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1”模式下的语文教学
“6+1”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为此我校教师在杨校长的带领下,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论。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确定了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即“6+1”,“6”指的是六环节: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1”指的是一条主线 :教师导学贯穿始终。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合作交流、或登台展示,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也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课前预习
《礼记、中庸 》中有句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获得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每位老师都知道预习是十分重要的,预习主要就是让学生阅读文本,遇到难字生词查工具书解决;查阅资料熟悉作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感而发,对于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
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
二、依标(纲)自学
首先出示学习目标。(为了便于学生预习,有时学习目标在课前出示)我一般用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达到什么能力。当然学习目标的拟定需要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制定具体的、可测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答谢中书书》这一课时我拟定的学习目标如下: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
4、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目标就具体、可测。
其次出示学习提纲。这个提纲很关键,是教师备课时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梳理细化列出的具体问题或内容,提纲的设置必须突出重点。例如在赏析《行道树》时我拟定的学习提纲如下: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看看本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2、作者写行道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怎样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树一样? 这样就将学生在本节课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串联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过程中去获取新知。提纲出示后给学生留足独立的不受别人干扰的朗读课文的时间,留足全神灌注凝神思索问题的时间。在阅读文本知识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组内齐读、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坐着读、也可以站起来朗读。,总之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三、互动交流
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学习提纲,对学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如果预习目标涉及的内容较多,我则给每小组分配任务,组员再分工合作。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这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较长的文言文,所以仅仅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给各小组分配了任务,要求第一组翻译第一段,第二、三组翻译第二段,第四、五、六组翻译第三段,在积累文言知识这一环节,我也给他们分配了任务,要求第一组积累通假字,第二、三组积累一词多义,第四组积累古今异义,第五组积累特殊句式,第六组积累词类活用。这样学生完成起来就容易了,也为后面的展示做好了准备。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者必须融入教育对象中,避免师生精神或情感的分离”。当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我则在小组中穿梭,或是询问学生的进展、或是征集学生的展示方法、或是有针对性地指导。我还常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其中,以提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路,还和组长交流思路方法,让他再去帮助本组成员。
四、小组展示
作为语文课而言,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有歌曲展示(例如赏析《背影》这一课时目标中要求学生搜集歌颂父亲的诗词歌曲,展示课上有同学就唱了歌曲《我的老父亲》让我记忆犹新)、有课本剧表演(例如赏析《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学生扮演
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有书面展示(主要在旁边悬挂的小黑板上展示)。
即将展示时我将需要展示的内容分给各组,(如果互动交流时明确分配好了任务,就没必要再分配了,各组就可以直接展示所完成的内容了。)如果展示的内容较少,那么我就要求不同的组展示相同的内容,如果展示内容较多我就要求一组展示一方面的内容或几方面的内容。例如前面举到的例子《答谢中书书》这么简单简短的一篇文言文所涉及的四个目标各组都得展示。当然各组任务尽可能地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根据内容的难易来确定。我分配好任务后组长按内容的难、中、易派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一般分配原则:学困生和中等生展示字词(字词及重要内容的展示一般展示在本组的小黑板上)、作者简介比较简单的问题;优等生一般是讲解、分析、点评别人的回答。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组内成员如有展示不当,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如果是展示在小黑板上的内容,组长得派人讲解,组内其它成员可以补充讲解完善,组外成员则对这组的展示可以进行点评,发表不同见解。当学生重点展示不理想,或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则统一引导讲解。
展示在先后次序上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变换的,(可以从一组开始依次展示。也可以从最后一组开始展示)不是一个死的程序。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取各种评比方式。组内全员参与的我奖励的分值大一些,一般是五分;如果能主动参与
其他组内点评的就加6至8分;字词展示出错的就倒扣分值一般是1至2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我及时点评表扬或鼓励。
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对自己组内没有展示的内容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五、质疑探究
当其它组员对某组成员的展示、讲解有不同意见时,我就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讲解自己的看法,这时我就画龙点睛、实时点拨、统一意见。我也鼓励学生对文本知识大胆质疑,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往往不可预料,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真正要下功夫挖掘文本,掌握驾驭课堂的本领。
六、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以便确切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每节课我一般根据学生展示不理想的和重难点设计不同类的检测题,考查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检测形式也灵活多样,我一般让组长检测组内成员基础知识,我则检查能力提升题(我一般用小黑板出示有关检测题,有时口述),或者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组内出题互考。若检测效果不理想,就针对出错的题目再进行讨论交流、讲解点评,直到彻底懂了为止。
从六环节中也可见老师的“导”是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条主线,是“路标”是”“引桥”。
课改是一条漫漫之路,相信经过我们辛店中学老师的不断探索,使我校的课改之花会开得更艳、课改之果会结得更丰硕更诱人。
各位专家好我的浅见:
我认为应该是“依纲自学,”虽然提纲是依照目标制定的,但因为学生是按照提纲自学的。再则环节五“质疑探究”换为“质疑释难”也许更好理解,因为环节三“互动交流”本来就是探究的过程。
第二篇:浅谈“6+1”教学模式
浅谈“6+1”教学模式
绥德辛店中学 冯娜
【内容摘要】:我校正在尝试一种教学模式叫“6+1”教学模式。在学习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它的优越性。
【关键词】:“6+1”教学模式 预习自学 互动交流 展示 检测 在我校全体教师努力地探讨研究下终于初步形成“6+1”教学模式。所谓的“6+1”教学模式是指六个教学环节加一条主线。六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预习、以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及达标检测;一条主线是指教师导学,贯穿始终。现在我用这种模式上课已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我对这一的教学模式很是怀疑,正如许多人说的一样:教都教不会,自己怎能学会。再说用原来的方式上了十多年的课,让我突然改用这种模式上课,打心底里接受不了,可是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试着一点点的将这种教学模式搬到我的英语课堂上,感觉效果比以前好多了,最起码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上到处呈现着活跃的气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学的愉快,教师也教的轻松。
自从学习“6+1”教学模式以来备课时我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如何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提纲,如何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展示,以及如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就是课前预习,课堂互动交流、展示及课后检测。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结合预习提纲自学,提前熟悉文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我制定的预习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词汇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组内互学等办法尽可能做的课前会读、会写单词;第二部分为熟读文本中的每句话,找出重、难点词汇、短语及句型,并与组内同学探讨及解决疑难并落实在笔记上。第三部分是读,课前反复地阅读课文,做到最大程度地熟悉文本知识。有了这些要求,学生才能预习到位。在学生交流讨论一会儿后,我让学生个别述说,重复,争辩。然后,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下来或口头表述。有些重难点学生把握不好,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看、去指导。最后由学生进行展示或让学生讲给学生听。
二、课堂互动、交流及展示
课堂互动交流即组长带领组员就老师出示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进行一一讨论解决,最后再展示给大家。
展示课的主要任务是:
1、熟练掌握新单词。
2、讲解预习过程中找到的重点、难点短语及句型,边讲解,边造句(这时我特别注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最后面对全体学生统一穿插提问和巩固。
3、仿照课文编对话、简述课文和个人创作。
4、做好笔记(摘录本文的重点、难点、收获或整理错题等)。
三、课后反馈检测
这里要求学生对课堂或近来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和检测。对于较简单的知识,我常常设计为口头复习,大多情况做一些书面练习题。口头复习是分任务讲解或提问重、难点。做书面练习题时先给学生一些时间自 2
己做,在讨论并核对答案后,各组讲解自己的题目。这时学生难免会有些讲解不到位的地方,其他组的同学加以补充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整理在笔记本上。
总之,本次在教育教学改革对我触动很大。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也得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并将此模式更大程度的运用到教学中。我相信这次教育教学改革会使我校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2】 【3】 教学论(2001年),作者:李秉德、李宗仁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2期)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3期)
第三篇:浅谈“6+1”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6+1‛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
本文阐述的是‚6+1‛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教学,即六个学习环节加一条主线,通过具体课例论述了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关键词:
预习、自学、互动、展示、质疑、检测和导学 正文:
随着课改的春风,我们辛店中学先是学‚洋思‛,后是学‚杜郎口‛,最后形成我校特有的‚6+1‛教学模式,即六个学习环节加一条主线。六个学习环节是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一条主线是教师导学贯穿始终。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6+1‛教学模式下如何让学生充分预习呢?可以从了解作者、背景,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标段序,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去着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依标自学
教师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把握、学生的实际、课文的要求,拟好一份学习提纲。此提纲非同小可,这个提纲要求细致,要切合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比如我在教学《王冕传》时——(它是我在学校举行的教学竞赛时所选的一篇课外文言短文,共一课时),拟定了如下学习提纲:
1、能正确朗读这篇文言短文,识记‚会稽、挞、辄‛的正确读音。
2、疏通文意,重点掌握‚陇、已、蹊、异、如此、窃、恬若、因、之、遂‛的含义或用法,积累文言现象。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冕苦学的两件事。
4、说说有关‚勤奋刻苦‛的名言警句或谚语俗语。
5、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上述学习提纲我认为拟得比较细致合理,细到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各种文言现象的积累,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它们既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也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必备的素质。
三、互动交流
新课标指出,课堂上要动静结合。如果说依标自学环节是‚静‛,那么互动交流环节就真正使课堂‚动‛起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2
对学习提纲中的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人人主动参与,个个勇于发言,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时的小组长俨然一位位小老师,不仅做好了组内差生的帮扶工作,还整合了大家讨论的智慧,让组内达成了共识。这样的课堂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小组展示
展示是‚6+1‛教学模式的核心。展示时,我遵循的原则是形式灵活、注重主体。展示什么,教师分配,由谁展示,小组长负责。因为组内成员优、中、差搭配,因此展示时组长会根据展示内容的难易程度、个性特长来确定人选。
我的展示课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从不同层面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升华主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唱有关赞美、思念母亲的歌曲,学生激情高涨,歌声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展示以‚母爱‛为题材的小练笔,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又如教学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时,我让第一组展示青春的心愿,第二组展示青春的座右铭,第三组展示青春的格言,第四组展示关于青春的文学作品,第五组展示关于青春的歌曲,第六组展示关于青春的影视作 3
品。学生们积极参与,写的写,说的说,唱的唱,一节课高潮迭起,轻松愉悦。孩子们在不同形式的展示中感受着青春的激情与火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展示更是值得提倡,《王冕传》的教学至今历历在目:各小组在预习环节中已积累出本课中的文言现象,于是我让第一组展示通假字,第二组展示词类活用,第三组展示古今异义词,第四组展示一词多义,第五组展示判断句、倒装句,第六组展示省略句。任务一布臵,各组纷纷行动,不到十分钟,文言知识重点出现在各组的小黑板上,然后全班交流汇报,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得众所长,省时快捷,一目了然。
由于人多班大,每节课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去展示,这时老师就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注重全体——前提是任务的分配要面向全体,简单、中等、较难的问题都有,各层面的学生都有自己能拿下或不懂的,实行组内一帮一,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五、质疑探究
古人云:‚学自疑始‛。学生可以提出课堂上产生的疑问,也可以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提出后,生生互动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参与解决或课后延伸解决。这一环节,为课堂的生成创造了机会。比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有个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文中解衣欲睡的‘睡’,与怀民亦未寝的‘寝’可不可以互换?‛这个 4
问题质量很高,一下激起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有的学生说:‚不可以互换,因为‘睡’带有口语色彩,‘寝’是书面语,对自己用口语,随意自然,对他人用书面语,显示尊重。‛还有的学生说:‚可以互换,因为只要闭眼就是‘睡’,而‘寝’则必须上床。解衣当然是想上床睡觉,所以‘解衣欲寝’就比‘解衣欲睡’更准确。对张怀民而言,如改为‘亦未睡’,就说明张怀民不但没上床,连打盹都没有,说不定满腹心事的他还在屋里徘徊呢。那么邀请张怀民‘步于中庭’共同赏月,岂不是更合时宜吗?‛生成性问题的出现,是这堂课的精彩之笔。
六、达标检测
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要针对不同的文章设计不同的达标检测练习,提升学生的能力。如学《谈读书》时,我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故事。如学《苏州园林》时,我让学生写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或名胜古迹。如学《猫》时,我让学生写写自己与小动物的一段情缘。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王冕传》了,我设计了三方面的练习:
第一方面:下列加点词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并阐述理由。A、儿疾如此
A、渔人甚异之 ...B、阡陌交通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5
D、略无阙处
D、会稽韩性闻而异之 ..第二方面: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或王命急宣
..(2)恬若不见 若为佣耕 ..
(3)父怒挞之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久之,目似 ....第三方面: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故事? 这样的达标检测练习,不仅夯实了文言实词、虚词,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课前预习是基础,拟定切实细致的学习提纲至关重要。自学、互动、展示更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质疑探究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达标检测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在我校‚6+1‛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让语文课教学成为了师生共享的过程,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殿堂。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新课标》
第四篇:“6+1”教学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6+1”教学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辛店中学
理化组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况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严重,学校的课堂教学显得沉闷、枯燥,常常是老师在认真地讲课,而学生却爱理不理,成为了局外人。教师们大部分都觉得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进步,校领导决定学习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我校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的革命,一定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使学生不会因为学困而厌学,甚至辍学。
经过了三年多的艰难改革,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6+1”教学模式。“6+1”的含义有四层:一是6块小黑板加1块大黑板;二是6个学习小组加1位指导老师;三是每组6个学习成员加一位指导老师;四是6个学习环节(即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加1条主线(即教师导学,贯穿始终)。教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专栏里贴的是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各学习小组的照片;撤走了讲桌,让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四面的墙壁上都装上了黑板,供学生练习展示之用;学生一般每6人一组,面对面围坐在一块,便于讨论交流。
上课的前一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学习提纲中需要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出示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首先教师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全体学生齐读,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其次出示学习提纲,各学习小组根据学习提纲和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进行自学,解决基本问题,把疑难问题找出来;然后小组内互动学习,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各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展示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进行订正,达到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展示学生才能的目的。接下来是质疑探究,各小组成员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新问题或新见解并进行探究、讨论、辩论,达到总结规律、拓展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最后进行检测,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通过学生与学生或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出题、教师出题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困生进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下面是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无探究型实验的化学课
(一)课前预习
上课的前一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学习提纲中需要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出示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首先可以进行预习检测,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检测也可以安排在出示学习目标后,当不需要检测时也可以不检测。我们坚决要做到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二)依标自学
自学主要是指课堂自学。上课后,教师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纲,全体学生齐声读,达到所有学生都明确;然后学生自学,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和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解决基本问题,并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以便在小组互动时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进行点拨。
1、学习目标的确定。
每堂课上课后,老们都要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向,是学习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支配着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目标一般是在课前备课时确定的,有时是科任教师确定的,有时是教研组集体备课时确定的,还有时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学习目标。在学习的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修改、调整学习目标并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的完整性,要明确,可测量,便于操作,还要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做到难度适中。
2、学习提纲的编制。
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是以学习提纲为主要依据的,因此,每节课都要编制学习提纲。学习提纲一般是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而设计的问题,课前我们根据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一些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问题,编制出学习提纲,并注明重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或当堂向学生出示学习提纲,根据学习提纲中的问题,把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并说明自学方法,提出自学的要求,指明自学的时间。
3、学习小组的确定。
我们的学习小组一般6人左右,面对面而座,人数多了小组长管理不过来,少了没有学习氛围。组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成绩好坏,偏科程度等因素,展示的让他们性格互补,优秀生和学困生搭配坐同桌,同桌之间的优势学科展可能互补,这样,小组的凝聚力强,竞争激烈,便于“兵教兵”。组长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该选择外向,诚实,管理能力强,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长也可轮流当,还可以让小组内的6个学生按学科分别当组长,这样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小主人,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互动交流
互动学习是小组内讨论释疑的过程,一般是指学习小组内的生生互动学习,也包括师生互动和组与组之间的互动。自学完成后进入互动学习环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检查组内的自学情况,共同讨论解决自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一帮一”的互动学习,重点帮助学困生。互动学习过程中,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老师给予引导,点拨或讲解。互动学习中,优等生通过对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帮助,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展了知识,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中等生通过与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长了知识;学困生通过小组的帮助,增强了自信,解决了心中的疑问,提高了学习兴趣,不断进步。
(四)小组展示
展示就是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就是学生在自学和互动过程中的学习成果,也可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还可能是学生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简答或不同看法。展示课可以是一节课中的某一段时间,或是整堂课,还可以是几节课连在一块。
1、展示的形式: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的展示和交流。通过组内的展示活动,达到学生教学生,互相补充,形成共识,为全班的展示做好准备工作。
②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感受交流,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2、展示的方法:
①教师根据学习提纲中的问题或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发言。发言的学生可以由教师点名,组长指派或学生自己站起来。
②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简答,其他学生和老师再进行补充和总结。
③各小组代表将展示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④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要讲解的问题。
(五)质疑探究
质疑探究就是各小组成员提出不懂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对展示的内容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探究、讨论、辩论,难以及时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后探究。本环节的目的是达到总结规律、拓展知识、提升能力。
(六)达标检测
检测是对自学、互动、展示过程的反思和总结,是对学习目标的检测,最终达到转化学困生和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检测有时安排在展示之后;有时是边自学、边互动、边展示、边检测;还有时把检测安排在课后。教师根据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展示情况和学习目标来选题,可以是展示过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再设计的与之相类似的题目或问题,还可以是学生对本节课所进行的反思等,我们还提倡小组之间相互出题检测。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检测练习完成后,学生和老师共同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点评,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来解决。课后,有针对性的作业题也是对本节课的检测,教师批改后,对于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在学生的帮助下,改正后重新做在作业本上,老师再批改。每一次的月考,都是对本段时间所学知识的总体反馈,试卷批改后要进行讲评,并让学生把做错的题收集到错题本上并进行反思,必要时将出错率大的试题整理后,重新制成试卷,再次测试,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有探究型实验的化学课
(一)课前预习
如果是有探究实验的化学课,课前教师给学习小组分配预习任务,各小组积极进行课前预习,主要是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复习相关旧知识,掌握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二)依标自学
备课时我们把实验探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都编制在预习提纲中,课堂上出示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预习提纲,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并分组制定实验方案。
(三)互动交流
各组制定好实验方案以后,小组内或组与组之间讨论已经制定好的实验方案,对方案中不足之处进行修改。然后讨论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互相交流。
(四)小组展示
展示过程中学生以组为单位,介绍探究问题的猜想和假设,并提出自己的依据,然后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或现象的记录表格和实验注意事项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方案的点评,最终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由各小组长带领大家共同进行实验。教师在此要参与到各组的实验中去,适时地进行指导。实验完成后,各组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得出结论,然后将自己的结论或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质疑探究
实验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成功与失败,结论的可靠性等进行分析,优化实验方案,总结经验,提出新的问题。
(六)达标检测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建立积分制度,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同时,设计一些与该探究课题相关的实验探究题,让各小组共同来完成,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为主的新理念。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发展是教师的满堂灌式的讲无法达到的。让我们的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让我们的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第五篇:“6+1”教学模式解读
“6+1”教学模式解读
“6+1”教学模式内容:
我校借鉴采用河北精英中学“6+1”课堂教学模试,“6+1”课堂的基本形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6+1”课堂模式中的“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练”,这是在新课后或者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为迁移运用。
(一)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6个环节:
1.导:即导入、导学,(时间4分钟)。导入就是老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者媒介图片,开门见山,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导学就是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思:即自主学习,自读、深思。(时间8分钟)。学生要认真看书,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在这个环节,老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觉性,确保每个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紧张、高效。3.议:即议论、讨论。(时间8分钟)。小组合作,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激活思维,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4-5人,有的是6-7人左右。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以教学目标引导同学们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做准备。预习时也有讨论,重点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和寻找、确定难点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则是准备展示时突破难点的方案。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抓好学习小组建设:这是高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
(1)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等等来优化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分上中下三层。(2)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3)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4)注重小组长和组员的培训。
教师课前培训组长,让他们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老师们要高度重视,确保每节课前都要有培训且培训效果好。
任课教师要创新培训方式(如小纸条、课代表自主培训等),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问。
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教师课前培训后,学科小组长要和学习小组组长一起对下一节课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形式、分工进行阐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何检测目标的达成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课堂学习中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高效。(5)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要“消失”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发展的推手,做点燃学生的“火炬手”。
4.展:即展示。(时间8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激情展示,要求迅速、清晰、规范、大声。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盲点,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展示交流阶段(交流):学生展示、交流自学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的提炼提升。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出问题并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受到一定的启发,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展示阶段,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应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同学们争先恐后争取发言机会。发言的人慷慨激昂,精彩纷呈;其他同学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感到讲的人或听的人与自己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尽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学习的深度各不相同,但是通过展示,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通过讨论,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除了知识、技能的熟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动机激励理论,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内容。讨论是课堂走向自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有争议、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学生在展示、点评、质疑时,要做到脱稿或半脱稿。
在学生的展示质疑点评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展示点评中,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要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点拨要“要言不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教师的点拨,一是针对展示点评,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展评中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点拨的语言要简练,点拨要直奔问题,开门见山,直击要点,点深点透;四是要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及时对个人、小组予以评价。
老师的讲被限制在20分钟内,这就要求教师非常明确讲什么、点拨哪里,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教师还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让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
5.评:即老师点评拓展总结。(时间8分钟)。这个过程是打扫战场,老师讲的是规律,讲的是思路,讲的是方法并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6.检:检就是当堂检测。(时间4分钟)。检验本节课目标落实的怎么样,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等。
7.练:定时练习,巩固所学。这是“6+1”模式中“1”的体现:
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的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的过程。利用课堂进行限时练习,时间是5分钟,(也可以是课后练习),老师全收全改,第二天老师不评或3-5分钟点评,学生若有疑问,课间问同学或老师,错题自己自觉订正,老师不定期检查。
(二)学生学习的5种方式:
1.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入,导学,认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
2.质疑:通过自学检测,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和
困惑。
3.讨论:对形成的问题及困惑,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
4.展示:对于小组讨论形成的共性问题,或者是重难点问题,由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5.自评:学生对本节课已经掌握的内容、方法,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内在规律性予以总结,对过程中的错误着重标明,对知识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