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教案《挤奶舞》(精选)
中班艺术活动《挤奶舞》
经济开发区儒林集幼儿园
杨红红
一、教学理论依据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具有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俗,能歌善舞是他们的特长之一,我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了蒙古族律动“挤奶舞”。为了使幼儿对蒙古族人生活的地方及特点有个感性的认识,采用了欣赏、图片、讲解法等。整个活动层层深入,发挥幼儿主体地位,使幼儿能够自主的学习。
二、实施策略:
策略一:欣赏蒙古族歌曲,感受蒙古族特有的音乐节奏特点。观察图片根据图片理解舞蹈内容。
通过欣赏歌曲“我是光荣的小牧民”了解蒙古族的音乐节奏特点。我利用图片引导了解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的生活状况,蒙古族大多数过着放牧生活,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挤奶是蒙古族姑娘的一项劳动,让幼儿理解舞蹈表达内容。
策略二:幼儿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在对蒙古族舞蹈动作的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创编舞蹈动作。最后集体商定出大家认为最优美的舞蹈动作,编成优美的舞蹈。
策略三:随音乐完整的表演挤奶舞。
教师配上挤奶舞音乐,随音乐练习舞蹈,并有感情的完整的表演舞蹈,跳出蒙古族舞蹈的韵味。
三、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腕、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四、活动准备
教学音乐、响板、彩带、蒙古族挤奶情节的图片课件。
五、活动重点
让幼儿学会硬肩、硬腕、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六、活动难点
随音乐表演舞蹈,并能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七、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请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歌曲“我是光荣的小牧民”)
问:歌词里都是说了什么内容?听到这首歌后好像看到什么?(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好像看到牛羊,绿绿的草地等)
2、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课件图片,观察图片内容理解舞蹈。
问:图中的叔叔阿姨是哪个民族的?他们在干什么?(让幼儿了解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的生活状况,蒙古族大多数过着放牧生活,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挤奶是蒙古族姑娘的一项劳动),谁来学学叔叔阿姨的动作?
幼儿自由想象创编优美的舞蹈动作。3、幼儿自由创编舞蹈,随音乐表演舞蹈。
播放律动音乐,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看挂图自编动作,教师用眼神和手势充分肯定幼儿的创造性动作。
4、老师用欣赏的语气整理幼儿的动作,并完整的伴随音乐做示范动作表演。
重点:教幼儿挤奶、硬腕、骑马、硬肩动作。
5、复习巩固
(1)随教师哼唱与教师一起表演。
(2)听音乐,让幼儿自己表演
(3)请表演能力强的幼儿头上扎上彩带独立表演,其他幼儿用响板伴奏。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出劳动时的内心的自豪、喜悦。
6、结束
听音乐,做“跑马步”出教室。
[活动延伸]
可以坐着表演,也可以站着做,也可编成邀请舞,做挤奶动作时可用弓箭步或者跪蹲姿态。
第二篇:挤奶舞教案
《挤奶舞》教案
课程名称:音乐 教
材: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课《跳起舞》 适用年级:一年级下
执
教:衢州学院
施霞飞 教材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第五课《跳起舞》中的聆听曲目,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民歌原只有四个乐句。后改编成一首轻松欢快的舞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地忙碌着挤奶的情景。
教学目标
1.熟悉器乐曲《挤奶舞》的旋律,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乐曲,并从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2.通过聆听,继续接触段落和句子,从而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
3.在音乐活动中巩固二分节奏、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重点
熟悉器乐曲《挤奶舞》的旋律,在感受乐曲带来的欢快活泼的情绪中,积累关于音乐表现要素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的情感及感受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特点,能有节奏且有秩序地表现音乐。并从中较为有效地巩固音乐课堂常规。
教学用具
钢琴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学过一首歌叫草原就是我的家,你们还记不记得歌里都唱了什么?
生:在草原上骑马
师:同学们记忆力都很好,在广阔的草原上有很多的牧场,你们知道牧场里有什么动物吗?
生:有马、牛、羊。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生产牛奶的动物是什么?
生:奶牛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挤牛奶的歌曲叫做《挤奶舞》,我们先听一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放伴奏)
三、学节奏
师:这首歌好不好听啊?
生:好听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牧场,进去之前牧场的小动物考一考你们
(放ppt节奏)、①×× ×× ▏×× ×
②×× ××┃ ×
× ③×.× ××┃×× ××
师:你们先自己打 等会叫小朋友打一下
请一位小朋友打节奏 集体打节奏
师:我们请第一、二大组的小朋友打一下节奏 一、二组打节奏
师:一二组小朋友打得很好,接下来请三四组小朋友打一下 三、四组打节奏
师:小朋友们打得都很对,现在我们进牧场啦。
(放牧场动物图片)
师:牧场里有很多动物对不对啊?
生:对
师:牧场里的小动物看到你们来很高兴,它们请奶牛为代表给大家唱一首歌曲
(放录音,再次聆听)
师 :现在我们也来学一学奶牛的这首歌
四、教唱
⒈〈范唱〉 师:先听老师唱一遍
⒉〈跟唱〉 师:听清楚了吗,现在老师唱一句,你们跟一句。
⒊完整演唱 师: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完整的唱一遍
⒋听伴奏
师:接下来我们听伴奏跟着唱一唱,感受一下挤奶的感觉
⒌学骑马 摔跤 射箭的节奏
整体学→分组学→分组合作
五、拓展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学得很快。你们想不想逛一逛这个牧场?
生:想
师:那我们来看看奶牛的生活坏境
(放图片)
师:我们看过了牧场的风景,你们想不想看蒙古姑娘跳舞?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吧!
(播放《挤奶舞》舞蹈视频)
(设计意图:在极富节奏感的动作学习中,进一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并从中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聆听、合作等多种良好习惯。)
六、复习
1.用歌声夸夸草原美。⒉ 表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我们今天在牧场玩的很开心,现在我们要离开牧场了,大家一起说再见吧!
第三篇:中班艺术教案烟花舞(肢体动作)
中班艺术教案:烟花舞(肢体动作)
目标:
1、用肢体动作表现烟花燃放的情景。
2、通过合作表演,模仿烟花的情景,体验“放烟花”的快乐。
准备:
1、自选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2、用各种颜色的绉纸,裁成细长条,数量是幼儿人数的3——4倍,按颜色分类放在筐里,分别放在活动室的四周。
过程:
1、回忆烟花燃放的情景
——放烟花是小朋友在过年时最开心的事了,你们还记得烟花在空中是怎样燃放的吗?
——烟花燃放时有哪些颜色?
2、让烟花跳起舞来
——让我们把烟花燃放的情景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把!
——幼儿跟着音乐自由舞蹈,鼓励幼儿表现烟花燃放时的动态。
——出示绉纸条,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纸条,设想怎样用绉纸条来表现烟花的样子。
3、欢天喜地“烟花舞”
——请个别幼儿展示烟花舞动的样子,其他幼儿可自由模仿。
——教师将幼儿的动作加以组合,并配上音乐表演。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烟花舞”。
——鼓励幼儿动作到位、节奏正确,能愉快、大胆地表演。
中班美术教案:主题画-会变的树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所讲故事的内容画连环画。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钢琴曲磁带。
2.每位幼儿一本绘画练习本,上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等字样。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用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
老师富有表情生动地讲述故事:“离我们很远,有一个奇妙的花果山,那里长着一种奇妙的树,会变的树。这种树种下去第一天,就会长成一棵大树,树上只有一片叶子。第二天的时候,这种树就开始变了,它会一下子长出各种形状的树叶:有的叶子像圆圆的苹果,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圆圆的轮子,有的像芭蕉扇,有的像葫芦,有的像小朋友张开的手……颜色也变得丰富多彩,红的像火,黄的像金子,绿的像青草,蓝的像天空……真是美极了。到了第三天,你猜,这种会变的树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停顿一下后继续讲述)“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树叶精灵,有的像在哭,有的像在笑,有的两片叶子靠在一起,两片树叶精灵手拉手好像在做游戏……到了第四天,这种树还会变下去,每天都会变出新模样。”
提问:这种树叫什么树它第一天是怎样的?第二天、第三天是怎样的? 2.师幼一起讨论绘画方法。
组织幼儿讨论:现在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你认为该怎么画? 幼儿个别讲述。
师幼一起小结:可以把第一天树的样子画在写有第一天字样的那页纸上,依此类推。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醒幼儿画自己想出来的树,涂色要均匀。4.利用投影仪展示幼儿作业,并让幼儿相互评价。
孩子的讲述能帮助教师发现、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及创造性表现,也使其他小朋友学到同伴的优点。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画自己听过的故事或创编的故事。
第四篇:舞蹈《小小挤奶员》-教学教案
闽清实小附幼 池海燕
一、活动内容:舞蹈《小小挤奶员》
(一)二、活动目的: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三、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
四、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图片)
“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画得是哪一族的人民在舞蹈?今天,我们来学一支蒙古族舞蹈《小小挤奶员》。”
(二)学习舞蹈部分:
1、请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的音乐。
2、师示范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师师范讲解舞蹈动作,幼儿学习三至六段舞蹈。
(1)硬肩:双手叉腰,单腿跪下,第一拍右肩迅速向前,第二拍动作相反,依次交替进行,肩要前后摆动,干脆有力。
(2)硬碗:一条腿跪下,两手平放于腹部前方,手背相对,屈肘一拍压右腕,第二拍做相反动作。,交替四次,同时上前倾看桶,再反复四次上身后仰。
(3)学习跑跳步、后踢步等脚的动作。
4、师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听曲子跳三至六段舞蹈动作。5、听音乐,幼儿自然表演。
四、结束:
1、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2、律动出教室。
第五篇: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一、活动内容:舞蹈《小小挤奶员》
(一)二、活动目的: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三、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
四、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图片)
“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画得是哪一族的人民在舞蹈?今天,我们来学一支蒙古族舞蹈《小小挤奶员》。”
(二)学习舞蹈部分:
1、请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的音乐,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2、师示范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师师范讲解舞蹈动作,幼儿学习三至六段舞蹈。
(1)硬肩:双手叉腰,单腿跪下,第一拍右肩迅速向前,第二拍动作相反,依次交替进行,肩要前后摆动,干脆有力。
(2)硬碗:一条腿跪下,两手平放于腹部前方,手背相对,屈肘一拍压右腕,第二拍做相反动作。,交替四次,同时上前倾看桶,再反复四次上身后仰。
(3)学习跑跳步、后踢步等脚的动作。
4、师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听曲子跳三至六段舞蹈动作。5、听音乐,幼儿自然表演。
四、结束:
1、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
2、律动出教室。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