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9: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艺术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艺术的思考》。

第一篇:对艺术的思考

振兴戏曲艺术的几点思考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大力振兴戏曲艺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振兴戏曲艺术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荣文艺事业的需要

中国人对戏曲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赖和原乡情结。千百年来,城里乡间,搭台唱戏,构成了中国社会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振兴戏曲艺术,使之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相匹配、与气象万千的伟大时代相匹配、与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振兴戏曲艺术,对于传统文化艺术薪火相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戏曲是最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舞台上虽只有一桌二椅,却能够“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这正是传统文化艺术写意美学品格的生动表现。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可以说,各种戏曲艺术的百花争艳、代代相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振兴戏曲艺术,对于彰显价值追求、培植精神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部好戏总是思想深刻、精神充盈,能够让观众明白做人的道理、领悟真善美的内涵,往往可以影响很多人,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和社会风俗。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以及新时期以来的许多优秀剧目,都是通过讲述是与非、善与恶、忠与奸的故事,褒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生动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振兴戏曲艺术关系到美好道德的弘扬,关系到主流价值的传播,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维系。

振兴戏曲艺术,对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看戏、听戏、唱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像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常香玉的豫剧《花木兰》、白玉霜的评剧《秦香莲》、严凤英的黄梅戏《天仙配》、袁雪芬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堪称戏曲经典,舞台演出经久不衰,广大群众百看不厌。观众欣赏戏曲,往往与戏中人物感同身受、沉浸其中,一起笑,一起哭,在看戏听戏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享受,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娱乐方式日益多样的今天,看戏听戏仍然是许多群众的重要选择。

当前,我国戏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批优秀传统剧目焕发光彩,一批新编历史剧成为梨园亮点,一批新创现代戏搬上城乡舞台。戏曲队伍涌现出一批拔尖人才,许多年轻新秀崭露头角。但同时也要看到,戏曲事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剧种数量急剧减少、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精品力作缺少、基层院团生存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许多业内人士反映,如果再不抓紧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戏曲衰落的趋势将会加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前景堪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振兴戏曲艺术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发展彰显中国精神、展现中华美学风范的戏曲艺术,推出更多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戏曲精品,不断开创戏曲事业新局面。

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展现戏曲艺术新风貌

我国千姿百态的戏曲艺术,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都是靠创新创造焕发艺术生命力的。振兴戏曲艺术,必须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就是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支持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竞相发展,鼓励一切有利于建设先进文化的戏曲探索成长,保持戏曲艺术的丰富性、多样性。推陈出新,就是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处理好“陈”和“新”的关系,做到陈中有新、新不离陈,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首先是继承传统,传艺、传神、传德。只有坚持不忘本根、辩证取舍,系统梳理和传承中国戏曲的艺术精华、美学精神、价值精髓,才能使戏曲艺术血脉延续、发扬光大。一是传艺,传承中华戏曲的表演技艺和传统形式,如独具个性的行当绝活、特点鲜明的舞台处理、绝妙精巧的表演片段、耐人寻味的唱腔唱段。二是传神,传承中华戏曲的美学精神和艺术神韵,把虚实结合、凝练深沉、内敛含蓄、睿智幽默的特色保留下来,把以形写神、写意传神、形神兼备的风格传承下去。三是传德,传承中华戏曲“戏比天大”、“以德培艺”的优良传统,弘扬老一辈艺术家的道德修养和人格修为,追求文质兼美、德艺双馨。当然,对传统戏曲也应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要态度鲜明地予以舍弃。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关键是创新创造,出精品、出名家、出流派。振兴戏曲艺术,仅有传承是不够的。要在尊重传统、保持底色、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因时而变、探索创造,适应时代、服务当代,赋予传统戏曲新的时代气息。一是贴近时代,打造精品。在传承和发展好传统剧目的同时,关注现实题材,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创编出既新鲜又熟悉、既好听又好学的唱腔旋律,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精品。作品是立身之本,创作是中心环节。必须重视创作,集聚各方创作资源,发掘社会创作力量,下大力气抓好剧本阶段的一度创作,抓好导演、音乐、舞美等的二度创作,上演之后还要精心打磨、反复锤炼,努力做到精深、精湛、精良。二是兼收并蓄,创新流派。很多大艺术家,都是身体力行推动融会贯通、创新发展的典范。京剧二百多年,不断出现的各种流派,还有“三鼎甲”“三大贤”“四大名旦”等,都是创新的结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广泛学习借鉴不同流派、不同行当、不同名家的经验,转益多师、化为己有,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创造出流派纷呈的局面。三是丰富手段,扩大影响。这些年,大量影像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介入,让戏曲的欣赏更加便捷、丰富,让戏曲从剧场走进家庭、走进百姓生活。在坚持戏曲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借助现代传媒和高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渠道和方式,搭建宣传推广展示平台,使传统戏曲展现新的魅力,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还应当善于吸收借鉴国外戏剧有益成果。现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越来越频繁,戏曲发展必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入。一方面,要拓宽视野、敞开胸襟,积极关注当代国外戏剧发展态势,学习借鉴国外现代戏剧的实践经验和探索成果,推动戏曲艺术更好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要秉持民族审美特性,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在保留中华戏曲神韵和味道的前提下,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三、走向民间、服务群众,激活戏曲艺术生命力

走向民间、服务群众,是戏曲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凡有生命力的剧种,都是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评剧、黄梅戏、越剧从草台登上舞台、从地方小戏成长为影响力大的剧种,就是在群众中演出来的、在市场中闯出来的,是各路名角唱对台戏唱出来的,昆曲、京剧也都是这样登上大雅之堂的。实践证明,戏曲走进了群众就生、离开了群众就死,只有沉下去、唱起来,才能走天下。

走向民间、服务群众,必须把创作扎根在民间,把舞台搭建在民间。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原本产生自民间的戏曲,脱离了人民、脱离了群众。戏曲应回到民间去,回到发展的源头去,为民写戏、为民演戏,演百姓爱看的好戏。要发扬中国戏曲“接地气”、“重生活”的传统,一门心思研究生活,一门心思锤炼技艺,一门心思服务观众,保持艺术创作常新、艺术生命常青。走进生活深处,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故事,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中汲取灵感、提炼主题,使戏曲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坚持重心向下,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把来源于群众的戏曲回馈给群众。

走向民间、服务群众,还要处理好“雅”和“俗”的关系。在戏曲发展史上,曾有著名的“花雅之争”、“雅俗之辩”。这段历史表明,脱离民间的雅,戏曲就没有生命力;一味媚俗的俗,同样会走向死胡同。雅是高雅,高雅也要接地气,不能孤芳自赏、曲高和寡,应避免台上热闹、台下冷清的现象。俗是通俗,通俗也要讲品位,不是降格以求、刻意迎合,不能庸俗、低俗,精神不能退场。雅与俗,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戏曲创作和演出,都应力争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观众培育,夯实戏曲发展的根基

对戏曲艺术来说,人才是根本,观众是基础。培养一大批德艺双馨、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戏曲人才,培育一大批爱好戏曲、关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观众群体,是振兴戏曲艺术的基础性工作。

建立健全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戏曲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培养周期长、门类行当多,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制定戏曲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完善戏曲人才培养结构,既注重名家、名角的打造,又注重各行当、各方面人才的培养,构建层次结构科学合理、专业设置成龙配套的现代戏曲人才培养格局。注重戏曲基本技法、功法的扎实训练,注重综合人文素养和文化内功的培养,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戏校是戏曲人才成长的摇篮,要重视办好各类戏校,实施戏曲表演专业免收学费政策,落实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专业的生均拨款制度,建立有利于吸纳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

发扬师徒传承优良传统。以师带徒、口传心授,是传承戏曲艺术、培养戏曲人才的好传统好做法。通过科班教育、学校教育一批一批地培养学生,这是必要的,但还应该注重师徒传承。有了师徒传承,大师的唱腔风格、表演绝活才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历史上那些名家大师都十分重视收徒传艺,严格选徒、精心培养,传授技艺、发展技艺,许多人为此奉献了毕生精力。要充分发挥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名院名团作用,遴选推出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努力带出更好更多的后继人才。要关注保护戏曲传承人,做好戏曲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抓紧对他们的从艺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以文字、图片、录像等形式进行记录留存。

着力培育戏曲观众群体。戏曲的发展、成熟、壮大,始终离不开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支持。可以说,一个剧种的发展、一个流派的形成,就是一部戏曲表演艺术家长期与观众互动、在观众鼓励鞭策下打磨提升的历史。现在,戏曲观众老化、分流的现象比较突出,年轻人爱看、愿看的少了一些,“戏迷”、“戏粉”也不够多。没有听过戏、感受过唱腔之美,是很难亲近戏曲的。正如昆曲《牡丹亭》里的一句台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因此,可以从青少年抓起,做好戏曲教育进大中小学课堂的工作,加强戏曲通识教育,并通过戏曲演出进校园活动,培养一代一代年轻观众。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办好一批传播戏曲艺术、普及戏曲知识的栏目节目,更好地吸引和扩大观众群体。大力开展戏曲惠民演出,推动戏曲走进普通百姓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戏曲发展、关心戏曲未来。

五、深化院团改革,增强戏曲发展活力

戏曲院团是振兴戏曲的骨干力量。现在,一些院团由于资产体量小、市场竞争力弱,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生存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靠改革,出路在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增强院团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

完善院团内部运行机制。这方面改革的目的,是努力让各类资源向一线倾斜、向艺术骨干倾斜,激发戏曲工作者的创作演出动力,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要巩固和拓展已有改革成果,已转企戏曲院团要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艺术生产机制。保留事业体制的戏曲院团要深化内部人事、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自我发展的活力,在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依托市场探索发展新路。只有面向大众、依托市场,戏曲艺术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活力。必须着眼群众需求,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的新体制新机制,多创作、多演出,不断拓宽戏曲发展空间。对于地方院团来说,闯市场要“大戏小戏皆宜”,不一定都追求大戏,不能贪大求全。现在下基层演出,小戏更便利,成本更低,也更有市场,同样受群众欢迎。应当把大戏、小戏结合起来,大舞台、小戏台结合起来,大市场、小市场都利用起来,让戏曲艺术充满生机。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中央对繁荣发展戏曲艺术等各类文艺事业非常重视,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戏曲产品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政府购买优质服务提供给群众,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戏曲事业发展,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效益。特别是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延续和扩大了原有的优惠政策,并就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支持剧本创作、推动戏曲进校园、建设村级简易戏台等工作作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定。这些政策将为戏曲传承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戏曲艺术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

第二篇: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思考片段

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思考片段

临泉县单桥镇杨营小学

马具鑫

2012年3月10日

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思考片段

【论文摘要】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介,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步的巩固和发扬,“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如何“长善”—发扬其好的方面,重要一点就是在教育中巧妙运用艺术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探索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近几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农村,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状的呢?据此,结合我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上不重视艺术教育。不少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副课”。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师资队伍短缺,业务素质低下,这是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副课”,没有建立

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配备不齐,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学就无从谈起。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阻碍学生学习音乐和美术。

二、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呢?

通过一些调查研究,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培训和选用,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选用教师,提高选用教师的艺术专业水平,并聘请一些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2)加强硬件建设。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在统一使用的教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落实课程计划。并本着“先专职,后兼职”的原则,安排好音、美教师。与此同时,要把重视艺术教育这项工作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一项指标,作为每学期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并经常检查督导,以保证音、美等艺术课教学落到实处。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4)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和改善艺术教育的软硬环境,加大艺术教育的资金、设施投入,优化艺术教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结合日常教学工作、重点时段、重大节日等开展书法、美术、摄影展、诗歌朗诵、声乐、舞蹈、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还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资源优势,面向全体学生组建各类艺术教育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努力做到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二是抓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开发环境课程。各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如黑板报、手抄小报、艺术走廊、艺术墙等,使学校的一廊一屋、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艺术教育的功能。三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合作,营造全面、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艺术教育教师不断的学习、创新,探索一套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作

用。总之,教育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全社会人共同的努力建构。随着新修订的《新义务教育法》不断落实,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作为政府,应保障科学规范法规的出台及贯彻落实督导;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作好推行管理督察及及时反馈;作为教师,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家长,应热心公益关心教育,等等。

第三篇:油画艺术的思考

油画艺术的思考

精品源自作文园地

内容提要: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的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其作品中显现出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现实美和现实丑都是美术创作的源泉。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美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关键词:艺术创作 艺术美 现实美 现实丑 内容 形式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衣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一幅油画作品在成为艺术品之前,则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前者是创作的构思活动阶段,后者是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阶段。这种创作活动是一种追求艺术美的过程。那么,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情感。” 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兼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美的作品;二是指创造、技巧、技艺。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一点启示,当我们称赞一部艺术品优美时,往往是蕴涵着两层意义:一是指这件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指这件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前者对物、对作品。后者对人、对艺术家。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这两点,可以说是艺术品与伪艺术品相区别的根本特征。首先我们应当排除一种错觉。有人认为,凡是优美的事物,就都属于艺术。这种看法没有区分优美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而自然美尽管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却绝不是真正的艺术本身。油画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比如,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有一对衣着朴素,身体健康的农民夫妇,在田野斜斜相对而言地站着,都低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倒着一辆手推车和一个盛满马铃薯的篮子。他们在辛勤劳动了一天正要回家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脸上现出虔诚肃穆的神色,双双心情平和地做起了晚祷。这不是法国19世纪农村典型的生活景象吗?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劳动人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和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吗?是的。但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景色和美,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在他的名作《晚钟》里为我们描绘出来的。

现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正是以这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的。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源泉。假若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当然,现实中有些不美或丑的事物,也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根据,反映到美术中来,经画家审美意识的加工改造而成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实际上,人们对艺术与美有许多误解。人们总是以为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现丑恶?对于艺术家来说,问题并不在于表现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作出卓越的表现。

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米勒表现一个可怜的农夫,一个被疲劳所摧残的、被太阳所炙晒的穷人,像一头遍体鳞伤的牲口似的呆钝,扶在锹柄上喘息时,只要在这受奴役者的脸上,刻画出他任凭“命运”的安排,便能使这个噩梦中的人物,变成全人类最好的象征。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中的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罗丹的《老妓》是这样,委拉斯贵支的《赛巴斯提恩—莫拉》和米勒的《扶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鸟图》等都是这样。在国内外美术史上,有许多这样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成功之作。

事实上,丑恶只是题材的丑恶,它只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超绝,它形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由此可见,美的价值具有超越性。在自然美中,它超越自然,而达到仿佛拟人化的理性结构。而在人类的艺术中,它又超越了人类,仿佛回到了本色的自然,返噗归真。在油画作品中,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内容。人们对一件作品的估价,正是根据这种内容来确定的。

拉斐尔的《圣母》像就是这样。在一个早以被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中,他以自己的精湛造诣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命。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深刻,正如黑格尔赞叹:“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

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地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地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非常的突出,鲜明生动,那它才是美的。这就是美的规律。

凡是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视觉形式;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造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离不开创造艺术典型;而创造了艺术典型的美术作品,都必定以其鲜明生动的视觉形式充分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同时又都突出地体现出创作主体真挚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善。而这感情和善,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内在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就是艺术的美。在这个意义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在艺术审美经验中得到了融合。在油画创作中,艺术美是必然的。因为美,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作品中显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艺术理想的本质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黑格尔)而在现代社会,有些想借艺术平步青云的人,总是在思考着画什么,什么样的画才可以出名的问题。这种画缺少对艺术的真诚,缺乏那种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这种人实际是在究研成功之路,而非研究艺术本身。画油画重要的不在于你画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表达你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对生活的态度。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绘画就是在记录这种变化,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着对生活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画自己感兴趣的,最激动人心的。其实可画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

画画,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中有了灵感的火花,却无法把这种感动表现出来。黑格尔有名话很形象:“艺术家常遇到这种情形,他感到苦闷,但是由于把苦闷表现为形象,他的情绪的强度就缓和了,减弱了。甚至在眼泪里也藏着一种安慰。”绘画有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不是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绘画创作是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的精神劳动,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绘画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吴冠中说过:艺术家是最憧憬美的一群人。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将自己血液中携带的,对人类的命运,前途那一缕淡淡的哀愁表现出来,感染他人引发思考。

而我描绘生活在城市边缘人的印象,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体验时代的发展变化,用形象揭示人性中最善良,最质朴,最美好的一面。我深刻地感到他们有一种贴近我的心灵,伴随着我的呼吸的东西。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感动吧!但他永远吸引着我,打动着我内心深处。

第四篇:对高校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成为目前各高校普遍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因此如何配合学校搞好艺术教育,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的优势进行了论述,并对图书馆如何配合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艺术教育;审美

何为艺术教育?即通过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审美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它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艺术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整体素质,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艺术类院校之外的普通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随后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这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艺术教育提到了深化教育改革的高度。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同于艺术类高校,是普及性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成为目前各高校普遍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而图书馆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窗口,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所以说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来配合学校搞好大学生艺术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所说的高校图书馆特指普通高校的图书馆)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的优势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静谧的读书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配合学校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图书馆的独特文化氛围有利于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图书馆典雅大方的外观,雅致有序的馆内布置,多功能报告厅、展览厅、视听室的设立,为开展高品位的文化娱乐形式提供了宽敞、宁静、方便的空间。图书馆静谧的气氛,艺术化的人文环境布置,使读者置身其中,接受着美的熏陶和高尚情趣的感染,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也对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令人身心舒展的人文环境使图书馆成为开展艺术教育的有利场所。

2、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坚实后盾

图书馆作为全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有丰富的分门别类的纸质书籍资料,随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文献形式由单纯的文本形式向文本与多媒体并重发展。这些现代文献以其形象直观、资料丰富、涵盖面广而具有传统文献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大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还可以通过更多的电子读物和声像视听资料来寻找智慧与美的感受。这使得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从文献资料方面有了保障。

3、现代化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普及构筑了艺术教育的技术平台

随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其技术环境已足以支持大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的需求。如多功能厅、报告厅、阅览室、视听室的建立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学习和娱乐空间。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构筑了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的现代化技术平台。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艺术教育的具体方法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因此开展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不以课堂教育为主,而应该多层次、全方位展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配合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1、增加艺术类文献的馆藏

艺术文献是指以语言、视觉、听觉符号为载体的纸质文献及多媒体文献,内容包括美术、摄影、音乐、影视等门类。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丰富人的思想,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图书馆在采购纸质文献时应加大文学类图书、艺术基础、艺术鉴赏类图书及相应的艺术门类图书的力度;在采购多媒体文献时应注意相应的随书光盘及艺术类数据库还有音乐、影视类视听资料。视听资料以其特有的声音和图像传递信息,具有存储密度高、内容直观真切、转播效果好的优点,深受广大青年学生青睐。因此这样形象直观、资料丰富、涵盖面广的新型文献应在文献资料收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

(1)采取灵活多样的导读方式

图书馆传统的导读方式大多是简单的介绍馆内文献。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渐增强,因此图书馆应打破原来单一的导读方式,在导读内容上,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以往偏重专业书籍的导读倾向,增加培养学生文学和艺术素养的经典书籍的推荐和介绍。可以参考一些好的推荐书目,如北京大学动员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联合推荐,推出收书30种的《北京大学学生应读书目》;浙江大学叶鹰教授的《面向学生的推荐书目》,收书30种,随后又将该书目扩展到100种,将使用对象从大、中学生扩展到研究生。在导读形式上,可以利用馆内刊物、专家书评、专题讲座等,融入学生乐于接受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为配合学校倡导的“大学生人文学科必读书目”活动,邀请国内人文艺术学科专家学者在图书馆举办中外人文艺术学科经典的导读讲座,场场爆满,深受读者好评。还可以在馆内开辟一个读者交流区,让读者在此交换彼此的思想,并联合校园学生社团,定期开展读书节、读书座谈会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通过新型的导读方式来改善、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

(2)充分利用现代化图书馆的空间、设备、资源、技术,开拓新的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大多数有多功能厅,应聘请学者及专业人士为学生举办美育理论以及文艺思潮、审美趋势或符合现实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要积极、健康,坚持正确的审美导向。还要邀请一些艺术家到校内举办诸如画展、音乐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家与大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使学生形象生动的获取艺术知识。这样将会形成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相整合的良好态势。学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对于构筑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将会产生导向性的作用。因此这类活动应列入图书馆的工作计划,定期举行。

高校图书馆有良好的空间,有利于办好宣传服务。可以在图书馆大厅开办橱窗专栏,宣传艺术知识、各艺术门类的中外发展史等等。比如开办“视听剧场”橱窗专栏宣传:影视艺术知识、中外电影发展史、网络影视信息、名著名片介绍、优秀爱国主义影片介绍、每周放映信息等,并定期更新。

高校图书馆都有较丰富的音乐、影视等音像馆藏,并且具有较好的视听设备,应充分利用利用现代化的声像、电子、网络设备,为大学生提供视听等现代化的服务。可在馆内成立视听室,为读者进行声像资料的咨询检索服务,让读者根据各自需要选取并欣赏声像资料。在这里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可欣赏各式各样的名曲、名剧,拓宽其知识面。并为学生开展多种专题的影展,同时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在观影后,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学生通过观影、讲座既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也得到了艺术的陶冶。

3、激发学生美的创造力,与学生形成互动

为激发学生美的创造力,图书馆应经常面向大学生举办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或竞赛,甚至可以引进一些校外的名家作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也可以使其他同学受到美的熏陶。图书馆应为一些优秀作品设置一个展区,这样,一则能使图书馆的环境显得更为优雅;二则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作品;三则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鉴赏水平。在校内图书馆主页上开办艺术交流论坛,分为音乐、美术、摄影、戏剧、影视等几部分,邀请学生们对了解或感兴趣的某一门类或某一话题进行评论和讨论,并对图书馆的艺术资源建设和服务发表建议。图书馆也定期开展座谈会、艺术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既可以增加馆员和读者的思想交流,又增进了馆员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使馆员和读者的关系更加融洽。

三、结束语

加强高校的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力,而且能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作为高校课堂教育延伸的图书馆,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读者从审美高度去认识、理解、欣赏、研究艺术作品,使他们悟出其中的艺术内涵,领略艺术的欣赏要领,改善、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们建立健康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高校图书馆艺术教育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尚需改进和探索。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会出现许多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会有各种困难,我们也要迎风而上,因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其庄.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图书馆作用[J].发展论坛,1999(5)

[2]李永忠.大学图书馆与素质教育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2(1)

[3]沈黎萍.高校图书馆艺术教育功能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4)

[4]张春慧.高校图书馆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

[5]徐月玲.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晋图学刊,2007(1)

[6]叶鹰.面向学生的推荐书目[J].图书馆杂志,2003(4)

[7]叶鹰.推荐书目的逻辑扩展及其与现代学术文献系统的衔接[J].图书馆杂志,2004(12)

第五篇:对农村艺术教育

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艺术教育被忽视。

师资队伍的短缺和教师工作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使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这些能体现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统考课上。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挤占,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拿我从事教学的学校来说,音乐器材只有一台脚踏风琴。而美术器材几乎没有。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

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加强硬件建设。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诚然,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仍需教育各部门负责人员共同努力,乘

课程改革之东风,为农村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2005.4.28

下载对艺术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艺术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九一八事变思考

    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思考 黑暗、恶劣的九一八事件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它是什么,它是代表着日本对我国无耻地侵略。 在九一八事件的前期,就有三五个日本人通过坐火车来到了我国......

    《思考是一门艺术》读后感

    决定以创造力为自身研究与奋斗的目标,这本经典的《思考的艺术》当然不能错过。已经阅读了几遍,感觉还是有点《学会提问》里说形容的知识攫取型的阅读,试图记住什么,殊不知,脑图也......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

    没看到海之前,我对海的认识是模糊的,它仅仅是由汹涌、澎湃、壮阔、浩瀚、深邃、蔚蓝一些词汇组成的模糊而简单的认识。即使在看到海时,也觉得他平淡、枯燥,以至于失望。然而,当我......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

    没看到海之前,我对海的认识是模糊的,它仅仅是由汹涌、澎湃、壮阔、浩瀚、深邃、蔚蓝一些词汇组成的模糊而简单的认识。即使在看到海时,也觉得他平淡、枯燥,以至于失望。然而,当我......

    我对艺术的感悟

    我对艺术的感悟 以前我对艺术只有模糊的感觉,看到梵高的画作,只觉得很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喜欢听歌,但也不会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喜欢读一些有意思的小说,但要我说小说为什么写......

    对后进生的表扬艺术

    对后进生的表扬艺术 后进生与表扬似乎无缘,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批评。对后进生来说,表扬与批评同样重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后进生的特殊心理,表扬显得更重要,还要讲求一定的......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摘要:常常会听到有人问:艺术是什么?客观的说,艺术是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

    对班会课的思考

    对班会课的思考 刘鹏程 (汕尾市,海丰县梅陇中学) 观摩何老师的班会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由此也引发了我对班会课的一些思考。提到班会课,老师们自然想到——班主任夹着教案,教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