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全方位、全程育人
浅谈《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全方位、全程育人
摘要:本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全方位、全程育人,重点分析了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团队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认知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工程素养的培养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收到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209-03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通信类考研必考的课程之一[1]。主要讲授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及改善系统性能的一些基本技术措施,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2]。
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组结合多年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一、全方位育人
教师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充分挖掘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施了基于问题式(PBL)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抓住一个主线,理解两个指标,掌握三种调制,把握四个准则,设置N个问题”等课题,即抓住一个主线――抗干扰,理解两个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掌握三种调制――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把握四个准则――香农公式、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奈奎斯特第二准则和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设置N个问题――每章提出30个问题覆盖核心内容。将PBL模式贯穿课程讲授的全过程。在授课前,将“
一、两、三、四、N”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学有目的,学有重点;在授课过程中,将其揉在课程内容中,使学生前后联想,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将学生分组进行研讨总结,通过分组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而且增强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
2.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通信原理》课程具有抽象概念多、数学推导多、逻辑性强、基础性强“两多两强”的特点,加之学时少,内容多,学生较难理解掌握。因此,课程组采取多种措施,编写助学资料,研制教学网站,以利于学生自?W。首先,撰写了近40万字的《通信原理教案》,在2008年天津商业大学首届教学质量月活动中获得优秀教案一等奖。其次,随着新的数字载波调制技术的不断涌现,编写了近8万字的“新型数字调制技术”助学资料,纳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2009年1月出版)。第三,将《通信原理》第八章内容“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扩展,撰写成《信号检测与估计》一书,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天津市规划教材,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四,研制了《通信原理》教学网站,涵盖了教学资料、授课教案、电子课件、习题解答、助学资料、精品链接等等,同时利用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建立了通信原理课程讨论系统,学生可以在其中发言、讨论,也可以通过邮件系统与主讲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非实时的信息通讯,从而更好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问题。该网站获得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二等奖。这些助学资料由学生自学,教师答疑辅导,不仅加深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各院校都十分重视《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的建设与发展。如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作为天津市特色专业,目前拥有《通信原理》课程相关实验仪器设备400余台,其中通信原理实验箱40台,利用实验箱可以开展PCM编译码系统、模拟锁相环、差分BPSK相干解调系统、连续相位FSK传输系统、单路双工通信系统等硬件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尽管各高校在《通信原理》课程实验设置与投入方面都花费很大,但硬件实验存在着实验设备易损、实验结果不稳定等问题,如何让学生直观、便捷地了解《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实验的虚实结合是目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如通过MATLAB提供的相应工具箱完成《通信原理》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的变换与仿真,观察一些硬件实验无法得到的中间过程,通过调整参数,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同时,作为传统实验的预习工作,也可大大避免真实实验中由于误操作带来的人身和仪器的伤害[3]。虚拟实验仿真平台允许学生自主地选择或组合实验环境,任何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实验内容、实验仪器设备、实验信息资料、实验同组合作人员等,以及取得实验结果的评估,并具有完全的自由度。此外,对于做了实验后没有掌握的实验过程或实验技术片断,学生可以自己多次重复。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实验教学的主导地位,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第一要务是提高学生认知世界、增长见识的能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方面,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认知世界。利用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认知世界和知识的兴趣,学生能以各种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领悟到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及基本内涵,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因此教师通过积极构建学生参与熏陶的教学气氛,通过模拟、表演、谈话等,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融合起来。如通信系统的组成,可以利用动画软件制作“烽火戏诸侯”、“登月计划”等动画,真实的场景和形象的模拟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刺激,让学生体会到通信系统的发展,借用模拟交换机、数字交换机、家用电话等图片描述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系统之间的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认知世界、了解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5.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分别反映了信号传输的速度和质量问题。体现在模拟通信中就是带宽和信噪比,体现在数字通信中就是码元(信息)传输速率和误码(信)率。两个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项新技术均是两个指标和系统复杂度之间的平衡。如在模拟幅度调制中,DSB的带宽(为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SSB的带宽,显而易见SSB的有效性优于DSB;但DSB的调制制度增益,而SSB的调制制度增益,SSB的可靠性劣??于DSB,且SSB的实现复杂度较大。因此,提出了残留边带幅度调制VSB,通过增加带宽降低了实现复杂度。再如在数字调制中,2ASK、2FSK和2PSK中,2PSK的带宽和误码率最小,但实现复杂度最高;2FSK虽然误码率优于2ASK,但带宽最宽。因此,提出了多进制数字调制,在系统带宽一定的条件下,多进制调制的信息传输速率高于二进制,即提高了频带利用率,有效性增加,但同时导致功率利用率下降,且随着进制数的增加,在信号空间中各信号点间的距离减小,相应的信号判决区域随之减小,当信号受到噪声和干扰的损害时,接收信号的错误概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可靠性降低。故又提出了振幅相位联合键控方式,既可以获得较好的功率利用率,设备组成也比较简单,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调制方式。
由此可见,《通信原理》课程内容中处处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既有利于课程学习,也为学生成才奠定了基础。
6.注重理想信念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通信名人,如有线电报的发明人萨密尔?莫尔斯(Morse,Samuel Finley Breese)、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电话的发明人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无线电报的发明人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 Marchese Marconi)、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电磁学之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光纤之父高锟(Charles K.Kao)等等。通过有针对性地介绍这些通信名人的卓越成就、成功经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辛勤的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
二、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学校都要将思想教育贯穿始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而且引深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大创项目、毕业设计相结合,继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注重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通过消化和思考,才能形成专业知识。《通信原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通信工程的技术基础,也是学生从事工程实践的理论基础。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将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如香农定理是通信原理的重要定理,给出了信道信息传送速率的上限和信道信噪比及带宽的关系。利用香农定理对新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如对于4G系统,利用香农进行分析,要在5MHz的带宽上传输20Mb/s的数据,则所需要的SNR为12dB。可见对于4G系统,由于速率很高,对接收机的性能要求也要高得多。
2.注重创新能力。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调制技术、编码技术、均衡技术不断涌现。课程组除在课程讲授时注意介绍信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外,还注意将课程内容引深为研究课题(包括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如先后设计了“神经网络在自适应均衡技术中的应用研究”、“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与仿真”、“模拟通信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与仿真”等研究课题,学生在温习课程讲授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设计算法、计算机仿真等,完成了研究内容,得到了科研训练。
3.注重工程能力。工程素养是指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各种工程问题,抓住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具备工程简化能力,建立合理、经济、简便地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以及结合实践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4.注重拓展能力。拓展能力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的扩容增加和优化发展,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的促进,这是教学创新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信息产业,知识不断更新,学生要注重培养拓展能力,对原有知识的延伸或对原有知识进行补充、强化、巩固。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进行人才培养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要认真领会课程内容,精心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育人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育人效果,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严红丽,程学彩.《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263-264.[2]张立毅,孙云山,刘婷.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11,(4):126-128.[3]孙云山,张立毅,耿艳香,等.《通信原理》虚拟实验仿真系统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0,13(6):101-103.Abstract:Using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discusses course teaching of all-round education of all students.And it also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eam spirit,self-learning ability,practical ability,cognitive ability,research and creative ability or engineering quality,education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ideas and beliefs,eventually students benefits from it unconsciously.Key words:communication principle;course teaching;overall education;whole-process education
第二篇:2.16.3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领导的重视是首要的思想保障。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动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育人机制在学校的发起人就是学校的校长。校长深刻体验到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种种隐患和漏洞,也看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机制对学校学生管理所起到的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非常重视这一制度的推行应用。并且多次召开各种会议、研究、策划、安排这一制度的推行。
全体老师的重视与自觉是思想基础。领导的思想重视只是一种前提基础,但是还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去贯彻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不能在实践中应用,起不到预想中的作用。在实践中对制度或者工作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决于老师对这项制度或者任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认识不到、不够重视则在执行中一定会出现折扣。所以只有全体相关老师真正认识到这一制度在学生管理中巨大的推动和实效作用才能够,从思想上重视。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够促使老师们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实施。
(二)机制保障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全员、全方位、全程”管理育人领导小组,其中学校一把手樊军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权统筹负责该项制度的统筹运作安排。成立以班主任为主任导师的班级学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班内“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育人工作的开展。
2、领导小组的职责
制定实施方案,召开相关会议,布置实施导师制,总结经验,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引领全体教师积极践行导师制。每半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员育人导师制全体调度会。
3、主任导师的职责
班主任为本班主任导师,主任导师要定期召集本班导师会,针对班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其具体工作如下:努力学习成功激励教育理论精髓,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加强学风、班风建设;每天督促学生朗读成功激励教育信件,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励志书籍、书写每日成长记录。及时批阅承包学生的成长记录;主持召开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总结上一周学生表现,(三)制度保障
学校研究制定和完善了《关于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育人的建议》、《“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育人工作的考核及奖励办法》等相关规定,这些规定详细具体的描述了相关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实施的规则,以及相应的奖励和补偿措施。从制度层面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育人的执行提供了保障。
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理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意外情况防止学生事故的发生提高全员育人的效果,全员管理育人导师制要求所有导师相互协作。为此要制定首遇责任制和教师值日制。
首遇责任制,就是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在校内外遇上学生权益受侵犯的,或学生违纪、惹事的,都有责任及时制止、当面教育,并将事情经过、处理结果及时上报年级组或教育处。对于突出的典型案例在教育研讨会上交流,对优秀的教育人员进行表彰与奖励。
教师值日制,由于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师数量跟不上学生数量的扩张,必须建立建立教师值日制分工合作。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每天有5名教师,负责课间、中午、放学后至静校管理,重点是巡视,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处理,解决学校中午午自习及放学后教育教学秩序难以保证的问题。
(四)物质保障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育人就是所谓的“死靠”,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老师们的工作量本身已经超负荷的前提下,再去安排老师额外的值班、管理工作,会遭到老师的抵制甚至反对。所以必须增加相应的物质奖励,用物质奖励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对每位老师每月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根据考核结果对老师进行奖励。当然这种物质或者金钱上的奖励一定会杜绝平均主义,能够有效地体现出老师的工作成效和付出的劳动。
第三篇: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我们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可靠地传输信息。本课程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首先建立了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其次在各章深入介绍各个部分的性能。从整体到局部,思路明确,框架结构清晰。
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侧重研究通信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实现和性能分析。在这门课程中,主要讲解了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研究,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带通传输系统以及信源,信道编码等内容。
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看到好厚的书、一大堆的数学推导公式就慌了。刚开始听课时,涉及到很多信号与线性系统、工程数学里的知识,老师讲课时,我们一脸茫然。后来通过下来复习前期课程,将以前知识重新拾起,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引导我们回顾,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通信原理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
2、总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
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
4、数学工具的应用。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
很幸运李世银教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很有经验,非常有特点。他系统概念很强,善于总结。每堂课前总会带领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内容,将每章节之间都联系在一起。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每次讲解新的概念时,他不会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前序章节的学习带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引入新的概念。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李老师经常会举日常生活中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他人和蔼可亲,上课与大家互动特别多,带动上课的积极性,避免一味讲课灌输式学习。课堂上我们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不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信原理》有极强的理论性,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虽然课程学习已经结束,但是在学习本课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第四篇: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综述
08通信2班王树伟0805070109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因为书本上一大堆数学推导公式看着就心慌,因为自己数学功底不太好,所以对那些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总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虽然课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说实话自己的上面的很多知识也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面,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推理过程。
我们的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如果模拟信号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单很多。
实际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号,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类,这就是量化。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五章节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因为模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带信号,不容易传输。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数字信号的码型设计、功率谱分析、无码间串扰和扰码解码等有利于信号传输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六章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部分。
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波,光信号传播出去。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信号。最后将台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次通信。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七八章节数字信号的调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再应用第九章中关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实用的系统了。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中也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起初总把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概念相互矛盾,总是把载波信号当做调制信
号,而且还深信不疑,后来老师用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引导我们才终于茅塞顿开。当然现在对这几个信号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已调的频带信号。
另一个让我有疑惑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复用技术,开始觉得很多复用技术很乱,但当明白它们的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觉得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很让人佩服。常用的复用技术有FDM、TDM、WDM和CDMA,它们分别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的简称。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码分多路复用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各个码型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码分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统的容量.笔记本电脑或PDA 以及掌上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是使用了这种技术。
《通信原理》课有极强的理论性,表现为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了它作为基础课的特点。因此,它也是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必须牢牢掌握的一门课。虽然这门课学得不是很好,但也对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对通信系统的模型也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也体会到了本课程对我们专业的学生之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性。
第五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总学时数:64学时 学
分:4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等 教
材:《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樊昌信等编著 参考书目:曹志刚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周炯磐等编著,《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侧重数字通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理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信息理论基础知识、信道传输概念。
3、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波形及频谱。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4、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方式。
5、掌握数字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常用方法。
6、了解正交编码及伪随机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7、对数字传输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通信原理》授课课时分配表
01.绪论 4
02.随机信号分析 8 03.信道 6
04.模拟调制系统 6 0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8
06.数字调制系统 8
07.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
0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6 09.差错控制编码 4
10.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4 11.同步原理 4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1章。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是: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量度;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难点:通信系统组成;信息及其量度;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
主要内容是: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重点、难点:平稳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三章:信道
主要内容是:信道定义;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重点、难点:信道模型;加性噪声;信道容量。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频分复用(FDM);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重点、难点: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主要内容是: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时域均衡。
重点、难点: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六章:数字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的数字调制;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重点、难点: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主要内容是: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DPCM系统的量化噪声;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重点、难点:抽样定理;脉冲编码调制。
第八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主要内容是: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最佳接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重点、难点:最佳接收准则;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
主要内容是: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网格编码调制。
重点、难点:线性分组码;循环码。
第十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主要内容是:正交编码;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重点、难点:伪随机序列。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
主要内容是:载波同步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载波相位误差和对解调性能的影响;位同步方法、性能;群同步;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重点、难点:载波同步方法;位同步方法;群同步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课程。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讲课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大量练习与实践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