序的有关资料.②根据选举要求设计选民证、选票.第三、组织准备: ①推选主持人,负责人民代表的选举,主持工作.②分成若干提案小组.第四、设备准备: 选举会场、录音机、磁带、投票箱一只.第五、活动过程:模拟直选人民代表 1.成立选举领导小组 2.选民登记.33 3.以组为单位,参加”活动一“中提交的提案水平,推选出候选人.4.推荐监票人,计票人.5.主持人介绍候选人生平、工作简历、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6.选举 7.计票
8.公布选举结果
第六.活动总结: 学生进行交流参与本次选举活动的感受,体会,教师对此此活动进行点评分析.板书设计:人民代表为人民
1、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使者“。
2、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的重要活动。
3、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4.假如我是人大代表„„.课后反思:
第十课 幸福的味道
第1课时 感悟幸福
教材分析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当代青少年”生在福中不知福“、”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现象日益突出,在生活中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不如意,对幸福的体验往往是被动的、片面的。本框”感悟幸福“是让学生更多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理解幸福的真正的含义,悟出幸福的真谛,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使快乐伴随自己成长,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
2、学会品尝幸福,领悟幸福的真谛
能力目标——
1、在生活中体验着幸福,感受幸福
2、幸福没有统一标准,也无法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谈感受到幸福的事,使学生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品味生活,感受到幸福的乐趣,使自己健康成长。教学重点体验生活,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品尝幸福的味道。教学难点感受幸福,领悟幸福的真谛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
师:歌词说的好”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在现实生活中,你感到幸福了吗?你珍惜身边的幸福了吗?你是如何创造幸福的?对这些有关幸福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学生齐唱《祝你平安》幸福与我们相伴,人人都幸福,社会才更加和谐美好。通过歌曲导入,学生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二、讲授新课
(一)千姿百态的幸福
1、”说说幸福“,让四位同学起来读P111-112的几个幸福体验。
2、以”幸福“为话题,做”接龙游戏“。
3、阅读”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幸福?学生阅读后分组进行讨论,并完成”接龙游戏“,我感觉到的幸福是
学生阅读
1、对过去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反思,体验其蕴涵的幸福,体验幸福的快乐。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3、通过阅读,理解幸福的含义。
(二)关于幸福的辩论
1、以”何为幸福“为话题进行争论 P112-114 争论一、二、三
2、引导学生阅读P113的”阅读角“ 把班级学生按男、女分成两大组开展辩论赛
抽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然后学生讨论金钱与幸福的关系。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味,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三)细细品味
1、师:由于性格、经历、处境的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眼中的幸福是不同的
2、小记者调查:你觉得幸福的真谛是什么?学生品读短文P114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领悟幸福的真谛,并积极参加小记者调查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幸福的真谛,在生活中品尝幸福,享受快砾。
(四)归纳总结
1、师: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伴随我们成长,只要我们用心体味,就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做快 乐的青少年。
2、学生完成P115幸福清单。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幸福清单“使学生回味过去感到幸福的事,享受生活的快乐。
板书设计
幸福是千姿百态的幸福的含义
感悟幸福 何为幸福
幸福的真谛
幸福的清单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幸福是一种能力
教材分析
学会从生活中感受幸福、发现幸福、创造幸福是人生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即将面临初中毕业的九年级学生,一部分要继续升学,一部分可能要告别校园,此时,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指导与培养,让他们懂得如何通过培养兴趣、结交朋友、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等方式创造自己的幸福是非常必要的。本课的三框是层层递进关系,第一框重在感悟幸福,第二框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幸福,第三框是培养学生如何创造幸福。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幸福,并认识到幸福是要去发现和珍惜的。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幸福、珍惜幸福的能力。
3.善于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不仅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也让别人快乐,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一个集体、甚至和谐一个社会。教学重点
1、养学生发现幸福、珍惜幸福的能力。
2、要学会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学难点 要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和珍惜幸福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发现幸福
师
1、我有个学生叫周唤,她的家境非常贫寒,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父亲是个罗锅,并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房子很破,家里一贫如洗,有个刚刚成年的姐姐外出打工挣点钱供她上学生活,父亲一直鼓励她好好学习,她自己也很勤勉,懂事上进。我通过家访了解这些情况后,汇报到学校,学校为她减免了学杂费,我也为她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很感激,学习更加勤奋。
看完案例后请评价她的生活!
师
2、同学们说的很好,她生活的不幸是显而易见的,但关键是大家能从她不幸的生活中找到点点滴滴的幸福,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善于发现幸福、珍惜幸福那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课第二框《幸福是一种能力》(板书框题)
活动
(一)听故事
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追求幸福,但他能不能发现自己已拥有的幸福这很关键,现在我们一起阅读赖静文的故事。问:
1、赖静文有一双发现幸 福的眼睛吗?
2、赖静文拥有哪些幸福?
学生生认真、听材料;学生讨论
(1)她的生活很不幸。
(2)但她也是幸福的。
因为有:父亲、姐姐爱她,学校、老师关心她帮助她,而她也用上进、勤奋来汇报亲人和老师。
生阅读书117页”我是幸福的“ ”我是幸福的“这篇作品,是发现幸福的典型案例,我把它放到这儿用比较适合,有助于引导和启发学生。
活动
(二)考考你
赖静文有双发现幸福的慧眼,你有吗?下面我们分环境来讨论:
1、你在家庭生活里享有哪些幸福?
2、你在学校生活里享有哪些幸福?
3、你在社会生活里享有哪些幸福?
(活动三)小讨论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能发现自己的幸福,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一双慧眼呢?
生阅读116页两个穷人的故事后问:
1、甲乙谁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
2、评价乙的表现
师:同学们说的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犯乙一样的错误,他们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幸福,其实他们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慧眼。
师继续:有的时候,蒙住我们眼睛的是太多的欲望,总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欲望本身不是坏事,但过分了,就会成为累赘,就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活动
(四)想一想
列出你最想实现的10个愿望:(大家自由讨论)
问:
1、为什么会有这些愿望?
2、如果让你留下7个愿望,你会删去哪些?
3、如果让你留下5个愿望你会删去哪些?
4、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总结:是的,欲望过多,不仅会成为我们的累赘而且不能实现时,还会产生挫折感,也就不会拥有幸福的感受。所以,愿望应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确定。
师语言叙述过渡标题。
通过以上学习,使我们知道了拥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很重要,但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拥有珍惜幸福的习惯和能力,才能长久拥有幸福!
生讨论预设:我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我的父母很爱我、我们家住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我生病了父母为我忙前忙后等。(生广泛的回答)
生讨论预设:老师的关爱、不辞辛劳的谆谆教诲、同学的关心理解、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等。
生讨论预设: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社会不准启用我们未成年人从工、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净化社会环境等。
生:甲。他做到了知足者常乐。
生:乙拥有比甲更多的幸福,但他没有看到自己已拥有的,而是太关注自己没有的。
学生认真思考,细心体会,影响我们幸福感的除了我们心粗、这也是不是个更本原因?
学生自由讨论,最后选代表起来说理由。
通过故事说明:发现幸福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有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帮学生找到缺少幸福感的症结。
设计这个活动是向学生阐明一个道理:欲望太多,难以实现,会影响人的幸福感。
通过教师的语言过渡,使生明白这节课所要掌握的两种能力是紧密相连的。(二)珍惜幸福活动
(一)寻找幸福源泉
师:
1、我们生活中拥有的幸福都是怎么来的呢?
2、拿出你的”幸福见证“,讲出你最幸福的故事!
活动
(二)感恩幸福
1、你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辛苦劳动和付出给你换来的幸福?
2、你能为给你带来幸福的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幸福,珍惜与爱我们的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珍惜与他们每一次相处的感动和开怀,让家、班级、学校、社会在相互幸福和感恩中更加和谐!
全班齐唱
《感恩的心》
板书设计 幸福是一种能力 1.发现幸福 2.珍惜幸福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幸福门票
教材分析
面临毕业和升学压力的九年级学生,既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和恐惧,怎样看待将来的生活,面对自己的人生,走上幸福之路呢?本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认识自己拥有很多幸福的基础上,正确对待目前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努力创造和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悟依靠努力,人是可以从很多方面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幸福伴随着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创造幸福的途径和方法.(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创造幸福之路.能力目标:(1)感悟在日常生活中收获的幸福.(2)出示自己的门票,走进幸福大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社会奉献自己,获取幸福.做一个有益与他人和有益与社会的人.教学重点 培养兴趣,结交朋友,奉献社会等方式创造自己的幸福.教学难点
从实际出发,找出适合自己幸福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面对每天很多的作业和每个月的月考, 你们觉得幸福吗?
2、老师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他在你的理想中,他在你的汗水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辛的劳动中“提问:这首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七口八舌
通过歌词中感悟依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找到幸福的。
幸福门票一:开发兴趣,创造幸福的空间活动一:课堂调查: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请举手? 活动二:分组交流:交流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你是什么样的体验? 活动三:体验表达:我 打球 时, 特别的兴奋 ,好幸福哦!我, 好幸福哦!学生举手
分组交流
体验表达让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和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感悟兴趣爱好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体验,用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寻找幸福的途径.幸福门票二:多交朋友,体验更多的幸福
1、提问:和朋友在一起,你觉得幸福吗?
2、活动:以”和朋友在一起“为话题讲诉我和朋友之间的乐趣.3、和朋友在一起追求吃喝玩乐是真正的幸福吗? 学生回答,思考三分钟让学生讲生活中的故事.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从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体验和朋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带来的幸福感.提醒学生:结交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幸福门票三:奉献社会是幸福的源泉
1、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回顾生活中的点点嘀嘀时,举着”兴趣爱好“、”结交朋友“这样的门票进入了幸福的大门,多幸福哦!现在我在和你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你们积极参与我的教学活动中,这节课我觉得上得很成功,我也好幸福!你们说我跨进幸福大门的门票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寻找幸福的符号“
2、歌唱<<爱的奉献>>感悟在奉献中的收获,体验幸福感.3、让学生阅读教材P121”青少年奉献自己、获取幸福的实际行动“设计自己获得这张门票的方案学生与老师共鸣感悟幸福
阅读教材思考:老师的幸福门票是什么? 歌唱<<爱的奉献>> 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在奉献中,人生价值的体现,劳动得到尊重,创造美好的人间,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请出示你的门票师:同学们!幸福的门票五颜六色,只要大家肯努力,都可以从很多方面为自己创造幸福的哦!对于你们来说学习压力大,家长的要求也很高,将面临着就业或者升学的 39 选择,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幸福门票是什么吗?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创造幸福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填写P122面 ”我的幸福门票“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创造幸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幸福不可攀比“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寻找幸福的途径有那些?比别人更富有是真正的幸福吗? 老师提醒学生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要注意不要攀比歌曲结束老师唱:”幸福你在哪里?朋友你告诉我“ 学生唱:”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辛的劳动中“。
作业布置:创造幸福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板书设计
培养兴趣好爱,创造幸福的空间
多结交朋友,体验更多的幸福
奉献社会是幸福的源泉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 在人群中挺立
第1课时 德:立身之本
教材分析
本框通过故事阅读、模拟通信、拟订道德信条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进行培养道德,并把道德的关涉群体扩大到国家和社会,教育学生树立”大德“这一更高的追求目标。
教学目标 使学生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坚持道德信条,追求人生的”大德“,在人群挺立。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人生道德信条:”公“"廉”“仁”。追求人生大德。教学难点 人生有大德。讲授新 课名言欣赏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良心的。---郭沫若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拿破仑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1.德是立身之本的原因? 原因之一:德是成功的基石。请你指出下面名言的不当之处: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下面的事例说明什么道理?
刘斌来沈阳春天应聘保安,这个职位对于应聘者的学历等方面都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刘斌得到招聘消息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当他来报名的时候,招聘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人选也已经确定。当刘斌不无遗憾地离开招聘现场时,无意中发现公司洗手间的一个水龙头关不上了,自来水花花地流着。刘斌赶紧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公司负责人,后来,刘斌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这家公司的保安对于生活中的这类现象,你是怎么看的?能否说明缺德者就会成就伟大事业?
某皮鞋厂厂长以次充好,用一些低劣材料冒充优质牛皮,又假冒名牌,获得了高额利润。皮鞋厂规模扩大了,雇的人越来越多,厂长还花了点钱,买了个“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为当地名利双收的红人。
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成名得利。但谎言不能挡住真相,欺诈也无法遮掩丑行,在事业征途中失掉人格和操守的人,一定不会成就真正伟大的事业。
原因之二:德是一种修养,是人的精神追求,使人活得更加愉快,更加幸福,更有价值。你知道德为什么能使人快乐幸福吗?
原因之三:德是人格的光彩,使人更美,更有魅力 阅读《人格是最高的学历》回答问题
没有“大人物”架子的季羡林,却赢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他靠的是什么呢?从故事中你感受到季老先生怎样的人格魅力? 那就是人格的魅力。
人格,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但高挂于人格之树并常开不败的人格之花,首推不是性格,不是气质,也不是能力,而是品德。这是人格之本。金钱买不来品德,权力换不来品德,邪恶压不住品德,历史忘不了品德,而且越是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越是在邪恶猖獗的时候,越是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品德越是闪光,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板书设计
1、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2、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3、德是人格之树的根本。作业布置 设计或搜集一句有关道德的格言。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美德需要勇气
教材分析
《美德需要勇气》是本课的第二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漫画分析、列支道德清单、等活动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缺乏公德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改变的措施,感悟“物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明白只有不怕吃亏,勇于坚持,注重细节,才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美德。当前,中学生面着一些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新思想新观念日益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另一方面,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邪教社会丑恶现象的泛起、成年人价值观的扭曲等都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其精神空虚、行为失范。因此老师对她们的意识思想行为加以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美德需要勇气,首先要不怕吃亏,其次要勇于坚持,最后要注重细节。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到坚持美德需要勇气;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失;能够分析出自己在坚持美德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干扰;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事体现着一个人的品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勇于坚持美德,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
教学重点:如何培养自己的美德
教学难点:对“细节决定成败”的感悟
教学方法:列举、分析归纳、合作探究等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美德是每个人成功的基石,是做人之本,体现了一个人的光彩与修养。很多人都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美德,如诸葛亮“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美德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美德需要勇气》。
(一)、授新课
情景设置:请同学们观察教材127面三组漫画中的行为,分析:你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没有做哪些应该做的事情呢?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态度?
归纳:在生活中,有些人表现的缺乏公德,并不是因为他们“无德”,而是因为 他们缺乏坚持美德。(通过这三组漫画把学生带入一系列到的两难困境中,是学生明白美德需要有自己的勇气,也需要生活的智慧)
环节一:(1)以“到养老院为老人服务”为例,不妨为自己列一张清单。看看这么做,你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是不是真的吃“亏”了?
得:培养自己的爱心、锻炼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幸福感、增强责任意识等;
失:失去了一些用来玩的时间、花了一些零花钱、用去了一些精力和时间等。(让学生看到:一方面,坚持美德时可能会失去一些利益,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坚持美德也会让我们得到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对我们长远发展有利。)
(2)分析你认为吃了亏的事,看看有没有“损失惨重”?(让学生得出坚持美德要不怕“吃亏”的结论。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坚持美德时还要注意方式,保护自身权益。)
环节二:(1)分析教材128面“无人售报现象”,思考:那些不付钱的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外在的诱惑和压力扑灭我们道德动机,因此在道德问题上勇于坚持很重要,他们大
多寻找借口来扑灭道德动机,其实是一种懦弱和缺乏勇气。)
(3)让学生列举在坚持某一道德行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诱惑和压力?你是怎样抵制这些诱惑和压力的?(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抵制诱惑和压力的良方)
我坚持的道德行为:___________
我遇到的诱惑和压力:从众心理、别人的看法等。
我抵制的良方:自问、暗示、提高意志力、树立公民意识等。
环节三:(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自己和他人是否注意了身边的到的细节?下列错误是否屡屡出现?还有那些道德细节是我们容易忽略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反思,在对习以为常的小事的反思中明白,美德的养成往往在注重细节中完成。)
在课桌上刻字
遇到献爱心活动就假装没看见 讽刺、讥笑有缺陷的同学
见到老师不打招呼绕道走 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
四处散播别人的秘密 一有机会就插队
其他:随地吐痰、考试作弊、破坏公物、出口成脏、乱丢垃圾、旷课、作业抄袭等。
通过观察你的感想:?体现我们道德观的往往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这些小事就如同道德堤坝上的蚁穴,足以到导致道德大堤的坍塌;?我们在生活中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细节,认真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我们要勇于行动,勇于坚持,勇于克服惰性,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2)讨论:一个人在很多小事上的错,比如经常闯红灯、逆行、和同学比赛骑“飞车”、以及很多人在同一件小事上的错,比如大家都不爱护环境,都乱丢垃圾,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此处列举现象时,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C、一个人在很多小事上的错,会让自己不断触犯规则,影响他人,最终积习难改,离美德越来越远。
D、很多人在同一件小事上的错,有时事情虽小,但大家都不加以重视,积少成多,就会影响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秩序,使公民素质下滑,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出现不和谐的现象。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德的养成往往在注重细节中完成。
(二)、课堂小结 如何培养坚持美德的勇气?(怎样使道德的光辉照亮我们生活中最微小的角落?)
美德需要勇气
不怕吃亏__别人不愿做的事,我做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勇于坚持__别人不理解的时候,我坚持做 勿以恶小而为之”
注重细节__别人不注意或放弃的情况下,我继续做
(三)、巩固练习(见动感课堂)板书设计
美德需要勇气
不怕吃亏__别人不愿做的事,我做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勇于坚持__别人不理解的时候,我坚持做 勿以恶小而为之”
注重细节__别人不注意或放弃的情况下,我继续做
教学反思:
1、列举道德清单、具体道德细节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这样一个过程,提高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感悟。
2、从学生的道德行为入手,通过活动呈现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从内心激发情感,感受生活中的道德细节,并学会通过哪些途径培养自己的美德,实现由认知到践行美德的心理过程。
3、教学时控没有处理好,课堂规范表达进一步加强。
第3课时 铸就生命信条
教材分析
《铸就生命信条》是第十一课的最后一框,是前两框《德:立身之本》和《美德需要勇气》的逻辑发展。学生通过前两框的学习,懂得了道德对人的事业和人生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美德的养成需要勇气。但是学生要真正的使自己成为具备美德的人,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而《铸就生命信条》重点阐述了怎样培养自己的美德,指出了要向道德楷模学习,坚持自己的道德信条,追求人生中的“大德”这些培养美德的具体方法。所以这个框题是解决前两个框题的行为实践问题,是十一课的落脚点,它对于学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2)确立自己的道德信条。3)追求人生中的“大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验和感悟到培养美德的几种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培养美德需要向道德楷模学习。
(2)。知道培养美德需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条。
(3)。知道培养美德需要追求人生之“大德”。教学重点:(1)。向道德楷模学习,(2)坚持道德信条。
教学难点:追求人生的“大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美德的形成会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
2上一节课从反面告诉我们美德形成要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从正面思考怎样培养美好的品德。
3、指导学生阅读P131-132的“瑞恩的井”(1)、你心目中的道德楷模是谁?(2)、他们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德?(3)、小瑞恩为什么成为青少年的道德?
4、指导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
5、指导学生阅读P133-的短文
(1)、你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2)、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6、做人不仅要有基本道德准则,更应追求大德。指导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P135“联合国为他下半旗”一文
(1)、联合国为什么为周恩来下半旗?
(2)、请再举一些像周恩来一样有大德的人。(3)、每人写一条反映大德的名言 板书设计 铸就生命信条 1点燃道德明灯 2书写道德信条 3人生有大德
第十二课 找准自己的位置
第1课时 我的未来不是梦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最后一单元最后一课,本课不但是本单元也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而且是对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思想品德教育的总结和升华。本节课是本课的第1框,从两个版快阐述知识:一是“不要被假象迷惑”,二是“不要埋没了自己”。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知识内容对今后如何实现人生理想,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具有引领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知识目标: 掌握被自身假想所迷惑带来的危害;懂得实现人生价值与找准位置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教学重点
不要被假象迷惑 教学难点 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教学方法 情境分析 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学生思考问题:这首歌曲给我们什么启示 ?
师对学生的回答评析: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一定要抓住现在,好好的把握住每一天,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做出一番成就!讲授新课
师让学生阅读教材138页材料,并思考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师引导学生感悟道理: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智慧发展是不均衡的,总有智慧的强势和弱势。只要选择了自己的强势智慧,使智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常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很多名人之所以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甚至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是他们很幸运地在有意无意之间,选择了自己的强势智慧,并与社会的发展和经 师生互动:
1、你最欣赏自己哪一点?
2、别人最欣赏你哪一点?
3、自己还有什么潜能没有发挥出来?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讲解:《士兵突击》片头,让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
一个人见人烦的“孬兵”最后却成为了万人景仰的“兵王”。你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许三多的弱点:懦弱、胆小 许三多的优点:善良、坚持,喜欢学习
其成功的原因:勇敢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无论何种情况都“不抛 弃、不放弃”!
给我们的启示 :每个人都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要被自己的弱点所迷惑,要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身潜能,实现人生理想。阅读《它到底值多少钱》,思考问题:
1、这块“月寿石”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却有不同的价值?
2、这给你什么启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教师归纳:
因为这块月寿石在不同的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面对的群体不同,人们对它的需要程度也不相同,所以,价值也就出现天壤之别。
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身的优点,如果将自己放错了位置,你也许被视为草芥;如果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你就是珍宝!所以,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忙着给自己下不行的结论,而应该思考如何转向自己行的地方。出示幻灯:站错位置的角色。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这些角色没有本领? 出示一组图片:10年的我们。让学生畅谈理想
10年以后,你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 教师最后总结:
10年后,我们各位同学从事的职业可能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认清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两个问题:
一、不要被假象迷惑(每个人都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要被自己的弱点所迷惑,要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身潜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不要埋没了自己(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身的优点。)板书设计:
一、不要被假象迷惑
二、不要埋没了自己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走自己的路
教材分析
本框节是针对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实际问题,而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善于模仿,并且喜欢跟风、赶潮的特点等设置的。本框节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和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存在跟风、赶潮和容易手偏见影响的情况,摆出事实,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认识,引导学生找到应对的策略。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认识到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自己,是快乐、成功的根本所在。
2、明确当今时代是凭本事吃饭,本事才是面子。
3、反思自己的跟风、赶潮的思想或行为,并进行自我劝告。
4、克服在升学择业上的偏见,并开导父母理解你的选择。
教学重点 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明确当今时代是凭本事吃饭,克服在升学择业上的偏见。教学难点反思自己的跟风、赶潮的思想或行为,明确当今时代是凭本事吃饭的,克服在升学择业上的偏见。
新课学习
第一环节:归纳填写朋友、老师、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忠告和职业建议
第二环节:
分析他们的评价、建议 同学们初中即将毕业,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你是否有自己的梦想?指导学生交流“10年后的我”。在学生畅想“10年后的我”基础上,指出:我们今天的梦想10年后能否实现,关键是每个人的梦想选择是否适合自己......。2-3名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即交流上一框题“小活动”--10年后的我。
第三环节:
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四环节: “毕业赠言” “接力棒” 课外作业 :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板书设计
走自己的路一、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吗:
1、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2、反思自己是否有跟风、赶潮的思想行为
二、不要被偏见左右:
1、本事才是面子
2、克服在升学择业上的偏见
第3课时 听听别人的意见
教材分析
本框节是针对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实际问题,而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成熟、喜欢跟风赶潮,还不能很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要么盲目乐观、要么悲观失望等情况设置的。本框节主要是通过指导、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及老师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并从他们客观、鼓励的评价和忠告里,进一步了解自我,发现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树立自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教学目标
1、知道好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忠告和认为适合“我”的职业;
2、清楚老师对自己评价、忠告和认为适合“我”的职业;
3、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建议;
4、学会交流、沟通;
5、学会分析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好朋友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忠告和认为适合“我”的职业;学会分析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我们有自己的思想,不一定要和别人一样,但我们都很年轻,人生阅历较浅,如果能得到老师、父母和好朋友的指点、建议,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一定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第一环节:归纳填写朋友、老师、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忠告和职业建议
第二环节:
分析他们的评价、建议
第三环节:
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四环节: “毕业赠言” “接力棒” 上一节给同学们布置的课外活动2即找自己的父母、好朋友和老师交流,征求他们对你的评价和职业选择方面的建议。(分别记录)
现在请同学们将谈话记录整理以下,填写在课本相应的空格里。
指导学生分析他们的评价建议等:
1、找出共同点,尤其是他们公认你的最大优点
2、找出与你的想法一致的方面
3、找出你最愿意接受的建议和忠告
4、从你和他们交谈中,从你分析思考他们对你的评价、建议、忠告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再写“10年后,我......” 指导交流。
1、请学生阅读p148“毕业赠言”
2、出示励志名言警句,请学生“接力”朗读
拿出相关记录,阅读,整理,在课本相关位置对应填写。
自我反思、分析,也可找老师、同桌一起分析。
一一找出、体味。
在班上交流感受
对照第一框节“小活动”可予以修改,也可重写。3-5名学生发言交流。
精神饱满,大声朗读。
布置作业
1.我的职业理想
2、我的座右铭。板书设计
听听别人的意见
1、找朋友聊聊 他们认为“我”最大的优点、长处是„„
2、请老师指点 你最愿意接受的建议是„„
3、与父母谈谈 你与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了„„ 课后反思:
第三篇:九年级第五课
1、地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
1、“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立”,只有把民
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为了更好地了解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我们才能与中亚运,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组织了一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每一个中国人也才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有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1)请你帮忙设计两种活动形式。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 基础上,国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九广州亚运会会徽由亚洲红日与五羊雕塑为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要图案构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羊”请回答: 是吉祥之物,能带给人幸运。“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与“祥”相通,“吉祥”也可写作“吉羊”。中国文字的“美”字,是由“羊”“大”构成的,“羊”“大”为“美”是中国
传统的美学观念。
(2)由亚运会会徽的设计,我们充分感受
到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中华民族的()()()之中。(3)“羊”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你还能列举出其他代表中华文化的典型事物吗?社区内,一身红衣的儿童列队整齐,有板有
眼地跟着师傅学习武术;几位白发老人在石
桌上摆开棋盘,楚河汉界厮杀正酣;《二十
四孝》影雕、六榕名胜古迹线雕等多种文化设施尽收眼底······(4)走进社区,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文化怎
样的特点?
(5)你知道中华文化有着怎样的重要影响吗?(6)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将怎样弘扬优秀
传统文化?
(1)我们民族精神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内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2)“树无根不活,人无信不立”,那么,()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3)请你说出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表现。
(4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
(5)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四篇:第五课教案
第五课 教学内容:《飞呀飞》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飞呀飞》。
2、通过不同情绪的音乐,感受“飞”,表现“飞”,并对自然界、生活中的“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胆参与创编活动。
重难点:积极参与本课的评价活动,能够愉快与他人合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1、听音乐,感受大雁飞
2、听音乐,感受小鸟飞
师: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鸟也飞来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和小鸟一起飞吧!
生:听《飞呀飞》,模仿小鸟飞。
师:这次飞和刚才模仿的大雁飞,有什么不同?
二、学唱《飞呀飞》 1.学习歌词
(1)师: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来学一首“小鸟飞”的儿歌吧!(板书出示第一段歌词。)
(2)老师有节奏地教读第一段歌词,生有节奏地学读第一段歌词。(3)老师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熟记歌词。师:你们看,这又是谁来了?(出示纸飞机)生:飞机飞来了!
师:小鸟拍着翅膀飞,飞机又是怎样飞呢? 生:飞机是伸直翅膀飞的。(4)完整有节奏地朗读《飞呀飞》 2.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棒!还有小朋友会唱呢!不信,你们听听!(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清唱歌曲。
(2)在学唱过程中,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反复演唱。(3)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4)情感处理
师: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如果你是一名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上翱翔,你觉得怎么样? 生:(略)
引导学生神气、自豪地演唱歌曲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我也忍不住要来唱一唱了。(师生一问一答演唱)
三、创编“飞”
教学反思:能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飞呀飞》。能通过不同情绪的音乐,感受“飞”,表现“飞”,并对自然界、生活中的“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胆参与创编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牧童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认识下加一间的re并唱准其音高。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读谱知识:3、5、6
三、综合训练
1、请同学们说说书上四条乐句,每句分别是那些音? 并跟琴分别唱唱。
2、教师弹奏四条乐句中的其中一条,请同学用手指表现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学唱歌曲《牧童谣》。
1、听范唱,请生说一说这首歌的情绪怎样(欢快、风趣)
2、学唱曲谱
3、学唱歌词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听唱法学唱歌曲。
4、歌曲处理: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力度不宜过强,中速演唱。
情绪要积极饱满。衬词“那斯那斯嗨”要唱得轻巧跳跃,音断气连。5.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五、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有风味的歌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3、分解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教学反思: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认识了下加一间的re并唱准其音高。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买菜》 教学目标:
一、喜欢《买菜》并能学会这首歌;
二、能大胆,自信地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动作表现歌曲情境;
三、能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演唱《买菜》。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买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都去过菜市场吗?那你们都想当家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就一起来当一次家,来做一次小主人,好吗?
二、新授活动
1、首先,我们要去菜市场。这样吧,怕小朋友有些不懂,我们还是请奶奶和我们一起去好吗?
2、学第一句歌词: 今 天的|天 气|真呀 真正|好|
3、同学们,你们看菜市场都有什么菜呀?(鸡蛋,母鸡,萝卜,黄瓜,西红柿,青菜,小鱼,蚕豆,毛豆,小豌豆)
4、你们喜欢吃这些菜吗?好,我们一起来听听:
5、我们来看看哪个组能把菜谱很快的背下来?
6、小组比赛,互评。
7、这么多菜,你们拿得了吗?(哎 呀呀|哎 呀呀|拿也 拿不|了-||)
8、这么高兴,我们就来唱一唱吧!
9、随乐演唱。
10、集体表演。
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能大胆,自信地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动作表现歌曲情境;能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演唱《买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月亮》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柔和的歌声演唱《月亮》,并且通过欣赏课外的《我爱我的家》,进一步感受体验亲情的可贵。
2、、懂得尊重长辈,培养学生的表演及创新能力,学会怎样关爱家人及身边的人。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英国歌曲《可爱的家》进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感受到优美动听的音乐,品味到有关“家”的外国优秀音乐作品。
二、歌曲《爷爷爸爸和我》 1.导入:
每个人都有家,你们一定很爱自己的家吧!家里主要有哪些成员呢?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现在我们来复习歌曲《爷爷爸爸和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呢? 生:温柔、深情…… 2.拓展: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爸爸,一位妈妈,你们猜猜象谁的爸爸妈妈?
(1)聆听课外歌曲《我爱我的家》
(2)通过欣赏这两首歌曲,采取讨论的方法进一步感受体验亲情的可贵。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象自己的妈妈和爸爸?到底他们是好还是坏?为什么? 3.延伸:
师: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是不是天底下最疼爱你的人啊?你们爱他们吗?你会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呢? 生:给他们捶背、帮忙做家务、生病了照顾他们。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总结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用优美柔和的歌声演唱《月亮》,并且通过欣赏课外的《我爱我的家》,进一步感受体验亲情的可贵。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私教案
九年级《灿 烂 的 中 华 文 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了解传统美德的内容。
理解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
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的能力。
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难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具体学法有:情感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线,以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基调,把学生看成是思想品德的共同创造者。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编写教案。学生准备:搜集代表中华文化的典型材料,搜集传统美德小故事。
2、教学流程
本课采用发展情感类的活动教学流程,具体为: 创设情境 引发问题-----回忆中华文化 通读教材 初步感知-----细说中华文化 合作交流 知识内化-----品析中华文化 自主探究 升华主题-----感悟中华文化
3、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讨论 引发问题-----回忆中华文化
同学们提到中华文化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传统节日)那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有哪些呢?这些节日里有哪些象征性的活动或传统的食品?家乡还有哪些文化?教师引导:其实,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极小的一部分,中华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呢?
设计意图:从家乡文化导入,拉近学生与文化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进入教学情景。
过渡:中华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呢?现在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阅读一下课文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答案。
第二步:通读教材 初步感知-----细说中华文化
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本,领悟基本观点,说出如下问题的答案: ①、灿烂的文化是谁创造的? ②、中华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③、传统美德有哪些方面?你还能说出其他内容吗?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识,初步了解教材,生成基本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手到眼到心到的良好习惯,又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储备知识。
第三步:合作交流 知识内化-----品析中华文化
1、品析文化的特点 活动一:“中华文化知多少”小组赛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参赛。让学生列举方方面面的文化事例,分享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情趣,品出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博大精深),结合泉州清源山的文明史,引导学生品出中华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源远流长)。
2、品析文化的力量
引导学生对比四大文明古国,回顾中华文明历经磨难的历史,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列举赵州桥,四大发明,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通过全球华人祭孔大典,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品析文化的影响
活动二:说说我的座右铭 谈座右铭对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适时设疑: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影响呢?对世界的影响呢?引导拓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座右铭,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深远持久的影响。
4、品析传统美德
活动三:传统美德故事会 讲讲你熟悉的传统美德故事。设计意图: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涉及修身、齐家等各个方面,通过交流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拓展:从董永卖身葬父到田世国捐肾救母,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品质: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本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中华传统美德知多少小组赛),归纳法(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让学生从熟知的文化事例和传统美德故事说起,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了解传统美德的品质,层层深入,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体会。
第四步:自主探究 升华主题----感悟中华文化 探究: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道德教育是生活经验的感悟、体验,给学生展开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
六、板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深深地熔铸在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组成:
(1)(2)(3)(4)(5)(6)„„
4、中华文化的影响:(1)(2)
七、说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我搜集身边文化资源,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引导,创设情景,适时设疑,激励竞赛,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师生活动处理较好,在展现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性,融入科学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品课堂的精彩。
2、未预料到的问题:在处理第一个活动“中华文化知多少”小组赛中,在学生举例基础上让学生再列举医学家,发明家,农学家时,气氛不够活跃,我想是与学生的认知层面较浅,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有关,也告诉自己安排课前预习时要精心设计,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中考考点:
1、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影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②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