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做模式下《内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发
教学做模式下《内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发
摘 要:《内科学》课程标准是落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推进《内科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内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临床《内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整合序化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和讲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医学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内科学;课程标准
《内科学》课程标准是落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推进医学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内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临床《内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整合序化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和讲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意见和建议等方面阐述得更为明确、具体,由强调“教师教的效果”改为强调“学生学的效果”,突出了学生“学”的基本要求[1]。
一、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依据
要做好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必须明确课程设置的依据,这需要通过开展专业调研来实现。我们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所(门诊)、综合医院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业调研,明确了《内科学》课程设置依据: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内科医生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兼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及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置《内科学》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着重达到以下几点要求:①学习内容即为工作内容: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的调研、分析,总结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任务;②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充分利用临床实际案例、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实现校内学习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部分融合对接;③综合评价教学、学习效果: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课堂讨论、发言及病例分析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结合期末笔试结果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体现全面考核、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2]。
二、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调研结论,我们将《内科学》的课程目标归纳如下:①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以及急危重症表现、应急处理方法;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相关辅助检查、转诊指征及转诊知识;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指导知识。②技能目标:具备运用内科基本诊疗技术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治的能力;具备对内科急、危、重症进行应急处理及正确转诊的能力;具备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一般预防、保健指导、简单康复治疗、健康指导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具备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具备对新知识技能的持续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定位需求,涵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参考社区医生工作职责,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对《内科学》课程内容进行选取、整合、序化,设计了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治等12个学习情境,并将其进一步分解成急性心衰的诊治等52个学习任务,共计118学时。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临床实例、实训室、内科学网站、图书馆医学考试培训系统、附属医院病房(门诊)等资源,使学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团队
《内科学》的教学团队是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要定期参加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校外兼职教师应由具备高学历、高职称、教学能力强的行业一线内科专家担任,参与校内实验(训)教学的同时承担学生见习、实习的带教工作。
3.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室设备能模拟患者病理(正常)体征,满足学生在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方面的实践需要;具有资料丰富的病案(情境)库,辅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在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所)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
4.教材编写与选用
由于教材建设总是落后于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因此选择近三年出版的专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且只能作为教学参考用书。应由专任教师和临床一线的高职称内科医生组建教材编写团队,在听取基层社区医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内科部分知识点,引入国际先进医疗卫生技术,编写教材、讲义、临床实(验)训指导及实习指导。
五、考核与评价
《内科学》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在日常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中的表现,占学期总成绩的10%,病案分析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5%。终结性评价指期末笔试和技能考核,考试形式、题型及考试内容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类似,占学期总成绩的65%。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内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应校情、学情的课程标准不仅对我校的课程改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且为全面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奠定基础[4]。
[1] 诸刚,郭辉,蒋晓等.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J].职业,2012(12):35-36.[2] 姚四改.行业标准与高职课程有效融合的初探[J].科技创业,2012(12):125-126.[3] 吴丽华,聂莉萍.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70-172.[4] 崔晗,宦梦蕾,刘道洲等.药剂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2):951-953.
第二篇:中英两国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比较文献综述
姓名:李欢
学号:20134……
班级:教育一班
中英两国小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比较
文 献 综 述
中英两国小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探讨-基于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 课题的文献综述
【摘 要】近些年来,初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并且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学校还把它当成教学研究的主题。这说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质量、效率非常关注,并对此进行大胆实验研究、积极探索。但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透彻,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研究视角有待扩大,大部分都是研究教学方式、课程标准、具体学科差异、教学管理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汇集一些关于“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文献,特别是关于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模式研究文献,拟从教学模式、课程标准、教育理念、教师职前培训几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疏通,以便大家对中英两国小学“教学模式”有进一步的了解,从中借鉴,便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标准、小学教育、中国、英国、教育理念、教师职前培训
(一)研究背景
2010年中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同年英国政府发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白皮书。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在教育事业上,而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和分析中英两国小学教学模式,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大有裨益。2015年8月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播放以及近年来中英两国关注的课程改革,引发了我对中英两国小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的探讨,希望通过自己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对中英两国的小学教学模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彼此从中有所借鉴。
(二)概念界定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学模式的思想很早便存在了,但是教学模式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出现的,不同学者理解不同,总结以下国内外几位专家学者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的几种阐述: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标准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高度概括,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和方法。[1]
小学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者依据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各种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2]
对于教学模式的概念和教学模式概念的异同点,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涉及过,这里我也不再做过多的阐述。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给出的概念,可以大致归纳出,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和模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的过程。
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变化性和稳定性的统一体,既可以是具体化的,也可以是抽象化的,它既可以直接来源于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也可以是在教学理论的知道下的假设研究与试验的结果。
[3]
(三)研究现状
(四)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教学模式”,限定学科为初等教育,中文库共有1606条结果,外文库共有4条结果,分别输入关键词“英国小学教育”、“中国式教育”,中文库分别有4、7条结果,从文献查找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仍然是教育界人士的重要关注点。通过下载阅读相关教学模式的文献50余篇,其中仔细研读探究了20余篇,运用逻辑分析法、比较法、分类法,对研究文献进行综述。1.关于小学教学模式,多位学者从课程安排设置、教学空间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教学实践等方面对中英两国小学教育进行了比较借鉴研究。
2.在中英两国小学具体学科课程标准比较上,目前的研究也较为全面系统,广泛涉及母语、数学、科学、综合课程、体育、道德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
英国前教育标准局总督学吉姆爵士说:“卓越的课程标准是,它在儿童心中培育出了为学习而学习的热爱。”比较中英两国基础教育在学科课程标准上的异同点,对于两国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英国和中国目前均关注于课程改革、但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却有较大差异。整体上,英国大力推行国家课程,中国则偏向于由国家课程转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英国的教育立法从1994年到现在实行的《国家课程》,不同时期《国家课程1999-2007》在科目覆盖上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特征。英国国家课程调整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革新促进学校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改善教育质量。大部分的调整指向于制定更加清楚明了的教学要求,增强学校在依据学生和地区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的自主权。在新中国成立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多次变革,进入21世纪我国又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的课程改革。我国进行了8次课程改革,从(1949-1952)第一次课程改革到(1996年至今),中国的课程改革更多的是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
[7]
[6]
[5][4]4.关于教学模式的分类标准目前比较细化,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差异性研究也较为透彻,目前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目前在现代远程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型模式,个别辅导模式,协作学[8]习模式。<<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变革>>一文中,教师教学有一下7种方式:讲授、探究、[9]讨论、体验、对话、自主、合作。34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中系统的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方法和分类的阐述,最后总结了信息加工型、社会型、[10] 个人型和行为主义型4种课堂教学模式。5.教育理念不同导致了中英两国小学教学模式上的差异。中英两国彼此借鉴,取长补短,从理念源头改革完善本国教学模式。
自20世纪60年代起,英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的主流教育一直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自60年代以来在教学思想上受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影响,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是教师中心和知识中心的。
[11]
尤其是他的“三中心论”(教师、书本、课堂)、“五环节说”(备课、复习、新授、巩固、布置作业)、“九大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中心)。
[12]
6.教师职前培训的相关研究较为系统的研究了英国关于教师职前培训的研究,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名师成长规律和培养策略研究,而中国职前教育发展尚出起点、正式系统的培训还没出台。但是对于开展怎样的职前培训,培养怎样的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落实、如何评定,仍旧没有深入的探讨。
7.教学管理对一个学校的整体工作运行发挥重大作用,从整体来看,英国教学管理更具民主开放性,中国的教学管理统一规范化。
目前相关研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中英两国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特点,但是从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的影响这一块,并未有深入的研究。
中英两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均源于义务教育,有共同之处,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王为民《 中英教育督导制度发展比较研究》从多方面系统论述了中英两国教育督导制度来源。陈晓端在《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从归纳了英国小学管理存在依法管理、按照目标和计划管理、正规模式和学院模式相结合的特点,详细介绍其法制性、自主性、民主性与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有点,借此希望中国小学管理可以从中吸取经验。[13] 小结
通过与英国发达国家展开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进一步挖掘中英两国小学教学模式的异同点,我国的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许多困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通过探讨,希望我们国家可以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不断完善我国的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8]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2,09:10-13.[2][10]马婷婷.烟台市典型小学教学模式推广应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2014(6)[3]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3,06:3-8.[4]本报记者 李茂.英国新一轮小学课程改革蓝图出炉[N].中国教师报,2009-05-06A04.[5]张晓蕾.英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国家课程》及监控系统[J].全球教育展望,2012,05:42-48.[6]汪霞.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英国中小学基础学科解析(之一)[J].外国教育资料,2000,06:13-17.[7]李允.课程概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264-282.[9][12]李森,杨正强.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变革[J].当代教师教育,2008,01:33-37.[11]陈晓端.当代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研究,2003,04:80-85.[10]李森,杨正强.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变革[J].当代教师教育,2008,01:33-37.[13]陈伟杰.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D].重庆师范大学,2009.[12]王锋治.英国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13]吴火燃.中英两国中小学教育若干问题比较[J].新课程(上),2014,06:4-5.[14]莫莉莉.英国小学教学模式探析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开放教育研究,2004,01:51-53.[15]郁洋.我国小学教育与英美两国开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142.[16]陈晓端.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162-164.[17]姚永松.二战后英国中小学课程管理的基本走向分析——从教师控制到中央控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06:78-79.[18]杨艳丽.中英两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9]姜利琼.中英两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36:29-30.[20]殷琳.中英小学母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21]束君.中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22]刘腾.中英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4.[23]刘陶甄.中英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24]易秋莎.中英两国中小学德育课程比较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25]熊艳.中英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26]苏世静.中英小学综合课程科学与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9.[27]尤凡.中英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周美娜.中英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第三篇:浅谈物理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浅谈物理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通过对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认真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我认为物理教学的改革应从一下方面入手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我们所在的中学地处农村,所教的孩子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学习基础差,甚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能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已经失去学习信心。平时真正能学进去的孩子进占三分之一。要想给这些孩子上好物理,实属不易。因为尖子生很少,如果只照顾少数尖子生,除了对待学困生的不公平以外,也会使大部分孩子被远远甩在队伍的后面,其后果可想而知:大面积学生厌学,不听课,捣乱,课堂失控,教学任务无法进行下去,也耽误了学习的孩子。我认为在教学中 应“严”字当先,只有严格要求学生,从纪律上抓起,让自由散漫的学生,能够慢慢养 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我的学校一位老师,每天对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说教,可是一直不起什么作用,老师在说教,学生在一边笑,上课依然乱哄哄,班级不但纪律差,学习成绩也不好。所以要想教好课第一点必须要“严”。有好的纪律作为保障,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才能达到。
“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俗话说的好“严慈相济”一味的板着面孔的老师是不受欢迎的,作为英明合格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不是一下子就会改好的,这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一点一点的坚持,因为这些孩子收到的批评太多了,老师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发现学生纪律有一点点进步,马上就得表扬,让他们觉得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有时候你会发现淘气的孩子,除了学习的吃力外,在课下表现蛮好的,甚至表现出很多尖子生不具备的优点,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使它扩大化。这样孩子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还要多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物理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物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物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压强”时,首先让学生上台表演钉钉子:一枚是尖的,另一枚是钝的,让其分别用锤子钉入木头里,尔后让这位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接着引导每一位学生利用自己已削好的铅笔或圆珠笔,分别用两手指面用力压住其两端,体验一下两手指的感受,由此生活情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纷纷提出各种物理问题:为什么尖端的钉子更容易钉进去?钝的不容易且更要用力?与铅笔两端接触的手指,尖端痛而平端不痛?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景之中,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三,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物理与数学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许多物理问题都要借助数学工具来解决,而数学又要在许多物理问题中得到发展。在初中物理中一些初等数学知识随处可见无需多言,而在初中 数学中也有不少知识属于物理问题。
例如有一道代数题要求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一辆列车比汽车长125米,汽车每秒行驶18米,列车每秒行驶14米,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汽车从列车尾部到超过列车所用的时间是35秒,求两车的长。这道题涉及到了物理中的速度计算问题,要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关系来解决,一般这样列式:
设汽车长为x米,则:汽车比列车多走(2x+125)米,所以有方程:18×35-14×35=2x+125 当然,如果再借助物理中的参照物知识进行处理,问题会变得更加简单:若以列车为参照物,则列车速度为0,汽车速度就为:(18-14)米/秒=4米/秒,可列式为:4×35=2x+125 从而使该数学问题得到了简化。
另外,物理和化学中有很多相同的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等等。各仪器的使用规则及某些实验步骤十分相似初中生物中用到的物理知识也很多,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就有着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物理中在能量守恒定律一节教学中一定要举到该例;再如,生物中讲鱼类时讲到鱼鳔的作用就和物理中的浮力有关,鱼可自由沉底、悬在水中或浮在水面,就是靠 鱼鳔改变自身的体积v,从而改变鱼自身受到的浮力:F=ρg v,当F=G时,鱼可处漂浮状态也可处悬浮状态;当F∠G时,鱼就沉底;在血液循环中血压知识也是物理中压强知识的又一应用;生物中食物消化及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又包含着物理的能量转化问题了初中物理在语文、地理、英语等学科中都有点点滴滴联系。四,提高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涨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物理课程要特别注重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学生可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和制作档案资料等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在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尽管评价的途径多种多样,要创造性地做好小组评价,作业评价,物理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创新性思维养成评价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篇: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浅析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于2003年5月向全国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是一份由我国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并公开颁布全国各地,要求广大高中教师必须认真实施的有关高中语文教育的高级文件。这也是第一份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名称进入全国所有高级中学,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督促所有高中教师按“标准”施教以求达到“课标”要求的“法规性”文件。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
张有弟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物理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传统的“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模式主宰着课堂,教师任劳任怨地主动灌输,学生神情漠然地被动接受或应付,久而久之,课堂变得了无生趣,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学生对老师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实施新课程以后,教材变了,变得更贴近生活实际,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而我们很多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老师的包办和对学生的不放心,导致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模糊,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上课开小差的多起来了,学生考试的分数越来越低,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不读书、厌学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便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关注新理念指导下的发展和创新原则
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创新,立足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开拓崭新的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
1、关注人的发展,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发展就是关注学生的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指向未来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可持续学习的意志品质、兴趣、习惯和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的不竭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建立全新教学思路。
2、推崇个性化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张扬个性,反对整齐划一,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及自由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想象,培养初步 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关注教与学动态发展的原则
我们主张活的教学,在相互促进、互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关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从双方动态发展的状况,来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一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加强实践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二是重视教方法、学法,导规律。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三)关注“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原则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体现对人格的尊重与塑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重视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启发诱导、激励,立足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改特别强调人文性理念,强调提高人文素养,塑造丰富多彩的人格。
(四)关注教师教学创新,倡导开放性评价原则
我们主张以学定教,教无定法,教学相长,为学服务。倡导丰富多彩的课堂,反对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开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因材施教,给被评价者留有广阔的创意的空间。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关要求
1、确立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三个维度去确定,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2)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全面揭示本课的知识点,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能进行智力(主要指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习方式、方法与习惯目标:①培养学生自学、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勤动笔的习惯。
②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和谐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独立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
③尝试多种学习方式:A、自主学习: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强调“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B、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它是相对于“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C、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即是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正确的探究学习方式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开辟学术研究的情境和氛围。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具有独立的意义和操作方式。但他们之间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学习必须真正是独立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合作的前提是自主,是在充分自主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而探究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式。在教学中,绝非每一节课都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方式。它绝对不是程序,不是模式,只是学习的三种方式。自主和探究学习不等于教师不再讲授,合作学习不等于从此不再搞单独的质疑和答疑活动。一定要避免理论和实践上的极端倾向。
2、抓好教学实施
(1)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①能正确理解教材,善于利用、活用和开发教材,体现创造性。教材处理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②要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和人文性、教育性,能针对儿童的特点和思想实际,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愉悦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安排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问题设计新颖、开放,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新意和挑战性,答案不唯一,呈现问题形式多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4)重视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广阔时空。(5)呈现教学能力、素质、机智与情态。
(6)优化教法、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能根据学的需要设计教的内容,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出发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恰当,讲求实效。
四、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