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分析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and the adjustment
肖莉(九江学院)
Abstract: The leading cadre oversized pressure to cause i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to suffer injury, will then affect its work effect.This article analyzed present the leading cadre to have the pressure reason, pointed proposed from aspects and so on working conditions, attitude towards life, self-concept, cognition and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to carry on the adjustment.key word: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pressure source to adjust and adapt
摘要:领导干部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其身心健康受损,进而影响其工作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领导干部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工作环境、人生态度、自我概念、认知和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进行调适。
关键词: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 压力源 调适
一、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
领导干部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领导干部在一定的岗位上,总是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岗位竞争加剧、能力要求提高、人际关系复杂、违规诱惑增加等方面的原因,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在少数。近年北京市对200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的一项心理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25%的人存在心理问题,3%的人有严重心理问题。安徽黄山市委党校在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各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中发现,干部们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现象和“心理疲劳”症状,存在一定的“浮躁”和“压抑”心理,还有些人对个人的工作、生活、未来发展等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近年来,领导干部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领导干部因压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肩酸背痛、头晕目眩;头绪不清,丢三落四;工作盲目,倍感疲劳;烦躁压抑,敏感易怒;无精打采,缺乏激情;胆小犹疑,错失机遇;推卸责任,逃避现实。
领导干部不良的身心状态,势必影响其工作效果,造成更大的工作和人际矛盾,阻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与目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促进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中枢和纽带,其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是带动社会和谐的关键。从根本上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的内在心理和谐的外在表现。领导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也是领导干部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和人格的健康的外在表现。人的一切行为和能力是以人的健康心理为基础的,没有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政府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也难以有政府机构的快速、高效、健康的运作。所以,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
二、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源分析
纵观目前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1.领导岗位责任的压力。随着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加剧,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职责
也日趋严格,政绩竞争加剧,表现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比排名,干部个人发展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所辖范围的突发事件的预防等,是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首要领导要面临的现实压力。
2.工作时间上的紧迫感。领导干部要向上级汇报工作,又要向下级交待工作任务;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又要督促相关人员完成任务;既要处理临时突发性事件,又有许多琐屑的日常性工作;加上文山会海的写稿、发言、落实;面临上级催促、群众意见、资金不足、办事困难等问题,事情之多,常常让领导干部无法安心休息,思绪繁杂。
3.工作能力要求提高。现代领导干部必须是一支知识化能力化的队伍,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多数部门要求领导干部懂经济,懂法律,懂电脑,懂分管工作的专业知识;理论上要站的高,决策上要看得远,实践经验不能少,口才要好,善于沟通,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对上司和下属要做到文明礼貌,要会说标准的普通话,会外语就更好„„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达不到相应的能力要求,就可能就被看作不与时俱进,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4.职位晋升和评优评先带来的自尊压力。领导干部往往把职位晋升,看作是体现自己能力、资历和价值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干部在某个职位上干的年数长了,又看到比自己后来的人都上了,自己还原地不动,就会心理不平衡,自尊心受挫。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很重要而且又干得出色,而到年终评优评先却榜上无名,倒是业绩平平的人上了,就会心生不满,感到怀才不遇,在以后的工作上就可能出现抵触情绪和敷衍心理。
5.工作上人际关系平衡的压力。对上级不同权力部门的领导,要平衡利益和关系,既不能与某个领导走得太近,又不能疏远;对众领导更要表现一视同仁的尊重和关照,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罪某些领导,使自己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同事之间的集会或者人情往来,也得应酬,否则怕别人说自己摆架子,脱离群众;现在干部工作要群众评议,干部选拔要搞民意测评或推荐,平时不考虑群众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到关键时候就有可能会被打低分;工作中所管辖的各级部门,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会被说成官僚主义老爷作风。
6.家庭中亲情难顾的压力。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正值中年,应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但由于工作繁忙,应酬众多,许多领导干部往往难以顾家。忠孝不能两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多数干部都会选择以工作为重。由于常常出差在外,或每天很晚回家,不免会遭来配偶、父母和孩子的不满和抱怨,家庭矛盾因此而起。而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使人的亲情需要无法满足,产生感情上的空缺。
7.物欲和情欲的压力。领导干部手握权力,面对各种诱惑,往往难以保持平常心,一个名字签下去,一个项目批下去,就可能让某些人获得丰厚的利益,而自己还是一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心理常常不平衡。这时若有人用丰厚的金钱来表达谢意,怎么办?这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趋避冲突,不收,与心不甘,收了,又不能心安理得。身居要职,踌躇满志,容光焕发,自然会赢得许多异性的追求,领导干部能否经受得住这样的诱惑?接受,怕给自己的名誉造成损害,不接受,对她/他的“情谊”又难以忘怀。这又是另一种心理上的趋避冲突,心理冲突必然导致心理焦虑。
三、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调适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是一种主观感受,压力是否对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要从三个层面加以认识:第一个层面,是环境刺激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生活 2
事件,又称压力源。生活事件对个体的意义越重大,则个体产生的心理压力越大,如丧偶或离婚,开除公职或面对诉讼等事件,都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二个层面,是压力带来的身心反应状态,同样的外部刺激,个人体验到的心理紧张和躯体不适感越强烈,心理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会越大;而不同的身心反应强度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点有关。第三个层面,是压力的变化过程,即个体能通过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策略,也就是心理调节技能,来改变外界刺激对心理造成的冲击,将压力减少到一个适当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压力对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压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生命潜能,成为人积极行为的动力。从以上三个层面的因素来看,减轻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改善领导干部工作的外部环境,减轻外界刺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以应对压力。
在改善领导干部工作的外部环境方面,有关组织部门可以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特别强化在干部提拔任用、岗位调整、矛盾集中、事故责任等特殊时期的心理疏导工作。第二,关心干部的身体健康,完善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和定期休假制度。第三,关心干部的心理保健,在机制上将干部心理保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在组织上建立干部心理保健专业机构,由心理保健专业人员负责对广大干部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用人导向上为干部创造减轻压抑、保持良好心态的条件。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大多数压力事件是无法回避的,但压力的主观感受或负面影响,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心理调节来减轻的。保持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的关键是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修养和有效的自我调节。
领导干部的心理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导向。人的生存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人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百折不挠,积极应对,努力去解决问题;相反,消极的人生态度则使人在遇到变化和困难时,或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被动观望,焦虑不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总是在不断寻求一个更加充实、更加完美的自我,不断寻求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最终趋向自我实现,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达到自我实现的关键。马斯洛发现,趋向自我实现者具有如下一些人生态度,如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的世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平凡的事物不厌烦,对惯常的生活总有新鲜感,爱人类,并有帮助他人的真诚愿望,有民主的性格并尊重他人的人格,把工作当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娱乐,积极承担责任,勇于创新等等。拥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可以支配他在面临新的变化时,勇于承担责任,勤奋学习,认真思考,应对新的工作要求;可以促使他积极做好工作准备,有条不紊地实施工作计划,遇到困难设法克服,遇到障碍灵活应对,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断自我激励,使工作变得科学、有序、高效,以减轻工作职责的压力。
2.完整的自我概念是关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注重自我概念在维护个人心理健康上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内心压力和矛盾困惑源于其歪曲的自我概念,不能正确确立自我概念的人,总是以外在的成功标准来评价自我的优劣。领导干部盲目与人攀比,斤斤计较得失,心无定所,一点失意就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一点成就又会自我膨胀,对其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不屑一顾,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工作上自 3
我中心,对批评耿耿于怀,为了面子掩饰工作中的错误等等,都与自我概念的歪曲有关。怀才不遇之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丧失,是缺乏内在的自我肯定与信心。歪曲的自我概念来自于早年生活中过多的价值条件,也就是过于依赖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来肯定自已的存在价值。当一个人迷失在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之中,外来舆论的好坏,荣誉地位的高低,就很容易给人造成心理压力。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建立,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多思考,多倾听来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不能换取荣誉和提升,作为领导干部,不必抱怨和不平,而应反省自己的其它方面的不足,适当降低对工作成就的期望值,分析现实社会中某些“不平等”现象存在的合理性,理解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静心体验自己顺利完成工作带来的轻松愉快的感受,会发现胜任、被人需要所唤起内在的价值感,常比获得外来的光环更让人感到内心充实和宁静。有了正确的自我概念,就能使领导干部更加自信沉稳,达到明清思想家王夫之所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的境界。
3.及时的认知调整是根本。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反应不直接产生于外部事件,而是与人对事件的认知有关。遇到挫折时,及时调整对具体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纵观过去与未来,拓宽胸襟,海纳百川,换位思考,这样的认知改变对人的不良情绪状态具有深层调节作用。调整认知不是一味的盲目乐观,而是善于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对情绪体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认知结构复杂程度的表现之一,就是看问题是否善于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人对事件越是善于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产生的情绪体验就越温和;相反,对事件越是下简单结论,情绪反应就越强烈。
4.正确的行为调节与认知改变相配合。不良情绪会干扰认知,不当的行为结果也会影响认知,及时从行动上改变不良情绪,有利于积极性认知的形成。有的领导干部心情不好时去喝酒、参赌、对人发火,甚至利用公款娱乐消费,表面上好像压力得到释放,但从根本上来说因为损害到自身、他人或社会的利益,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正确的行为调节就是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调节不同的负性情绪。焦虑紧张时,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做肌肉放松操、呼吸调整、意念集中训练、打太极拳、听轻音乐等,都能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压抑和愤怒时,进行适当宣泄,在无人的空间哭泣、叫喊、与同伴一起进行较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对可靠的人倾诉等,可以释放掉压抑的心理能量;心理疲劳时,保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暂缓工作节奏,安排休假;不安和担忧时,敢于面对问题,积极设法解决问题,知识不足及时学习,能力不足抓紧训练,工作计划未完成要全力以赴,做好未达目标的心理准备。领导干部在极大的心理困境下,还应改变旧观念,积极去到心理咨询专家那里接受咨询,有心理障碍并不是见不得人的,有心理障碍而不承认是很危险的。有些自杀的领导干部如果尽早地、积极的去做心理咨询,他们会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减轻压力、排解忧患,防止自杀。
5.良好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是保障。社会心理支持是指个体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同事、亲属、邻人、朋友等给个体提供心理上的理解、安慰和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给个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撑、物质上的帮助和相关信息的传递,是个体实现目标和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从领导干部压力产生的深层心理分析,官场失意的结果会导致他在所属的群体中价值感与尊重的丧失,面临最基本的社会心理需要的溃乏。人际和谐,获得接纳、喜欢和尊重,是人的天性需要,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和谐是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最重要指标,而人际冲突是个体形成内心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领导干部要注意建立起自己的人际支持系统,抽出时间多与 4
上下级同事、朋友、亲属等沟通,争取相互理解,彼此关照,相互尊重和支持。有了良好的人际环境,感情就有所归属,失意时会有人理解和安慰,工作成就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就能得到更广泛的承认,个人的物欲和情欲也会得到合理调节。不因外在的光环而失去爱、价值感和自尊,心理冲突自然就会大大减弱。
参考资料:
1.黄珉珉,“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有多大”[J],决策,2005,11 2.辛燕琴,“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J],党建研究,2006,1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美]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 华夏出版社,1987 5.[美]马斯洛等 人的潜能与价值 [M] 华夏出版社,1987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压力缓解
引言
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患有心理疾病和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比例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加,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障碍因素,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自杀,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家庭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而且给社会以及其他大学生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般说压力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所谓心理压力,是指人们由于一些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存在或虚幻的事件而产生的精神困扰。并且这些困扰使得人的精神思想和行为语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压力必定通过客体的内在的心理状况才起作用。
一、大学生面临的压力
(一)学习和就业压力
伴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扩招的政策一方面为大批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是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扩招导致了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多学校都要求本科学生英语要通过国家四级考试、所有课程达到合格以上,毕业论文要通过答辩才可以顺利毕业;研究生要至少在全国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英语至少达到国家六级水平,专业课达到75分以上。这些硬性的规定,已经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大学生们面临的学习压力已经不仅仅是这些。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式的不断恶化,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颇感忧虑,有部分单位和企业招聘条件上明确规定:大学四年平均绩点要达到多少多少,专业排名在百分之多
少多少,非国家、省、部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不要„„这些对大学毕业生硬件上的要求是大学生不再满足于“60分万岁”的口号,而是不断要求高分,不断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证,不断锻炼自己的各种技能,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是如此严重的。竞争中肯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如果大学生在压力面前不能摆正心态的话,就很容易走上极端。
随着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仍然会继续增大。3月19日,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令人心惊: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是不足为奇的。
(二)两性情感和人际关系压力
谈恋爱是大学校园一个热门的话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进入性成熟的高峰期。对谈恋爱有着强烈的向往,但是大学生谈恋爱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和盲目性。很多人不知道“爱”为何物,只是凭一时冲动或者随波逐流。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两个人确实产生了感情,渴望在一起;第二种是人有我有,别人有的另一半,自己也渴望有;第三种是觉得自已一个人很孤独,希望找一个人来培;第四种是希望找一个人和自己一起分担自己的快乐和痛苦。而抱着后三种原因拍拖的人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部分把学生因为人生经历不足,经历过的人生的风浪不多,对爱情投入过多的精力、感情。不同的人对失恋的反映不同,有的人很快就会从伤心、失望、消沉、痛苦中摆脱出来。但是有的人会长期陷入痛苦中难以自拔,失恋会对他们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造成精神失常,有的甚至产生报复和自杀心理。产生这种原因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过我认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学生面临的情感压力除了来自两性情感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两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其中同学关系表现得最为明显。有一部分学生会由于不善于处理这两种关系而产生心理偏差。大学生同学之间关系恶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性格过度内向,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第二,性格内向,极力想融入他人当中,但是力不从心,导致内向加剧,自卑、忧
虑等心理加强;第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第四,交际存在介剃,敏感多疑,怀疑身边的人。来自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同学会因为不良的人际关系而产生自我信仰危机,导致自我怀疑,自我认同感下降,产生抑郁心理。有一部分甚至无法忍受而走上绝路。
(三)家庭经济压力
来自家庭经济的压力是导致贫困大学生悲观、自卑、抑郁、焦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的重要压力源。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多面临着来自经济的考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是他们很繁重的负担,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因为自己要花掉庞大的开支而对父母产生产生负罪感。贫困家庭的学生的自卑感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而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而成的。有一部分学生会担心别人会因为自己的家庭出生而看不起自己。有时别人的言行举止并不是有意针对或者伤害他们的,可是在他们的角度看来,这些人就是在挖苦嘲讽他们。也有一种情况是他也知道别人并没有看不起他,但是他自己却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低人一等。长时间的自卑容易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无法挣脱生活的困境,渴望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使他们在抑郁之外又增添了焦虑。除了经济负担之外,学习的压力、能力培养的落后、同学交往中对自己的误解或歧视、面对“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所承受的巨大就业压力,加之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经济方面的困难,焦虑抑郁的心理成为贫困生突出的心理特点。有些同学以没有钱为理由,逃避或者拒绝与群体交往。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性格的严重缺陷。有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甚至悲观绝望,走上了极端。
(四)社会、亲朋好友、父母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来自社会、亲朋好友、父母的压力和压力不容忽视。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攀比的心理,外貌、能力、前途等各个方面差异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的波动。尤其是前途的差异更甚。加之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亲朋好友的攀比、家长的期望,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就会产生心理失衡。
(五)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众多来自外界的压力,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面临着来自自身的压力。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绝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期望值是很高,希望自己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自我期望与现实之间一旦产生差距,必然会导致心理的落差。不妥善处理这种落差同样会导致各种心理困扰乃至心理疾病。
二、压力理论:对个体而言,在面临压力时产生的生理反应可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它由三个连续阶段组成:
1.警戒反映阶段
2.抗拒阶段
3.衰竭阶段
— 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
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
— 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
夺、噪音、气温变化
—(2)精神性压力源: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
特点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纯社会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但总体的说来,可
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
—压力的种类:⑴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
—⑵叠加性压力(同时叠加压力、继时叠加压力);
—⑶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灾难综合征(DS)(三阶
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 心理断乳期”,其人格尚未完全独立会面临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社会、亲朋好友、父母以及自身的压力,再加上独特的生理因素和生活环境,难免会处于一种优越与自卑、幸福与痛苦、合群与孤独、成功与失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中。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减压任重道远。
缓解减轻压力有以下几个方法:
1、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好高骛远。
2、如果压力太大,可以
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
3、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
压力的调整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那么,当我们出现心理压力时,应该如何去调整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调整压力的方法。
—
—
一、运动解压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腓肽效应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的方法。
—
—
1、学会如何运动运动解压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不但对解压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导致压力更大,想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可以先参加一些缓和的、运动量小的运动,使心情先平静下来,再逐渐过渡到大运动量的运动。这需要循循渐进,一步一步来。
—如果压力来源于工作与学习,那么可以参加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排球等,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合作的愉快。
—
—
2、运动环境的选择运动环境对于解压有关键性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效果更加的明显。
—如经常在室内运动的人,到户外去爬山,到小树林里去跑步,会感觉
更加的轻松与愉快。在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几分钟,做几次深呼吸,可以达到最好的放松、减压的效果。
—
二、冥想解压
—通过冥想,想像你所喜爱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松大脑;把思绪集中在想像物的“看、闻、听”上,让自己进入到想象之中,就如同自己大海、高山之中,享受着那一份心灵上的放松。
—
—
三、饮食解压饮食解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心理压力大时,会通过饮食来调整。如果你心理压力大,不妨多吃些以下食物:
—
—
1、吃菠萝在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c,它们都具有消除疲劳、释放压力的功效,除此之外在菠萝中还含有着酵素成分,它能帮助蛋白质进行充分的消化以及分解,从而减轻肠胃的负担。
—
—
2、嗑瓜子瓜子同样具有很好的消除疲劳的作用,这是由于在瓜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锌,还能安抚情绪、消除疲劳。同进嗑瓜子还能放松你的大脑,从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中摆脱出来。
—
四、按摩解压:当你的压力过大时,可以试着做一做按摩。我们知道,身体上的紧张与压抑,也会导致心理上的紧张与压抑。当你的身体通过按摩放松后,你的心理压力也会跟着一起放松。
— 参考文献
— 郭永玉、贺金波:人格心理学
— 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 如文:大学生心理分析
— 谢英慧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
— 张璟荣主编:大学生心理学
—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三篇: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分析及调试对策
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分析及调试对策
在人们的印象里,医生是“懂医”之人,应该最会保养,身体最健康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与一些医务工作者深入接触,往往看到的是“苦颜”,听到的是“苦水”。他们不但要做好临床,科研也不能落下,否则职称晋升就有问题;不但有夜班,还有24小时连班,身体经常处于疲惫状态;如果哪天不小心,或态度不好,患者到院长那里告状,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更为可怕是“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这两把利剑,时时都悬在头顶。怎一个“累”字了得!身体又怎会好得了?
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前提,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我们在关注其他人群身心健康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关心一下医务人员?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人自己不能给自己剃头,必须由理发师去剃,否则就是触犯了法律。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某个镇上只有一个有资格的理发师,那么他的头由谁来剃?
如果我们把这个悖论故事放在我们医务工作者身上,出现的问题是医务人员的病由谁来看。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是,关注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是来自医学以外的东西!
健康出问题 医疗质量下降
有人曾对100多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过体质状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在他们中存在较多的健康问题首先是睡眠问题;第二是无体力支出下疲劳状态明显;第三是情绪不良„„。而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又直接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为:
1.精力缺乏。出现工作能量的耗竭感,持续工作精力不济,极易疲乏,自感体质虚弱,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体重改变过快。属这种状态的人群非常大,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2.心情很差,但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找到原因。空虚感明显,觉得自己好似被掏空了一般,工作热情减退,没有目标感,缺乏激情,自我评价下降,并开始怀疑他人,经常会主动对自己所面对的事情减少心情上的投入。
3.情绪难稳,易“上火着急”。情绪疲惫较为明显,烦躁易怒,冷漠麻木,遇事爱责备或迁怒于他人。对工作丧失热情,与同事及陌生人的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找到关怀他人的心愿。
4.淡漠事业、家庭、交友。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离职倾向加剧,有的人干脆转行。
5.人格脆化,常为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而没完没了。人际关系恶化,以一种情绪化的情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对他人不信任,无同情心可言,冷嘲热讽,刻意地与他人保持距离,对一些小事反应过度等。
6.行为怪异。主要在40~55岁的人群中表现明显。一是与他人(或家人)的摩擦增多。二是偏激行为明显,男性多爱在外面“喝酒吃饭”,女性多爱“异型穿戴”。极端的状态会出现酗酒、嗜酒如命、抽烟加剧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或责任心不强时,我们不能只从其思想品德方面考虑问题,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困扰、心理障碍、体质下降等因素。医院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关注医务人员们的心理、身体状况。这样有助于找到问题的实质。
压力+不良生活方式 走入“亚健康”
调查显示,75%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中“亚健康”的比例不会比这低,甚至会更严重。有人曾对某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过身体机能的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握力、肺活量、单脚站立时间、反应速度、俯卧撑、体前屈、纵跳、台阶指数等。结果发现,他们的总分都很低,在几个反应体质好坏的项目中,得分也不高。如反映心脏工作能力的“台阶指数”,反映人体肌肉、韧带、血管弹性的“体前屈”,反映人体总质量的双腿能力“单脚站立”,在这几个项目的测量中,所有被测人员的平均值都不高。
从测量结果来看,被测人员的体质在总体上是下降的。而体质下降正是“亚健康”的一个表现,体质下降也是“亚健康”的开始。它首先影响人的精力、心情、行为等,进一步发展,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医务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服务工作,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医生风光的一面,而对他们所承担的各种心理压力却知之甚少。比如一个外科医生,在他做完一台手术后,他会和家属一样关注患者术后的各种反应:“这个病人排气没排气?”“会不会出现并发症?”等等,这些问题会一直压在他的心里,直到病人情况一天天好起来,他才能如释重负。更重要的是,作为外科医生,手术是要天天做的,所以这种心理的重压也是每天都存在的。这是正常情况下的压力,而一旦遇上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其心理压力更为沉重。
除了精神压力外,许多医务人员在嘱咐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时候,自己却做不到生活方式的“良好”。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们这样说:在看门诊时,一坐就是半天,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站起来活动活动了。还是因为工作忙,一些医务人员一日三餐都是“瞎凑合”。
心理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过少,医务人员出现健康问题就不足为奇了。调适内外环境 摆脱困局
影响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在2004年6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医师论坛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发表了一项调查报告。报告称,有48.4%的医师认为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有63%的医师不愿意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绝大多数人认为待遇与职业工作不相称。调查报告还显示,目前执业环境不良的突出表现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医师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疗纠纷问题成为影响执业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关医院管理者指出,目前临床专业人员想方设法去医疗技术科室,在报考研究生时常改行到基础医学专业,而不愿从事临床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妇产、儿科等风险和责任较大的科室,更面临着专业队伍萎缩的局面。
可见,除去医疗行业本身的高风险、业务忙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外,执业环境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更甚。当然,执业环境的不良,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很多的社会因素在里面,这里笔者不做过深探讨。
我们要说的是,要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单位要不断提高医学以外的健康环境的建设,根据自身群体健康问题采取干预手段;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要学会自我调节,尝试通过运动、休闲、娱乐、饮食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健康,不能忽视自己身体出现哪怕是细微末节的问题。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和自我调适
医院管理者和科室负责人应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和适应目前的执业环境,减轻心理
压力;了解医务人员的困惑,建立相应的减压机制,给医务人员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心理疏导医院管理者和负责人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掌握与患者心理沟通的方法和自我心理疏解的方法。
2、学习沟通技巧医护人员要学习人际交往和医患沟通的技巧,在诊疗过程中及早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增强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正确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诊疗和护理的期望水平,通过合理的解释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医学所具有的风险性,科学的认识和对待医疗活动。这样可避免大量的医疗纠纷,防止分散医务人员的精力,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
3、保持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积极的心态开始。医护人员在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要主动调整内心产生的消极态度。西方有智者说过:“你改变不了客观,但可以改变主观;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你改变不了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控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心态决定状态,这就是主导人生境况的砝码。
4、加强自我心理调适①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②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③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④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⑤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⑥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改变自己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状况;⑦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⑧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
第四篇: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
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
呼叫中心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一种需要提供“情绪劳动”的行业。因此,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心理素质的高要求,而这一点往往被用人单位所忽略。因此,很多年轻人满怀着热情走进这个行业,但待不了多久就因为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能适应工作性质而辞职。很多在行业内坚持工作的员工,因为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心情低落、焦虑、精神紧张等现象。
亿伦呼叫中心对从业人员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讨论如何缓解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的方法。
呼叫中心员工心理压力分析,主要的心理压力有七点:
1.逆向情绪造成的心理压力;
2.身体疲劳造成的心理压力;
3.绩效考核造成的心理压力;
4.学习任务繁重造成的心理压力;
5.工作噪音造成的心理压力;
6.客户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
7.人际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
亿伦人力资源部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缓解员工压力:
1.开展团队文化建设:良好的团队气氛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氛围。在良好的团队氛围里,员工表现更加积极,情绪更稳定,心态更健康。亿伦呼叫中心尽力树立一种良好的团队气氛,所以团队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1)定期开展团体活动能 帮助员工纾解压力,例如团队KTV、郊游等集体活动。
(2)定期举办各种业务竞赛能激励员工工作热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优胜者团队的奖励,而非对落后者团队的惩罚。
(3)员工生日关怀,生日当天短信祝福,每月定期举办生日会。
2.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一天中,员工至少有8个小时在公司渡过,将办公环境布置得温馨和舒适能增加员工的满意度。首先,我们注意房间颜色的选择和灯光的控制,刺激性的或过于艳丽的颜色,太过强烈或过于昏暗的灯光,都会让人产生焦虑、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其次,呼叫中心现场多布置绿色阔叶植物,个性化的墙面贴纸等。
3.合理设置绩效指标
亿伦呼叫中心人力资源部在设定绩效指标时,综合考虑客户期望、公司目标、市场规划、人员配备、技术水平等条件,科学合理的设置绩效目标。既不能让员工认为达不成而失去信心,也不能让员工感觉太过简单而失去努力的动机。绩效的设定不能盲目追求高、大、全,而应该合理设置,突出重点。适当的压力是员工工作的动力,而不是阻碍。
江苏亿伦希望员工能在这个行业中健康快乐的工作,创造良好业绩,实现自我价值。希望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压力案例分析
中学生的心里压力案例分析
案例:新的学期开始了在一次家访中我得知这位六年级张某同学在小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学习刻苦努力,通过一学期的初中生活,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平时很少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她是一位很内向的女孩子。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在一次月考中他失手了,一下落到班级中等偏下的成绩,怕家长和父母的批评在教室里哭了起来。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个清楚,她开始是默默的不出声,后来我从家庭切入口与她谈话慢慢知道了原因。她是一个单亲家庭,一直与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对她要求比较严格,妈妈对她的期望比较高。所以她有心里压力,担心每次考试,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担心考试考不好。
通过这件事我静下心来分析了一下,如何进行心里沟通和疏导。首先,这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一心想获得好成绩,来面对自己的妈妈。
其次,这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经受不起挫折的打击,变得非常脆弱。
这个案例代表了部分初中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
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思考的。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1、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成绩越好,比例愈明显,好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家庭、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
二、制定的对策
针对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和产生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教育,切实做好攻“心”的艺术。
1、针对学习方面的压力。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向;又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尽可能减轻负担;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2、针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鼓励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自我反省。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和平共处”,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肯定成功的同时,也有失败和挫折。再之,教师要对学生公平、公正、尊重、信任,更要有“让我们一起努力”的思想。
3、针对环境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要洁身自好,为子女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尽量体现人性化,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4、“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对心理压力的调节和对策,我们还需强调以下方面:
1)科学适时地加强心理挫折教育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其实,初中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很复杂。但心理压力问题是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是重要,老师要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我们只有科学地处理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他们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内因问题,才能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才能有助于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