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教学反思(最终5篇)

时间:2019-05-15 08:3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教学反思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反思 袁粒英

我觉得我这堂课的优点有: 1.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 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让学生根据目标自己预习课本,讨论归纳实验步骤和现象。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只要我把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就可 以了。比如我提问学生:“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我们怎样用实验来验证 ”让学生过过讨论解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我认为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驾驭能力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当学生讨论时,我的调控力度还不够,没有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使得一些 本来可以活跃课堂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要让那些对生物不感兴趣的同学,从“不学”到“学”,再到“爱学”。通过这堂课,我还得到三个方面的启示:①重视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②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对每个知识、问题、结论等都要 有问个“究竟是什么”的求知和求索精神。今后,我要发扬我的长处,认真总结我的不足之处,争取下一次课上得更完美些。

第二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沈瑜

这节课是苏科版八上第18章《生态系统的稳定》中的第二节,学生通过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已经建立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的概念,这节课,通过进一步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个重要概念,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主线十分清晰,围绕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如何维持?这一主题,我们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活动一“分析生物圈中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过程”,通过磁性板贴帮学生复习旧识,设疑引出新知,导入新课;活动二“探究绿色植物是否能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在改良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寻找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变量,并根据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活动三“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什么气体?”学生小组合作,自选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活动四“总结绿色植物与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关系”,联系前后知识,提高学生学生的总结概况能力;活动五“联系实际”,解决开头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五个活动能力训练梯度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针对生物现象,观察、设疑、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方案,交流与表达,既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也养成了理性思维的习惯。与此同时,学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热心环境保护,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几处思考:

1、明晰设计思路:从时政话题引入课题:结合杭州“G20峰会”中关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话题,用磁性板贴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总结出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物质的燃烧都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并由此提出疑问:要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哪种生物的哪类活动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呢?由此引出课题,整节课都围绕这个问题开展科学探究,从实验分析到实验设计,最后回到《巴黎协定》的目标之一——本世纪下半叶要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我们该做些什么?力求设计首尾呼应,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在科学探究推进的过程中,修改过更为清晰的“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示意图”作为板书也逐渐完善,课题的板书也是同步渐进补充完整的。

2、修改实验设计:活动二“探究绿色植物是否能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实验小组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较差,从容器、装置和植物的选择上都存在难度,而且实验效果不明显,很难观察。师生寻找了多种改良方法,均有欠缺,翻阅暑期徐州市生物教师集中培训材料发现,吴举宏老师专门对此进行过研究,为此又专门请教了吴老师,才完成了此次实验的修改,这种修改的好处是:选用水生植物替换陆生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因素相对来说较易控制,变量控制更为严谨;另外,通过煮沸的方法将水中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逐出,确保增加的丁试管中没有二氧化碳存在作为对照,再向甲、乙、丙试管中煮沸过的水中吹气,也是为了让变量控制更为严谨。另外,这种改良,实验简单易操作,BTB颜色的变化清晰可见。

在呈现手法上,因为这个实验需要2小时的日光照射,我们将学生课前实验拍摄了微视频,课上2位学生边播放视频变介绍实验过程,以“生”教“生”;4组实验,用丁试管演示无二氧化碳的BTB颜色蓝色,便于学生对比,学生列表两两比较甲、乙、丙三组实验,寻找对照组,找到结论,思路清晰,结论清楚。为了让学生能清晰看到三组试管的BTB试剂在光下的颜色变化过程,我们用相机定时照相功能10秒拍摄一张照片,再连续播放制作成视频,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被逐渐消耗,BTB溶液渐变过程清晰可见,进一步改良了观察的效果。

3、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三“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什么气体?”教材要求学生制订探究计划即可,即使排水集气法牵扯到九年级化学知识,根据教材提示,学生也能顺利完成设计,并想到了不止一种的设计。本课则将活动变成了实际操作,提供实验器材,要求学生挑选合适的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装置组装后,介绍设计思路。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活动二录制视频的时候,就发现学生因动手实践相对较少而出现的诸多问题,离开“纸上谈兵”,学生在活动中一次次尝试、失败、探讨、修正、再尝试,直至成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也还有一些遗憾之处,比如,教学的问题可以再放开一些,两个探究实验中,呈现实验现象,推论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也可以叫学生们尝试去推论实验可能的现象,分析原因,然后再呈现结果以验证,加强对学生思维力的深度培养。另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还有不规范的动作,还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关注和纠正,这些都有待继续思考和完善。

总之,本节课我们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亲身实践,充分体验,开拓思路,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富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让生物课堂具有更饱满的生命力与活力。

第三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章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

(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师: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

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

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生:甲瓶中卫生香复燃,乙瓶中卫生香熄灭。

师:再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来,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并与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

生:卫生香能复燃;与甲瓶中燃烧情况相同,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氧气是由什么转化来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课件:

画面1: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逐渐熄灭。单击出现问题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生:因为密闭的玻璃罩内缺氧。

画面2: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个小白鼠,单击小白鼠渐渐死去。单击出现问题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生:缺氧。

画面3: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不熄灭,植物也能长时间活着。单击出现问题3: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生: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蜡烛燃烧时要产生二氧化碳,可能为植物所利用。

画面4: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小白鼠不死亡,植物也生长良好。单击出现问题4: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可满足小白鼠呼吸作用所需要,而小白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也满足了绿色植物的需要。

师:很好,那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在普利斯特利之后,也有一些科学家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并未成功,请你帮他们找找失败的原因。

生:因为绿色植物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必须有光。

师:对,分析得很好,所以每一位科学家做每一项实验都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下边我们来总结一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同时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又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吗?

师:那么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吗?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二氧化碳确实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下面大家自己动手设计一下实验,也可以前后左右互相讨论讨论,实验材料及提示,大家可参考P129探究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并做到以下三点:①写出所选用的主要实验材料的原因。②写出所选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中的作用。③写出每个实验步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先进行小组内评议,共同评析小组内各组员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谨、合理,给同学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答。教师边巡视,边指导,也可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适时给予指点与评价。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有明显漏洞与不足的方案给予帮助与指点。最后教师可归纳总结评议结果,也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供学生参考。

四、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师: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选出你们认为较好的、设计较合理的方案,咱们在班上来共同分析一下。

生:小组内交流并选出较好的方案。

师:教师挑选较好的方案,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投到大屏幕上。

甲同学:

师:用点燃的蜡烛为绿色植物提供二氧化碳,而且也设计了对照实验,甲中的氢氧化钠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方案可行,但还有一点问题未考虑周全,谁来说一下?

生:要将植物在黑暗处放一昼夜,再移到光下做实验,这样可避免原有叶片中秋景的有机物的干扰。

师:很好,下边咱们再看一个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请乙同学介绍其设计原理。

生:乙同学自己介绍:将甲、乙两套装置(如下图所示)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乙装置里的叶片是不是都有淀粉生成。

师:这个实验方案既设计了对照,也用了提示中的实验材料,还考虑到了检验的方法及结果,是较好的实验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示分析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而且光合作用的原料中还需要水的参与。

五、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师:通过这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而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呼吸,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样大气中的碳—氧如何保持平衡呢?好,下边大家阅读P129~P130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部分,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碳—氧平衡会打破吗?在什么情况下会打破?我们应当怎样预防?

(2)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谈谈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理。

(3)二氧化碳增多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

(4)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继续增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学生自学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1:碳—氧平衡会打破,如当我们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时就会打破平衡,还有我们大力开发能源如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我们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同时减少能源资料的过度浪费。

学生2: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使一些海边城市变为海底世界,动植物也会因气候变暖而变得不适应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挺好,大家的知识面还比较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六、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师:光合作用不仅给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氧气。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多么伟大的一项生理活动啊,那么就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式子来永远记住这一伟大过程吧。

学生抄写光合作用反应式,朗读光合作用的实质。

师:在农业生产上,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农民伯伯们应怎样做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呢?

生:如应注意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还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植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等。

师:很好,下去以后大家还可以想办法,多找资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小结一下这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单击:屏幕左上角出现鲜红的太阳,并光芒四射,画面中央是一盆盆栽植物,点击叶片,则放大叶片,点击太阳则出现光线并能沿箭头进入叶片中,点击二氧化碳则进入叶片,叶脉中的水也进入叶片中,二者通过箭头汇聚在一起,单击,则叶片中有淀粉形成,并且有氧气不断地扩散出叶片之外,进入大气中。

[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自行小结,可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师加以点评、补充与强调,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巩固练习]

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答案:C 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B 3.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扩大居住面积 C.美化环境

D.多植草坪多种树

答案:D 4.仙人掌由于叶变成刺,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5.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太阳光能

答案:√

6.绿色植物生物必需的有机物,可以由根从土壤中吸取

答案:×

7.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8.新疆吐鲁番盆地,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所以种植的瓜果味道特别甜

答案:√

9.植物在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了

答案:×

10.1862年,德国科学家沙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再用打孔器在这三片叶子上各取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圆片,烘干后称重,结果发现:深夜取下来的叶片最轻,早晨取下来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他又把这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水冲洗,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深夜的颜色最浅,傍晚的颜色最深。试分析说明早晨、傍晚、深夜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1)早晨的样品比较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傍晚的样品最重,碘酒处理时蓝色最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夜的样品最轻,颜色最浅,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早晨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2)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所以最重

(3)深夜只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

12.下图为呼吸作用实验。

(1)实验要用黑布遮住大烧杯,不让透光,其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内的石灰水变得________________,说明大烧杯内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着的火柴放进大烧杯,火柴立刻__________,说明大烧杯内___________________浓度大大减少。

答案:(1)防止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2)浑浊 二氧化碳(3)熄灭 氧气

●活动与探究

课题: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提示:本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即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材料用具:玻璃罩、烧杯、氢氧化钠溶液、碘液、植物。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

(1)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植树造林、种草,发挥绿色植物的作用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储存着能量)

2.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

●备课资料

一、增加CO2浓度的方法

温室中和露天都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增加空气中CO2浓度,使作物增加产量。用人工的方法增加空气中CO2的含量,称为“CO2施肥”。室外一般在土壤中加厩肥、泥炭、混合肥料及无机肥料(如碳酸氢铵既能提供氮素又能提供CO2),依靠微生物的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在土壤中产生CO2,分散到大气中。室内常以燃烧碳源物质、用干冰(固体CO2)、喷施CO2气体等方法提高空气中CO2的含量。这种施肥对蔬菜和花卉栽培都有很大的价值。二、二氧化碳肥料

在讲二氧化碳肥料时,可以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取两个小花盆,每盆内播种3~5粒小麦种子。等出苗后,分别用两个玻璃罩把它们罩起来,其中在一个小花盆旁边放一只小烧杯,烧杯内放入碳酸氢钠20 g和10%的盐酸80 mL。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这样,生活在这个玻璃罩下的小麦苗因得到比较丰富的二氧化碳,它就长得比较好。而对照组内,因二氧化碳比较少,相形之下,就长得差。这个实验结果,经过两周后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烧杯内的碳酸氢钠和盐酸,每隔一天就要更换一次,因为这样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丰富的二氧化碳。

三、“气肥”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气体化肥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光合作用是农作物丰产的核心。农作物生产所需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空气中的正常含量(约0.032%)。温室大棚内,白天光照增强,光合作用相应加快,消耗的二氧化碳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致使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为了提高产量,对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是非常必要的。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气肥”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干冰法、发酵法、石灰石与盐酸法、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法等,较受欢迎的是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法。实践证明,二氧化碳“气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水稻抽穗前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加到0.09%时,其产量将增加30%。

四、光合作用的副产物

按光合作用简单的反应式(6CO2+6H2O→C6H12O6+6O2),其过程中产生氧气,并扩散至大气中。我们称氧气为副产品,因为氧气是制造淀粉时附带产生的。地球大气中存有的氧气绝大多数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这些氧气除了满足绿色植物利用外,也满足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将植物沉浸于水内,并在日光中照射,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气体形成气泡上升。淡水中的丝状藻类经过日光照射后,因气泡的聚集可使藻体浮至水面。如以一玻璃漏斗覆于水中的藻类或水生的植物上,使漏斗颈中充满水,继续将其颈封闭可收集植物所放出的气体,待气体收集至相当容量时,开启其封闭的颈,以燃烧的木片试之,则木片燃烧旺盛,这证明其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氧气。

五、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碳的速率,与通过动植物的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体相等,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受到人类活动干扰以前是相当稳定的。

六、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影响地球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量主要以光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

对光辐射没有阻碍,但是能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线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对地球上热量逸散到外层空间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 km2,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第四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教案

第五章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

(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师: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

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

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生:甲瓶中卫生香复燃,乙瓶中卫生香熄灭。

师:再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来,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并与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

生:卫生香能复燃;与甲瓶中燃烧情况相同,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氧气是由什么转化来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课件:

画面1: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逐渐熄灭。单击出现问题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生:因为密闭的玻璃罩内缺氧。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画面2: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个小白鼠,单击小白鼠渐渐死去。单击出现问题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生:缺氧。

画面3: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不熄灭,植物也能长时间活着。单击出现问题3: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生: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蜡烛燃烧时要产生二氧化碳,可能为植物所利用。

画面4: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小白鼠不死亡,植物也生长良好。单击出现问题4: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可满足小白鼠呼吸作用所需要,而小白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也满足了绿色植物的需要。

师:很好,那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在普利斯特利之后,也有一些科学家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并未成功,请你帮他们找找失败的原因。

生:因为绿色植物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必须有光。

师:对,分析得很好,所以每一位科学家做每一项实验都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下边我们来总结一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同时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又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吗?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师:那么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吗?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二氧化碳确实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下面大家自己动手设计一下实验,也可以前后左右互相讨论讨论,实验材料及提示,大家可参考P129探究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并做到以下三点:①写出所选用的主要实验材料的原因。②写出所选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中的作用。③写出每个实验步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先进行小组内评议,共同评析小组内各组员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谨、合理,给同学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答。教师边巡视,边指导,也可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适时给予指点与评价。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有明显漏洞与不足的方案给予帮助与指点。最后教师可归纳总结评议结果,也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供学生参考。

四、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师: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选出你们认为较好的、设计较合理的方案,咱们在班上来共同分析一下。

生:小组内交流并选出较好的方案。

师:教师挑选较好的方案,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投到大屏幕上。

甲同学: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师:用点燃的蜡烛为绿色植物提供二氧化碳,而且也设计了对照实验,甲中的氢氧化钠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方案可行,但还有一点问题未考虑周全,谁来说一下?

生:要将植物在黑暗处放一昼夜,再移到光下做实验,这样可避免原有叶片中秋景的有机物的干扰。

师:很好,下边咱们再看一个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请乙同学介绍其设计原理。

生:乙同学自己介绍:将甲、乙两套装置(如下图所示)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乙装置里的叶片是不是都有淀粉生成。

师:这个实验方案既设计了对照,也用了提示中的实验材料,还考虑到了检验的方法及结果,是较好的实验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示分析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而且光合作用的原料中还需要水的参与。

五、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师:通过这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而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呼吸,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样大气中的碳—氧如何保持平衡呢?好,下边大家阅读P129~P130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部分,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碳—氧平衡会打破吗?在什么情况下会打破?我们应当怎样预防?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2)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谈谈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理。

(3)二氧化碳增多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

(4)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继续增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学生自学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1:碳—氧平衡会打破,如当我们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时就会打破平衡,还有我们大力开发能源如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我们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同时减少能源资料的过度浪费。

学生2: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使一些海边城市变为海底世界,动植物也会因气候变暖而变得不适应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挺好,大家的知识面还比较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六、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师:光合作用不仅给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氧气。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多么伟大的一项生理活动啊,那么就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式子来永远记住这一伟大过程吧。

学生抄写光合作用反应式,朗读光合作用的实质。

师:在农业生产上,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农民伯伯们应怎样做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呢?

生:如应注意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还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植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等。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师:很好,下去以后大家还可以想办法,多找资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小结一下这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单击:屏幕左上角出现鲜红的太阳,并光芒四射,画面中央是一盆盆栽植物,点击叶片,则放大叶片,点击太阳则出现光线并能沿箭头进入叶片中,点击二氧化碳则进入叶片,叶脉中的水也进入叶片中,二者通过箭头汇聚在一起,单击,则叶片中有淀粉形成,并且有氧气不断地扩散出叶片之外,进入大气中。

[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自行小结,可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师加以点评、补充与强调,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巩固练习]

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答案:C 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B 3.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扩大居住面积

C.美化环境

D.多植草坪多种树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答案:D 4.仙人掌由于叶变成刺,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5.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太阳光能

答案:√

6.绿色植物生物必需的有机物,可以由根从土壤中吸取

答案:×

7.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8.新疆吐鲁番盆地,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所以种植的瓜果味道特别甜

答案:√

9.植物在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了

答案:×

10.1862年,德国科学家沙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再用打孔器在这三片叶子上各取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圆片,烘干后称重,结果发现:深夜取下来的叶片最轻,早晨取下来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他又把这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水冲洗,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深夜的颜色最浅,傍晚的颜色最深。试分析说明早晨、傍晚、深夜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1)早晨的样品比较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傍晚的样品最重,碘酒处理时蓝色最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3)深夜的样品最轻,颜色最浅,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早晨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2)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所以最重

(3)深夜只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

12.下图为呼吸作用实验。

(1)实验要用黑布遮住大烧杯,不让透光,其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内的石灰水变得________________,说明大烧杯内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着的火柴放进大烧杯,火柴立刻__________,说明大烧杯内___________________浓度大大减少。

答案:(1)防止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2)浑浊 二氧化碳(3)熄灭气

●活动与探究

课题: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氧 精

提示:本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即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材料用具:玻璃罩、烧杯、氢氧化钠溶液、碘液、植物。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

(1)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植树造林、种草,发挥绿色植物的作用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储存着能量)

2.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

●备课资料

一、增加CO2浓度的方法

温室中和露天都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增加空气中CO2浓度,使作物增加产量。用人工的方法增加空气中CO2的含量,称为“CO2施肥”。室外一般在土壤中加厩肥、泥炭、混合肥料及无机肥料(如碳酸氢铵既能提供氮素又能提供CO2),依靠微生物的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在土壤中产生CO2,分散到大气中。室内常以燃烧碳源物质、用干冰(固体CO2)、喷施CO2气体等方法提高空气中CO2的含量。这种施肥对蔬菜和花卉栽培都有很大的价值。二、二氧化碳肥料

在讲二氧化碳肥料时,可以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取两个小花盆,每盆内播种3~5粒小麦种子。等出苗后,分别用两个玻璃罩把它们罩起来,其中在一个小花盆旁边放一只小烧杯,烧杯内放入碳酸氢钠20 g和10%的盐酸80 mL。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这样,生活在这个玻璃罩下的小麦苗因得到比较丰富的二氧化碳,它就长得比较好。而对照组内,因二氧化碳比较少,相形之下,就长得差。这个实验结果,经过两周后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烧杯内的碳酸氢钠和盐酸,每隔一天就要更换一次,因为这样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丰富的二氧化碳。

三、“气肥”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气体化肥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光合作用是农作物丰产的核心。农作物生产所需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空气中的正常含量(约0.032%)。温室大棚内,白天光照增强,光合作用相应加快,消耗的二氧化碳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致使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为了提高产量,对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是非常必要的。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气肥”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干冰法、发酵法、石灰石与盐酸法、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法等,较受欢迎的是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法。实践证明,二氧化碳“气肥”的施用,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水稻抽穗前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加到0.09%时,其产量将增加30%。

四、光合作用的副产物

按光合作用简单的反应式(6CO2+6H2O→C6H12O6+6O2),其过程中产生氧气,并扩散至大气中。我们称氧气为副产品,因为氧气是制造淀粉时附带产生的。地球大气中存有的氧气绝大多数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这些氧气除了满足绿色植物利用外,也满足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将植物沉浸于水内,并在日光中照射,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气体形成气泡上升。淡水中的丝状藻类经过日光照射后,因气泡的聚集可使藻体浮至水面。如以一玻璃漏斗覆于水中的藻类或水生的植物上,使漏斗颈中充满水,继续将其颈封闭可收集植物所放出的气体,待气体收集至相当容量时,开启其封闭的颈,以燃烧的木片试之,则木片燃烧旺盛,这证明其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氧气。

五、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碳的速率,与通过动植物的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体相等,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受到人类活动干扰以前是相当稳定的。

六、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影响地球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量主要以光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没有阻碍,但是能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线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对地球上热量逸散到外层空间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 m,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 km,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62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第五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

教学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的收集氧气的装置。

2、教学器材:金鱼藻在阳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卫生香、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装置。

3、教学课件:有关普利斯特利三个实验的课件、展示光合作用公式和示意图的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情况的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助燃。)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他们为什么会熄灭和死掉?

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其它的变量?

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设计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作出选择:(1)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

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31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下载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教学反思(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教学反思(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 碳氧平衡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

    生物圈教学反思

    生物圈教学反思 生物圈教学反思1 针对教材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巧妙的设问。教师在本课的巧妙设问,如: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命呢?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

    生物圈教学反思

    生物圈教学反思 生物圈教学反思1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

    100测评网_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鲁教版) A卷初一生物下学期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www.xiexiebang.com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六年级生物 下册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初一生物学导学案 课型:新授执笔人:讲授时间:月日班级:姓名: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1、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光合作用及其在......

    七年级《生物圈》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圈》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圈》生物教学反思1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能举例说出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2.通过本节的教学,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

    七年级《生物圈》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圈》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圈》生物教学反思1 课改以来,我们在学生的预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效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这一方面是学生对预习没有很好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