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只松鼠》说课稿(共)
《那只松鼠》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那只松鼠》,它所处的单元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下面我就将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加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细读课文,这篇课文以“那只松鼠”为线索,按照“捉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这一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在山林旁路边意外地抓到一只松鼠,“我”异常兴奋。因为“我”早就想买一只松鼠,可是“我”后来居然放了这只松鼠,结尾还很关注那只松鼠。全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人物情感跌宕起伏。“我”的心情由异常兴奋到矛盾重重,最后,如释重负。反映出了“我”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在捉、放松鼠过程中的感情变化,领会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由描写松鼠的语句体会小松鼠的心情,感受小松鼠的可爱,可怜。
3、领会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围绕“那只松鼠”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小松鼠的活泼机灵。
3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小松鼠的心情,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4、细读课文第三部分,激发情感共鸣,建立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白世间生命皆有灵性,激发热爱自然和关爱动物的情感。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难点揣摩小松鼠的心情,体会“我”在捉放松鼠时的感情变化。教学突破引导学生作换位思考,想象自己就是小松鼠,融入情景之中,以体会其心情,从而感受“我” 的心情。
三、教法。
目标的制定,使得课堂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但任务的完成还得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根据细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圈点,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归纳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
3、拓展迁移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去关爱动物。
四、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就这堂课而言,主要方法 :圈点勾画法。朗读法(理由: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体验法(理由:让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把本课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包括六个环节:
(一)导入。让同学视频欣赏松鼠的动画,说出松鼠的特征。以“那只松鼠”为线索,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课文围“那只松鼠”讲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明确作者思路。“我”对这只松鼠是先捉,后放,然后很惦记松鼠。
(四)体会“我”在捉、放松鼠过程中的感情变化,领会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六)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作换位思考,写一段自己想要说的话。六,说板书。这样的板书让学生们一目了然。18.那只松鼠
捉 异常高兴 开心
放 咬咬牙 关爱动物 惦记 饱含深情
说课人:黄林荫
2011年10月31日
第二篇:《那只松鼠》说课稿
《那只松鼠》说课稿
宁安农场小学 杨光
一、教材分析
《那只松鼠》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学时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本单元以“仁爱之心”为主题,这份仁爱,不仅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浓情往事,耐人寻味。山林中,一些小精灵“嗖”地一下蹿上树梢,举着蓬松的大尾巴,像降落伞一样轻盈地从树上落下来,那就是活泼伶俐的小松鼠。它们是一位小姑娘梦寐以求的小伙伴。十分疼爱小姑娘的父亲意外地抓到了一只,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他居然又把小松鼠放回了山林。当女儿得知这件事后,不但没有责怪父亲,反而关注起那只小松鼠的命运。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人物情感跌宕起伏。父亲由异常兴奋到矛盾重重,由得意忘形到忐忑不安,最终在女儿饱含深情的追问下如释重负。对女儿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由“吵”到“问”,透露出她的稚气与善良。父亲自觉放松鼠的行为折射出高尚的情操,女儿对小松鼠命运的关注反映了她心地的善良、纯洁。这也是我们要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种子。在写法方面,这篇课文细致的心理描写及倒叙的写法都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对于这种故事性的文章很感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很想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说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读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语言蕴涵的味道来。在感悟真情的同时,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松鼠被逮前后的变化,从中理解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初步认识“倒叙”的叙述方式。
3、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思想。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倒叙”的叙述方式;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松鼠被逮前后的变化,从中理解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解决办法:
为突破我与松鼠的内心变化这一难点,从以下三方面设计,为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形成,创设螺旋上升的发展空间。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段为主,左顾右盼。在讲走近失去自由的那只松鼠时,兼顾第二、五自然段;讲作者情感变化时,虽然以第六、七自然段为主,但兼顾了全文的完整意义。
2、在教学方式的把握上,动静融通。在课堂上把朗读和默读训练交叉进行,使课堂动静结合,在多次的动静转换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诵读悟情和默读静思的习惯。
3、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以言为主,语思融合。教学各环节以立足语言,培养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旋律”。尤
其在表达能力的训练上,注重语思融合,力求在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思维的历练中发展语言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让学生谈论松鼠,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知欲。随后我提问:谁能用一两个词形容你所看到的松鼠?点将回答之后就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面的那知松鼠到底是怎样呢?然后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然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直入重点段2-4自然段,通过学习作者逮松鼠,体会松鼠的可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捉松鼠?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再小结反馈情况,使学生明白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松鼠及我的动作的词语,在理解这些动词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重点指导学习第5-7段。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先抛出问题“松鼠如此的可爱,作者费了好大得劲才捉住一只,可是他后来为什么又把松鼠放了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带进文中的情境,使学生与文章进行激情交流,初步体会作者内心的跌宕起伏。然后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5、指导学生自学第8-10段。指导学生从默读中体会女儿对松鼠的喜爱和爱惜之情。
参照练习册的几个问题,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完成练习,再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6、通过归纳总结全文,点拨“倒叙“的叙述方法,并让学生体会父女的品质,同时进行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呵护生灵的教育。
7、作业布置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积累生词。
8、板书设计的立意是简单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第三篇:那只松鼠教案
18、那只松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教学方法:
读中悟,读中感,读中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课文围绕那只松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父亲很爱女儿,女儿很爱松鼠。如果父亲把逮住的这只松鼠带回家,女儿一定会很高兴。可是父亲却没有这样做,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逮住的松鼠放回了大自然,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
二、出示自学提示
(一):
1、读读文中写“我”捉松鼠的段落,勾出描写“我”神态、动作的词以及松鼠四处逃窜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1~3段)
1、指名反馈。指名读出具体的句子。(课文第3自然段的有关句子。)
2、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更能体会到呢?(从父亲逮松鼠的不容易和松鼠活泼机灵、顽皮可爱两个方面来说)
3、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小松鼠的机敏和父亲的吃力。
4、这是逮住松鼠的父亲心情怎样呢?他为什么异常的高兴?
(二)、.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4~7段)。出示自学提示
(二):
默读第4、5、6段,画出描写小松鼠神情、动作的词句,谈体会。
1、指名反馈。出示句子:
a、那只松鼠可怜巴巴的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完全失去了几分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儿。
b、突然,我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c、它也直盯盯的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1)、师导:同学们,几分钟前的松鼠是什么样子呢?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活泼、机灵、顽皮、可爱„„)
(2)、可现在的松鼠却——(可怜巴巴,绝望,难过伤心,愤怒„„)
3、松鼠在用自己的目光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呢?
(松鼠乞求我放了它,对我行为的抗议,它在用目光谴责我„„)
备父亲,反而和父亲一起惦记着那只松鼠。这样的故事结尾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父亲爱动物的品质已在小女孩儿的心里扎了根,并将永远影响小女孩的一生。
四、拓展延伸
1、你想对文中的父亲和女儿说些什么?
2、师总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保护他们。板书设计
逮松鼠——费尽气力 那只松鼠 放松鼠——愧疚轻松 惦记松鼠——关爱动物。
第四篇: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揣摩父亲的心理,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勾出生字、词,标出段落序号;查阅有关松鼠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看,课堂里来了新朋友(屏幕出现小松鼠的活动场面)大家和它打个招呼吧。
2、引出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我会读: 活泼伶俐 可怜巴巴 饱含深情 小俘虏 抗拒 乞求
我理解: 蹑手蹑脚 逃之夭夭 得意忘形
我会说:课文围绕那只松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抓关键词句,揣摩父亲心理
最后,父亲是怎么把那只松鼠放掉的?书上用的什么词?
一起读读这句话。从咬咬牙这个动作,大家体会到什么?
(一)感情朗读,学习课文为什么捉的部分
1.到底是一只什么样可爱的松鼠能让父亲这么舍不得呢?从课文的哪一部分能看出来?
2.先自己读读第三段,再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是哪几句?
3.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些句子,词语写得真生动用得真准确,那么我们就把表现那只松鼠可爱,机灵的第三自然段连起来好好读一遍怎么样?
(二)创设情景,走进人物内心,学习为什么放的部分
说心里话,要是真有这么一只既活泼可爱,又调皮机灵的小松鼠让你带回去当宠物好好爱,好好养,你舍得不要吗?要是换了我,我也舍不得啊。可咱们文中这位父亲,到了最后,还是(再次引读屏幕上的句子。)
1、思考:父亲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还是有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
读书:从文中哪些自然段中能看出父亲的感情变化。
2、(交流自己的体会)我想:此时,同学们已经被父亲对松鼠真正的关心和爱所打动了,谁愿意带者这样的情感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第五篇:《那只松鼠》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那只松鼠》这篇文章,作者是刘保法。讲了我扑松鼠时,我望着松鼠那种看人的眼神,我心软了,我忘不了那只松鼠,我后来告诉了女儿,女儿也忘不了它的事。
那只松鼠用绝望——抗拒。乞求的目光,让作者深思小松鼠他可怜了,也许他正在——作者先是高兴自己扑上了一只松鼠,女儿也很想要一只松鼠,然而自己就开心.后来作者因为看到了松鼠的目光,他想到了要爱护动物,爱抚生态平衡,爱护自然生灵的慈悲之心促使他这样做.当女儿知道后也和作者一样关心小松鼠.说明了父女都很有爱心,令人感动!
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和他的女儿,我们应该爱护生态,爱护自然啊!想想,如果作者把松鼠抓回去,更多的人把松鼠抓去,那世界上那还有松鼠吗?不止是松鼠,其实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我们都要尽力去爱护,不要去残杀它们,不要去——要知道啊!世界没有了动物,就没有了人类.
动物们也有爱,我们人类也不一样吗?联系前14课《仅次于人的动物》不是吗?狼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啊?如果松鼠妈妈失去了小松鼠会怎么样.《猎人的枪响了》一个个动物倒在了猎人的面前,终于,动物变成了人,他开始报复人们了,他把人们赶尽了杀绝.这会怪谁呢?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我们应该深思啊?如果我们与动物和睦相处,互相信任,该创造出多好的境界啊?
人们啊?你们快醒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