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分题概要

时间:2019-05-15 09:3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分题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分题概要》。

第一篇:古诗词分题概要

古诗词分题概要

古诗词分题概要

(一)诗韵与平仄

古诗词的格律

古诗词讲究格律,格律是艺术经验。格律有一种美感,都源于诗人实践。

唐诗宋词的艺术,格律是组成部分。学些格律的知识,可欣赏诗人作品。

古诗词这种体裁,难免会束缚思想。学习也不很容易,不宜于广泛提倡。

若要学写古诗词,则要懂诗词格律。写诗是为了吟咏,吟咏类似于朗诵。

所谓诗词的格律,主要是诗词声律,古体诗词与声律,有极密切的关系。

古诗词的声律

写诗是为了吟咏,吟咏类似于朗诵。诗与格律和声律,有极密切的关系。

声律主要有两则,一是韵二是平仄。尤其是平仄规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无韵难能成诗词,押韵是同收音字。放在诗句的末尾,构成声音的回环。形成一种音乐美。诗的偶句须押韵,至于首句用韵否,可押韵或不押韵。若没有平仄规则,则没有诗词格律。

古代文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各不同。

平声字皆为”平”声,余为”仄”声即不平。

平声是较长声音,不升不降声调平。仄声是较短声音,有升有降调不平。平仄的对立统一,形成诗词的旋律。变化的平仄节奏,彰显诗词的魅力。

现在的普通话中,平声字已经分化,分为阴平与阳平,可视为同等平声。如今入声字消失,归入阴阳上去声。入声归入上去声,可以都看作仄声。惟有归入阴阳平,必须要查书才行。

就平仄规则而言,五言可类推七言。绝句可类推律诗,诗可以类推到词。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这些诗逢双句押韵。

例如在《登鹳雀楼》中,“流”字读liú=loú,“楼字”读loú,都收音在oú。《相思》中,“枝”字读zhí,司字读sī,都收音于i。这就显得非常和谐。有时依朝照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ī,“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上面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平仄规则写成的,每句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大概平仄格式上表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字。这三首诗中的入声字有,“白”、“日”、“入”、欲、“目”“一”、“国”、“发”、“撷”、“代”,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变成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时规定用仄声字。

这三首诗是严格地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试看第一首第一句第一个字“白”、“嫁”是仄而“红”是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第一字,这里三首诗都用了仄声,但是它其他唐诗里也有用平声的。惟独象这三首诗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这样一个五言平仄句式,第一字就只能用平,否则叫做“犯孤平”。

(二)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分两种,五言绝句皆四句。

“律绝”讲平仄格式,“古绝”可不用律句。

律绝只使用平声韵,平仄格式共有四种。上面所叙述的格式,为四种里的第一种。第一种的平仄格式,为基础的平仄格式。

一句:仄仄平平仄,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句:平平平仄仄,四句:仄仄仄平平

这里含有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石。一句句式为平仄脚,二句句式为脚仄平。三句句式为仄仄脚,四句句式为脚平平。四种五绝平仄格式,由四句式变化而成。下划线字表示押韵,圆圈字可仄也可平。

平仄格式第二种,由一种变化而成。前后半首相对调,押韵仍然是平声。

一句:平平平仄仄,二句:仄仄仄平平。三句:仄仄平平仄,四句:平平仄仄平。

听筝

李瑞

鸣筝金粟柱,素年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佛弦。

第三种平仄格式,基本同于第一种。只因首句要用韵,首句改为脚平平。

一句:仄仄仄平平,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句:平平平仄仄,四句:仄仄仄平平。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

元缜 廖海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溪居

裴度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

第四种五言绝句,基本同于第二种。只因首句要用韵,首句改为脚仄平。

一句:平平仄仄平,二句:仄仄仄平平。三句:仄仄平平仄,四句:平平仄仄平。

闺人赠远

王涯 花明绮陌春,析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四种平韵律绝中,第一种最为常用。其次就是第三种,很少见其余两种。五言律绝多平韵,还有一种为仄韵。

一句:平平平仄仄,二句:仄仄平平仄。三句:仄仄仄平平,四句:平平平仄仄。

忆旧游

顾况

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

律绝句式只有四种,包括仄韵五言律绝。依四句式写成诗句,称作五言律绝律句。凡不用律句的绝句,称为古绝五言绝句。古绝一般都是五言,平仄格式可以不拘。古绝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使用仄声韵。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拜新月

李瑞

开帘已新月,即便下阶拜。细雨人不开,北风吹裙带。

《夜思》是使用平声韵,《拜新月》是用仄声韵。

“疑是”句平仄仄仄平,”细雨”句仄仄平仄平。

“北风”句仄平平平仄,都不是上述的律句。

(三)七言绝句

跟五言绝句一样,七言绝句亦四句。五言律绝为基础,写七言律绝诗句。

跟五言律绝相同,七言句式有四种。五言句前加两音,七言律句即形成。

若为仄起五字句,则变平起七子句。若为平起五字句,则变仄起其字句。

圈字为可平可仄,下划线表示押韵。五言前的圈数字,一表示五言空字;二表示七言律句,四种句式的顺序。

平仄脚的五字句,①①仄仄平平仄平仄脚的七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脚的五字句,②②平平仄仄平仄平脚的七字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脚的五字句,③③平平平仄仄

仄仄脚的七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脚的五字句,④④仄仄仄平平平平脚的七字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的平仄格式,跟五言绝句一致。相应五言的四种,七言同样有四种。

七言律句的用韵,跟五律稍有不同。七律以首句押韵,为一般常见情形。鉴于用韵的问题,应该变一下顺序。

第一种七言绝句:由④②③④组成: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的七言绝句,由第一种变换得到,跟第二种五言一样,将前后半首作对调。使首句仍然收平脚,使第三句仍收仄脚。

第二种七言绝句,由②④①④组成: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七言绝句,为第一种的变形。首句改为不押韵,是一种少见情形。

第三种七言绝句,由①②③④组成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四种七言绝句,是第二种的变形。首句改为不押韵,是或多或少情形。

第四种七言绝句,由③④①②组成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第一字,为不拘平仄的字。在许多情况之下,第三字不拘平仄。仄韵的七言绝句,实际上颇为罕见。相传有一个口诀,但该诀并非全面。一三五可以不论,二四六必须分明。在正常情况之下,第五字不能不论。有一点更为重要,应当特别的强调。仄平脚七言句式,就是第2种句式。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犯了孤平。凡不合上述规则,都是七律的变格。

(四)五言律诗与长律

若搞通五言绝句,则易懂五言律诗。五言律诗共八句,其字数为四十字。

跟五言绝句相同,五言律诗有四种。第一种五言律诗,为两首五言绝句。第一种五绝相加,就得到五言律诗。

第一种五言律诗:

一句仄仄平平仄,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句平平平仄仄,四句仄仄仄平平。五句仄仄平平仄,六句平平仄仄平。七句平平平仄仄,八句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五言律诗,为两首五言绝句。第二种五绝相加,就得到五言律诗。

第二种五言律诗:

一句平平平仄仄,二句仄仄仄平平。三句仄仄平平仄,四句平平仄仄平。五句平平平仄仄,六句仄仄仄平平。三七句仄仄平平仄,八句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五言律诗,为两首五言绝句。五绝第三加第一,就得到五言律诗。

第三种五言律诗:

一句仄仄仄平平,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句平平平仄仄,四句仄仄仄平平。五句仄仄平平仄,六句平平仄仄平。七句平平平仄仄,八句仄仄仄平平。

第四种五言律诗,为两首五言绝句。五绝第四加第二,就得到五言律诗。

第四种五言律诗:

一句平平仄仄平,二句仄仄仄平平。三句仄仄平平仄,四句平平仄仄平。五句平平平仄仄,六句仄仄仄平平。七句仄仄平平仄,八句平平仄仄平。

超过八句为长律,每两句为一押韵。有的一百六十韵,即一千六百个字。有一种考试帖诗,规定为五言六韵。清代为五言八韵,是应科考时写诗。

五绝累加为长律,平仄格式很容易。如五言六韵长律,为三首五言绝句。中间各句须对仗,除去头末各两句。长律一般只五言,七言长律颇罕见。

(五)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有八句,共有五十六个字。就平仄格式而言,是七言绝句扩展。七言律诗的字数,比七绝多了一倍。正好用两首七绝,来合成一首七律。七律的平仄格式,同七绝也有四种。第一种七律等于,七绝第一加第三。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韩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六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二种七律等于,七绝第二加第四。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登柳州城搂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霹雳墙。岭树捶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菜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三种七律等于,第三种七绝两首。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pēi).肯与邻翁相对欢,隔篱呼取尽馀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出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场精神。

第四种七律等于,第四种七绝两首。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jì)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律跟无虑一样,中间四句要对仗。头两局和末两句,一般不使用对仗。

象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样的情况很少见。

总结律诗与绝句,有如下平仄规则:

平仄有”对”的规则,亦有”粘”的规则。

其单句称为出句,而双句称为对句。出句和对句相加,合起来叫做一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三联称为颈联,第四联称为尾联。

出句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叫做”对”。下联出句的平仄,跟上联对句平仄,必须相同叫做”粘”, 这就是粘对概念。

当然在粘的时候,七言第五七两字,五言第三五两字,平仄不可能相同。首联出句和对句,七言第五七两字,五言第三五两字,平仄不可能相对。除以下的变格外,用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作为衡量的标准,来判断是“对”或“粘”。

知道了长队道理,要背诵平仄格式,或平仄格式口诀,就不是困难之事。只要知道第一句,即第一句的平仄,则全首诗的平仄,可按照粘对规则,背诵全诗的平仄,百韵长律也难错。

违反了粘的规则,称之为狭义“失粘”。广义的失粘是指,全首诗不合平仄。

违反了对的规则,就被称之为“失对”。对于律诗和绝句,唐人偶尔有“不粘”。但是这不足为训,律诗绝句总是“粘”。至于”失对”的问题,则是更大的毛病。唐人虽也有“失对”,或是模仿“齐梁体”,律诗定型前诗体,或诗人一时疏忽,后人不能为口实,模仿不规范诗句。

(六)古诗平仄的变格

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一个所谓口诀: 七言一三五不论,五言一三可不论。其实对于仄平脚,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是不能不论的字。

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一种毛病。

至于五言第三字,及七言的第五字。也是需要论的字。但这些可以变格:

在该平声字地方,可以改用仄声字,在该仄声字地方,可以改用平声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如九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值得特别的注意:五言平起的出句,如第三字用仄声,第一字须用平声。七言的仄起出句,如第五字用仄声,第三字须用平声,这是变格的改动。

如果要是平平脚,五言句的第三字,七言句的第五字,仍以用仄声为宜。否则末尾三个字,就变成为平平平,而句末尾三个字,接连使用三平声,这是古风的特征,律诗绝句不宜用。

有三种特别句式,不合于前述规则,但这些平仄规则,为律诗绝句容许。

第一种特别的句式:

五言出句二四同平,七言出句四六同平。依照前面所述规则,仄仄脚的律诗绝句,五言律句平仄格式,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七言律句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最常用的变格:变成为平平仄平仄。即五言第三四两字,平仄关系作了对调。七言最常用的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即七言第五六两字,平仄关系作了对调。这种平仄格式句式,多数用于尾联出句。对于律诗是第七句,对于绝句是第三句。

第二种特别的句式:五言出句二四同仄,七言出句四六同仄。依照前面所述规则,平仄脚的律诗绝句,五言律句平仄格式,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七言律句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最常用的变格:变成为仄仄平仄仄。

五言对句亦应改变,必须是平平仄平平。第二四两字用仄声,全句四甚至五仄声。七言最常用的变格: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七言对句亦须改变,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第四六两个字,全部都使用了仄声。

然而有个附加条件:五言对局的第三字,必须使用的是平声。七言对句第五个字,必须使用的是平声。

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里也不完全适用。

第二种特别的句式:孤平拗救

所谓孤平仅只限于,平脚的律诗和绝句。对于五言诗的字句,就是指仄平仄仄平。对于七言诗的字句,为仄仄仄平仄仄平。除韵脚须用平声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所以把它叫做孤平;凡不含平仄的句子,就把它们叫做拗句,拗句是律句反义词。孤平句是拗句一种,但拗句可以做补救。补救的办法应当是,前面该用平声地方,实际却使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位置,用一个平声作抵偿。所谓孤平坳救是指,仄平脚的平仄句子,五言第一字用仄声,而第三字使用平声,也就是仄平平仄平。七言第三字用仄声,而第五句使用平声,即仄仄仄平平仄平。五言句的孤平拗救,与二四字用仄出句,常常总是同时并用。七言诗句孤平拗救,与四六字用仄出句,常常总是同时并用。

古诗词的对仗

律诗必须有对仗,绝句自由不受限。两联对仗中间句,一联对仗不常见。三联对仗则常见,对仗诗句一二三。绝句如若有对仗,一般多放在首联。律诗的中间四句,都应当使用对仗。所谓对仗就是指,相同词类的对仗: 名词应当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副词应当对副词;动词应当对动词。有三种特殊对仗:

古风(古体诗)

平仄刻板且多变,掌握起来亦很难,多读唐诗三百首,吟来咏去成自然。

年老迟暮记忆衰,平仄学过易忘怀,不如学着写古风,不论平仄韵多彩。

古风又称古体诗,律诗相对于古风,称为今或近体诗,两者声律有不同。

古风声律有特点,一是用韵较宽泛。可用平韵或仄韵,不受韵书的局限。甚至诗中可换韵,使押韵变得简单。

古风诗句,平仄不拘,对仗不拘,字数不拘。

第二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概要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 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课堂练习《七步诗》(,。,。,。

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这首诗用了(手法,全诗用(和(来比喻(之情。《鸟鸣涧》(,。,。

这首诗是(朝被称为“诗佛”的(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地点((怎么样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

板书设计: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唐】王维 山中月夜 美静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后,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五、课堂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还能默写另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

《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被称为“(”。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在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对黄四娘家春景的喜爱之情的是:(,(。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千朵万朵压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舞 莺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五、课堂练习

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

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板书设计: 石灰吟【明】于谦 若等闲全不怕 坚忍不拔宁死不屈 竹石【清】郑燮 磨难打击

坚强不屈挺拔有力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苏轼是(朝的(、(和(家。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是:。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下阙是:。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我们学习了宋朝词人王观的《》。他起首用(比喻(,用(比喻(。然后进行(问,“”?然后回答:“。”这是指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最后,作者嘱咐:,。

板书设计: 浣溪沙【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题

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本诗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

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 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因为蕴含深刻的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请谈谈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答出一点即可)

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问题: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示例:一个女子早晨起来梳洗完毕,独自凭楼远眺江水,等待思念的人儿归来。江中千帆竞发,不知不觉,已至傍晚时分,远方的亲人迟迟未归,此时只有落日的余晖含情凝视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蘋洲头。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示例:默写: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古诗文默写: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东晋才女谢道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言志。我国古代有不少寄寓伟大理想抱负,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醉翁亭记》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与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1、我国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春”字的句子,请自选一句写出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古诗词中,含有“雨”的句子很多,我能写出其中一个完整的句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写出一句古诗文中催人上进、励志奋发的名句。(课内外皆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四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概要

春天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绝 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村 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晚 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夏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秋天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 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冬天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青 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爱国诗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 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

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春 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送别诗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思乡、思亲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边塞诗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哲理诗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水田园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节日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

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它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考前训练题

古诗词鉴赏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6分)

咏 柳 咏柳

贺知章曾 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诗题完全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请根据诗意作简要说明。

贺诗着重表现“柳”的形象美,表现了诗人赞美、欣赏的态度;曾诗“倚”“狂”等词表现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的感情。

(2)咏物诗,有的有“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常常借物象言人事,寓事理),有的无“寄托”。上面两首《咏柳》诗,哪一首有“寄托”?这“寄托”的内涵是什么?

曾诗有寄托,以“柳”比喻小人,表现他们得意忘形的丑态,用“日月”“清霜”比喻正义和清明,形象地揭示出这样的小人必将受到惩罚的规律。

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劳 劳 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遣:使,令

李白的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诗《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又由杨柳想到春风,写春风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深怀同情。可以说从同一目的出发,但他们对柳条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请分析它们的不同点。李白的诗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情景,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的诗则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际折柳以表达情意,而不惜让柳条被人攀折。(参考答案)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作,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词。”

(1)请从词中找出两个能够表现作者对待风雨态度的词语。(2分)①“莫听”②“何妨”③“谁怕”④“任平生”。1

(2)作者在另一首题为《独觉》的诗中写道:“(xia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

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4分)

作者所以特别喜爱之两句诗,在于它映现了带有作者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诗人

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然略感凉意,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既已云销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了。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实写遇雨,暗写的却是自己一生经历政治风雨的内心体验和人生态度。作者在雨中悟出人生哲理,风雨即人生坎坷。作者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就是履险如夷,泰然自若。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早雁 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④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回纥贵族南侵,大肆掳掠,难民内逃,诗人因作词诗。②金河:河名,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西汉长

安建章宫有铜仙人,掌托承露盘。词与“长门”一样泛指长安宫殿。④菰米:一

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茎为茭白,果实为菰米,与“莓苔”均指鸟类食物。

(1)首句中“ 秋半”一词点名了入侵的时间,第二句表面写大雁的“惊飞四散”,实质上要表达的意思是(2分)

写出北地边民因兵灾向内地逃难的凄惨景象。

(2)请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表达技巧作简要分析。(4分)

采用象征手法,以早雁象征边地难民。通过写它们受胡人侵扰南非的情景,表达

诗人对西北民族进犯中原,给边地居民造成灾难的深深的忧虑,形象传神,充分表现了灾民的惊恐、离散及思归。或:

三、四两联都采用了直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劝说中流露着深深的无奈,表达了对难民的同情关怀及对战争的谴责,真切感人。

5、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问题。(6分)

绝句

杜甫

急鱼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前两句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捎”是“拂掠”的意思,表现了“急雨”之快;“转”是“滚动”的意思,表现了阳光斜照,已近黄昏。这两个动词,不仅符合景物特点,而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忽雨忽晴的天气变化过程。

(2)简要分析这首绝句四句话的组织技巧。

前两句展现由雨到晴的过程,第三句“黄鸟”直承第二句的“树”,第四句“藻”

“鱼”呼应首句的“溪”,形成完整的画面结构。这种组织技巧,既符合自然变化规律,也顺应了诗人观景的顺序。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苦寒吟夜雪

刘驾白居易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抒发的都是孤独寂寞的感情。

(2)简答: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分别用怎样的手法描写雪夜的寒冷?

《苦寒吟》用的是拟人:泉水因寒冷而冰冻,好像在呜咽。《夜雪》用的是侧面

描写,人因寒冷不能入睡,故能看见“窗户明”,听见“折竹声”。

(3)简答:这两首诗各自描写了夜雪怎样的特点?

《苦寒吟》描写的夜雪是小而轻盈,不为人知;《夜雪》描写的夜雪大而猛,铺天盖地。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曦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空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曦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天色已晚,下起细雨。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

盼好友来到的期待,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具体细节: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或坐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

响声,正要出门迎接,哪知是自己弄错了。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

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

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②门外楼头:

用典,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

刻含义。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

饰太平,寻欢作乐。

(2)综合分析《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古》三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诗中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香”字不仅写出了柳花之香、店内酒香,还写出了店外各种扑鼻之香,营造了

温馨热烈的氛围,使诗人流连忘返。

(2)试分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运用反问(反诘)、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李白的愁之深、愁之长。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从军行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指乐曲《关山月》。②梅花:指乐曲《梅花落》。

(1)填空:王昌龄和高适都是唐代边塞诗人(填派别),这两首诗都写了

乐曲声和 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便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

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

合的手法。)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望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我家襄水曲: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人,这一代是古代楚国的地域。曲,即水道

迂曲的地方。

(1)分析这首诗起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的表达作用。“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二句,对全诗来说有两个作用:一是开门见山,点

出“早寒江上”的题意;一是为全诗营造气氛。“木落”呈现萧条之意,“雁南渡”

引发思乡之意,“北风”展示 悲凉之意。开篇即将怅惘、迷茫、悲怆的情绪表现出来,构成了全诗的总基调。

(2)结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表达了怎样的意味?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是说“想问一问出路在哪里,但水天漫漫不知所往”。

这两句诗将漂泊的旅人的孤独、辛酸,找不到归宿,不知道归期的凄惶心绪表现得颇具感染力。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雪雪

柳宗元罗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从内容、写法两个角度评析这两首同题诗各自的特色。内容:柳诗中所描绘的纯洁空灵、纤尘不染的白雪世界,正是诗人内心向往的、与浑浊现实对照的理想世界,也是诗人超然脱俗、奇峭幽深的感情世界的投影。罗诗虽以“雪”为题,但实际上并非咏雪,而是借题发挥,别寓深意地由“瑞雪

兆丰年”引出自己的见解:为瑞不宜多。写法:两首诗构思有别: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罗诗由雪而理,重在议理。两首诗都用铺垫:柳诗以雪为背景铺垫,突出人的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铺垫,使“为瑞不宜多”的议论言之有据。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

李白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

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等。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

崔颢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又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这两首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从内容和表达手法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两首诗。《黄鹤楼》诗首联、颔联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表达了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写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颈联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前两联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颈联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托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回应前文。《登金陵凤凰台》诗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连用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唯有江水流动,自然永恒。颔联进一步抒写“凤去台空”的感慨:昔日繁华的吴宫已经荒芜,东晋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经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颈联写“三山半落”“一水中分”的景象,气象壮丽,对仗工整。尾联转回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寄寓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意在言外,饶有趣味。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但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犹为深远。

下载古诗词分题概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分题概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式 (一) 形象意境 写的什么(内容)是什么?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诗词结题座谈会发言稿

    “吟诵、书写古诗词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课程研究发言稿 息烽县三田小学 郑芹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三田小学教师郑芹,我校虽然是一个教学点,但古诗......

    古诗词文填空50题

    古诗词文填空50题 1.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 。(选自《诗经•邶风•燕燕》)泣涕如雨 2.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淑慎其身。(选自《诗经•邶风•燕燕》)终温且惠 3.死生契阔,与子......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分五言七言)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 说明:1-27为无言诗 (一二年级) 28-80为七言诗与词(三四五年级)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

    2018高考古诗词真题解析

    2018高考古诗词真题解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

    沁园春雪及课外古诗词题

    1.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河北) 2.炎炎夏日,当你看见农民仍然头顶烈日,在田地里辛勤......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名句训练题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名句训练题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 ) 。(4分)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

    八上课外古诗词赏析题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阅读题汇总 一、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对......