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满意的教学随笔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我认为第二课时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品读占据课堂的主角,通过学生的多读,多悟,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从他们的壮举,壮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落实了四个品读训练点:
第一个品读点:“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热血沸腾”和“斩钉截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可以献身的崇高情怀。理解了“热血沸腾”和“斩钉截铁”这两个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就水到渠成,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就能入境入情,引起共鸣。
第二个品读点:“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子弹用完了,五壮士不但没有退缩,而且还英勇顽强的打击敌人。不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是不能体会到的。同时,在这里我还介绍了资料:五壮士及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仇恨这些日寇呢?让孩子们知道他们表现英勇、痛砸敌人的原因。第三个品读点:“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再让他们说说五位战士为什么会有喜悦的表情。通过读学生从战士们因为任务已经完成而微笑的脸上,感受到五壮士的欣慰,无憾和自豪,通过读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对英雄的崇高形象进一步感受,感悟和理解。
然后我又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正好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让学生喊出壮士们的豪言壮语。此时学生们的爱国情感随着壮士们的壮举达到极致。
后又介绍了故事的后续报道,即三位牺牲,两位生还的结局。以及五壮士所在部队今日的习惯:队列点名时,还要点到五壮士的名字。让孩子们知道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英雄,在心中默默地缅怀先烈。
应该说本堂课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完成得比较流畅,学生对五壮士的英雄形象理解也比较到位,大多被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被他们的英雄壮举所感染。
然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读总觉得不太满意。当然,这与借来的外校学生,孩子们对这一课还很陌生,对于第一课时的基础知识落实还不够有直接关系。
由本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中读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学生理解课文,把握形象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要训练手段。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如果在语文的每一堂课中这种能力和方法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拓展,那是语文教师的快事,又是语文教学的快事。
第二篇:我最满意的一堂课教学设计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生活中的负数》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4页例
1、例2及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感悟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 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记录表,温度计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制造认知冲突,引课。
同学们,要学好数学就要和数字交朋友,你们对我们学过的数熟悉吗? 生:熟悉。
师:前几天,老师去图书室还2本书,恰巧遇到小丽在借书,也借走了2本。你能用数字把这件事简单、明了的记录清楚吗?
学生自己试着记录。
二、经历过程、认识正、负数。
1、(1)学生汇报各种记录方式,你能针对这些记录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第一种:用文字表示 第二种:用箭头表示。第三种:用笑脸图、哭脸图表示
师:你的符号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数学语言是要交流的,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明白呢?(要统一)第四种:用+
2、-2表示
师总结: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清楚地表示出相反意义的量,需要一种新的数;加文字的方法记录清楚了,但有时学起来比较麻烦,符号表示的方法比较简单;前面加“+、-”号的数,与我们已经认识的加、减法的意义相符。和数学家表达的一样,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简明、清楚)
2、结合负数的历史介绍正、负数。(课件出示史料)
师:相反意义的量究竟怎样表示,历史上的数学家也颇费了一些周折,他们最先想到了用不同颜色来区分,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他们又想到了用画斜杠的方法来表示,后来他们想到了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区分。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想到了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出示+
2、—2)现在人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还回2本书,我们记作+2,读作正二;借走2本书,我们记作—2,读作负二。这里的两个符号又有了新的意义,“+”叫正号,+2 就叫正数;“—”叫负号,—2就叫负数。
师出示卡片抢读:
-100、+6.8、-1.5、36(同时贴于黑板相应位置)
师:为了简写可写36。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反馈并说明正号+可以省略并将正数与以前所学的数字联系起来。
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无法明确意义相反的量)。
三、生活中的负数
接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去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好不好?(出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1、每天晚上7时30分中央新闻联播都在准时播放城市的 天气预报,请看频幕。三个城市气温(出示幻灯)
图:哈尔滨:-15~-3℃ 北京:-5~5℃ 上海:0~8℃ 有负数吗?读出来。
北京-5℃和5℃一样吗?生进行比较。(负五表示零下五摄 氏度,正五表示零上五摄氏度。)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呢?
这就是说零下的度数可以用负数表示,零上的度数可以用正数表示,(出示课件)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一起说。(板书“0”)想想看在我们生活中如果正好是0度时有什么感觉呢?
据我的了解瑞典的天文学家,他最早规定,他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出示幻灯)
2、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1)温度计。(出示幻灯)
师:每小格代表1℃,也有的代表2℃,请生找出5℃。
找-5℃。要怎么找呢? 让生指出。
要想找出零下温度应先找到什么?(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越高)那么5℃和-5℃哪个更冷?5和-5哪个数大?
读、写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出示幻灯)“0℃
+14℃
-10℃
-15℃”然后说说各温度所表示的意思。比较两个温度(-10℃和-15℃)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 ℃比-10℃更冷了?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的感觉。-10和-15哪个数大?为什么?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借着温度计了解了很多正数和负数。那现在你能随便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生一对一对说)师:说得完吗?提个建议用什么符号表示。(省略号)
(2)你能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吗?
生圈出板书的正数和负数。你们同意他们圈起来的数完整吗?(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0是分界点)小组讨论:
①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②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
师小结: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板书:负数 <0<正数)明确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课件出示)
3、生活中的应用。
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负数呢?
(1)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电梯上哪两个键?(2)海平面图。莲花峰比海平面高+186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米。那么海平面用什么来表示呢?
(3)下图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数轴图:左-8 右+8 西
————— 东
A、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米。
B、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他是向()行()米。
C、如果小华的位置是-8米说明他是向()行()米。生活中你还见过负数吗?(学生举例说说)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了日常生活中只要用意义相反的量,都可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正负数来表示。
四、拓展升华
师:这节课上到这个地方,大家有点累了,做个游戏吧!游戏当中,老师需要九个演员。其他同学做评委。(选九个学生到讲台前)请先介绍下自己是哪个数字?如:我是+2,+5,10000,+8844.43,-3,-6,-200,-9800,0。
然后正数站在老师右手这一边,负数站在老师左手这一边,拿不准的站中间!(生排队)
师:同学们,你看,拿不准的0。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最后按从大到小排成一行。
五、全课小结 :
同学们: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负数,其实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地方运用负数,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他们,发现他们,相信你们还会了解到更多更有趣的负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
+ 正号
负数
< 0 < 正数
-负号
+2-100
+6.8
+25
-2000
-1.5
+6000
……
……
第三篇: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李丽芳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大展示;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讨论;还有人说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我也曾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在以前,总认为挥挥洒洒地在即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便是好课。为此,我总在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走着别人走过的路,将每节课肢解成一个一个环节,如果学生配合得好,那我这节课就顺利教学下来,便是好课。但那样的结果是:我的好课并不多,我经常为学生„启而不发‟回答不出我的问题而着急,而埋怨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达到预定三维目标。实现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最大可能的提高,真正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功底,收获最佳效果。
下面我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关于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话,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涨。本课我确立的学习目标为:
1、复述故事情节、梳理结构;
2、通过细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
3、做一个诚实、正直、勇敢的人,敢于说真话。教学重点为:学习通过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教学难点确定为:想象力训练。
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准确分析人物,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非常重要。我的导语设计、若干问题设置都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的导语设计:每天走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家鲜艳亮丽的衣服,衣服除了防寒保暖、遮体避羞外,还体现主人的审美追求,然而有人却用“看不见的新装”骗倒了皇帝,骗倒了大臣,骗到了满京城的人„„究竟是怎样的高明的骗术呢?这样的导入既联系生活而且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起阅读兴趣。
让学生回忆自己对安徒生的印象,让学生讲有关安徒生的作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复述故事情节时利用多媒体提供有关图片,是学生愉快的清晰的就能讲出故事情节,人人都能说。
梳理故事情节,请学生找出作品的线索“新装”,然后加上人物及合适的动词,如:皇帝爱新装,其他的由学生继续想,开动脑筋,自己思考。找出然后划分段落,文章结构梳理清楚。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我请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分析,牢牢抓住文本进行解
读,又分了四大组,分别解决某个人物的形象,在当本组人员没找全的时候其他组学生可以参与补充。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性,参与到其他人物的性格分析中去。
思考完人物形象之后,归纳文章的中心,并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骗”围绕骗把文章中心串出来,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升华了认识。
《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
最后乘同学们的兴趣甚浓,我布置了一个写作题《<皇帝的新装>后传》(正题),“皇帝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副题),并作了如下的提示:
1、受了骗的皇帝回到皇宫,他会想到些什么?有怎一番表演?
2、全城的老百姓又会怎么议论这件事?结合课文合理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回味无穷的结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几乎有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写作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也深化了开去,将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急需
改进。在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我强调了是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讲解,但是都是从这个人文性的角度来赏析的。更可以是从语文性的角度来讲,比如让学生讲讲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等等,不要从单一的思品这个角度来谈。
第四篇:我最满意的一节课
让学生在作文讲评中更爱写作
——我最满意的一节作文讲评课
【内容摘要】: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说:“一个老师认真上好三到五年的作后点评课,他就可以更好地上好作前指导课。” 本教学设计注重教给学生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树立学生作文自信.培养学生修改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教师通过评讲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精彩再现 教学反思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8 作后讲评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有例文引出,例文主要写小花猫不讲卫生而生病,改正坏习惯后身体就健康的事。文章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想象丰富,语言具有儿童特点,非常适合学生仿写。习作有两点要求:一是编一个童话故事,二是这个童话故事要能达到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目的。学生根据插图编出了一个个童话故事,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编出的童话故事也有差异。通过这次评讲,让学生再次明确本次看图作文的要求:认真观察,大胆想象,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写清楚,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有编过童话故事,有一定的基础,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评选“作文之星”,使更多的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2通过欣赏佳作,修改文稿,让学生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写清楚,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看,又和这四幅图见面了,上节课我们就是选择其中的一幅,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编出了一个个童话故事,告诉大家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板书 观察 想象)(出示四幅图)
二、榜上有名
根据本次习作的情况,老师设立了四个奖项:有的同学观察细致被评为“观察之星”;有的同学善于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被评为“想象之星”;有的同学人物的语言描写很丰富,被评为“语言之星”,很了不起;还有的同学进步突出被评为“进步之星”。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三、精彩再现
(一)欣赏“观察之星”的片段
看,是谁写的呀,我们就请观察之星张炜来读
小猪憨憨突然捂住嘴巴,疼得眉头紧皱,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①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呀!这么细致的描写,谁想读的? 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②谁还想读的?有这么多人想读,那咱们一起来读。
③(出示图)对于这幅图,他通过观察是怎样的写的呢?
狗妈妈的左手端着碗,右手拿着调羹伸向小狗豆豆,迈着大步,紧紧的跟在小狗豆豆的身后。
我们来请观察之星兰瑞读一读。④你们认为她观察到了什么? 小结:他们能够仔细观察图画,把图上的内容描写得非常清楚!真不愧为“观察之星”。
(二)欣赏“想象之星”的片段 一天天过去了,贝贝渐渐觉得山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越来越模糊了。爸爸带她到眼科医院检查,发现贝贝的视力从1.5降到了0.5,猪医生赶紧要贝贝配副眼镜戴起来,贝贝这时才感到非常后悔。
①生读
②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③生猜小作者,师小结。是姜玲写的。看,小猴贝贝整天趴在桌上写作业,小作者就想象它的视力在一天天下降,真会想象,趴在桌上写作业,是不好的习惯,我们可不能学呀!
(三)欣赏“语言之星”的片段
“妈妈,你走吧。我会认真写好作业的。”小猴不耐烦地对妈妈说:“我这样趴在桌上写作业很舒服,速度也很快,不会有事的。”
妈妈对小狗旺旺说:“你要多吃饭,少吃零食,这样身体才会强壮。”可旺旺就是不听,还眨巴着眼睛对妈妈说:“妙脆角那么好吃,我就爱吃;饭菜那么难吃,我才不吃呢!”
①指名说一说,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②小结:这两位语言之星把人物说的话写得多丰富呀,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一读就知道小狗旺旺有挑食的坏习惯,小猴喜欢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对妈妈的劝说很不耐烦。小猴这样做对吗?是呀,我们读书写字应该坐正,记住三个一。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片段,这些同学观察多仔细,想象多丰富呀,读这么多精彩的语句,真是一场语言的享受。我们来向这些同学表示感谢。精彩的句子还有很多,老师就不一一给你们展示了。
四、佳作亮相
1.出示佳作
同学们,老师在读你们的作文时,发现了一篇作文,本文的小作者既可以被称为“观察之星”,又可以被称为“想象之星”,还可以被称为“语言之星”。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样的故事?
他就是根据这幅图编写的《小白兔晕倒了》,指名读 2.品读佳作
陈铭杰的习作,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或一个片段。自己再仔细读一读,在你的小组内交流你喜欢的部分,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全班交流
和大家来分享你喜欢的部分?(生交流喜欢的部分,师评价)4.介绍经验
小结:是啊,文章的精彩来自于观察,精彩来自于想象,陈铭杰同学不仅能仔细观察画面,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人物的动作、人物会说什么话,人物的表情,人物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就可以把事情的经过写得非常清楚。
师板书:写清楚 写具体
五、出谋划策
1.提供句子,说说建议
①这是我们班一个同学作文中的一句话,老师认为同学们一定能使它变得更加精彩,这可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图画,发挥丰富的想象
狗妈妈在后面追着小狗,让它吃饭。
②自由的读一读,待一会儿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展开想象,修改作文
仔细观察你选择的那幅图,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想象,动手改一改我们抄好的作文。
(生念 修改)3.交流改作,说说缘由
怎样修改的,我们来展示一下。
生上台来说一说他是怎样改的,为什么这样改?(师评价)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但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有一个想象丰富的大脑,知道怎样让作文变得更加精彩,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想在你的周围同学中一定还有这样或那样不好的习惯,不如你再给一个小动物编一个改正不良习惯的故事吧。【精彩再现】
三、佳作亮相 师:师:同学们,老师在读你们的作文时,发现了一篇作文,本文的小作者既可以被称为“观察之星”,又可以被称为“想象之星”,还可以被称为“语言之星”。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样的故事? 生:想
师:他就是根据这幅图编写的《小白兔晕倒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写的吗?
咱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小作者站起来,听到这么热烈的掌声,看,还有人向你竖起了大拇指,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激动也很自豪。
师:那好,就请你自豪的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吧,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认真倾听的。开始读
陈铭杰读自己的作文。
师: 陈铭杰的作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陈铭杰的作文主要讲了小白兔不爱吃饭,然后营养不良而晕倒了。生:他的作文讲了小白兔挑食,身体很差,后来在玩的时候晕倒了。师:大家听得很认真!
你们把事情的经过说得清清楚楚,看来,我们还得感谢陈铭杰同学,他能够在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得非常清楚。师板书:写清楚 让我们很快就记住这个有趣的故事。
师:读好的习作就好像欣赏美景一样,得细细地读,细细地品。陈铭杰的习作,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或一个片段。自己再仔细读一读,在你的小组内交流你喜欢的部分,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交流)
师: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交流得是那么投入。现在,谁能和大家来分享你喜欢的部分? 生交流喜欢的语句。生:“青菜!青菜!又是青菜!”小白兔唉声叹气道。瞧,小白兔手托下巴,愁眉苦脸,耷拉着长耳朵,心不在焉地看着食物,看起来时毫无胃口。师:尤其是哪些词,让你仿佛看到了这个挑食的小白兔?
生:我认为从“唉声叹气、手托下巴、愁眉苦脸、耷拉着长耳朵、心不在焉、毫无胃口”,可以看出小白兔特别挑食。
师: 你边读边思考,很不错。小作者抓住了小白兔的动作神态,写出了它的挑食。生:“还是青菜,我不饿。”小白兔无精打采地伸了个懒腰,跑到外面玩去了。“唉,这孩子!”兔妈妈无奈地叹了口气。
师:看,小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把小白兔的挑食,妈妈的无奈写得活灵活现。
生: “兔妈妈,不好了!不好了!”小花狗气喘吁吁奔过来,“小白兔晕过去了!” 师:在这里“气喘吁吁”用得多恰当啊,此处让我们感受到非常着急的还有什么? 小花狗的语言也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它内心的着急。生:兔妈妈心急如焚的说:“它在哪里?”一把抱起小白兔赶往医院。小白兔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难受......”
师:你和小作者一样,都已走到兔妈妈的心里去了。这个故事中精彩的句子真是太多了!师:你看,大家都这么喜欢你编的小故事,能把写得好的秘诀向大家透露透露吗?
生:我仔细观察了书中的图画,看到小白兔不爱吃萝卜,我想萝卜,青菜应该是小白兔的最爱,然后我就想象了一个挑食的小白兔晕倒,妈妈送她去医院,最后小白兔改掉坏习惯这样的故事。
师:是啊,文章的精彩来自于观察,精彩来自于想象,陈铭杰同学不仅能仔细观察画面,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人物的动作、人物会说什么话,人物的表情,人物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就可以把事情的经过写得非常具体。
师板书: 写具体 文章的精彩来自于观察,精彩来自于想象,读精彩的句子是一场语言的享受,这次给我们带来语言享受的同学有哪些呢?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作后讲评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仍是重中之重。课堂中采用展示和交流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我引导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懂得欣赏他人作文的优点,习得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回顾我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成功: 1.通过竞争,让学生乐写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为了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榜上有名”这一环节中,我设置各种奖项,使学生为自己获奖而奠定习作信心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为之而努力进取心。这样一来,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作文训练的效率就会迅速提高,班级整体的作文水平也会不断提高。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评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讲评作文时,我充分利用范文的榜样作用,并让获奖同学朗读自己的范文,从而使其他同学通过读、思、议,从优秀习作中感悟习作方法,领悟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得到大家的肯定。
3.通过修改,让学生会改
有了之前的佳作范评,学生对自己文稿的进一步修改,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让学生动手修改习作,真正的领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于是我给学生创设空间,自主改文,学生评改后互动交流,互相补充,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修改的能力。4.通过评改,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我相信,经过作前指导,作后讲评,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得到写作上的锻炼,更促使良好习惯的进一步养成。
纵观作文讲评教学,有许多成功的感动,也有许多缺憾。尽管这样,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备课,悉心研究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定能有美丽的回报,那将是一种美的境界与享受!
第五篇:我最满意的一节课
我最满意的一节课
2007年盐城城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可以说教师对新课程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其中盐城市实验小学孙世健老师所讲的六年级口语训练《临别赠言》,在实际教学中贴近学生实际,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认为王老师这节作文课是这次活动中最满意的一节课。
孙老师巧设课前谈话,让学生了解自己,介绍自己的特点,爱好,并带领学生一起唱起周华健的《朋友》,优美的歌声,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把他人当作自己的朋友,“朋友的快乐,就是大家的快乐”,“带着快乐上课” 在愉快的 氛围中拉开了公开教学的序幕,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公开教学给学生造成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为自己赢得喝彩,为学生树立了自信.这何尝不是我们语文教学几十年追求达到崭新的境界。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收获。
一、孙老师这节课的一大亮点是情景教学恰到好处,使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创设
1、课件展示小学六年生活画面,让学生体验六年的真挚情谊,朝夕相处,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永恒的记忆,激起了孩子对朋友,对老师的留恋,涌动着对他们的感激之情.2、激情燃烧,将自己所写的临别赠言卡片送到朋友的手里,大声地说出来。丰富多彩语句,情真意切的话语,令人动情。迎来了口语互动的又一个高潮。
二、《临别赠言》是一节互动性极强的好课。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就决定了口语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性极强。纵观《临别赠言》的课堂教学,孙老师的课堂互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用荀子的名言“赠人以言,重于金石著玉”之后,向学生展示了一本很有特色的《同学录》,这是教者的精心设计。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揭示了本次训练的话题“临别赠言”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训练的主要话题;其次为学生开展“临别赠言”活动 提供了范本,让学生有所模仿;第三激发了学生开展活动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开展口语活动的积极性,为课堂互动开了个好头。
2、教师巧妙地创设了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并在交流过程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使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记得孙老师是这样设置情境的“六年生活,我们一起说过,笑过,哭过,闹过,乐过,今朝分别,你想对好朋友,亲爱达到老师,敬爱的母校说些什么?”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孙老师总是鼓励每一个学生把话说完整,有时提醒孩子:
“你想对谁说?”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请你的朋友站出来!”
“听了朋友的临别赠言,你想说什么?”
“如果你能对着你的朋友说,会更好!”
在老师的牵引下,课堂出现了第一次互动高潮.小组互动与个别展示相结合,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3、在个别演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声地对自己的好朋友,自己的恩师倾诉自己的离别情感,使口语交际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有好几位学生跑到自己的语文老师陆老师面前深深鞠躬,送上自己的赠言,此时此刻,我们虽然看不清孩子的脸,在场的人又有谁不为孩子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呢?最可贵的是孙老师握者对自己说赠言孩子的手,这是师生平等的互动,这次握手会成为孩子终身难忘的记忆,鼓舞着孩子不断遨游知识的海洋.4、引导学生探讨赠言的对象和内容,学生在小组探究中解决了这个问题,赠言可以是写给同学的,也可以是写给老师的,还可以写给母校;赠言的内容可以表达惜别之情,也可以给别人以鼓励,祝福;可以是回忆往事,还可以是对他人的感谢。让学生知道了对谁说,明确倾诉的对象和内容。
5、孙老师把评议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孙老师提示学生”他讲得怎么样?”“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这样学生既
掌握了方法,又在评议中得到了锻炼.,最后再让孩子说一遍,使每个上台演练的学生都有一个完美的表现。
总之,孙世健老师所讲的六年级口语训练《临别赠言》是我在2007年盐城市城市小学语文新课程展评活动中认为最满意的一节课。我衷心感谢市教育局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