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韵律活动——问候舞(艺术)
活动二:韵律活动——问候舞(艺术)
目标
1、尝试与更多的同伴合作跳舞,体验同伴间的友好情感。
2、能熟悉乐曲的旋律、结构特点,初步学会跳集体舞。
3、能根据尾声的变化及时变换舞伴。
准备
1、欣赏画面舞会的场景。
2、组织幼儿做听摇铃鼓声音的长短变化及时交换同伴的游戏。
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舞会录像,并熟悉乐曲的旋律。
2、再次欣赏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尾音的变化。引导幼儿拍出尾音,一声拍一下。
3、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幼儿集体跟着老师学做舞蹈动作。
4、教师完整地表演舞蹈,提醒幼儿在尾音变化时要迅速换舞伴。
5、幼儿随音乐熟悉舞蹈动作。
6、幼儿熟悉动作后,在尾音处的握手动作可换成造型动作,先进行单人造型,进而要求做双人造型及多人造型。
动作建议: 1、1-4小节:双手叉腰,自由小跑步。2、5小节:按节奏拍手。3、6小节:双手叉腰,自转一圈,脚做小跑步动作。4、7—8小节:同5—6小节。5、9小节(尾音):二人握手,尾音5出现时立即与舞伴握手,尾音的长短,次数
不固定听到3、5音,立即放开舞伴,自由小跑步结束活动。
第二篇:中班韵律活动问候舞
中班韵律活动问候舞
上周五我园承办了对“全市农村园骨干教师园本教研的的研讨”活动,作为我园韵律活动《问候舞》教研组的成员,我有幸担任了执教者的工作。在教研活动结束之时,想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1.改变——发展:本次的教研活动在去年的由托幼办开展的“教研观摩评比”活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认可的了。也正因为如此,在开始接到本次活动的通知时,大家的第一个反应是那我们就把上次的教研活动内容原封不动的再次进行展示。可是本次活动的研讨观摩对象是农村园教师,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教科所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教研活动进行改动,以满足观摩对象的需要!“改变”这是必须要做到,因此,我们教研组抛弃了即成的东西,对研讨问题进行重新制定,相应的,改变教学环节设计、说课内容,总之,对一切都进行改变!我们的改变,让我们在原本教研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了提升,在观摩的现场互动研讨中,我们能够以轻松的心情进行发展的建议式的教研,得到了主办单位、观摩者的认可,小语:一节活动,多种研讨——改变着活动,发展着自己
2.虚——实:在本次的教研活动的教学中,我们抛弃了观摩课中花俏的“道具装饰”,仅仅以一个“花园宝宝”面具贯穿始终;抛弃了大量的“课前经验丰富”,让孩子在课堂活动中,从不会到会,展示真实的课堂教学,做一节“不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的环节中,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同时,更是紧记研讨活动问题,开展符合研讨活动开展的教学活动,努力的脚踏实地的上一节常规公开课。
小语:虚实中见真谛。
3.和谐——矛盾:作为一次教研活动的研讨,思想火花的撞击是需要,也是必要。试想,没有矛盾、冲突,又怎会去实践、去验证,从而得到最切实可行的方案呢?就拿本次活动最后成功展示上,大家对是双圈站位展示,还是单圈站位展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各持己见!那么,寻找理论来论证自己是最有力的条件。因此,大家都个自己寻找自己说需要的“东西”,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正因为有这个矛盾,所以,大家在寻找的过程中又一次成长了不少。小语:和谐是目的,矛盾是过程。4.……
在本次教研活动,我得到了很多,这不仅仅是看得见的荣誉证书,更多的是内心对于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一种方向上的明确。我的文笔不够好,不能够将内心的所有感触都化做文字来赞赏,但,我会尝试将本次教研活动中的所学、所感、所得,运用推广,真正的体现教研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问候舞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初步学习跳集体舞。
2、能根据尾音的变化,及时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并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3、努力尝试在交换舞伴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体验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对集体舞的经验。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组织幼儿玩“听铃鼓摇奏声音的长短变化及时交换同伴”的游戏
4、乐曲——《问候舞》。
5、手腕花若干,分两种颜色(红色与蓝色)
6、红苹果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
二、学跳集体舞《问候舞》
1、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教师提议玩“照镜子”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教师与一个幼儿玩游戏,提醒两个人的动作是一样的。
(2)教师先引导幼儿提议用一个动作替换的前一个动作,再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教师:谁来想一个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邀请几名幼儿轮流做领头人,和全体幼儿玩“照镜子”游戏。(跟钢琴)
教师:现在请几个小朋友轮流来做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学。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集体操练。
教师:请手戴蓝色花的男小朋友举手,向前一步走,(放下)
请手戴红色花的女小朋友找到好朋友,男小朋友向后转。
找到好朋友了吗?
(2)站双圈,面对面随乐玩照镜子的游戏。(跟钢琴)
4、学习交换舞伴。
(1)以游戏形式,听语言指令,外圈移动交换舞伴。
教师:你见到了好朋友是怎样和他打招呼的呀
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做动作。(握手、挥手、拥抱等)
(2)听音乐换舞伴。(跟钢琴)
5、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生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几个游戏?我们把这几个游戏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邀请舞伴演示。
教师:我请一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跳。(跟着钢琴声跳一遍)
(3)幼儿站双圈尝试,了解舞蹈结构。
师:听着音乐,我们照镜子时做什么动作?
(4)幼儿随乐完整舞蹈。(一遍)
(5)再次随乐完整舞蹈。(跟着磁带音乐)(一到两遍)
教师: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这一次我们要加大难度了,跟着录音机里面的音乐来跳一跳。
6、结束活动
幼儿从双圈回到单圈,坐下。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下次我们再想一些更好看的动作加到舞蹈中去。
第四篇:中班韵律活动红绸舞
中班韵律活动——《红绸舞》 活动目标:
1、尝试着根据图谱的提示,学会用绸带跳舞。
2、能用已有的经验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萌发做世博小主人自豪的情感。活动准备:
绸带若干;音乐;舞蹈视频,图谱。活动过程:
一、导入 1、2010年的5月1日,在我们美丽的上海将要发生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你们知道我们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出示海宝)
3、幼儿和海宝打招呼。
提问:海宝想请我们做什么事情?
二、分享、学习
1、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用这些绸带你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2、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用绸带做动作。
3、简单交流自己用绸带做了哪些动作?
4、看看老师是怎么用绸带舞蹈的(视频)。
5、你看到了舞蹈里有哪些动作?老师是怎么跳的?
——幼儿用动作模仿或语言描述表达、表现出自己看到的舞蹈动作。——老师根据幼儿所讲或所做的和幼儿共同找出相应的简笔画动作图谱。
简单小结幼儿所说出的舞蹈动作。
6、再次欣赏视频,请幼儿注意观察舞蹈动作的顺序。
7、和幼儿一起讨论根据视频中舞蹈动作的顺序排列图谱。
8、根据排列好的图谱一起跟着音乐跳舞,老师进行现场拍摄。
9、看看自己舞蹈的视频,老师肯定幼儿的舞蹈,并且在动作和表情上提出要求。
10、再次舞蹈(在中国馆场景前),老师拍摄并和幼儿共同分享。(回放)
延伸活动:
大家今天真棒,跳出了欢迎客人的舞蹈,我们回家后还要认真练习,把这个舞蹈跳的更棒,明年世博会和海宝一起跳这个舞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是围绕喜迎世博的主题设计的一堂形体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尝试着根据图谱的提示学会用绸带进行舞蹈,舞蹈动作是课前设计就好的,对于幼儿来说不需要自己创编动作,难点在给图谱排序的环节上,这样让孩子从看视频到排序都是一个记忆的过程,目的是最后孩子能随音乐完整有序的进行舞蹈。
第五篇:大班音乐活动《问候舞》
大班音乐活动:问候舞
执教:杭州市余杭区运河第二幼儿园
金丽萍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循环往复的曲式与尾音的长短。2.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尾音的长短变化。3.体验与同伴共同跳问候舞,表现音乐的乐趣。活动准备
报纸人手一份、白纸一张、记号笔、音乐 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乐曲旋律,听辨乐曲中的尾音。◆完整欣赏音乐,听辨乐曲中的尾音。
◆提问:老师做有变化的动作时乐曲中出现了一个怎么样的音?
◆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来配这个音?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听音乐做身体声势。2.感受乐曲结构和尾音长短变化。◆幼儿边欣赏乐曲边看老师画图谱。
◆提问:在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重点提示幼儿欣赏尾音的变化。◆撕报纸:师幼听音乐撕报纸。
◆提问:给你一张报纸,你能把尾音的长短撕出来吗?怎么撕呢? 3.表现尾音的长短变化。
◆问候舞:随音乐的尾音长短变化边说“你——好”边握手再把手弹回来。◆幼儿围成圈,教师发起邀请孩子跳问候舞。◆幼儿创编邀请动作,再跳一次问候舞。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