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挖鼻孔教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利用小礼物的情境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小礼物,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猜猜到底是什么?”(教师边说边喷洒香水)师:“小朋友,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幼儿根据自己闻到的说出香水名称)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一:“用小鼻子闻到的”师:“你呢?你……”(幼儿自由回答)。
二、初步认识鼻子形状、结构等。
师:“告诉老师你们的鼻子长在哪里呢?”“请你们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鼻子是什么样子,说说有什么发现”。(有鼻孔、鼻毛……)“有几个鼻孔?”(有2个鼻孔)
三、引出鼻子的作用。
师:“你的小鼻子有什么作用呢?” 幼:“闻气味”师:“哦,原来是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味,那你的小鼻子都闻到过什么气味?” 幼:“……”出示装有各种气味的杯子三个请小朋友闻一闻,猜猜是什么。
师:“小鼻子的本领很大啊!小鼻子能闻气味还能干什么?引导幼儿捏住鼻子,闭紧嘴巴,说说有什么感觉。
(提醒幼儿注意,捏住鼻子的时间不能太长)捏捏小鼻子,吸气--呼气--吸气。
师:”哎?小鼻子刚才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鼻子在呼吸。
师小结:原来小鼻子还能呼吸呢!
四、进一步了解鼻子的构造。
师:”鼻子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鼻子的故事”。
播放课件《鼻子的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它们想干什么?
它们想从哪里钻进去?鼻孔里有什么?
鼻毛有什么用?
灰尘坏蛋给鼻毛挡住了,可细菌妖怪冲过了第一道防线--鼻毛后,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黏膜是第二道防线,挡住细菌。
鼻孔里除了有鼻毛、黏膜,还有什么呢?你们知道吗?
冷空气来到哪?鼻甲是干什么的?
五、让幼儿了解如何预防感冒,学会保护鼻子。
师:“那你的鼻子有没有不舒服的时候?(感冒鼻塞、流鼻血、流鼻涕)师:”有时鼻子也会失灵,比如感冒、生鼻炎、鼻子受伤的时候,它就不能发挥本领了。
假如鼻子失灵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困难。"(呼吸不顺畅、吃饭时闻不到饭菜的香味……)那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鼻子呢?(讨论)小结:我们平时应该不挖鼻孔,鼻子痒时用手轻轻按压;不把东西塞入鼻孔;有了鼻涕要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擦,不要用力擤;游戏时注意躲闪,也要避免碰撞、推挤小朋友……
六、学做鼻子保健操师:让我们一起为鼻子做个按摩吧!在感冒、鼻塞、流涕时,这样的按摩可以减轻症状呢!(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操作)师:将两只手相互摩擦发热,以两手中指向上推擦两侧鼻翼,用力适度,反复多次。
七、结束活动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我们和小鼻子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喽
第二篇:绘本《挖鼻孔真好玩》教学反思
绘本《挖鼻孔真好玩》教学反思
绘本《挖鼻孔真好玩》教学反思
今天和孩子们一齐读绘本《挖鼻孔真好玩》,出示绘本的封面,然孩子们观察,小象在干什么,孩子们看到大家看到一个开心的小象,坐在一张阳光沐浴下的地毯上,十分享受的挖着它的长鼻子说:“小象,在挖鼻子”我及时出示了本次的绘本的题目“挖鼻孔真好玩”,齐声诵读题目,我又出示扉页,让孩子们想象,蓝色的背景下,这圆圆的像什么,有的说像眼睛,有的说像星星,邵秀卓就联想到了刚才的题目说像鼻孔,孩子们的能力真是不容小视,又出示第二个扉页,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在干什么,孩子们看到可爱的小象和它的小伙伴,不用老师故意的提示,就专心的瞪大眼睛,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故事内容。
继续讲故事:一只幸运的小老鼠,它特别聪明的利用它的尾巴来挖鼻孔。最后是一只垂头丧气的小青蛙,它特别想挖鼻孔,但是它妈妈告诉它,这是被禁止的。这本绘本,画面非常的美,我在讲每页时,先让孩子们观察画面,再讲故事,孩子们背画面三个可爱的小动物吸引着,当和孩子们一起看到小老鼠、小象和小青蛙一起去问问青蛙的妈妈的时候,看到如此可爱的画面,孩子们都笑了,还有部分孩子迫不及待的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小象像潜水艇,鼻子露在水外面,”“小老鼠不会游泳,爬在小象的鼻子上,”„„..孩子们在谈论中发现了小动物之间纯真的友谊。
问了青蛙妈妈,说:“如果那样,你的手会永远插在鼻孔里,再也拿不出来了!”在这我重点强调,小青蛙、小老鼠、小象并没有放弃,它们有去问老鼠爸爸,当老鼠爸爸说:“会患上很严重的鼻窦炎。”时,还没又放弃,有趣问象妈妈,象妈妈说:“鼻子会断掉,而且再也长不回来,”时,它们还没有放弃,又去问爷爷奶奶,终于发现爷爷奶奶也在挖鼻孔,并没有出现爸爸妈妈说的那样,在这儿我加上了想象说话,让孩子们来说说,爷爷奶奶会怎样说?
教师引导:笑着说:是不能老是挖鼻孔,只有在你感觉鼻子不舒服,还有的时候觉得鼻子瘙瘙痒的时候,可以用手指 轻轻挖一下或用手指轻轻捏捏鼻翼。因为鼻孔里长有很多鼻毛,能把空气中的灰尘等脏东西挡住,起到清洁、保护呼吸道的作用。如果经常用手指挖鼻孔,坚硬的指甲会损伤鼻孔立的皮肤,就有可能引起感染。更不能将一些细小的东西往鼻孔里塞。所以,三个好朋友好开心哦,因为它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不能挖鼻孔的真正原因。就像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不懂或不明白的事情时,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老师或爸爸妈妈的帮助,解决了问题。你们是不是也很开心呢!最最重要的就是你们要是遇到有人挖鼻孔的时候,可要将你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不能随便挖鼻孔。
讲到这儿我问:“孩子们,象妈妈,鼠爸爸,青蛙妈妈讲的对吗?”孩子们一口同声的说:“不对!”我告诉孩子们:父母说的话有时不一定总是对的!有时还爱夸大,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析别人说的话,像文中的小老鼠、小象、小青蛙一样,努力的去寻找事情的真相!
第三篇:爱挖鼻孔的人更聪明?研究称挖鼻孔能激活大脑
爱挖鼻孔的人更聪明?研究称挖鼻孔能激活大脑
2013年09月10日 08:34来源:中国网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4日报道,奥地利科学家们曾在2009年发表过第一份关于抠鼻子的研究,称尽管抠鼻子一直被视为一个坏习惯和一件非常不雅的事情,但也是对人体有益的。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教授斯科特纳珀在他的最新研究中,通过一场有数千人参与的科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观点。抠鼻孔最大的益处在于由于鼻子内含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因此用手指按摩鼻内黏膜时可产生刺激大脑的效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喜欢抠鼻子的人会比那些在社会舆论压力下不敢抠鼻子的人更聪明。
有趣的是,日本人为了解决人们关于抠鼻子的尴尬难题,发明了人工鼻以满足人们的抠鼻欲望。日本的这款人工鼻又叫抠鼻器,总共有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四种尺寸,对应四种不同的鼻孔直径。其颜色有两种,分别是肉色和透明色,人们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此外,该人工鼻的大小也和真正的鼻子差不多,用一只手指拿起来就可以使用,在俄罗斯的售价只有70卢布,折合人民币约14元。
根据该人工鼻的开发商介绍,他们发明的人工鼻适用于所有忍不住想把手指伸进自己鼻孔的人。这样一来,人们既能满足自己的抠鼻欲望,又没有真正不雅观地把手伸进鼻孔,听起来似乎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但科学家们却对日本这项新颖的发明提出了质疑,认为尽管人工鼻单纯地满足了人们的抠鼻愿望,但由于抠的不是自己的鼻子,因此鼻子在没有手指的有益按摩下,产生不了刺激大脑的效用。斯科特纳珀教还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抠自己鼻子的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平均抠鼻子四次。也就是说出于某种原因,抠鼻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个习惯,既是必要的,也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人们不需要因为抠鼻子而有任何心理负担,人们对抠鼻子的自然需求也不是人工鼻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的。
研究称爱做白日梦的人或许更聪明 能一心二用
2012年03月19日 10:01来源:中新网
据新华社电美国和德国研究人员发现,爱做白日梦的人或许头脑更聪明。他们的大脑对信息进行暂时储存和加工的工作记忆能力更强,方能一心二用。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带领研究人员从校内征募年龄为18岁至65岁的志愿者,要求他们执行一些简单任务,譬如每呼吸一次按一下按钮,或者在键盘上按出计算机屏幕上显现的字母。研究人员认为,这类任务非常简单,志愿者容易走神。
结果显示,所有志愿者完成任务情况良好,执行简单任务时报告走神多的志愿者在工作记忆能力测试中得分更高。
研究人员之
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乔纳森·斯莫尔伍德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做各种规划,有时在公共汽车上,有时在骑车上班路上,有时在淋浴时,这些可能都由工作记忆支持。他们的大脑努力把资源调配给最具压力的事情。”
斯莫尔伍德说:“看来,这项研究显示的是,当任务环境并非特别困难,人们就有额外的工作记忆资源用于思考手头任务之外的其他事情。”
心理学家认为,这项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之一就是帮助想要忘却某些事情的人。心理学家建议,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久远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
第四篇:挖荠菜-教学教案
一、主题理解
1.并不是说教
2.对幸福的理解
二、思路结构
本文以挖荠菜、吃荠菜为线索,用“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文章起句扣题点明对荠菜有“特殊的感情”,接着就对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进行了回忆,写出“我”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随之文章笔锋一转,描写了解放后的幸福生活;最后用“一个热切的愿望”发表一点议论,揭示了旧社会穷苦人受穷的原因,又回答了为什么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问题,殷切地希望年轻人能珍爱荠菜,珍爱生活。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点题,领起全文。总述对荠菜有特殊的感情。(略)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承接上文,紧扣题旨。回忆旧社会挖荠菜的情景。(详)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进入转折,今昔对比,深化题意。叙写新社会挖荠菜、吃荠菜的感受。(详)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补完题蕴,总收全文。希望年轻一代珍爱养菜,珍爱生活。
全文也可以按时间推移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l~10自然段):回忆解放前所受的苦难,写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写解放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情,妈妈的感慨和希望。
三、夹叙夹议的写法
课文的前半部分(1—10段),以记叙为主,生动具体的记叙了一个“馋丫头”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憎。富有感染力。最后用“一个热切的愿望”发表了一点议论,揭示了穷人受穷的原因,又回答了为什么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的问题。
课文的后半部分(11—14段),以议论为主,但都是以记叙为基础的。这一部分可以分两层:一层是在记叙了孩子们小时候和“我”一同挖荠菜时的高兴劲后,加上了一点议论,“我明白”,他们只是把这看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另一层记叙了孩子们长大后吃荠菜时的情景,孩子们的“迁就”、“漫不经心”的神态触发了“我”的思想,情不自禁地发表了大段的议论。
四、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为了突出主题思想,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不仅选用的对比材料很典型,而且对比的方法也灵活多样。例如:(l)并列式对比。它显示对比双方各自的特点。如写“我”小时候因饥饿在外面寻食吃,一般人家从没“抓”过“我”,也不想认真地惩罚“我”;但是“在地主家地里掰玉米棒子”,他的大管家竟拿木棒追打,还有财主儿子拍手踏脚的辱骂等等。并列对比反映了劳动人民对“饥饿的孩子”的深切怜悯,突出财主家的凶狠恶毒。(2)反衬式对比。它旨在反衬对比其中一方的特性,有强调作用。如写解放后菜场上的荠莱肥大、干净、“水灵灵”“整整齐齐”“价钱也不贵”,但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而且多年来,每到春天,总要去郊野挖荠菜。从我对菜场上的荠菜和田野里荠菜的两种不同感情的对比中,反衬出我对田野里荠菜的特殊感情,真切地说明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还有看到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而我虽听见妈妈焦急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却不敢答,也不敢回家。这两种情景的对比,强烈地反衬出“我”的凄楚、悲凉和绝望的心绪,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3)反叠式对比。即前后两组对比各构成一组对比,前后两组对比相叠形成反比。它既可以显示差异,又可突出矛盾,引人回味。如写解放前,我童年时代吃的是“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的荠菜;解放后,孩子们吃的却是“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的养菜。这前一组对比,显示“ 荠菜”精美与粗劣的差异之大。又写我把(如此粗劣的)“荠菜糊”当作是“无上的美味”,感到无比的喜悦;孩子们却对(这样精美的)“荠菜”,只动着“懒洋洋的筷子”,漫不经心地挑几根。这后一组对比,显示出两种感情、两种态度的截然不同。前后两组对比相昼,又构成一对反比,突出了矛盾,促人深思,进而探索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助于揭示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4)交叉式对比。即一个材料同时与几个材料互相交叉形成对比。它不仅一“材”多用,而且几组对比,互相照应,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例如写我童年时痛苦的经历与挖荠菜坦然喜悦的情景对比;又与解放后孩子们幸福的生活,跑着挖荠莱、做游戏相对比;而解放前童年时代的我与解放后孩子们在田野上挖芥菜时的不同心境和感受又形成一个对比。几组交叉对比,互相照应,具体而真切地指明由于“我”与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不同,“我”与孩子们就在对“挖荠菜”及“有些见解和行为”上表现不一样,进而揭示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的苦难生活,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主旨。
六、教学方法建议
1.这篇课文写了两代人生活上的隔阂和思想上的差距,教学时要实事求是,认识到是两代人生活环境、时代的不同造成这样的“代沟”,而不要以此指责年轻一代或者老一代。
3.不仅允许而且也应该鼓励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认识,可以组织讨论。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设想
本文教学设想为三个步骤,体现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特点。首先是熟悉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学生通过思考,从内容、中心两方面整体把握课文。其次是进一步领悟文章的艺术魅力,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感知文章的特点。最后模仿写作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2、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
3、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阳春三月去踏青,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春的绿叶、春的小草、春的花朵,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都是人们所神往的。但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可能对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去踏春或许并不为单纯赏春,而是有更为复杂的心境,如著名女作家张洁。现在我们来看看她笔下的《挖荠菜》流露了怎样的情感,春对她来说有哪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可以齐读、男女生分读和个人读交叉进行,以活跃课堂气氛。朗读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情感。)归纳: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这样说,春在张洁笔下浓缩成了一种事物--荠菜,挖荠菜就是踏春,春意味着荠菜,挖荠菜意味着什么?
3、整体把握课文(用投影显示思考题)
(1)本文题目是《挖荠菜》却从“馋”写起,是否偏离中心。
(2)我和孩子们挖荠菜的心情是否相同,问什么?
(学生先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共同明确)
归纳:(1)“馋”是由饿而起,由此引出我因饿掰地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追跳进河里丢失鞋子而不敢回家在田野里游荡一事。不仅没有偏离中心,恰恰交待了文章首句“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的原因。写出了生活的苦难
第五篇:请不要教案
请不要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孔、雀、辽、阔、牧、愉、污、染、洁、由”10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并记忆“孔、雀、辽、愉、由”5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课堂中尝试背诵感兴趣的小节。
3.学习课文能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
4.有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尝试仿说诗句,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孔、雀、辽、阔、牧、愉、污、染、洁、由”10 个生字。
2.尝试仿说诗句,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请别碰我们的绿树》
我们的地球需要绿色,我们更要爱护绿化,保护环境。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跟读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运用工具书或注释自学生字并通读课文。2.重点指导: 形近字:伐,代 “翱”书空
3.找出课文中与生字相关的词语。三.朗读感受 1.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3.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4.分组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表演读。5.说话训练: 回到原来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答:因为茂密的森林是小猴的乐园,是孔雀的故乡,所以请不要把树木伐光。用同样的句式说其余的原因。6.背诵你读的小节。7.谈谈在读了课文后的感受。五.知识能力的迁移。
1.思维的拓展:学着课文的样子,展开想象,自编诗歌。2.实践活动:表演课本剧。
教学反思:再仿写诗句前,我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实践,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良好的个性,还建立了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情感,增加群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