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反思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教学反思
作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相关,设计出高潮迭起、充满吸引力、能提高学生思维训练的质量和水平的好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对于“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以下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问题的难易程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是太容易,学生不费劲就轻易够到而无所提高,又不能太难,学生怎么努力也毫无结果而丧失信心。同时,所选问题中所蕴涵的基础知识在发展中可以前后联系,可以与其他知识左右沟通,具有典型性。问题中还隐含有适当的“陷阱”,可以较好地暴露学生思维中的不足、方法中的欠缺、知识中的漏洞,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误”养“正”;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矛盾和冲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体验。
经过学生与课堂的教学实践,体会如下: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教师设计问题与活动引导”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成四个步骤层次分明(1)引入定义(2)验证运算律(3)探究共线定理(4)共线定理的应用。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于探究的时间相对较少了点,同时在发现学生在向量的书写以及计算上还存在问题时,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作过手训练,导致最后时间显得较为紧张。因此对于教学时间节奏的把握还不是特别的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打磨。
3、新课程理念强调探究性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如何探究,在什么地方探究,如何设计探究的自然性等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我更倾向于“数学的学习还是应该静下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第二篇: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高一(1)部数学备课组
2013年5月21日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
3.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难点: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引入: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都是向量,而时间、质量等都是数量,这些向量与数
量的关系常常在物理公式中体现。如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m a,位移与速度的关系s=v t。这些公式都是实数与向量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请同学们作出a+a+a和(-a)+(-a)+(-a)向量,并请同学们指出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a)+(-a)+(-a)a+a+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3倍,生:其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的长度是a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
2.新知探究: 1).定义:
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λa|=|λ||a|.
(2)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特别地,当λ=0或a=0时,λa=0.2).运算律:
思考:求作向量2(3a)和6a(a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向量2(a+b)与向量2a+2b相等吗?
设a、b为任意向量,λ、μ为任意实数,则有:
(1)(λ+μ)a=λa+μa;(2)λ(μa)=(λμa);(3)λ(a+b)=λa+λb.通常将(2)称为结合律,(1)(3)称为分配律。高一(1)部数学备课组
2013年5月21日
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形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b,以及任意实数、
1、2,恒有(仍是向量)(1a1b)=1a1b。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a0)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 使ba.3.例题讲解:
(1)(3)4a;例1,计算(2)3(ab)2(ab)a;(3)(2a3bc)(3a2bc).计算:(1)(22a6b3c)3(3a4b2c);练习:(2)已知3(xa)2(x2a)4(xab)0
求x.例2.已知AD3AB,DE3BC,试判断AC与AE是否共线.
例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且ABa,ADb,你能用a,b来表示MA、MB、MC和MD。
例4.已知任意两个向量a,b,试作OAab, OBa2b,OCa3b.你能判断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
练习:已知,D是ABC的边AB上的中点,则向量CD()
11A.BCBA B.BCBA 22 11C. BCBA D.BCBA224.小结: 1),向量数乘的定义及运算律; 2),共线向量定理; 3),定理的应用:
a、证明向量共线; b、证明三点共线; c、证明两直线平行。
第三篇:必修四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导学案)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向量数乘的定义及几何意义;(C级)
2.运用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解决简单问题;(C级)3.理解向量共线定理,证明两向量共线.(B级)
二、课前自主探究: 1.问题:已知非零向量a,作出aaa和(-a)(-a)(-
a),你能说明它们的几何意义
吗?a
一般地,我们规定实数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
a|=_________________;(2)当_________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_______时,a的方向与a方向相反,当_________时,a=O.2.向量数乘运算律,设,(1)(为实数.a)(2)(_______;
(3)(
)a_________;ab)_________;(4)()a___________=___________;(5)(ab)______________; 3.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恒有(.对于任意向量a、b及任意实数、
1、2,1a2b)1a24.向量共线判定定理b.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
例:ae,b2:非零向量e,则有a与向量b2a,此时2,所以向量a与向量b
,使b=.共线.三、课上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
1,则AC=______AB,BC=_______AB.(用作图法)
(C)
探究问题二: 计算:(参照88页例5,结合向量数乘运算律)(C)
(1)(-2)3b;(2)2(ab)(ab)a;(3)(3abc)(ab2c);
探究问题三: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向量是否共线.(参照课前自主探究4,即:定理中的是否存在)(B)
(1)a2e,b2
e;(2)ae1e2,be1e2;
四、课后归纳: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五、当堂检测
1.教材90页练习3.(C)2.教材90页练习5.(C)
3.已知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b,有OAab,OBa2b,OCa3b,证明A、B、C 三点共
线.(A)
第四篇:《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说明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平面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向量加法运算,能够运用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任意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初步尝试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的形式过程,提高数学建设模能力;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提高概括、分析归纳,数学表达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3)情态与价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形成学生的体验性认识,体会成功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掌握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学难点:向量加法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尝试探求 1.设置问题情境
今年夏天,我国某些地区洪灾泛滥,某城外有一条东西流向的大河,河两岸高筑堤坝,河宽4km, 水深10km,当时河水流速为4km/h, 有一天,三名巡防队员在巡逻中发现正对岸堤坝有一处决口,情急之下,三人跳上船以8km/h 的速度直向决口处驶去,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船不改变方向,他们能否准确、及时到达出事地点?
2、学生自主探究与研讨 学生会直观猜测:不能及时准确及时到达(有了猜测就有探式的欲望)
V船
V
教师引导学生:能否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说明;
V水
学生得出:船的实际速度应是船行驶速度和水的速度的合成。如图
教师小结:速度是一个看矢量,矢量的合成与数量相加不同,要同时考虑方向。提问,根据已有知识你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矢量合成的例子吗?
3、师生共同探究
学生举例:(1)位移的合成(2)力的合成;(1)如图:某对象从A点经B点到C点,两次位移点的位移 结果相同。
,的结果,与A点直接到C
(2)如图:表示橡皮条在两个力F1、F2的作用下,沿GE的方向伸长了EO,与力F的作用结果相同。
教师:两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的合成运算,物理上叫做矢量的合成,在数学上叫做向量的加法。
二、形成概念,归纳方法。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1、提问:对于平面上任意两个向量,如何定义它们的加法? 同学们任意作出两个向量试一试。
2、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可能答案:
(1)共起点的两个向量相加,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2)首尾相接的两个向量相加,模仿位移的合成,作出和向量;(3)任意两个向量相加,先平移到共点,再作出和向量;(4)共线的两个向量相加(同向或反向)
3、交流、研讨、辩析 投影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对几种作图方法进行辩析,它们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如何理解“任意”?和向量的方向和大小有何变化?能否对作图过程进行语言表达。
4、归纳总结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形成以下共识:
一、向量加法的定义
1、三角形法则:
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和,记作a+b,即 a+b,作
=a,=b,则向量
叫做a与b的 a
a+b b
b
a
位移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2平行四边形法则
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就是与的和。
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模型。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我们规定:
提问:你能从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说明规定的合理性吗?
思考:当在数轴表示两个共线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 a a
b b
a+b
a+b
探究:|+|与||+||的大小关系:
当向量与不共线时,|+|<||+||; 一般的有:|+|≤||+|| 思考:、处于什么位置时,(1)|+|=||+||(2)|+|=||-||(或|+b|=||-||)
三、实践探索 形成能力
1、探究:数的加法满足交换侓和结合侓,即对任意a、b a+b=b+a(a+b)+c= a+(b+c)任意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侓和结合侓?(1)让学生通过画图探索验证:+=+(2)提问:你能否验证:
有
(+)+=+(+)
小结: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 向量的加法满足结合律:(+)+=+(+)
2、练习P93 3、4题
3、例2:长江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如图2.2-12所示,一艘船从长江南岸A点出发,以5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2km/h。
(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保留两个有效数字);(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江水速度间的夹角表示,精确到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把问题化归为向量的加法运算。注意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4、巩固作业
(1)P103习题2。2:第2,3,4(1)(2)(3)题(2)选做题:在△ABC中,求证:
四、归纳小结:内化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谈谈自己体会最深刻的是什么?
1、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2、交换律和结合律;
3、注意:|+| ≤ || + ||,当且仅当方向相同时取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